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躺式腹盆部MR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医务人员在进行患者核磁共振治疗恢复过程中,针对于患者腹盆部位进行治疗时,以往的GT MR装置不能够单独的进行患者局部磁疗共振治疗,由于在进行磁疗治疗时,一些射线元素容易对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造成辐射危害,不能防止局部治疗会对患者其他部位造成二次伤害,而且以往的腹盆部MR治疗装置,不能够全面调节治疗角度,不能够对患处进行全面治疗,影响患者身体恢复周期,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进行患者腹盆部局部磁疗共振治疗时,省时省力,科学便捷,安全高效,全面彻底的平躺式腹盆部MR治疗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平躺式腹盆部MR治疗装置,包括平躺式磁疗板主体,在平躺式磁疗板主体上设有棉质支撑垫,棉质支撑垫上设有磁疗散播孔,棉质支撑垫右侧设有颈部支撑枕,颈部支撑枕内部设有纤维枕芯;
平躺式磁疗板主体前后两侧设有调节滑槽,调节滑槽两侧设有护 栏,护栏前侧设有拆卸旋钮,护栏之间设有横向拉杆,平躺式磁疗板主体后侧设有支撑主杆,支撑主杆上设有高度调节轴套,高度调节轴套前侧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下侧设有定位旋钮,支撑主杆上侧设有转向转盘,转向转盘与转向拉杆连接,转向拉杆与探头吊杆连接,探头吊杆前侧设有活动轴,探头吊杆下侧设有转接筒,转接筒下侧设有核磁共振探头;
核磁共振探头内部设有反应发生柱,反应发生柱内部设有吸收滤网,吸收滤网下侧设有离子发生器,离子发生器内部设有磁感碳棒,离子发生器前侧设有接线触点,接线触点与感应传输线连接,感应传输线与变电器连接,变电器内部设有线圈,离子发生器下侧设有反射护罩,反射护罩内部设有传输通道,反射护罩下侧设有通过口,反应发生柱下侧设有散播通道,散播通道外侧设有隔离圈,隔离圈外侧设有作用发射口;
平躺式磁疗板主体右侧设有显示装置固定支体,显示装置固定支体上设有支撑轴,支撑轴与斜撑轴连接,斜撑轴与显像后座连接,显像后座与显像装置连接,显像装置上侧设有操控区,操控区内设有数据显示屏,数据显示屏下侧设有功能按键,功能按键两侧设有选择按键,数据显示屏右侧设有信号提示灯;
平躺式磁疗板主体下侧设有伸缩套筒,伸缩套筒前侧设有伸缩调节口,伸缩调节口内设有压力杆,压力杆与压力手柄连接,伸缩套筒下侧设有套槽,套槽下侧设有平行板,平行板下侧设有电路集成装置,电路集成装置右侧设有导线口,导线口与导线连接,导线与电源适配器连接,电源适配器与电源插头连接,电路集成装置下侧设有转接托 盒,转接托盒下侧设有支撑腿架,支撑腿架下侧设有滚轮护罩,滚轮护罩上设有中心滚轴,中心滚轴上设有橡胶滚轮;
伸缩套筒上设有伸缩活动口,伸缩活动口内设有顶柱,顶柱下侧设有支撑片,支撑片下侧设有中心柱,中心柱外侧设有弹簧柱,弹簧柱下侧设有顶板,顶板左侧与竖杆连接,竖杆与定位支体连接,竖杆上设有转轴,顶板右侧与施力斜撑连接,施力斜撑与传动盘连接,传动盘与弯杆连接;
平躺式磁疗板主体内部设有磁疗垫,磁疗垫上设有理疗区,理疗区内设有穴位作用孔,理疗区右侧设有控制主板,控制主板上设有集成芯片,控制主板两侧与信号线连接,信号线与感应器连接,磁疗垫内部设有平行槽,磁疗垫右侧与排线连接,排线与转换器连接,转换器右侧设有控制插槽。
作为优选,所述颈部支撑枕上侧设有按摩条纹。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旋钮前侧设有橡胶圈。
作为优选,所述转向转盘前侧设有加固螺丝。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装置固定支体和支撑轴之间设有橡胶固定圈。
作为优选,所述数据显示屏外侧设有钢化护膜。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适配器上设有电路保护器。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护罩上设有刹车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功能齐全,使用方便,在进行患者腹盆部局部磁疗共振治疗时,省时省力,科学便捷,安全高效,全面彻底,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核磁共振探头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伸缩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平躺式磁疗板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平躺式磁疗板主体,2:棉质支撑垫,3:磁疗散播孔,4:颈部支撑枕,5:纤维枕芯,6:调节滑槽,7:护栏,8:拆卸旋钮,9:横向拉杆,10:支撑主杆,11:高度调节轴套,12:定位孔,13:定位旋钮,14:转向转盘,15:转向拉杆,16:探头吊杆,17:活动轴,18:转接筒,19:核磁共振探头,20:反应发生柱,21:吸收滤网,22:离子发生器,23:磁感碳棒,24:接线触点,25:感应传输线,26:变电器,27:线圈,28:反射护罩,29:传输通道,30:通过口,31:散播通道,32:隔离圈,33:作用发射口,34:显示装置固定支体,35:支撑轴,36:斜撑轴,37:显像后座,38:显像装置,39:操控区,40:数据显示屏,41:功能按键,42:选择按键,43:信号提示灯,44:伸缩套筒,45:伸缩调节口,46:压力杆,47:压力手柄,48:套槽,49:平行板,50:电路集成装置,51:导线口,52:导线,53:电源适配器,54:电源插头,55:转接托盒,56:支撑腿架,57:滚轮护罩,58:中心滚轴,59:橡胶滚轮,60:伸缩活动口,61:顶柱,62:支撑片,63:中心柱,64:弹簧柱,65:顶板,66:竖杆,67:定位支体,68:转轴,69:施力斜撑,70:传动盘,71:弯杆,72:磁疗垫,73:理疗区,74:穴位作用孔,75:控制主 板,76:集成芯片,77:信号线,78:感应器,79:平行槽,80:排线,81:转换器,82:控制插槽,83:按摩条纹,84:橡胶圈,85:加固螺丝,86:橡胶固定圈,87:钢化护膜,88:电路保护器,89:刹车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平躺式腹盆部MR治疗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平躺式腹盆部MR治疗装置包括平躺式磁疗板主体1,在平躺式磁疗板主体1上设有棉质支撑垫2,棉质支撑垫2上设有磁疗散播孔3,棉质支撑垫2右侧设有颈部支撑枕4,颈部支撑枕4内部设有纤维枕芯5。
如图1所示,平躺式磁疗板主体1前后两侧设有调节滑槽6,调节滑槽6两侧设有护栏7,护栏7前侧设有拆卸旋钮8,护栏7之间设有横向拉杆9,平躺式磁疗板主体1后侧设有支撑主杆10,支撑主杆10上设有高度调节轴套11,高度调节轴套11前侧设有定位孔12,定位孔12下侧设有定位旋钮13,支撑主杆10上侧设有转向转盘14,转向转盘14与转向拉杆15连接,转向拉杆15与探头吊杆16连接,探头吊杆16前侧设有活动轴17,探头吊杆16下侧设有转接筒18,转接筒18下侧设有核磁共振探头19。
如图2所示,核磁共振探头19内部设有反应发生柱20,反应发生柱20内部设有吸收滤网21,吸收滤网21下侧设有离子发生器22,离子发生器22内部设有磁感碳棒23,离子发生器22前侧设有接线触点24,接线触点24与感应传输线25连接,感应传输线25与变电器26连接,变 电器26内部设有线圈27,离子发生器22下侧设有反射护罩28,反射护罩28内部设有传输通道29,反射护罩28下侧设有通过口30,反应发生柱20下侧设有散播通道31,散播通道31外侧设有隔离圈32,隔离圈32外侧设有作用发射口33。
如图1所示,平躺式磁疗板主体1右侧设有显示装置固定支体34,显示装置固定支体34上设有支撑轴35,支撑轴35与斜撑轴36连接,斜撑轴36与显像后座37连接,显像后座37与显像装置38连接,显像装置38上侧设有操控区39,操控区39内设有数据显示屏40,数据显示屏40下侧设有功能按键41,功能按键41两侧设有选择按键42,数据显示屏40右侧设有信号提示灯43。
如图1所示,平躺式磁疗板主体1下侧设有伸缩套筒44,伸缩套筒44前侧设有伸缩调节口45,伸缩调节口45内设有压力杆46,压力杆46与压力手柄47连接,伸缩套筒44下侧设有套槽48,套槽48下侧设有平行板49,平行板49下侧设有电路集成装置50,电路集成装置50右侧设有导线口51,导线口51与导线52连接,导线52与电源适配器53连接,电源适配器53与电源插头54连接,电路集成装置50下侧设有转接托盒55,转接托盒55下侧设有支撑腿架56,支撑腿架56下侧设有滚轮护罩57,滚轮护罩57上设有中心滚轴58,中心滚轴58上设有橡胶滚轮59。
如图3所示,伸缩套筒44上设有伸缩活动口60,伸缩活动口60内设有顶柱61,顶柱61下侧设有支撑片62,支撑片62下侧设有中心柱63,中心柱63外侧设有弹簧柱64,弹簧柱64下侧设有顶板65,顶板65左侧与竖杆66连接,竖杆66与定位支体67连接,竖杆66上设有转轴68,顶板65右侧与施力斜撑69连接,施力斜撑69与传动盘70连接,传动盘70 与弯杆71连接。
如图4所示,平躺式磁疗板主体1内部设有磁疗垫72,磁疗垫72上设有理疗区73,理疗区73内设有穴位作用孔74,理疗区73右侧设有控制主板75,控制主板75上设有集成芯片76,控制主板75两侧与信号线77连接,信号线77与感应器78连接,磁疗垫72内部设有平行槽79,磁疗垫72右侧与排线80连接,排线80与转换器81连接,转换器81右侧设有控制插槽82。
在进行患者腹盆部局部磁疗共振治疗时,将装置电源插头54接通电源后,患者躺在平躺式磁疗板主体1上的棉质支撑垫2上侧,颈部放在颈部支撑枕4上部,调节拆卸旋钮8控制护栏7在调节滑槽6之间进行滑动,调节护栏7宽度,手动控制平躺式磁疗板主体1下侧伸缩套筒44前侧的压力手柄47,使平躺式磁疗板主体1进行高度调节到合适高度,控制显像装置38上侧的操控区39内功能按键41和选择按键42,旋转支撑主杆10前侧高度调节轴套11的定位旋钮13,来调节核磁共振探头19的高度,将核磁共振探头19对准患者腹盆部,核磁共振探头19内部离子发生器22产生核磁共振离子通过散播通道31到达患者腹盆部,来进行患者疾病的治疗恢复。
所述颈部支撑枕4上侧设有按摩条纹83。这样设置,可以辅助按摩患者颈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治疗周期。
所述定位旋钮13前侧设有橡胶圈84。这样设置,可以方便进行手动调节使用,方便调节使用。
所述转向转盘14前侧设有加固螺丝85。这样设置,可以加固转向转盘14的稳定性,保证能够进行稳定支撑。
所述显示装置固定支体34和支撑轴35之间设有橡胶固定圈86。这样设置,可以加固连接紧密性,保证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所述数据显示屏40外侧设有钢化护膜87。这样设置,可以减少外界对数据显示屏40造成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电源适配器53上设有电路保护器88。这样设置,可以在电路发生短路时及时进行断电处理,更加安全实用。
所述滚轮护罩57上设有刹车条89。这样设置,可以保证装置停稳时的稳定性,防止发生滑动造成意外伤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