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狗** 文档编号:8581729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07592.0

申请日:

20150818

公开号:

CN105111811B

公开日:

2016082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9D7/12,C09D5/14

主分类号:

C09D7/12,C09D5/14

申请人:

王秀宝

发明人:

王秀宝

地址:

134600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新市街干沟路8号

优先权:

CN201510507592A

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于晓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硅藻纳米材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防霉抗菌材料存在的成本较高、长期分散稳定性较差、抗菌防霉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防霉剂S89 5~15份;硅藻土超细粉5~15份;纳米氧化锌ZnO 2~6份。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27~131个/s·cm2,抗菌率高达94%~97%。本发明不仅抗菌防霉能力强,而且还能释放负离子,净化空气,与现有技术相比,成本大幅度降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不易发生团聚作用,长期分散稳定性较好。

权利要求书

1.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防霉剂S8910份;硅藻土超细粉10份,规格为550~650目;纳米氧化锌ZnO4份,规格为950~1050目。 2.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10份防霉剂S89、10份硅藻土超细粉、4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80~100转/min的速度搅拌1~1.5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45~50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硅藻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内墙水性乳胶涂料(简称内墙涂料)是装修的必备材料,亦可用作顶棚涂料,起到装饰及保护内墙墙面及顶棚的作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涂料品种主要是乳胶漆,其产量一般占总产量的50%。在我国建筑内墙涂料中,仍然以低档聚乙烯醇类涂料为主,约占涂料总产量的40%。由于低档聚乙烯醇类涂料的质量较差,近年来产量将逐渐下降,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装修用的内墙涂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品质较优的建筑涂料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各种释放负离子、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环保型内墙涂料使用的越来越多,主要有聚醋酸乙烯乳胶漆、聚酯酸乙烯-丙烯酸酯乳胶漆等,而甲醛释放量比较高的聚乙烯醇缩甲醛类涂料已经逐渐被淘汰。

室内的角落或潮湿处由于缺少阳光照射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使墙体涂层上出现霉斑。目前,国内外都生产和研制了多种具有防霉、抗菌、除臭功能的水性乳胶漆功能化产品。然而,现有的防霉抗菌材料,对某些细菌的抑制作用较低,需加大防霉抗菌剂的使用量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这就导致防霉抗菌材料的成本增加;同时对于一些新型的纳米防霉抗菌剂,却存在易团聚,长期分散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这就会大幅度降低材料的抗菌防霉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防霉抗菌材料存在的成本较高、长期分散稳定性较差、抗菌防霉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防霉剂S89 5~15份;

硅藻土超细粉5~15份;

纳米氧化锌ZnO 2~6份。

优选的,所述防霉剂S89的添加量为5~13份;更优选的,所述防霉剂S89的添加量为10份。

优选的,所述硅藻土超细粉的规格为550~650目。

优选的,所述硅藻土超细粉的添加量为5~13份;更优选的,所述硅藻土超细粉的添加量为10份。

优选的,所述纳米氧化锌ZnO的规格为950~1050目。

优选的,所述纳米氧化锌ZnO的添加量为3~5份;更优选的,所述纳米氧化锌ZnO的添加量为4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5~15份防霉剂S89、5~15份硅藻土超细粉、2~6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80~100转/min的速度搅拌1~1.5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45~50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不仅在抗菌防霉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提高,而且还具有释放负离子、净化空气的作用。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率高达94%~97%(供试菌种为综合霉菌,综合霉菌包括黑曲霉AS3.4463、土曲霉AS3.3935、宛氏拟青霉AS3.4253、绳状青霉AS3.3875、出芽短梗霉AS3.3984、球毛壳AS3.4254)。

2、本发明中,纳米氧化锌ZnO本身就是一种无机抗菌剂,在与细菌接触时,锌离子缓慢释放,由于锌离子具有氧化还原性,并能与有机物的羧基、羟基等反应,破坏其结构,进入细胞后破坏电子传递系统的酶并与—SH基反应,达到杀菌的目的。在二者联合起到较好的抗菌杀菌的基础上,再配合适量的防霉剂S89和硅藻土超细粉使用,通过它们适当比例的搭配,如本申请限定的防霉剂S89 5~15份、硅藻土超细粉5~15份、纳米氧化锌ZnO 2~6份,将进一步提高防霉杀菌能力。

3、本发明采用防霉剂S89,不易发生团聚作用,长期分散稳定性较好,可以提高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的抗菌防霉效果。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放湿性良好,可以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有效避免了使用后的霉变情况的发生。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可以长时间的保持杀菌抗霉效果,延长防霉抗霉涂料的使用寿命;同时,材料中添加的纳米氧化锌ZnO可将空气中可能至霉的各种细菌吸附到表面,因此本发明防霉剂S89与纳米氧化锌ZnO的组合可有效的抵抗霉变,因为采用的防霉剂S89和纳米氧化锌ZnO都是无机组份,因此防霉变效果持久。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27~131个/s·cm2。当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绿色健康无污染,在光照条件下能无源地释放出空气中维他命——天然负离子,清新空气,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仅由三种组分组成,组成上有所简化,成本大幅度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防霉剂S89 5~15份,添加5~15重量份的防霉剂S89可以提高本发明的防霉能力。

硅藻土超细粉5~15份,添加5~15重量份的硅藻土超细粉,可以提高本发明的吸附性和抗压缩性能。

纳米氧化锌ZnO 2~6份,添加2~6重量份的纳米氧化锌ZnO,可以提高本发明的抗菌能力。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是一种粉体添加剂,可以添加在粉体硅藻泥、粉体腻子、抹灰砂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5~15份防霉剂S89、5~15份硅藻土超细粉、2~6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80~100转/min的速度搅拌1~1.5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45~50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若达到,即可进行包装,若未达到,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所说的防霉剂S89优选的添加量为5~13份;更优选的添加量为10份。

所说的硅藻土超细粉的规格为550~650目,优选的添加量为5~13份;更优选的添加量为10份;购自临江市兴辉助滤剂公司。

所说的纳米氧化锌ZnO的规格为950~1050目,优选的添加量为3~5份,更优选的添加量为4份。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防霉剂S89 5份;硅藻土超细粉15份;纳米氧化锌ZnO 6份。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5份防霉剂S89、15份硅藻土超细粉、6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80转/min的速度搅拌1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46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若达到,即可进行包装,若未达到,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对实施例1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

依据标准JISA1470-1:2008《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湿度应答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测试环境 样板质量平均增量 吸、放湿量 吸湿 23℃,95%RH 4.85g 7.80×10-2kg/m2 放湿 23℃,30%RH 1.34g 2.15×10-2kg/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吸湿24h,材料的吸湿量为7.80×10-2kg/m2;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放湿24h,材料的放湿量为2.15×10-2kg/m2。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放湿性良好。

对实施例1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依据标准HG/T 3950-2007《抗菌涂料》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抗菌材料》标准中Ⅱ级指标要求,抗菌率达到94%,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对实施例1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依据标准JC/T 1016-2006《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上,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浓度;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条件 温度T=20℃,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 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359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228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 131个/s·c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31个/s·cm2。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防霉剂S89 13份;硅藻土超细粉6份;纳米氧化锌ZnO 2份。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13份防霉剂S89、6份硅藻土超细粉、2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90转/min的速度搅拌1.3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45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若达到,即可进行包装,若未达到,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对实施例2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

依据标准JISA1470-1:2008《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湿度应答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测试环境 样板质量平均增量 吸、放湿量 吸湿 23℃,95%RH 4.84g 7.81×10-2kg/m2 放湿 23℃,30%RH 1.35g 2.19×10-2kg/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吸湿24h,材料的吸湿量为7.81×10-2kg/m2;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放湿24h,材料的放湿量为2.19×10-2kg/m2。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放湿性良好。

对实施例2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依据标准HG/T 3950-2007《抗菌涂料》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抗菌材料》标准中Ⅱ级指标要求,抗菌率达到94.5%,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对实施例2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依据标准JC/T 1016-2006《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上,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浓度;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条件 温度T=20℃,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 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353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225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 128个/s·c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28个/s·cm2。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防霉剂S89 12份;硅藻土超细粉7份;纳米氧化锌ZnO 4份。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12份防霉剂S89、7份硅藻土超细粉、4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100转/min的速度搅拌1.2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47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若达到,即可进行包装,若未达到,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对实施例3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

依据标准JISA1470-1:2008《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湿度应答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测试环境 样板质量平均增量 吸、放湿量 吸湿 23℃,95%RH 4.88g 7.79×10-2kg/m2 放湿 23℃,30%RH 1.35g 2.16×10-2kg/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吸湿24h,材料的吸湿量为7.79×10-2kg/m2;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放湿24h,材料的放湿量为2.16×10-2kg/m2。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放湿性良好。

对实施例3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委托建筑材料工业环境检测中心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检测依据标准HG/T 3950-2007《抗菌涂料》。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抗菌材料》标准中Ⅱ级指标要求,抗菌率达到95%,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对实施例3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依据标准JC/T 1016-2006《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上,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浓度;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条件 温度T=20℃,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 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358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227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 131个/s·c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31个/s·cm2。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防霉剂S89 11份;硅藻土超细粉10份;纳米氧化锌ZnO 3份。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11份防霉剂S89、10份硅藻土超细粉、3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82转/min的速度搅拌1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49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若达到,即可进行包装,若未达到,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对实施例4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

依据标准JISA1470-1:2008《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湿度应答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测试环境 样板质量平均增量 吸、放湿量 吸湿 23℃,95%RH 4.87g 7.80×10-2kg/m2 放湿 23℃,30%RH 1.36g 2.18×10-2kg/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吸湿24h,材料的吸湿量为7.80×10-2kg/m2;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放湿24h,材料的放湿量为2.18×10-2kg/m2。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放湿性良好。

对实施例4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委托建筑材料工业环境检测中心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检测依据标准HG/T 3950-2007《抗菌涂料》。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抗菌材料》标准中Ⅱ级指标要求,抗菌率达到97%,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对实施例4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依据标准JC/T 1016-2006《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上,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浓度;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条件 温度T=20℃,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 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356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226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 130个/s·c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30个/s·cm2。

实施例5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防霉剂S89 10份;硅藻土超细粉10份;纳米氧化锌ZnO 4份。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10份防霉剂S89、10份硅藻土超细粉、4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100转/min的速度搅拌1.2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45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若达到,即可进行包装,若未达到,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对实施例5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

依据标准JISA1470-1:2008《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湿度应答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测试环境 样板质量平均增量 吸、放湿量 吸湿 23℃,95%RH 4.85g 7.77×10-2kg/m2 放湿 23℃,30%RH 1.34g 2.17×10-2kg/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吸湿24h,材料的吸湿量为7.77×10-2kg/m2;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放湿24h,材料的放湿量为2.17×10-2kg/m2。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放湿性良好。

对实施例5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委托建筑材料工业环境检测中心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检测依据标准HG/T 3950-2007《抗菌涂料》。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抗菌材料》标准中Ⅱ级指标要求,抗菌率达到96%,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对实施例5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依据标准JC/T 1016-2006《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上,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浓度;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条件 温度T=20℃,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 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357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227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 130个/s·c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30个/s·cm2。

实施例6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防霉剂S89 6份;硅藻土超细粉13份;纳米氧化锌ZnO 5份。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6份防霉剂S89、13份硅藻土超细粉、5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85转/min的速度搅拌1.5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50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若达到,即可进行包装,若未达到,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对实施例6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

依据标准JISA1470-1:2008《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湿度应答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测试环境 样板质量平均增量 吸、放湿量 吸湿 23℃,95%RH 4.87g 7.80×10-2kg/m2 放湿 23℃,30%RH 1.36g 2.18×10-2kg/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吸湿24h,材料的吸湿量为7.80×10-2kg/m2;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放湿24h,材料的放湿量为2.18×10-2kg/m2。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放湿性良好。

对实施例6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依据标准HG/T 3950-2007《抗菌涂料》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抗菌材料》标准中Ⅱ级指标要求,抗菌率达到96.6%,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对实施例6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依据标准JC/T 1016-2006《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上,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浓度;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条件 温度T=20℃,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 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356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227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 129个/s·c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29个/s·cm2。

实施例7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防霉剂S89 8份;硅藻土超细粉9份;纳米氧化锌ZnO 2份。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8份防霉剂S89、9份硅藻土超细粉、2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95转/min的速度搅拌1.4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47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若达到,即可进行包装,若未达到,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对实施例7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

依据标准JISA1470-1:2008《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湿度应答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测试环境 样板质量平均增量 吸、放湿量 吸湿 23℃,95%RH 4.84g 7.78×10-2kg/m2 放湿 23℃,30%RH 1.34g 2.16×10-2kg/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吸湿24h,材料的吸湿量为7.78×10-2kg/m2;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放湿24h,材料的放湿量为2.16×10-2kg/m2。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放湿性良好。

对实施例7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依据标准HG/T 3950-2007《抗菌涂料》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抗菌材料》标准中Ⅱ级指标要求,抗菌率达到97%,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对实施例7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依据标准JC/T 1016-2006《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上,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浓度;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条件 温度T=20℃,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 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354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227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 127个/s·c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27个/s·cm2。

实施例8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防霉剂S89 59份;硅藻土超细粉8份;纳米氧化锌ZnO 5份。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9份防霉剂S89、8份硅藻土超细粉、5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85转/min的速度搅拌1.4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49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若达到,即可进行包装,若未达到,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对实施例8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

依据标准JISA1470-1:2008《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湿度应答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测试环境 样板质量平均增量 吸、放湿量 吸湿 23℃,95%RH 4.88g 7.80×10-2kg/m2 放湿 23℃,30%RH 1.37g 2.19×10-2kg/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吸湿24h,材料的吸湿量为7.80×10-2kg/m2;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放湿24h,材料的放湿量为2.19×10-2kg/m2。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放湿性良好。

对实施例8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依据标准HG/T 3950-2007《抗菌涂料》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抗菌材料》标准中Ⅱ级指标要求,抗菌率达到95.8%,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对实施例8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依据标准JC/T 1016-2006《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上,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浓度;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条件 温度T=20℃,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 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354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225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 129个/s·c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29个/s·cm2。

实施例9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防霉剂S89 15份;硅藻土超细粉14份;纳米氧化锌ZnO 4份。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15份防霉剂S89、14份硅藻土超细粉、4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93转/min的速度搅拌1.5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45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若达到,即可进行包装,若未达到,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对实施例9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

依据标准JISA1470-1:2008《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湿度应答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测试环境 样板质量平均增量 吸、放湿量 吸湿 23℃,95%RH 4.87g 7.79×10-2kg/m2 放湿 23℃,30%RH 1.36g 2.17×10-2kg/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吸湿24h,材料的吸湿量为7.79×10-2kg/m2;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放湿24h,材料的放湿量为2.17×10-2kg/m2。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放湿性良好。

对实施例9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依据标准HG/T 3950-2007《抗菌涂料》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抗菌材料》标准中Ⅱ级指标要求,抗菌率达到94.9%,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对实施例9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依据标准JC/T 1016-2006《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上,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浓度;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条件 温度T=20℃,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 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356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227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 129个/s·c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29个/s·cm2。

实施例10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防霉剂S89 7份;硅藻土超细粉5份;纳米氧化锌ZnO 6份。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称量7份防霉剂S89、5份硅藻土超细粉、6份纳米氧化锌ZnO;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常温下,以80转/min的速度搅拌1.1h;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50℃以下,干燥50min;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后,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若达到,即可进行包装,若未达到,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对实施例10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

依据标准JISA1470-1:2008《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湿度应答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放湿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项目 测试环境 样板质量平均增量 吸、放湿量 吸湿 23℃,95%RH 4.88g 7.81×10-2kg/m2 放湿 23℃,30%RH 1.38g 2.20×10-2kg/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吸湿24h,材料的吸湿量为7.81×10-2kg/m2;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放湿24h,材料的放湿量为2.20×10-2kg/m2。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放湿性良好。

对实施例10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依据标准HG/T 3950-2007《抗菌涂料》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抗菌材料》标准中Ⅱ级指标要求,抗菌率达到96.1%,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对实施例10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依据标准JC/T 1016-2006《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度和相对湿度);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上,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浓度;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检测条件 温度T=20℃,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 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356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 226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 130个/s·cm2

由表中数据可知,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30个/s·cm2。

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10507592.0 (22)申请日 2015.08.18 (73)专利权人 王秀宝 地址 134600 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新市街 干沟路8号 (72)发明人 王秀宝 (74)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 所 22210 代理人 于晓庆 (51)Int.Cl. C09D 7/12(2006.01) C09D 5/14(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103468096 A,2013.12.25,全文. CN 103866651 A,2014.06.18,全。

2、文. CN 104673019 A,2015.06.03,全文. 审查员 焦磊 (54)发明名称 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 备方法 (57)摘要 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 备方法, 属于硅藻纳米材料技术领域, 解决了现 有的防霉抗菌材料存在的成本较高、 长期分散稳 定性较差、 抗菌防霉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以 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防霉剂S89515份; 硅藻土超细粉515份; 纳米氧化锌ZnO26份。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 127131个/scm2, 抗菌率高达9497。 本 发明不仅抗菌防霉能力强, 而且还能释放负离 子, 净化空气, 与。

3、现有技术相比, 成本大幅度降 低,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不易发生团聚作用, 长期分散稳定性较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6页 CN 105111811 B 2016.08.24 CN 105111811 B 1.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 其特征在于, 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 防霉剂S8910份; 硅藻土超细粉10份, 规格为550650目; 纳米氧化锌ZnO4份, 规格为9501050目。 2.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该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 称量10份防霉剂S89、 10份硅藻土超细粉、 4份纳米氧化锌。

4、 ZnO; 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 常温下, 以80100转/min的速度 搅拌11.5h; 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50以下, 干燥4550min; 再加入到粉碎机中 进行粉碎, 获得目数为325目、 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5111811 B 2 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硅藻纳米材料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 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内墙水性乳胶涂料(简称内墙涂料)是装修的必备材料, 亦可用作顶棚涂料, 起到 装饰及保护内墙墙面及顶棚。

5、的作用。 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涂料品种主要是乳胶漆, 其 产量一般占总产量的50。 在我国建筑内墙涂料中, 仍然以低档聚乙烯醇类涂料为主, 约占 涂料总产量的40。 由于低档聚乙烯醇类涂料的质量较差, 近年来产量将逐渐下降, 同时随 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 对装修用的内墙涂料的要求越来越高, 品质较优的建筑涂料获得 了较快的发展, 各种释放负离子、 低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环保型内墙涂料使用的越来 越多, 主要有聚醋酸乙烯乳胶漆、 聚酯酸乙烯-丙烯酸酯乳胶漆等, 而甲醛释放量比较高的 聚乙烯醇缩甲醛类涂料已经逐渐被淘汰。 0003 室内的角落或潮湿处由于缺少阳光照射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

6、 使墙体涂层上出现 霉斑。 目前, 国内外都生产和研制了多种具有防霉、 抗菌、 除臭功能的水性乳胶漆功能化产 品。 然而, 现有的防霉抗菌材料, 对某些细菌的抑制作用较低, 需加大防霉抗菌剂的使用量 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这就导致防霉抗菌材料的成本增加; 同时对于一些新型的纳米防霉 抗菌剂, 却存在易团聚, 长期分散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这就会大幅度降低材料的抗菌防霉效 果。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现有的防霉抗菌材料存在的成本较高、 长期分散稳定性较差、 抗菌防霉 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5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

7、下: 0006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 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0007 防霉剂S89515份; 0008 硅藻土超细粉515份; 0009 纳米氧化锌ZnO26份。 0010 优选的, 所述防霉剂S89的添加量为513份; 更优选的, 所述防霉剂S89的添加量 为10份。 0011 优选的, 所述硅藻土超细粉的规格为550650目。 0012 优选的, 所述硅藻土超细粉的添加量为513份; 更优选的, 所述硅藻土超细粉的 添加量为10份。 0013 优选的, 所述纳米氧化锌ZnO的规格为9501050目。 0014 优选的, 所述纳米氧化锌ZnO的添加量为35份; 更优。

8、选的, 所述纳米氧化锌ZnO的 添加量为4份。 说明书 1/16 页 3 CN 105111811 B 3 0015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0016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 称量515份防霉剂S89、 515份硅藻土超细粉、 26 份纳米氧化锌ZnO; 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 常温下, 以80100 转/min的速度搅拌11.5h; 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50以下, 干燥4550min; 再加 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获得目数为325目、 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

9、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不仅在抗菌防霉性能方面具有显著 的提高, 而且还具有释放负离子、 净化空气的作用。 0018 1、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 抗菌率高达9497(供试菌种为 综合霉菌, 综合霉菌包括黑曲霉AS3.4463、 土曲霉AS3.3935、 宛氏拟青霉AS3.4253、 绳状青 霉AS3.3875、 出芽短梗霉AS3.3984、 球毛壳AS3.4254)。 0019 2、 本发明中, 纳米氧化锌ZnO本身就是一种无机抗菌剂, 在与细菌接触时, 锌离子 缓慢释放, 由于锌离子具有氧化还原性, 并能与有机物的羧基、 羟基等反应, 破坏其结构, 进 入细胞后破坏电子传递系。

10、统的酶并与SH基反应, 达到杀菌的目的。 在二者联合起到较好 的抗菌杀菌的基础上, 再配合适量的防霉剂S89和硅藻土超细粉使用, 通过它们适当比例的 搭配, 如本申请限定的防霉剂S89515份、 硅藻土超细粉515份、 纳米氧化锌ZnO26 份, 将进一步提高防霉杀菌能力。 0020 3、 本发明采用防霉剂S89, 不易发生团聚作用, 长期分散稳定性较好, 可以提高本 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的抗菌防霉效果。 0021 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 吸湿、 放湿性良好, 可以调节室内的 空气湿度, 有效避免了使用后的霉变情况的发生。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可以长时间的保 持杀菌抗霉效。

11、果, 延长防霉抗霉涂料的使用寿命; 同时, 材料中添加的纳米氧化锌ZnO可将 空气中可能至霉的各种细菌吸附到表面, 因此本发明防霉剂S89与纳米氧化锌ZnO的组合可 有效的抵抗霉变, 因为采用的防霉剂S89和纳米氧化锌ZnO都是无机组份, 因此防霉变效果 持久。 0022 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27131个/ scm2。 当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绿色健康无污染, 在光照条件下能无源地释放出空气中 维他命天然负离子, 清新空气, 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0023 6、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仅由三种组分组成, 组成上有所简化, 。

12、成本大幅度降低。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 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0025 防霉剂S89515份, 添加515重量份的防霉剂S89可以提高本发明的防霉能力。 0026 硅藻土超细粉515份, 添加515重量份的硅藻土超细粉, 可以提高本发明的吸 附性和抗压缩性能。 0027 纳米氧化锌ZnO26份, 添加26重量份的纳米氧化锌ZnO, 可以提高本发明的抗 菌能力。 0028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是一种粉体添加剂, 可以添加在粉体 说明书 2/16 页 4 CN 105111811 B 4 硅藻泥、 粉体腻子、 抹灰砂等。 0029。

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的制备方法, 该方法通 过以下步骤实现: 0030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 称量515份防霉剂S89、 515份硅藻土超细粉、 26 份纳米氧化锌ZnO; 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 常温下, 以80100 转/min的速度搅拌11.5h; 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50以下, 干燥4550min; 再加 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粉碎后, 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 若达到, 即可进行 包装, 若未达到, 继续粉碎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 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 湿度为8的抗菌 防霉材料; 抗菌防霉材料按照客户需。

14、求进行包装。 0031 所说的防霉剂S89优选的添加量为513份; 更优选的添加量为10份。 0032 所说的硅藻土超细粉的规格为550650目, 优选的添加量为513份; 更优选的添 加量为10份; 购自临江市兴辉助滤剂公司。 0033 所说的纳米氧化锌ZnO的规格为9501050目, 优选的添加量为35份, 更优选的 添加量为4份。 0034 实施例1 0035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 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防霉 剂S895份; 硅藻土超细粉15份; 纳米氧化锌ZnO6份。 0036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 称量5份防霉剂S89、 15份硅藻土超细粉、 6份纳米氧。

15、化 锌ZnO; 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 常温下, 以80转/min的速度搅 拌1h; 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50以下, 干燥46min; 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粉 碎后, 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 若达到, 即可进行包装, 若未达到, 继续粉碎直 到达到要求的目数, 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 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抗菌防霉材料按照 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0037 对实施例1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0038 依据标准JISA1470-1: 2008 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 湿度应答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

16、性、 放湿性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039 检测项目测试环境样板质量平均增量吸、 放湿量 吸湿23, 95RH4.85g7.8010-2kg/m2 放湿23, 30RH1.34g2.1510-2kg/m2 0040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 吸湿24h, 材料的吸湿量为7.8010-2kg/m2; 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 放湿24h, 材料的放湿量为 2.1510-2kg/m2。 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 放湿性良好。 0041 对实施例1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0042 依据标准HG/T3950-2007 抗菌涂料 对。

17、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 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说明书 3/16 页 5 CN 105111811 B 5 0043 0044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 抗菌材 料 标准中级指标要求, 抗菌率达到94, 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0045 对实施例1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046 依据标准JC/T1016-2006 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 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047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 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

18、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 度和相对湿度); 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 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 上, 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 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 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 浓度;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 检测 结果如下表所示。 0048 检测条件温度T20, 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359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228个/scm2 0049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131个/。

19、scm2 0050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31个/scm2。 0051 实施例2 0052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 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防霉 剂S8913份; 硅藻土超细粉6份; 纳米氧化锌ZnO2份。 0053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 称量13份防霉剂S89、 6份硅藻土超细粉、 2份纳米氧化 锌ZnO; 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 常温下, 以90转/min的速度搅 拌1.3h; 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50以下, 干燥45min; 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粉碎后, 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

20、, 若达到, 即可进行包装, 若未达到, 继续粉碎 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 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 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抗菌防霉材料按 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0054 对实施例2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0055 依据标准JISA1470-1: 2008 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 湿度应答法 说明书 4/16 页 6 CN 105111811 B 6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056 检测项目测试环境样板质量平均增量吸、 放湿量 吸湿23, 95RH4.84g7.8110-2kg/m2 放湿23, 30RH1.。

21、35g2.1910-2kg/m2 0057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 吸湿24h, 材料的吸湿量为7.8110-2kg/m2; 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 放湿24h, 材料的放湿量为 2.1910-2kg/m2。 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 放湿性良好。 0058 对实施例2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0059 依据标准HG/T3950-2007 抗菌涂料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 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060 0061 0062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 抗菌材。

22、 料 标准中级指标要求, 抗菌率达到94.5, 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0063 对实施例2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064 依据标准JC/T1016-2006 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 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065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 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 度和相对湿度); 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 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 上, 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 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23、, 用静 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 浓度;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 检测 结果如下表所示。 0066 检测条件温度T20, 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353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225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128个/scm2 0067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28个/scm2。 说明书 5/16 页 7 CN 105111811 B 7 0068 实施例3 0069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 以重量。

24、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防霉 剂S8912份; 硅藻土超细粉7份; 纳米氧化锌ZnO4份。 0070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 称量12份防霉剂S89、 7份硅藻土超细粉、 4份纳米氧化 锌ZnO; 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 常温下, 以100转/min的速度搅 拌1.2h; 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50以下, 干燥47min; 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粉碎后, 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 若达到, 即可进行包装, 若未达到, 继续粉碎 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 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 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抗菌防霉材料按 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0071 。

25、对实施例3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0072 依据标准JISA1470-1: 2008 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 湿度应答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073 检测项目测试环境样板质量平均增量吸、 放湿量 吸湿23, 95RH4.88g7.7910-2kg/m2 放湿23, 30RH1.35g2.1610-2kg/m2 0074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 吸湿24h, 材料的吸湿量为7.7910-2kg/m2; 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 放湿24h, 材料的放湿量为 2.16。

26、10-2kg/m2。 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 放湿性良好。 0075 对实施例3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0076 委托建筑材料工业环境检测中心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 检 测依据标准HG/T3950-2007 抗菌涂料 。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077 0078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 抗菌材 料 标准中级指标要求, 抗菌率达到95, 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0079 对实施例3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080 依据标准JC/T1016-2006 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 对本发。

27、明的抗菌防霉 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081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 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 度和相对湿度); 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 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 上, 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 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 说明书 6/16 页 8 CN 105111811 B 8 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 浓度;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

28、产生负离子增量。 检测 结果如下表所示。 0082 检测条件温度T20, 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358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227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131个/scm2 0083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31个/scm2。 0084 实施例4 0085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 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防霉 剂S8911份; 硅藻土超细粉10份; 纳米氧化锌ZnO3份。 0086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 称量11份防霉剂S89、 10份硅藻土超细粉、 3份纳米氧化 锌ZnO; 将上述称量。

29、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 常温下, 以82转/min的速度搅 拌1h; 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50以下, 干燥49min; 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粉 碎后, 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 若达到, 即可进行包装, 若未达到, 继续粉碎直 到达到要求的目数, 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 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抗菌防霉材料按照 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0087 对实施例4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0088 依据标准JISA1470-1: 2008 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 湿度应答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检测结。

30、果如下表所示。 0089 检测项目测试环境样板质量平均增量吸、 放湿量 吸湿23, 95RH4.87g7.8010-2kg/m2 放湿23, 30RH1.36g2.1810-2kg/m2 0090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 吸湿24h, 材料的吸湿量为7.8010-2kg/m2; 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 放湿24h, 材料的放湿量为 2.1810-2kg/m2。 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 放湿性良好。 0091 对实施例4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0092 委托建筑材料工业环境检测中心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 检 。

31、测依据标准HG/T3950-2007 抗菌涂料 。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说明书 7/16 页 9 CN 105111811 B 9 0093 0094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 抗菌材 料 标准中级指标要求, 抗菌率达到97, 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0095 对实施例4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096 依据标准JC/T1016-2006 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 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097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 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

32、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 度和相对湿度); 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 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 上, 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 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 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 浓度;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 检测 结果如下表所示。 0098 检测条件温度T20, 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356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226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130个/。

33、scm2 0099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30个/scm2。 0100 实施例5 0101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 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防霉 剂S8910份; 硅藻土超细粉10份; 纳米氧化锌ZnO4份。 0102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 称量10份防霉剂S89、 10份硅藻土超细粉、 4份纳米氧化 锌ZnO; 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 常温下, 以100转/min的速度搅 拌1.2h; 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50以下, 干燥45min; 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粉碎后, 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

34、的目数, 若达到, 即可进行包装, 若未达到, 继续粉碎 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 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 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抗菌防霉材料按 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0103 对实施例5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0104 依据标准JISA1470-1: 2008 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 湿度应答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说明书 8/16 页 10 CN 105111811 B 10 0105 检测项目测试环境样板质量平均增量吸、 放湿量 吸湿23, 95RH4.85g7.7710-2kg/m2 放湿23, 3。

35、0RH1.34g2.1710-2kg/m2 0106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 吸湿24h, 材料的吸湿量为7.7710-2kg/m2; 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 放湿24h, 材料的放湿量为 2.1710-2kg/m2。 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 放湿性良好。 0107 对实施例5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0108 委托建筑材料工业环境检测中心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测; 检 测依据标准HG/T3950-2007 抗菌涂料 。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109 0110 0111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

36、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 抗菌材 料 标准中级指标要求, 抗菌率达到96, 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0112 对实施例5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113 依据标准JC/T1016-2006 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 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114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 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 度和相对湿度); 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 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 上, 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

37、集器上, 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 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 浓度;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 检测 结果如下表所示。 0115 检测条件温度T20, 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357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227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130个/scm2 0116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30个/scm2。 0117 实施例6 说明书 9/16 页 11 CN 105111811 B 11 0118 本。

38、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 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防霉 剂S896份; 硅藻土超细粉13份; 纳米氧化锌ZnO5份。 0119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 称量6份防霉剂S89、 13份硅藻土超细粉、 5份纳米氧化 锌ZnO; 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 常温下, 以85转/min的速度搅 拌1.5h; 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50以下, 干燥50min; 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粉碎后, 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 若达到, 即可进行包装, 若未达到, 继续粉碎 直到达到要求的目数, 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 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抗菌。

39、防霉材料按 照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0120 对实施例6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0121 依据标准JISA1470-1: 2008 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 湿度应答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122 检测项目测试环境样板质量平均增量吸、 放湿量 吸湿23, 95RH4.87g7.8010-2kg/m2 放湿23, 30RH1.36g2.1810-2kg/m2 0123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 吸湿24h, 材料的吸湿量为7.8010-2kg/m2; 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

40、下, 放湿24h, 材料的放湿量为 2.1810-2kg/m2。 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 放湿性良好。 0124 对实施例6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0125 依据标准HG/T3950-2007 抗菌涂料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 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126 0127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 抗菌材 料 标准中级指标要求, 抗菌率达到96.6, 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0128 对实施例6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129 依据标准JC/T1016-2006 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

41、方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 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130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 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 度和相对湿度); 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 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 上, 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 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 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 说明书 10/16 页 12 CN 105111811 B 12 浓度;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

42、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 检测 结果如下表所示。 0131 检测条件温度T20, 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356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227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129个/scm2 0132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29个/scm2。 0133 实施例7 0134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 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防霉 剂S898份; 硅藻土超细粉9份; 纳米氧化锌ZnO2份。 0135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 称量8份防霉剂S89、 9份硅藻土超细粉、 2份纳米氧化锌 ZnO; 。

43、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 常温下, 以95转/min的速度搅拌 1.4h; 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50以下, 干燥47min; 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粉 碎后, 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 若达到, 即可进行包装, 若未达到, 继续粉碎直 到达到要求的目数, 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 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抗菌防霉材料按照 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0136 对实施例7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0137 依据标准JISA1470-1: 2008 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 湿度应答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

44、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138 检测项目测试环境样板质量平均增量吸、 放湿量 吸湿23, 95RH4.84g7.7810-2kg/m2 放湿23, 30RH1.34g2.1610-2kg/m2 0139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 吸湿24h, 材料的吸湿量为7.7810-2kg/m2; 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 放湿24h, 材料的放湿量为 2.1610-2kg/m2。 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 放湿性良好。 0140 对实施例7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0141 依据标准HG/T3950-2007 抗菌涂料 对本发明的抗菌。

45、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 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142 说明书 11/16 页 13 CN 105111811 B 13 0143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 抗菌材 料 标准中级指标要求, 抗菌率达到97, 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0144 对实施例7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145 依据标准JC/T1016-2006 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 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146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 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

46、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 度和相对湿度); 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 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 上, 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 将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 态空气离子测试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样品负离子 浓度;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减去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即为样品产生负离子增量。 检测 结果如下表所示。 0147 检测条件温度T20, 相对湿度RH40 检测次数8次 样品负离子浓度平均值354个/scm2 本底负离子浓度平均值227个/scm2 负离子平均增加量127个/scm2 014。

47、8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负离子平均增加量为127个/scm2。 0149 实施例8 0150 本发明的基于硅藻土超细粉的抗菌防霉材料, 以重量份数计包含以下组分: 防霉 剂S8959份; 硅藻土超细粉8份; 纳米氧化锌ZnO5份。 0151 按照抗菌防霉材料的配方, 称量9份防霉剂S89、 8份硅藻土超细粉、 5份纳米氧化锌 ZnO; 将上述称量的各原料依次加入到预混机中进行搅拌, 常温下, 以85转/min的速度搅拌 1.4h; 再加入到干燥机中进行干燥, 50以下, 干燥49min; 再加入到粉碎机中进行粉碎, 粉 碎后, 检查材料的规格是否达到要求的目数, 若达到, 即。

48、可进行包装, 若未达到, 继续粉碎直 到达到要求的目数, 最终获得目数为325目、 湿度为8的抗菌防霉材料; 抗菌防霉材料按照 客户需求进行包装。 0152 对实施例8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0153 依据标准JISA1470-1: 2008 建筑材料的吸放湿性试验方法-第1部: 湿度应答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吸湿性、 放湿性检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154 检测项目测试环境样板质量平均增量吸、 放湿量 吸湿23, 95RH4.88g7.8010-2kg/m2 放湿23, 30RH1.37g2.1910-2kg/m2 0155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

49、霉材料在23相对湿度95条件下, 吸湿24h, 材料的吸湿量为7.8010-2kg/m2; 在23相对湿度30条件下, 放湿24h, 材料的放湿量为 2.1910-2kg/m2。 表明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吸湿性、 放湿性良好。 0156 对实施例8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能检测 说明书 12/16 页 14 CN 105111811 B 14 0157 依据标准HG/T3950-2007 抗菌涂料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抗霉菌性检 测。 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0158 0159 0160 由表中数据可知, 本发明的抗菌防霉材料抗霉菌性能符合HG/T3950-2007 抗菌材 料 标准中级指标要求, 抗菌率达到95.8, 具有高效的抗霉菌作用。 0161 对实施例8得到的抗菌防霉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162 依据标准JC/T1016-2006 材料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方法 对本发明的抗菌防霉 材料进行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0163 将未放样品板的格栅式离子采集器放入0.4m3的密闭仓中, 用静态空气离子测试 仪进行计算机连续测试离子浓度, 记录8个数值并取平均值为本底负离子浓度(并记录其温 度和相对湿度); 称取一定量样品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 涂刷在50cm50cm的纤维板 上, 干燥7天后将样品板平放在格栅式离子采集器上, 将采集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