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pdf

上传人:zhu****_FC 文档编号:8581818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92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246766.7

申请日:

20160419

公开号:

CN105859793A

公开日:

201608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F15/00,C09K11/06

主分类号:

C07F15/00,C09K11/06

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江苏东林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桂江,徐先彬,杨晓龙,潘俊生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28号

优先权:

CN201610246766A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弋才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含有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配体L‑PO的合成以2‑苯基吡啶和对溴苯硼酸为原料,通过Suzuki偶联反应合成2‑(4‑溴苯基)吡啶;2‑(4‑溴苯基)吡啶通过与正丁基锂和硼酸三甲酯的反应4‑(2‑吡啶基)苯硼酸;4‑(2‑吡啶基)苯硼酸与邻二溴苯反应Suzuki偶联生成含2‑溴联苯结构的吡啶衍生物,此化合物的格式试剂和苯基二氯化磷反应,再通过醋酸钯催化条件下的关环反应即可等到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配体L‑PO,本发明所制备的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具有优异的电子注入/传输性能,能够显著的提高基于这些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

权利要求书

1.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Ir-PON,其化学式为:CHIrNOP,分子结构式为: 2.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Ir-POO,其化学式为:CHIrNOP,分子结构式为: 3.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Ir-POB,其化学式为:CHBIrNOP,分子结构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所述的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中所包含的产物编号在发明内容中均有具体对应物质;反应中所涉及的溶剂均为反应介质,其用量均以能将反应物质完全溶解为最低标准;步骤中所述的室温均为20℃:步骤一:配体L-PO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配体L-PO的合成:①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四(三苯基膦)钯(Pd(PPh))的催化下,2-溴吡啶和对溴苯硼酸发生Suzuki偶联反应,生成化合物1;②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在-78℃条件下,向化合物1的四氢呋喃为溶剂滴加1~1.2倍当量的正丁基锂(n-BuLi)的溶液,滴加完后保持-78℃一小时,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2倍当量的硼酸三甲酯(B(OMe)),之后让反应体系的温度升到室,加水淬灭后生成化合物2;③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Pd(PPh)的催化下,化合物2和邻二溴苯发生Suzuki偶联反应,生成化合物3;④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以无水四氢呋喃为溶剂,将由镁条和化合物3制成的格式试剂和苯基二氯化磷(PhPCl)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回流反应,生成化合物4;⑤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以无水四氢呋喃为溶剂,化合物4在醋酸钯(Pd(OAc))的催化下发生关环反应,生成配体L-PO;步骤二:非对称Ir(III)配合物的合成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称取1倍当量的步骤一所合成的配体L-PO,1倍当量的相应的配体L-N,L-O或L-B,以及2~2.2倍当量的水合三氯化铱,以乙二醇乙醚和水的混合溶剂(2-ethoxyethanol/HO,V:V=3:1)为溶剂,升温至110℃搅拌反应2~48小时,待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后,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盐水,有沉淀析出,抽滤取滤饼,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滤饼,然后将滤饼真空干燥后即可得到相应的氯桥二聚体;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将此氯桥二聚体加入反应容器中,并加入2~3倍当量的乙酰丙酮铊Tl(acac),以无水二氯甲烷为溶剂,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室温搅拌反应2~24小时,将反应后混合液浓缩,分离纯化后即可得目标配合物Ir-PON,Ir-POO或Ir-POB。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一种自发光技术。在电场的作用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并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发光层迁移;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复合形成激子,激子发生辐射衰减,最终将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理论计算显示,在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的激子中,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的比例为1:3,而由于自旋选律的禁阻,三线态到基态的弛豫是禁阻的。所以,早期的电致发光材料大多都是荧光材料,即利用单线态激子能量的弛豫发光,而占总激子数75%的三线态激子的能量最终以非辐射跃迁的形式耗散掉了。这也就决定了利用这类荧光材料作为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内量子效率为25%。而磷光材料的发现,尤其是以2-苯基吡啶及其衍生物作为配体的铱(III)和铂(II)的磷光配合物,使获得最大内量子效率为100%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成为可能,因为磷光材料能够同时利用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用于发光。这一发现使得学术界和工业界看到有机电致发光技术作为继液晶显示技术后的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的广阔前景。与目前主流的液晶显示技术相比,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视角宽、响应快、能耗低、对比度高、易实现全彩化和温度适应性好等特性。同时,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相对于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等可以显著的节约能源,并且可以制成大面积的面光源。

近三十年的研究表明,以2-苯基吡啶及其衍生物作为配体的铱(III)和铂(II)的磷光配合物是最优的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例如,fac-Ir(ppy)3(ppy=2-苯基吡啶)依旧是目前业界公认的最好的绿光电致磷光材料。这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热稳定性能好,同时当选择合适的配体时可以实现红绿蓝三原色的发光。但是,载流子的注入/传输性能一直是制约基于这类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的一方面原因,因此不得不在器件结构设计中引入具有载流子注入/传输特性的功能层材料来改善器件总体的载流子平衡。因而,设计并合成具有优异的载流子注入/传输特性或双极性的铱(III)和 铂(II)的配合物磷光材料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一般来说,得益于其本身的较大的共轭体系,有机共轭材料都具有良好的空穴注入/传输性能,且其空穴迁移率比电子迁移率高1至2个数量级。同时,由于电子注入/传输功能集团的缺失,具有电子注入/传输特性的配合物磷光材料的发展相对滞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引入能够赋予这类材料良好的电子注入/传输性能,显著地提高基于这种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包括Ir-PON、Ir-POO和Ir-POB三种形式,其中Ir-PON化学式为:C51H39IrN3O3P,分子结构式为:

Ir-POO其化学式为:C45H34IrN2O4P,分子结构式为:

Ir-POB其化学式为:C57H51BIrN2O3P,分子结构式为:

上述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中所包含的产物编号在发明内容中均有具体对应物质;反应中所涉及的溶剂均为反应介质,其用量均以能将反应物质完全溶解为最低标准;步骤中所述的室温均为20℃:

步骤一:配体L-PO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

配体L-PO的合成:①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四(三苯基膦)钯(Pd(PPh3)4)的催化下,2-溴吡啶和对溴苯硼酸发生Suzuki偶联反应,生成化合物1;②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在-78℃条件下,向化合物1的四氢呋喃为溶剂滴加1~1.2倍当量的正丁基锂(n-BuLi)的溶液,滴加完后保持-78℃一小时,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2倍当量的硼酸三甲酯(B(OMe)3),之后让反应体系的温度升到室,加水淬灭后生成化合物2;③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Pd(PPh3)4的催化下,化合物2和邻二溴苯发生Suzuki偶联反应,生成化合物3;④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以无水四氢呋喃为溶剂,将由镁条和化合物3制成的格式试剂和苯基二氯化磷(PhPCl2)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回流反应,生成化合物4;⑤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以无水四氢呋喃为溶剂,化合物4在醋酸钯(Pd(OAc)2)的催化下发生关环反应,生成配体L-PO;

步骤二:非对称Ir(III)配合物的合成

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称取1倍当量的步骤一所合成的配体L-PO,1倍当量的相应的配体L-N,L-O或L-B,以及2~2.2倍当量的水合三氯化铱,以乙二醇乙醚和水的混合溶剂(2-ethoxyethanol/H2O,V:V=3:1)为溶剂,升温至110℃搅拌反应2~48小时,待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后,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盐水,有沉淀析出,抽滤取滤饼,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滤饼,然后将滤饼真空干燥后即可得到相应的氯桥二聚体;惰性气体(氮气,氩气等)氛围下,将此氯桥二聚体加入反应容器中,并加入2~3倍当量的乙酰丙酮铊Tl(acac),以无水二氯甲烷为溶剂,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室温搅拌反应2~24小时,将反应后混合液浓缩,分离纯化后即可得目标配合物Ir-PON,Ir-POO或Ir-POB。

L-N,L-O或L-B此三种配体的合成详见参考文献Adv.Funct.Mater.2008,18,499–511。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首次将二苯基膦杂茂基团引入到非对称铱(III)配合物磷光材料中,所引入二苯基膦杂茂基团能够赋予所得的非对称铱(III)配合物磷光材料良好的电子注入/传输性能,因此可以使得基于这些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更好的载流子平衡,从而提高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同时,本发明中实例中所合成出来的非对称铱(III)配合物磷光材料具有较高的量子效率,因而能够使得采用这些材料所制备的有

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具有较高的外量子效率和电流效率,实现对输入电能的充分转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N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N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光波长为400nm)。

图3为实施例二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O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4为实施例二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O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光波长为400nm)。

图5为实施例三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B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6为实施例三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B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光波长为400nm)。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产品合成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其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一所述的配体L-PO具体合成如下:

①氮气氛围下,称取6.32g(31.5mmol)4-溴苯硼酸,1.73g(1.5mmol)催化剂Pd(PPh3)4加入到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4.74g(30mmol)2-溴吡啶,脱气的40mL四氢呋喃(THF)和20mL碳酸钾(K2CO3)溶液(2M)的混合液,升温至110℃搅拌反应16小时。反应后的混合液用二氯甲烷(CH2Cl2)萃取,有 机相用无水硫酸钠(Na2SO4)干燥后浓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流动相为CH2Cl2:PE=1:1(V/V,PE=petroleum ether),最终得白色固体5.96g(产率85%),经核磁表征分析,该产物为目标产物1:1H NMR(400MHz,CDCl3):δ(ppm)8.68(d,J=4.8Hz,1H),7.87(d,J=8.0Hz,2H),7.75(t,J=7.2Hz,1H),7.70(t,J=8.0Hz,1H),7.60(d,J=8.4Hz,2H),7.26-7.23(m,1H);13C NMR(100MHz,CDCl3):δ(ppm)156.23,149.76,138.23,136.87,131.86,128.44,123.42,122.41,120.28;

②称取5.0g(21.36mmol)化合物1置于三口瓶中,氮气氛围下用注射器加入无水四氢呋喃(THF)30mL,利用丙酮/液氮浴将体系温度降温至-78℃,用注射器缓慢滴加正丁基锂(n-BuLi)溶液11.2mL(2.5M),-78℃搅拌反应1小时。氮气氛围下加入7.4mL(64.08mmol)配酸三甲酯(B(OMe)3),撤去丙酮/液氮浴,室温搅拌反应16小时。加水淬灭反应,混合液用二氯甲烷(CH2Cl2)萃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Na2SO4)干燥后浓缩。用石油醚沉析,有白色固体析出,抽滤取滤饼并真空干燥,最终得白色固体2.80g(产率65.8%),经核磁表征分析,该产物为目标产物2:1H NMR(400MHz,acetone-d6):δ(ppm)7.72(d,J=4.4Hz,1H),7.15(d,J=8.4Hz,2H),7.04-6.99(m,3H),6.94-6.90(m,1H),6.45(s,2H),6.38(t,J=5.6Hz,1H);

③氮气氛围下,称取2.80g(14.0mmol)化合物2,0.81g(0.70mmol)催化剂Pd(PPh3)4加入到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3.32g(14.0mmol)邻二溴苯,脱气的30mL四氢呋喃(THF)和20mL碳酸钾(K2CO3)溶液(2M)的混合液,升温至110℃搅拌反应16小时。反应后的混合液用二氯甲烷(CH2Cl2)萃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Na2SO4)干燥后浓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流动相为PE:Et2O=5:1(V/V,Et2O=diethyl ether),最终得白色固体3.12g(产率71.5%),经核磁表征分析,该产物为目标产物3:1H NMR(400MHz,CDCl3):δ(ppm)8.72(d,J=4.4Hz,1H),8.08(d,J=7.6Hz,2H),7.80-7.74(m,2H),7.69(d,J=7.6Hz,1H),7.55(d,J=7.6Hz,2H),7.37(d,J=4.4Hz,2H),7.26-7.20(m,2H);13C NMR(100MHz,CDCl3):δ(ppm)156.93,149.67,142.02,141.59,138.53,136.71,133.13,131.18,129.79,128.81,127.37,126.46,122.47,122.15,120.49;

④氮气氛围下,称取新打磨的镁条0.21g(8.86mmol)置于三口瓶中,用注射器加入15mL无水四氢呋喃(THF),并加入一粒碘单质。将反应物32.5g(8.06mmol)溶于15mL无水四氢呋喃(THF)中,用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到三口瓶中,升温至回 流并搅拌反应1小时。将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后,称取2.16g(12.10mmol)苯基二氯化膦(PhPhCl2)溶于10mL无水四氢呋喃(THF)中,用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到反应三口瓶中,升温至回流继续搅拌反应16小时。待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后,加水淬灭。用二氯甲烷(CH2Cl2)萃取反应混合液,取有机相并用无水硫酸钠(Na2SO4)干燥,减压旋蒸除去溶剂即可得浅黄色油状液体1.13g(产率39.5%),经核磁表征分析,该产物为目标产物4:1H NMR(400MHz,CDCl3):δ(ppm)8.71(d,J=4.4Hz,1H),8.00-7.93(m,3H),7.81-7.73(m,2H),7.62(t,J=7.6Hz,1H),7.53(t,J=7.6Hz,1H),7.44-7.25(m,10H);13C NMR(100MHz,CDCl3):δ(ppm)156.71,149.79,145.40,139.88,139.82,139.01,136.92,132.86,132.76,132.31,131.98,130.70,130.59,130.47,129.88,129.75,128.52,128.39,127.78,127.66,126.74,122.42,120.60;31P NMR(162MHz,CDCl3):δ(ppm)18.35;

⑤氮气氛围下,称取39mg(0.17mmol)催化剂Pd(OAc)2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30mL无水四氢呋喃(THF)和化合物4,升温至65℃搅拌反应16小时。待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后,将反应混合液浓缩,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流动相为乙酸乙酯,最终得白色固体0.94g(产率86.5%),经核磁表征分析,该产物为目标产物L-PO:1H NMR(400MHz,CDCl3):δ(ppm)8.66(d,J=4.8Hz,1H),8.31(t,J=9.6Hz,2H),7.93(dd,J=2.8,8.0Hz,1H),7.87(dd,J=2.8,7.6Hz,1H),7.74-7.65(m,5H),7.61(t,J=8.0Hz,1H),7.48(t,J=7.6Hz,1H),7.42-7.36(m,3H),7.26-7.22(m,1H);13C NMR(100MHz,CDCl3):δ(ppm)155.74,149.74,142.32,142.10,141.50,141.29,140.62,140.51,136.94,134.00,133.47,132.94,132.76,132.25,132.22,132.16,132.14,131.16,131.05,129.98,129.89,129.69,129.57,128.82,128.70,128.21,128.11,122.68,121.65,121.55,121.52,121.42,120.49;31P NMR(162MHz,CDCl3):δ(ppm)33.55。

实施例一: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Ir-PON,其化学式为:C51H39IrN3O3P,分子结构式为:

其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上述含二苯基膦杂茂基团的配体的合成方法得到配体L-PO;

步骤二:氮气氛围下,称取0.35g(1mmol)配体L-PO,0.32g(1mmol)配体L-N(配体的合成详见参考文献Adv.Funct.Mater.2008,18,499–511)和0.32g水合三氯化铱(铱含量60%)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30mL脱气的乙二醇乙醚和水的混合溶剂(V:V=3:1),升温至110℃搅拌反应16小时。待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后,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盐水,有沉淀析出。抽滤取滤饼,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滤饼,然后将滤饼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即可得到氯桥二聚体;氮气氛围下,将此氯桥二聚体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并加入0.31g(1.04mmol)乙酰丙酮铊(Tl(acac)),加入30mL脱气的无水二氯甲烷,室温搅拌反应16小时。将反应后混合液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并浓缩,用自制的硅胶薄层色谱板分离纯化,流动相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1(V/V),最终得黄色固体0.1g,产率为16.5%,经核磁表征分析,该产物为目标产物Ir-PON:1H NMR(400MHz,CDCl3):δ(ppm)8.47(d,J=5.6Hz,1H),8.29(d,J=4.2Hz,1H),7.79-7.75(m,3H),7.70-7.65(m,2H),7.61(t,J=8.0Hz,1H),7.54(d,J=8.0Hz,1H),7.45-7.34(m,6H),7.33-7.22(m,3H),7.14(t,J=8.0Hz,5H),6.96-6.91(m,7H),6.80(d,J=2.8Hz,1H),6.48(dd,J=2.4,8.4Hz,1H),5.50(d,J=2.4Hz,1H),1.84(s,3H),1.80(s,3H);13C NMR(100MHz,CDCl3):δ(ppm)184.92,184.77,168.22,166.63,158.99,148.18,148.00,147.85,147.08,147.01,146.88,146.42,142.45,142.23,141.23,141.01,137.10,136.94,136.70,132.42,131.70,131.24,131.14,129.42,129.33,128.98,128.90,128.57,128.45,125.93,125.80,125.70,124.62,124.23,124.13,124.03,123.16,121.96,121.42,121.32,120.01,118.90,117.96,113.89,100.64,28.83,28.76;31P NMR(162MHz,CDCl3):δ(ppm)33.96。

图1为最终产物Ir-PON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2为最终产物Ir-PON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光波长为400nm)。

实施例二: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Ir-POO,学式为:C45H34IrN2O4P,分子结构式为:

其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上述含二苯基膦杂茂基团的配体的合成方法得到配体L-PO;

步骤二:氮气氛围下,称取0.35g(1mmol)配体L-PO,0.25g(1mmol)配体L-O(配体的合成详见参考文献Adv.Funct.Mater.2008,18,499–511)和0.32g水合三氯化铱(铱含量60%)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30mL脱气的乙二醇乙醚和水的混合溶剂(V:V=3:1),升温至110℃搅拌反应16小时。待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后,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盐水,有沉淀析出。抽滤取滤饼,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滤饼,然后将滤饼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即可得到氯桥二聚体;氮气氛围下,将此氯桥二聚体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并加入0.33g(1.08mmol)乙酰丙酮铊(Tl(acac)),加入30mL脱气的无水二氯甲烷,室温搅拌反应16小时。将反应后混合液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并浓缩,用自制的硅胶薄层色谱板分离纯化,流动相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1(V/V),最终得黄色固体0.13g,产率为13.8%,经核磁表征分析,该产物为目标产物Ir-POO:1H NMR(400MHz,CDCl3):δ(ppm)8.51(d,J=5.6Hz,1H),8.41(d,J=4.2Hz,1H),7.84-7.81(m,3H),7.74-7.59(m,5H),7.48(d,J=8.8Hz,1H),7.44(dd,J=1.6,7.6Hz,1H),7.38-7.34(m,3H),7.24-7.18(m,5H),7.09(t,J=7.2Hz,1H),7.02(t,J=7.6Hz,1H),6.89(d,J=8.8Hz,2H),6.75(d,J=3.2Hz,1H),6.38(dd,J=2.4,8.4Hz,1H),5.66(d,J=2.4Hz,1H),5.26(s,1H),1.84(s,3H),1.80(s,3H);13C NMR(100MHz,CDCl3):δ(ppm)185.08,184.71,168.11,166.83,158.56,158.41,155.86,148.30,148.11,148.07,146.93,146.81,142.39,142.17,141.24,141.03,138.91,137.19,134.74,133.69,132.37,132.28,131.72,131.70,131.23,131.12,129.38,129.33,128.98,128.87,128.55,128.42,125.68,125.59,125.35,124.40,124.36,124.25,123.40,123.27,122.04,121.33,121.24,120.75,120.33,118.93,118,32,110.40,100.65,28.77,28.75;31P NMR(162MHz,CDCl3):δ(ppm)33.89。

图3为最终产物Ir-POO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4为最终产物Ir-POO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光波长为400nm)。

实施例三: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Ir-POB,其化学式为:C57H51BIrN2O3P,分子结构式为:

其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上述含二苯基膦杂茂基团的配体的合成方法得到配体L-PO;

步骤二:氮气氛围下,称取0.35g(1mmol)配体L-PO,0.41g(1mmol)配体L-B(配体的合成详见参考文献Adv.Funct.Mater.2008,18,499–511)和0.32g水合三氯化铱(铱含量60%)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30mL脱气的乙二醇乙醚和水的混合溶剂(V:V=3:1),升温至110℃搅拌反应16小时。待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后,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盐水,有沉淀析出。抽滤取滤饼,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滤饼,然后将滤饼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即可得到氯桥二聚体;氮气氛围下,将此氯桥二聚体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并加入0.29g(0.96mmol)乙酰丙酮铊(Tl(acac)),加入30mL脱气的无水二氯甲烷,室温搅拌反应16小时。将反应后混合液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并浓缩,用自制的硅胶薄层色谱板分离纯化,流动相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1(V/V),最终得红色固体0.13g,产率为12.7%,经核磁表征分析,该产物为目标产物Ir-POB:1H NMR(400MHz,CDCl3):δ(ppm)8.62(d,J=5.6Hz,1H),8.28(d,J=5.6Hz,1H),7.97(d,J=8.0Hz,1H),7.86(t,J=8.0Hz,1H),7.81(d,J=10.4Hz,1H),7.69-7.56(m,4H),7.49(d,J=8.0Hz,1H),7.44(t,J=7.2Hz,2H),7.35(b,3H),7.29-7.21(m,4H),6.99(d,J=7.6Hz,1H),6.90(t,J=6.4Hz,1H),6.73-6.69(m,5H),6.17(s,1H),2.30(s,6H),1.82(s,18H);13C NMR(100MHz,CDCl3):δ(ppm)158.59,148.43,147.83,147.69,147.07,146.95,145.25,144.35,142.29,142.07,141.98,141.91,141.03,140.81,140.60,137.50,137.17,136.25,134.75,133.70,132.56,132.30,131.64,131.61,131.54,131.19,131.08,129.82,129.39,129.30, 128.92,128.81,128.52,128.39,127.68,125.47,125.37,124.30,124.15,124.04,123.17,123.08,122.22,121.81,121.29,121.19,119.58,118.78,100.52,28.83,28.70,23.41,21.24;31P NMR(162MHz,CDCl3):δ(ppm)33.60。

图5为最终产物Ir-POB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图6为最终产物Ir-POB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光波长为400nm)。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246766.7 (22)申请日 2016.04.19 (71)申请人 西安交通大学 地址 710049 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路28号 申请人 江苏东林电子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周桂江徐先彬杨晓龙潘俊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 61215 代理人 弋才富 (51)Int.Cl. C07F 15/00(2006.01) C09K 11/06(2006.01) (54)发明名称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 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

2、57)摘要 含有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 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配体L-PO的合成以2-苯 基吡啶和对溴苯硼酸为原料, 通过Suzuki偶联反 应合成2-(4-溴苯基)吡啶; 2-(4-溴苯基)吡啶通 过与正丁基锂和硼酸三甲酯的反应4-(2-吡啶 基)苯硼酸; 4-(2-吡啶基)苯硼酸与邻二溴苯反 应Suzuki偶联生成含2-溴联苯结构的吡啶衍生 物, 此化合物的格式试剂和苯基二氯化磷反应, 再通过醋酸钯催化条件下的关环反应即可等到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配体L-PO, 本发明所制备 的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 合物具有优异的电子注入/传输性能, 能够显著 的。

3、提高基于这些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 致发光效率。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9页 附图3页 CN 105859793 A 2016.08.17 CN 105859793 A 1.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 III )磷光配合物Ir-PON , 其化学式为 : C51H39IrN3O3P, 分子结构式为: 2.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 III )磷光配合物Ir-POO ,其化学式为 : C45H34IrN2O4P, 分子结构式为: 3.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 III )磷光配合物Ir-POB ,其化学式为 : C57H51BIrN2O3P, 分子结构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

4、3中任意所述的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 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步骤中所包含的产物编号在发明内容中均有具体对应物质; 反应 中所涉及的溶剂均为反应介质, 其用量均以能将反应物质完全溶解为最低标准; 步骤中所 述的室温均为20: 步骤一: 配体L-PO的合成, 包括以下步骤 权利要求书 1/3 页 2 CN 105859793 A 2 配体L-PO的合成: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下,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 在四(三苯基 膦)钯(Pd(PPh3)4)的催化下, 2-溴吡啶和对溴苯硼酸发生Suzuki偶联反应, 生成化合物1;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下, 在。

5、-78条件下, 向化合物1的四氢呋喃为溶剂滴加11.2 倍当量的正丁基锂(n-BuLi)的溶液, 滴加完后保持-78一小时, 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1 2倍当量的硼酸三甲酯(B(OMe)3), 之后让反应体系的温度升到室, 加水淬灭后生成化合 物2;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下,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 在Pd(PPh3)4的催化下, 化合物2 和邻二溴苯发生Suzuki偶联反应, 生成化合物3;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下, 以无水 四氢呋喃为溶剂, 将由镁条和化合物3制成的格式试剂和苯基二氯化磷(PhPCl2)在氮气保 护条件下回流反应, 生成化合物4;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

6、围下, 以无水四氢呋喃为溶 剂, 化合物4在醋酸钯(Pd(OAc)2)的催化下发生关环反应, 生成配体L-PO; 步骤二: 非对称Ir(III)配合物的合成 权利要求书 2/3 页 3 CN 105859793 A 3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下, 称取1倍当量的步骤一所合成的配体L-PO, 1倍当量的 相应的配体L-N,L-O或L-B, 以及22.2倍当量的水合三氯化铱, 以乙二醇乙醚和水的混合 溶剂(2-ethoxyethanol/H2O, V:V3:1)为溶剂, 升温至110搅拌反应248小时, 待反应 体系冷却到室温后, 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盐水, 有沉淀析出, 抽滤取滤饼, 并用。

7、去离子水洗 涤滤饼, 然后将滤饼真空干燥后即可得到相应的氯桥二聚体;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 下, 将此氯桥二聚体加入反应容器中, 并加入23倍当量的乙酰丙酮铊Tl(acac), 以无水二 氯甲烷为溶剂,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室温搅拌反应224小时, 将反应后混合液浓缩, 分离纯 化后即可得目标配合物Ir-PON,Ir-POO或Ir-POB。 权利要求书 3/3 页 4 CN 105859793 A 4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 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

8、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有机电致发光技术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的一种自发光技术。 在电场 的作用的, 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 并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发光层迁移; 电子和空 穴在发光层中复合形成激子, 激子发生辐射衰减, 最终将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 理论计算显 示, 在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的激子中, 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的比例为1:3, 而由于自旋 选律的禁阻, 三线态到基态的弛豫是禁阻的。 所以, 早期的电致发光材料大多都是荧光材 料, 即利用单线态激子能量的弛豫发光, 而占总激子数75的三线态激子的能量最终以非 辐射跃迁的形式耗散掉了。 这也就决定了利用这类荧光材料作为发光。

9、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 的最大内量子效率为25。 而磷光材料的发现, 尤其是以2-苯基吡啶及其衍生物作为配体 的铱(III)和铂(II)的磷光配合物, 使获得最大内量子效率为100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成 为可能, 因为磷光材料能够同时利用单线态激子和三线态激子用于发光。 这一发现使得学 术界和工业界看到有机电致发光技术作为继液晶显示技术后的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的 广阔前景。 与目前主流的液晶显示技术相比,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 视角宽、 响应快、 能耗低、 对比度高、 易实现全彩化和温度适应性好等特性。 同时, 有机电致白光器件 相对于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等可以显著的节约能源, 并且可以。

10、制成大面积的面光源。 0003 近三十年的研究表明, 以2-苯基吡啶及其衍生物作为配体的铱(III)和铂(II)的 磷光配合物是最优的有机电致磷光材料, 例如, fac-Ir(ppy)3(ppy2-苯基吡啶)依旧是目 前业界公认的最好的绿光电致磷光材料。 这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热稳定性 能好, 同时当选择合适的配体时可以实现红绿蓝三原色的发光。 但是, 载流子的注入/传输 性能一直是制约基于这类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的一方面原因, 因此不得不在器 件结构设计中引入具有载流子注入/传输特性的功能层材料来改善器件总体的载流子平 衡。 因而, 设计并合成具有优异的载流子注入/传输。

11、特性或双极性的铱(III)和铂(II)的配 合物磷光材料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 一般来说, 得益于其本身的较大的共轭体系, 有机 共轭材料都具有良好的空穴注入/传输性能, 且其空穴迁移率比电子迁移率高1至2个数量 级。 同时, 由于电子注入/传输功能集团的缺失, 具有电子注入/传输特性的配合物磷光材料 的发展相对滞后。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二苯并膦杂茂基 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引入能够赋予这类材 料良好的电子注入/传输性能, 显著地提高基于这种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 说明书 1/。

12、9 页 5 CN 105859793 A 5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 包括Ir-PON、 Ir-POO和Ir-POB 三种形式, 其中Ir-PON化学式为: C51H39IrN3O3P, 分子结构式为: 0007 0008 Ir-POO其化学式为: C45H34IrN2O4P, 分子结构式为: 0009 0010 Ir-POB其化学式为: C57H51BIrN2O3P, 分子结构式为: 0011 0012 上述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 骤:步骤中所。

13、包含的产物编号在发明内容中均有具体对应物质; 反应中所涉及的溶剂均为 反应介质, 其用量均以能将反应物质完全溶解为最低标准; 步骤中所述的室温均为20: 0013 步骤一: 配体L-PO的合成, 包括以下步骤 说明书 2/9 页 6 CN 105859793 A 6 0014 0015 配体L-PO的合成: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下,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 在四(三 苯基膦)钯(Pd(PPh3)4)的催化下, 2-溴吡啶和对溴苯硼酸发生Suzuki偶联反应, 生成化合物 1;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下, 在-78条件下, 向化合物1的四氢呋喃为溶剂滴加1 1.2倍当量的正丁基锂(。

14、n-BuLi)的溶液, 滴加完后保持-78一小时, 然后向反应体系中 加入12倍当量的硼酸三甲酯(B(OMe)3), 之后让反应体系的温度升到室, 加水淬灭后生成 化合物2;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下, 以四氢呋喃为溶剂, 在Pd(PPh3)4的催化下, 化 合物2和邻二溴苯发生Suzuki偶联反应, 生成化合物3;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下, 以无水四氢呋喃为溶剂, 将由镁条和化合物3制成的格式试剂和苯基二氯化磷(PhPCl2)在 氮气保护条件下回流反应, 生成化合物4;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下, 以无水四氢呋 喃为溶剂, 化合物4在醋酸钯(Pd(OAc)2)的催化。

15、下发生关环反应, 生成配体L-PO; 0016 步骤二: 非对称Ir(III)配合物的合成 说明书 3/9 页 7 CN 105859793 A 7 0017 0018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氛围下, 称取1倍当量的步骤一所合成的配体L-PO, 1倍当 量的相应的配体L-N,L-O或L-B, 以及22.2倍当量的水合三氯化铱, 以乙二醇乙醚和水的 混合溶剂(2-ethoxyethanol/H2O, V:V3:1)为溶剂, 升温至110搅拌反应248小时, 待 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后, 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盐水, 有沉淀析出, 抽滤取滤饼, 并用去离子 水洗涤滤饼, 然后将滤饼真空干燥后即可得到。

16、相应的氯桥二聚体; 惰性气体(氮气, 氩气等) 氛围下, 将此氯桥二聚体加入反应容器中, 并加入23倍当量的乙酰丙酮铊Tl(acac), 以无 水二氯甲烷为溶剂, 在氮气保护条件下室温搅拌反应224小时, 将反应后混合液浓缩, 分 离纯化后即可得目标配合物Ir-PON,Ir-POO或Ir-POB。 0019 L-N,L-O或L-B此三种配体的合成详见参考文献Adv.Funct.Mater.2008,18,499 511。 0020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首次将二苯基膦杂茂基团引入到非对称铱(III)配合物磷 光材料中, 所引入二苯基膦杂茂基团能够赋予所得的非对称铱(III)配合物磷光材料良好 。

17、的电子注入/传输性能, 因此可以使得基于这些配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更好的载 流子平衡, 从而提高器件的电致发光效率。 同时, 本发明中实例中所合成出来的非对称铱 (III)配合物磷光材料具有较高的量子效率, 因而能够使得采用这些材料所制备的有 0021 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具有较高的外量子效率和电流效率, 实现对输入电能的充分转 化。 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实施例一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N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0023 图2为实施例一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N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 说明书 4/9 页 8 CN 105859793 A 8 光波长为400nm)。

18、。 0024 图3为实施例二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O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0025 图4为实施例二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O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 光波长为400nm)。 0026 图5为实施例三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B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0027 图6为实施例三所制备的最终产物Ir-POB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 光波长为400nm)。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通过产品合成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其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 本发明的内容。 0029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的制备方法, 步骤一所述的配 体。

19、L-PO具体合成如下: 0030 0031 氮气氛围下, 称取6.32g(31.5mmol)4-溴苯硼酸, 1.73g(1.5mmol)催化剂Pd (PPh3)4加入到SCHLENK反应管中, 加入4.74g(30mmol)2-溴吡啶, 脱气的40mL四氢呋喃(THF) 和20mL碳酸钾(K2CO3)溶液(2M)的混合液, 升温至110搅拌反应16小时。 反应后的混合液用 二氯甲烷(CH2Cl2)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Na2SO4)干燥后浓缩, 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 化, 流动相为CH2Cl2:PE1:1(V/V, PEpetroleumether), 最终得白色固体5.96g(产率 85。

20、), 经核磁表征分析, 该产物为目标产物1: 1HNMR(400MHz,CDCl3): (ppm)8.68(d,J 4.8Hz,1H),7.87(d,J8.0Hz,2H),7.75(t,J7.2Hz,1H),7.70(t,J8.0Hz,1H),7.60(d, J8.4Hz,2H),7.26-7.23(m,1H); 13CNMR(100MHz,CDCl3): (ppm)156.23,149.76,138.23, 136.87,131.86,128.44,123.42,122.41,120.28; 0032 称取5.0g(21.36mmol)化合物1置于三口瓶中, 氮气氛围下用注射器加入无水四 氢。

21、呋喃(THF)30mL, 利用丙酮/液氮浴将体系温度降温至-78, 用注射器缓慢滴加正丁基锂 (n-BuLi)溶液11.2mL(2.5M), -78搅拌反应1小时。 氮气氛围下加入7.4mL(64.08mmol)配 酸三甲酯(B(OMe)3), 撤去丙酮/液氮浴, 室温搅拌反应16小时。 加水淬灭反应, 混合液用二 氯甲烷(CH2Cl2)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Na2SO4)干燥后浓缩。 用石油醚沉析, 有白色固 说明书 5/9 页 9 CN 105859793 A 9 体析出, 抽滤取滤饼并真空干燥, 最终得白色固体2.80g(产率65.8), 经核磁表征分析, 该 产物为目标产物2: 。

22、1HNMR(400MHz,acetone-d6): (ppm)7.72(d,J4.4Hz,1H),7.15(d,J 8.4Hz,2H),7.04-6.99(m,3H),6.94-6.90(m,1H),6.45(s,2H),6.38(t,J5.6Hz,1H); 0033 氮气氛围下, 称取2.80g(14.0mmol)化合物2, 0.81g(0.70mmol)催化剂Pd(PPh3)4 加入到SCHLENK反应管中, 加入3.32g(14.0mmol)邻二溴苯, 脱气的30mL四氢呋喃(THF)和 20mL碳酸钾(K2CO3)溶液(2M)的混合液, 升温至110搅拌反应16小时。 反应后的混合液用。

23、二 氯甲烷(CH2Cl2)萃取, 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Na2SO4)干燥后浓缩, 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 流动相为PE:Et2O5:1(V/V,Et2Odiethylether), 最终得白色固体3.12g(产率71.5), 经核磁表征分析, 该产物为目标产物3: 1HNMR(400MHz,CDCl3): (ppm)8.72(d,J4.4Hz, 1H),8.08(d,J7.6Hz,2H),7.80-7.74(m,2H),7.69(d,J7.6Hz,1H),7.55(d,J7.6Hz, 2H),7.37(d,J4.4Hz,2H),7.26-7.20(m,2H); 13CNMR(100MHz,CD。

24、Cl3): (ppm)156.93, 149.67,142.02,141.59,138.53,136.71,133.13,131.18,129.79,128.81,127.37,126.46, 122.47,122.15,120.49; 0034 氮气氛围下, 称取新打磨的镁条0.21g(8.86mmol)置于三口瓶中, 用注射器加入 15mL无水四氢呋喃(THF), 并加入一粒碘单质。 将反应物32.5g(8.06mmol)溶于15mL无水四 氢呋喃(THF)中, 用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到三口瓶中, 升温至回流并搅拌反应1小时。 将反应体 系冷却至室温后, 称取2.16g(12.10mmol)苯。

25、基二氯化膦(PhPhCl2)溶于10mL无水四氢呋喃 (THF)中, 用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到反应三口瓶中, 升温至回流继续搅拌反应16小时。 待反应 体系冷却到室温后, 加水淬灭。 用二氯甲烷(CH2Cl2)萃取反应混合液, 取有机相并用无水硫 酸钠(Na2SO4)干燥, 减压旋蒸除去溶剂即可得浅黄色油状液体1.13g(产率39.5), 经核磁 表征分析, 该产物为目标产物4: 1HNMR(400MHz,CDCl3): (ppm)8.71(d,J4.4Hz,1H), 8.00-7.93(m,3H),7.81-7.73(m,2H),7.62(t,J7.6Hz,1H),7.53(t,J7.6Hz,1。

26、H),7.44- 7.25(m,10H); 13CNMR(100MHz,CDCl3): (ppm)156.71,149.79,145.40,139.88,139.82, 139.01,136.92,132.86,132.76,132.31,131.98,130.70,130.59,130.47,129.88,129.75, 128.52,128.39,127.78,127.66,126.74,122.42,120.60; 31PNMR(162MHz,CDCl3): (ppm) 18.35; 0035 氮气氛围下, 称取39mg(0.17mmol)催化剂Pd(OAc)2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

27、, 加入 30mL无水四氢呋喃(THF)和化合物4, 升温至65搅拌反应16小时。 待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 后, 将反应混合液浓缩, 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 流动相为乙酸乙酯, 最终得白色固体0.94g (产率86.5), 经核磁表征分析, 该产物为目标产物L-PO: 1HNMR(400MHz,CDCl3): (ppm) 8.66(d,J4.8Hz,1H),8.31(t,J9.6Hz,2H),7.93(dd,J2.8,8.0Hz,1H),7.87(dd,J 2.8,7.6Hz,1H),7.74-7.65(m,5H),7.61(t,J8.0Hz,1H),7.48(t,J7.6Hz,1H),7.42。

28、- 7.36(m,3H),7.26-7.22(m,1H); 13CNMR(100MHz,CDCl3): (ppm)155.74,149.74,142.32, 142.10,141.50,141.29,140.62,140.51,136.94,134.00,133.47,132.94,132.76,132.25, 132.22,132.16,132.14,131.16,131.05,129.98,129.89,129.69,129.57,128.82,128.70, 128.21,128.11,122.68,121.65,121.55,121.52,121.42,120.49; 31PNMR(1。

29、62MHz,CDCl3): (ppm)33.55。 0036 实施例一: 0037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 III )磷光配合物Ir-PON, 其化学式为: 说明书 6/9 页 10 CN 105859793 A 10 C51H39IrN3O3P, 分子结构式为: 0038 0039 其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 步骤一: 根据上述含二苯基膦杂茂基团的配体的合成方法得到配体L-PO; 0041 步骤二: 氮气氛围下, 称取0.35g(1mmol)配体L-PO, 0.32g(1mmol)配体L-N(配体的 合成详见参考文献Adv.Funct.Mater.2008,18,499511。

30、)和0.32g水合三氯化铱(铱含量 60)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 加入30mL脱气的乙二醇乙醚和水的混合溶剂(V:V3:1), 升 温至110搅拌反应16小时。 待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后, 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盐水, 有 沉淀析出。 抽滤取滤饼, 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滤饼, 然后将滤饼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即可得 到氯桥二聚体; 氮气氛围下, 将此氯桥二聚体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 并加入0 .31g (1.04mmol)乙酰丙酮铊(Tl(acac), 加入30mL脱气的无水二氯甲烷, 室温搅拌反应16小时。 将反应后混合液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并浓缩, 用自制的硅胶薄层色谱板分离纯化,流动相二。

31、 氯甲烷:乙酸乙酯1:1(V/V), 最终得黄色固体0.1g, 产率为16.5, 经核磁表征分析, 该产 物为目标产物Ir-PON: 1HNMR(400MHz,CDCl3): (ppm)8.47(d,J5.6Hz,1H),8.29(d,J 4.2Hz,1H),7.79-7.75(m,3H),7.70-7.65(m,2H),7.61(t,J8.0Hz,1H),7.54(d,J 8.0Hz,1H),7.45-7.34(m,6H),7.33-7.22(m,3H),7.14(t,J8.0Hz,5H),6.96-6.91(m, 7H),6.80(d,J2.8Hz,1H),6.48(dd,J2.4,8.4。

32、Hz,1H),5.50(d,J2.4Hz,1H),1.84(s, 3H),1.80(s,3H); 13CNMR(100MHz,CDCl3): (ppm)184.92,184.77,168.22,166.63,158.99, 148.18,148.00,147.85,147.08,147.01,146.88,146.42,142.45,142.23,141.23,141.01, 137.10,136.94,136.70,132.42,131.70,131.24,131.14,129.42,129.33,128.98,128.90, 128.57,128.45,125.93,125.80,125.。

33、70,124.62,124.23,124.13,124.03,123.16,121.96, 121.42,121.32,120.01,118.90,117.96,113.89,100.64,28.83,28.76; 31PNMR(162MHz, CDCl3): (ppm)33.96。 0042 图1为最终产物Ir-PON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0043 图2为最终产物Ir-PON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光波长为400nm)。 0044 实施例二: 0045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III)磷光配合物Ir-POO,学式为: C45H34IrN2O4P, 分子结构式为: 说。

34、明书 7/9 页 11 CN 105859793 A 11 0046 0047 其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8 步骤一: 根据上述含二苯基膦杂茂基团的配体的合成方法得到配体L-PO; 0049 步骤二: 氮气氛围下, 称取0.35g(1mmol)配体L-PO, 0.25g(1mmol)配体L-O(配体的 合成详见参考文献Adv.Funct.Mater.2008,18,499511)和0.32g水合三氯化铱(铱含量 60)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加入30mL脱气的乙二醇乙醚和水的混合溶剂(V:V3:1), 升温 至110搅拌反应16小时。 待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后, 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盐。

35、水, 有沉 淀析出。 抽滤取滤饼, 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滤饼, 然后将滤饼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即可得到 氯桥二聚体; 氮气氛围下, 将此氯桥二聚体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 并加入0.33g(1.08mmol) 乙酰丙酮铊(Tl(acac), 加入30mL脱气的无水二氯甲烷, 室温搅拌反应16小时。 将反应后混 合液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并浓缩, 用自制的硅胶薄层色谱板分离纯化,流动相二氯甲烷:乙酸 乙酯1:1(V/V), 最终得黄色固体0.13g, 产率为13.8, 经核磁表征分析, 该产物为目标产 物Ir-POO: 1HNMR(400MHz,CDCl3): (ppm)8.51(d,J5.6Hz,1。

36、H),8.41(d,J4.2Hz,1H), 7.84-7.81(m,3H),7.74-7.59(m,5H),7.48(d,J8.8Hz,1H),7.44(dd,J1.6,7.6Hz,1H), 7.38-7.34(m,3H),7.24-7.18(m,5H),7.09(t,J7.2Hz,1H),7.02(t,J7.6Hz,1H),6.89 (d,J8.8Hz,2H),6.75(d,J3.2Hz,1H),6.38(dd,J2.4,8.4Hz,1H),5.66(d,J2.4Hz, 1H),5.26(s,1H),1.84(s,3H),1.80(s,3H); 13CNMR(100MHz,CDCl3): (。

37、ppm)185.08, 184.71,168.11,166.83,158.56,158.41,155.86,148.30,148.11,148.07,146.93,146.81, 142.39,142.17,141.24,141.03,138.91,137.19,134.74,133.69,132.37,132.28,131.72, 131.70,131.23,131.12,129.38,129.33,128.98,128.87,128.55,128.42,125.68,125.59, 125.35,124.40,124.36,124.25,123.40,123.27,122.04,121.3。

38、3,121.24,120.75,120.33, 118.93,118,32,110.40,100.65,28.77,28.75; 31PNMR(162MHz,CDCl3): (ppm)33.89。 0050 图3为最终产物Ir-POO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0051 图4为最终产物Ir-POO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光波长为400nm)。 0052 实施例三: 0053 含二苯并膦杂茂基团的非对称铱( III )磷光配合物Ir-POB, 其化学式为: C57H51BIrN2O3P, 分子结构式为: 0054 说明书 8/9 页 12 CN 105859793 A 12 005。

39、5 其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6 步骤一: 根据上述含二苯基膦杂茂基团的配体的合成方法得到配体L-PO; 0057 步骤二: 氮气氛围下, 称取0.35g(1mmol)配体L-PO, 0.41g(1mmol)配体L-B(配体的 合成详见参考文献Adv.Funct.Mater.2008,18,499511)和0.32g水合三氯化铱(铱含量 60)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 加入30mL脱气的乙二醇乙醚和水的混合溶剂(V:V3:1), 升 温至110搅拌反应16小时。 待反应体系冷却到室温后, 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盐水, 有 沉淀析出。 抽滤取滤饼, 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滤饼, 然后将滤饼放。

40、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即可得 到氯桥二聚体; 氮气氛围下, 将此氯桥二聚体加入SCHLENK反应管中, 并加入0 .29g (0.96mmol)乙酰丙酮铊(Tl(acac), 加入30mL脱气的无水二氯甲烷, 室温搅拌反应16小时。 将反应后混合液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并浓缩, 用自制的硅胶薄层色谱板分离纯化,流动相二 氯甲烷:乙酸乙酯1:1(V/V), 最终得红色固体0.13g, 产率为12.7, 经核磁表征分析, 该 产物为目标产物Ir-POB: 1HNMR(400MHz,CDCl3): (ppm)8.62(d,J5.6Hz,1H),8.28(d,J 5.6Hz,1H),7.97(d,J8.0Hz,。

41、1H),7.86(t,J8.0Hz,1H),7.81(d,J10.4Hz,1H),7.69- 7.56(m,4H),7.49(d,J8.0Hz,1H),7.44(t,J7.2Hz,2H),7.35(b,3H),7.29-7.21(m, 4H),6.99(d,J7.6Hz,1H),6.90(t,J6.4Hz,1H),6.73-6.69(m,5H),6.17(s,1H),2.30 (s,6H),1.82(s,18H); 13CNMR(100MHz,CDCl3): (ppm)158.59,148.43,147.83,147.69, 147.07,146.95,145.25,144.35,142.29。

42、,142.07,141.98,141.91,141.03,140.81,140.60, 137.50,137.17,136.25,134.75,133.70,132.56,132.30,131.64,131.61,131.54,131.19, 131.08,129.82,129.39,129.30,128.92,128.81,128.52,128.39,127.68,125.47,125.37, 124.30,124.15,124.04,123.17,123.08,122.22,121.81,121.29,121.19,119.58,118.78, 100.52,28.83,28.70,23.41,21.24; 31PNMR(162MHz,CDCl3): (ppm)33.60。 0058 图5为最终产物Ir-POB在二氯甲烷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0059 图6为最终产物Ir-POB在二氯甲烷中的光致发光光谱图(激发光波长为400nm)。 说明书 9/9 页 13 CN 105859793 A 13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14 CN 105859793 A 14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5 CN 105859793 A 15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6 CN 105859793 A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