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785440.2 (22)申请日 2015.10.10 A61N 5/06(2006.01) A61H 33/14(2006.01) A61H 39/04(2006.01) (73)专利权人 江门市德众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529000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港口二路 163 二层 A 卡 (72)发明人 姚虎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 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江侧燕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 仪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 的远红外智。
2、能足疗仪, 包括球状的壳体, 壳体上开 设有开口, 壳体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及远红外加 热器, 所述臭氧发生器上设有排氧口沿壳体的弧 形内壁排布, 该足疗仪利用远红外光波刺激人体 穴位, 有效去除疲劳, 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提高免 疫力 ; 壳体采用球状的外型结构, 不仅使产品更 美观大方, 且弧形内壁有利于内部空气的循环流 动, 这样, 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从排氧口排出后 沿壳体的弧形内壁流动, 同时远红外发热器产生 的热量加速臭氧的流动, 达到更有效的杀菌和远 红外理疗效果。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
3、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095268 U 2016.03.23 CN 205095268 U 1/1 页 2 1.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 其特征在于 : 包括球状的壳体 (1) , 壳体 (1) 上开设有开口 (13) , 壳体 (1) 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 (3) 及远红外加热器, 所述臭氧 发生器 (3) 上设有排氧口沿壳体 (1) 的弧形内壁排布, 所述远红外加热器安装固定在壳体 (1) 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远红外加热器为远红外线发热板 (2) , 。
4、所述壳体 (1) 内壁上设有用于插入远红外线 发热板 (2) 的卡槽 (14) 。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远红外线发热板 (2) 环绕壳体 (1) 内腔布置, 所述远红外线发热板 (2) 为单面发热 板体, 其发热面背向臭氧发生器 (3) 。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壳体 (1) 内底部位置设有可拆除的脚踏台 (4) , 所述脚踏台 (4) 上均匀设置有通气 槽 (41) 以及按摩凸起 (42) 。 5.根据权利要求 1-4 任一所述的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
5、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 其特 征在于 : 所述壳体 (1) 上还设有操控面板 (16) 与臭氧发生器 (3) 及远红外加热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壳体 (1) 由前外壳 (11) 和后外壳 (12) 拼接而成, 所述壳体 (1) 的外侧设有用于扣 紧前后两外壳的提手部 (17) 。 7.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 其特征在 于 : 所述壳体 (1) 的底部设有底座 (18) , 所述壳体 (1) 的前侧设有可拆卸面盖 (15) , 所述开 口 (13) 设置在面盖上。 权。
6、 利 要 求 书 CN 205095268 U 2 1/3 页 3 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足疗器, 尤其是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 背景技术 0002 现今人们生活忙碌、 饮食不均, 身体和心里压力大, 这让许多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 态, 人的双脚就犹如树木的根, 双足的经络连接人体各脏腑器官, 人体的脚部与人体的身体 健康息息相关, 经常对脚部进行锻炼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有益于人体的身心健康。 为此 出现了足疗桶、 按摩桶、 桑拿桶等产品对人体脚部进行按摩、 理疗, 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0003 然而, 现有的足疗产。
7、品普遍存在桶体含菌量高、 足疗效果不佳等缺点, 且常采用 木、 竹等材料制作而成, 体型笨重、 造价成本高, 整体外型档次低, 难以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合臭氧杀菌和远红外加热的新 型足疗仪, 结构实用可靠, 外型美观大方, 具有较好的足疗效果。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0006 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仪, 包括球状的壳体, 壳体上开设有 开口, 壳体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及远红外加热器, 所述臭氧发生器上设有排氧口沿壳体的 弧形内壁排布, 所述远红外加热器安装固定在壳体内壁上 , 。
8、采用球状的外形结构不仅使整 体外观更美观, 且有利于内部气流循环, 提升理疗效果。 0007 优选的, 所述远红外加热器为远红外线发热板, 所述壳体内壁上设有用于插入远 红外线发热板的卡槽。 0008 优选的, 所述远红外线发热板环绕壳体内腔布置, 所述远红外线发热板为单面发 热板体, 其发热面背向臭氧发生器。 0009 更优选的, 所述壳体内底部位置设有可拆除的脚踏台, 所述脚踏台上均匀设置有 通气槽以及按摩凸起。 0010 优选的, 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操控面板与臭氧发生器及远红外加热器相连接。 0011 更优选的, 所述壳体由前外壳和后两外壳拼接而成, 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用于扣 紧前后两外壳。
9、的手提部。 0012 更优选的, 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底座, 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可拆卸面盖, 所述开口 设置在面盖上。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 该足疗仪利用远红外光波刺激人体穴位, 有效去除疲劳, 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提高免疫力 ; 其中, 壳体采用球状的外型结构, 不仅使产品更美观大方, 且内壁的弧形流线型结构有利于内部空气的循环流动, 这样, 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从排 氧口排出后沿壳体的弧形内壁流动, 同时远红外发热器产生的热量加速臭氧的流动, 达到 更有效的杀菌和远红外理疗效果。 说 明 书 CN 205095268 U 3 2/3 页 4 附图说明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10、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 0016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 0017 图 3 是图 1 的纵向剖视图 ; 0018 图 4 是图 1 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参见图 1-4 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内部对流流线型设计的远红外智能足疗 仪, 包括球状的壳体 1, 壳体 1 上开设有开口 13, 该开口 13 设置在壳体 1 的可拆卸面盖 15 上, 壳体 1 内设置有臭氧发生器 3 及远红外加热器, 所述臭氧发生器 3 上设有排氧口沿壳体 1 的弧形内壁排布, 所述远红外加热器安装固定在壳。
11、体 1 内壁上, 使用时, 将双脚从开口 13 伸入壳体 1 内, 利用远红外光波刺激人体穴位, 有效去除疲劳, 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提高免 疫力 ; 同时配合臭氧发生器 3 释出的臭氧气体, 杀灭脚上的细菌, 而且利用足部全息生物反 射的原理, 促进足部经络, 作用于内脏器官保健, 保养皮肤活性抵抗衰老, 具有较好的理疗 效果。 0020 该实施例中, 壳体 1 采用球状的外型结构, 不仅使产品更美观大方, 且弧形内壁有 利于内部空气的循环流动, 这样, 臭氧发生器3产生的臭氧从排氧口排出后沿壳体1的弧形 内壁流动, 考虑到臭氧比空气密度大, 使臭氧气体能更好地下流到壳体 1 的底部并逐渐积。
12、 累, 有利于对人体脚趾位置进行杀菌 ; 采用的远红外加热器为远红外线发热板 2, 该远红外 线发热板2为单面发热板体, 在壳体1内壁上设有用于插入远红外线发热板2的卡槽14, 壳 体1内壁的除开口13一侧外, 其它三个方向均安装有远红外线发热板2, 其发热面背向臭氧 发生器 3, 即远红外线发热板 2 的发热面面向内腔中心, 不发热的一面面向内壁, 这样, 在远 红外光波的作用下, 壳体 1 内温度升高, 形成上升气流使臭氧气体随之上升, 进行全方位的 杀菌消毒, 同时远红外线发热板 2 两面形成温度差, 从而加快臭氧气体的流动。装配时, 沿 卡槽 14 直接插入远红外线发热板 2, 装配方。
13、便快捷。 0021 上述的壳体 1 结构中, 在壳体 1 内底部位置设有可拆除的脚踏台 4, 该脚踏台 4 上 均匀设置有通气槽41以及按摩凸起42, 通气槽41让臭氧气体流经脚底进行杀菌消毒, 从而 有效防止、 治疗脚气病, 消除异味, 再通过按摩凸起 42 对脚底进行适度的按压, 消除脚底疲 劳, 按摩穴位穴道, 行气活血。 0022 上述的壳体 1 上还设有操控面板 16 与臭氧发生器 3 及远红外加热器相连接, 通过 操控面板 16 可以设定足疗仪的使用时间、 温度调节等操作, 也可以操作选择臭氧发生器 3 和远红外加热器的其中之一进行工作, 操作容易简便, 让使用者更为灵活地进行足疗。
14、。 0023 优选的, 壳体 1 由前外壳 11 和后外壳 12 拼接而成, 该壳体 1 的外侧设有用于扣紧 前后两外壳的提手部 17, 装配时将前后两外壳对接, 然后通过提手部 17 扣紧两外壳, 结构 牢固稳定, 同时提手部 17 可以当提手使用 ; 壳体 1 的底部设有底座 18, 通过底座 18 可以使 球状壳体 1 能够平稳放置在地面上, 结构实用可靠。 0024 以上所述的结构, 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 述实施方式的结构, 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都应属于本实用新 说 明 书 CN 205095268 U 4 3/3 页 5 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5095268 U 5 1/2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95268 U 6 2/2 页 7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95268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