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628968.3 (22)申请日 2016.06.23 (73)专利权人 陈家林 地址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东海大 道5118号君临天下16栋2单元1203室 专利权人 陈修端 (72)发明人 陈家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 务所 34113 代理人 陈俊 (51)Int.Cl. A61N 1/36(2006.01) A61N 1/32(2006.01) A61H 39/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
2、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 置, 包括壳体, 壳体内设有相连的微处理器与脉 冲发生器, 脉冲发生器输出接口分别连接有三个 以上的电极, 每个电极分别连接导电贴片, 导电 贴片间隔分布于壳体底面四周; 脉冲发生器通过 电极向每个导电贴片输出脉冲信号, 各个脉冲信 号按照导电贴片的分布依次形成相位差, 形成周 期性的旋转脉冲信号; 旋转脉冲信号灸于人体穴 位上, 从而很好地模拟了针灸的动作; 同时激发 了填入药槽的中药, 使中药性味药效渗入人体, 起到中药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贴在一个 穴位上单独使用, 也可以采用。
3、一组贴在不同的穴 位上同时使用; 并且能够通过无线控制终端集中 控制, 按照中医治疗处方药灸不同的经络, 方便 功能扩展。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CN 205964702 U 2017.02.22 CN 205964702 U 1.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包括壳体, 壳体内设有相连的微处理器与脉冲发生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冲发生器的输出接口分别连接有三个以上的电极, 每个电极分别连接 有导电贴片, 导电贴片间隔分布于壳体底面四周; 脉冲发生器通过电极向每个导电贴片分 别输出脉冲信号, 各个脉冲信号按照导电贴片的分布依次形成相位差, 使导电贴片形成周 期性的旋转脉冲信号。。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与导电贴 片均为三个, 导电贴片按照等边三角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底面 还设有用于填入中药的药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药槽包含三个 以上, 药槽与导电贴片交错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 有无线收发模块, 无线收发模块与微处理器相连。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5964702 U 2 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5、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中医治疗手段丰富, 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是使用最古老、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目 前, 市场上有一些电子脉冲按摩器, 使用时将导电胶贴在人体的穴位上, 再通过中低频的电 子脉冲作用于人体上, 起到按摩功能。 但是这种装置仅仅能够起到局部按摩, 与真实的针灸 治疗差异很大, 无法做到针灸的提插捻转, 以及刮法、 弹法、 摇法、 飞法、 震颤法、 迎随补泻 法、 呼吸补泻法、 疾徐补泻法、 提插补泻法、 开阖补泻法等动作, 所以治疗效果十分有限。 而 且现有的电子脉冲按摩器仅仅是单点布局, 无法按一个治疗处方一次性。
6、的进行治疗。 0003 另外, 中药治疗除了口服之外, 不少疾病可以使用膏药、 泡脚或者药浴等方式, 效 果很好, 但针对大病、 慢性病则作用有限。 因为中药的渗透随作用时间减弱, 也随温度降低 而减弱。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该治疗装置能够很好地 模拟针灸的动作, 并且同时可以控制中药通过皮肤渗透, 作用到人体相应的穴位与经络中, 提高治疗效果, 使用方便。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包括壳体, 壳体内设有相连的微处理器与脉冲发生 器; 所述脉冲发生器的输出接口分别连接有。
7、三个以上的电极, 每个电极分别连接有导电贴 片, 导电贴片间隔分布于壳体底面四周; 脉冲发生器通过电极向每个导电贴片分别输出脉 冲信号, 各个脉冲信号按照导电贴片的分布依次形成相位差, 使导电贴片形成周期性的旋 转脉冲信号。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电极与导电贴片均为三个, 导电贴片按照等边三角形分布。 0008 进一步的, 所述壳体底面还设有用于填入中药的药槽。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药槽包含三个以上, 药槽与导电贴片交错分布。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壳体内设有无线收发模块, 无线收发模块与微处理器相连。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一、 脉冲发生器发送脉冲电流信。
8、号, 并通过导电贴片产生正向或反向的旋转脉冲, 灸于人体穴位上, 从而很好地模拟了针灸的动作; 0013 二、 旋转脉冲激发了填入药槽的中药, 使中药性味药效渗入人体, 在灸的同时起到 中药的治疗效果, 节省治疗时间, 减少病人痛苦; 0014 三、 由于中药直接作用于穴位经络, 从而减少了中草药的使用量, 节省对自然资源 的利用; 0015 四、 本实用新型可以贴在一个穴位上单独使用, 也可以采用一组贴在不同的穴位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5964702 U 3 上同时使用; 并且能够通过无线控制终端集中控制, 按照中医治疗处方药灸不同的经络, 方 便功能扩展。 附图说明 0016。
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图1的外观示意图; 0019 图3是图2的仰视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图; 002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框图; 0022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结合图1与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穴位电子药灸治疗装置, 包括壳体1, 壳 体1内设有电路板2, 电路板2上集成有微处理器3、 脉冲发生器4、 无线收发模块5以及电池6, 脉冲发生器4与无线收发模块5分别与微处理器3相连, 电池6为本装置提供电能; 脉冲发生 器4的输出接口分别连接有。
10、三个以上的电极, 每个电极分别连接有导电贴片; 作为优选的, 采用三个电极, 即第一电极7a、 第二电极7b与第三电极7c, 以及与每个电极对应相连的第一 导电贴片8a、 第二导电贴片8b与第三导电贴片8c; 结合图3与图4所示, 导电贴片间隔分布于 壳体1底面四周, 针对本实施例, 作为优选的, 导电贴片按照等边三角形分布; 壳体1底面还 设有一组用于填入中药的药槽, 本实施例采用三个药槽, 即第一药槽9a、 第二药槽9b与第三 药槽9c, 三个药槽与三个导电贴片交错分布; 壳体1顶部还设有操作开关10, 结合图5所示, 操作开关10与微处理器3相连。 0024 使用时, 通过导电贴片将本治。
11、疗装置贴于病人的穴位上, 脉冲发生器4通过各电极 向每个导电贴片分别输出脉冲信号, 各个脉冲信号按照导电贴片的分布依次形成相位差, 使导电贴片形成周期性的旋转脉冲信号, 本实施例相邻导电贴片的相位差为120 , 通过操 作开关10可以向微处理器3发送相应命令, 从而改变旋转脉冲的方向、 强度与时间, 产生不 同效用针灸方式的电流波形。 在模拟穴位针灸的同时, 旋转脉冲激发了填入药槽的中药, 使 中药性味药效渗入人体, 在灸的同时起到中药的治疗效果, 节省治疗时间, 减少病人痛苦。 0025 结合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可以贴在一个穴位上单独使用, 也可以采用一组贴在不 同的穴位上同时使用; 通过。
12、无线控制终端11与各个装置内的无线收发模块构成无线网络, 进行集中控制; 无线控制终端11可采用智能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 也可以使用常规的无线 控制设备, 无线控制终端11内置有中医治疗处方, 无线控制终端11通过无线网络将中医治 疗处方分别发送给各装置的无线收发模块, 再由无线收发模块将中医治疗处方发送给相应 的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根据中医治疗处方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 使脉冲发生器输出相应的 脉冲信号, 从而实现一段经络的治疗; 通过导电贴片还可以反馈回经络的静态和动态阻抗, 从而测量出经络的通畅程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针对某一特定疾病, 做成单一治疗功能的治 疗器械, 例如失眠治疗仪、 乳腺。
13、瘤治疗仪、 经络通透仪等, 也可以做成治疗多种疾病的通用 模式, 能够很方便地进行功能扩展。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5964702 U 4 0026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 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 都可利用 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 或修改为 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因此, 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替换、 等效变化及修饰, 均仍属于本实用 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5964702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4 页 6 CN 205964702 U 6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4 页 7 CN 205964702 U 7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4 页 8 CN 205964702 U 8 图6 说明书附图 4/4 页 9 CN 205964702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