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用途.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510083099.0 (22)申请日 2015.02.16 C07J 63/00(2006.01) A61P 35/00(2006.01) (71)申请人 上海华拓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200433 上海市杨浦区黄兴路2005弄2 号 411-5 室 (72)发明人 唐开勇 曾佳烽 陈庆花 方通 潘俊芳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1114 代理人 费开逵 (54) 发明名称 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其制 备方法及用途, 该雷公。
2、藤红素衍生物具有如式 所示的结构, 其中, R1为H、 烷基、 卤代的烷基、 不饱 和烷基、 含杂原子的烷基或芳基, R2为烷基、 卤素、 烷氧基、 硝基, R3为 H 或烷基。本发明的雷公藤红 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中, 通过付克反应在雷公藤 红素的 6 位上引入吲哚或取代吲哚基团, 反应条 件温和。本发明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用于癌症的 治疗中, 具有高抗癌活性、 低毒性、 副作用小、 结构 稳定的特点。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3页 CN 105985401 A 2016.10.05 CN 105985401 A。
3、 1/3 页 2 1.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 具有如式所示的结构 : 其中, R1、 R2、 R3为各自独立的基团, 三者相同或不同, R 2为吲哚环的第 1 位氮原子、 第 2、 4、 5、 6、 7 位碳原子上任意位点的一个或两个取代基团 ; R1为 H、 烷基、 卤代烷基、 不饱和烷基、 含杂原子的烷基或芳基 ; R2为 H、 烷基、 卤素、 烷氧基或硝基 ; R3为 H 或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烷基具有16个碳 原子。 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R 2为 H、 F、 Cl、 B。
4、r、 甲 氧基、 甲基或乙基。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选自以下化合物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985401 A 2 2/3 页 3 5.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 1) 将雷公藤红素溶于有机溶剂中, 加入路易斯酸催化剂及式 A 化合物, 搅拌, 进行反 应, 得到式 B 化合物 ; 其中式 A 化合物中的 R2为 H、 烷基、 卤素、 烷氧基或硝基 ; 雷公藤红素 与式 A 化合物的摩尔比为 1:2 3 ; 2) 在无水条件下, 将式 B 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 加入无机碱和卤代烃 。
5、R1X, 搅拌反应, 得 到式化合物, 其中, R1和 R 3为各自独立的基团, R1为 H 或烷基, R3和 R1相同 ; 反应路线如下 :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985401 A 3 3/3 页 4 6.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 1) 将雷公藤红素溶于有机溶剂中, 加入无机碱和卤代烃 R1X, 进行亲核取代获得式 C 化 合物 ; 2) 式 C 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 加入路易斯酸催化剂及式 A 化合物, 搅拌反应, 得到式 D 化合物 ; 其中, R2为 H、 烷基、 卤素、 烷氧基或硝基 ; 其中, 式 C 化合物与式 A 化合物的摩尔。
6、 比为 1:2 3 ; 3) 在无水条件下, 将式 D 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 再加入无机碱和卤代烃 R3X, 搅拌反应, 得到式II化合物 ; 其中, R1和R3为相互独立的基团, R1为H、 烷基、 卤代的烷基、 不饱和烷基、 含杂原子的烷基或芳基 ; R3为 H 或烷基, R 1和 R3相同或不同 ; 反应路线如下 : 7.根据权利要求 5 或 6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甲亚砜、 N N- 二甲基甲酰胺、 二氯甲烷、 氯仿或甲醇。 8.根据权利要求 5 或 6 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选自 Sc(OTf)3、 Ln(OTf)3、 Re(。
7、OTf)3或 Sc(OPf) 3。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的用量为雷 公藤红素或式 C 化合物的 0.1mol 10mol, 优选 2mol 6mol。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碱选自碳酸钾、 碳酸钠 或碳酸铯。 11.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4 任一项所述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在治疗癌症中的应用。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5985401 A 4 1/13 页 5 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癌症是。
8、世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 2008 年的统计数 据显示, 每年全球约 760 万人死于癌症。目前临床常用的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 化学治疗 ( 化疗 )、 放射治疗 ( 放疗 ) 和生物治疗等。 0003 目前, 利用外科手术彻底扫除癌灶仍是癌症治疗的首选方法。目前, 肿瘤治疗药 物种类主要有 7 类 : 烷化剂、 抗代谢药物、 抗生素类、 植物类、 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及其它类 等。 在众多抗癌药中, 植物来源的抗癌药一直是国际抗癌药物市场上一大类主导产品, 喜树 碱、 紫杉醇等是均为著名的抗癌药的先导化合物, 其衍生物己经在临床上作为治疗癌症的 化疗的一线药物使用。。
9、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增加、 变化, 开发低毒高效的抗肿瘤药物已经成为 癌症治疗的迫切需求。 0004 雷公藤红素 (Celastrol) 是一种从中药雷公藤、 扁塑藤的根中提取并分离获得的 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如 : 抗炎、 抗肿瘤、 抗真菌、 抗氧化等作用, 其作用靶 点有 : NF-b、 Notch、 HSP90,Cdc37,p23,IKK,proteasome,Bcr-Abl,and p-Akt 等。由于 雷公藤红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因此也带来了大量的副作用, 以及其低溶解性而限制了其 在临床上的应用。 0005 雷公藤红素的副作用主要来源于其结构中的醌甲基结构, 醌。
10、甲基结构可以与体内 分布广泛的半胱氨酸残基发生加成反应, 从而产生不同的副作用, 因此, 如何有效的保持化 合物活性, 且获得安全的目标化合物成了该化合物的研究方向。 0006 针对雷公藤红素的副作用及低溶解性, 有文献报道在雷公藤红素的 29 位羧酸基 团引入不同的基团以改变其溶解性。中国专利 CN102796254A 引入聚乙二醇将其制成聚乙 二醇酯, 虽然水溶性增加, 但是其活性仅为雷公藤红素的 3 5 ; 中国专利 CN101311187A 引入长链烷烃以增加其脂溶性, 在 29 位制成长链酯, 但其抗癌活性略微弱于雷公藤红素 ( 雷公藤红素十六醇酯和雷公藤红素同剂量下, 对 U-14。
11、 宫颈癌的抑制率分别为 63.2和 55.3)等 ; 王家强等在29位进行酯化和酰胺化, 发现其活性均弱于雷公藤红素(中草药, 2009(40)2 : 201-204)。 0007 中国专利 CN101805390A 在雷公藤红素的 3 位或者 29 位进行酯化, 得到雷公藤红 素衍生物, 虽然其抗肿瘤活性基本与雷公藤红素类似, 或者其抗肿瘤活性弱于雷公藤红素 (Cel-1 Cel-13 对 C6 细胞的抑制作用均弱于雷公藤红素 )。 0008 但是, 上述诸多研究中涉及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由于仍然保留雷公藤红素的醌甲 基结构, 因此仍存在许多毒性反应。 0009 孙红莉在雷公藤红素的 2 位与。
12、盐酸羟胺制成肟 ( 孙红莉, 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的化 学合成及其活性研究 D, 暨南大学, 2011), 虽然对醌甲基结构进行了改变, 但其对 PC12 和 C6 两种细胞的 IC50 均大于 50, 已失去抗癌活性。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5 2/13 页 6 0010 世界专利 WO2009067891 在雷公藤红素的 6 位与亚硫酸盐反应制成水溶性的雷公 藤红素衍生物, 在雷公藤红素的 6 位引入亚硫酸钠后, 可能因为其溶解性增加, 导致生物利 用度增加, 其抗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由于雷公藤红素的 A/B 环为麦克尔加成反应受 体, 在 6 位引入亚硫酸盐加成后, 。
13、在体内通过逆麦克尔反应而释放出雷公藤红素, 从而增加 了活性。 但是, 雷公藤红素亚硫酸盐中存在硫醚键, 硫醚键不稳定, 容易被氧化, 其成药性降 低。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其制备方法及用途, 通过付克反 应在雷公藤红素的 6 位上引入吲哚或取代吲哚基团, 反应条件温和, 该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具有高抗癌活性、 毒性降低, 副作用小以及结构稳定的特点。 0012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13 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 具有如式所示的结构 : 0014 0015 其中, R1、 R2、 R3为各自独立的基团, 三者相同或不同, R。
14、 2为吲哚环的第 1 位氮原子、 第 2、 4、 5、 6、 7 位碳原子上任意位点的一个或两个取代基团 ; 0016 R1为 H、 烷基、 卤代烷基、 不饱和烷基、 含杂原子的烷基或芳基 ; 0017 R2为 H、 烷基、 卤素、 烷氧基或硝基 ; 0018 R3为 H 或烷基。 0019 优选地, 所述的烷基具有 1 6 个碳原子。 0020 优选地, 所述的 R2为 H、 F、 Cl、 Br、 甲氧基、 甲基或乙基。 0021 优选地, 所述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选自以下化合物 : 0022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6 3/13 页 7 0023 说 明 书 CN 1059。
15、85401 A 7 4/13 页 8 0024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25 1) 将雷公藤红素溶于有机溶剂中, 加入路易斯酸催化剂及式 A 化合物, 搅拌, 进行 付克反应, 得到式 B 化合物 ; 其中式 A 化合物中的 R2为 H、 烷基、 卤素、 烷氧基或硝基 ; 雷公 藤红素与式 A 化合物的摩尔比为 1 : 2 3 ; 0026 2) 在无水条件下, 将式 B 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 加入无机碱和卤代烃 R1X, 搅拌反 应, 得到式化合物, 其中, R1和 R 3为各自独立的基团, R1为 H 或烷基, R3和 R1相同 ; 0027 反。
16、应路线如下 : 0028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8 5/13 页 9 0029 本发明还提供另外一种雷公藤红素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 骤 : 0030 1) 将雷公藤红素溶于有机溶剂中, 加入无机碱和卤代烃 R1X, 进行亲核取代获得中 间体式 C 化合物 ; 0031 2) 式 C 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 加入路易斯酸催化剂及式 A 化合物, 搅拌反应, 得 到式 D 化合物 ; 其中, R2为 H、 烷基、 卤素、 烷氧基或硝基 ; 其中, 式 C 化合物与式 A 化合物的 摩尔比为 1 : 2 3 ; 0032 3) 在无水条件下, 将式 D 化。
17、合物溶于有机溶剂, 再加入无机碱和卤代烃 R3X, 搅拌 反应, 得到化合物 ; 其中, R1和 R 3为相互独立的基团, R1为 H、 烷基、 卤代的烷基、 不饱和烷 基、 含杂原子的烷基或芳基 ; R3为 H 或烷基, R 1和 R3相同或不同 ; 0033 反应路线如下 : 0034 0035 优选地, 所述有机溶剂选自二甲亚砜、 N N- 二甲基甲酰胺、 二氯甲烷、 氯仿或甲醇。 0036 又优选地, 所述路易斯酸催化剂为 Sc(OTf)3、 Ln(OTf)3、 Re(OTf)3、 Sc(OPf)3, 路 易斯酸催化剂的用量为雷公藤红素或式 C 化合物的 0.1mol 10mol, 优。
18、选 2mol 6mol。 0037 再, 所述的无机碱选自碳酸钾、 碳酸钠或碳酸铯。 0038 本发明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应用于癌症的治疗中。 003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 0040 1)本发明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对雷公藤红素的A环和B环均发生了改变。 在雷公 藤红素的 6 位, 即 B 环上, 成功引入吲哚环, 由于吲哚环本身具有信号通路抑制而具有一定 的抗癌作用, 本发明在吲哚环上进行结构改造而获得了良好的抗癌活性, 部分化合物活性 明显优于雷公藤红素。 0041 2) 雷公藤红素的副作用主要来源于其结构中 A/B 环上的醌甲基结构, 醌甲基结构 可以与体内分布广泛的半胱氨酸残基发生加成反应。
19、, 从而产生不同的副作用。 同时, 本发明 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改变了雷公藤红素的 A/B 环, 使 A 环芳构化, 且对 A 环的邻二酚进行烷 基化, 使该衍生物不含有易产生副作用的醌甲基结构, 因此, 本发明的雷公藤衍生物的毒性 降低。 0042 3) 本发明通过付克反应, 在雷公藤红素的第 6 位碳原子上引入吲哚类衍生物, 并 以 C-C 键形式将吲哚类衍生物连接至雷公藤红素的 6 位, 而碳 - 碳键的稳定性优于碳 - 硫 键, 因此, 化合物稳定好。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9 6/13 页 10 0043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发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
20、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 但是 应当理解, 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 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 限制。 0044 路线一 0045 实施例 1 R1 R 2 R3 H 时, 化合物 1 的制备 0046 反应式如下 : 0047 0048 将雷公藤红素 (1.0eq) 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 加入吲哚 (2.0eq) 及催化剂 Sc(OTf)3(5mol ), 常温反应 24 小时, TLC 检测反应, 反应结束后, 旋干溶剂, 以柱层析 的方法 ( 石油醚 / 丙酮 3/1) 得到化合物 1( 收率 78, 纯度 99.2 ) : mp114-116 ; 20 D-89.78。
21、 (MeOH,c 0.2),1H-NMR(300MHz,CDCl3)7.87(s,1H),7.78(d,J 7.2Hz,1H),7.34(d,J 7.5Hz,1H),7.15-7.20(m,2H),6.83(s,1H),6.32(s,1H),6.23(d,J 6.3Hz,1H),4.94(d,J 5.7Hz,1H),2.41(d,J 15.6Hz,1H),2.03-2.11(m,3H),1.95 (s,3H),1.40-1.68(m,8H),1.38(s,3H),1.31-1.23(m,2H),1.16(s,3H),1.02(s,3H),0.94 -0.89(m,1H),0.75(s,3H).。
22、HRMS(ESI-)m/z calcd for C38H46NO6M+COOH-612.3331,found 612.3325。 0049 实施例 2 R1 R 3 H, R2 -CH3, R2取代吲哚环的 7 位上的 H 时, 化合物 2 的制备 0050 反应式如下 : 0051 0052 除将实施例 1 中的吲哚替换为 7- 甲基吲哚外, 其余反应条件均与实施例 1 相 同, 得到化合物 2( 收率 65, 纯度 98.5 ) : mp92-94 ; 20 D-78.39 (MeOH,c 0.2),1H-NMR(300MHz,CDCl3)7.72(s,1H),6.62(d,J 7.8Hz。
23、,1H),6.99-7.10(m,2H), 6.84(s,1H),6.33(d,J 1.8Hz,1H),6.21(d,J 6.3Hz,1H),4.93(d,J 6.3Hz,1H),2.4 6(s,3H),2.39-2.43(dd,J 15.0Hz,0.6Hz,1H),2.03-2.06(m,3H),1.96(s,3H),1.46-1. 73(m,9H),1.38(s,3H),1.16(s,3H),1.02(s,3H),1.01(s,3H),0.88-0.93(m,1H),0.73(s, 3H).HRMS(ESI)m/z calcd for C38H47NO4NaM+Na+604.3396,fo。
24、und 604.3397。 0053 实施例 3 平行反应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10 7/13 页 11 0054 参照实施例1中化合物1的制备方法, 利用相应的取代吲哚作为反应底物, 进行反 应, 得到化合物 3 11, 结构式如下 : 0055 0056 部分化合物分析数据 : 0057 化合物 4 : mp96-98; 20 D-66.31 (MeOH,c 0.2),1H-NMR(300MHz,CDCl3) 7.94(s,1H),7.87(s,1H),7.22(m,3H),6.83(s,1H),6.32(s,1H),6.14(d,J 6.2Hz,1H),4.86(d。
25、,J 5.8Hz,1H),2.41(m,2H),2.151.96(m,2H),1.93(s,3H),1.80 1.41(m,8H),1.37(s,3H),1.31-1.22(m,2H),1.17(s,3H),1.04(s,3H),1.02(s,3H),0.98 0.87(m,1H),0.73(s,3H).HRMS(ESI)m/z calcd for C37H44FNO4NaM+Na+608.3147,found 608.3141. 0058 化合物 6 : mp90-92; 20 D-90.36 (MeOH,c 0.2),1H-NMR(300MHz,CDCl3) 7.85(s,1H),7.62。
26、(dd,J 8.6,5.3Hz,1H),7.066.78(m,3H),6.29(d,J 1.1Hz,1H),6.17(d,J 6.3Hz,1H),4.89(d,J 6.1Hz,1H),2.40(d,J 15.1Hz,2H),2.10-2.01(m,3H),1.95(s,3H),1.781.39(m,9H),1.35(s,3H),1.32 1.24(m,1H),1.15(s,3H),1.02(s,3H),1.01(s,3H),0.940.85(m,1H),0.72(s,3H). HRMS(ESI)m/z calcd for C38H47NO5NaM+Na+620.3344,found 620.3。
27、346. 0059 化合物 10 : mp98-100 ; 20 D-69.71 (MeOH,c 0.2),1H-NMR(300MHz,CDCl3)7.82(s,1H),7.62(d,J 8.4Hz,1H),7.32(s,1H),7.10(d,J 8.3Hz,1H),6.83(s,1H),6.33(s,1H),6.16(d,J 6.4Hz,1H),4.89(d,J 6.2Hz,3H),2.40(d,J 15.3Hz,1H),2.10-2.04(m,3H),1.95(s,3H),1.68-1.43(m,9H),1. 35(s,3H),1.26-1.22(m,3H),1.16(s,3H),1.03。
28、(s,3H),1.00(s,3H),0.90-0.87(m,2H),0.7 2(s,3H).HRMS(ESI)m/z calcd for C37H44ClNO4NaM+Na+624.2861,found 624.2851。 0060 实施例 4 R1 R 3 -CH3, R2 -CH3,且 R2取代吲哚环 2 位上的 H 时, 化合物 12 的 制备 0061 反应式如下 : 0062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11 8/13 页 12 0063 将化合物 3(1.0eq) 溶于无水 DMF 中, 加入 K2CO3(4.0eq) 和 MeI(3.6eq), 氮气保护 下室温反应。
29、过夜, TLC 检测反应, 反应结束后, 加入水, 析出固体, 抽滤, 固体用甲醇溶解后, 柱层析纯化 ( 石油醚 / 丙酮 ), 得到化合物 12。 0064 实施例 5 平行反应 0065 参照实施例4中化合物12的制备方法, 利用相应的反应底物, 进行烷基化反应, 得 到化合物 13 21, 结构式如下 : 0066 0067 部分化合物分析数据 : 0068 化合物 13 : mp142-144 ; 20 D-72.37 (MeOH,c 0.2), 1H-NMR(300MHz,CDCl 3)7.80(s,1H),7.64-7.60(m,1H),7.00(d,J 9.9Hz,1H),6.。
30、966.81(m,2H),6.28-6.27(m,1H),6.18(d,J 5.9Hz,1H),4.88(d,J 6.0Hz,1H),3.91(s,3H),3.75(s,3H),3.55(s,3H),2.42(d,J 16.2Hz,1H),2.16 2.01(m,3H),1.98(s,3H),1.811.42(m,8H),1.41(s,3H),1.38-1.25(m,1H),1.16(s,3H), 1.04(s,3H),1.02(s,3H),0.980.80(m),0.63(s,3H).HRMS(ESI)m/z calcd for C40H50FNO 4NaM+Na +650.8175,fou。
31、nd 650.8169。 0069 化合物 15 : mp111-113 ; 20 D-85.77 (MeOH,c 0.2),1H-NMR(300MHz,CDCl3)7.64(d,J 8.1Hz,2H),7.14(s,1H),7.00(d,J 7.8Hz,1H),6.85(s,1H),6.22(d,J 6.0Hz,2H),4.90(d,J 6.1Hz,1H),3.91(s ,3H),3.75(s,3H),3.56(s,3H),2.47(s,3H),2.452.40(m,1H),2.192.02(m, 4H),1.99(s,3H),1.77-1.49(m,8H),1.42(s,3H),1.381。
32、.26(m,2H),1.17(- s,3H),1.04(s,3H),1.02(s,3H),0.980.92(m,1H),0.64(s,3H).HRMS(ESI)m/z calcd for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12 9/13 页 13 C41H53NO4NaM+Na+646.3865,found 646.3867。 0070 化合物 18 : mp108-110 ; 20 D-93.86 (MeOH,c 0.2),1H-NMR(300MHz,CDCl3)7.70(s,1H),7.22(d,J 8.9Hz,1H),7.14(d,J 1.9Hz ,1H),6.87-6.84(m。
33、,2H),6.32(d,J 2.2Hz,1H),6.20(d,J 6.2Hz,1H),4.88(d,J 5.9Hz,1H),3.91(s,3H),3.89(s,3H),3.75(s,3H),3.56(s,3H),2.45-2.41(m,1H),2.14 2.10(m,3H),1.99(s,3H),1.831.50(m,8H),1.43(s,3H),1.39-1.26(m,2H),1.17(s,3H), 1.05(s,3H),1.04(s,3H),0.97-0.92(m,1H),0.65(s,3H).HRMS(ESI)m/z calcd for C41H53N O5NaM+Na+662.3836。
34、,found 662.3816。 0071 化合物 21 : .mp84-86 ; 20 D-76.73 (MeOH,c 0.2), 1H-NMR(300MHz,CDCl 3)7.81(s,1H),7.65-7.60(m,1H),7.01(d,J 9.5Hz,1H),6.90(dd,J 19.1,7.8Hz,2H),6.28(d,J 1.1Hz,1H),6.19(d,J 6.1Hz,1H),4.89(d,J 5.9Hz,1H),3.91(s,3H),3.76(s,3H),3.56(s,3H),2.43(d,J 15.5Hz,1H),2.14-2.04(m,3H),1.99(s,3H)1.691。
35、.49(m,8H),1.41(s,3H),1.37-1.26(m, 1H),1.17(s,3H),1.05(s,3H),1.03(s,3H),0.97-0.93(m,1H),0.64(s,3H).HRMS(ESI)m/z calcd for C40H51FNO4M+H-628.3797,found 628.3786。 0072 路线二 0073 实施例 6 R1 -CH 2CH3, R2 H, R3 H 时, 化合物 22 的制备 0074 反应式如下 : 0075 0076 雷公藤红素 (1eq) 溶于 DMF 中, 加入碳酸钠 (5eq), 加入 1- 碘代乙烷 (5eq) 后, 室 温反。
36、应过夜, 加入水和乙酸乙酯, 分出有机层, 有机层用饱和氯化钠洗涤, 无水硫酸钠干燥, 旋干, 柱层析纯化 ( 乙酸乙酯 / 正己烷 ), 得到中间体化合物 22-1。 0077 将中间体化合物 22-1(1.0eq) 溶于无水二氯甲烷中, 加入吲哚 (2.0eq) 及催化剂 Sc(OTf)3(5mol ), 常温反应 24 小时, TLC 检测反应, 反应结束后, 旋干溶剂, 以柱层析的方 法 ( 石油醚 / 丙酮 ) 得到化合物 22。 0078 实施例 7 平行反应 0079 参照实施例 6 中间体化合物 22-1 的制备方法, 利用相应的反应底物, 进行亲核取 代反应, 得到中间体化合。
37、物 23-1 27-1, 结构式如下 : 0080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13 10/13 页 14 0081 参照实施例 6 中化合物 22 的制备方法, 利用相应的反应底物进行付克反应, 获得 化合物 28 36。 0082 0083 部分化合物分析数据 : 0084 化合物 23-1 : MS(EI)M+H+m/z 493.6,1H-NMR(CDCl3,400MHz)7.03(1H,dd),6.6 0(IH,d),6.36(IH,d),3.95(2H,m),1.85(1H,m),1.73(1H,m),2.23(3H,s),1.48(3H,s),1.2 5(3H,s),。
38、1.20(3H,s),1.10(3H,s),0.95(3H,s),0.91(3H,s).HRMS(m/z):M+H+calcd for C32H45O4,493.3240,found493.3235。 0085 化合物 25-1 : MS(EI)M+H+m/z 542.0.1H-NMR(CDCl3,400MHz)7.62(2H,m),7.25 (3H,m),6.96(1H,d),6.29(1H,d),5.43(1H,m),4.97(1H,d),4.85(1H,d),2.10(3H,s),1.53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14 11/13 页 15 (3H,s),1.36(3H。
39、,s),1.14(3H,s),1.04(3H,s),0.45(3H,s).HRMS(m/z):M+H+calcd for C 36H44O4,540.5350,found,540.5351。 0086 化 合 物 28 : MS(EI)M+H+m/z 624.9.1H-NMR(300MHz,CDCl3)7.71(s,1H),6.63( d,J 7.8Hz,1H),6.89-7.11(m,2H), 6.85(s,1H),6.34(d,J 1.8Hz,1H),6.21(d,J 6.3Hz,1H),4.93(d,J6.3Hz,1H),3.91(2H,m),2.46(s,3H),2.39-2.43(d。
40、d,J15.0Hz,0 .6Hz,1H),2.03-2.05(m,3H),1.95(s,3H),1.46-1.71(m,9H),1.34(s,3H),1.15(s,3H),1.0 5(s,3H),1.01(s,3H),0.88-0.93(m,1H),0.63(s,3H).HRMS(m/z):M+H+calcd forC36H44O4, 624.3975,found,624.3974。 0087 化合物 33 : 1H-NMR(300MHz,CDCl 3)7.87 7.38(m,4H),7.64(dd,J 8.6,5.3Hz,1H),7.046.85(m,3H),6.33(s,1H),6.21(。
41、d,J 6.2Hz,1H),4.92(d,J 6.1Hz,1H),2.452.41(m,2H),2.152.02(m,2H),1.93(s,3H),1.37(s,3H),1.28 1.25(m,1H),1.16(s,3H),1.07(s,3H),1.01(s,3H),0.950.90(m,1H),0.75(s,3H). HRMS(ESI-)m/z calcd for C44H49FNO4M-H-674.3722,found674.3734。 0088 实施例 8 R1 -CH 2CH3, R2 -CH3, 且 R2取代吲哚环上 2 位的 H, R3 -CH3时, 化 合物 37 的制备 008。
42、9 反应式如下 : 0090 0091 参照实施例 6 中 22-1 进行反应, 合成中间体 36-1, 再参照实施例 6 中的化合物 22 的制备进行反应, 合成化合物 36。再参照实施例 4 中化合物 12 的反应条件, 进行烷基化反 应, 获得化合物 37。 0092 实施例 9 平行反应 0093 参照实施例 8 中化合物 37 的合成, 先进行相应的中间体化合物的制备, 再进行烷 基化反应, 获得化合物 38 44。 0094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15 12/13 页 16 0095 部分化合物结构数据 0096 化合物 38 : 1H-NMR(300MHz,C。
43、DCl 3) 1H-NMR(300MHz,CDCl 3) 7.71(s,1H),7.21(m,1H),7.14(d,J 1.9Hz,1H),6.87-6.83(m,2H),6.35(d,J 2.2Hz,1H),6.20(d,J 6.2Hz,1H),4.88(d,J 5.9Hz,1H),3.91(s,3H),3.89(s,3H),2.4 5-2.41(m,1H),2.142.10(m,3H),1.99(s,3H),1.831.50(m,10H),1.43(s,3H),1.39-1. 26(m,2H),1.17(s,3H),1.05(s,3H),1.04(s,3H),0.97-0.92(m,1H)。
44、,0.71(s,3H),0.65(s, 3H).HRMS(ESI)m/z calcd for C42H55FNO4M+H+656.4035,found 656.4033。 0097 化合物 42 : 1H-NMR(300MHz,CDCl 3)7.73(s,1H),7.22(d,J 8.9Hz,1H),7.11(d,J 1.9Hz,1H),6.87-6.83(m,2H),6.32(d,J 2.2Hz,1H),6.21(d,J 6.2Hz,1H),4.89(d,J 5.9Hz,1H),3.91(s,3H),3.84(s,3H),3.77(s,3H),2.45-2.48( m,1H),2.142.1。
45、20(m,3H),2.01(s,3H),1.831.54(m,10H),1.41(s,3H),1.39-1.26(m,2 H),1.17(s,3H),1.05(s,3H),1.04(s,3H),0.97-0.92(m,1H),0.75(s,3H),0.65(s,3H).13. HRMS(ESI-)m/z calcd for C42H56NO5M+H+653.9087,found 653.9085。 0098 实施例 10 本发明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验证 0099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 Bel7402 和人脑神经胶质瘤细胞株 H4, 细胞生长至对 数生长期后, 收集细胞, 10。
46、00rpm 离心 5 分钟, 弃上清, 适量培养基悬浮, 调整细胞浓度至 3.5104/ml。 将细胞悬液接种到96孔细胞培养板中, 每孔100l, 放置细胞培养箱(37, 5 CO2) 中培养 24 小时后, 加入待测药物, 阴性对照组加入终浓度为 0.5 DMSO, 各组均 设 3 个复孔。培养箱中培养 72 小时后, 每孔加入 5mg/ml 的 MTT 20l, 于培养箱 (37, 5 CO2) 放置 4h。每孔加入 150l DMSO, 于 37摇床振荡 5 分钟, 492nm/620nm 测吸光度 (OD)。运用 Prism Graphpad 统计软件计算 IC50 值, 结果见表 1。 0100 表 1 0101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16 13/13 页 17 0102 由表1数据可知, 本发明部分化合物活性强于雷公藤红素(化合物17、 40), 或者活 性与雷公藤红素相当 (8、 11、 15、 37、 42)。本发明的雷公藤红素衍生物对雷公藤红素的 A 环 和 B 环进行了改变, 去除了醌甲基结构与体内分布广泛的半胱氨酸残基发生作用而产生的 副作用, 毒性降低 ; 且引入吲哚环, 利用吲哚环本身具有的信号通路抑制作用增加或保持了 雷公藤红素的抗癌活性。 说 明 书 CN 105985401 A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