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植物器官变小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的逐渐减少,如何提高作物产量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 的、汲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植物器官大小直接关系到植物的产量。器官大小不仅受环 境因素影响,而且受内源基因的调控。所以,研究植物体如何实现自身对器官大小的 控制已经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策略之一。
转录中介体是存在与所有真核生物中的一个多亚基蛋白复合体,是介于转录因子 和基础转录机器之间的桥梁。几乎所有基因的表达都需要转录中介体的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植物器官变小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使植物器官变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出发植物中导入SEQ ID NO:1所示蛋白的编码基因,得到目的转基因植物,所述目的转基因植物的器官小于 所述出发植物的器官。
上述方法中,所述基因是通过重组表达载体导入的。
上述方法中,所述重组表达载体是向质粒pGreen-35S的多克隆位点间插入所述 编码基因得到的。
上述方法中,所述多克隆位点为EcoRI酶切位点。
上述方法中,所述SEQ ID NO:1所示蛋白的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2所示。
上述方法中,所述出发植物为双子叶植物。
上述方法中,所述双子叶植物为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上述方法中,所述器官变小为花变小和/或叶片变小。
上述方法中,所述花器官变小为花瓣面积变小、花瓣细胞面积变小和/或花瓣细 胞的数目减少,所述叶片变小为叶片面积变小、叶片细胞面积变小和/或叶片细胞数目 减少。
SEQ ID NO:1所示蛋白在使植物器官变小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SEQ ID NO:2所示编码基因在使植物器官变小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应用中,所述出发植物为双子叶植物。
上述应用中,所述双子叶植物为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上述应用中,所述器官变小为花变小和/或叶片变小。
上述应用中,所述花器官变小为花瓣面积变小、花瓣细胞面积变小和/或花瓣细 胞的数目减少,所述叶片变小为叶片面积变小、叶片细胞面积变小和/或叶片细胞数目 减少。
本发明方法可以实现对作物器官的定向控制。通过本发明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 要来控制植物器官大小,为改变作物产量、优化改良作物农艺性状及植物的遗传育种 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利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转基因植株的表型。
图2为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使植物器官变小的方法
一、RNA提取及反转录
新鲜的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ol-0)幼苗(萌发后14天)在 液氮中研碎。取100mg研碎的材料,用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TIANGEN)提取总RNA。 提取完成后,用分光光度计检测总RNA的浓度。取5μg总RNA,用反转录试剂盒 (INVITROGEN)进行反转录,得到cDNA。
二、EOD8编码基因的获得
以cDNA为模板,用如下引物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使用高保真DNA聚合酶试剂 盒(TOYOBO),PCR延伸时间为2.5分钟,32个循环。反应完成后用rTaq(TAKALA) 加A。
EOD8-F:ATGTCGTCGGAGGTGAAACAG
EOD8-R:TTTATCCCATGAAGCCAGCTC
PCR扩增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约2.5kb的DNA条带。用凝胶回收试剂盒 (TIANGEN)回收该片段。
回收的片段连入T载体pGEM-T(PROMEGA)中,得到质粒pGEM-EOD8。然后测序(北 京擎科生物技术公司)。测序结果标明,该片段大小为2511bp,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 2所示,是EOD8的编码序列(CDS)。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如SEQ ID NO:1所示.
三、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质粒pGreen-35S和农杆菌GV3101均在文献“Li,Y.,Zheng,L.,Corke,F., Smith,C.,and Bevan,M.W.(2008).Control of f final seed and organ size by the DA1 gene family in Arabidopsis thaliana.Genes Dev 22,1331-1336”中公开过, 公众可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
EcoRI酶切质粒pGEM-EOD8,回收2511bp的EOD8编码序列片段,插入到EcoRI酶 切并去磷酸化的质粒pGreen-35S上。然后用HindIII鉴定片段出入方向。正向插入可 以切出2kb和0.5kb的条带(不包括骨架条带)。反向插入可以切出0.2kp和0.5kp 的条带(不包括骨架条带)。
正向插入得到的重组质粒命名为35SpGreen-EOD8-S,用于过表达EOD8。
再将质粒35SpGreen-EOD8-S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在pGreen-35S的EcoRI位点间 插入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重组质粒中EOD8基因受35S启动子控制,终止子为CaMV 35S poly-A terminator。
将35SpGreen-EOD8-S导入农杆菌GV3101,得到含有35SpGreen-EOD8-S的农杆菌 菌株,将该菌株命名为GV3101-EOD8-S。
四、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用GV3101-EOD8-S农杆菌转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以获得转EOD8 基因植株。具体操作如下:
YEP培养基配制:酵母提取物(OXOID)10g/L,大豆蛋白胨(北京双旋微生物生 物培养基制品厂)10g/L,NaCl 5g/L,其余为水;调PH值到7.0。
侵染农杆菌菌液制备:用YEP培养基28摄氏度摇床培养农杆菌,直到 OD600=2.0-3.0。然后,14摄氏度,4000转离心10分钟收集菌体,以等体积的悬浮液 (0.5g/L MES,2.2g/L MS,5%蔗糖,其余为水)悬浮菌体,调PH值到5.7后,加入 万分之三体积的Silwet L-77(LEHLE SEEDS,货号:VIS-02)溶液,混匀后进行浸染 (花序在菌液中浸泡2分钟)。
将花序被菌液侵染后的拟南芥植株在温室中生长,幼苗抽苔10cm左右时(约生长 4周),把主茎花絮去掉。二次抽苔(约1周左右)后,用农杆菌侵染正在盛开的花序; 侵染条件为:遮光密闭24小时。再将花序被菌液侵染后的拟南芥植株在温室中生长1 个月收种。
拟南芥培养条件为:长光照(16小时光照),强度为4000Lux,温度22摄氏度±1 摄氏度,湿度60-80%。培养介质为按2∶1体积混匀的蛭石和营养土。
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组成:由葡萄糖、卡那霉素和1/2MS固体培养基组成,葡萄 糖、卡那霉素和1/2MS固体培养基的配比为10g葡萄糖:50μg卡那霉素:1L 1/2MS 固体培养基。
所收种子在卡那霉素抗性培养基上筛选得到T1代转基因苗。方法为:异丙醇表面 消毒1分钟,10%次氯酸钠表面消毒10分钟,无菌双蒸水冲洗5遍,播种于卡那霉素 抗性培养基上,4摄氏度春花3天后置于正常培养间长光照培养,约十天后将抗性苗 移栽到蛭石和营养土混合基质中,常规培养,10周左右收种,记为T1代结的种子。 共得到50个株系的T1代转EOD8基因拟南芥。同时转入空载体pGreen-35S的拟南芥 为转空载体对照。
转EOD8基因拟南芥的鉴定:得到的T1代转基因植株通过PCR来进一步鉴定。以 新鲜的转基因植株叶片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对At1g22540CAPS-F/ At1g22540CAPS-R进行PCR扩增。引物如下:
At1g22540CAPS-F:GAAAGCCCAATCAACAAAGTG
At1g22540CAPS-R:TTCACAGTAGCAGTTGGAACT。
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转基因植株可以扩增出两条带,一条是基因组DNA中EOD8 基因对应的条带,一条是转基因中EOD8基因cDNA对应的条带。图中,泳道1-16为转 基因拟南芥,泳道17为野生型拟南芥(Col-0),泳道18为质粒35SpGreen-EOD8-S。 转空载体对照与野生型对照结果一样。
五、表型鉴定
一、方法
得到的转基因株系在正常条件下培养,期间观察记录表型,测量相应参数。
花瓣和叶片面积的测量:拍照后用Image J软件测量。
细胞学分析:首先用透明液(8g水合氯醛,11ml双蒸水,1ml甘油)透明花瓣和 叶片。透明时间为2天。然后用差相显微镜(DIC)(LEICA DM2500)观察并通过CCD (SPOT FLEX)拍照。最后花瓣的内侧表皮细胞和叶子的叶肉细胞被测量和统计。细胞 面积测量使用Image J软件。
表达量分析:通过real-time PCR(Lightcycler 480,ROCHE)来分析转基因植 株表达量。荧光染料为Lightcycler 480 SYBR Green|Master(ROCHE)。内参为 ACTIN2。real-time PCR引物如下:
At1g22540CAPS-F:GAAAGCCCAATCAACAAAGTG
At1g22540CAPS-R:TTCACAGTAGCAGTTGGAACT。
ACTIN2F:GAAATCACAGCACTTGCACC
ACTIN2R:AAGCCTTTGATCTTGAGAGC。
二、结果:见图1。
图1A:I为萌发后27天的野生型拟南芥植株(Col-0),II为萌发后27天的转EOD8 基因拟南芥植株(35S::EOD8#14)。表明,转基因拟南芥的叶子明显比野生型植株小。
图1B:I为萌发后35天的Col-0,II为萌发后35天的35S::EOD8#14。此时植株 均已抽薹,转基因拟南芥的植株及叶子明显比野生型植株小。
图1C:I为Col-0的花,II为35S::EOD8#14的花。表明,转基因拟南芥的花明 显比野生型花小。
图1D:第五片叶子面积的测量,I为Col-0,II为35S::EOD8#14。纵坐标指转基 因株系35S::EOD8#14相对于Col-0第五片叶子最终面积的百分数;横坐标指第五片叶 子长出来的天数。表明,转基因拟南芥的第五片叶子明显比野生型小。
图1E:第5片叶子的叶片细胞大小和细胞数目的测量。纵坐标指转基因株系 35S::EOD8#14相对于Col-0第五片叶子的叶片细胞大小和细胞数目的百分数;CA,细 胞面积;CN,细胞数目。I指Col-0,II指35S::EOD8#14。
转基因拟南芥的第5片叶子的叶片细胞面积平均为野生型的30.94%。
转基因拟南芥的第5片叶子的叶片细胞数目平均为野生型的62.59%。
图1F-1G:1F为Col-0第5片叶子的叶片细胞;图1G为35S::EOD8#14第5片叶 子的叶片细胞。
图1H:花参数的测量。纵坐标指转基因株系相对Col-0的百分比。PA,花瓣面积; CA,花瓣细胞面积;CN in LD,花瓣长向上的细胞数目;CN in WD;花瓣宽向上的细 胞数目。I为Col-0,II为转基因拟南芥35S::EOD8#14,III为转基因拟南芥 35S::EOD8#6。
花瓣长向上的细胞数目的解释:沿花瓣的最长的方向上画一条直线,该直线经过 的细胞的数目。
花瓣宽向上的细胞数目的解释:沿花瓣的最宽的方向上画一条直线,该直线经过 的细胞的数目。
结果:
花瓣面积:转基因拟南芥35S::EOD8#14平均为Col-0的84.34%;转基因拟南芥 35S::EOD8#6平均为Col-0的80.29%。
花瓣细胞面积:转基因拟南芥35S::EOD8#14平均为Col-0的86.52%;转基因拟 南芥35S::EOD8#6平均为Col-0的80.21%。
花瓣长向上的细胞数目:转基因拟南芥35S::EOD8#14平均为Col-0的89.17%; 转基因拟南芥35S::EOD8#6平均为Col-0的82.65%。
花瓣宽向上的细胞数目:转基因拟南芥35S::EOD8#14平均为Col-0的94.38%; 转基因拟南芥35S::EOD8#6平均为为Col-0的90.21%。
图1I:EOD8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量。纵坐标指转基因株系相对Col-0的百 分比。
I为Col-0,II为转基因拟南芥35S::EOD8#14,III为转基因拟南芥35S::EOD8#6。
转空载体对照与野生型对照结果相同。
结果表明,过表达EOD8基因使拟南芥整个植株变小,包括花和叶子。而变小的原 因是数目的减少和细胞的变小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