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护理装置.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8567682 上传时间:2020-08-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494087.3

申请日:

20161228

公开号:

CN207412523U

公开日:

201805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N5/06,A61H15/00

主分类号:

A61N5/06,A61H15/00

申请人:

怀向荣

发明人:

怀向荣,刘云霞,唐娜

地址:

277606 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枣矿集团滕南医院血液净化科(内四科)

优先权:

CN201621494087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肌肉护理装置,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护理装置主体,在护理装置主体上设有红外固定槽,红外固定槽内设有红外加热孔,红外加热孔内设有红外加热头,红外固定槽左右两侧设有护理按摩孔,护理按摩孔内设有护理按摩装置,护理按摩装置外侧设有装置固定圈,装置固定圈上设有入线孔,入线孔内设有按摩线,装置固定圈内设有支撑钢线,护理按摩装置上侧设有按摩口,护理按摩装置内设有按摩底座,按摩底座上设有按摩驱动电机,按摩驱动电机上设有按摩伸缩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进行肌肉护理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科学有效,极大地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权利要求书

1.肌肉护理装置,包括护理装置主体(1),其特征是:在护理装置主体(1)上设有红外固定槽(2),红外固定槽(2)内设有红外加热孔(3),红外加热孔(3)内设有红外加热头(4),红外固定槽(2)左右两侧设有护理按摩孔(5),护理按摩孔(5)内设有护理按摩装置(6),护理按摩装置(6)外侧设有装置固定圈(7),装置固定圈(7)上设有入线孔(8),入线孔(8)内设有按摩线(9),装置固定圈(7)内设有支撑钢线(10),护理按摩装置(6)上侧设有按摩口(11),护理按摩装置(6)内设有按摩底座(12),按摩底座(12)上设有按摩驱动电机(13),按摩驱动电机(13)上设有按摩伸缩棒(14),按摩伸缩棒(14)与按摩板(15)连接,按摩板(15)上设有按摩棒(16),按摩棒(16)上设有按摩球(17),红外固定槽(2)左侧设有按摩固定接口(18),按摩固定接口(18)下侧设有电源线孔(19),电源线孔(19)内设有电源线(20),电源线(20)上设有变压器(21),电源线(20)与电源插头(22)连接,护理装置主体(1)上侧设有膨胀进气孔(23),膨胀进气孔(23)与膨胀进气管(24)连接,膨胀进气管(24)内设有进气内管(25),进气内管(25)与微排气管(26)连接,膨胀进气管(24)下侧设有进气椎管(27),进气椎管(27)内设有进气控制管(28),进气控制管(28)内设有单向轴(29),进气控制管(28)下侧设有进气孔(30),膨胀进气孔(23)内设有按摩膨胀缓冲垫(31),按摩膨胀缓冲垫(31)右侧设有装置主体开合板(32),装置主体开合板(32)与开合轴(3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肌肉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固定圈(7)上设有防滑线(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肌肉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固定接口(18)内设有按摩固定卡(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肌肉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轴(29)左侧设有进气限制板(3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肌肉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部分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卧床休养,在休养的过程中由于肌肉长时间不进行运动会使肌肉体积减小,肌肉单位面积的张力下降,同时运动神经的兴奋度也会降低,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而常用的人工按摩又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这就会对医务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进行肌肉护理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科学有效的肌肉护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护理装置主体,在护理装置主体上设有红外固定槽,红外固定槽内设有红外加热孔,红外加热孔内设有红外加热头,红外固定槽左右两侧设有护理按摩孔,护理按摩孔内设有护理按摩装置,护理按摩装置外侧设有装置固定圈,装置固定圈上设有入线孔,入线孔内设有按摩线,装置固定圈内设有支撑钢线,护理按摩装置上侧设有按摩口,护理按摩装置内设有按摩底座,按摩底座上设有按摩驱动电机,按摩驱动电机上设有按摩伸缩棒,按摩伸缩棒与按摩板连接,按摩板上设有按摩棒,按摩棒上设有按摩球,红外固定槽左侧设有按摩固定接口,按摩固定接口下侧设有电源线孔,电源线孔内设有电源线,电源线上设有变压器,电源线与电源插头连接,护理装置主体上侧设有膨胀进气孔,膨胀进气孔与膨胀进气管连接,膨胀进气管内设有进气内管,进气内管与微排气管连接,膨胀进气管下侧设有进气椎管,进气椎管内设有进气控制管,进气控制管内设有单向轴,进气控制管下侧设有进气孔,膨胀进气孔内设有按摩膨胀缓冲垫,按摩膨胀缓冲垫右侧设有装置主体开合板,装置主体开合板与开合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固定圈上设有防滑线。

作为优选,所述按摩固定接口内设有按摩固定卡。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轴左侧设有进气限制板。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进行肌肉护理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科学有效,极大地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护理按摩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膨胀进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理装置主体,2、红外固定槽,3、红外加热孔,4、红外加热头,5、护理按摩孔,6、护理按摩装置,7、装置固定圈,8、入线孔,9、按摩线,10、支撑钢线,11、按摩口,12、按摩底座,13、按摩驱动电机,14、按摩伸缩棒,15、按摩板,16、按摩棒,17、按摩球,18、按摩固定接口,19、电源线孔,20、电源线,21、变压器,22、电源插头,23、膨胀进气孔,24、膨胀进气管,25、进气内管,26、微排气管,27、进气椎管,28、进气控制管,29、单向轴,30、进气孔,31、按摩膨胀缓冲垫,32、装置主体开合板,33、开合轴,34、防滑线,35、按摩固定卡,36、进气限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肌肉护理装置,包括护理装置主体1,在护理装置主体1上设有红外固定槽2,红外固定槽2内设有红外加热孔3,红外加热孔3内设有红外加热头4,红外固定槽2左右两侧设有护理按摩孔5,护理按摩孔5内设有护理按摩装置6,护理按摩装置6外侧设有装置固定圈7,装置固定圈7上设有入线孔8,入线孔8内设有按摩线9,装置固定圈7内设有支撑钢线10,护理按摩装置6上侧设有按摩口11,护理按摩装置6内设有按摩底座12,按摩底座12上设有按摩驱动电机13,按摩驱动电机13上设有按摩伸缩棒14,按摩伸缩棒14与按摩板15连接,按摩板15上设有按摩棒16,按摩棒16上设有按摩球17,红外固定槽2左侧设有按摩固定接口18,按摩固定接口18下侧设有电源线孔19,电源线孔19内设有电源线20,电源线20上设有变压器21,电源线20与电源插头22连接,护理装置主体1上侧设有膨胀进气孔23,膨胀进气孔23与膨胀进气管24连接,膨胀进气管24内设有进气内管25,进气内管25与微排气管26连接,膨胀进气管24下侧设有进气椎管27,进气椎管27内设有进气控制管28,进气控制管28内设有单向轴29,进气控制管28下侧设有进气孔30,膨胀进气孔23内设有按摩膨胀缓冲垫31,按摩膨胀缓冲垫31右侧设有装置主体开合板32,装置主体开合板32与开合轴33连接。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护理装置主体1套在患者手臂小腿等需要进行肌肉护理的部分,使按摩膨胀缓冲垫31紧密的扣在皮肤表皮上,轻轻挤压护理装置主体1使按摩膨胀缓冲垫31内多余的气体通过微排气管26缓缓排出,减少对肌肉的压力,并将按摩固定卡35卡住,连接电源后,红外加热头4发射出红外线,通过红外线对肌肉的照射产生热量,增加肌肉内的血液流动性,同时护理按摩装置6内的按摩驱动电机13带动按摩伸缩棒14进行伸缩,使按摩球17对肌肉进行滚动按摩,减轻肌肉的不适,同时提高肌肉的营养代谢使肌肉张力和容积增大,防止肌肉萎缩。

作为优选,所述装置固定圈7上设有防滑线34。这样设置,可以增加摩擦力,防止装置固定圈7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按摩固定接口内上设有按摩固定卡35。这样设置,可以使装置更加稳定,防止装置撑开掉落。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轴29左侧设有进气限制板36。这样设置,可以密封进入的空气,防止空气回流泄露。

肌肉护理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肌肉护理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肌肉护理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肉护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肉护理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494087.3 (22)申请日 2016.12.28 (73)专利权人 怀向荣 地址 277606 山东省微山县欢城镇枣矿集 团滕南医院血液净化科 (内四科) (72)发明人 怀向荣刘云霞唐娜 (51)Int.Cl. A61N 5/06(2006.01) A61H 15/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肌肉护理装置 (57)摘要 肌肉护理装置, 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 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护理装置主体, 在 护理装置主体上设有红外固定槽, 。

2、红外固定槽内 设有红外加热孔, 红外加热孔内设有红外加热 头, 红外固定槽左右两侧设有护理按摩孔, 护理 按摩孔内设有护理按摩装置, 护理按摩装置外侧 设有装置固定圈, 装置固定圈上设有入线孔, 入 线孔内设有按摩线, 装置固定圈内设有支撑钢 线, 护理按摩装置上侧设有按摩口, 护理按摩装 置内设有按摩底座, 按摩底座上设有按摩驱动电 机, 按摩驱动电机上设有按摩伸缩棒。 本实用新 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在进行肌肉护理时, 操作 简便、 省时省力、 科学有效, 极大地减轻了医务人 员的工作难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7412523 U 2018.05.29 CN。

3、 207412523 U 1.肌肉护理装置, 包括护理装置主体(1), 其特征是: 在护理装置主体(1)上设有红外固 定槽(2), 红外固定槽(2)内设有红外加热孔(3), 红外加热孔(3)内设有红外加热头(4), 红 外固定槽(2)左右两侧设有护理按摩孔(5), 护理按摩孔(5)内设有护理按摩装置(6), 护理 按摩装置(6)外侧设有装置固定圈(7), 装置固定圈(7)上设有入线孔(8), 入线孔(8)内设有 按摩线(9), 装置固定圈(7)内设有支撑钢线(10), 护理按摩装置(6)上侧设有按摩口(11), 护理按摩装置(6)内设有按摩底座(12), 按摩底座(12)上设有按摩驱动电机(1。

4、3), 按摩驱动 电机(13)上设有按摩伸缩棒(14), 按摩伸缩棒(14)与按摩板(15)连接, 按摩板(15)上设有 按摩棒(16), 按摩棒(16)上设有按摩球(17), 红外固定槽(2)左侧设有按摩固定接口(18), 按摩固定接口(18)下侧设有电源线孔(19), 电源线孔(19)内设有电源线(20), 电源线(20) 上设有变压器(21), 电源线(20)与电源插头(22)连接, 护理装置主体(1)上侧设有膨胀进气 孔(23), 膨胀进气孔(23)与膨胀进气管(24)连接, 膨胀进气管(24)内设有进气内管(25), 进 气内管(25)与微排气管(26)连接, 膨胀进气管(24)下侧。

5、设有进气椎管(27), 进气椎管(27) 内设有进气控制管(28), 进气控制管(28)内设有单向轴(29), 进气控制管(28)下侧设有进 气孔(30), 膨胀进气孔(23)内设有按摩膨胀缓冲垫(31), 按摩膨胀缓冲垫(31)右侧设有装 置主体开合板(32), 装置主体开合板(32)与开合轴(3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肌肉护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固定圈(7)上设有防滑线 (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肌肉护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固定接口(18)内设有按摩 固定卡(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肌肉护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轴(29)左侧设有进气限。

6、制 板(36)。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7412523 U 2 肌肉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 具体地讲是一种肌肉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部分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卧床休养, 在休养的过程中由于肌 肉长时间不进行运动会使肌肉体积减小, 肌肉单位面积的张力下降, 同时运动神经的兴奋 度也会降低, 对患者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 而常用的人工按摩又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 间, 这就会对医务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进行肌肉护理时, 操作简便、 省时省力、 科学有效 的肌肉护理装置。。

7、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护理装置主体, 在护理装置主体上设有红外固定 槽, 红外固定槽内设有红外加热孔, 红外加热孔内设有红外加热头, 红外固定槽左右两侧设 有护理按摩孔, 护理按摩孔内设有护理按摩装置, 护理按摩装置外侧设有装置固定圈, 装置 固定圈上设有入线孔, 入线孔内设有按摩线, 装置固定圈内设有支撑钢线, 护理按摩装置上 侧设有按摩口, 护理按摩装置内设有按摩底座, 按摩底座上设有按摩驱动电机, 按摩驱动电 机上设有按摩伸缩棒, 按摩伸缩棒与按摩板连接, 按摩板上设有按摩棒, 按摩棒上设有按摩 球, 红外固定槽左侧设有按摩固定接口, 按摩固定接口下侧设有电源线孔, 。

8、电源线孔内设有 电源线, 电源线上设有变压器, 电源线与电源插头连接, 护理装置主体上侧设有膨胀进气 孔, 膨胀进气孔与膨胀进气管连接, 膨胀进气管内设有进气内管, 进气内管与微排气管连 接, 膨胀进气管下侧设有进气椎管, 进气椎管内设有进气控制管, 进气控制管内设有单向 轴, 进气控制管下侧设有进气孔, 膨胀进气孔内设有按摩膨胀缓冲垫, 按摩膨胀缓冲垫右侧 设有装置主体开合板, 装置主体开合板与开合轴连接。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装置固定圈上设有防滑线。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按摩固定接口内设有按摩固定卡。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单向轴左侧设有进气限制板。 0008 本实用新型有。

9、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在进行肌肉护理时, 操 作简便、 省时省力、 科学有效, 极大地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0009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 附图2为本实用护理按摩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1 附图3为本实用膨胀进气管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 护理装置主体, 2、 红外固定槽, 3、 红外加热孔, 4、 红外加热头, 5、 护理按摩 孔, 6、 护理按摩装置, 7、 装置固定圈, 8、 入线孔, 9、 按摩线, 10、 支撑钢线, 11、 按摩口, 12、 按 说明书 1/2 页 3 CN 207412523 U 3 摩底座,。

10、 13、 按摩驱动电机, 14、 按摩伸缩棒, 15、 按摩板, 16、 按摩棒, 17、 按摩球, 18、 按摩固 定接口, 19、 电源线孔, 20、 电源线, 21、 变压器, 22、 电源插头, 23、 膨胀进气孔, 24、 膨胀进气 管, 25、 进气内管, 26、 微排气管, 27、 进气椎管, 28、 进气控制管, 29、 单向轴, 30、 进气孔, 31、 按摩膨胀缓冲垫, 32、 装置主体开合板, 33、 开合轴, 34、 防滑线, 35、 按摩固定卡, 36、 进气限 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肌肉护理装置, 包括护理装置主体1, 在护理装置主体1上设有红外固定槽2,。

11、 红外 固定槽2内设有红外加热孔3, 红外加热孔3内设有红外加热头4, 红外固定槽2左右两侧设有 护理按摩孔5, 护理按摩孔5内设有护理按摩装置6, 护理按摩装置6外侧设有装置固定圈7, 装置固定圈7上设有入线孔8, 入线孔8内设有按摩线9, 装置固定圈7内设有支撑钢线10, 护 理按摩装置6上侧设有按摩口11, 护理按摩装置6内设有按摩底座12, 按摩底座12上设有按 摩驱动电机13, 按摩驱动电机13上设有按摩伸缩棒14, 按摩伸缩棒14与按摩板15连接, 按摩 板15上设有按摩棒16, 按摩棒16上设有按摩球17, 红外固定槽2左侧设有按摩固定接口18, 按摩固定接口18下侧设有电源线孔。

12、19, 电源线孔19内设有电源线20, 电源线20上设有变压 器21, 电源线20与电源插头22连接, 护理装置主体1上侧设有膨胀进气孔23, 膨胀进气孔23 与膨胀进气管24连接, 膨胀进气管24内设有进气内管25, 进气内管25与微排气管26连接, 膨 胀进气管24下侧设有进气椎管27, 进气椎管27内设有进气控制管28, 进气控制管28内设有 单向轴29, 进气控制管28下侧设有进气孔30, 膨胀进气孔23内设有按摩膨胀缓冲垫31, 按摩 膨胀缓冲垫31右侧设有装置主体开合板32, 装置主体开合板32与开合轴33连接。 在使用本 实用新型时, 将护理装置主体1套在患者手臂小腿等需要进行肌。

13、肉护理的部分, 使按摩膨胀 缓冲垫31紧密的扣在皮肤表皮上, 轻轻挤压护理装置主体1使按摩膨胀缓冲垫31内多余的 气体通过微排气管26缓缓排出, 减少对肌肉的压力, 并将按摩固定卡35卡住, 连接电源后, 红外加热头4发射出红外线, 通过红外线对肌肉的照射产生热量, 增加肌肉内的血液流动 性, 同时护理按摩装置6内的按摩驱动电机13带动按摩伸缩棒14进行伸缩, 使按摩球17对肌 肉进行滚动按摩, 减轻肌肉的不适, 同时提高肌肉的营养代谢使肌肉张力和容积增大, 防止 肌肉萎缩。 0014 作为优选, 所述装置固定圈7上设有防滑线34。 这样设置, 可以增加摩擦力, 防止装 置固定圈7脱落。 0015 作为优选, 所述按摩固定接口内上设有按摩固定卡35。 这样设置, 可以使装置更加 稳定, 防止装置撑开掉落。 0016 作为优选, 所述单向轴29左侧设有进气限制板36。 这样设置, 可以密封进入的空 气, 防止空气回流泄露。 说明书 2/2 页 4 CN 207412523 U 4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5 CN 207412523 U 5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6 CN 207412523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