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pdf

上传人:二狗 文档编号:8580007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475354.0

申请日:

20160627

公开号:

CN105969673A

公开日:

2016092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12N1/14,C12P1/02,C12R1/645

主分类号:

C12N1/14,C12P1/02,C12R1/645

申请人:

北京工商大学

发明人:

尹胜,王成涛,张斌

地址: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

优先权:

CN201610475354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利用紫红曲霉Y16‑CtnR在无氨基氮源发酵培养基中发酵生产红色素和黄色素。无氨基氮源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20g/L,无氨基氮源5g/L,MgSO4·7H2O 0.5g/L,K2HPO4·3H2O 5g/L,CaCl20.1g/L,MnSO4·H2O 0.03g/L,FeSO4·7H2O 0.01g/L,ZnSO4·7H2O 0.01g/L;最佳发酵条件为:33℃、200rpm培养至第6天,色素产量达到峰值。通过在无氨基氮源发酵培养基中额外添加适量的组氨酸或酪氨酸,显著提高红色素或黄色素的合成量。添加7g/L组氨酸,对红色素合成的增强作用最显著,红色素产量是未添加组氨酸对照组的1.35倍;添加7g/L酪氨酸,对黄色素合成的增强作用最显著,黄色素产量是未添加酪氨酸对照组的1.29倍。该发明能够为单一红色素和黄色素产品的制备提供技术指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野生型紫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Y16-CtnR菌株,其特征是保藏号为CGMCCNo.9005,能够合成红曲红色素和黄色素。 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生产红曲色素的发酵方法,其特征为,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20g/L,无氨基氮源5g/L,MgSO·7HO0.5g/L,KHPO·3HO5g/L,CaCl0.1g/L,MnSO·HO0.03g/L,FeSO·7HO0.01g/L,ZnSO·7HO0.01g/L;发酵条件为:33℃、200rpm,发酵时间为0-14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为,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组氨酸,以提高红曲红色素的产量,其中所述组氨酸添加浓度为7g/L。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其特征为,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酪氨酸,以提高红曲黄色素的产量,其中所述酪氨酸添加浓度为7g/L。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属于食用天然色素生物制造领域,新的发酵方法能显著提高红曲红色素和红曲黄色素的产量,可用于多种食品、化妆品和医药制品的制造,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化等行业。

背景技术

红曲色素是由我国重要的传统药食两用微生物红曲霉菌(Monascus spp.)产生的天然色素,其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食品添加剂,红曲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化妆品制造等领域;因其还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抗突变、抑菌以及降低胆固醇改善血脂等,它在益生保健产品开发和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愈加受到重视。

红曲色素是一种混合色素,主要由红色素、黄色素和橙色素组成。关于红曲色素的生物合成,一般认为可能的过程是:聚酮合成酶首先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酰CoA生成己酮生色团,己酮生色团再与脂肪酸合成途径产生的中链脂肪酸通过转酯化反应生成橙色素,橙色素再分别通过加氨反应和还原作用形成红色素和黄色素。研究表明,氨基酸是红曲色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能显著影响红曲色素的组成和产量。因此,筛选出对于不同种类红曲色素的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氨基酸种类及其添加量,有利于提高红曲色素的产量和单色色素的分离纯化与产品制备,提升产品附加值。

本课题组研究了20种常见氨基酸分别对紫红曲霉Y16-CtnR中红曲色素合成的影响,筛选出2种分别对Y16-CtnR菌株中红色素和黄色素的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关键氨基酸,并进一步研究了上述2种氨基酸在不同浓度添加量下对红曲色素合成的影响效应。

本申请专利将适量的特定种类的游离氨基酸分别添加至使用无氨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中,利用紫红曲霉Y16-CtnR进行发酵用于生产红曲色素,能够分别提高红色素和黄色素的产量。该发明能够为单一的红曲红色素和红曲黄色素产品 的制备提供技术指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利用保藏号为CGMCC No.9005的紫红曲霉Y16-CtnR在含有无氨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生产红曲红色素和红曲黄色素。所使用的含有无氨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为:葡萄糖20g/L,无氨基氮源5g/L,MgSO4·7H2O 0.5g/L,K2HPO4·3H2O 5g/L,CaCl2 0.1g/L,MnSO4·H2O 0.03g/L,FeSO4·7H2O 0.01g/L,ZnSO4·7H2O 0.01g/L。发酵条件是33℃、200rpm,培养0-14天,在培养至第6天时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达到最高(参见附图1、2)。

通过在含有无氨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中额外添加适量的组氨酸或酪氨酸,显著提高红色素或黄色素的合成量。添加7g/L组氨酸,对红色素合成的增强作用最显著,红色素产量是未添加组氨酸的发酵对照组的1.35倍;添加7g/L酪氨酸,对黄色素合成的增强作用最显著,黄色素产量是未添加酪氨酸的发酵对照组的1.29倍(参见附图1、2)。

生物材料保藏相关情况的说明

生物材料保藏单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保藏日期:2014年03月28日

保藏编号:CGMCC No.9005

分类命名:紫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Y16-CtnR

附图说明

图1添加不同浓度的组氨酸对紫红曲霉Y16-CtnR合成红色素的影响

无氨基酸添加

添加1g/L组氨酸

添加3g/L组氨酸

添加5g/L组氨酸

添加7g/L组氨酸

添加9g/L组氨酸

图2添加不同浓度的酪氨酸对紫红曲霉Y16-CtnR合成黄色素的影响

无氨基酸添加

添加1g/L酪氨酸

添加3g/L酪氨酸

添加5g/L酪氨酸

添加7g/L酪氨酸

添加9g/L酪氨酸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发酵生产准备部分

1、分别制备培养基,灭菌备用。

(1)斜面培养基(1L):葡萄糖20g,麦芽浸粉20g,琼脂20g,酵母浸粉4g,蛋白胨3g,KH2PO4 2g,NaNO3 2g,MgSO4·7H2O 1g。

(2)平板培养基(1L):麦芽浸粉20g,琼脂20g,葡萄糖5g,蛋白胨1g。

(3)液体种子培养基(1L):大米粉40g,蛋白胨8g,豆粕粉5g,KH2PO4 2g,NaNO3 2g,MgSO4·7H2O 1g。

(4)无氨基氮源发酵培养基(1L):葡萄糖20g,无氨基氮源5g,MgSO4·7H2O0.5g,K2HPO4·3H2O 5g,CaCl2 0.1g,MnSO4·H2O 0.03g,FeSO4·7H2O 0.01g,ZnSO4·7H2O 0.01g。

(5)氨基酸发酵培养基(1L):葡萄糖20g,无氨基氮源5g,组氨酸(或酪氨酸)1~9g,MgSO4·7H2O 0.5g,K2HPO4·3H2O 5g,CaCl2 0.1g,MnSO4·H2O 0.03g,FeSO4·7H2O 0.01g,ZnSO4·7H2O 0.01g。

2、红曲色素合成发酵

将紫红曲霉Y16-CtnR从试管斜面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30℃培养4-5天;用接种环刮取适量新鲜菌丝体接种到液体种子培养基中,33℃、200rpm培养2天;以10%(V/V)的接种量将新鲜制备的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33℃、200 rpm培养14天,从第4天开始每隔2天取样测定色素合成量。

3、红曲色素的检测

色价的测定采用国标法(GB-T 5009.150-2003):取发酵液5mL,加入70%乙醇定容至50mL,于60℃水浴萃取1h后,4000rpm离心15min,取上清液,用70%乙醇进行适当稀释,分别在505nm、410nm下测定OD值。红色素色价(U/mL)=OD 505nm×稀释倍数,黄色素色价(U/mL)=OD 410nm×稀释倍数。

二、发酵方法具体实施方案

实施例1:

将紫红曲霉Y16-CtnR从试管斜面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30℃培养4-5天;用接种环刮取适量新鲜菌丝体接种到液体种子培养基中,33℃、200rpm培养2天;以10%(V/V)的接种量将新鲜制备的种子液接种到无氨基氮源发酵培养基中,33℃、200rpm培养14天,从第4天开始每隔2天取样测定色素合成量;发酵至第6天,色素合成达到峰值,红色素的产量达到26U/mL(附图1),黄色素的产量达到24U/mL(附图2)。

实施例2:

将紫红曲霉Y16-CtnR从试管斜面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30℃培养4-5天;用接种环刮取适量新鲜菌丝体接种到液体种子培养基中,33℃、200rpm培养2天;以10%(V/V)的接种量将新鲜制备的种子液接种到额外添加组氨酸的发酵培养基中(组氨酸的添加浓度分别为1g/L、3g/L、5g/L、7g/L、9g/L),33℃、200rpm培养14天,从第4天开始每隔2天取样测定红色素合成量;发酵至第6天,色素合成达到峰值,添加7g/L组氨酸的发酵液中红色素的产量最高,达到35U/mL(附图1),是未添加组氨酸的发酵对照组的1.35倍。

实施例3:

将紫红曲霉Y16-CtnR从试管斜面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30℃培养4-5天;用接种环刮取适量新鲜菌丝体接种到液体种子培养基中,33℃、200rpm培养2天;以10%(V/V)的接种量将新鲜制备的种子液接种到额外添加酪氨酸的发酵培 养基中(酪氨酸的添加浓度分别为1g/L、3g/L、5g/L、7g/L、9g/L),33℃、200rpm培养14天,从第4天开始每隔2天取样测定红色素合成量;发酵至第6天,色素合成达到峰值,添加7g/L酪氨酸的发酵液中黄色素的产量最高,达到31U/mL(附图2),是未添加酪氨酸的发酵对照组的1.29倍。

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475354.0 (22)申请日 2016.06.27 (83)生物保藏信息 CGMCC No.9005 2014.03.28 (71)申请人 北京工商大学 地址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33号 (72)发明人 尹胜王成涛张斌 (51)Int.Cl. C12N 1/14(2006.01) C12P 1/02(2006.01) C12R 1/645(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 的发酵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

2、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 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 利用紫红曲霉Y16-CtnR 在无氨基氮源发酵培养基中发酵生产红色素和 黄色素。 无氨基氮源发酵培养基组分为: 葡萄糖 20g/L, 无氨基氮源5g/L, MgSO47H2O0.5g/L, K2HPO43H2O5g/L, CaCl20.1g/L, MnSO4H2O 0.03g/L, FeSO47H2O0.01g/L, ZnSO47H2O 0.01g/L; 最佳发酵条件为: 33、 200rpm培养至 第6天, 色素产量达到峰值。 通过在无氨基氮源发 酵培养基中额外添加适量的组氨酸或酪氨酸, 显 著提高红色素或黄色素的合成量。 添加7g/L组氨 酸。

3、, 对红色素合成的增强作用最显著, 红色素产 量是未添加组氨酸对照组的1.35倍; 添加7g/L酪 氨酸, 对黄色素合成的增强作用最显著, 黄色素 产量是未添加酪氨酸对照组的1.29倍。 该发明能 够为单一红色素和黄色素产品的制备提供技术 指导。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5969673 A 2016.09.28 CN 105969673 A 1.一种野生型紫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Y16-CtnR菌株, 其特征是保藏号为CGMCC No.9005, 能够合成红曲红色素和黄色素。 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菌株生产红曲色素的发酵方法, 其特征为, 发酵培养。

4、基组分 为: 葡萄糖20g/L, 无氨基氮源5g/L, MgSO47H2O0.5g/L, K2HPO43H2O5g/L, CaCl20.1g/L, MnSO4H2O0.03g/L, FeSO47H2O0.01g/L, ZnSO47H2O0.01g/L; 发酵条件为: 33、 200rpm, 发酵时间为0-14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 其特征为,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组氨酸, 以提高红曲 红色素的产量, 其中所述组氨酸添加浓度为7g/L。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酵方法, 其特征为, 在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酪氨酸, 以提高红曲 黄色素的产量, 其中所述酪氨酸添加浓度为7g/L。 权利要求。

5、书 1/1 页 2 CN 105969673 A 2 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 属于食用天然 色素生物制造领域, 新的发酵方法能显著提高红曲红色素和红曲黄色素的产量, 可用于多 种食品、 化妆品和医药制品的制造, 广泛应用于食品、 医药、 日化等行业。 背景技术 0002 红曲色素是由我国重要的传统药食两用微生物红曲霉菌(Monascusspp.)产生的 天然色素, 其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作为食品添加剂, 红曲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化妆 品制造等领域; 因其还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

6、 抗突变、 抑菌以及降低胆固醇改善 血脂等, 它在益生保健产品开发和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愈加受到重视。 0003 红曲色素是一种混合色素, 主要由红色素、 黄色素和橙色素组成。 关于红曲色素的 生物合成, 一般认为可能的过程是: 聚酮合成酶首先催化乙酰CoA和丙二酰CoA生成己酮生 色团, 己酮生色团再与脂肪酸合成途径产生的中链脂肪酸通过转酯化反应生成橙色素, 橙 色素再分别通过加氨反应和还原作用形成红色素和黄色素。 研究表明, 氨基酸是红曲色素 合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不同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能显著影响红曲色素的组成和产 量。 因此, 筛选出对于不同种类红曲色素的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氨基酸种。

7、类及其添加 量, 有利于提高红曲色素的产量和单色色素的分离纯化与产品制备, 提升产品附加值。 0004 本课题组研究了20种常见氨基酸分别对紫红曲霉Y16-CtnR中红曲色素合成的影 响, 筛选出2种分别对Y16-CtnR菌株中红色素和黄色素的合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关键氨 基酸, 并进一步研究了上述2种氨基酸在不同浓度添加量下对红曲色素合成的影响效应。 0005 本申请专利将适量的特定种类的游离氨基酸分别添加至使用无氨基氮源的发酵 培养基中, 利用紫红曲霉Y16-CtnR进行发酵用于生产红曲色素, 能够分别提高红色素和黄 色素的产量。 该发明能够为单一的红曲红色素和红曲黄色素产品的制备提供技术。

8、指导。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紫红曲霉中红色素和黄色素产量的发酵方法。 利用保藏号为 CGMCCNo.9005的紫红曲霉Y16-CtnR在含有无氨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 生产红 曲红色素和红曲黄色素。 所使用的含有无氨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的成分为: 葡萄糖20g/L, 无氨基氮源5g/L, MgSO47H2O0.5g/L, K2HPO43H2O5g/L, CaCl20.1g/L, MnSO4H2O 0.03g/L, FeSO47H2O0.01g/L, ZnSO47H2O0.01g/L。 发酵条件是33、 200rpm, 培养0-14 天, 在培养至第6天时红色素和黄色素产。

9、量达到最高(参见附图1、 2)。 0007 通过在含有无氨基氮源的发酵培养基中额外添加适量的组氨酸或酪氨酸, 显著提 高红色素或黄色素的合成量。 添加7g/L组氨酸, 对红色素合成的增强作用最显著, 红色素产 量是未添加组氨酸的发酵对照组的1.35倍; 添加7g/L酪氨酸, 对黄色素合成的增强作用最 显著, 黄色素产量是未添加酪氨酸的发酵对照组的1.29倍(参见附图1、 2)。 0008 生物材料保藏相关情况的说明 说明书 1/3 页 3 CN 105969673 A 3 0009 生物材料保藏单位: 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0010 保藏单位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

10、号院3号 0011 保藏日期: 2014年03月28日 0012 保藏编号: CGMCCNo.9005 0013 分类命名: 紫红曲霉MonascuspurpureusY16-CtnR 附图说明 0014 图1添加不同浓度的组氨酸对紫红曲霉Y16-CtnR合成红色素的影响 0015无氨基酸添加 0016添加1g/L组氨酸 0017添加3g/L组氨酸 0018添加5g/L组氨酸 0019添加7g/L组氨酸 0020添加9g/L组氨酸 0021 图2添加不同浓度的酪氨酸对紫红曲霉Y16-CtnR合成黄色素的影响 0022无氨基酸添加 0023添加1g/L酪氨酸 0024添加3g/L酪氨酸 0025。

11、添加5g/L酪氨酸 0026添加7g/L酪氨酸 0027添加9g/L酪氨酸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一、 发酵生产准备部分 0029 1、 分别制备培养基, 灭菌备用。 0030 (1)斜面培养基(1L): 葡萄糖20g, 麦芽浸粉20g, 琼脂20g, 酵母浸粉4g, 蛋白胨3g, KH2PO42g, NaNO32g, MgSO47H2O1g。 0031 (2)平板培养基(1L): 麦芽浸粉20g, 琼脂20g, 葡萄糖5g, 蛋白胨1g。 0032 (3)液体种子培养基(1L): 大米粉40g, 蛋白胨8g, 豆粕粉5g, KH2PO42g, NaNO32g, MgSO47H2O1g。 0。

12、033 (4)无氨基氮源发酵培养基(1L): 葡萄糖20g, 无氨基氮源5g, MgSO47H2O0.5g, K2HPO43H2O5g, CaCl20.1g, MnSO4H2O0.03g, FeSO47H2O0.01g, ZnSO47H2O0.01g。 0034 (5)氨基酸发酵培养基(1L): 葡萄糖20g, 无氨基氮源5g, 组氨酸(或酪氨酸)19g, MgSO47H2O0.5g, K2HPO43H2O5g, CaCl20.1g, MnSO4H2O0.03g, FeSO47H2O0.01g, ZnSO47H2O0.01g。 0035 2、 红曲色素合成发酵 0036 将紫红曲霉Y16-Ct。

13、nR从试管斜面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 30培养4-5天; 用接种环 刮取适量新鲜菌丝体接种到液体种子培养基中, 33、 200rpm培养2天; 以10(V/V)的接种 量将新鲜制备的种子液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 33、 200rpm培养14天, 从第4天开始每隔2天 说明书 2/3 页 4 CN 105969673 A 4 取样测定色素合成量。 0037 3、 红曲色素的检测 0038 色价的测定采用国标法(GB-T5009.150-2003): 取发酵液5mL, 加入70乙醇定容 至50mL, 于60水浴萃取1h后, 4000rpm离心15min, 取上清液, 用70乙醇进行适当稀释, 分 别在。

14、505nm、 410nm下测定OD值。 红色素色价(U/mL)OD505nm稀释倍数, 黄色素色价(U/ mL)OD410nm稀释倍数。 0039 二、 发酵方法具体实施方案 0040 实施例1: 0041 将紫红曲霉Y16-CtnR从试管斜面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 30培养4-5天; 用接种环 刮取适量新鲜菌丝体接种到液体种子培养基中, 33、 200rpm培养2天; 以10(V/V)的接种 量将新鲜制备的种子液接种到无氨基氮源发酵培养基中, 33、 200rpm培养14天, 从第4天 开始每隔2天取样测定色素合成量; 发酵至第6天, 色素合成达到峰值, 红色素的产量达到 26U/mL(附图1。

15、), 黄色素的产量达到24U/mL(附图2)。 0042 实施例2: 0043 将紫红曲霉Y16-CtnR从试管斜面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 30培养4-5天; 用接种环 刮取适量新鲜菌丝体接种到液体种子培养基中, 33、 200rpm培养2天; 以10(V/V)的接种 量将新鲜制备的种子液接种到额外添加组氨酸的发酵培养基中(组氨酸的添加浓度分别为 1g/L、 3g/L、 5g/L、 7g/L、 9g/L), 33、 200rpm培养14天, 从第4天开始每隔2天取样测定红色 素合成量; 发酵至第6天, 色素合成达到峰值, 添加7g/L组氨酸的发酵液中红色素的产量最 高, 达到35U/mL(附图1。

16、), 是未添加组氨酸的发酵对照组的1.35倍。 0044 实施例3: 0045 将紫红曲霉Y16-CtnR从试管斜面接种到平板培养基上, 30培养4-5天; 用接种环 刮取适量新鲜菌丝体接种到液体种子培养基中, 33、 200rpm培养2天; 以10(V/V)的接种 量将新鲜制备的种子液接种到额外添加酪氨酸的发酵培养基中(酪氨酸的添加浓度分别为 1g/L、 3g/L、 5g/L、 7g/L、 9g/L), 33、 200rpm培养14天, 从第4天开始每隔2天取样测定红色 素合成量; 发酵至第6天, 色素合成达到峰值, 添加7g/L酪氨酸的发酵液中黄色素的产量最 高, 达到31U/mL(附图2), 是未添加酪氨酸的发酵对照组的1.29倍。 说明书 3/3 页 5 CN 105969673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105969673 A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