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治疗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频治疗仪.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297082.4 (22)申请日 2017.04.29 (71)申请人 广州市英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 51143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 石北工业大道石北工业园1号厂房301 (72)发明人 陈鉴泉陈鸿泰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 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代理人 谢嘉舜 (51)Int.Cl. A61N 1/36(2006.01) (54)发明名称 中频治疗仪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频治疗仪, 包括电源电 路、 第一控制。
2、模块、 第二控制模块、 混频调制电 路、 放大输出电路、 IC卡检测电路、 输出电极和 LCD显示电路; 所述电源电路通过第一控制模块 与IC卡检测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通过第 二控制芯片与混频调制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放大 输出电路与输出电极相接, 所述混频调制电路与 放大输出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 LCD显示电路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中频治疗仪通 过改变脉冲波形的频率幅度参数, 将不同频率的 波形之间进行混频组合来输出相应的信号, 使得 其具有镇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消散 等功效。 并且本发明的中频治疗仪稳定性好, 操 作方便。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
3、页 CN 107158563 A 2017.09.15 CN 107158563 A 1.中频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源电路、 第一控制模块、 第二控制模块、 混频调制电 路、 放大输出电路、 IC卡检测电路、 输出电极和LCD显示电路; 所述电源电路通过第一控制模块与IC卡检测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通过第二控 制芯片与混频调制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混频调制电路与放大输出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放大 输出电路与输出电极相接,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LCD显示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该中频治疗仪内各电路模块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IC卡检测电路用 于检测是否有IC卡接触; 所述第二控制模。
4、块用于和IC卡检测电路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控制 模块用于产生两路脉冲信号并将该两路脉冲信号送至混频调制电路; 所述混频调制电路用 于对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调制以生成混频信号; 所述放大输出电路用于对输出的混频信号 进行功率放大并升压输出至输出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频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整流桥BR1、 稳压芯 片U1、 电容C1、 电感L1、 电阻R1、 电阻R2、 电阻R3、 电阻R4、 二极管D1、 电容E1和电容E2; 所述整 流桥BR1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连接电容C1的两端, 电容C1的两端与第一接口J1相接, 所述整 流桥BR1的一直流输出引脚与稳压芯片U1的。
5、输入端和电容E1的正极端电性连接, 所述稳压 芯片U1的反馈端通过电阻R1接地, 所述稳压芯片U1的反馈端依次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与9V 输出端连接, 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感L1的一端相接, 电容E2的 正极、 电阻R4的一端和9V输出端均与电感L1的另一端相接; 整流桥BR1的另一直流输出引 脚、 电容E1的负极、 稳压芯片U1的接地端和开关端、 二极管D1的正极、 电容E2的负极和电阻 R4的另一端均接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频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压芯片的型号为LM2576-ADJ。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频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
6、模块包括第二接口J2、 电容C2、 电容C3、 晶振单元JT1、 电阻R5、 电阻R6、 电阻R7、 电阻R8、 电阻R9、 电阻R26、 三极管 Q1、 三极管Q2、 电容E3、 控制芯片U2和电位调整器RP1; 电阻R26的一端和电容E3的负极均与 控制芯片U2的复位端连接, 所述电容E3的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相接, 电阻R26的另一 端、 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上位机通信端与第二接口J2电 性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一时钟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晶振单元JT1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时钟端与电容C3的另一端和晶振单元JT1的另一端。
7、电性连接, 所述 控制芯片U2与电位调整器RP1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空置端通过电阻R9与二极管D2 的负极相接, 二极管D2的正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接, 三极管Q1的 基极通过电阻R5与电位调整器RP1的一引脚相接, 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电位调整 器RP1的另一引脚相接, 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阻R6的一端和混频调制电路相接, 三极管Q2 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一端和混频调制电路相接, 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均接 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频治疗仪 ,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 STC12C4052AD。 6.如权利要求。
8、4所述的中频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频调制电路包括第三接口J3、 电阻R10、 电阻R11、 电阻R27、 电阻R12、 电阻R13、 电阻R14、 电阻R15、 电阻R16、 电容C4、 电容 C5、 电容C6、 电容C7、 电容C8、 电容C9、 电容C10、 电容C11、 电容C12、 电容C13、 电容C14、 电容 C15、 运放U4、 运放U5、 运放U6、 运放U7、 运放U8、 运放U9和电容E4; 所述第三接口J3包括1端、 2 权利要求书 1/2 页 2 CN 107158563 A 2 端、 3端和4端; 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10与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三极。
9、管Q4的基极通 过电阻R11与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27的一端相接, 三极管Q4的 发射极、 电阻R27的另一端和电容E5的负极均接地, 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3与运放 U4的正相端相接, 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2与运放U4的正相端相接, 三极管Q3的集电 极与5V电源端和第三接口J3的2端相接, 第三接口J2的1端接地, 运放U4的反相端和其输出 端相接, 运放U4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7与运放U9的同相端相接, 第三接口J3的2端和3端连接 电阻R17的两端, 电容C14的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均与运放U9的同相端相接, 运放U9的反相 端和其输出端。
10、相接, 电容C15的一端、 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均与运放U9的输出端 相接, 电容C15的另一端、 电容C14的另一端、 电阻R14的另一端、 电容C4的一端、 电容C5的一 端、 电容C6的一端、 电容E4的负极均接地, 电容C4的另一端、 电容C5的另一端、 电容C6的另一 端、 电容E4的正极与5V电源端相接, 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运放U6的正相端相接, 电阻R15的另 一端与运放U8的正相端相接; 运放U5的电源端接5V电源端, 运放U5的接地端接地, 运放U5的 正相端与运放U7的正相端均与第一控制模块相接, 运放U5的反相端和输出端均与运放U6的 正相端相接, 运放U。
11、6的反相端和输出端均与放大输出电路相接, 运放U7的反相端和输出端 均与运放U8的正相端相接, 运放U8的反相端和输出端均与放大输出电路相接; 运放U8的电 源端与9V电源端相接, 运放U8的接地端接地, 电容C7的一端、 电容C8的一端、 电容C9的一端、 电容C10的一端、 电容C11的一端、 电容C1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均与运放U8的电源端相 接, 电容C7的另一端、 电容C8的另一端、 电容C9的另一端、 电容C10的另一端、 电容C11的另一 端、 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C13的另一端均接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频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电极为10路输出电极。 。
12、权利要求书 2/2 页 3 CN 107158563 A 3 中频治疗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中频治疗仪。 背景技术 0002 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 设备、 器具、 材料或者其他物品, 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 对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治疗效果不是通过药理学、 免疫学或者代谢 的手段来获得, 而是医疗器械产品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在使用期间, 旨在达到下列预期 目的: 对疾病的预防、 诊断、 治疗、 监护、 缓解; 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 治疗、 监护、 缓解、 补 偿; 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 替代、 调节; 妊娠控制。 00。
13、03 现有的中频治疗仪在使用时其稳定性差, 而且浪费时间, 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中频治疗仪。 0005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中频治疗仪, 包括电源电路、 第一控制模块、 第二控制模块、 混频调制电路、 放大输 出电路、 IC卡检测电路、 输出电极和LCD显示电路; 0007 所述电源电路通过第一控制模块与IC卡检测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通过第 二控制芯片与混频调制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混频调制电路与放大输出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 放大输出电路与输出电极相接,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LCD显示电路电性连接; 。
14、0008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该中频治疗仪内各电路模块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IC卡检测电 路用于检测是否有IC卡接触;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和IC卡检测电路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 控制模块用于产生两路脉冲信号并将该两路脉冲信号送至混频调制电路; 所述混频调制电 路用于对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调制以生成混频信号; 所述放大输出电路用于对输出的混频 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升压输出至输出电极。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整流桥BR1、 稳压芯片U1、 电容C1、 电感L1、 电阻R1、 电 阻R2、 电阻R3、 电阻R4、 二极管D1、 电容E1和电容E2; 所述整流桥BR1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连 接电。
15、容C1的两端, 电容C1的两端与第一接口J1相接, 所述整流桥BR1的一直流输出引脚与稳 压芯片U1的输入端和电容E1的正极端电性连接, 所述稳压芯片U1的反馈端通过电阻R1接 地, 所述稳压芯片U1的反馈端依次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与9V输出端连接, 所述稳压芯片U1 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感L1的一端相接, 电容E2的正极、 电阻R4的一端和9V输出 端均与电感L1的另一端相接; 整流桥BR1的另一直流输出引脚、 电容E1的负极、 稳压芯片U1 的接地端和开关端、 二极管D1的正极、 电容E2的负极和电阻R4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稳压芯片的型号为LM2576-。
16、ADJ。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接口J2、 电容C2、 电容C3、 晶振单元JT1、 电 阻R5、 电阻R6、 电阻R7、 电阻R8、 电阻R9、 电阻R26、 三极管Q1、 三极管Q2、 电容E3、 控制芯片U2 和电位调整器RP1; 电阻R26的一端和电容E3的负极均与控制芯片U2的复位端连接, 所述电 说明书 1/5 页 4 CN 107158563 A 4 容E3的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相接, 电阻R26的另一端、 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 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上位机通信端与第二接口J2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一时 钟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
17、和晶振单元JT1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时钟端与 电容C3的另一端和晶振单元JT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与电位调整器RP1电性 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空置端通过电阻R9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接, 二极管D2的正极与三 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接, 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5与电位调整器RP1 的一引脚相接, 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电位调整器RP1的另一引脚相接, 三极管Q1的 发射极与电阻R6的一端和混频调制电路相接, 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一端和混频调 制电路相接, 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2 进一步地。
18、, 所述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STC12C4052AD。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混频调制电路包括第三接口J3、 电阻R10、 电阻R11、 电阻R27、 电阻 R12、 电阻R13、 电阻R14、 电阻R15、 电阻R16、 电容C4、 电容C5、 电容C6、 电容C7、 电容C8、 电容 C9、 电容C10、 电容C11、 电容C12、 电容C13、 电容C14、 电容C15、 运放U4、 运放U5、 运放U6、 运放 U7、 运放U8、 运放U9和电容E4; 所述第三接口J3包括1端、 2端、 3端和4端; 三极管Q3的基极通 过电阻R10与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
19、阻R11与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 接, 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27的一端相接, 三极管Q4的发射极、 电阻R27的另一端和电容E5 的负极均接地, 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3与运放U4的正相端相接, 三极管Q3的发射极 通过电阻R12与运放U4的正相端相接, 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5V电源端和第三接口J3的2端相 接, 第三接口J2的1端接地, 运放U4的反相端和其输出端相接, 运放U4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7 与运放U9的同相端相接, 第三接口J3的2端和3端连接电阻R17的两端, 电容C14的一端和电 阻R14的一端均与运放U9的同相端相接, 运放U9的反相端和其输出端相接, 电容C15的。
20、一端、 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均与运放U9的输出端相接, 电容C15的另一端、 电容C14的 另一端、 电阻R14的另一端、 电容C4的一端、 电容C5的一端、 电容C6的一端、 电容E4的负极均 接地, 电容C4的另一端、 电容C5的另一端、 电容C6的另一端、 电容E4的正极与5V电源端相接, 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运放U6的正相端相接, 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运放U8的正相端相接; 运放 U5的电源端接5V电源端, 运放U5的接地端接地, 运放U5的正相端与运放U7的正相端均与第 一控制模块相接, 运放U5的反相端和输出端均与运放U6的正相端相接, 运放U6的反相端和 输出端均与。
21、放大输出电路相接, 运放U7的反相端和输出端均与运放U8的正相端相接, 运放 U8的反相端和输出端均与放大输出电路相接; 运放U8的电源端与9V电源端相接, 运放U8的 接地端接地, 电容C7的一端、 电容C8的一端、 电容C9的一端、 电容C10的一端、 电容C11的一 端、 电容C1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均与运放U8的电源端相接, 电容C7的另一端、 电容C8的 另一端、 电容C9的另一端、 电容C10的另一端、 电容C11的另一端、 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 C13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4 相比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 本发明的中频治疗仪通过改变脉冲波形的频率幅。
22、度参数, 将不同频率的波形之间 进行混频组合来输出相应的信号, 使得其具有镇痛、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消散等功 效; 并且本发明的中频治疗仪稳定性好, 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说明书 2/5 页 5 CN 107158563 A 5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中频治疗仪的电路结构框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的混频调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的放大输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 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 在不。
23、 相冲突的前提下, 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 例。 0022 如图1所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频治疗仪, 包括电源电路、 第一控制模块、 第二控 制模块、 混频调制电路、 放大输出电路、 IC卡检测电路、 输出电极和LCD显示电路; 0023 所述电源电路通过第一控制模块与IC卡检测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通过第 二控制芯片与混频调制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混频调制电路与放大输出电路电性连接, 所述 放大输出电路与输出电极相接,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与LCD显示电路电性连接; 0024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为该中频治疗仪内各电路模块提供工作电压; 所述IC卡检测电。
24、 路用于检测是否有IC卡接触以及幅度开关是否接通;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和IC卡检测电 路进行通信以检测幅度开关的通断;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用于产生两路脉冲信号并将该两路 脉冲信号送至混频调制电路; 所述混频调制电路用于对产生的脉冲信号进行调制以生成混 频信号; 所述放大输出电路用于对输出的混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并升压输出至输出电极。 0025 本发明的中频治疗仪总共有10路输出, 仪器可以同时或者单独输出多组或者一组 电极探头, 其一共20个接触片, 通过对脉冲波串的模式、 强度、 频率、 时间、 上升和下降时间 等参数进行调节来输出需要的信号强度, 其都可以通过8寸触摸屏控制来进行操作输出。 。
25、0026 当接通电源时, 先确认10路幅度调节电位器是否全部关闭, 确认好后就可设置时 间、 频率、 脉宽, 按启动开始, 打开幅度电位器慢慢调节幅度大小到合适位置即可。 0027 如图2所示, 所述电源电路包括整流桥BR1、 稳压芯片U1、 电容C1、 电感L1、 电阻R1、 电阻R2、 电阻R3、 电阻R4、 二极管D1、 电容E1和电容E2; 所述整流桥BR1的两个交流输入引脚 连接电容C1的两端, 电容C1的两端与第一接口J1相接, 所述整流桥BR1的一直流输出引脚与 稳压芯片U1的输入端和电容E1的正极端电性连接, 所述稳压芯片U1的反馈端通过电阻R1接 地, 所述稳压芯片U1的反馈。
26、端依次通过电阻R2和电阻R3与9V输出端连接, 所述稳压芯片U1 的输出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感L1的一端相接, 电容E2的正极、 电阻R4的一端和9V输出 端均与电感L1的另一端相接; 整流桥BR1的另一直流输出引脚、 电容E1的负极、 稳压芯片U1 的接地端和开关端、 二极管D1的正极、 电容E2的负极和电阻R4的另一端均接地。 其中, 所述 稳压芯片的型号为LM2576-ADJ。 该电源电路主要用于产生整机工作的9V电源, 变压器输出 的10.5V交流电经过第一接口J1后, 连接到整流桥BR1进行整流, 通过电容E1滤波, 再经过稳 压芯片LM2576输出9V直流。 0028 如图3所。
27、示,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接口J2、 电容C2、 电容C3、 晶振单元JT1、 电 阻R5、 电阻R6、 电阻R7、 电阻R8、 电阻R9、 电阻R26、 三极管Q1、 三极管Q2、 电容E3、 控制芯片U2 和电位调整器RP1; 电阻R26的一端和电容E3的负极均与控制芯片U2的复位端连接, 所述电 说明书 3/5 页 6 CN 107158563 A 6 容E3的正极与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相接, 电阻R26的另一端、 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 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上位机通信端与第二接口J2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一时 钟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和晶振单元JT1的一端电性。
28、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第二时钟端与 电容C3的另一端和晶振单元JT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与电位调整器RP1电性 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空置端通过电阻R9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接, 二极管D2的正极与三 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接, 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电阻R5与电位调整器RP1 的一引脚相接, 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8与电位调整器RP1的另一引脚相接, 三极管Q1的 发射极与电阻R6的一端和混频调制电路相接, 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7的一端和混频调 制电路相接, 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 STC12C405。
29、2AD。 该控制芯片U2的主要功能是产生两路脉冲信号, 并将其送至后端的混频调 制电路, 其具体工作原理, 电容C2、 电容C3和晶振单元JT1用于产生控制芯片U2的时钟信号, 两路输出信号经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驱动后, 送至后级的混频调制电路处。 0029 如图4所示, 所述混频调制电路包括第三接口J3、 电阻R10、 电阻R11、 电阻R27、 电阻 R12、 电阻R13、 电阻R14、 电阻R15、 电阻R16、 电容C4、 电容C5、 电容C6、 电容C7、 电容C8、 电容 C9、 电容C10、 电容C11、 电容C12、 电容C13、 电容C14、 电容C15、 运放U4、 运放。
30、U5、 运放U6、 运放 U7、 运放U8、 运放U9和电容E4; 所述第三接口J3包括1端、 2端、 3端和4端; 三极管Q3的基极通 过电阻R10与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11与第一控制模块电性连 接, 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27的一端相接, 三极管Q4的发射极、 电阻R27的另一端和电容E5 的负极均接地, 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3与运放U4的正相端相接, 三极管Q3的发射极 通过电阻R12与运放U4的正相端相接, 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5V电源端和第三接口J3的2端相 接, 第三接口J2的1端接地, 运放U4的反相端和其输出端相接, 运放U4的输出端通。
31、过电阻R17 与运放U9的同相端相接, 第三接口J3的2端和3端连接电阻R17的两端, 电容C14的一端和电 阻R14的一端均与运放U9的同相端相接, 运放U9的反相端和其输出端相接, 电容C15的一端、 电阻R15的一端和电阻R16的一端均与运放U9的输出端相接, 电容C15的另一端、 电容C14的 另一端、 电阻R14的另一端、 电容C4的一端、 电容C5的一端、 电容C6的一端、 电容E4的负极均 接地, 电容C4的另一端、 电容C5的另一端、 电容C6的另一端、 电容E4的正极与5V电源端相接, 电阻R16的另一端与运放U6的正相端相接, 电阻R15的另一端与运放U8的正相端相接; 运。
32、放 U5的电源端接5V电源端, 运放U5的接地端接地, 运放U5的正相端与运放U7的正相端均与第 一控制模块相接, 运放U5的反相端和输出端均与运放U6的正相端相接, 运放U6的反相端和 输出端均与放大输出电路相接, 运放U7的反相端和输出端均与运放U8的正相端相接, 运放 U8的反相端和输出端均与放大输出电路相接; 运放U8的电源端与9V电源端相接, 运放U8的 接地端接地, 电容C7的一端、 电容C8的一端、 电容C9的一端、 电容C10的一端、 电容C11的一 端、 电容C12的一端和电容C13的一端均与运放U8的电源端相接, 电容C7的另一端、 电容C8的 另一端、 电容C9的另一端、。
33、 电容C10的另一端、 电容C11的另一端、 电容C12的另一端和电容 C13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混频电路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产生幅度由小变大或者逐渐由大变小, 其具体工作原理, 当三极管Q3接到控制芯片U2的信号导通的时候, 对电容E5缓慢进行充电, 同理, 当三极管Q4接到控制芯片U2的信号导通的时候, 同时控制芯片U2断开三极管Q3的控 制信号, 电容E5经由三极管Q4缓慢放电, 在充电过程中电压逐渐由小变大, 放电过程中, 电 压逐渐由大缓慢变小, 并经过运放U4和运放U9放大, 将其送到运放U5、 运放U6、 运放U7和运 说明书 4/5 页 7 CN 107158563 A 7 放U8。
34、处分别放大控制芯片U2的两路脉冲信号, 放大输出的信号也分别送到运放U6和运放U8 即可形成混频的功能。 混频调制电路输出的两路信号, 相位不同, 两路信号是交替输出的, 即一个有一个没有的这样轮流输出, 这两个信号再经过功率放大送到变压器的初级, 变压 器的初级有两个输入端, 一个公共端, 由于使用的是升压变压器, 所以次级就能输出比初级 高的脉冲信号, 这样脉冲才能达到模拟按摩力度效果的治疗功能。 0030 如图5所示, 该放大输出电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并将其经升压变压器 进行升压输出, 其具体工作原理, 当控制芯片U2输出的信号经过运放U9、 运放U10、 三极管Q8 和三极。
35、管Q7的放大后, 将其传输至变压器T1的初级, 通过三极管Q5接到控制芯片U2的信号 导通后即可提供变压器初级电压, 变压器次级即可进行升压输出, 由第三接口J3和第四接 口J4连接到输出电极, 从而得到10路输出, 第三接口J3也即是直插座J3。 该放大输出电路与 第二控制模块也有电连接关系, 其目的是为了控制10路输出电极的9V电源的接通或者关 闭, 因10个放大电路是一样的, 所以在图中仅标示书一条线和一个放大电路。 0031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 要求保护的范围。 说明书 5/5 页 8 CN 107158563 A 8 图1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1/3 页 9 CN 107158563 A 9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0 CN 107158563 A 10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1 CN 107158563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