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051528.6 (22)申请日 2016.01.19 A61N 1/36(2006.01) (73)专利权人 戴慧芳 地址 325007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双屿镇戴 宅路 82 号 (72)发明人 戴慧芳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诊医疗设备领域, 具体涉 及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包括主控制模块, 所 述主控制模块连接有强度控制电路、 继电器电路、 电源、 按键、 比例电磁阀和信号放大电路, 所述电 源与强度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强度控制电路与继 电器电路相连, 所述继。
2、电器电路连接有电动机, 所 述电动机通过连杆连接有橡胶按压头, 所述连杆 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 所述位移传感器与主控制 模块相连, 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橡胶按压头之间设 有回缩弹簧, 所述回缩弹簧套接于连杆表面, 所述 橡胶按压头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 与信号放大电路相连, 所述橡胶按压头用于按压 病人胸部, 所述比例电磁阀上端通过减压阀连接 有氧气瓶, 所述比例电磁阀下端连接有安全阀, 所 述安全阀连接有呼吸阀, 所述呼吸阀连接有呼吸 面罩。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3、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360247 U 2016.07.06 CN 205360247 U 1.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控制模块(1), 所述主控制模块(1)连 接有强度控制电路(2)、 继电器电路(3)、 电源(4)、 按键(5)、 比例电磁阀(6)和信号放大电路 (7), 所述电源(4)与强度控制电路(2)相连, 所述强度控制电路(2)与继电器电路(3)相连, 所述继电器电路(3)连接有电动机(8), 所述电动机(8)通过连杆(9)连接有橡胶按压头 (10), 所述连杆(9)上安装有位移传感器(11), 所述位移传感器(11)与主控制模块(1)相连, 所。
4、述位移传感器(11)与橡胶按压头(10)之间设有回缩弹簧(12), 所述回缩弹簧(12)套接于 连杆(9)表面, 所述橡胶按压头(10)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3), 所述压力传感器(13)与信号放 大电路(7)相连, 所述橡胶按压头(10)用于按压病人胸部, 所述比例电磁阀(6)上端通过减 压阀(14)连接有氧气瓶(15), 所述比例电磁阀(6)下端连接有安全阀(16), 所述安全阀(16) 连接有呼吸阀(17), 所述呼吸阀(17)连接有呼吸面罩(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制模块(1) 连接有液晶显示模块(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5、的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制模块(1) 连接有报警模块(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4)给主控 制模块(1)提供5V电压, 给强度控制电路(2)提供12V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5)依照橡 胶按压头(10)按压频率、 深度和强度来进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8)外接 压力控制模块(21), 所述压力控制模块(21)包括MSP430单片机(22), 所述MSP430单片机 (22)通过电机驱动电路(2。
6、3)与电动机(8)相连, 所述MSP430单片机(22)通过A/D转换器(24) 连接有前放电路(25), 所述前放电路(25)与压力传感器(13)和位移传感器(11)相连, 所述 MSP430单片机(22)连接有显示屏(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控制模块(1) 采用ADUC812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呼吸面罩(18)包 括罩壳(27)、 通孔(28)、 注气口(29)和气囊(30), 所述罩壳(27)下沿连接气囊(30), 所述通 孔(28)位于罩壳(27)右下边下沿处。
7、, 所述注气口(29)位于罩壳(27)外侧, 用于给气囊(30) 充气和放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28)内填充 海绵, 所述通孔(28)为圆形、 矩形或梯形, 所述气囊(30)为硅胶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28)设有4 个, 通孔(28)之间留有间隙。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5360247 U 2 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急症医疗设备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地震、 火灾等灾害具有突发性强、 现场情。
8、况复杂、 重大装备难以立即进入、 伤员批 量发生等特点,在上述灾害现场的伤员急救所使用的心肺复苏器的胸外按压和通气功能均 为气控气动式,其按压和送气功能完全依赖于气瓶中的氧气,因此存在耗氧量大的缺点,不 能对大批量伤员进行批量救治。 0003 心肺复苏技术应用于临床急救对于拯救患者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中 其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由最初主动胸部按压逐渐发展到胸部联合按压。 心肺复苏 技术的改进主要围绕改善心肺血流动力学和提高患者生存率。 目前心肺复苏装置多集中在 单纯压胸的设备动力改进和智能化控制方面。 胸部联合按压技术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中都证 实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
9、率, 是得到公认的有效方法, 与标准的单纯胸部按 压相比, 它能增加冠脉灌注压和主动脉收缩压, 提高生存率, 并无明显创伤, 但目前国内外 这项技术还只是依靠手动实施, 抢救过程中需要几个人员的配合。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以上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设计了电动式心肺复苏 器系统,以实现胸外按压的电控电动式控制模式和呼吸通气的电控气动式控制模式,此装 置可有效节约氧气,实现多人次的快速救治, 可以有效解决技术背景中的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包括 主控制模块, 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有强度控制电路、 继电器电。
10、路、 电源、 按键、 比例电磁阀和 信号放大电路, 所述电源与强度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强度控制电路与继电器电路相连, 所述 继电器电路连接有电动机, 所述电动机通过连杆连接有橡胶按压头, 所述连杆上安装有位 移传感器, 所述位移传感器与主控制模块相连, 所述位移传感器与橡胶按压头之间设有回 缩弹簧, 所述回缩弹簧套接于连杆表面, 所述橡胶按压头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 器与信号放大电路相连, 所述橡胶按压头用于按压病人胸部, 所述比例电磁阀上端通过减 压阀连接有氧气瓶, 所述比例电磁阀下端连接有安全阀, 所述安全阀连接有呼吸阀, 所述呼 吸阀连接有呼吸面罩。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
11、主控制模块连接有液晶显示模块。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有报警模块。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电源给主控制模块提供5V电压, 给强度控制电路提供12V电压。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按键依照橡胶按压头按压频率、 深度和强度来进行设置。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电动机外接压力控制模块, 所述压力控制模块包括MSP430单片机, 所述MSP430单片机通过电机驱动电路与电动机相连, 所述MSP430单片机通过A/D转换器连 接有前放电路, 所述前放电路与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相连, 所述MSP430单片机连接有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5360247 U 3 显示屏。
12、。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主控制模块采用ADUC812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呼吸面罩包括罩壳、 通孔、 注气口和气囊, 所述罩壳下沿连接气囊, 所述通孔位于罩壳右下边下沿处, 所述注气口位于罩壳外侧, 用于给气囊充气和放气。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通孔内填充海绵, 所述通孔为圆形、 矩形或梯形, 所述气囊为硅胶 材质。 0014 进一步地, 所述通孔设有4个, 通孔之间留有间隙。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橡胶按压头按压胸部, 有助于静脉血从大静脉和 腹部脏器流回到胸部并使动脉血流分配到心、 肺、 脑, 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冠脉灌注压, 增加 心肌。
13、供血, 减少心肌细胞损害, 促进自主心率, 提高复苏成功率, 设计了电动式心肺复苏器 系统,以实现胸外按压的电控电动式控制模式和呼吸通气的电控气动式控制模式,此装置 可有效节约氧气,实现多人次的快速救治。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压力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呼吸面罩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标号为: 1-主控制模块; 2-强度控制电路; 3-继电器电路; 4-电源; 5-按键; 6- 比例电磁阀; 7-信号放大电路; 8-电动机; 9-连杆; 10-橡胶按压头; 11-位移传感器; 12-回缩 弹簧; 13-压力传感器;。
14、 14-减压阀; 15-氧气瓶; 16-安全阀; 17-呼吸阀; 18-呼吸面罩; 19-液 晶显示模块; 20-报警模块; 21-压力控制模块; 22-MSP430单片机; 23-电机驱动电路; 24-A/D 转换器; 25-前放电路; 26-显示屏; 27-罩壳; 28-通孔; 29-注气口; 30-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 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1 实施例: 0022 如图1至图3所示, 一种智能心肺复苏器系统,。
15、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控制模块1, 所述 主控制模块1连接有强度控制电路2、 继电器电路3、 电源4、 按键5、 比例电磁阀6和信号放大 电路7, 所述电源4与强度控制电路2相连, 所述强度控制电路2与继电器电路3相连, 所述继 电器电路3连接有电动机8, 所述电动机8通过连杆9连接有橡胶按压头10, 所述连杆9上安装 有位移传感器11, 所述位移传感器11与主控制模块1相连, 所述位移传感器11与橡胶按压头 10之间设有回缩弹簧12, 所述回缩弹簧12套接于连杆9表面, 所述橡胶按压头10上设有压力 传感器13, 所述压力传感器13与信号放大电路7相连, 所述橡胶按压头10用于按压病人胸 部。
16、, 所述比例电磁阀6上端通过减压阀14连接有氧气瓶15, 所述比例电磁阀6下端连接有安 全阀16, 所述安全阀16连接有呼吸阀17, 所述呼吸阀17连接有呼吸面罩18。 0023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 所述主控制模块1连接有液晶显示模块19。 0024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 所述主控制模块1连接有报警模块20。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5360247 U 4 0025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 所述电源4给主控制模块1提供5V电压, 给强度控制电路2提 供12V电压。 0026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 所述按键5依照橡胶按压头10按压频率、 深度和强度来进行 设置。 0027 在上述实施例。
17、上优选, 所述电动机8外接压力控制模块21, 所述压力控制模块21包 括MSP430单片机22, 所述MSP430单片机22通过电机驱动电路23与电动机8相连, 所述MSP430 单片机22通过A/D转换器24连接有前放电路25, 所述前放电路25与压力传感器13和位移传 感器11相连, 所述MSP430单片机22连接有显示屏26。 0028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 所述主控制模块1采用ADUC812单片机作为核心处理器。 0029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 所述呼吸面罩18包括罩壳27、 通孔28、 注气口29和气囊30, 所述罩壳27下沿连接气囊30, 所述通孔28位于罩壳27右下边下沿处, 所。
18、述注气口29位于罩 壳27外侧, 用于给气囊30充气和放气。 0030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 所述通孔28内填充海绵, 所述通孔28为圆形、 矩形或梯形, 所述气囊30为硅胶材质。 0031 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 所述通孔28设有4个, 通孔28之间留有间隙。 0032 本发明MCU将用户设置的按压频率、 深度、 按压压力等参数转换为按压强度控制, 用以驱动电机的电流值,继电器电路控制电机的开启选用AD公司生产ADuC812单片机作为 此检测系统的微处理器。 0033 本发明采用按压组件进行胸部按压, 由电机、 驱动连杆、 按压头组成,连杆上安装 位移传感器用以监测、 控制按压深度值,按压头采。
19、用橡胶材料,内部安装压力传感器,用以 监测、 控制按压压力值,在按压压力过高时 ,由MCU发出声音报警, 其中位移传感器选用 GERRAN公司的PZ12直线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采取MPM480型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带不 锈钢隔离膜片的压阻式OEM压力传感器作为信号测量元件,并经过计算机自动测试,用激光 调阻工艺进行了宽温度范围的零点和灵敏度温度补偿; 放大电路位于不锈钢壳体内,将传 感器信号转换为标准输出信号。 整个产品经过了元器件、 半成品及成品的严格测试及老化 筛选,性能稳定可靠。 电机驱动电路采取ULN2803型驱动芯片进行控制。 0034 基于上述, 本发明采用橡胶按压头按压胸部,。
20、 有助于静脉血从大静脉和腹部脏器 流回到胸部并使动脉血流分配到心、 肺、 脑, 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冠脉灌注压, 增加心肌供血, 减少心肌细胞损害, 促进自主心率, 提高复苏成功率, 设计了电动式心肺复苏器系统,以实 现胸外按压的电控电动式控制模式和呼吸通气的电控气动式控制模式,此装置可有效节约 氧气,实现多人次的快速救治。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 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5360247 U 5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0536024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