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从蚕砂中萃取叶绿素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从蚕砂中萃取叶绿素的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648956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12.14 CN 101648956 B *CN101648956B* (21)申请号 200910170150.6 (22)申请日 2009.09.04 C07D 487/22(2006.01) (73)专利权人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 院 地址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常武中路 801 号 (72)发明人 吴浩 (54) 发明名称 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从蚕砂中萃取叶绿素的 方法 (57) 摘要 提供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从蚕砂中萃取叶 绿素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将由蚕场或蚕农收 集来的蚕砂筛净, 称量 。
2、0.3-2g 后加水软化 1-6 小时, 把蚕砂放入萃取釜中, 通入二氧化碳, 通过 高压泵升压到 18-30MPa, 温度设定为 30-65, 二氧化碳的流量为 40-150g/h, 萃取 1-4 小时, 在分离器中得到叶绿素。可以在萃取器中加入 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 夹带剂的用量为每克原料 采用 0.05-0.15L 的无水乙醇, 叶绿素收率可达 0.91, 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常规提取过 程中经常发生的脱镁、 酯化等反应, 能最大程度地 保持叶绿素原有特性 ; 流程简单, 步骤少, 生产周 期短, 效率高, 提取完全 ; 不会产生任何新的 “三 废” 物质, 对环境保护极为有利。 (。
3、51)Int.Cl. 审查员 施捷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CN 101648956 B1/1 页 2 1. 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从蚕砂中萃取叶绿素的方法, 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 将由蚕 场或蚕农收集来的蚕砂筛净, 称量0.3-2g后加水软化1-6小时, 把蚕砂放入萃取釜中, 通入 二氧化碳, 通过高压泵升压到 18-30Mpa, 温度设定为 30-65, 二氧化碳的流量为 40-150g/ h, 萃取 1-4 小时, 在与萃取釜相连的分离器中得到叶绿素。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是在萃取釜。
4、中加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 夹带 剂的用量为每克蚕砂采用 0.05-0.15L 的无水乙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648956 B1/3 页 3 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从蚕砂中萃取叶绿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分离领域,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从蚕砂中萃取叶绿素的 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色素是食品、 医药及化妆品中常用的染色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 化学合成色素逐渐产生怀疑, 而对天然色素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叶绿素是我国和大多数国 家允许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叶绿素在植物体中大量分布, 其衍生物在医药上具有促进伤 口愈合、 抗溃疡、 抗肿瘤、 抗微生。
5、物、 防癌、 保肝、 抗贫血等多方面生物活性。 叶绿素是光合作 用膜中的绿色色素, 它是光合作用中捕获光的主要成分。叶绿素共有 a、 b、 c 和 d 四种。凡 进行光合作用时释放氧气的植物均含有叶绿素 a ; 叶绿素 b 存在于高等植物、 绿藻和眼虫藻 中 ; 叶绿素 c 存在于硅藻、 鞭毛藻和褐藻中, 叶绿素 d 存在于红藻。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叶 绿素主要有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两种。叶绿素 a 的分子结构由 4 个吡咯环通过 4 个甲烯基 ( CH-) 连接形成环状结构, 称为卟啉 ( 环上有侧链 )。卟啉环中央结合着 1 个镁原子, 并 有一环戊酮 (V), 在环 IV 上的丙酸被。
6、叶绿醇 (C20H39OH) 酯化、 皂化后形成钾盐具水溶性。它 们不溶于水, 而溶于有机溶剂, 如乙醇、 丙酮、 乙醚、 氯仿等。 0003 叶绿素可以激活细胞的代谢机能, 抗氧化, 抑制氧自由基对细胞膜的损伤 ; 对各 种酶特别是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 ; 调节血糖 ; 促进造血机能 ; 解毒、 抗过敏、 抗补体 ; 扩张血 管, 改善微循环 ; 去臭, 促进肉芽新生和创伤愈合 ; 抗癌作用, 能有效抑制黄曲霉毒素的致 癌作用。 0004 蚕砂是蚕的粪便, 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蛋白质合果胶, 是提取叶绿素的便宜、 易得的原料。传统从蚕砂中提取叶绿素的工序包括 : 浸提、 皂化、 酸析、 洗。
7、涤、 络合等。常用 的浸提有机溶剂有乙醇、 丙酮、 石油醚、 氯仿、 苯等。但是传统的叶绿素提取方法工艺复杂, 流程长, 多数有机溶剂对健康不利且环境不友好, 不仅萃取分离溶剂十分费事, 而且溶剂残 留不可避免 ; 提取温度高, 时间长, 叶绿素容易受到破坏, 特别在提取过程中常常伴有脱镁、 酯化等反应发生, 其结果是不仅使产品质量难以稳定控制, 而且改变了叶绿素的天然特性, 给以后的应用带来了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 ; 由于传统提取多采用静态提取, 存在着平衡浓 度限制的问题, 因而很难做到完全提取, 提取产率低, 选择性差, 浪费严重 ; 整个提取过程涉 及多步相变, 需要大量的相变热, 因而。
8、能耗较大。 0005 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本质特征是用无毒、 无残留的流体, 如 CO2, 代替有机溶 剂作提取介质并在接近室温的条件下萃取 ; 其物理化学基础源于超临界 CO2流体的溶剂性 质在很宽的范围内可以调控, 只要简单地改变体系的温度或压力就可使溶质在超临界 CO2 流体中的溶解度发生很大的改变, 从而为高选择性提取和分离及高质量产品提取提供了可 能 ; 其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可将萃取、 分离和去除溶剂等多个单元过程合为一体, 大大简化了 工艺流程, 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好处如下 : CO2无色、 无味、 无毒, 且通常条 件下为气体, 无溶剂残留问题, 用它作萃取剂使。
9、绝对安全健康的纯天然原料的获取成为易 说 明 书 CN 101648956 B2/3 页 4 事, 并且 CO2价廉易得, 可循环使用, 使产品的成本大为降低 ; 萃取温度接近室温, 整个提取 分离过程在暗场中进行, 叶绿素对光敏感,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常规提取过程中经常发生 的脱镁、 酯化等反应, 能最大程度地保持叶绿素原有特性 ; 流程简单, 步骤少, 生产周期短, 效率高 ; 超临界CO2流体的溶解能力和渗透力强, 扩散速率快, 叶绿素产品不断被移走, 提取 完全 ; 超临界 CO2流体只对溶质起作用, 不改变溶质之外的任何成分或原料基体, 因此不会 产生任何新的 “三废” 物质, 对环。
10、境保护极为有利。 0006 本人曾在 超临界 CO2萃取毛竹叶中的叶绿素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2007, 34(1) : 92-94)中以毛竹叶为原料, 研究了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毛竹叶中萃取叶绿素, 但是在最 佳工艺条件下叶绿素的收率仅为 0.32, 并且竹叶需要自然风干、 粉碎, 这会使叶绿素在处 理过程中有所损失, 叶绿素的收率不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的缺陷, 提供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从蚕砂 中萃取叶绿素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 将由蚕场或蚕农收集来的蚕砂筛净, 称量 0.3-2g 后加水软化 1-6 小时, 把蚕砂放入萃取釜中, 通入二氧化。
11、碳, 通过高压泵升压到 18-30Mpa, 温度设定为30-65, 二氧化碳的流量为40-150g/h, 萃取1-4小时, 在与萃取釜相连的分离 器中得到叶绿素。 0008 优选地, 在萃取器中加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 夹带剂的用量为每克原料采用 0.05-0.15L 的无水乙醇。 0009 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 即 : 萃取实验结束后, 在分离器中加入少量乙 醇, 晃动分离器将叶绿素产品溶于乙醇, 然后将乙醇溶液倒入 25ml 容量瓶中, 在分离器中 再次加入少量乙醇冲洗, 将冲洗液同样倒入前一容量瓶中, 如此反复儿次, 直至将分离器中 产品全部溶解并倒入容量瓶中, 在在容量瓶中加。
12、入乙醇定容至 25ml, 溶解均匀后放置 10 分 钟备用。将待测溶液加入比色皿中, 以乙醇作为空白溶液, 在 550nm-700nm 波长内扫描, 扫 描后到如产品溶液吸收光谱图。记录 664nm 和 645nm 波长下吸光度。 0010 利用经验公式计算叶绿素 a 浓度、 叶绿素 b 浓度、 叶绿素总浓度及叶绿素收率 : 0011 叶绿素 a 浓度 : Ca 12.7A664-2.69A645 0012 叶绿素 b 浓度 : Cb 22.9A645-4.68A664 0013 叶绿素总浓度 : Ca+b Ca+Cb 0014 叶绿素收率 ( 萃取出总叶绿素量 /g)/( 原料量 /g) 0。
13、015 式中 A664、 A645分别代表测试样品在 664nm 和 645nm 波长下的吸光度 ; Ca、 Cb代表叶 绿素 a 和叶绿素 b 浓度, 单位为 mg/L。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0017 其中 A-CO2钢瓶 ; B- 控制系统 ; C- 用来输送二氧化碳的高压泵 ; D- 温度控制系统 ; E- 用来输送夹带剂的高压泵 ; F- 萃取釜 ; G- 分离器。 具体实施例 说 明 书 CN 101648956 B3/3 页 5 0018 实施例 1 : 0019 将由蚕场或蚕农收集来的蚕砂筛净后取1g, 加水软化4小时, 把蚕砂放入萃取釜F 中。
14、, 通过钢瓶 A 将二氧化碳输入到萃取釜 F 中, 利用控制系统 B 控制萃取条件, 其中通过高 压泵 C 升压到 25Mpa, 通过温度控制系统 D 将温度设定为 50, 二氧化碳的流量为 60g/h, 萃取4小时, 在萃取器中用高压泵E加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 夹带剂的用量为每克原料采 用 0.1L 的无水乙醇, 在分离器 G 中得到叶绿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 得出叶绿素 收率为 0.73, 其中叶绿素 a 的浓度占总叶绿素浓度的 12, 叶绿素 b 浓度占总叶绿素浓 度的 88。 0020 实施例 2 : 0021 将由蚕场或蚕农收集来的蚕砂筛净后取 0.5g, 加水软化 1 小。
15、时, 把蚕砂放入萃取 釜 F 中, 通过钢瓶 A 将二氧化碳输入到萃取釜 F 中, 利用控制系统 B 控制萃取条件, 其中通 过高压泵C升压到18Mpa, 通过温度控制系统D将温度设定为40, 二氧化碳的流量为40g/ h, 萃取3小时, 在萃取器中用高压泵E加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 夹带剂的用量为每克原料 采用 0.05L 的无水乙醇, 在分离器 G 中得到叶绿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 得出叶绿 素收率为 0.57, 其中叶绿素 a 的浓度占总叶绿素浓度的 8, 叶绿素 b 浓度占总叶绿素浓 度的 92。 0022 实施例 3 : 0023 将由蚕场或蚕农收集来的蚕砂筛净后取1g, 加。
16、水软化3小时, 把蚕砂放入萃取釜F 中, 通过钢瓶 A 将二氧化碳输入到萃取釜 F 中, 利用控制系统 B 控制萃取条件, 其中通过高 压泵 C 升压到 30Mpa, 通过温度控制系统 D 将温度设定为 60, 二氧化碳的流量为 120g/h, 萃取2小时, 在萃取器中用高压泵E加入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 夹带剂的用量为每克原料采 用 0.15L 的无水乙醇, 在分离器中得到叶绿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 得出叶绿素收 率为 0.81, 其中叶绿素 a 的浓度占总叶绿素浓度的 13, 叶绿素 b 浓度占总叶绿素浓度 的 87。 说 明 书 CN 101648956 B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