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8577023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66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14531.8

申请日:

20080606

公开号:

CN101597329B

公开日:

2012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C07K14/415

主分类号:

C07K14/415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发明人:

左建儒,牟金叶,王兴春,滕冲,谭河林

地址: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3号

优先权:

CN200810114531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该蛋白是如下a)或b)的蛋白: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在序列表中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与植物脂肪酸或油脂代谢相关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同时公开了编码该蛋白的基因、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基因细胞系和重组菌以及培育脂肪酸和油脂含量提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本发明的与植物脂肪酸或油脂代谢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提高植物,特别是油料作物的脂肪酸或油脂含量及相关性状的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培育脂肪酸和油脂含量提高和/或脂肪酸和油脂组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转入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中,获得脂肪酸和油脂含量提高和/或脂肪酸和油脂组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所述植物为拟南芥,所述脂肪酸和油脂为油酸和亚油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是如下1)或2)或3)的基因:1)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2;2)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3;3)其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3的自5′末端第1-1314位。 3.一种培育脂肪酸和油脂组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是将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转入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中,获得脂肪酸和油脂组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所述植物为拟南芥,所述脂肪酸和油脂为油酸和亚油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是如下1)或2)或3)的基因:1)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2;2)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3;3)其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3的自5′末端第1-1314位。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中脂肪酸又被称为植物油,它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植物油用途广泛, 运用生物技术来改良植物体内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基因工程方法 所选用的操作基因必需依赖于对植物体内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的了 解的基础之上。但目前人们对此却了解很少,因此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提高油料作 物中含油量的工作目前进展缓慢。

以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为例,植物的胚胎发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形态发 生过程和晚期成熟过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伴随着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酸等贮藏物 质的积累。在胚胎发育早期,主要是淀粉的大量积累,在组织和器官形成以后,淀粉 被转化为蛋白质和脂肪酸。在发育的种子中,碳水化合物通过糖酵解途径被分解成磷 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PEP),PEP被运输到质体后再转化成丙酮 酸和乙酰CoA,乙酰CoA作为底物参与了脂肪酸的合成(Sari A.Ruuska等,2002,The Plant Cell,Vol.14,1191-1206.)。

在植物种子成熟过程中,质体内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的酶是负责进行脂肪酸合成 的,所合成的脂肪酸被导入胞质酰基CoA库中以维持三酯酰甘油(TAG)积累。植物种 子中的TAG的生物合成是在内质网中进行的。前体是甘油-3-磷酸和脂酰COA,合成TAG 的过程共需要三种酰基转移酶和一种磷酸水解酶,分别是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 (GPAT),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T),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和磷脂 磷酸水解酶(PAPase)(Ohlrogge,J.B等,1979,Proc Natl Acad Sci USA 76(3): 1194-1198.)。这三种酰基转移酶催化甘油骨架的逐步酰基化过程。

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对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提高植物体内特别是种子中的脂肪 酸含量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Shintani等(1997)在烟草中过量表达了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ase)的其中一个亚基-生物素羧化酶,结果发现,在烟草叶片中BC亚基 的表达水平提高了三倍,其他三个亚基的表达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同时脂肪酸的 含量和组成也没有明显改变(见Shintani,D.K等,1997,Plant Physiol.114, 881-886.)。但是另一项研究表明,增加丙酰COA的含量能够提高脂肪酸的含量。 Roeseler等1997年将拟南芥编码的HO-ACCase用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控制导入油 菜中过量表达,结果使ACCase的活性明显提高,并且使种子中油脂的含量提高3-5%(见 Roesler,K.等,1997,Plant Physiol.11375-11381.)。Roeseler等的研究结果 表明,丙酰CoA水平能够提高脂肪酸的含量,但提高的幅度却很少。Dechesh等(2001) 将菠菜的酮酯酰基ACP合酶III在烟草中过量表达,结果使酮酯酰基ACP合酶III的酶活 性提高了100-300多倍,但脂肪酸的含量却降低了5-10%(Dehesh,K等,2001,Plant Physiol.125,1103-111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体内脂肪酸代谢途径是一 个复杂和高度协调的过程,通过对代谢途径中的个别或单个基因的遗传操作并不能够 有效地改变脂肪酸的含量。因此,Girke等人预言在脂肪酸的代谢过程中,很可能存 在一种蛋白激酶或其它调控因子(如转录因子)在起控制作用(见Girke,T.等,2000, Plant Physiol 124,1570-1581.)。

Microarray实验表明,在拟南芥种子发育过程中,由糖类物质向脂类物质转化的 过程是由多基因协同作用来完成的,因此可能有不止一个基因参与了该过程的调节。 其中,转录水平的调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植物的整个基因组中,编码转录因 子的基因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拟南芥中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至少有1500个 (Riechmann,J.L.等,2000,Science 290,2105-2110.),占整个基因组的5%以上。 这些转录因子大多属于大的基因家族,有的基因家族又可包括许多亚族,而且有些转 录因子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大量对转录因子研究的结果表明,一个转录因子可能对 一类相关性状的很多基因实施调节控制,从而有效改变植物的相关特性。

目前,植物体内已有多个转录因子被发现参与了脂肪酸代谢(Santos等,2005, FEBS lett,579,4666-4670.;Cernac,A等,2004,Plant J 40,575-585.;Wang 等,2007,planta,226773-783.)。leafy cotyledon 2(LEC2)基因编码了一个B3结 构域的转录因子,2005年Santos等报道了过量表达LEC2基因,可以在营养组织中积累 种子储存油脂(Santos等,2005,FEBS lett,579,4666-4670.)。WRI1编码了一个推 测的AP2/EREB转录因子蛋白,它可能是植物体内由蔗糖向TAG转化的一个关键的调节 因子(Cernac,A等,2004,Plant J 40,575-585)。Cernac和Benning 2004年用CaMV-35S 启动子过量表达拟南芥中AP2类转录因子WRI1的cDNA,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 种子的含油量(Cernac,A.等,2004,Plant J 40,575-585.)。2007年,Baud等 人的研究证实WRI1是LEC2的直接靶基因,在植物种子成熟过程中,LEC2调节WRI1基因 的表达,通过WRI1基因来完成蔗糖向脂肪酸的转化,完成脂肪酸的积累(Baud等, 2007,Plant J 50,825-838.)。FUS3与LEC2一样都是编码了一个B3结构域的转录 因子,B3结构域能够与含有RY-motif的DNA序列结合。通过转基因实验,发现在FUS3 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植株中,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如CAC2,KAS2及SSI2等的mRNA水平 明显受FUS3诱导(Wang等,2007,Planta,226773-783.)。上述研究表明,转录 因子在植物的脂肪酸代谢尤其是种子中油脂积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植物中,转录因子按照其DNA结合域的相似性可以分为几个家族,MYB转录因 子家族是其中最大的家族之一。MYB转录因子蛋白的N端具有保守的MYB-DNA结合域; 这些DNA结合域是由一个到三个大约50个氨基酸残基的螺旋-转角-螺旋不完全重复 结构构成,按照这些不完全重复结构又可以分为MYB1R,MYBR2R3和MYB3R。模式植物 拟南芥的MYB因子(AtMYB)参与调控了植物的多种生理活动过程,包括:植物发育, 细胞命运和细胞特征决定,对环境因子和植物激素的反应,非生物胁迫,病原菌侵染 抗性以及植物次生代谢物合成等信号转导过程(Ralf,S等,2001,Curr Opin Plant Biol 4:447-456.)。

AtMYB转录因子大部分都是R2R3型的MYB因子。目前研究比较清楚的R2R3型MYB 因子多参与了植物次生物代谢调控,如AtMYB4,AtMYB75/PAP1,AtMYB90/PAP2, AtMYB123/TT2。除此之外,AtMYB34/ATR1参与了色氨酸的合成调控。然而大部分的已 经预测到的AtMYB转录因子功能或者他们参与的信号转动途径未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 应用,以提高商品植物油的产量以实现对植物和植物产品特定的商品性的改良。

本发明所提供的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命名为AtMYB118,来 源于拟南芥,是如下a)或b)的蛋白:

a)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在序列表中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 酸且与植物脂肪酸代谢相关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

其中,序列表中的序列1由4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自N末端189-235位 氨基酸和自N端241-286分别为MYB结构域。

为了使a)的AtMYB118蛋白质便于纯化,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氨基酸 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连接上如表1所示的标签。

表1.标签的序列

  标签   残基   序列   Poly-Arg   5-6(通常为5个)   RRRRR   Poly-His   2-10(通常为6个)   HHHHHH   FLAG   8   DYKDDDDK   Strep-tag II   8   WSHPQFEK

  c-myc   10   EQKLISEEDL

上述b)中的AtMYB118蛋白质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 表达得到。上述b)中的AtMYB118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序列表中序列3自5′ 末端第1-1314位所示的DNA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和/或进行 一个或几个碱基对的错义突变,和/或在其5′端和/或3′端连上表1所示的标签的编 码序列得到。

AtMYB118蛋白的编码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AtMYB118蛋白的编码基因,是如下1)至5)中任一所述的基因;

1)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2;

2)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3;

3)其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3自5′末端第1-1314位;

4)在严格条件下与1)或2)或3)限定的DNA片段杂交且编码植物脂肪酸和油 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的DNA分子;

5)与1)或2)或3)的基因具有90%以上的同源性,且编码植物脂肪酸代谢相关 的转录因子的DNA分子。

所述步骤5)中的基因,与1)或2)或3)的基因最好有95%以上的同源性。

序列表中的序列2由2332个碱基组成,包括222个碱基的5′UTR区,开放阅读 框架为5′端第222到第2168位碱基,3′UTR区为2169到2332位碱基。自5′端第 223-366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自5′端第367-474位碱基为该基 因组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自5′端第475-923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二个外显 子,自5′端第924-1029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二个内含子,自5′端第 1030-1156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三个外显子,自5′端第1157-1574位碱基为 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三个内含子,自5′端第1575-2168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四 个外显子,自5′端第2169-2332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3′非编码区。

序列表中的序列3由1314个碱基组成,其编码序列为自5′端第1-1314位碱基, 编码具有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蛋白质,自5′端第567-705位 碱基编码MYB结构域,自5′端第723-858位碱基编码MYB结构域。

上述严格条件可为在0.1×SSPE(或0.1×SSC)、0.1%SDS的溶液中,65℃条 件下杂交并洗膜。

扩增AtMYB118基因全长或任一片段的引物对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含有上述AtMYB118基因的重组载体、转基因细胞系和重组菌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

可用现有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含有AtMYB118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用于构建所 述植物表达载体的出发载体可为任意一种可用于根瘤农杆菌或发根农杆菌转化植物 的双元载体或可用于植物微弹轰击的载体等,如pER8、pX6、pBI系列载体、pBin系 列载体、pCAMBIA系列载体或其它衍生植物表达载体,所述出发载体还可为可在原核 生物中复制的载体,如pUC系列载体或pBluescript系列载体等。

使用AtMYB118基因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时,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可加上任 何一种增强型、组成型、组织特异型或诱导型启动子。所述组成性表达启动子可为花 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玉米Ubiquitin启动子或水稻actin1启动子等; 所述组织特异性表达启动子可为种子特异性表达启动子、花特异性表达启动子或根特 异性表达启动子;所述诱导型启动子可为受ABA、乙烯、乙醇、雌激素或地塞米松等 诱导的启动子。它们可单独使用或与其它的植物启动子结合使用。此外,使用本发明 的AtMYB118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时,还可使用增强子,包括翻译增强子或转录增 强子,这些增强子区域可以是ATG起始密码子或邻接区域起始密码子等,但必需与编 码序列的阅读框相同,以保证整个序列的正确翻译。所述翻译控制信号和起始密码子 的来源是广泛的,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合成的。翻译起始区域可以来自转录起始 区域或结构基因。

为了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物进行鉴定及筛选,可对所用植物表达载体进行 加工,如加入可在植物中表达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酶或发光化合物的基因(GUS基因、 萤光素酶基因等)、具有抗性的抗生素标记物(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潮霉素磷酸 转移酶基因、庆大霉素标记物或卡那霉素标记物等)或是抗化学试剂标记基因(如抗 除莠剂基因)等。所述含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宿主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可由卡 那霉素或其替代衍生物如G418等进行筛选,含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宿主植物细 胞、组织或器官可由潮霉素进行筛选。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考虑,可不加任何选择 性标记基因,直接以脂肪酸含量或组成的改变筛选转化植株。经上述方法进行筛选后 还可采用Southern、PCR或点杂交等分子检测手段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以确定其 是否转化有目的基因。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培育脂肪酸和/或油脂含量提高、脂肪酸和/或油 脂组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培育脂肪酸和/或油脂含量提高、脂肪酸和/或油脂组分改变的转基 因植物的方法,是将所述AtMYB118基因转入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中,获得脂肪酸 和/或油脂含量提高、脂肪酸和/或油脂组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

其中,所述脂肪酸和/或油脂含量的提高包括植物体内各组织和器官内各种脂肪 酸和/或油脂含量(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提高,所述脂肪酸和/或油脂组分 的改变包括植物体内各组织和器官内的脂肪酸和/或油脂组成的改善。

所述AtMYB118基因既可为AtMYB118的cDNA序列,也可为AtMYB118的基因组基 因序列或与AtMYB118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相同蛋白的DNA序列。

与AtMYB118具有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相同蛋白的DNA序列是将AtMYB118的 cDNA或基因组基因序列用已知的方法进行分离和/或修饰和/或设计得到的。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特定基因序列中核苷酸同一性的微小改变可能会导致该基因 效能的降低或者加强,而且在一些应用(例如,反义或共抑制技术)中,部分序列经 常会和全长序列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基因序列变化或缩短的方法,以及测试这些发 生变体的基因的有效性的方法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

所述AtMYB118基因或其同源序列可以正义方向或反义方向导入植物组织、细胞 或器官。

所述AtMYB118基因转入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中可通过使用原生质体-化学介导 法(Ca2+、PEG)、Ti质粒、Ri质粒、植物病毒载体、直接DNA转化、花粉管、微注射、 电激、基因枪、农杆菌介导等常规生物学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转化植 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并将转化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育成植株;所述组织和器 官可包括宿主植物的果荚、愈伤组织、茎尖、叶片和种子等。

本发明的方法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均适用,因此,所述被转化的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既可来源于拟南芥、油菜、花生、棉花、大豆、向日葵、棕榈树、橄榄树、 蓖麻、马铃薯或烟草等双子叶植物,也可来源于水稻、玉米、小麦、大麦、燕麦、黑 麦、高梁、谷子或草坪草等单子叶植物。

本发明用RT-PCR方法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哥伦比亚生态型中分 离得到AtMYB118基因。实验证明AtMYB118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体内的油 酸(C18∶1)和亚油酸(C18∶2)的含量明显升高。本发明的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 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提高植物(特别是油料作物)的脂肪酸和/或油脂含量及相 关性状的改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AtMYB118基因的框架结构。

图2为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的表达检测

1: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2:AtMYB118基因过表达的拟南芥#2;3:AtMYB118 基因过表达的拟南芥#7。

图3为AtMYB118基因过表达拟南芥在诱导培养基上萌发后10天的表型。

图4为AtMYB118基因过表达拟南芥在诱导培养基上萌发后30天的表型。

图5为苏丹红染色指示AtMYB118基因过表达拟南芥体内脂肪酸或油脂含量。

A:雌二醇诱导16小时的转pER8空载体植物;B:雌二醇诱导16小时的转 pER8-AtMYB118植物。

图6为GC-MS方法检测AtMYB118基因过表达拟南芥在诱导培养基上萌发后体内 脂肪酸或油脂含量变化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引物及探针均由北京奥 科生物公司合成。

实施例1、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基因AtMYB118的克隆

根据AtMYB118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P1和P2,用于扩增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哥伦比亚生态型(Col-0)中的与植物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基因,引物P1和 P2的序列如下:

P1(AtMYB118上游引物):5′ATAGGCGCGCCATGGAGTTCGAGTCAGTGTTCA 3′

P2(AtMYB118下游引物):5′AATAACTAGTCTAAAGACGACCATGAGCAATCA 3′

用TRIZAL试剂(Invi trogen)并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哥伦比亚生态型(Col-0)新鲜角果的总RNA,然后用SuperScriptTM II Reverse Transcriptase试剂盒(Invitrogen公司)反转录合成其第一链cDNA,再以 所合成的cDNA为模板,在引物P1和P2的引导下进行PCR扩增,反应结束后,对PCR 扩增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用DNA回收试剂盒(鼎国公司)回收长度约 1000bp的目的片段,将回收片段连接入到载体pGEM-Teasy(Promega公司)中,再将 连接产物用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将其接种于含 50mg/L氨苄青霉素的5mL LB液体培养基中,在37℃、200rpm下培养12-16小时,提 质粒,得到含有回收片段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GEM-T Vector-AtMYB118c,对其进行 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具有序列表中的序列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由1314 个碱基组成,编码序列为自5′端第1-1314位碱基,编码具有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的 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蛋白质,其中,自5′端第567-705位碱基编码MYB结构域,自5′ 端第723-858位碱基编码MYB结构域。

利用上述引物P1和P2,从哥伦比亚生态型(Col-0)拟南芥基因组中用高保真 DNA聚合酶KOD-Plus(日本东洋纺公司)进行PCR扩增。PCR扩增产物按照上述方法 连接到pGEM-Teasy(Promega公司)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M-T Vector-AtMYB118, 对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具有序列表中序列2的核苷酸序列,由2332 个碱基组成,自5′端第223-366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自5′端 第367-474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自5′端第475-923位碱基为该 基因组基因的第二个外显子,自5′端第924-1029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二个内 含子,自5′端第1030-1156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三个外显子,自5′端第 1157-1574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三个内含子,自5′端第1575-2168位碱基为 该基因组基因的第四个外显子,自5′端第2169-2332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3’ 非编码区。该基因的框架结构见图1,将该基因命名为AtMYB118,将其编码蛋白命名 为AtMYB118。

用Xho1和Spe1酶切pGEM-T Vector-AtMYB118质粒DNA,酶切得到片段用凝胶回 收试剂盒(购自鼎国公司)回收,纯化后的片段用T4连接酶(Roche公司)与经过 同样双酶切的的pER8载体(Zuo等,2001年,Plant J.24:265-273.US Patent 6452068)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连接,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R8-AtMYB118。 重组表达载体pER8-AtMYB118通过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E.coli)DH5α,挑取阳性 菌落到5ml含50mg/L潮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200rpm培养12-16小时,提 取质粒,进行PCR鉴定和酶切鉴定。

实施例2、转AtMYB118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表达载体pER8-AtMYB118通过电激转入农杆菌GV3101中,挑 取农杆菌单菌落接种于20ml LB液体培养基(壮观霉素50mg/L,利福平50mg/L)中, 28℃,150rpm振荡培养2天。再按2%的接种量将菌液接种于含有利福平和壮观霉 素的300ml LB培养基振荡培养16-18小时,5000rpm,20分钟离心收集菌体,溶于 250ml含有5%蔗糖Silwetl-77中,慢慢摇匀。溶液转于250ml烧杯中将已去掉 花和果荚的植物倒置于烧杯中,真空抽20秒。为提高转化效率,一周后可再重复一 次。所得种子经潮霉素筛选后得到转AtMYB118基因拟南芥,共得到了。

按照上述方法将pER8载体转入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中,获得转pER8载体的拟 南芥植株,移栽到蛭石中繁殖种子,作为对照。

实施例3、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的表达检测

挑选实施例2中14个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转基因系中两个不同转基因系#2 和#7号检测拟南芥体内AtMYB118基因的表达水平,以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植株作为 对照。以上植物种子分别播种在1/2MS培养基(Sigma公司)。在16小时光照,22℃ 培养2周左右。然后,转到含有10μM雌激素的液体1/2MS培养基中,诱导16小 时。

用TRIZOL试剂(购自Invitrogen公司)并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总RNA,然后 用Invitrogen公司的SuperScriptTM II Reverse Transcriptase试剂盒并参照试剂 盒说明书反转录合成其第一链cDNA,再以所合成的cDNA为模板,在AtMYB118上游引 物和AtMYB118下游引物的引导下进行PCR扩增,反应结束后,对PCR扩增产物进行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中,PCR扩增的反应条件是94℃变性2分钟,94℃30秒, 56℃30秒,72℃30秒,共进行25轮反应,最后72℃延伸10分钟。

结果表明,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转基因系中两个不同转基因系#2和#7号中 的AtMYB118基因内被雌二醇诱导表达,而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植株中AtMYB118基 因的与未转基因的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均不能被诱导表达。图2所示为#2和#7转 基系AtMYB118基因的表达水平。图2中1代表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幼苗中AtMYB118 基因没有表达。2代表#2转基因拟南芥中AtMYB118基因被诱导表达,3代表#7转基 因拟南芥中AtMYB118基因被诱导表达。

实施例4、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在诱导培养基上的萌发

将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和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植株分别移栽到蛭石中繁殖 种子,将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在含10μmol/L雌激素的MS培养基上,以转pER8载体 的拟南芥作为对照,在培养条件为22℃,光照强度80-120μE-2S-1,16小时光照的 温室中培养。转AtMYB118基因的植物的表型为花青素积累、绿根,根部膨大变粗、 植株矮小。图3和图4为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在诱导培养基上生长分别10 天和30天时的表型。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在诱导培养基上分别生长10天和30天均 未出现异常表型。

图3中左边为在诱导培养基上生长10天的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右边为在诱导 培养基上生长10天的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图4中左边为在诱导培养基上生长 30天的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右边为在诱导培养基上生长30天的转AtMYB118基因 的拟南芥。

实施例6、苏丹红染色指示转基因植株体内脂肪酸或油脂含量的变化

将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的种子和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植株的种子分别播种 在1/2MS培养基(Sigma公司)。在16小时光照,22℃培养20天左右。然后,分 别转到含有10μM雌二醇的液体1/2MS培养基中,诱导16小时。同时,以分别转 到不含雌二醇的液体1/2MS培养基中,诱导16小时作为对照。

分别取上述诱导培养基中的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与转pER8载体的拟南 芥植株浸泡于1%苏丹红(Fat Red 7B)(Sigma公司),室温30分钟,用去离子水 清洗3遍。

苏丹红染色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植株的根部和子叶 处的脂肪酸的积累明显比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植株的根部和子叶处的脂肪酸的积累 水平高。

实施例7、气质联用(GC-MS)方法检测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经诱导后体内 脂肪酸含量变化

将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种子和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植株的种子分别播种在 1/2MS培养基(Sigma公司)。在16小时光照,22℃培养20天左右。然后,分别转 到含有10μM雌二醇的液体1/2MS培养基中,诱导16小时。同时,以分别转到不 含雌二醇的液体1/2MS培养基中,诱导16小时作为对照。

分别取上述诱导培养基中的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与转pER8载体的拟南 芥植株各100mg,在液氮中研磨成干粉,然后转移到带密封盖的试管中,加入3ml甲 醇(含2.5%(体积百分比)浓硫酸),在80℃水浴加热90分钟.再加入4.5ml 0.9g/100ml 的NaCL和1ml正己烷,混匀,4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正己烷相。真空抽干,用 100ul乙酸乙酯溶解,取1ul上样分析。所用GC-MS仪为TurboMass(PerkinElmer 公司),所用GC柱为30m×0.25mm BPX-70柱,GC升温程序为:初始温度120℃,保 持1分钟,以每分钟10℃的速率升至150℃,然后以每分钟4℃的速率升温至230℃, 保持10分钟.以C17∶0的三酯酰甘油作内标。

GC-MS结果如图6所示,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体内的油酸(C18∶1)和亚 油酸(C18∶2)的含量明显升高,其中油酸的含量与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植株相比, 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体内的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的含量升高了 10倍之多,说明MYB118基因过量表达后可以显著提高植物体内脂肪酸尤其是不饱和脂 肪酸的含量。

序列表

<110>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20>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130>CGGNARW81379

<160>3

<210>1

<211>437

<212>PRT

<213>拟南芥属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400>1

Met Glu Phe Glu Ser Val Phe Lys Met His Tyr Pro Tyr Leu Ala Ala

1               5                   10                  15

Val Ile Tyr Asp Asp Ser Ser Thr Leu Lys Asp Phe His Pro Ser Leu

            20                  25                  30

Thr Asp Asp Phe Ser Cys Val His Asn Val His His Lys Pro Ser Met

        35                  40                  45

Pro His Thr Tyr Glu Ile Pro Ser Lys Glu Thr Ile Arg Gly Ile Thr

    50                  55                  60

Pro Ser Pro Cys Thr Glu Ala Phe Glu Ala Cys Phe His Gly Thr Ser

65                  70                  75                  80

Asn Asp His Val Phe Phe Gly Met Ala Tyr Thr Thr Pro Pro Thr Ile

                85                  90                  95

Glu Pro Asn Val Ser His Val Ser His Asp Asn Thr Met Trp Glu Asn

            100                 105                 110

Asp Gln Asn Gln Gly Phe Xaa Phe Gly Thr Glu Ser Thr Leu Asn Gln

        115                 120                 125

Ala Met Xaa Asp Ser Asn Gln Phe Asn Met Pro Lys Pro Leu Leu Ser

    130                 135                 140

Ala Asn Glu Asp Thr Ile Met Asn Arg Arg Gln Asn Asn Gln Val Met

145                 150                 155                 160

Ile Lys Thr Glu Gln Ile Lys Lys Lys Asn Lys Arg Phe Gln Met Arg

                165                 170                 175

Arg Ile Cys Lys Pro Thr Lys Lys Ala Ser Ile Ile Lys Gly Gln Trp

            180                 185                 190

Thr Pro Glu Glu Asp Lys Leu Leu Val Gln Leu Val Asp Leu His Gly

        195                 200                 205

Thr Lys Lys Trp Ser Gln Ile Ala Lys Met Leu Gln Gly Arg Val Gly

    210                 215                 220

Lys Gln Cys Arg Glu Arg Trp His Asn His Leu Arg Pro Asp Ile Lys

225                 230                 235                 240

Lys Asp Gly Trp Thr Glu Glu Glu Asp Ile Ile Leu Ile Lys Ala His

                 245                 250                 255

Lys Glu Ile Gly Asn Arg Trp Ala Glu Ile Ala Arg Lys Leu Pro Gly

            260                 265                 270

Arg Thr Glu Asn Thr Ile Lys Asn His Trp Asn Ala Thr Lys Arg Arg

        275                 280                 285

Gln His Ser Arg Arg Thr Lys Gly Lys Asp Glu Ile Ser Leu Ser Leu

    290                 295                 300

Gly Ser Asn Thr Leu Gln Asn Tyr Ile Arg Ser Val Thr Tyr Asn Asp

305                 310                 315                 320

Asp Pro Phe Met Thr Ala Asn Ala Asn Ala Asn Ile Gly Pro Arg Asn

                325                 330                 335

Met Arg Gly Lys Gly Lys Asn Val Met Val Ala Val Ser Glu Tyr Asp

            340                 345                 350

Glu Gly Glu Cys Lys Tyr Ile Val Asp Gly Val Asn Asn Leu Gly Leu

        355                 360                 365

Glu Asp Gly Arg Ile Lys Met Pro Ser Leu Ala Ala Met Ser Ala Ser

    370                 375                 380

Gly Ser Ala Ser Thr Ser Gly Ser Ala Ser Gly Ser Gly Ser Gly Val

385                 390                 395                 400

Thr Met Glu Ile Asp Glu Pro Met Thr Asp Ser Trp Met Val Met His

                405                 410                 415

Gly Cys Asp Glu Val Met Met Asn Glu Ile Ala Leu Leu Glu Met Ile

            420                 425                 430

Ala His Gly Arg Leu

        435

<210>2

<211>2332

<212>DNA

<213>拟南芥属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400>2

ctaatcaatt actttcctcg ttatcctttt ttgcagtcaa gttaaattgc tctctttcaa    60

gacttgtgtt ctttaaacca aaaaaaaaaa aaaagtatct gtgttcatca ccaactcatt    120

cttctttcag atctagggtt tcatgcttca ctcaattttt ttttgtttag gtagttccat    180

cttctaaacg ttgtattttt ttttttttgc catcataatc atatggagtt cgagtcagtg    240

ttcaaaatgc attatccgta tctcgcagcc gttatctacg atgatagctc cactttaaaa    300

gattttcatc catctcttac cgatgatttt tcttgtgtac acaatgtgca tcacaaacca    360

tcgatggtaa actctaatcc tgatcttttt ttcacaagaa tctcacatta aagatctcaa    420

tcctatcact ttactcaaaa tcttaatatt gttccctatc actttgatat gcagcctcac    480

acatatgaaa taccatcaaa agaaaccatt aggggcatca ctccttctcc atgcactgaa    540

gctttcgagg catgttttca tggcacatcc aacgaccatg ttttttttgg catggcctat    600

accaccccac caactattga acccaacgtt tcacatgtct cacatgacaa tactatgtgg    660

gaaaacgatc aaaaccaagg attcatcttt ggaaccgagt caaccctcaa tcaagccatg    720

gcggactcta atcaattcaa tatgccaaaa ccactcttga gcgcaaacga agacaccatc    780

atgaatcgac gtcaaaataa ccaggtaatg atcaagaccg agcagatcaa gaagaagaac    840

aagagatttc agatgaggag gatatgtaaa cccacaaaaa aagctagcat catcaaagga    900

caatggactc ctgaagaaga caagtaaatt caacatctaa ttttttggaa ttctcataaa    960

taattttctt aatctagtat gatattgttt ttaatattaa tattttctaa tgattctacc   1020

tatatttagg ttattggtgc agctagtgga ccttcacgga actaaaaaat ggtctcagat   1080

tgctaagatg cttcaaggac gagttggaaa acagtgcaga gaaaggtggc ataaccatct   1140

ccgtcccgat atcaaggtct cttattttat tttattttca ttttcttatt ttcataggag   1200

aaacaaaaac aaaatatcat cttcgatact ttcaaattca ttacatgata cattgagaat   1260

cttctaagag aatattaaca aacttttttc acacttgtca acatgtatac ggttttattt   1320

catgcatgaa tactttaaac ttttgtttgt atatacatat atgtctatga caattcttta   1380

aggcattttg tcttcttgtt gcggacaaaa cttcacaatt ggtaagacat ttaaactaaa   1440

gtcattgtca cttggattct ctcatataat tcaacaaaca taaaagagaa aaaaacatat   1500

aaaaaataaa aatatttgtt taatattgta tgtattattt acatataaag catattttat   1560

gtggtatgtt acagaaagat ggatggactg aagaagagga tataatactg ataaaagccc   1620

ataaggagat tgggaacaga tgggctgaga tagctcgaaa actcccggga cgcactgaaa   1680

atacgatcaa gaaccattgg aacgcgacta aacgtcgaca acactcgagg aggactaaag   1740

gaaaagatga aatttccctt tcacttggta gcaacactct tcagaactac attaggtctg   1800

ttacctacaa tgatgatcct ttcatgaccg caaatgcaaa cgcaaacatt ggtccaagaa   1860

acatgagagg taaaggtaag aatgtaatgg ttgcggtctc ggagtatgat gagggtgaat   1920

gtaagtatat tgtggatggt gtgaataact tgggtttaga agatggaagg atcaagatgc   1980

cgtcattggc ggctatgtcg gcctccggat cagcgtctac ttctggttct gcgtctggtt   2040

ctggaagtgg tgtgaccatg gagattgatg agccgatgac tgatagctgg atggtgatgc   2100

atggatgtga tgaagttatg atgaacgaga ttgctttgct ggagatgatt gctcatggtc   2160

gtctttagac cgtgcaatat aaacaagtcg aacttgatta tatctaccta tataattatg   2220

ctatttatga aattatgttt gtgcttttaa ttgaagaatt ggacatgtaa tatatattgt   2280

ggtttaattg aaggtttctt ttggactaaa caaaaattga aggttttctt gc           2332

<210>3

<211>1314

<212>DNA

<213>拟南芥属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400>3

atggagttcg agtcagtgtt caaaatgcat tatccgtatc tcgcagccgt tatctacgat     60

gatagctcca ctttaaaaga ttttcatcca tctcttaccg atgatttttc ttgtgtacac     120

aatgtgcatc acaaaccatc gatgcctcac acatatgaaa taccatcaaa agaaaccatt     180

aggggcatca ctccttctcc atgcactgaa gctttcgagg catgttttca tggcacatcc     240

aacgaccatg ttttttttgg catggcctat accaccccac caactattga acccaacgtt    300

tcacatgtct cacatgacaa tactatgtgg gaaaacgatc aaaaccaagg attcatcttt    360

ggaaccgagt caaccctcaa tcaagccatg gcggactcta atcaattcaa tatgccaaaa    420

ccactcttga gcgcaaacga agacaccatc atgaatcgac gtcaaaataa ccaggtaatg    480

atcaagaccg agcagatcaa gaagaagaac aagagatttc agatgaggag gatatgtaaa    540

cccacaaaaa aagctagcat catcaaagga caatggactc ctgaagaaga caagttattg    600

gtgcagctag tggaccttca cggaactaaa aaatggtctc agattgctaa gatgcttcaa    660

ggacgagttg gaaaacagtg cagagaaagg tggcataacc atctccgtcc cgatatcaag    720

aaagatggat ggactgaaga agaggatata atactgataa aagcccataa ggagattggg    780

aacagatggg ctgagatagc tcgaaaactc ccgggacgca ctgaaaatac gatcaagaac    840

cattggaacg cgactaaacg tcgacaacac tcgaggagga ctaaaggaaa agatgaaatt    900

tccctttcac ttggtagcaa cactcttcag aactacatta ggtctgttac ctacaatgat    960

gatcctttca tgaccgcaaa tgcaaacgca aacattggtc caagaaacat gagaggtaaa    1020

ggtaagaatg taatggttgc ggtctcggag tatgatgagg gtgaatgtaa gtatattgtg    1080

gatggtgtga ataacttggg tttagaagat ggaaggatca agatgccgtc attggcggct    1140

atgtcggcct ccggatcagc gtctacttct ggttctgcgt ctggttctgg aagtggtgtg    1200

accatggaga ttgatgagcc gatgactgat agctggatgg tgatgcatgg atgtgatgaa    1260

gttatgatga acgagattgc tttgctggag atgattgctc atggtcgtct ttag          1314

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597329 B (45)授权公告日 2012.05.02 CN 101597329 B *CN101597329B* (21)申请号 200810114531.8 (22)申请日 2008.06.06 C07K 14/415(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 究所 地址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一条 3 号 (72)发明人 左建儒 牟金叶 王兴春 滕冲 谭河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任凤华 Sato, S. et al.Structural analysis o。

2、f Arabidopsis thaliana Chromosome 3.I. Sequence feature of the regions of 4,504,864 bp covered by sixty P1 and TAC clones. DNA RESEARCH .2000,第7卷第131-135 页 . Stracke, R. et al.The R2R3-MYB gene family in Arabidopsis thaliana.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2001, 第 4 卷 ( 第 5 期 ), 第 447456 页 . (54) 。

3、发明名称 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 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 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该蛋白是 如下 a) 或 b) 的蛋白 : a) 由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 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 b) 在序列表中序列 1 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 / 或缺失和 / 或添加 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与植物脂肪酸或油脂代谢相 关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 同时公开了编码该蛋白 的基因、 含有所述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 转基因细 胞系和重组菌以及培育脂肪酸和油脂含量提高的 转基因植物的方法。本发明的与植物脂肪酸或油 脂代谢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

4、提高植物, 特 别是油料作物的脂肪酸或油脂含量及相关性状的 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 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唐华东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2 页 附图 2 页 CN 101597329 B1/1 页 2 1. 一种培育脂肪酸和油脂含量提高和 / 或脂肪酸和油脂组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 法, 是将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转入植物细胞、 组织 或器官中, 获得脂肪酸和油脂含量提高和 / 或脂肪酸和油脂组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 ; 所述植物为。

5、拟南芥, 所述脂肪酸和油脂为油酸和亚油酸。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组成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是如下 1) 或 2) 或 3) 的基因 : 1) 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 2 ; 2) 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 3 ; 3) 其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 3 的自 5末端第 1-1314 位。 3. 一种培育脂肪酸和油脂组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是将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 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转入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中, 获得脂肪酸和油脂组 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 ; 所述植物为拟南芥, 所述脂肪酸和油脂为油酸和。

6、亚油酸。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组成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是如下 1) 或 2) 或 3) 的基因 : 1) 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 2 ; 2) 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 3 ; 3) 其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 3 的自 5末端第 1-1314 位。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597329 B1/12 页 3 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 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植物中脂肪酸又被称为植物油, 它广泛存在。

7、于植物的种子中。 植物油用途广泛, 运 用生物技术来改良植物体内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基因工程方法所选用 的操作基因必需依赖于对植物体内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的了解的基础之 上。但目前人们对此却了解很少, 因此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来提高油料作物中含油量的工 作目前进展缓慢。 0003 以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为例, 植物的胚胎发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 早期形态发 生过程和晚期成熟过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伴随着淀粉、 蛋白质和脂肪酸等贮藏物质的 积累。在胚胎发育早期, 主要是淀粉的大量积累, 在组织和器官形成以后, 淀粉被转化为 蛋白质和脂肪酸。在发育的种子中, 碳水化合物。

8、通过糖酵解途径被分解成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 (phosphoenolpyruvate, PEP), PEP 被运输到质体后再转化成丙酮酸和乙酰 CoA, 乙 酰 CoA 作为底物参与了脂肪酸的合成 (Sari A.Ruuska 等, 2002, ThePlant Cell, Vol.14, 1191-1206.)。 0004 在植物种子成熟过程中, 质体内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的酶是负责进行脂肪酸合成 的, 所合成的脂肪酸被导入胞质酰基 CoA 库中以维持三酯酰甘油 (TAG) 积累。植物种子中 的 TAG 的生物合成是在内质网中进行的。前体是甘油 -3- 磷酸和脂酰 COA, 合成 TAG 的过 。

9、程共需要三种酰基转移酶和一种磷酸水解酶, 分别是甘油 -3- 磷酸酰基转移酶 (GPAT), 溶 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 (LPAT), 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 (DGAT) 和磷脂磷酸水解酶 (PAPase) (Ohlrogge, J.B 等, 1979, Proc Natl Acad Sci USA 76(3) : 1194-1198.)。这三种酰基转移 酶催化甘油骨架的逐步酰基化过程。 0005 近几十年来, 科学家们对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提高植物体内特别是种子中的脂肪 酸含量进行了各种有益的探索。Shintani 等 (1997) 在烟草中过量表达了乙酰辅酶 A 羧 化酶 (ACCase) 的。

10、其中一个亚基 - 生物素羧化酶, 结果发现, 在烟草叶片中 BC 亚基的表达 水平提高了三倍, 其他三个亚基的表达水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同时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 也没有明显改变 ( 见 Shintani, D.K 等, 1997, Plant Physiol.114, 881-886.)。但是另一 项研究表明, 增加丙酰 COA 的含量能够提高脂肪酸的含量。Roeseler 等 1997 年将拟南芥 编码的 HO-ACCase 用种子特异性表达的启动子控制导入油菜中过量表达, 结果使 ACCase 的活性明显提高, 并且使种子中油脂的含量提高 3-5 ( 见 Roesler, K. 等, 19。

11、97, Plant Physiol.11375-11381.)。 Roeseler等的研究结果表明, 丙酰CoA水平能够提高脂肪酸的含 量, 但提高的幅度却很少。Dechesh 等 (2001) 将菠菜的酮酯酰基 ACP 合酶 III 在烟草中过 量表达, 结果使酮酯酰基 ACP 合酶 III 的酶活性提高了 100-300 多倍, 但脂肪酸的含量却降 低了 5-10 (Dehesh, K 等, 2001, PlantPhysiol.125, 1103-1114.)。上述研究结果表明 : 植 说 明 书 CN 101597329 B2/12 页 4 物体内脂肪酸代谢途径是一个复杂和高度协调的过。

12、程, 通过对代谢途径中的个别或单个基 因的遗传操作并不能够有效地改变脂肪酸的含量。 因此, Girke等人预言在脂肪酸的代谢过 程中, 很可能存在一种蛋白激酶或其它调控因子 ( 如转录因子 ) 在起控制作用 ( 见 Girke, T. 等, 2000, Plant Physiol 124, 1570-1581.)。 0006 Microarray 实验表明, 在拟南芥种子发育过程中, 由糖类物质向脂类物质转化的 过程是由多基因协同作用来完成的, 因此可能有不止一个基因参与了该过程的调节。 其中, 转录水平的调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植物的整个基因组中, 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占 了很大一部分, 。

13、比如, 拟南芥中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至少有 1500 个 (Riechmann, J.L. 等, 2000, Science 290, 2105-2110.), 占整个基因组的 5以上。这些转录因子大多属于大的 基因家族, 有的基因家族又可包括许多亚族, 而且有些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所特有的。大 量对转录因子研究的结果表明, 一个转录因子可能对一类相关性状的很多基因实施调节控 制, 从而有效改变植物的相关特性。 0007 目前, 植物体内已有多个转录因子被发现参与了脂肪酸代谢 (Santos 等, 2005, FEBS lett, 579, 4666-4670. ; Cernac, A 等, 20。

14、04, Plant J 40, 575-585. ; Wang 等, 2007, planta, 226773-783.)。leafy cotyledon 2(LEC2) 基因编码了一个 B3 结构域的转录因 子, 2005 年 Santos 等报道了过量表达 LEC2 基因, 可以在营养组织中积累种子储存油脂 (Santos 等, 2005, FEBS lett, 579, 4666-4670.)。WRI1 编码了一个推测的 AP2/EREB 转录因 子蛋白, 它可能是植物体内由蔗糖向 TAG 转化的一个关键的调节因子 (Cernac, A 等, 2004, Plant J 40, 575-。

15、585)。Cernac 和 Benning 2004 年用 CaMV-35S 启动子过量表达拟南芥中 AP2 类转录因子 WRI1 的 cDNA,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种子的含油量 (Cernac, A. 等, 2004, Plant J 40, 575-585.)。2007 年, Baud 等人的研究证实 WRI1 是 LEC2 的直接靶基因, 在植物种子成熟过程中, LEC2调节WRI1基因的表达, 通过WRI1基因来完成蔗糖向脂肪酸的 转化, 完成脂肪酸的积累(Baud等, 2007, Plant J 50, 825-838.)。 FUS3与LEC2一样都是编 码了一个 B3 结构。

16、域的转录因子, B3 结构域能够与含有 RY-motif 的 DNA 序列结合。通过转 基因实验, 发现在 FUS3 过量表达的转基因植株中, 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如 CAC2, KAS2 及 SSI2 等的 mRNA 水平明显受 FUS3 诱导 (Wang 等, 2007, Planta, 226773-783.)。上述研究表 明, 转录因子在植物的脂肪酸代谢尤其是种子中油脂积累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0008 在植物中, 转录因子按照其 DNA 结合域的相似性可以分为几个家族, MYB 转录因子 家族是其中最大的家族之一。MYB 转录因子蛋白的 N 端具有保守的 MYB-DNA 结合域 。

17、; 这些 DNA 结合域是由一个到三个大约 50 个氨基酸残基的螺旋 - 转角 - 螺旋不完全重复结构构 成, 按照这些不完全重复结构又可以分为 MYB1R, MYBR2R3 和 MYB3R。模式植物拟南芥的 MYB 因子 (AtMYB) 参与调控了植物的多种生理活动过程, 包括 : 植物发育, 细胞命运和细胞特征 决定, 对环境因子和植物激素的反应, 非生物胁迫, 病原菌侵染抗性以及植物次生代谢物合 成等信号转导过程 (Ralf, S 等, 2001, Curr Opin PlantBiol 4 : 447-456.)。 0009 AtMYB转录因子大部分都是R2R3型的MYB因子。 目前研。

18、究比较清楚的R2R3型MYB 因子多参与了植物次生物代谢调控, 如 AtMYB4, AtMYB75/PAP1, AtMYB90/PAP2, AtMYB123/ TT2。除此之外, AtMYB34/ATR1 参与了色氨酸的合成调控。然而大部分的已经预测到的 AtMYB 转录因子功能或者他们参与的信号转动途径未知。 说 明 书 CN 101597329 B3/12 页 5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及其编码基因与 应用, 以提高商品植物油的产量以实现对植物和植物产品特定的商品性的改良。 0011 本发明所提供的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转录因子, 。

19、命名为 AtMYB118, 来 源于拟南芥, 是如下 a) 或 b) 的蛋白 : 0012 a) 由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 0013 b)在序列表中序列1的氨基酸序列经过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 基酸且与植物脂肪酸代谢相关的由 a) 衍生的蛋白质。 0014 其中, 序列表中的序列 1 由 437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 自 N 末端 189-235 位氨 基酸和自 N 端 241-286 分别为 MYB 结构域。 0015 为了使 a) 的 AtMYB118 蛋白质便于纯化, 可在由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氨基酸序 列组成的蛋白质的氨基末端或羧基末端。

20、连接上如表 1 所示的标签。 0016 表 1. 标签的序列 0017 标签 残基 序列 Poly-Arg 5-6( 通常为 5 个 ) RRRRR Poly-His 2-10( 通常为 6 个 ) HHHHHH FLAG 8 DYKDDDDK Strep-tag II 8 WSHPQFEK c-myc 10 EQKLISEEDL 0018 0019 上述b)中的AtMYB118蛋白质可人工合成, 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 再进行生物表 达得到。上述 b) 中的 AtMYB118 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可通过将序列表中序列 3 自 5末端第 1-1314 位所示的 DNA 序列中缺失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

21、基的密码子, 和 / 或进行一个或几个 碱基对的错义突变, 和 / 或在其 5端和 / 或 3端连上表 1 所示的标签的编码序列得到。 0020 AtMYB118 蛋白的编码基因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1 AtMYB118 蛋白的编码基因, 是如下 1) 至 5) 中任一所述的基因 ; 0022 1) 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 2 ; 0023 2) 其核苷酸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 3 ; 0024 3) 其编码序列是序列表中序列 3 自 5末端第 1-1314 位 ; 0025 4) 在严格条件下与 1) 或 2) 或 3) 限定的 DNA 片段杂交且编码植物脂肪酸和油脂 代谢相关的转。

22、录因子的 DNA 分子 ; 0026 5) 与 1) 或 2) 或 3) 的基因具有 90以上的同源性, 且编码植物脂肪酸代谢相关 的转录因子的 DNA 分子。 0027 所述步骤 5) 中的基因, 与 1) 或 2) 或 3) 的基因最好有 95以上的同源性。 说 明 书 CN 101597329 B4/12 页 6 0028 序列表中的序列 2 由 2332 个碱基组成, 包括 222 个碱基的 5 UTR 区, 开放阅 读框架为 5端第 222 到第 2168 位碱基, 3 UTR 区为 2169 到 2332 位碱基。自 5端第 223-366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 自5。

23、端第367-474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 因的第一个内含子, 自 5端第 475-923 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二个外显子, 自 5端 第 924-1029 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二个内含子, 自 5端第 1030-1156 位碱基为该基 因组基因的第三个外显子, 自 5端第 1157-1574 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三个内含子, 自 5端第 1575-2168 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四个外显子, 自 5端第 2169-2332 位碱 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 3非编码区。 0029 序列表中的序列 3 由 1314 个碱基组成, 其编码序列为自 5端第 1-1314 位碱基, 编码具有序列表中。

24、序列1所示的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蛋白质, 自5端第567-705位碱基编 码 MYB 结构域, 自 5端第 723-858 位碱基编码 MYB 结构域。 0030 上述严格条件可为在 0.1SSPE( 或 0.1SSC)、 0.1 SDS 的溶液中, 65条件下 杂交并洗膜。 0031 扩增 AtMYB118 基因全长或任一片段的引物对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2 含有上述 AtMYB118 基因的重组载体、 转基因细胞系和重组菌也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0033 可用现有的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含有 AtMYB118 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用于构建 所述植物表达载体的出发载体可为任意一种可用于。

25、根瘤农杆菌或发根农杆菌转化植物的 双元载体或可用于植物微弹轰击的载体等, 如 pER8、 pX6、 pBI 系列载体、 pBin 系列载体、 pCAMBIA 系列载体或其它衍生植物表达载体, 所述出发载体还可为可在原核生物中复制的 载体, 如 pUC 系列载体或 pBluescript 系列载体等。 0034 使用 AtMYB118 基因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时, 在其转录起始核苷酸前可加上任 何一种增强型、 组成型、 组织特异型或诱导型启动子。 所述组成性表达启动子可为花椰菜花 叶病毒 (CaMV)35S 启动子, 玉米 Ubiquitin 启动子或水稻 actin1 启动子等 ; 所述组织特。

26、异 性表达启动子可为种子特异性表达启动子、 花特异性表达启动子或根特异性表达启动子 ; 所述诱导型启动子可为受ABA、 乙烯、 乙醇、 雌激素或地塞米松等诱导的启动子。 它们可单独 使用或与其它的植物启动子结合使用。此外, 使用本发明的 AtMYB118 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 体时, 还可使用增强子, 包括翻译增强子或转录增强子, 这些增强子区域可以是 ATG 起始密 码子或邻接区域起始密码子等, 但必需与编码序列的阅读框相同, 以保证整个序列的正确 翻译。所述翻译控制信号和起始密码子的来源是广泛的, 可以是天然的, 也可以是合成的。 翻译起始区域可以来自转录起始区域或结构基因。 0035 为了。

27、便于对转基因植物细胞或植物进行鉴定及筛选, 可对所用植物表达载体进行 加工, 如加入可在植物中表达可产生颜色变化的酶或发光化合物的基因 (GUS 基因、 萤光素 酶基因等 )、 具有抗性的抗生素标记物 (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 庆大霉素标记物或卡那霉素标记物等 ) 或是抗化学试剂标记基因 ( 如抗除莠剂基因 ) 等。 所述含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宿主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可由卡那霉素或其替代衍生物 如 G418 等进行筛选, 含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宿主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可由潮霉素进 行筛选。 从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考虑, 可不加任何选择性标记基因, 直接以脂肪酸含。

28、量或组 成的改变筛选转化植株。经上述方法进行筛选后还可采用 Southern、 PCR 或点杂交等分子 说 明 书 CN 101597329 B5/12 页 7 检测手段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 以确定其是否转化有目的基因。 0036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培育脂肪酸和 / 或油脂含量提高、 脂肪酸和 / 或 油脂组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0037 本发明提供的培育脂肪酸和 / 或油脂含量提高、 脂肪酸和 / 或油脂组分改变的转 基因植物的方法, 是将所述AtMYB118基因转入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中, 获得脂肪酸和/或 油脂含量提高、 脂肪酸和 / 或油脂组分改变的转基因植物。 0。

29、038 其中, 所述脂肪酸和 / 或油脂含量的提高包括植物体内各组织和器官内各种脂肪 酸和 / 或油脂含量 ( 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 的提高, 所述脂肪酸和 / 或油脂组分的 改变包括植物体内各组织和器官内的脂肪酸和 / 或油脂组成的改善。 0039 所述 AtMYB118 基因既可为 AtMYB118 的 cDNA 序列, 也可为 AtMYB118 的基因组基 因序列或与 AtMYB118 具有 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相同蛋白的 DNA 序列。 0040 与 AtMYB118 具有 90以上同源性且编码相同蛋白的 DNA 序列是将 AtMYB118 的 cDNA或基因组基因序列用已知的。

30、方法进行分离和/或修饰和/或设计得到的。 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 特定基因序列中核苷酸同一性的微小改变可能会导致该基因效能的 降低或者加强, 而且在一些应用 ( 例如, 反义或共抑制技术 ) 中, 部分序列经常会和全长序 列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基因序列变化或缩短的方法, 以及测试这些发生变体的基因的有 效性的方法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 0041 所述 AtMYB118 基因或其同源序列可以正义方向或反义方向导入植物组织、 细胞 或器官。 0042 所述AtMYB118基因转入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中可通过使用原生质体-化学介导 法 (Ca2+、 PEG)、 Ti 质粒、 Ri 质。

31、粒、 植物病毒载体、 直接 DNA 转化、 花粉管、 微注射、 电激、 基因 枪、 农杆菌介导等常规生物学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转化植物细胞、 组织或 器官, 并将转化的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培育成植株 ; 所述组织和器官可包括宿主植物的果 荚、 愈伤组织、 茎尖、 叶片和种子等。 0043 本发明的方法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均适用, 因此, 所述被转化的植物细胞、 组织或器官既可来源于拟南芥、 油菜、 花生、 棉花、 大豆、 向日葵、 棕榈树、 橄榄树、 蓖麻、 马铃 薯或烟草等双子叶植物, 也可来源于水稻、 玉米、 小麦、 大麦、 燕麦、 黑麦、 高梁、 谷子或草坪 草等单子叶。

32、植物。 0044 本发明用 RT-PCR 方法从拟南芥 (Arabidopsis thaliana) 哥伦比亚生态型中分 离得到 AtMYB118 基因。实验证明 AtMYB118 基因过表达的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体内的油酸 (C18 1) 和亚油酸 (C18 2) 的含量明显升高。本发明的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 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提高植物 ( 特别是油料作物 ) 的脂肪酸和 / 或油脂含量及相关性状 的改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0045 图 1 为 AtMYB118 基因的框架结构。 0046 图 2 为转 AtMYB118 基因的拟南芥的表。

33、达检测 0047 1 : 转 pER8 载体的拟南芥 ; 2 : AtMYB118 基因过表达的拟南芥 #2 ; 3 : AtMYB118 基因 过表达的拟南芥 #7。 说 明 书 CN 101597329 B6/12 页 8 0048 图 3 为 AtMYB118 基因过表达拟南芥在诱导培养基上萌发后 10 天的表型。 0049 图 4 为 AtMYB118 基因过表达拟南芥在诱导培养基上萌发后 30 天的表型。 0050 图 5 为苏丹红染色指示 AtMYB118 基因过表达拟南芥体内脂肪酸或油脂含量。 0051 A : 雌二醇诱导 16 小时的转 pER8 空载体植物 ; B : 雌二醇。

34、诱导 16 小时的转 pER8-AtMYB118 植物。 0052 图 6 为 GC-MS 方法检测 AtMYB118 基因过表达拟南芥在诱导培养基上萌发后体内 脂肪酸或油脂含量变化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所用引物及探针均由北京奥 科生物公司合成。 0054 实施例 1、 与植物脂肪酸和油脂代谢相关的基因 AtMYB118 的克隆 0055 根 据 AtMYB118 的 核 苷 酸 序 列 设 计 引 物 P1 和 P2,用 于 扩 增 拟 南 芥 (Arabidopsisthaliana) 哥伦比亚生态型 (Col-0) 中的与植物脂肪。

35、酸代谢相关的基因, 引 物 P1 和 P2 的序列如下 : 0056 P1(AtMYB118 上游引物 ) : 5 ATAGGCGCGCCATGGAGTTCGAGTCAGTGTTCA 3 0057 P2(AtMYB118 下游引物 ) : 5 AATAACTAGTCTAAAGACGACCATGAGCAATCA 3 0058 用 TRIZAL 试 剂 (Invi trogen) 并 参 照 试 剂 盒 说 明 书 提 取 拟 南 芥 (Arabidopsisthaliana)哥伦比亚生态型(Col-0)新鲜角果的总RNA, 然后用SuperScriptTM IIReverse Transcrip。

36、tase 试剂盒 (Invitrogen 公司 ) 反转录合成其第一链 cDNA, 再以所 合成的 cDNA 为模板, 在引物 P1 和 P2 的引导下进行 PCR 扩增, 反应结束后, 对 PCR 扩增产物 进行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用 DNA 回收试剂盒 ( 鼎国公司 ) 回收长度约 1000bp 的目的 片段, 将回收片段连接入到载体 pGEM-Teasy(Promega 公司 ) 中, 再将连接产物用热激法转 化大肠杆菌 DH5 感受态细胞, 筛选阳性克隆, 将其接种于含 50mg/L 氨苄青霉素的 5mL LB 液体培养基中, 在37、 200rpm下培养12-16小时, 提质粒。

37、, 得到含有回收片段的重组质粒, 命名为 pGEM-T Vector-AtMYB118c, 对其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具有序列表中的 序列3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组成, 由1314个碱基组成, 编码序列为自5端第1-1314位碱基, 编码具有序列表中序列 1 所示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的蛋白质, 其中, 自 5端第 567-705 位碱 基编码 MYB 结构域, 自 5端第 723-858 位碱基编码 MYB 结构域。 0059 利用上述引物 P1 和 P2, 从哥伦比亚生态型 (Col-0) 拟南芥基因组中用高保真 DNA 聚合酶 KOD-Plus( 日本东洋纺公司 ) 进行 PCR 扩增。P。

38、CR 扩增产物按照上述方法连接 到 pGEM-Teasy(Promega 公司 ) 中,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pGEM-T Vector-AtMYB118, 对其进 行测序, 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具有序列表中序列 2 的核苷酸序列, 由 2332 个碱基组成, 自 5端第 223-366 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一个外显子, 自 5端第 367-474 位碱基 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一个内含子, 自 5端第 475-923 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二个外 显子, 自 5端第 924-1029 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二个内含子, 自 5端第 1030-1156 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三个外显子, 。

39、自 5端第 1157-1574 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 第三个内含子, 自 5端第 1575-2168 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第四个外显子, 自 5端第 2169-2332 位碱基为该基因组基因的 3 非编码区。该基因的框架结构见图 1, 将该基因命 说 明 书 CN 101597329 B7/12 页 9 名为 AtMYB118, 将其编码蛋白命名为 AtMYB118。 0060 用 Xho1 和 Spe1 酶切 pGEM-T Vector-AtMYB118 质粒 DNA, 酶切得到片段用凝胶回 收试剂盒 ( 购自鼎国公司 ) 回收, 纯化后的片段用 T4 连接酶 (Roche 公司 ) 与。

40、经过同样双 酶切的的 pER8 载体 (Zuo 等, 2001 年, Plant J.24 : 265-273.US Patent 6452068)( 中国科 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连接, 获得重组表达载体 pER8-AtMYB118。重组表达载体 pER8-AtMYB118 通过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 (E.coli)DH5, 挑取阳性菌落到 5ml 含 50mg/L 潮霉素的 LB 液体培养基中, 37、 200rpm 培养 12-16 小时, 提取质粒, 进行 PCR 鉴定和酶切 鉴定。 0061 实施例 2、 转 AtMYB118 基因拟南芥的获得 0062 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表达。

41、载体 pER8-AtMYB118 通过电激转入农杆菌 GV3101 中, 挑 取农杆菌单菌落接种于 20ml LB 液体培养基 ( 壮观霉素 50mg/L, 利福平 50mg/L) 中, 28, 150rpm 振荡培养 2 天。再按 2的接种量将菌液接种于含有利福平和壮观霉素的 300ml LB 培养基振荡培养 16-18 小时, 5000rpm, 20 分钟离心收集菌体, 溶于 250ml 含有 5蔗糖 Silwetl-77中, 慢慢摇匀。 溶液转于250ml烧杯中将已去掉花和果荚的植物倒置于烧杯中, 真空抽 20 秒。为提高转化效率, 一周后可再重复一次。所得种子经潮霉素筛选后得到转 At。

42、MYB118 基因拟南芥, 共得到了。 0063 按照上述方法将 pER8 载体转入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中, 获得转 pER8 载体的拟 南芥植株, 移栽到蛭石中繁殖种子, 作为对照。 0064 实施例 3、 转 AtMYB118 基因的拟南芥的表达检测 0065 挑选实施例 2 中 14 个转 AtMYB118 基因的拟南芥转基因系中两个不同转基因系 #2 和 #7 号检测拟南芥体内 AtMYB118 基因的表达水平, 以转 pER8 载体的拟南芥植株作为 对照。以上植物种子分别播种在 1/2MS 培养基 (Sigma 公司 )。在 16 小时光照, 22培养 2 周左右。然后, 转到含有 。

43、10M 雌激素的液体 1/2MS 培养基中, 诱导 16 小时。 0066 用TRIZOL试剂(购自Invitrogen公司)并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总RNA, 然后用 Invitrogen公司的SuperScriptTM II Reverse Transcriptase试剂盒并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反转录合成其第一链 cDNA, 再以所合成的 cDNA 为模板, 在 AtMYB118 上游引物和 AtMYB118 下游引物的引导下进行 PCR 扩增, 反应结束后, 对 PCR 扩增产物进行 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 测。其中, PCR 扩增的反应条件是 94变性 2 分钟, 94 30 秒, 56 30。

44、 秒, 72 30 秒, 共进 行 25 轮反应, 最后 72延伸 10 分钟。 0067 结果表明, 转 AtMYB118 基因的拟南芥转基因系中两个不同转基因系 #2 和 #7 号 中的 AtMYB118 基因内被雌二醇诱导表达, 而转 pER8 载体的拟南芥植株中 AtMYB118 基因 的与未转基因的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均不能被诱导表达。图 2 所示为 #2 和 #7 转基系 AtMYB118 基因的表达水平。图 2 中 1 代表转 pER8 载体的拟南芥幼苗中 AtMYB118 基因没 有表达。2 代表 #2 转基因拟南芥中 AtMYB118 基因被诱导表达, 3 代表 #7 转基因。

45、拟南芥中 AtMYB118 基因被诱导表达。 0068 实施例 4、 转 AtMYB118 基因的拟南芥在诱导培养基上的萌发 0069 将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和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植株分别移栽到蛭石中繁殖 种子, 将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在含 10mol/L 雌激素的 MS 培养基上, 以转 pER8 载体的拟南 芥作为对照, 在培养条件为22, 光照强度80-120E-2S-1, 16小时光照的温室中培养。 转 说 明 书 CN 101597329 B8/12 页 10 AtMYB118 基因的植物的表型为花青素积累、 绿根, 根部膨大变粗、 植株矮小。图 3 和图 4 为 转 At。

46、MYB118 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在诱导培养基上生长分别 10 天和 30 天时的表型。转 pER8 载体的拟南芥在诱导培养基上分别生长 10 天和 30 天均未出现异常表型。 0070 图 3 中左边为在诱导培养基上生长 10 天的转 pER8 载体的拟南芥, 右边为在诱导 培养基上生长 10 天的转 AtMYB118 基因的拟南芥 ; 图 4 中左边为在诱导培养基上生长 30 天 的转 pER8 载体的拟南芥, 右边为在诱导培养基上生长 30 天的转 AtMYB118 基因的拟南芥。 0071 实施例 6、 苏丹红染色指示转基因植株体内脂肪酸或油脂含量的变化 0072 将转AtMYB118基因。

47、的拟南芥的种子和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植株的种子分别播种 在 1/2MS 培养基 (Sigma 公司 )。在 16 小时光照, 22培养 20 天左右。然后, 分别转到含 有 10M 雌二醇的液体 1/2MS 培养基中, 诱导 16 小时。同时, 以分别转到不含雌二醇的液 体 1/2MS 培养基中, 诱导 16 小时作为对照。 0073 分别取上述诱导培养基中的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与转pER8载体的拟南 芥植株浸泡于 1苏丹红 (Fat Red 7B)(Sigma 公司 ), 室温 30 分钟, 用去离子水清洗 3 遍。 0074 苏丹红染色实验结果如图 5 所示, 转 AtMY。

48、B118 基因的拟南芥植株的根部和子叶 处的脂肪酸的积累明显比转 pER8 载体的拟南芥植株的根部和子叶处的脂肪酸的积累水平 高。 0075 实施例 7、 气质联用 (GC-MS) 方法检测转 AtMYB118 基因的拟南芥经诱导后体内脂 肪酸含量变化 0076 将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种子和转pER8载体的拟南芥植株的种子分别播种在 1/2MS 培养基 (Sigma 公司 )。在 16 小时光照, 22培养 20 天左右。然后, 分别转到含有 10M 雌二醇的液体 1/2MS 培养基中, 诱导 16 小时。同时, 以分别转到不含雌二醇的液体 1/2MS 培养基中, 诱导 16 小时作。

49、为对照。 0077 分别取上述诱导培养基中的转AtMYB118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与转pER8载体的拟南 芥植株各 100mg, 在液氮中研磨成干粉, 然后转移到带密封盖的试管中, 加入 3ml 甲醇 ( 含 2.5 ( 体积百分比 ) 浓硫酸 ), 在 80水浴加热 90 分钟 . 再加入 4.5ml 0.9g/100ml 的 NaCL 和 1ml 正己烷, 混匀, 4000rpm 离心 10 分钟, 收集正己烷相。真空抽干, 用 100ul 乙酸 乙酯溶解, 取 1ul 上样分析。所用 GC-MS 仪为 TurboMass(PerkinElmer 公司 ), 所用 GC 柱为 30m0.25mm BPX-70 柱, GC 升温程序为 : 初始温度 120, 保持 1 分钟, 以每分钟 10的速 率升至 150, 然后以每分钟 4的速率升温至 230, 保持 10 分钟 . 以 C17 0 的三酯酰 甘油作内标。 0078 GC-MS 结果如图 6 所示, 转 AtMYB118 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体内的油酸 (C18 1) 和 亚油酸 (C18 2) 的含量明显升高, 其中油酸的含量与转 pER8 载体的拟南芥植株相比, 转 AtMYB118 基因的拟南芥植株体内的油酸 (C18 1) 和亚油酸 (C18 2) 的含量升高了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