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防静电性、耐磨耗性(antiabrasion)、透明性、耐久性优异的光硬化性 的涂层用组成物、及使用到该涂层用组成物的防静电层、形成该防静电层而成的防静电 薄膜。
背景技术
先前在将塑料薄膜作为基材使用的制品,目的为了塑料薄膜的表面保护,是实施硬 涂覆处理。
但是,使用于塑料薄膜表面的硬涂覆处理的硬化涂膜,一般是由利用紫外线等活性 能量线予以硬化的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以下称为“光硬化性化合物”)所形成。 因此,硬化涂膜的固有表面电阻值变高、静电易于发生,并产生起因于粉尘的吸附及静 电的困难。
例如,在LCD或PDP等显示器表面,虽有用以防止损伤的硬涂覆处理,或使用实 施各种光学处理的TAC薄膜或PET薄膜,不过因灰尘的附着,而显著损及影像的可见 度,或在生产步骤中因静电发生而产生困难,且发生显著损及生产性等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等问题,并为了提供薄膜防静电性,发明人开始尝试各种研究。例如周 知有将使用了含四级铵盐基聚合物的防静电性涂层组成物,涂布于塑料薄膜,使防静电 性与硬涂覆性并存的方法。
但是,一般含四级铵盐基聚合物,吸湿性高、因与拒水性高的硬涂覆性的光硬化性 化合物互溶性不良,故在形成涂膜时,在组成物中含有极多水分,会有析出物、硬化不 匀、质量不匀发生的情形。
为了解决此种问题,有提案一种防静电性涂层用组成物,其是作为防静电剂的含四 级铵碱单体与含氧化烯构造单体的共聚合物,并使用到含有极性基的单官能单体(参照 日本特开平6-7330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8-31136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323029号公 报、日本特开2007-332181号公报)。
但是,在前述方法,虽可改善吸湿所致析出物、硬化不匀、质量不匀,不过因是使 用含有极性基的单官能单体,故涂膜的交联密度降低,作为硬涂覆的必要的涂膜硬度不 足。
又,近年来,在关于可携带机器的显示器领域中,虽要求高度防水性,不过在以前 述方法将所得涂膜浸渍于温水中的情形,因水解而溶离4级铵盐,会有损及防静电性的 情形。
又,在关于涂层用组成物的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在目的为提高与基材的密着性、 减低干涉不匀等,则在日本特开2010-5928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108449号公报、日 本特开2007-160513号公报有提案1,3-二恶戊烷、碳酸二甲酯等溶剂的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具有防静电性,同时作为硬涂覆,具备充分的耐磨耗性、透明性,再者,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静电薄膜,其亦可迎合近年来要求日益增加的防水性,且耐 久性优异的光硬化性的涂层用组成物、及形成使用到该涂层用组成物的防静电层而成的 防静电薄膜。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该问题,经戮力研讨,结果达成本发明。
亦即,本发明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是含有防静电性共聚物(A)、具有3个以上 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B)、光聚合引发剂(C)及溶剂(D)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
该防静电性共聚物(A)是下述通式(1)所示的具有四级铵盐基的化合物(a-1)及下述通 式(2)所示的具有氧化烯链的化合物(a-2)作为必需的构成成分的共聚物,该溶剂(D)含有 下述任一种:
(i)醇系溶剂(d-1)及碳数3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d-2);
(ii)醇系溶剂(d-1)及选自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3),
相对于该化合物(B)100重量份,含有该防静电性共聚物(A)1至20重量份、该光聚 合引发剂(C)0.1至20重量份,
在该(i)的情形下,在该(A)至(D)的合计100重量%中,溶剂(D)含有30至80重量%, 在该溶剂(D)的100重量%中,醇系溶剂(d-1)的含量为5至25重量%、碳数3至5的乙 酸酯系溶剂(d-2)的含量为55至90重量%,
在该(ii)的情形下,在该(A)至(D)的合计100重量%中,含有溶剂(D)20至80重量%, 在该溶剂(D)的100重量%中,醇系溶剂(d-1)的含量为5至30重量%、选自碳酸酯类、 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3)的含量为20至95%。
通式(1)
CH2=C(R1)COZ(CH2)kN+(R2)(R3)R4·X-
(式中,R1表示H或CH3;R2至R4是各自独立地碳数1至9的烃基;Z表示氧原子 或NH基;k表示1至10的整数;X-表示1价阴离子);
通式(2)
CH2=C(R5)COO(AO)nR6
(式中,R5表示H或CH3;R6表示氢或碳数1至22的烃基;n表示2至200的整数; A表示碳数2至4的伸烷基)。
又,本发明是关于前述发明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其特征为通式(1)中的R2至R4是各自独立的,无取代的碳数1至9的烷基,通式(2)中的R6表示氢或无取代的碳数1 至22的烷基。
又,本发明是前述发明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其特征为醇系溶剂(d-1) 是选自由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环己醇、2-甲氧基乙醇、2- 乙氧基乙醇、2-丙氧基乙醇、2-丁氧基乙醇;1-甲氧基-2-丙醇、3-甲氧基-1-丙醇、1-乙 氧基-2-丙醇、2-乙氧基-1-丙醇及3-乙氧基-1-丙醇所构成的群组。
又,本发明是关于前述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其特征为选自碳 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3),是选自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1,3- 二恶戊烷(dioxolane)、1,4-二氧陆圜(dioxane)、四氢呋喃及四氢哌喃所构成的群组。
又,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防静电薄膜,其是将使用到前述发明的任一项所述的防静电 涂层用组成物的防静电层形成于三乙酰基纤维素透明支持体的至少一面而成。
由本发明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所形成的防静电层,具有充分的防静电性,同时显 示优异耐磨耗性、透明性,再者即使在温水浸渍试验中亦具有高度耐久性。因此,本发 明的防静电涂层组成物,可适当使用于显示器等表面层、塑料成型品的表面涂布用等, 被要求除了防静电性,再加上硬涂覆性与透明性的各种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兹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的形态如下,以下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是本发明的实 施方式的一例(代表例),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要旨,就该等内容则无特定。此外,在本 说明书中“任意数A至任意数B”的记载,是在数A及较数A更大的范围,数B及较 数B更小的范围之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性共聚物(A),是以下述通式(1)所示的具有四级铵盐 基的化合物(a-1)、与下述通式(2)所示的具有氧化烯链的化合物(a-2)作为必须的构成成 分,再者可依照需要将与该(a-1)、(a-2)可共聚的化合物(a-3)在醇系溶剂(d-1)中进行自由 基共聚所得。
通式(1)
CH2=C(R1)COZ(CH2)kN+(R2)(R3)R4·X-
(式中,R1表示H或CH3;R2至R4表示各自独立地碳数1至9的烃基;Z表示氧原 子或NH基;k表示1至10的整数;X-表示1价阴离子)。
通式(2)
CH2=C(R5)COO(AO)nR6
(式中,R5表示H或CH3;R6表示氢或碳数1至22的烃基;n表示2至200的整数; A表示碳数2至4的伸烷基)。
<具有四级铵盐基的化合物(a-1)>
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四级铵盐基的化合物(a-1)是以该通式(1)表示。通式(1)中,R2至R4的碳数1至9的烃基是各自独立可选择取代或无取代的基,较佳为无取代的基, 更佳为无取代的烷基。无取代的烷基方面,可使用有分支的基,无分支的基,亦可使用 任一者。化合物(a-1)亦可并用2种以上。
R2至R4的碳数较10更大的情形,所产生的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拒水性增高,结 果,含有该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防静电层的吸湿性降低,会有无法获得良好防静电性 能的情形。
通式(1)的R2至R4中,无取代的烷基方面,较佳为碳数1至3的烷基,由容易取得 的观点观之,较佳为具有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等的无取代的烷基之物。
具有四级铵盐基的化合物(a-1),例如以四级化剂予以四级化而可获得具有胺基的(甲 基)丙烯酸酯类、或者(甲基)丙烯酰胺类。又,亦可使用市售的具有四级铵盐基的(甲基) 丙烯酸酯类或(甲基)丙烯酰胺类。
通式(1)中,用以形成化合物(a-1)(其是Z为氧原子的具有四级铵盐基的化合物)的具 有胺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的例,可例举(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 甲基胺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丁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甲基) 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丙酯、(甲基)丙烯酸二丙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二丁基胺基乙酯、 (甲基)丙烯酸二羟基乙基胺基乙酯等。
通式(1)中用以形成化合物(a-1)(其是Z为NH基的具有四级铵盐基的化合物)的具有 胺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的例,可例举二甲基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胺基丙 基(甲基)丙烯酰胺、二甲基胺基丁基(甲基)丙烯酰胺、二乙基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 二乙基胺基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丙基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二丁基胺基乙基(甲 基)丙烯酰胺、二羟基乙基胺基乙基(甲基)丙烯酰胺等。
用以使具有该胺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类或具有该胺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予以四级 氯化的四级化剂方面,可使用氯化烷苄基、氯化苄基、氯化烷基、溴化烷基等各种卤化 物类;二甲基硫酸、二乙基硫酸、二丙基硫酸等的烷基硫酸类;对甲苯磺酸甲酯、苯磺 酸甲酯等磺酸酯类;亚磷酸三甲酯等烷基磷酸类。
<具有氧化烯链的化合物(a-2)>
接着,就第一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形成所使用的另外一种必须 成分,具有氧化烯链的化合物(a-2)加以说明。
具有氧化烯链的化合物(a-2)是以该通式(2)表示,例如在环氧乙烷的烷醇所致开环聚 合后,通过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或者通过与氯化(甲基)丙烯酸的反应而 可得。
该通式(2)中,氧化烯基(AO)是碳数2至4的氧化烯基,可例举例如环氧乙烷基、环 氧丙烷基、环氧丁烷基。又,在相同单体内,亦可存在碳数相异的氧化烯基。
氧化烯基的数(n)为2至200的整数,较佳为10至100的整数。在2以下、或101 以上的情形,如后述,会有无法获得与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B) 的充分互溶性的情形。
R6表示氢或碳数1至22的烃基。在碳数23以上,因原料为高价故无法实用化。
在碳数1至22的烃基方面,可选择取代或无取代的基,较佳为无取代的基,较佳 为无取代的烷基。在无取代的烷基方面,可使用具有分支的基、无分支的基,亦可使用 任一种。氧化烯基亦可并用2种以上。
具有氧化烯链的化合物(a-2)方面,具体言的可例举例如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 聚丙烯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伸丁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丙二醇)单(甲 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伸丁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伸丁二醇)单(甲基)丙 烯酸酯、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甲醚、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丁醚、聚乙 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辛醚、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苄醚、聚乙二醇单(甲基) 丙烯酸酯单苯醚、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癸醚、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十 二醚、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十四醚、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十六醚、聚 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单十八醚聚(乙二醇-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辛醚、聚(乙二醇- 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十八醚、聚(乙二醇-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壬基苯醚等。又, 化合物(B)亦可并用2种以上。
<与(a-1)、(a-2)可共聚的化合物(a-3)>
第一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防静电性共聚物(A),是将具有四级铵盐基的化合物(a-1)与 具有氧化烯链的化合物(a-2)作为必须的构成成分,再者可依照需要任意地将与该(a-1)、 (a-2)可共聚的化合物(a-3)在醇系溶剂(d-1)中进行自由基共聚而得。
第一实施方式中与(a-1)、(a-2)可共聚的化合物(a-3),只要是具有1个乙烯性不饱和 基的化合物则佳,虽无特别限定,不过可例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 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 二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烷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乙酯、(甲基)丙烯 酸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羟基丁酯等的(甲基)丙烯酸羟基烷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 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环戊烯酯、(甲基)丙烯酸二环 戊烯基氧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基卡必醇酯、(甲基)丙烯酸丁 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氰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等的各种(甲基)丙烯酸酯或苯 乙烯、甲基苯乙烯等。
第一实施方式所使用的防静电性共聚物(A),可将化合物(a-1)、(a-2)及任意地(a-3) 在醇系溶剂(d-1)中进行自由基共聚而获得。化合物(a-1)、(a-2)及(a-3)的使用量,是在自 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合计100重量%中,化合物(a-1),由防静电性能的观点观之,较佳 为30至60重量%;化合物(a-2),由后述的与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B) 的互溶性观点观之,较佳为10至50重量%。化合物(a-3),在由调整所产生的防静电性 共聚物(A)的防静电性、溶解性、刚性的目的下,可依照需要在0至50重量%的范围使 用。
防静电性共聚物(A),可通过使用到过氧化物系或偶氮双系等聚合引发剂的溶液聚 合法等,而可获得以前述重量比所混合的化合物(a-1)、(a-2)及任意地(a-3)。
在聚合时使用的溶剂方面,并无特别限定,较佳是使用醇系溶剂(d-1),其是选自由 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环己醇、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 醇、2-丙氧基乙醇、2-丁氧基乙醇、1-甲氧基-2-丙醇、3-甲氧基-1-丙醇、1-乙氧基-2-丙 醇、2-乙氧基-1-丙醇及3-乙氧基-1-丙醇所构成的群组。该等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 2种以上使用。
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使用量,相对于后述的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 物(B)100重量份,较佳为1至20重量份、更佳为3至15重量份、特佳为3至10重量 份。在低于1重量份,则无法获得充分的防静电性能,若超过20重量份时,则所形成 的防静电层的耐磨耗性或强韧性降低。
接着,就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所使用的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 基的化合物(B)加以说明。
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B),是在分子中具有至少3个以上(甲基) 丙烯酰基的交联反应性化合物,在该分子内可含有醚键、硫醚键、酯键、酰胺键、胺基 甲酸酯键等。
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B)方面,具体言之可例举例如三(甲基)丙烯 酸新戊四醇酯、四(甲基)丙烯酸新戊四醇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EO改性三 (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PO改性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基丙酯、参(丙烯酰氧基乙基) 异三聚氰酸酯、己内酯改性参(丙烯酰氧基乙基)异三聚氰酸酯、三(甲基)丙烯酸三羟甲 基乙酯、四(甲基)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五(甲基)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六(甲基)丙烯酸 二新戊四醇酯、烷基改性三(甲基)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烷基改性四(甲基)丙烯酸二新 戊四醇酯、烷基改性五(甲基)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己内酯改性六(甲基)丙烯酸二新戊 四醇酯、四(甲基)丙烯酸1,2,3-环己酯等的多元醇与(甲基)丙烯酸的酯化合物;
聚胺基甲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醚聚(甲基)丙烯酸酯、 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醇酸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环氧基聚(甲基)丙烯酸酯、聚 螺旋缩醛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丁二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硫醇多烯聚(甲基)丙烯酸酯、 聚硅聚(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化合物的聚(甲基)丙烯酸酯化合物;
由多价醇与多元酸及(甲基)丙烯酸所合成的酯化合物,可例举例如由三羟甲基乙烷/ 琥珀酸/丙烯酸=2/1/4(摩尔比)所合成的酯化合物等。
此外,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省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同时记载 者。在关于化合物(a-1)、(a-2)的说明中亦相同。
该等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B),可单独使用或作为2种以上的混 合物使用。
此外,具有2个以下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亦可在要求所形成的防静电层的耐 磨耗性或强韧性,并在可满足该耐磨耗性或强韧性的范围使用。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光聚合引发剂(C),只要是具有因光激发而可开始自由基聚合的 功能之物,则并无特别限定,可例举例如乙酰苯化合物、安息香化合物、二苯酮化合物、 氧化膦化合物、缩酮(ketal)化合物、蒽醌化合物、9-氧硫塚化合物等。具体言之,可例 举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异丙醚、安息香丁醚、二乙氧基乙酰苯、苄基二甲 缩酮、1-羟基环己基苯酮、二苯酮、氧化2,4,6-三甲基安息香二苯膦、N,N-二甲基胺基 苯甲酸异戊酯、2-氯9-氧硫塚、2,4-二乙基9-氧硫塚等。又,亦可添加作为敏化剂(sensitizer) 的周知的有机胺。
光聚合引发剂(C)的使用量,相对于前述的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 (B)100重量份,较佳为0.1至20重量份、更佳为1至10重量份。在低于0.1重量%, 则无法获得聚合引发效果,在超过20重量%时,则硬涂覆性有降低之虞。
接着,就第一实施方式的溶剂(D)加以说明。
先前,使用于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的溶剂,因是使亲水性高的防静电性共聚物与拒 水性高的光硬化性组成物互溶,故一般是混合醇等的高极性溶剂与醚、酮、酯、烃等的 低极性溶剂。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防静电性共聚物(A)、与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 合物(B)的互溶性的观点观之,通过并用作为高极性溶剂的醇系溶剂(d-1)、与作为低极 性溶剂的碳数3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d-2),则就能够一面保持充分的防静电性能,一面 大幅提高硬涂覆性能。
亦即,作为低极性溶剂,在使用碳数3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 类以外的溶剂,例如酯(碳酸酯类除外)、醚(环状醚类除外)、酮、烃系溶剂等时,会有 耐磨耗性降低,或以温水浸渍试验使防静电性降低的情形。该现象以作为透明支持体, 在使用到三乙酰基纤维素的情形特别显著。原因虽不明确,不过发明人推测在多量使用 碳数3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以外的前述低极性溶剂时,在干燥 的步骤,防静电性共聚物(A)在涂膜表面显著地局部化,因而使涂膜表面的交联密度降 低。此外,就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有详细说明。
又,乙酸酯系溶剂中,在碳数6以上的乙酸酯系溶剂中,相较于醇系溶剂(d-1),酯 的挥发速度变慢,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表面局部化无法顺利产生,会产生防静电性降 低、或膜白化等不良影响。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醇系溶剂(d-1)方面,可例示与在获得防静电性共聚物(A)时使用 所得溶剂所例示之物相同者,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在碳数3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d-2)方面,可例举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 该等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是在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溶液中,亦可添 加与使用于防静电性共聚物(A)产生时之物相同的醇系溶剂(d-1)及乙酸酯系溶剂(d-2)而 获得,亦可添加与使用于共聚物(A)产生时之物不同的醇系溶剂(d-1)及乙酸酯系溶剂(d-2) 而获得。或者,通过在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醇系溶剂(d-1)溶液,添加乙酸酯系溶剂(d-2), 则可获得对涂膜为适当的粘度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
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作为溶剂(D),是与该醇系溶剂(d-1)及碳数3 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d-2)一起,在不损及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可使用任意的醚、酮、酯、 烃等的溶剂。具体言之,在溶剂100重量%中,其它的溶剂较佳为20重量%以下。
例如,溶解三乙酰基纤维素支持体,并提供密着性的溶剂,公知有1,3-二恶戊烷 (dioxolane)、1,4-二氧陆圜(dioxane)、四氢呋喃等的醚类;丙酮、甲乙酮、环己酮、二丙 酮醇等的酮类;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等的碳酸酯类等。该等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 组合2种以上使用。
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中溶剂(D)的含量,由组成物的粘度、均平性、干燥性的观点 观之,在(A)至(D)的合计100重量%中,较佳为含有30至80重量%、更佳为含有30至 60重量%。
接着,在该溶剂(D)的100重量%中,醇系溶剂(d-1)的含量为5至25重量%、碳数 3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d-2)的含量为55至90重量%,更佳为醇系溶剂(d-1)10至20重 量%、乙酸酯系溶剂(d-2)65至85重量%。
醇系溶剂(d-1)的含量低于5重量%时,会有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溶解度不足,在涂 层组成物中产生沉淀物,或在涂膜中产生析出,橘皮状(orange peel)或白化等不良影响 的情形。一方面,在超过25重量%时,会有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B) 的溶解度不足,且涂层组成物的粘度变高、涂膜适性降低,或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表 面局部化难以产生,防静电性能降低之虞。
又,碳数3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d-2)低于55重量%的情形,与(d-1)及(d-2),同时 使用的任意的其它溶剂的量相对变多,结果会有硬化涂膜的耐磨耗性降低,或在温水浸 渍试验中防静电性有降低的情形。乙酸酯系溶剂(d-2)超过90重量%时,会有防静电性 共聚物(A)的溶解度不足,在涂层组成物中产生沉淀物,或在涂膜中析出,成为橘皮状、 或白化等的不良影响的情形。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涂层用组成物,可依照需要,添加光增感剂、光稳定剂、 紫外线吸收剂、触媒、着色剂、润滑剂、均平剂、消泡剂、聚合抑制剂、聚合促进剂、 抗氧化剂、难燃剂、红外线吸收剂、界面活性剂、表面改质剂、触变性(thixotropy)剂、 球状充填剂等。
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涂层用组成物,可对各种的支持体涂膜,获得附防静电层构 件。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涂层用组成物,较佳为涂膜于塑料薄膜,作为防静电薄膜使 用。又,可依照需要,使高折射率层、低折射率层、近红外吸收层、电磁波遮蔽层等周 知的功能层形成于防静电层的上层或下层。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防静电层于基材上的方法方面,可例举以棒涂布法、刀涂布 法、旋转涂布法、逆辊涂布法、模涂布法(die coating)、喷洒涂布法、辊涂布法、凹版涂 布法、微凹版涂布法、模唇涂布法(lip coating)、气刀涂布法、浸涂(dipping)法等的涂膜 方法,将防静电涂层用组成物涂膜于基材树脂表面后,按照必要使溶剂干燥,进一步照 射紫外线等的活性能量线,将经涂膜的防静电涂层组成物进行交联硬化的方法。
该活性能量线方面,可使用从氙灯、低压汞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金属卤素 灯、碳弧灯、钨灯等的光源所发出的紫外线或者,使用通常的20至2000KeV的柯克劳 夫-沃耳吞(Cockroft-Walton)型、凡得葛瑞夫(vandegraaf)型、共振变压 (resonancetransformer)型、绝缘芯变压器型、直线型、地纳米(dynamitron)型、高频型等 的电子束加速器所取出的电子束、α线、β线、γ线等。
以该方法所得的防静电层的膜厚并无特别限定,通常为1至20μm、较佳为3至 10μm。防静电层的膜厚低于3μm时,会有铅笔硬度或耐磨耗性降低之虞,超过10μm 的情形,会有龟裂发生之虞。
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持体(亦称为基材)方面,并无特别限定,可例举玻璃、合成树 脂成型物、薄膜支持体等。
在合成树脂成型物方面,可例举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构成 成分的共聚物制、聚苯乙烯制、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制、苯乙烯-丙烯腈共聚 物制、聚碳酸酯制、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树脂制、聚烯丙基二乙二醇碳酸酯树脂制、聚 氯乙烯树脂制、聚酯树脂制的薄膜以外的成型物等。
又,薄膜支持体方面,可例举例如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赛璐玢薄 膜、二乙酰基纤维素薄膜、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乙酰基纤维素丁酸酯薄膜、聚氯乙烯 薄膜、聚氯化亚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乙烯乙烯醇薄膜、聚烯烃薄膜、聚苯乙烯薄 膜、聚碳酸酯薄膜、聚甲基戊烯(pentene)薄膜、聚砜薄膜、聚醚醚酮薄膜、聚醚砜薄膜、 聚醚酰亚胺薄膜、聚酰亚胺薄膜、氟树脂薄膜、耐纶薄膜、丙烯酸薄膜等。
此外,在使用薄膜作为支持体的情形,亦可使用在薄膜中进一步设置丙烯酸系树脂、 共聚聚酯系树脂、聚胺基甲酸酯系树脂、苯乙烯-顺丁烯二酸接枝聚酯树脂、丙烯酸接 枝聚酯树脂等树脂层的所谓易接着型的薄膜。
第一实施方式的防静电涂布剂,透明性、防静电性、耐磨耗性优异,再者,浸水后 的耐久性亦极优异。
透明性可以雾度(HAZE)评价,较佳为10%以下、更佳为5%以下、特佳为1%以下。
防静电性可以表面电阻值评价,较佳为5×1012Ω/□(Ω/sq)以下。
又,耐磨耗性可以损伤的根数评价,5根以下为佳、更佳为0根。
又,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在温水浸渍后,可保持该等的诸物性。该等效果,在使用 三乙酰基纤维素(TAC)薄膜作为支持体的情形,以耐磨耗性的观点观之特别显著,第一 实施方式的防静电涂层组成物可适当使用于LCD或PDP等的光学显示器用途、塑料成 型品的表面涂布用途等,在要求除了防静电性之外,而且硬涂覆性与透明性的各种用途。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溶剂(D)的种类与调配比与前述第一 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并不相同。亦即,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溶剂(D)是含 有醇系溶剂(d-1)及碳数3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d-2)之物,相对于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由溶剂是含有醇系溶剂(d-1),及选自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3)的点,以及其 调配比则不同。
第二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是含有防静电性共聚物(A)、具有3个以上 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B)、光聚合引发剂(C)及溶剂(D)之物。其中,就防静电性共聚 物(A)、化合物(B)、光引发剂(C),则是如于第一实施方式所作详细说明,在此说明不再 赘述,而就溶剂(D)及其调配比,则详细说明如下。
第二实施方式的溶剂(D),是含有醇系溶剂(d-1)及选自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 溶剂(d-3)之物。第二实施方式的溶剂(D)含有以下的调配比。亦即,在前述(A)至(D)的合 计100重量%中,溶剂(D)含有20至80重量%。溶剂(D)的100重量%中,醇系溶剂(d-1) 的含量成为5至30重量%,并使选自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3)的含量成为 20至95%。此外,相对于化合物(B)100重量份,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含量、光引发剂 (C)的含量,是如前述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
先前,使用于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的溶剂,因是使亲水性高的防静电性共聚物与拒 水性高的光硬化性组成物互溶,故一般是混合醇等高极性溶剂与醚、酮、酯、烃等的低 极性溶剂。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由防静电性共聚物(A)与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 物(B)的互溶性的观点观之,通过并用作为高极性溶剂的醇系溶剂(d-1)、与作为低极性 溶剂的选自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3),就能够一面可保持充分的防静电性能, 一面大幅提高硬涂覆性能。
亦即,低极性溶剂,在使用碳数3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 以外的溶剂,例如酯(碳酸酯类除外)、醚(环状醚类除外)、酮、烃系溶剂等时,会有防 静电性能的显现不充分,或使耐磨耗性降低,或在温水浸渍试验使防静电性降低的情形。 原因虽非明确,不过发明人推测在多量使用碳数3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碳酸酯类、或 者环状醚类以外的前述低极性溶剂时,则以干燥步骤,使防静电性共聚物(A)在涂膜表 面附近完全无配向,且防静电性能显现不充分,或相反地在表面附近使防静电性共聚物 (A)显著局部化,因而使涂膜表面的交联密度降低。此外,就碳数3至5的乙酸酯系溶 剂,则是如前述第一实施方式所述。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醇系溶剂(d-1)方面,可例示与获得防静电性共聚物(A)时使 用所得溶剂所例示之物相同者,并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在选自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3)方面,可例举二碳酸二甲酯、二碳酸二 乙酯、碳酸甲乙酯、1,3-二恶戊烷(dioxolane)、1,4-二氧陆圜(dioxane)、四氢呋喃、四氢 哌喃。该等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第二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是在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溶液中,添加与 防静电性共聚物(A)产生时所使用者相同的醇系溶剂(d-1)及碳酸酯类、或者添加环状醚 类的溶剂(d-3)而得,亦可添加与共聚物(A)产生时所用之物不同的醇系溶剂(d-1)及碳酸 酯类、或者添加环状醚类的溶剂(d-3)而得。或者,通过在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醇系溶 剂(d-1)溶液中,添加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3),则可获得对涂膜为适当粘度 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
第二实施方式的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作为溶剂(D),则与该醇系溶剂(d-1)及碳酸 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3)一起,在不损及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使用任意的醚、 酮、酯、烃等的溶剂。具体言之,在溶剂100重量%中,其它溶剂较佳为低于60重量%、 更佳为低于40重量%。
例如,在溶解三乙酰基纤维素支持体,并提供密着性的溶剂方面,周知有丙酮、甲 乙酮、环己酮、二丙酮醇等的酮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等的乙 酸酯类等。该等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2种以上使用。
在防静电用涂层组成物中溶剂(D)的含量,由组成物粘度、均平性、干燥性的观点 观之,在(A)至(D)的合计100重量%中,较佳为含有20至80重量%、更佳为含有20至 60重量%。
接着,在该溶剂(D)的100重量%中,醇系溶剂(d-1)的含量为5至30重量%、碳酸 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3)的含量较佳为20至95重量%,更佳为醇系溶剂(d-1)为 10至20重量%、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3)为30至85重量%。
醇系溶剂(d-1)的含量低于5重量%时,则会有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溶解度不足,在 涂层组成物中产生沉淀物,或在涂膜中析出,并产生橘皮状或白化等不良影响的情形。 一方面,超过30重量%时,具有3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基的化合物(B)的溶解度不足, 会有涂层组成物的粘度变高、涂膜适性降低、或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表面局部化难以 产生、防静电性能降低之虞。
又,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2)低于20重量%的情形,则与(d-1)及(d-2) 一起所使用的任意其它溶剂的量相对增多的结果,会有硬化涂膜的耐磨耗性降低、或在 温水浸渍试验降低防静电性的情形。碳酸酯类、或者环状醚类的溶剂(d-2)超过95重量 %时,则会有防静电性共聚物(A)的溶解度不足,在涂层组成物中产生沉淀物,在涂膜中 析出,成为橘皮状、或白化等的不良影响的情形。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防静电涂层用组成物,可依照需要,可添加以第一实施方式说明 的添加材料等。
本发明的防静电涂层用组成物,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可对各种支持体涂膜, 并获得附防静电层的构件。第二实施方式的防静电涂层用组成物,较佳为涂膜于塑料薄 膜,并使用作为防静电薄膜。又,亦可具有各种薄膜与积层构造者,则与第一实施方式 相同。就防静电层,因可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故说明予以省略。
第二实施方式的防静电涂布剂,透明性、防静电性、耐磨耗性优异,再者,浸水后 的耐久性亦优异。
透明性可以雾度评价,较佳为10%以下、更佳为5%以下、特佳为1.0%以下。
防静电性可以表面电阻值评价,较佳为5×1012Ω/□以下。
又,耐磨耗性可以损伤的根数评价,较佳为5根以下、更佳为0根。
又,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可在温水浸渍后保持该等诸物性。该等效果,在使用三乙 酰基纤维素(TAC)薄膜作为支持体的情形,以耐磨耗性的观点观之特别显著,第二实施 方式的防静电涂层组成物,可适当使用于LCD或PDP等的光学显示器用途、塑料成型 品的表面涂布用途等,在要求除了防静电性以外,并要求硬涂覆性与透明性的各种用途。
实施例
兹以实施例进一步具体说明本发明如下,不过以下实施例并无对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做任何限制。此外,在实施例中“份”是表示“重量份”。
合成例1
<具有氧化烯链的化合物(a-2-1)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装置、温度计、氧化烯导入管、以及氮气导入管的高压釜中,装入十二 醇352.5份、甲苯713份、及氢氧化钾2份,在系中以氮气取代后,在反应容器内,于 压力8kgf/cm2以下、温度90℃以下,使环氧乙烷2500份(相对于十二醇为30倍摩尔) 经4小时压入,再者于90℃使之反应5小时。接着通过空气并除去未反应的环氧乙烷 后,添加协和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Kyowaad600[碱(土类)金属氢氧化物的吸附 剂]42.0份,在干燥空气5kPa、30℃的条件下,经2小时处理后,予以滤出,自所得的 滤液将甲苯以加热减压除去,获得聚环氧乙烷加成醇。
将所得的聚环氧乙烷加成醇300.9份移至安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空气导入管、 液体添加管路及精馏塔的烧瓶,装入甲基丙烯酸甲酯200份(相对于聚环氧乙烷加成醇 为10倍摩尔)、氢醌单甲醚0.04份,一面吹入干燥空气,一面加热至80℃后,每小时 添加原钛酸四异丙盐0.2份,并进行酯交换反应。在反应中,可依照需要将副产的甲醇 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共沸混合物,并馏除于反应系外。4小时后,在醇转化比 (conversion ratio)成为95%后就完成反应。
将所得的溶液冷却,进行水洗、脱水、浓缩,予以过滤,获得具有环氧乙烷基数30 与十二基的化合物(a-2-1)。
此外,氧化烯基数是以氧化烯加成步骤中使用的氧化烯与醇的摩尔比(理论值)表示。
<防静电性共聚物(A-1)的制造(共聚过程)>
在提供搅拌叶片、回流冷却器、及气体导入口的烧瓶中,装入前述已合成的(a-2-1)30 份、氯化甲基丙烯酰基氧乙基三甲铵5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偶氮双异丁腈1.5 份、乙醇233份,在氮气流下,于70℃反应8小时。在反应完成后,予以冷却,获得 防静电性共聚物(A-1)的乙醇溶液(固体成分30重量%)。
合成例2
在合成例1的氧化烯加成步骤中,使用辛醇246.4份以替代十二醇,并变更甲苯的 量为393.0份。又,用环氧乙烷666.7份(相对于辛醇为8倍摩尔)替代环氧乙烷2500份, 并经2小时压入后,接着,将环氧丙烷659.2份(相对于辛醇为6倍摩尔)经2小时压入。 又,在酯化步骤中,除了以该氧化烯加成步骤所得的聚乙烯·聚丙烯环氧丙烷加成醇使用 165.8份以外,其它则与合成例1进行同样的操作,获得具有环氧乙烷基数8、环氧丙烷 基数6与辛基的化合物(a-2-2)。再者,在共聚过程中,除了使化合物(a-2-1)变更为该化 合物(a-2-2)以外,其它则与合成例1进行相同操作,获得防静电性共聚物(A-2)的乙醇溶 液(固体成分30重量%)。
合成例3
在合成例1的共聚过程中,除了变更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以外,其 它则与合成例1进行相同的操作,获得防静电性共聚物(A-3)的乙醇溶液(固体成分30重 量%)。
合成例4
在合成例1的氧化烯加成步骤中,除了使用辛醇246.4份以替代十二醇,并变更环 氧乙烷833.3份(相对于辛醇为10倍摩尔)、甲苯的量为269.9份,又,在酯化步骤中, 将聚环氧乙烷加成醇的量设为113.9份以外,其它则与合成例1进行相同操作,获得具 有环氧乙烷基数10与辛基的化合物(a-2-3)。再者,在共聚合过程中,除了变更化合物 (a-2-1)为该化合物(a-2-3),并变更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以外,其它则与 合成例1进行相同操作,获得防静电性共聚物(A-4)的乙醇溶液(固体成分30重量%)。
合成例5
在合成例1的共聚合过程中,除了变更化合物(a-2-1)成为合成例4所得的化合物 (a-2-3),并变更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以外,其它则与合成例1进行相同 操作,获得防静电性共聚物(A-5)的乙醇溶液(固体成分30重量%)。
合成例6
在合成例1的氧化烯加成步骤中,除了使用硬脂酰醇511.7份(相对于硬脂酰醇,使 用30倍摩尔的环氧乙烷)以替代十二醇、并使甲苯的量变更为752.9份,又,在酯化步 骤中,除了使聚环氧乙烷加成醇的量成为317.7份以外,其它则与合成例1进行相同操 作,获得具有环氧乙烷基数30与十八基的化合物(a-2-4)。再者,在共聚过程中,除了将 化合物(a-2-1)变更为该化合物(a-2-4),并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变更为甲基丙烯酸环己酯以 外,其它则进行与合成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防静电性共聚物(A-6)的乙醇溶液(固体成 分30重量%)。
合成例7
在合成例1的共聚过程中,除了使甲基丙烯酸甲酯变更为甲基丙烯酸苄酯以外,其 它则与合成例1进行同样的操作,获得防静电性共聚物(A-7)的乙醇溶液(固体成分30重 量%)。
合成例8
在合成例1的共聚过程中,除了变更化合物(a-2-1)为以合成例2所得的化合物 (a-2-2),并变更甲基丙烯酸甲酯为甲基丙烯酸苄酯以外,其它则与合成例1进行相同操 作,获得防静电性共聚物(A-8)的乙醇溶液(固体成分30重量%)。
实施例1
在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胺基甲酸酯预聚物(共荣公司化学股份 有限公司制:UA-306H)50重量份、六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东亚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制: AronicsM405)40重量份、四丙烯酸新戊四醇酯(日本化药股份有限公司制:KAYARAD PET30)10重量份中,添加合成例1所合成的防静电性共聚物的乙醇溶液,以使防静电 性共聚物以固体成分成为5重量份,再者,将添加Irgacure184(Ciba特用化学品制)5重 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而成的组成物,以乙酸甲酯、乙醇及1-甲氧基-2-丙醇稀释,并调 制防静电组成物,其含有溶剂组成为乙酸甲酯/乙醇/1-甲氧基-2-丙醇=80/15/5(重量比)的 溶剂50重量%。(溶剂组成中乙醇的一部分是以来自防静电性共聚物溶液而混入)。
在厚度约80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富士照片薄膜股份有限公司制)、或者表面 易接着处理聚对酞酸乙二酯薄膜(东洋纺股份有限公司制:CosmoshineA4100)上,使用 棒涂布机涂布该组成物,以热风烤炉除去溶剂后,以输出80w/cm的高压汞灯照射紫外 线,使涂布层硬化,获得膜厚6μm的防静电硬涂覆薄膜。
就所得的具有防静电硬涂覆层的薄膜,以其次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如表1所 示。
(1)涂膜外观:以目视评价防静电层的外观。评价基准以下述方式进行。
○:无凝聚物的发生、橘皮状或白化。
×:可见到凝聚物的发生、橘皮状或白化。
(2)表面电阻率:在25℃、相对湿度40%氛围下,放置24小时后,使用TOA公司 制表面电阻率计(SM-8000系列SME-8310),在温度25℃、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施 加外加电压100V,测定1分钟后表面电阻率(Ω/□)。评价基准是如以下方式进行。
◎:1.0E+10Ω/□以下
○:1.0E+10Ω/□至低于1.0E+11Ω/□
△:1.0E+11Ω/□至低于1.0E+12Ω/□
×:1.0E+12Ω/□以上
(3)雾值·全透光率:以日本电色公司制雾度计NDH2000测定雾值(Hz)及全透光率 (TT)。
(4)耐磨耗性(antiabrasion):将安装#0000的钢棉(steelwool)的1平方公分的角形垫放 置于试料表面上,在负荷500g下进行10次来回后,以目视评价外观,测定损伤的根数。
(5)铅笔硬度:依照JIS K5400评价。
(6)密着性试验:依照JIS K5400棋盘眼剥离法,在防静电层以切刀作出1毫米间隔 的棋盘眼状的切痕100格,粘贴玻璃纸胶带(Nichiban公司制),予以一次性剥下后,计 数无剥离且残留的防静电层的格子数,并以n/100表示。例)100/100:无剥离。0/100: 全部剥离。
(7)高温·高湿度耐久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以粘着胶带粘贴防静电硬涂覆薄膜的内 面(与防静电层为相反侧,亦即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面、或者聚对酞酸乙二酯薄膜面)于 玻璃板的试料,在85℃、85%RH的环境下放置100小时后,以该(2)同样的方法测定表 面电阻率并予评价。
(8)耐温水性试验后的表面电阻率:将与前述(7)相同的试料在85℃的水中浸渍20 分钟后,以同于该(2)的方法,测定表面电阻率并评价。
实施例2至12、比较例1至3
除了使用的防静电性共聚物,如表1及表2所示制成以合成例1至8所得的防静电 性共聚物(A-1至8)乙醇溶液,并设定溶剂组成成为表1及表2所示比率以外,其它则与 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防静电组成物。再者进行同样的评价,其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
实施例13
将合成例2所得的防静电性共聚物(A-2)的乙醇溶液投入己烷中,滤出析出物后,通 过干燥,获得防静电性共聚物(A-2)的固体。在所得的防静电性共聚物(A-2)的固体5重 量份中,添加乙醇10重量份、乙酸乙酯85重量份、甲乙酮5重量份,进一步添加新戊 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胺基甲酸酯预聚物(共荣公司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制:UA-306H)50重量份、六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东亚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制:Aronics M405)40重量份、四丙烯酸新戊四醇酯(日本化药股份有限公司制:KAYARAD PET30)10 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Irgacure 184(Ciba特用化学品制)5重量份,并调制溶剂组 成为乙酸甲酯/乙醇/甲乙酮=85/10/5(重量比)的固体成分52重量%的防静电组成物。再 者,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其结果示于表1。
表1
续表1
表2
表1、2共通
EtOH:乙醇
PGM:1-甲氧基-2-丙醇
MeAc:乙酸甲酯
EtAc:乙酸乙酯
n-PrAc:乙酸正丙酯
BuAc:乙酸丁酯
MEK:甲乙酮
1,3-DOX:1,3-二恶戊烷
表1、2中的简写如下所述:
溶剂(D)
EtOH:乙醇
PGM:1-甲氧基-2-丙醇
MEK:甲乙酮
MeAc:乙酸甲酯
EtAc:乙酸乙酯
n-PrAc:乙酸正丙酯
1,3-DOX:1,3-二恶戊烷
由表1的结果可知,在比较例1,因溶剂(D)仅为醇系溶剂(d-1),故产生橘皮状、耐 温水性试验后的防静电性的降低等的不良影响,再者,在三乙酰基纤维素支持体薄膜, 密着性亦显现低的结果。
在比较例2,因溶剂(D)为醇系溶剂(d-1)与酮系溶剂,故在三乙酰基纤维素支持体薄 膜中,耐磨耗性低,耐温水试验后的防静电性显现降低的结果。
又,在比较例3,因溶剂(D)为醇系溶剂(d-1)与碳数6的乙酸酯系溶剂,故防静电性 显现低的结果。
相对于此,在实施例1至12均是在溶剂(D)中使用醇系溶剂(d-1)与碳数3至5的乙 酸酯系溶剂(d-2),可获得透明性·防静电性·硬度的均衡性良好的膜。由实施例4至6可 知,在溶剂(D)中,与醇系溶剂(d-1)及碳数3至5的乙酸酯系溶剂(d-2)一起,可使用醚、 酮、等的溶剂。又,由实施例4及6与实施例5的比较可知,在溶剂(D)中碳数3至5 的乙酸酯系溶剂(d-2)较佳在55重量%以上。
实施例14
在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胺基甲酸酯预聚物(共荣公司化学股份 有限公司制:UA-306H)50重量份、六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东亚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制: AronicsM405)40重量份、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日本化药股份有限公司制:KAYARAD PET30)10重量份中,添加合成例1所合成的防静电性共聚物的乙醇溶液,以使防静电 性共聚物的固体成分成为5重量份,进一步将添加Irgacure184(Ciba特用化学品股份有 限公司制)5重量份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而成的组成物,以二碳酸二甲酯、乙醇及1-甲氧基 -2-丙醇稀释,来调制溶剂组成为二碳酸二甲酯/乙醇/1-甲氧基-2-丙醇=80/15/5(重量比) 的溶剂含有50重量%的防静电组成物。(溶剂组成中乙醇的一部分,是以来自防静电性 共聚物溶液混入)。
在厚度约80μm的三乙酰基纤维素薄膜(富士薄膜股份有限公司制)、或者厚度约 100μm的表面易接着处理聚对酞酸乙二酯薄膜(Toray股份有限公司制:LumirrorU48)上, 使用棒涂布机涂布该组成物,以热风烤炉除去溶剂后,以输出80w/cm的高压汞灯照射 紫外线,使涂布层硬化,获得膜厚6μm的防静电硬涂覆薄膜。
就所得的具有防静电硬涂覆层的薄膜,以其次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如表3所 示。评价方法是如同实施例1的说明。
实施例15至25、比较例4至7
除了将使用的防静电性共聚物,如表3及表4所示,制成以合成例1至8所得的防 静电性共聚物(A-1至8)乙醇溶液,并设定溶剂组成为表3及表4所示比率以外,其它则 与实施例1同样地获得防静电组成物。再者进行同样的评价,其结果如表3及表4所示。
实施例26
将合成例2所得的防静电性共聚物(A-2)的乙醇溶液投入己烷中,滤出析出物后,通 过干燥,获得防静电性共聚物(A-2)的固体。在所得的防静电性共聚物(A-2)的固体5重 量份中,添加乙醇10重量份、乙酸乙酯85重量份、甲乙酮5重量份,进一步添加新戊 四醇三丙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胺基甲酸酯预聚物(共荣社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 UA-306H)50重量份、六丙烯酸二新戊四醇酯(东亚合成股份有限公司制:AronicsM405)40 重量份、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日本化药股份有限公司制:KAYARAD PET30)10重量份、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Irgacure184(Ciba特用化学品制)5重量份,来调制溶剂组成为二碳 酸二甲酯/乙醇/甲乙酮=85/10/5(重量比)的固体成分52重量%的防静电组成物。再者进行 与实施例1相同的评价,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续表3
表4
表3、4共通
EtOH:乙醇
PGM:1-甲氧基-2-丙醇
DMC:碳酸二甲酯
DEC;碳酸二乙酯
MEC:碳酸甲乙酯
1,3-DOX:1,3-二恶戊烷
1,4-DOX:1,4-二氧陆圜
THF:四氢呋喃
n-PrAc:乙酸正丙酯
MEK:甲乙酮
表3、4中简写如下所述
溶剂(D)
EtOH:乙醇
PGM:1-甲氧基-2-丙醇
DMC:二碳酸二甲酯
MEC:二碳酸二乙酯
1,3-DOX:1,3-二恶戊烷
1,4-DOX:1,4-二氧陆圜
THF:四氢呋喃
n-PrAc:乙酸正丙酯
MEK:甲乙酮
由表3、表4的结果可知,在比较例4中,因溶剂(D)仅是醇系溶剂(d-1),故会产生 橘皮状、耐温水性试验后防静电性的降低等的不良影响,再者,在三乙酰基纤维素支持 体薄膜,密着性亦显现低的结果。
在比较例5中,因溶剂(D)为醇系溶剂(d-1)与酮系溶剂,故在三乙酰基纤维素支持 体薄膜中,耐磨耗性低,耐温水试验后的防静电性显现降低的结果。
又,在比较例6、7,因溶剂(D)为碳酸酯类或环状醚类(d-3)的调配量并不充分,故 耐温水试验后的防静电性显现低的结果。
相对于此,在实施例14至26均是在溶剂(D)中以适当调配比使用醇系溶剂(d-1)与 碳酸酯类或环状醚类(d-3),可获得透明性·防静电性·硬度的均衡性良好的膜。
如实施例17至20可知,在溶剂(D),是与醇系溶剂(d-1)及碳酸酯类或环状醚类(d-3) 一起,可使用酮类或酯类等的溶剂。又,由实施例18与比较例6、7的比较可知,在溶 剂(D)中碳酸酯类或环状醚类(d-3)的量较佳为20重量%以上。
本申请是以2010年4月1日所申请的日本申请专利2010-085013、2010年5月26 日所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0-119958、2010年11月5日所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 2010-249073作为基础,并主张优先权,其揭示内容全部在此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