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EG接枝-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姓*** 文档编号:8595412 上传时间:2020-09-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0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751297.0

申请日:

20131230

公开号:

CN103739852A

公开日:

20140423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8G81/00,C08G65/48

主分类号:

C08G81/00,C08G65/4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发明人:

宋镕光,石彤非,李帆

地址: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大街5625号

优先权:

CN201310751297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南小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玉米醇溶蛋白作为药物和营养素的包裹材料,不利于控制药物的释放与粒径分布均一的技术问题。该聚合物首先由mPEG与丁二酸酐反应制备得到mPEG-COOH;再由mPEG-COOH与α-玉米醇溶蛋白反应制备得到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溶于水后,能够形成稳定存在且尺寸均一的微球(粒径在80-100nm),比混合的玉米醇溶蛋白的粒径小,可提高疏水类药物、营养素的可控释放和生物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聚合物首先由mPEG与丁二酸酐反应制备得到mPEG-COOH;再由mPEG-COOH与α-玉米醇溶蛋白反应制备得到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所述mPEG的重均分子量为1KDa~50KDa; 所述α-玉米醇溶蛋白的重均分子量为22KDa~26KDa; 所述α-玉米醇溶蛋白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首先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再在二氯甲烷或乙醚中反复萃取;最后将萃取后的沉淀物溶于90%以上甲醇或乙醇溶液,离心取上清液,并用水稀释至浓度80%以下,过滤后的固体用正己烷或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 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3KDa~76KDa,其具体结构如下式所示: 。 2.权利要求1所述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mPEG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45~65℃水浴,搅拌3~7h,在乙醚和二氯甲烷中反复沉淀,真空过夜,将得到白色粉末溶于水后,透析并冻干后得到mPEG-COOH; (2)将mPEG-COOH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mPEG-COOH、 EDC·HCl和NHS的摩尔比1:1.2:1.2,搅拌3~6h,将上述混合液缓慢滴加至α-zein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mPEG-COOH与α-zein的摩尔比为5:1,室温搅拌24~28h,反应完毕后,在乙醚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反复沉淀,干燥,将得到的产物溶于水,透析并冻干后得到白色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搅拌速度为300~700rpm,搅拌时间为5h。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反复沉淀的次数为2~6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透析时间为两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反复沉淀的次数为2~6次。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透析时间为1~4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具体涉及一种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醇溶蛋白(zein)存在于玉米胚乳中,是一种天然的混合醇溶蛋白(包 含alpha,beta,gamma,delta四种组分)。它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吸水性,被 广泛应用于药物的包裹、运输等领域。目前人们直接将玉米醇溶蛋白作为药物 和营养素的包衣材料,这种混合的醇溶蛋白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微球粒径分布较 大,不利于控制粒径分布与药物的可控释放。此外,这种zein微球的溶解性和 稳定性较为有限。

在混合醇溶蛋白中,α-玉米醇溶蛋白(α-zein)组分约占60%,它具有丰富 自组装行为,且为组分单一的大分子,非常适合作为药物、营养素等的包裹运 输材料。α-zein是疏水性的,接枝上亲水性物质使其变成两亲性醇溶蛋白,那么 这种两亲性的α-zein就能够溶于水,用于提高疏水类药物、营养素的可控释放 和生物利用率。此外,对更好的利用玉米资源及农产品的深加工与转化也有着 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玉米醇溶蛋白作为药物和营养素的包裹材料,不利于控 制药物的释放与粒径分布均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mPEG接枝α-玉米醇溶 蛋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该聚合物首先由mPEG与丁二酸酐 反应制备得到mPEG-COOH;再由mPEG-COOH与α-玉米醇溶蛋白反应制备得到 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所述mPEG的重均分子量为1KDa~50KDa;

所述α-玉米醇溶蛋白的重均分子量为22KDa~26KDa;

所述α-玉米醇溶蛋白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首先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 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再在二氯甲烷或乙醚中反复萃取;最后将萃取 后的沉淀物溶于90%以上甲醇或乙醇溶液,离心取上清液,并用水稀释至浓度 80%以下,过滤后的固体用正己烷或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

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23KDa~76KDa,其具体结构如下式所示:

一种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1)将mPEG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45~65℃水浴,搅 拌3~7h,在乙醚和二氯甲烷中反复沉淀,真空过夜,将得到白色粉末溶于水后, 透析并冻干后得到mPEG-COOH;

(2)将mPEG-COOH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 丙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mPEG-COOH、 EDC·HCl和NHS的摩尔比1:1.2:1.2,搅拌3~6h,将上述混合液缓慢滴加至α-zein 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mPEG-COOH与α-zein的摩尔比为5:1,室温搅拌24~28h, 反应完毕后,在乙醚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反复沉淀,干燥,将得到的产物溶于 水,透析并冻干后得到白色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搅拌速度为300~700rpm,搅拌时间 为5h。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反复沉淀的次数为2~6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透析时间为两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的反复沉淀的次数为2~6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的透析时间为1~4天。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是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纯化后得到纯净的α-zein组分,再在其上成功 接枝亲水性物质mPEG变成两亲性醇溶蛋白(附图1,2可证明)。mPEG具有很 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是美国FDA认证安全的食品、药品材料,使它与α-zein 蛋白发生反应,可以将mPEG良好的水溶性,转移到结合物上,使α-zein能够溶 于水并包裹疏水类药物和营养素等。

并且,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溶于水后, 能够形成稳定存在且尺寸均一的微球(粒径在80~100nm),比混合的玉米醇溶蛋 白的粒径小,可提高疏水类药物、营养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1H NMR谱图。

图3为实施例1制备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粒径分布图。

图4为实施例1制备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该聚合物首先由mPEG与丁二酸酐 反应制备得到mPEG-COOH;再由mPEG-COOH与α-玉米醇溶蛋白反应制备得到 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所述mPEG的重均分子量为1KDa~50KDa; 所述α-玉米醇溶蛋白的重均分子量为22KDa~26KDa;

所述α-玉米醇溶蛋白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首先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 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再在二氯甲烷或乙醚中反复萃取;最后将萃取 后的沉淀物溶于90%以上甲醇或乙醇溶液,离心取上清液,并用水稀释至浓度 80%以下,过滤后固体用正己烷或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所得聚合物的 重均分子量为23KDa~76KDa。

所述α-玉米醇溶蛋白的具体结构请参见(Momany,F.A.,et al.(2006).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zein."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54(2):543-547.)。

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具体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1)将mPEG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45~65℃水浴, 300~700rpm搅拌3~7h,在乙醚和二氯甲烷中反复沉淀2~6遍,真空过夜,将得 到白色粉末溶于水后,注入到透析袋中,透析两天,冻干后得到mPEG-COOH; 优选搅拌时间为5h;

(2)mPEG-COOH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 基)碳酰二亚胺盐酸盐(EDC·HCl)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mPEG-COOH、 EDC·HCl和NHS的摩尔比1:1.2:1.2,搅拌3~6h,将上述混合液缓慢滴加至α-zein 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mPEG-COOH与α-zein的摩尔比为5:1,室温搅拌24~28h, 反应完毕后,在乙醚中沉淀析出,再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反复沉淀2~6次, 干燥,得到的产物溶于水,注入透析袋中,透析1~4天,再冻干,得到白色mPEG 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mPEG-α-zein)。合成路线如下:

α-zein的制备实施例

1份玉米粉溶于5份50~75%乙醇,离心取上清液。加水稀释直至不再有蛋白 析出,过滤后晾干,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用正己烷等溶剂去除玉米醇溶蛋白中 的油脂,取1份脱脂zein溶于3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在90份的二氯甲烷反复萃 取3次去除核黄素。最后用90%以上乙醇溶液洗涤,离心取上清液,用水稀释至 浓度80%以下,过滤;将过滤的固体用正己烷洗涤,真空干燥得到白色α-zein粉 末。

实施例1

1g mPEG(Mz=1KDa)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45℃水浴, 300rpm搅拌5h。在乙醚和二氯甲烷中反复沉淀2遍,抽滤后真空过夜。将得到 白色粉末溶于水后,注入相对分子量为3500的透析袋中,透析两天。冻干后得 到mPEG-COOH。将上述产物溶于10ml 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0.018g EDC·HCl(活化剂)和0.027g NHS,搅拌活化3h。将上述混合液缓慢滴加至1g α-zein(Mz=26KDa)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28h,反应完毕后,在乙醚中 沉淀析出,再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反复2次。干燥得到的产物溶于水,注 入截留分子量为30000的透析袋中,水中透析1天,冻干后得到mPEG接枝α-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称重,产率为64%。

附图1为该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的红外图谱,该图谱显示:a.850cm-1两 个CH2CH2O特征峰,接枝后的α-zein上这两个峰先无后有。b.2800cm-1纯化的 α-zein上没有甲基峰,接枝后出现甲基的振动峰。说明mPEG成功接枝到α-zein 。在附图21H NMR谱图也进一步印证。

附图3和4分别为该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的粒径分布图和扫描电镜图,将 制备的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溶于水中,形成胶束,检测其粒径分 布,动态光散射(DLS)结果显示80nm左右,可以看出用α-zein形成的微球比 用混合zein的粒径小,且尺寸分布均匀(PDI=0.180.2),有效控制功能因子和药 物在摄入人体后的释放时间和速度。

实施例2

10g mPEG(Mz=25KDa)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65℃水浴, 700rpm搅拌3h。在乙醚中反复沉淀4遍,抽滤后真空过夜。将得到白色粉末溶 于水后,注入相对分子量为35000的透析袋中,透析两天。冻干后得到 mPEG-COOH。将上述产物溶于100ml 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入0.036g EDC·HCl (活化剂)和0.054g NHS,搅拌活化4h。将上述混合液缓慢滴加至1.2gα-zein (Mz=22KDa)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搅拌24h,反应完毕后,在乙醚中沉淀析 出,再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反复4次。干燥得到的产物溶于水,注入截留 分子量为35000的透析袋中,水中透析4天,冻干后得到mPEG接枝α-玉米醇 溶蛋白聚合物,称重,产率为62%。

实施例3

100g mPEG(Mz=50KDa)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55℃水浴, 500rpm搅拌7h。在乙醚中反复沉淀6遍,抽滤后真空过夜。将得到白色粉末溶 于水后,注入截留分子量为60000的超滤膜中透析,透析两天。冻干后得到 mPEG-COOH。将10g mPEG-COOH、0.0297g DCC和0.01657g NHS混合并滴 加少量三乙胺,搅拌活化6h。将上述混合液缓慢滴加至0.6gα-zein(Mz=22KDa) 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室温搅拌26h。反应完毕后,在乙醚中沉淀析出,再溶于 N-甲基吡咯烷酮中,反复6次。产物在截留分子量为60000的透析袋中透析3 天,冻干后得到mPEG接枝α-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称重,产率为63%。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 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 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 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mPEG接枝-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mPEG接枝-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mPEG接枝-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PEG接枝-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PEG接枝-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3985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4.23 CN 103739852 A (21)申请号 201310751297.0 (22)申请日 2013.12.30 C08G 81/00(2006.01) C08G 65/48(2006.01) (71)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地址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人民大街 5625 号 (72)发明人 宋镕光 石彤非 李帆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 所 22210 代理人 南小平 (54) 发明名称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及其制备 方法 (57) 摘要。

2、 本发明涉及一种mPEG接枝-玉米醇溶蛋白 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解决现有玉米醇溶蛋白作 为药物和营养素的包裹材料, 不利于控制药物的 释放与粒径分布均一的技术问题。该聚合物首先 由 mPEG 与丁二酸酐反应制备得到 mPEG-COOH ; 再 由 mPEG-COOH 与 - 玉米醇溶蛋白反应制备得到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本发明方法 制备得到的mPEG接枝-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溶 于水后, 能够形成稳定存在且尺寸均一的微球 (粒 径在 80-100nm) , 比混合的玉米醇溶蛋白的粒径 小, 可提高疏水类药物、 营养素的可控释放和生物 利用率。 (51)Int.Cl. 权利要。

3、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739852 A CN 103739852 A 1/2 页 2 1.一种mPEG接枝-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其特征在于, 该聚合物首先由mPEG与丁二 酸酐反应制备得到 mPEG-COOH ; 再由 mPEG-COOH 与 - 玉米醇溶蛋白反应制备得到 mPEG 接 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 所述 mPEG 的重均分子量为 1KDa 50KDa ; 所述 - 玉米醇溶蛋白的重均分子量为 22KDa 26KDa ; 所。

4、述-玉米醇溶蛋白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 首先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N-甲基吡 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 ; 再在二氯甲烷或乙醚中反复萃取 ; 最后将萃取后的沉淀物溶于 90% 以上甲醇或乙醇溶液, 离心取上清液, 并用水稀释至浓度 80% 以下, 过滤后的固体用正己烷 或石油醚洗涤, 真空干燥后得到 ; 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 23KDa 76KDa, 其具体结构如下式所示 : 。 2. 权利要求 1 所述的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1)将 mPEG 溶于二氯甲烷中, 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 45 65水浴, 搅拌 3 7h,。

5、 在乙醚和二氯甲烷中反复沉淀, 真空过夜, 将得到白色粉末溶于水后, 透析并冻干后得到 mPEG-COOH ; (2) 将 mPEG-COOH 溶于 N- 甲基吡咯烷酮中, 加入 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 ) 碳酰 二亚胺盐酸盐 (EDCHCl) 和 N- 羟基琥珀酰亚胺 (NHS), mPEG-COOH、 EDCHCl 和 NHS 的 摩尔比 1:1.2:1.2, 搅拌 3 6h, 将上述混合液缓慢滴加至 -zein 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 mPEG-COOH 与 -zein 的摩尔比为 5:1, 室温搅拌 24 28h, 反应完毕后, 在乙醚和 N- 甲基 吡咯烷酮中反复沉淀, 。

6、干燥, 将得到的产物溶于水, 透析并冻干后得到白色mPEG接枝-玉 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 (1) 中所述的搅拌速度为 300 700rpm, 搅拌时间为 5h。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 (1) 中所述的反复沉淀的次数为 2 6 次。 5.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 (1) 中所述的透析时间为两天。 6.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mPEG。

7、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步骤 (2) 中所述的反复沉淀的次数为 2 6 次。 7.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39852 A 2 2/2 页 3 于, 步骤 (2) 中所述的透析时间为 1 4 天。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739852 A 3 1/5 页 4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 具体涉及一种mPEG接枝-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玉米醇溶蛋白 (ze。

8、in)存在于玉米胚乳中, 是一种天然的混合醇溶蛋白 (包含 alpha,beta,gamma,delta 四种组分) 。它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低吸水性, 被广泛应用于 药物的包裹、 运输等领域。 目前人们直接将玉米醇溶蛋白作为药物和营养素的包衣材料, 这 种混合的醇溶蛋白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微球粒径分布较大, 不利于控制粒径分布与药物的可 控释放。此外, 这种 zein 微球的溶解性和稳定性较为有限。 0003 在混合醇溶蛋白中, - 玉米醇溶蛋白 (-zein) 组分约占 60%, 它具有丰富自组 装行为, 且为组分单一的大分子, 非常适合作为药物、 营养素等的包裹运输材料。 -zein是 。

9、疏水性的, 接枝上亲水性物质使其变成两亲性醇溶蛋白, 那么这种两亲性的 -zein 就能 够溶于水, 用于提高疏水类药物、 营养素的可控释放和生物利用率。此外, 对更好的利用玉 米资源及农产品的深加工与转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玉米醇溶蛋白作为药物和营养素的包裹材料, 不利于控制药物 的释放与粒径分布均一的技术问题, 提供了一种mPEG接枝-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及其制 备方法。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 0006 一种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该聚合物首先由 mPEG 与丁二酸酐反应 制备得到 mPEG。

10、-COOH ; 再由 mPEG-COOH 与 - 玉米醇溶蛋白反应制备得到 mPEG 接枝 - 玉 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 0007 所述 mPEG 的重均分子量为 1KDa 50KDa ; 0008 所述 - 玉米醇溶蛋白的重均分子量为 22KDa 26KDa ; 0009 所述-玉米醇溶蛋白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 首先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N-甲 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 ; 再在二氯甲烷或乙醚中反复萃取 ; 最后将萃取后的沉淀物溶于 90% 以上甲醇或乙醇溶液, 离心取上清液, 并用水稀释至浓度 80% 以下, 过滤后的固体用正 己烷或石油醚洗涤, 真空干燥后得到 ; 0010 所述聚合物的。

11、重均分子量为 23KDa 76KDa, 其具体结构如下式所示 : 0011 说 明 书 CN 103739852 A 4 2/5 页 5 0012 一种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0013 (1) 将 mPEG 溶于二氯甲烷中, 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 45 65水浴, 搅拌 3 7h, 在乙醚和二氯甲烷中反复沉淀, 真空过夜, 将得到白色粉末溶于水后, 透析并冻干后得到 mPEG-COOH ; 0014 (2) 将 mPEG-COOH 溶于 N- 甲基吡咯烷酮中, 加入 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 ) 碳酰二亚胺盐酸盐 (EDC 。

12、HCl) 和 N- 羟基琥珀酰亚胺 (NHS), mPEG-COOH、 EDC HCl 和 NHS 的 摩尔比 1:1.2:1.2, 搅拌 3 6h, 将上述混合液缓慢滴加至 -zein 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 mPEG-COOH 与 -zein 的摩尔比为 5:1, 室温搅拌 24 28h, 反应完毕后, 在乙醚和 N- 甲基 吡咯烷酮中反复沉淀, 干燥, 将得到的产物溶于水, 透析并冻干后得到白色mPEG接枝-玉 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0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步骤 (1) 中所述的搅拌速度为 300 700rpm, 搅拌时间为 5h。 001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步骤 (1) 中所述的。

13、反复沉淀的次数为 2 6 次。 001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步骤 (1) 中所述的透析时间为两天。 001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步骤 (2) 中所述的反复沉淀的次数为 2 6 次。 001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步骤 (2) 中所述的透析时间为 1 4 天。 0020 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 0021 本发明是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纯化后得到纯净的 -zein 组分, 再在其上成功接 枝亲水性物质mPEG变成两亲性醇溶蛋白 (附图1, 2可证明) 。 mPEG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和生物 相容性, 是美国FDA认证安全的食品、 药品材料, 使它与-zein蛋白发生反应, 可以将mPEG 良好的。

14、水溶性, 转移到结合物上, 使 -zein 能够溶于水并包裹疏水类药物和营养素等。 0022 并且, 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溶于水后, 能够 形成稳定存在且尺寸均一的微球 (粒径在 80 100nm) , 比混合的玉米醇溶蛋白的粒径小, 可提高疏水类药物、 营养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 图 1 为实施例 1 制备的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0025 图 2 为实施例 1 制备的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1H NMR 谱图。 00。

15、26 图 3 为实施例 1 制备的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粒径分布图。 0027 图 4 为实施例 1 制备的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的扫描电镜图。 说 明 书 CN 103739852 A 5 3/5 页 6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一种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该聚合物首先由 mPEG 与丁二酸酐反应 制备得到 mPEG-COOH ; 再由 mPEG-COOH 与 - 玉米醇溶蛋白反应制备得到 mPEG 接枝 - 玉 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 所述 mPEG 的重均分子量为 1KDa 50KDa ; 所述 - 玉米醇溶蛋白的重 均分子量为 2。

16、2KDa 26KDa ; 0029 所述-玉米醇溶蛋白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 首先将玉米醇溶蛋白溶于N-甲 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 ; 再在二氯甲烷或乙醚中反复萃取 ; 最后将萃取后的沉淀物溶于 90% 以上甲醇或乙醇溶液, 离心取上清液, 并用水稀释至浓度 80% 以下, 过滤后固体用正己 烷或石油醚洗涤, 真空干燥后得到 ; 所得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 23KDa 76KDa。 0030 所 述 - 玉 米 醇 溶 蛋 白 的 具 体 结 构 请 参 见 (Momany,F.A.,et al.(2006).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zein。

17、.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54(2):543-547.) 。 0031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具体是由下述方法制备得到的 : 0032 (1) 将 mPEG 溶于二氯甲烷中, 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 45 65水浴, 300 700rpm 搅拌37h, 在乙醚和二氯甲烷中反复沉淀26遍, 真空过夜, 将得到白色粉末溶于水后, 注入到透析袋中, 透析两天, 冻干后得到 mPEG-COOH ; 优选搅拌时间为 5h ; 0033 (2) mPEG-COOH 溶于 N- 甲基吡咯烷酮中, 加入 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

18、丙基 ) 碳 酰二亚胺盐酸盐 (EDCHCl) 和 N- 羟基琥珀酰亚胺 (NHS), mPEG-COOH、 EDCHCl 和 NHS 的 摩尔比 1:1.2:1.2, 搅拌 3 6h, 将上述混合液缓慢滴加至 -zein 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 mPEG-COOH 与 -zein 的摩尔比为 5:1, 室温搅拌 24 28h, 反应完毕后, 在乙醚中沉淀析 出, 再溶于 N- 甲基吡咯烷酮中, 反复沉淀 2 6 次, 干燥, 得到的产物溶于水, 注入透析袋 中, 透析 1 4 天, 再冻干, 得到白色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mPEG-zein) 。 合成路线如下 : 003。

19、4 0035 -zein 的制备实施例 0036 1 份玉米粉溶于 5 份 50 75% 乙醇, 离心取上清液。加水稀释直至不再有蛋白析 出, 过滤后晾干, 得到玉米醇溶蛋白。用正己烷等溶剂去除玉米醇溶蛋白中的油脂, 取 1 份 说 明 书 CN 103739852 A 6 4/5 页 7 脱脂zein溶于30份N-甲基吡咯烷酮中, 在90份的二氯甲烷反复萃取3次去除核黄素。 最 后用90%以上乙醇溶液洗涤, 离心取上清液, 用水稀释至浓度80%以下, 过滤 ; 将过滤的固体 用正己烷洗涤, 真空干燥得到白色 -zein 粉末。 0037 实施例 1 0038 1g mPEG(Mz=1KDa)。

20、溶于二氯甲烷中, 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 45水浴, 300rpm搅拌 5h。在乙醚和二氯甲烷中反复沉淀 2 遍, 抽滤后真空过夜。将得到白色粉末溶于水后, 注入 相对分子量为 3500 的透析袋中, 透析两天。冻干后得到 mPEG-COOH。将上述产物溶于 10ml N- 甲基吡咯烷酮中, 加入 0.018gEDCHCl(活化剂) 和 0.027g NHS, 搅拌活化 3h。将上述 混合液缓慢滴加至 1g-zein(Mz=26KDa) 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 搅拌 28h, 反应完毕后, 在 乙醚中沉淀析出, 再溶于 N- 甲基吡咯烷酮中, 反复 2 次。干燥得到的产物溶于水, 注入截留 分子量。

21、为 30000 的透析袋中, 水中透析 1 天, 冻干后得到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 物, 称重, 产率为 64%。 0039 附图 1 为该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的红外图谱, 该图谱显示 : a.850cm-1两个 CH2CH2O 特征峰, 接枝后的 -zein 上这两个峰先无后有。b.2800cm-1纯化的 -zein 上没有甲基 峰, 接枝后出现甲基的振动峰。说明 mPEG 成功接枝到 -zein。在附图 21H NMR 谱图也进 一步印证。 0040 附图 3 和 4 分别为该实施例制备的聚合物的粒径分布图和扫描电镜图, 将制备 的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溶于。

22、水中, 形成胶束, 检测其粒径分布, 动态光散射 (DLS) 结果显示 80nm 左右, 可以看出用 -zein 形成的微球比用混合 zein 的粒径小, 且尺 寸分布均匀 (PDI=0.180.2) , 有效控制功能因子和药物在摄入人体后的释放时间和速度。 0041 实施例 2 0042 10g mPEG(Mz=25KDa)溶于二氯甲烷中, 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 65水浴, 700rpm搅 拌 3h。在乙醚中反复沉淀 4 遍, 抽滤后真空过夜。将得到白色粉末溶于水后, 注入相对分子 量为 35000 的透析袋中, 透析两天。冻干后得到 mPEG-COOH。将上述产物溶于 100ml N- 甲。

23、 基吡咯烷酮中, 加入 0.036g EDCHCl(活化剂) 和 0.054g NHS, 搅拌活化 4h。将上述混合 液缓慢滴加至 1.2g-zein(Mz=22KDa) 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 搅拌 24h, 反应完毕后, 在乙 醚中沉淀析出, 再溶于 N- 甲基吡咯烷酮中, 反复 4 次。干燥得到的产物溶于水, 注入截留分 子量为 35000 的透析袋中, 水中透析 4 天, 冻干后得到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称重, 产率为 62%。 0043 实施例 3 0044 100g mPEG(Mz=50KDa) 溶于二氯甲烷中, 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酐。55水浴, 500rpm 搅。

24、拌 7h。在乙醚中反复沉淀 6 遍, 抽滤后真空过夜。将得到白色粉末溶于水后, 注入截留 分子量为 60000 的超滤膜中透析, 透析两天。冻干后得到 mPEG-COOH。将 10g mPEG-COOH、 0.0297g DCC 和 0.01657g NHS 混合并滴加少量三乙胺, 搅拌活化 6h。将上述混合液缓慢滴 加至 0.6g-zein (Mz=22KDa) 的二甲基亚砜溶液中, 室温搅拌 26h。反应完毕后, 在乙醚中 沉淀析出, 再溶于 N- 甲基吡咯烷酮中, 反复 6 次。产物在截留分子量为 60000 的透析袋中 透析 3 天, 冻干后得到 mPEG 接枝 - 玉米醇溶蛋白聚合物。

25、, 称重, 产率为 63%。 0045 显然,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 对 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 说 明 书 CN 103739852 A 7 5/5 页 8 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说 明 书 CN 103739852 A 8 1/2 页 9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39852 A 9 2/2 页 10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739852 A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