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增菌的李斯特菌培养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免增菌的李斯特菌培养基.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080035.X (22)申请日 2016.02.05 C12N 1/20(2006.01) C12R 1/01(2006.01) (71)申请人 李志友 地址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光明路 51 号威 海市妇女儿童医院 (72)发明人 李志友 孙丽华 (54) 发明名称 一种免增菌的李斯特菌培养基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增菌的李斯特菌培养 基, 属于检验微生物培养领域, 每 1L 培养基原料 中含有蛋白胨、 牛肉膏、 酵母浸膏、 玉米淀粉、 琼 脂、 氯化钠、 磷酸二氢钠、 多粘菌素、 杆菌肽、 葡萄 糖酸锌。
2、、 - 羟基精氨酸、 无菌抗凝羊血、 灭菌去 离子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具有早期阳性 分离率高的特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CN 105505838 A 2016.04.20 CN 105505838 A 1.一种免增菌的李斯特菌培养基, 其特征在于, 每1L培养基原料中含有蛋白胨610g; 牛肉膏36g; 酵母浸膏25g; 玉米淀粉23g, 琼脂1012g; 氯化钠55.5g; 磷酸二氢钠1 3g; 多粘菌素0.0010.005g; 杆菌肽0.0010.003g; ; 葡萄糖酸锌0.010.。
3、02g; -羟基 精氨酸0.050.1g; 无菌抗凝羊血2030g; 余量为灭菌去离子水。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5505838 A 2 一种免增菌的李斯特菌培养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检验微生物培养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免增菌的单增李斯特菌培养基。 背景技术 0002 李斯特菌 (也称李氏杆菌) 为革兰氏阳性短杆菌,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李斯特菌共有 七个菌株, 其中单增李斯特菌 (L.monocytohenes, LM) 是唯一能引起人类疾病的。 LM是一种 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 它能引起人、 畜的李氏特菌病, 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 脑膜炎和 单核细胞增多。 LM为。
4、兼性厌氧、 无芽胞, 一般不形成荚膜, 但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可形成荚 膜。 LM培养最适培养温度为35-37, 在pH弱碱性 (pH9.6) 、 氧分压低、 二氧化碳张力高的条 件下该菌生长良好。 0003 虽然LM的营养要求不高, 但由于LM的兼性厌氧和苛养性质, 如样本中混有杂菌, 且 pH中性、 常规空气条件下培养时, 则会发生因需氧杂菌生长过快而很快覆盖了培养基, 单增 李斯特菌无法生长, 结果延误诊疗时间。 除此之外, LM在pH中性、 常规空气状态下培养时, 其 生长速度较慢, 一般要4872h才会有阳性菌落生长, 脓液或者粪便样品则往往还要样品先 转种于增菌培养液 (EB) 中培。
5、养24h, 然后取增菌液划线接种培养48h, 方能有阳性菌落生长。 由于上述苛养性质, 导致临床对于疑似LM要求保留样本7d, 以防止漏诊。 但上述时间 (72h) 限制了LM培养结果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配制简单、 检出率高、 免 增菌的单增李斯特菌培养基。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免增菌的李斯特菌培养基, 其特征为, 每1L培养基原料中含有蛋白胨610g; 牛肉膏36g; 酵母浸膏25g; 玉米淀粉23g, 琼脂 1012g; 氯化钠55.5g; 磷酸二氢钠13g; 多粘菌素0.0010.。
6、005g; 杆菌肽0.001 0.003g; 葡萄糖酸锌0.010.02g; -羟基精氨酸0.050.1g; 无菌抗凝羊血2030g; 余量为 灭菌去离子水。 0006 上述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 称取蛋白胨、 牛肉膏、 酵母浸膏、 玉米淀粉、 琼脂、 氯化 钠、 磷酸二氢钠, 混匀后去离子水溶解, 210灭菌15min, 冷却到45, 加入灭菌多粘菌素; 灭菌杆菌肽; 灭菌葡萄糖酸锌; 灭菌-羟基精氨酸; 无菌抗凝羊血混匀, 灭菌去离子水定容 到1L后分装。 0007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具有检出可靠、 单增李斯特菌分离率高的特点。 配方特 点如下: 1、 基础培养基: 所述的牛肉膏、 。
7、蛋白胨、 玉米淀粉提供碳源、 氮源, 酵母浸膏富含蛋白 质、 氨基酸、 多肽、 核苷酸、 维生素、 生长因子、 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为单增李斯特菌的繁殖 和生长提供均衡的营养元素; 氯化钠维持均衡的渗透压; 琼脂为培养基的凝固剂; 磷酸二氢 钠为缓冲剂; 无菌抗凝羊血提供能量环境; 说明书 1/3 页 3 CN 105505838 A 3 2、 抑菌剂: 多粘菌素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杆菌肽 (Bacitracin) , 实验室研究表明 杆菌肽可以抑制革兰阳性和阴性球菌、 肺炎双球菌、 葡萄球菌、 淋球菌、 脑膜炎双球菌等杂 菌的生长, 但该浓度下由于对李斯特菌属无抗菌抑菌作用, 因此提。
8、高了LM的分离率; 3、 生长因子: 通过实验将同一LM菌株接种到2个MMA培养基上, 其中一个MMA培养基添加 0.01%灭菌光谷甘肽, 于37、 PH7.0、 空气气氛下培养, 48小时后观察菌株, 发现添加光谷甘 肽的MMA培养基有小的疑似菌落, 鉴定后为LM, 没有添加光谷甘肽的MMA培养基未发现LM疑 似菌落, 其原因可能在于光谷甘肽可以降低氧化还原电势, 有利于细胞生长、 分化; 4、 特殊营养剂: 葡萄糖酸锌为营养剂, 发明人发现, 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锌离 子, 目标菌LM的生长状态好于对照组, 因此推论锌离子有助于该菌的生长; 而-羟基精氨 酸为激活剂, 可以促进单增李斯。
9、特菌对矿物质的摄取。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09 实施例1, 每1L培养基原料中含有: 蛋白胨6g; 牛肉膏6g; 酵母浸膏2g; 玉米淀粉3g, 琼脂10g; 氯化钠5g; 磷酸二氢钠3g; 多粘菌素0.001g; 杆菌肽0.003g; 光谷甘肽0.5g; 无菌抗 凝羊血20g; 余量为灭菌去离子水。 上述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 称取蛋白胨、 牛肉膏、 酵母浸 膏、 玉米淀粉、 琼脂、 氯化钠、 磷酸二氢钠, 混匀后去离子水溶解, 210灭菌15min, 冷却到45 , 加入灭菌多粘菌素; 灭菌杆菌肽; 灭菌光谷甘肽; 无菌抗凝羊血。
10、混匀, 灭菌去离子水定容 到1L后分装。 0010 实施例2, 每1L培养基原料中含有: 蛋白胨8g; 牛肉膏4g; 酵母浸膏3g; 玉米淀粉2g, 琼脂11g; 氯化钠5.5g; 磷酸二氢钠1g; 多粘菌素0.003g; 杆菌肽0.002g; 葡萄糖酸锌0.02g; -羟基精氨酸0.1g; 无菌抗凝羊血25g; 余量为灭菌去离子水。 上述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 称取蛋白胨、 牛肉膏、 酵母浸膏、 玉米淀粉、 琼脂、 氯化钠、 磷酸二氢钠, 混匀后去离子水溶 解, 210灭菌15min, 冷却到45, 加入灭菌多粘菌素; 灭菌杆菌肽; 灭菌葡萄糖酸锌; 灭菌 -羟基精氨酸; 无菌抗凝羊血混匀, 。
11、灭菌去离子水定容到1L后分装。 0011 实施例3, 每1L培养基原料中含有: 蛋白胨10g; 牛肉膏3g; 酵母浸膏5g; 玉米淀粉 2g, 琼脂12g; 氯化钠5g; 磷酸二氢钠2g; 多粘菌素0.005g; 杆菌肽0.001g; 光谷甘肽0.1g; 葡 萄糖酸锌0.01g; -羟基精氨酸0.05g; 无菌抗凝羊血30g; 余量为灭菌去离子水。 上述培养 基的制备方法为: 称取蛋白胨、 牛肉膏、 酵母浸膏、 玉米淀粉、 琼脂、 氯化钠、 磷酸二氢钠, 混 匀后去离子水溶解, 210灭菌15min, 冷却到45, 加入灭菌多粘菌素; 灭菌杆菌肽; 灭菌光 谷甘肽; 灭菌葡萄糖酸锌; 灭菌-羟。
12、基精氨酸; 无菌抗凝羊血混匀, 灭菌去离子水定容到1L 后分装。 0012 本发明所得单增李斯特菌培养基具有检出可靠、 单增李斯特菌分离率高的特点, 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 有关资料如下。 0013 1对象与方法。 0014 1.1培养基制备: 实验组共设I、 II、 III三个实验组, 分别使用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所得培养基, 对照组为李氏菌选择性培养基 (MMA) , 其成分 (g/L) : 胰蛋白胨5.0; 多 价胨5.0; 牛肉浸粉3.0; 葡萄糖1.0; 氯化钠5.0; 磷酸氢二钠1.0; 甘氨酸10.0; 氯化锂0.5; 苯 乙醇2.5; 琼脂15.0; 蒸馏水定容为1L。
13、, 分装倾入无菌平皿备用。 说明书 2/3 页 4 CN 105505838 A 4 0015 1.2菌株来源及菌悬液的制备: LM标准菌株由市疾控中心菌种保藏室提供, 常规 复苏增菌分纯后制成100CFU/ml的LM菌悬液。 0016 1.3粪便样本处理: 取20份粪便样本悬浮液2ml, 分别加入LM菌悬液2ml, 混匀。 0017 1.4接种及培养: 分别取LM菌悬液和处理后的粪便样本, 各自用接种环分区划线 接种于实验I组、 实验II组、 实验III组和对照组培养基。 35下, 大气环境保温培养, 观察菌 落生长特征, 分别于48h和96h, 挑取细小菌落进行涂片, 革兰氏染色, 显微镜。
14、镜检及氧化氢 酶实验, 行菌属鉴定及荧光定量PCR检测。 其中菌属鉴定阳性判断标准依从 临床微生物学 诊断与图解 。 0018 2结果: 2.1LM菌悬液培养结果比较: 培养48h及96h阳性检出情况见下表, 分组总数 (例)48h阳性检出 (例)96h阳性检出 (例) 实验I组201820 实验II组201720 实验III组201920 对照组201118 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培养48h后,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 (P 0.05) 。 0019 2.2LM菌悬液处理后的粪便样本培养结果比较: 培养48h及96h阳性检出情况见下 表, 分组总数 (例)48h阳性检出 (例)96h阳性检出 (例) 实验I组201616 实验II组201618 实验III组201819 对照组20712 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混有杂菌的LM样本, 培养48h后, 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阳性检出率比 较均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P0.05) 。 0020 3.结论: 本发明的培养基无需额外增菌, 也能够在48h的时间点得到高效的阳性检 出率, 提高大气培养环境下早期阳性分离率, 从而缩短确诊时间。 尤其是对于粪便等含有杂 菌的样本, 可以缓解杂菌对于单增李斯特菌阳性生长的不良影响, 增加分离率。 说明书 3/3 页 5 CN 105505838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