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用除颤导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内科用除颤导管.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07798.4 (22)申请日 2016.02.03 (73)专利权人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地址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建设东路66号 (72)发明人 符会妮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 41115 代理人 杨士钧 (51)Int.Cl. A61N 1/39(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心内科用除颤导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内导管技术领域, 具体公 开了一种心内科用除颤导管, 包括一个柔性导 管, 该导管的管壁内布设有沿。
2、导管轴向的盲孔气 管, 各气管通过一环形连通管相互连通, 并与外 部的供压管连通, 供压管连接在微型气泵, 并且 供压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控制器。 通过在柔性导 管的管壁内布设盲孔气管, 并通过供压管进行供 压, 从而有效实现通过调节气管内气压, 实现导 管软硬度的调节, 以便适应不同病人对专管软硬 度的不同需求, 提高置管效率, 节省手术时间, 提 高手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安 全可靠性强, 实用性和使用效果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5659267 U 2016.10.26 CN 205659267 U 1.一种心内科用除颤导管, 包括一个柔性。
3、导管, 其特征在于: 该导管的管壁内布设有沿 导管轴向的盲孔气管, 各气管通过一环形连通管相互连通, 并与外部的供压管连通, 供压管 连接在微型气泵, 并且供压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导管一体连通有硬质连接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导管的管壁内还布设有较所述 柔性导管稍硬的柔性筋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颤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筋条与所述气管平行且相互间隔布 设。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除颤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连通管的 内外两侧设置有加强环。 权利要求书 1/1。
4、 页 2 CN 205659267 U 2 心内科用除颤导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内导管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心内科房颤消融术中使 用的除颤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在心内科的临床手术中, 目前心腔内除颤技术需要两根除颤导管分别从上腔静脉 与下腔静脉送入冠状静脉窦和高位右心房, 需经过颈内静脉和股静脉两处血管穿刺送入除 颤导管, 不仅多占用静脉也易增加血管并发症的几率。 0003 2015年12月23日公开了一种能同时满足支撑度和柔软度的腔内除颤单导管, 其采 用可以抽出的导引线对导管进行软硬度调节, 实现其具有一定的硬度, 以方便送入冠状静 脉窦, 并起一定的支撑作。
5、用,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柔软度与心肌组织很好的贴靠, 以满足在心 腔内实现低功率除颤。 然而, 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 该专管非软即硬, 难以实现软硬的过 渡性调节, 常常由于软硬度难以调节而造成送入冠状静脉窦的角度和方向不便, 增加操作 难度, 给临床手术造成一定的不必要麻烦, 延长手术时间, 影响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方便 调整导管软硬度, 提高导管适应能力, 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效果的心内科用除颤导管。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心内科用除 颤导管, 。
6、包括一个柔性导管, 该柔性导管的管壁内布设有沿柔性导管轴向的盲孔气管, 各气 管通过一环形连通管相互连通, 并与外部的供压管连通, 供压管连接在微型气泵, 并且供压 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控制器。 0006 所述柔性导管一体连通有硬质连接管。 0007 所述柔性导管的管壁内还布设有较所述柔性导管稍硬的柔性筋条。 0008 所述筋条与所述气管平行且相互间隔布设。 0009 所述环形连通管的内外两侧设置有加强环。 001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柔性导管的管壁内布设盲孔气管, 并通过供压管进行供压, 从 而有效实现通过调节气管内气压, 实现导管软硬度的调节, 以便适应不同病人对导管软硬 度的不同需求, 提高。
7、置管效率, 节省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效果。 进一步地, 通过在柔性导管后 端设置一体连接的硬质连接管, 便于与现有设备的连接, 通过柔性筋条, 可有效提高导管的 柔韧性能, 在实现相同软硬度的情况下, 有效降低气管的调控压力, 提高导管的安全可靠 性。 通过在环形连通管的内外两侧设置加强环, 有效对连通管进行限位, 避免连通管部位由 于压力过高面造成管壁严重变形或破裂。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操作简便, 安全可靠性强, 实用性和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说明书 1/2 页 3 CN 205659267 U 3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
8、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柔性导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 图3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4是实施例二中柔性导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7 实施例一 0018 参看图1、 图2: 本实用新型的心内科用除颤导管, 包括一个柔性导管1, 该柔性导管 1的管壁内布设有沿柔性导管1轴向的盲孔气管2, 各气管2通过一环形连通管4相互连通, 并 与外部的供压管6连通, 供压管6连接在微型气泵5, 并且供压管6上设置有压力调节控制器 3, 通过微型气泵5提供压力气源, 并通过压力调节控制器3调节控制气管2内的气。
9、压, 进而实 现对柔性导管1的软硬度调节, 当置管后, 泄去气管2内的气压, 柔性导管1即可变软, 实现与 心肌组织的有效贴靠。 0019 实施例二 0020 参看图3、 图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柔性导管1一体连通有 硬质连接管9, 所述柔性导管1的管壁内还布设有较所述柔性导管1稍硬的柔性筋条7, 该柔 性筋条7与所述气管2平行且相互间隔布设, 所述环形连通管4的内外两侧设置有加强环8, 并且连通管4通过两个供压管6进行供压, 两个供压管6汇合后与所述压力调节控制器3连 接。 0021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 打开微型气泵5通过压力调节控制器3调节控制气管2的气压, 实现对柔性导管1软硬度的调节控制, 以便于置管, 置管完成后, 关闭微型气泵5, 排出管内 气压即可实现导管变软, 进行除颤操作。 本实用新型简便实用, 效果好, 效率高。 002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 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说明书 2/2 页 4 CN 205659267 U 4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5 CN 205659267 U 5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6 CN 205659267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