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v**** 文档编号:8581765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1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416603.9

申请日:

20160614

公开号:

CN105859823A

公开日:

2016081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J63/00,A61P35/00

主分类号:

C07J63/00,A61P35/00

申请人: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发明人:

南敏伦,李伟,赫玉芳,赵昱玮,吕娜,李雪,赵全成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创举街155号

优先权:

CN201610416603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从中药救必应(Ilicis routundae cortex)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救必应酸作为先导化合物,经相应的化学反应制备了一系列衍生物,经药理实验证明,救必应酸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对前列腺癌细胞、肺癌细胞、肝癌细胞、宫颈癌细胞、胃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衍生物对上述的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母核化合物救必应酸。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救必应酸衍生物,其结构特征为:其中:R为H或CH或CHCH,R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必应酸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天然中药中获得的救必应酸的衍生物制备方法,确切的说是一种以中药提取化学成分为先导化合物,制备一系列衍生物,以抗肿瘤活性为指标进行结构修饰,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救必应酸是从中药救必应(Ilicis routundae cortex)中经提取、纯化、分离、碱降解而获得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我们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救必应酸具有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活性(专利公开号:CN101856357A),同时具有降血脂等药理作用(专利公开号:CN101849950A);同时,本发明人研究证明了救必应酸氨基酸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专利公开号:CN102391352B);救必应酸酰化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专利公开号:CN102127142B);本发明人还研究证明了救必应酸与丁二酸酐反应生成的衍生物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专利公开号:CN102140126B)。据文献报道一些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如熊果酸、齐墩果酸等也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12期,14-15),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救必应酸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制备一系列衍生物,以期寻找对肿瘤细胞株生长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的新的五环三萜类衍生物。根据我国常见肿瘤发病疾病,选择了前列腺癌、肺癌、肝癌、宫颈癌、胃癌等肿瘤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实验,从而进行药效学评价。

在本发明完成之前,除本发明人研究外,还没有文献报道救必应酸的衍生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也未发现救必应酸的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应用的报道。本发明人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抗肿瘤的新化合物,从而对救必应酸进行一系列的衍生化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以救必应酸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一系列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救必应酸衍生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救必应酸衍生物,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R1为H或CH3或CH2CH3,R2为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救必应酸衍生物由以下方法得到:

1、乙醇提取中药救必应(Ilicis routundae cortex),经纯化、分离、碱降解而获得的化合物1(3β,19α,24-三羟基-乌苏烷型-12-烯-28-羧酸),即救必应酸。

2、化合物1分别与碘甲烷、碘乙烷反应得3β,19α,24-三羟基-乌苏烷型-12-烯-28-羧酸酯类化合物2-3。

其中R1为甲基或乙基

3、化合物1-3与芳香酸类化合物在室温下反应,得到一系列化合物。具体结构式见表1。

表1具体各化合物结构

以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救必应酸衍生物,可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疾病的药物。

本发明的特点为:对从救必应中提取的救必应酸为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得到一系列与救必应酸结构相似的衍生物,经药理实验证明,具有对肿瘤细胞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活性优于母体化合物救必应酸。

救必应酸及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这些药理作用,通过以下药效学试验例得到证实。

细胞 人宫颈癌细胞(Hela)、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肝癌细胞(BEL-7402)、前列腺癌细胞(DU 145)等6种细胞系均购自吉林省肿瘤医院。

药品及试剂 救必应酸及各衍生物为本实验室自制;四甲基偶氮唑盐(MTT)、青霉素G钾盐、硫酸链霉素、HEPES、DMSO均为Sigma公司产品;胰酶为Difco公司;新生牛血清(FBS)为北京元亨圣马生物技术研究所产品;RPMI-1640培养基为Hyclone公司产品。

仪器 CK2TRC-3荧光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产品;D-63450-CO2培养箱,德国Hera公司产品;FCANF129004酶标仪,澳大利亚TECAN公司产品。

实验方法 MTT法6种人的肿瘤细胞株按常规方法培养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以1×105个/mL浓度接种于96孔板(100μL/孔),培养12h后,实验组加入救必应酸及各衍生物(或5-氟尿嘧啶作为阳性对照组)100μL/孔,阴性对照组加入培养液100μL/孔,每组各设4个平行孔,并分别设空白孔(即只加入药液和培养液,不加细胞)以调零。将救必应各衍生物组培养44h,加入5mg/mLMTT 20μL,继续培养4h,弃上清,每孔加入DMSO 150μL,混匀,酶标仪(λ=492nm)测定吸光度(A492),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细胞死亡率,求取IC50。

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经SPSS软件统计,救必应酸及衍生物对Hela、NCI-H446、MCF-7、SGC-7901、BEL-7402、DU 145等6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救必应酸及衍生物对6种肿瘤细胞的抑瘤率、IC50和5-FU对各细胞的IC50值详见表2和3。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化合物5、6、9、11、15、18、20、24、29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而化合物1、3、8、17、26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较差。各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都大于救必应酸。除救必应酸外,其余个化合物的IC50均小于阳性对照药5-FU,说明各衍生物均具有很强的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表2浓度为10.00μg/mL各化合物对6种肿瘤细胞的抑瘤率

表3救必应酸各衍生物及5-FU对6种肿瘤细胞的IC50(μg/mL)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易例子,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实例1 化合物1的制备:

药材用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加提取液体积2%药用活性碳,过滤,滤液浓缩至每1ml含1g药材;加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倍量,100℃水解4小时,放冷,用盐酸调PH值为3,滤过,弃去水解液,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再用85%的乙醇加热至沸,加入药液体积的1%的药用活性炭,趁热滤过,滤液减压浓缩回收至无醇味、加水至每1ml含1g药材,放置,过滤,水洗,干燥,再重结晶2次,得化合物1。收率为4.2%。

实例2 化合物2的制备:

化合物1取5g,溶解于DMF 150ml中,加入无水碳酸钾5g,搅拌30分钟,加入碘甲烷2.5ml,室温下搅拌6h,加入水650ml,搅拌,过滤,滤饼用水洗脱,并用乙醇重结晶3次,得化合物2。产率为96.5%。

实例3 化合物3的制备:

化合物1取5g,溶解于DMF 150ml中,加入无水碳酸钾5g,搅拌30分钟,加入碘乙烷2.5ml,室温下搅拌6h,加入水650ml,搅拌,过滤,滤饼用水洗脱,并用乙醇重结晶3次,得化合物3。产率为97.8%。

实例4 化合物4-12的制备:

化合物1取0.7g,溶于二氯甲烷50ml、丙酮50ml中,加入对甲基苯甲酸0.7g,DMAP0.35g,搅拌使溶解,加入DCC 1.0g,室温反应24小时,过滤,滤液蒸干,残渣用硅胶柱分离,得到化合物4,同法制备得到化合物5-12,各个化合物的产率不低于65%。

实例5 化合物13-21的制备:

化合物2取0.7g,溶于二氯甲烷100ml中,加入对甲基苯甲酸0.7g,DMAP 0.35g,搅拌使溶解,加入DCC 1.0g,室温反应24小时,过滤,滤液蒸干,残渣用硅胶柱分离,得到化合物13,同法制备得到化合物14-21,各个化合物的产率不低于79%。

实例6 化合物22-30的制备:

化合物3取0.7g,溶于二氯甲烷100ml中,加入对甲基苯甲酸0.7g,DMAP 0.35g,搅拌使溶解,加入DCC 1.0g,室温反应24小时,过滤,滤液蒸干,残渣用硅胶柱分离,得到化合物22,同法制备得到化合物23-30,各个化合物的产率不低于82%。

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416603.9 (22)申请日 2016.06.14 (71)申请人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创举街 155号 (72)发明人 南敏伦李伟赫玉芳赵昱玮 吕娜李雪赵全成 (51)Int.Cl. C07J 63/00(2006.01) A61P 3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 的应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从中药救必应( Ilicis routundaecortex)中提取分离纯。

2、化得到救必应 酸作为先导化合物, 经相应的化学反应制备了一 系列衍生物, 经药理实验证明, 救必应酸衍生物 具有抗肿瘤活性, 对前列腺癌细胞、 肺癌细胞、 肝 癌细胞、 宫颈癌细胞、 胃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衍 生物对上述的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母核化 合物救必应酸。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CN 105859823 A 2016.08.17 CN 105859823 A 1.一种救必应酸衍生物, 其结构特征为: 其中: R1为H或CH3或CH2CH3, R2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必应酸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可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3、/1 页 2 CN 105859823 A 2 救必应酸酯类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天然中药中获得的救必应酸的衍生物制备方法, 确切的说是一 种以中药提取化学成分为先导化合物, 制备一系列衍生物, 以抗肿瘤活性为指标进行结构 修饰, 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救必应酸是从中药救必应(Ilicisroutundaecortex)中经提取、 纯化、 分离、 碱 降解而获得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我们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救必应酸具有预防和治疗心 脑血管疾病的药理活性(专利公开号: CN101856357A), 同时具有降血脂等药理作用(专利公 开号。

4、: CN101849950A); 同时, 本发明人研究证明了救必应酸氨基酸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肿 瘤的药物中的应用(专利公开号: CN102391352B); 救必应酸酰化衍生物及其在制备抗肿瘤 的药物中的应用(专利公开号: CN102127142B); 本发明人还研究证明了救必应酸与丁二酸 酐反应生成的衍生物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专利公开号: CN102140126B)。 据文献报 道一些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如熊果酸、 齐墩果酸等也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中国民族民间 医药, 2009年, 12期, 14-15), 因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救必应酸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 制 备一系列衍生物,。

5、 以期寻找对肿瘤细胞株生长有更强的抑制作用的新的五环三萜类衍生 物。 根据我国常见肿瘤发病疾病, 选择了前列腺癌、 肺癌、 肝癌、 宫颈癌、 胃癌等肿瘤细胞, 进 行抗肿瘤活性实验, 从而进行药效学评价。 0003 在本发明完成之前, 除本发明人研究外, 还没有文献报道救必应酸的衍生物具有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也未发现救必应酸的衍生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应用的报道。 本 发明人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抗肿瘤的新化合物, 从而对救必应酸进行一系列的衍生化研 究。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以救必应酸为先导化合物合成一系列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救 必应酸衍生物。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

6、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6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救必应酸衍生物, 其结构式如下: 说明书 1/10 页 3 CN 105859823 A 3 0007 0008 其中: R1为H或CH3或CH2CH3, R2为 0009 0010 0011 如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救必应酸衍生物由以下方法得到: 0012 1、 乙醇提取中药救必应(Ilicisroutundaecortex), 经纯化、 分离、 碱降解而获 得的化合物1(3 ,19 ,24-三羟基-乌苏烷型-12-烯-28-羧酸), 即救必应酸。 0013 0014 2、 化合物1分别与碘甲烷、 碘乙烷反应得3 ,19 ,24-三羟。

7、基-乌苏烷型-12-烯-28- 羧酸酯类化合物2-3。 说明书 2/10 页 4 CN 105859823 A 4 0015 0016 其中R1为甲基或乙基 0017 3、 化合物1-3与芳香酸类化合物在室温下反应, 得到一系列化合物。 具体结构式见 表1。 0018 0019 表1具体各化合物结构 说明书 3/10 页 5 CN 105859823 A 5 0020 说明书 4/10 页 6 CN 105859823 A 6 0021 说明书 5/10 页 7 CN 105859823 A 7 0022 0023 以上所述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救必应酸衍生物, 可用于制备治疗肿瘤疾病的 药物。

8、。 0024 本发明的特点为: 对从救必应中提取的救必应酸为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 得 到一系列与救必应酸结构相似的衍生物, 经药理实验证明, 具有对肿瘤细胞明显的抑制作 用, 且活性优于母体化合物救必应酸。 0025 救必应酸及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这些药理作用, 通过以下药效学试验 例得到证实。 0026 细胞人宫颈癌细胞(Hela)、 人小细胞肺癌(NCI-H446)、 人乳腺癌细胞(MCF-7)、 人 胃癌细胞(SGC-7901)、 人肝癌细胞(BEL-7402)、 前列腺癌细胞(DU145)等6种细胞系均购自 吉林省肿瘤医院。 0027 药品及试剂救必应酸及各衍生物为本实验。

9、室自制; 四甲基偶氮唑盐(MTT)、 青霉 素G钾盐、 硫酸链霉素、 HEPES、 DMSO均为Sigma公司产品; 胰酶为Difco公司; 新生牛血清 (FBS)为北京元亨圣马生物技术研究所产品; RPMI-1640培养基为Hyclone公司产品。 说明书 6/10 页 8 CN 105859823 A 8 0028 仪器CK2TRC-3荧光倒置显微镜, 日本OLYMPUS产品; D-63450-CO2培养箱, 德国 Hera公司产品; FCANF129004酶标仪, 澳大利亚TECAN公司产品。 0029 实验方法MTT法6种人的肿瘤细胞株按常规方法培养传代,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 于实验。。

10、 将细胞以1105个/mL浓度接种于96孔板(100 L/孔), 培养12h后, 实验组加入救必 应酸及各衍生物(或5-氟尿嘧啶作为阳性对照组)100 L/孔, 阴性对照组加入培养液100 L/ 孔, 每组各设4个平行孔, 并分别设空白孔(即只加入药液和培养液, 不加细胞)以调零。 将救 必应各衍生物组培养44h, 加入5mg/mLMTT20 L, 继续培养4h, 弃上清, 每孔加入DMSO150 L, 混匀, 酶标仪( 492nm)测定吸光度(A492), 利用SPSS统计软件, 计算细胞死亡率, 求取 IC50。 0030 实验结果 0031 结果表明, 经SPSS软件统计,救必应酸及衍生。

11、物对Hela、 NCI-H446、 MCF-7、 SGC- 7901、 BEL-7402、 DU145等6种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救必应酸及衍生物对6种 肿瘤细胞的抑瘤率、 IC50和5-FU对各细胞的IC50值详见表2和3。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 化 合物5、 6、 9、 11、 15、 18、 20、 24、 29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 而化合物1、 3、 8、 17、 26对 肿瘤细胞的敏感性较差。 各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都大于救必应酸。 除救必应酸外, 其余个化合物的IC50均小于阳性对照药5-FU, 说明各衍生物均具有很强的抑制肿瘤细胞的 作用。 003。

12、2 表2浓度为10.00 g/mL各化合物对6种肿瘤细胞的抑瘤率 0033 说明书 7/10 页 9 CN 105859823 A 9 0034 0035 表3救必应酸各衍生物及5-FU对6种肿瘤细胞的IC50( g/mL) 0036 说明书 8/10 页 10 CN 105859823 A 10 0037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但下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简 易例子, 并不代表或限制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0039 实例1化合物1的制备: 0040 药材用7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 每次2小时, 合并提取液, 加提。

13、取液体积2药用 活性碳, 过滤, 滤液浓缩至每1ml含1g药材; 加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倍量, 100水解4小 时, 放冷, 用盐酸调PH值为3, 滤过, 弃去水解液, 滤饼用去离子水洗至中性, 再用85的乙醇 加热至沸, 加入药液体积的1的药用活性炭, 趁热滤过, 滤液减压浓缩回收至无醇味、 加水 至每1ml含1g药材, 放置, 过滤, 水洗, 干燥, 再重结晶2次, 得化合物1。 收率为4.2。 0041 实例2化合物2的制备: 说明书 9/10 页 11 CN 105859823 A 11 0042 化合物1取5g, 溶解于DMF150ml中, 加入无水碳酸钾5g, 搅拌30分钟。

14、, 加入碘甲烷 2.5ml, 室温下搅拌6h, 加入水650ml, 搅拌, 过滤, 滤饼用水洗脱, 并用乙醇重结晶3次, 得化 合物2。 产率为96.5。 0043 实例3化合物3的制备: 0044 化合物1取5g, 溶解于DMF150ml中, 加入无水碳酸钾5g, 搅拌30分钟, 加入碘乙烷 2.5ml, 室温下搅拌6h, 加入水650ml, 搅拌, 过滤, 滤饼用水洗脱, 并用乙醇重结晶3次, 得化 合物3。 产率为97.8。 0045 实例4化合物4-12的制备: 0046 化合物1取0.7g, 溶于二氯甲烷50ml、 丙酮50ml中, 加入对甲基苯甲酸0.7g, DMAP 0.35g,。

15、 搅拌使溶解, 加入DCC1.0g, 室温反应24小时, 过滤, 滤液蒸干, 残渣用硅胶柱分离, 得到化合物4, 同法制备得到化合物5-12, 各个化合物的产率不低于65。 0047 实例5化合物13-21的制备: 0048 化合物2取0.7g, 溶于二氯甲烷100ml中, 加入对甲基苯甲酸0.7g, DMAP0.35g, 搅 拌使溶解, 加入DCC1.0g, 室温反应24小时, 过滤, 滤液蒸干, 残渣用硅胶柱分离, 得到化合 物13, 同法制备得到化合物14-21, 各个化合物的产率不低于79。 0049 实例6化合物22-30的制备: 0050 化合物3取0.7g, 溶于二氯甲烷100ml中, 加入对甲基苯甲酸0.7g, DMAP0.35g, 搅 拌使溶解, 加入DCC1.0g, 室温反应24小时, 过滤, 滤液蒸干, 残渣用硅胶柱分离, 得到化合 物22, 同法制备得到化合物23-30, 各个化合物的产率不低于82。 说明书 10/10 页 12 CN 105859823 A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