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防晕动症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晕动症(motion sickness),即晕车病、晕船病、晕机病和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摇摆、颠簸、旋转、加速运动等所致疾病的统称。主要是人体内耳平衡器官—前庭器官过分敏感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而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重者甚至虚脱、休克等症状,并伴有血色苍白、出冷汗、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下降等。
目前对于“晕动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生活经验和药物治疗:
一、生活经验知识的治疗方法;
因身处运动环境而引发的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群,“晕动”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律不齐、虚脱、休克等。基于“晕动”的普遍性,人们也渐渐积累起一些小窍门,比如口含姜片、闻枯皮、抹风油精等。
二、常见的药物治疗;
这种疾病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办法,可以选择抗组胺和抗胆碱类药物。
上述方式是人们在日常实践中得出的结论,方式一中的方法只适用于轻微“晕动”的人群,对于症状较严重的病人则没有效果;而方式二中的方法,首先出差乘坐交通工具很可能是偶然的,可能因为匆忙而忘记带药物,其次,长时间服用药物很可能会导致对药物强烈的依赖性。所以这都不是很好的处理方法。
综上,目前对于“晕动”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只能通过药物进行预防,并没有其他预防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预防晕动症的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预防晕动症的方式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防晕动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处理模块获取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获取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开启条件;
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满足开启条件后,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防晕动症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处理模块、状态感应模块和电磁脉冲模块;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状态感应模块获取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根据获取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开启条件;在确定满足开启条件后,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处理模块获取当前用户的运动状态,根据用户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满足电磁脉冲产生模块的开启条件。如果满足电磁脉冲产生模块的开启条件,那么电磁脉冲产生模块就会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运动状态满足开启条件后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从而对于“晕动”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预防,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预防晕动症的方式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预防晕动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预防晕动症方法的完整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预防晕动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预防晕动症系统三个模块位于一个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预防晕动症系统状态感应模块和电磁脉冲模块位于一个实体,处理模块单独位于一个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3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预防晕动症系统处理模块和电磁脉冲模块位于一个实体,状态感应模块单独位于一个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3E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预防晕动症系统处理模块、状态感应模块和电磁脉冲模块分别位于一个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状态感应模块位于公共汽车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电磁脉冲模块的实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电磁脉冲模块位于耳机内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防晕动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处理模块获取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
步骤101、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获取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开启条件;
步骤102、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满足开启条件后,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处理模块获取当前用户的运动状态,根据用户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满足电磁脉冲产生模块的开启条件。如果满足电磁脉冲产生模块的开启条件,那么电磁脉冲产生模块就会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运动状态满足开启条件后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从而对于“晕动”所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预防,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中预防晕动症的方式单一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微电流是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电流,该电流是在人体可承受的正常电流范围内,一般是0~500μA。
由于用户乘坐的设备处于加速、加速、摇晃等状态时容易产生晕动症,所以根据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可以判断用户是否处于加速、加速、摇晃等状态,如果是就可以触发启动微电流,从而达到预防晕动症的效果。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加速度、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和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
其中,加速度主要是指水平方向的加速度;
加速度的获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
1、起点的速度记为V0,终点的速度记为Vt,从起点到终点所需的时间为t。那么,加速度a=(Vt-V0)/t;
2、起点的速度记为V0,终点的速度记为Vt,起点到终点的路程记为s。那么,加速度a=(Vt2-V02)/2s。
其中,用户起点和终点的速度可以通过速度传感器进行获取;时间可以通过计时器获取。
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路程,起点至终点用户移动的所有距离。
例:用户a点到b点距离为20米,而用户实际移动距离达到25米,也就是路程为25米,那么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记为25米。
其中,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路程,起点至终点用户移动的所有距离。
如用户在乘坐轮船的时候,由于海水涨潮或者落潮等其他因素,会导致轮船在竖直方向上产生轨迹的改变,这时候由于轮船一方面在匀速前行,另一方面又受到海水的影响,会产生沿斜前方的位移,这个时候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依然是轮船实际行走的路程;
例轮船实际行走1000米,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500米,那么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记为1000米。
上述所说的几种运动状态基本包括所有容易产生“晕动”的场景,一般水平路面上的行走只需要用到加速度这种运动状态;其他场景例如轮船、飞机等就需要用到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和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两种运动方式;在实际实施中,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只采取一种运动状态或者采取两种运动状态结合或者采取三种运动方式并存的方式。
处理模块获得用户的运动状态以后,根据获取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开启条件,包括:
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加速度,则所述处理模块判断用户当前的加速度是否大于当前设置的第一加速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开启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开启条件;或
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则所述处理模块判断用户当前的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是否大于当前设置的第一水平距离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开启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开启条件;或
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则所述处理模块判断用户当前的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是否大于当前设置的第一竖直距离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开启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开启条件。
这里所说的开启条件是:是否触发电磁脉冲模块工作:
即,如果满足开启条件,那么处理模块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反之,那么处理模块触发电磁脉冲模块就不会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处理模块实时获取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并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的运动状态,实时检测获取到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是否需要触发电磁脉冲模块工作,已达到实时防止“晕动”的产生。
上述所说的第一阈值的确定根据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运动状态不同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一阈值:
其一,如果获取到的用户运动状态是加速度,那么,所述处理模块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一加速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应用场景和加速阈值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加速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一加速阈值;
其二,如果获取到的用户运动状态是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那么所述处理模块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一水平距离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应用场景和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一水平距离阈值;
其三,如果获取到的用户运动状态是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那么所述处理模块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一竖直距离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应用场景和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一竖直距离阈值。
当前的应用场景确认可以有以下方式:
一、用户选择的应用场景;用户根据自己乘坐的交通工具的不同,自主选择第一阈值的范围;
二、根据当前用户的速度判断用户的应用场景;例如,用户的速度一段时间都在500以上,那么就会选择应用场景为飞机;如果当前用户的速度一段时间都在200至300之间,那么就会选择应用场景为火车;如果当前用户的速度一段时间都在60至130之间,那么就会选择应用场景为汽车;如果当前用户的速度一段时间都在40至80之间,那么就会选择应用场景为轮船。
处理模块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分别得到对应的第一加速阈值、第一水平距离阈值和第一竖直距离阈值,以区分用户处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设置不同的第一加速阈值、第一水平距离阈值和第一竖直距离阈值;有利于处理模块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时根据不同的第一加速阈值、第一水平距离阈值和第一竖直距离阈值判断电磁脉冲模块是否需要工作。
也就是说用户处于不同的交通工具上时设置的第一阈值是不一样的。
例如,用户如果处于火车上,那么可以设置第一阈值为100;如果用户处于飞机上,那么可以设置第一阈值为800。
不同的用户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对第一阈值进行调整,比如甲在处于飞机上时需要将第一阈值设置成500才不会导致“晕动”的产生,但是乙可能需要设置成1000就不会导致“晕动”的产生。
此外,第一阈值的设定并不是单一的。
例如当飞机处于盘旋上升的运动状态,就可以采取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和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相结合的运动方式;将第一水平距离阈值设置为500,第一竖直距离阈值设置为1000;只要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或者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其中的一个超过第一阈值,那么处理模块就触发电磁脉冲模块工作;当然也可以设置成只有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和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都超过第一阈值时,处理模块才会触发电磁脉冲模块工作的模式。
上述所说的几种形式,在具体实践中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要对第一阈值进行适当的调整。
处理模块在与设置的不同运动状态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得出是否需要开启以后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之后,还包括: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获取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关闭条件;
所述处理模块在确定满足关闭条件后,触发电磁脉冲模块停止产生所述微电流。
也就是说,在处理模块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之后,还要根据获得的用户的运动状态确定是否需要关闭电磁脉冲模块的工作,如果不及时关闭可能又会导致一些其他的疾病,只有根据检测到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才能达到实时检测用户的运动状态,如果用户在此时的运动状态下有不适的症状可以及时的反馈给处理模块,使处理模块在有需要的时刻及时触发电磁脉冲模块进行工作,才能有效的防止“晕动”的产生。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了手动关闭电磁脉冲模块以外,还可以自动关闭电磁脉冲模块的方式;
这种自动关闭电磁脉冲模块的方式,可以免除用户因时间仓促或匆忙忘记关闭电磁脉冲模块所带来的困扰。
上述处理模块在与设置的不同运动状态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得出是否需要开启以后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之后,还需要根据获取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关闭条件,也提供了以下三种方式,包括:
1、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加速度,则所述处理模块判断用户当前的加速度是否小于当前设置的第二加速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关闭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关闭条件;
2、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则所述处理模块判断用户当前的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是否小于当前设置的第二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关闭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关闭条件;
3、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则所述处理模块判断用户当前的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是否小于当前设置的第二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关闭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关闭条件。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设置不同运动状态对应的第二加速阈值、第二水平距离阈值和第二竖直距离阈值,以区分用户处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有利于处理模块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时根据不同的第二加速阈值、第二水平距离阈值和第二竖直距离阈值判断电磁脉冲模块是否需要停止工作;
例如用户处于公共汽车、飞机或者轮船时第二阈值一定是不一样的,这种设计方式更加合理。
上述所说的第二阈值的确定根据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运动状态不同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二阈值:
其一,如果获取到的用户运动状态是加速度,那么,所述处理模块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二水平距离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应用场景和加速阈值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加速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二加速阈值;
其二,如果获取到的用户运动状态是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那么,所述处理模块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二水平距离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应用场景和水平距离阈值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水平距离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二水平距离阈值;
其三,如果获取到的用户运动状态是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那么,所述处理模块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二竖直距离阈值:
所述处理模块根据应用场景和竖直距离阈值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竖直距离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二竖直距离阈值。
处理模块通过上述三种方式分别得到对应的第二加速阈值、第二水平距离阈值和第二竖直距离阈值,以区分用户处于不同的应用场景设置不同的第二加速阈值、第二水平距离阈值和第二竖直距离阈值。有利于处理模块在不同的应用场景时根据不同的第二加速阈值、第二水平距离阈值和第二竖直距离阈值判断电磁脉冲模块是否需要停止工作。
这里的第二阈值的设定与上述第一阈值的的设定相对应。
综上,阈值的设定是需要区分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用户的,“晕动”可能根据年龄段、性别、体质等不同略有差别,具体实施中需要根据场景和用户的不同进行区别。
下面以运动状态为加速度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一种预防晕动症方法做一个完整流程介绍;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预防晕动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0:处理模块获取本周期起始时刻的用户速度;
步骤201:处理模块获取本周期结束时刻的用户速度;
步骤202:处理模块根据周期时长以及获取的用户速度,确定用户的加速度;
步骤203:处理模块根据应用场景和加速阈值的对应关系,把当前应用场景对应的加速阈值作为第一加速阈值;
步骤204:处理模块判断用户的加速度是否大于第一加速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05;反之则执行步骤200;
步骤205:处理模块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
步骤206:处理模块根据应用场景和加速阈值的对应关系,把当前应用场景对应的加速阈值作为第二加速阈值;
步骤207:处理模块判断用户当前加速度是否小于第二加速阈值;如果是执行步骤208;反之则返回步骤205;
步骤208:处理模块停止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运动状态与加速度类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第一加速阈值、第一水平距离阈值和第一竖直距离阈值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第一阈值;类似的,根据不同应用场景选择第二加速阈值、第二水平距离阈值和第二竖直距离阈值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第二阈值。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预防晕动症的的系统,由于该系统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发明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该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3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防晕动症的系统,包括:处理模块300、状态感应模块301和电磁脉冲模块302。
处理模块300:用于通过状态感应模块获取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根据获取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开启条件;在确定满足开启条件后,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
其中,状态感应模块可以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陀螺仪等装置。GPS可以获得用户所在的位置,进一步通过速度传感器获得用户的初始速度和截止速度,进而得到加速度;这里的陀螺仪主要是传感陀螺仪,它可以获得水平、竖直、俯仰、航向等运动参数。
进一步的,为了获取加速度这种运动状态可以采取GPS装置;反之,为了获取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和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可以采取陀螺仪这种装置。
在实施中,处理模块300、状态感应模块301和电磁脉冲模块302可以位于一个实体,如图3B所示;
这种结构简单,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处理模块300单独位于一个实体,状态感应模块301和电磁脉冲模块302位于一个实体,如图3C;
这种方案中,处理模块可以位于手机等移动客户端设备,以软件的形式安装,通过移动客户端实现设备开关,并且可以调节电磁脉冲模块工作相关的阈值参数,可以适用于不同程度晕动症患者。
状态感应模块301单独位于一个实体,处理模块300和电磁脉冲模块302位于一个实体,如图3D;
这种封装方式使用过程中可以把状态感应模块301固定在交通工具上,有利于更准确追踪运动参数,同时减小处理模块300、状态感应模块301和电磁脉冲模块302位于一个实体带来的整体结构过大的困扰,状态感应模块301与处理模块300和电磁脉冲模块302之间的通讯可以通过有线信号或者无线信号的形式进行。
处理模块300、状态感应模块301和电磁脉冲模块302分别位于一个实体,如图3E;
这种结构易于用户区分各个模块,不至于混淆。
状态感应模块可以用户佩戴使用,也可以位于乘坐的交通工具上;如果位于交通工具上,那么应该位于某个相对稳定的位置,例如交通工具是飞机那么最好位于飞机内部某位置,而不是相对处于外面的机翼上。如果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那么状态感应模块只要位于车内即可,如图4中的虚线框表示状态感应模块,可以位于前车窗;图4只是状态感应模块位置的一种示意图,实践中也可以位于后车窗,或者车座椅上,只要是相对固定的位置即可。
如果交通工具是飞机或者轮船,状态感应模块可以位于飞机或者轮船内的某位置,相对于飞机和轮船而言,传感器就像是飞机和轮船的神经,遍布于飞机、轮船的每一个位置,将飞机和轮船的每一个工作状态参数变成电信号,再将信号传递出去,为飞机和轮船的安全保驾护航。
这么做有利于状态感应模块更好的感应出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以便处理模块根据获取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
电磁脉冲模块,其结构示意如图5所示;
上述系统可以是同一个电子装置封装,如耳机式封装,那么电磁脉冲模块应位于耳机内部,靠近人体半规管的位置,如图6所示;图中电磁脉冲模块的位置接近于人体半规管,当状态感应模块获得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时,处理模块根据获取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开启条件,在确定满足开启条件后,就会触发电磁脉冲模块通过脉冲电磁场产生对人体半规管的平衡脉冲进行影响的微电流。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微电流及时的传送给人体半规管,更好的预防“晕动”的产生。
可选地,所述运动状态包括下列中的部分或全部:
加速度、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和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300具体用于:
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加速度,则判断用户当前的加速度是否大于当前设置的第一加速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开启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开启条件;或
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则判断用户当前的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是否大于当前设置的第一水平距离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开启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开启条件;或
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则判断用户当前的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是否大于当前设置的第一竖直距离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开启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开启条件。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300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一加速阈值:
根据应用场景和加速阈值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加速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一加速阈值;或
所述处理模块300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一水平距离阈值:
根据应用场景和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一水平距离阈值;或
所述处理模块300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一竖直距离阈值:
根据应用场景和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一竖直距离阈值。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300还用于:
根据获取的用户当前的运动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关闭条件;
确定满足关闭条件后,触发电磁脉冲模块停止产生所述微电流。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300具体用于:
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加速度,则判断用户当前的加速度是否小于当前设置的第二加速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关闭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关闭条件;或
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则判断用户当前的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是否小于当前设置的第二单位时间水平方向的移动距离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关闭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关闭条件;或
若所述运动状态包括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则判断用户当前的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是否小于当前设置的第二单位时间竖直方向的移动距离阈值,如果是,则确定满足关闭条件,否则确定不满足关闭条件。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300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二加速阈值:
根据应用场景和加速阈值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加速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二加速阈值;或
所述处理模块300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二水平距离阈值:
根据应用场景和水平距离阈值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水平距离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二水平距离阈值;或
所述处理模块300根据下列方式确定当前设置的第二竖直距离阈值:
根据应用场景和竖直距离阈值的对应关系,将当前的应用场景对应的竖直距离阈值作为当前设置的第二竖直距离阈值。
以上参照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系统)和/或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框图和/或流程图描述本申请。应理解,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一个块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示图的块的组合。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的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以产生机器,使得经由计算机处理器和/或其它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指令创建用于实现框图和/或流程图块中所指定的功能/动作的方法。
相应地,还可以用硬件和/或软件(包括固件、驻留软件、微码等)来实施本申请。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可以采取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具有在介质中实现的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以由指令执行系统来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而使用。在本申请上下文中,计算机可使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意介质,其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输、或传送程序,以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结合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