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海洋防污涂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环保海洋防污涂料.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51988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51988A21申请号201410414235522申请日20140821C09D161/14200601C09D5/16200601C09D7/1220060171申请人青岛优维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地址266000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正阳路151号世正爱丽安综合楼公寓80472发明人张涛54发明名称一种环保海洋防污涂料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海洋防污涂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环氧酚醛树脂2045份、二氧化钛051份、生物防污剂110份、纳米氧化物颗粒增强剂515份、流平剂15份、环氧增固剂15份、钛白粉510。
2、份、高岭土38份、云母粉815份、溶剂1828份、防沉剂0051份、润湿分散剂0051份。本发明对于海洋生物具有很好的趋避效果和抑制附着作用,对海洋生物没有任何伤害作用,纯天然无公害。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51988ACN104151988A1/1页21一种环保海洋防污涂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环氧酚醛树脂2045份、二氧化钛051份、生物防污剂110份、纳米氧化物颗粒增强剂515份、流平剂15份、环氧增固剂15份、钛白粉510份、高岭土38份、云母粉815份、溶剂1。
3、828份、防沉剂0051份、润湿分散剂0051份。权利要求书CN104151988A1/2页3一种环保海洋防污涂料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环保海洋防污涂料。背景技术0002在海洋环境中,当一个物体浸入海水中之后,其表面首先发生微型污损,即细菌等微型生物附着到物体表面上,并在其上进行生长、繁殖;随后,大型藻类的孢子及海洋无脊椎动物如藤壶、贻贝和海鞘的幼体附着到物体表面上,该过程被称为大型污损。大型污损又可进一步分为软性污损和硬性污损,软性污损是指藻类、草苔虫、海鞘、水螅等生物所造成的污损,硬性污损是指分泌碳酸钙外壳的生物如藤壶和牡蛎等所造成的污损。这些海洋污损生物附着。
4、在海中人工设施表面,会加大船舶航行阻力、堵塞管道和养殖网具、影响声学仪器及其他海上设备的正常使用、增加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平台的累赘、加速金属腐蚀等严重危害,导致海洋军事活动、海洋运输、工业和水产养殖生产的巨大损失。迄今为止,解决海洋生物污损最经济、有效和常用的方法是在海中设备表面涂刷含海洋防污剂的涂料,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涂料中的关键组分海洋防污剂的渗出、扩散或水解等方式逐步释放出防污剂,达到防止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在海中人工设施表面的目的。目前的海洋防污剂种类大部分含重金属,具较强毒性,污染海洋生态环境。如有机锡化合物曾被作为海洋防污剂广泛使用,但因其剧毒而被立法禁止在船舶上应用。氧化亚铜虽然是目。
5、前市场上主要的海洋防污剂,但其大量使用也会严重破坏海洋生态平衡,甚至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及人类健康。因此,开发环保型海洋防污剂已成为国际上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天然活性物质本身即源于自然,具备生物可降解性,是自然资源的一种循环,不会对环境造成附加压力,若可开发为海洋防污剂,则可望替代对环境有害的海洋防污剂。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海洋防污涂料。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海洋防污涂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环氧酚醛树脂2045份、二氧化钛051份、生物防污剂110份、纳米氧化物颗粒增强剂515份、流平剂15份、。
6、环氧增固剂15份、钛白粉510份、高岭土38份、云母粉815份、溶剂1828份、防沉剂0051份、润湿分散剂0051份。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对于海洋生物具有很好的趋避效果和抑制附着作用,对海洋生物没有任何伤害作用,纯天然无公害。具体实施方式000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07实施例1,一种环保海洋防污涂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环氧酚醛树脂20份、二氧化钛05份、生物防污剂10份、纳米氧化物颗粒增强剂15份、流平剂5份、环氧说明书CN104151988A2/2页4增固剂5份、钛白粉10份、高岭土8份、云母粉15份、溶剂28份、防沉剂1份、润湿分散剂005份。0008实施例2,一种环保海洋防污涂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环氧酚醛树脂45份、二氧化钛05份、生物防污剂1份、纳米氧化物颗粒增强剂5份、流平剂5份、环氧增固剂1份、钛白粉10份、高岭土8份、云母粉15份、溶剂28份、防沉剂1份、润湿分散剂1份。0009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变、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说明书CN10415198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