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创新体外放射肿瘤治疗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创新体外放射肿瘤治疗仪.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1271203.X (22)申请日 2016.12.30 (71)申请人 天津市万木医疗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 300000 天津市南开区华苑产业区兰 苑路9号1-101-2 (72)发明人 张国华 (51)Int.Cl. A61N 5/1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创新体外放射肿瘤治疗仪 (57)摘要 本发明属于放射治疗设备领域, 尤其涉及一 种创新体外放射肿瘤治疗仪, 包括治疗床和仪器 本体, 所述的治疗床包括下段、 水平段、 上段和治 疗床支架, 。
2、下段和上段分别铰接在水平段的两 端, 水平段固定在治疗床支架的上侧, 下段的底 部与治疗床支架之间连接有液压缸A, 上段的底 部与治疗床支架之间连接有液压缸B, 治疗床支 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治疗床通过滚轮安装在导 轨上, 滚轮分为主动轮和从动轮, 治疗床支架上 设置有电机, 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和皮带轮与 主动轮的旋转轴连接, 所述的仪器本体为拱状结 构, 仪器本体的治疗头设置在拱状结构顶部的中 央, 仪器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控制器, 控制器通过 双连杆和转接头安装在仪器本体的侧面。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106730417 A 2017.05.31 CN 1067304。
3、17 A 1.一种创新体外放射肿瘤治疗仪, 包括治疗床和仪器本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治疗床 包括下段、 水平段、 上段和治疗床支架, 下段和上段分别铰接在水平段的两端, 水平段固定 在治疗床支架的上侧, 下段的底部与治疗床支架之间连接有液压缸A, 上段的底部与治疗床 支架之间连接有液压缸B, 治疗床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治疗床通过滚轮安装在导轨上, 滚轮分为主动轮和从动轮, 治疗床支架上设置有电机, 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和皮带轮与 主动轮的旋转轴连接, 所述的仪器本体为拱状结构, 仪器本体的治疗头设置在拱状结构项 部的中央, 仪器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控制器, 控制器通过双连杆和转接头安装在仪。
4、器本体的 侧面, 仪器本体、 双连杆、 转接头和控制器依次铰接相连, 所述的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器和 控制按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新体外放射肿瘤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段的上 侧设置有头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创新体外放射肿瘤治疗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下段的下 部设置有踏板。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6730417 A 2 一种创新体外放射肿瘤治疗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放射治疗设备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创新体外放射肿瘤治疗仪。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治疗恶性肿瘤等疾病最好的治疗方法便是放射治疗, 成功有效的放射治疗 不仅能够防止肿。
5、瘤继续发展, 还有可能彻底的根除肿瘤疾病。 然而, 现有的放射治疗设备存 在如下问题: 现有的放射治疗设备的治疗床均为板式结构, 而需要进行肿瘤放射治疗的病 人大多身体虚弱, 在躺到治疗床的过程中动作比较吃力, 此时往往还需要陪护人员的搀扶。 这给病人和家属造成了较大的身体负担。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创新体外放射肿瘤治疗仪,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创新体外放 射肿瘤治疗仪, 包括治疗床和仪器本体, 所述的治疗床包括下段、 水平段、 上段和治疗床支 架, 下段和上段分别铰接在水平段的两端, 水平段固。
6、定在治疗床支架的上侧, 下段的底部与 治疗床支架之间连接有液压缸A, 上段的底部与治疗床支架之间连接有液压缸B, 治疗床支 架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治疗床通过滚轮安装在导轨上, 滚轮分为主动轮和从动轮, 治疗床支 架上设置有电机, 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和皮带轮与主动轮的旋转轴连接, 所述的仪器本 体为拱状结构, 仪器本体的治疗头设置在拱状结构项部的中央, 仪器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控 制器, 控制器通过双连杆和转接头安装在仪器本体的侧面, 仪器本体、 双连杆、 转接头和控 制器依次铰接相连, 所述的控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器和控制按键。 0005 所述的上段的上侧设置有头枕。 0006 所述的下段的下部设置。
7、有踏板。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08 1、 本发明的治疗床采用折叠式结构, 进行治疗时, 病人只需在别人的搀扶下坐在 治疗床上即可, 病人坐下后, 通过控制液压缸A和液压缸B的伸缩可将治疗床变成平板状。 大 大减轻了病人和陪护人员的体力消耗。 0009 2、 本发明采用自行走式的治疗床结构, 与依靠人推动的治疗床相比, 医护人员的 身体负担大大减轻。 0010 3、 踏板的设置, 进一步方便了病人上下床, 有利于节省病人的体力。 0011 4、 采用液压缸实现治疗床的变形, 工作噪音小, 动作平稳可靠。 0012 5、 采用连杆机构安装的控制器, 可实现多角度多方位移动, 便于工。
8、作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防护罩本体的局部剖视图。 说明书 1/2 页 3 CN 106730417 A 3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16 图中: 1-导轨, 2-仪器本体, 3-踏板, 4-下段, 5-液压缸A, 6-主动轮, 7-电机, 8-从动 轮, 9-液压缸B, 10-上段, 11-头枕, 12-治疗床支架, 13-水平段, 14-治疗头, 15-双连杆, 16- 转接头, 17-显示器, 18-控制按键。 0017 实施例: 0018 本实施例包括治疗床和仪器本体2, 所述的治疗床包括下段4。
9、、 水平段13、 上段10和 治疗床支架12, 下段4和上段10分别铰接在水平段13的两端, 水平段13固定在治疗床支架12 的上侧, 下段4的底部与治疗床支架12之间连接有液压缸A5, 上段10的底部与治疗床支架12 之间连接有液压缸B9, 治疗床支架12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治疗床通过滚轮安装在导轨1上, 滚轮分为主动轮6和从动轮8, 治疗床支架12上设置有电机7, 电机7的输出轴通过皮带和皮 带轮与主动轮6的旋转轴连接, 所述的仪器本体2为拱状结构, 仪器本体2的治疗头14设置在 拱状结构项部的中央, 仪器本体2的侧面设置有控制器, 控制器通过双连杆15和转接头16安 装在仪器本体2的侧面。
10、, 仪器本体2、 双连杆15、 转接头16和控制器依次铰接相连, 所述的控 制器上设置有显示器17和控制按键18。 0019 所述的上段10的上侧设置有头枕11。 所述的下段4的下部设置有踏板3。 0020 本发明的治疗床采用折叠式结构, 进行治疗时, 病人只需在别人的搀扶下坐在治 疗床上即可, 病人坐下后, 通过控制液压缸A5和液压缸B9的伸缩可将治疗床变成平板状。 大 大减轻了病人和陪护人员的体力消耗。 本发明采用自行走式的治疗床结构, 与依靠人推动 的治疗床相比, 医护人员的身体负担大大减轻。 踏板3的设置, 进一步方便了病人上下床, 有 利于节省病人的体力。 采用液压缸实现治疗床的变形, 工作噪音小, 动作平稳可靠。 采用连 杆机构安装的控制器, 可实现多角度多方位移动, 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0021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 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 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 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 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2/2 页 4 CN 106730417 A 4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5 CN 106730417 A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