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991258.1 (22)申请日 2017.08.09 (73)专利权人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双营西路79号 中科云谷园19号楼 (72)发明人 许扶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606 代理人 刘葛 (51)Int.Cl. A61N 1/05(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
2、 端、 延长段、 刺激端。 贯穿所述连接端、 所述延长 段和所述刺激端设置有内腔管。 围绕所述内腔管 并沿着所述内腔管的轴向延伸的方向设置有多 条连接导线。 每根所述连接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 所述连接端和所述刺激端。 通过在所述空腔中插 入钢丝可以增强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的刚 度, 可以使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在植入人体 组织的过程中不易变形和偏离位置, 提高了工作 效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208436256 U 2019.01.29 CN 208436256 U 1.一种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依次连接的连接端(100)、 延长段(200)、 。
3、刺激端(300); 内腔管(400), 贯穿设置于所述连接端(100)、 所述延长段(200)和所述刺激端(300)的 内部; 多条连接导线(220), 围绕所述内腔管(400)设置并沿着所述内腔管(400)的轴向延伸, 每根所述连接导线(22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端(100)和所述刺激端(3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端(300)包括第一 内层管(320)、 多个刺激部(330)以及多个第一隔离环(340), 所述内腔管(400)设置于所述 第一内层管(320)内部, 每个所述刺激部(330)通过一根所述连接导线(220)与所述连接端 (1。
4、00)连接, 所述多个刺激部(330)和所述多个第一隔离环(340)依次交替套设于所述第一 内层管(320)的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端(300)包括设置 于所述第一内层管(320)与所述内腔管(400)之间的填充层(350),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220) 设置于所述填充层(35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长段(200)包括套设 于所述内腔管(400)外侧的保护管(210), 所述保护管(210)与所述第一内层管(320)固定连 接,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220)设置于所述内腔管(400)和所述保护管。
5、(210)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220)以 绞线组(230)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内腔管(400)和所述保护管(210)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220)以 螺旋线组(240)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内腔管(400)和所述保护管(210)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连接导线(220)由 子绞线(241)和包覆于所述子绞线(241)外侧的绝缘层(360) 构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连接导线(220)。
6、由 单线(242)和包覆于所述单线(242)外侧的绝缘层(360)构成。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100)包括第二 内层管(370)、 多个连接环(110)以及多个第二隔离环(380), 所述第二内层管(370)套设在 所述内腔管(400)的外部, 所述多个连接环(110)和所述多个第二隔离环(380)依次交替套 设于所述第二内层管(370)的外表面, 所述刺激部(330)和所述连接环(110)通过所述连接 导线(220)一一对应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刺激端(300)远离所述 连接端(100)的一端。
7、设置有封头(310)。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8436256 U 2 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植入式神经电极比较柔软, 在植入人体的过程中与人体组织接触容易偏离 预定的治疗位置, 这给治疗工作带来了困难, 也给病人带来了痛苦, 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基于此, 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植入式神经电极比较柔软, 在植入人体的过程中与人 体组织接触后容易偏离预定的治疗位置问题, 提供一种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0004 一种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包括: 0005 依次。
8、连接的连接端、 延长段、 刺激端; 0006 内腔管, 贯穿设置于所述连接端、 所述延长段和所述刺激端的内部; 0007 多条连接导线, 围绕所述内腔管设置并沿着所述内腔管的轴向延伸, 每根所述连 接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端和所述刺激端。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刺激端包括第一内层管、 多个刺激部以及多个第一隔 离环, 所述内腔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层管内部, 每个所述刺激部通过一根所述连接导线与 所述连接端连接, 所述多个刺激部和所述多个第一隔离环依次交替套设于所述第一内层管 的外表面。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刺激端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层管与所述内腔管之间 的填充层。
9、,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设置于所述填充层。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延长段包括套设于所述内腔管外侧的保护管, 所述保 护管与所述第一内层管固定连接,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设置于所述内腔管和所述保护管之 间。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以绞线组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内腔管和所 述保护管之间。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以螺旋线组的形式设置于所述内腔管和 所述保护管之间。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每个所述连接导线由子绞线和包覆于所述子绞线外侧的绝 缘层构成。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每个所述连接导线由单线和包覆于所述单线外侧的绝缘层 构成。。
10、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连接端包括第二内层管、 多个连接环以及多个第二隔 离环, 所述第二内层管套设在所述内腔管的外部, 所述多个连接环和所述多个第二隔离环 依次交替套设于所述第二内层管的外表面, 所述刺激部和所述连接环通过所述连接导线一 一对应连接。 说明书 1/4 页 3 CN 208436256 U 3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刺激端远离所述连接端的一端设置有封头。 0017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在沿着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的轴向 设置有贯穿所述连接端、 所述延长段和所述刺激端的内腔管。 将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植入 人体组织之前可以先在所述空腔中。
11、插入钢丝以增强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的刚度, 上述 设置可以在将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植入人体组织的过程中确保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 不易变形和偏离位置, 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结构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剖面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剖向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刺激端截面示意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刺激端和延长段示意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延长段截面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
12、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延长段绞线组示意图; 0025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延长段螺旋线组示意图; 0026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延长段螺旋线组子绞线结构示意 图; 0027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延长段螺旋线组单线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连接端截面示意图。 0029 附图标记说明: 0030 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10、 连接端100、 连接环110、 延长段200、 保护管210、 连接导线 220、 绞线组230、 螺旋线组240、 子绞线241、 单线242、 刺激端300、 内腔管400。
13、、 封头310、 第一 内层管320、 刺激部330、 第一隔离环340、 填充层350、 绝缘层360、 第二内层管370、 第二隔离 环38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请参见图1-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10。 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 电极10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端100、 延长段200、 刺激端300。 贯穿所述连接端100、 所述延长 段200和所述刺激端300设置有内腔管400。 围绕所述内腔管400并沿着所述内腔管400的轴 向延伸的方向设置有多条连接导线220。 每根所述连接导线22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端 100和所述刺激端300。 所述连接端100用于连接脉冲。
14、发生器。 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可 以输入所述连接端100。 0032 所述延长段200用于增加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10的长度。 所述延长段200可以 由柔性材料制成。 所述刺激端300用于接触组织需要治疗的部位, 并向所述部位发出刺激信 号。 脉冲发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通过不同的所述连接导线220从所述连接端100传递到所述 刺激端300。 0033 所述内腔管400可以用于插入钢丝等刚性支撑体。 为保持钢丝放入和取出顺畅, 在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内腔管400可以使用具有较低摩擦系数的聚合物材料。 例如PE、 说明书 2/4 页 4 CN 208436256 U 4 ETFE、 FE。
15、P、 PTFE、 PFA等含氟的聚合物。 所述内腔管400的内径可以为0.25-0.35mm, 外径可以 为0.38-0.5mm。 在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10植入人体组织之前, 可以先在所述内腔管400 中插入刚性支撑体。 刚性支撑体能够增加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10的刚度。 所述植入式 神经刺激电极10在组织中行进的过程中不会由于柔软改变行进的方向, 可以更为精确地找 到需要治疗的位置, 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0034 请参见图3-5,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刺激端300包括第一内层管320、 多个刺激部 330以及多个第一隔离环340。 所述内腔管400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层管320内部, 每。
16、个所述刺 激部330通过一根所述连接导线220与所述连接端100连接。 所述多个刺激部330和所述多个 第一隔离环340依次交替套设于所述第一内层管320的外表面。 所述第一内层管320用于保 护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层管320内部的连接导线220和内腔管400, 也作为支撑所述刺激部330 和所述第一隔离环340的载体。 所述刺激部330用于直接刺激组织中需要治疗的部位。 所述 多个刺激部330可以分别传递不同的刺激信号。 所述第一内层管320可以设置有多个通孔。 所述刺激部330可以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导线220连接。 多根所述连接导线220可以通 过所述刺激部330向需要治疗的人体组织传递不。
17、同的刺激信号。 所述第一隔离环340可以由 绝缘材料制成。 所述第一隔离环340用于将不同的所述刺激部330隔离。 所述刺激部330可以 为圆环结构。 所述圆环结构可以套设在所述第一内层管320的外表面。 00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刺激端30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层管320内壁的填充 层350,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220设置于所述填充层350。 所述填充层350可以由填充胶制成。 所 述填充胶固化后具有一定的强度, 能够增强所述刺激端300的硬度。 0036 请参见图6,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延长段200包括套设于所述内腔管400外部的保 护管210。 所述保护管210与所述第一内层。
18、管320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保护 管210与所述第一内层管320衔接的一端可以通过热熔的方式固定。 优选地, 所述保护管210 与所述第一内层管320可以具有一定的搭接长度以增强所述保护管210与所述第一内层管 320连接的强度。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220设置于所述内腔管400和所述保护管210之间。 所述 保护管210用于保护设置在所述保护管210内部的连接导线220。 所述延长段200可以通过所 述保护管210与所述第一内层管320的固定连接与所述刺激端300连接。 所述内腔管400和所 述保护管210之间可以具有空隙。 所述连接导线220可以设置在所述空隙之中。 所述连接。
19、线 可以缠绕于所述内腔管400, 也可以固定设置在所述内腔管400的外侧。 0037 请参见图7,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220以绞线组230的形式设置于所 述内腔管400和所述保护管210之间。 绞线组230的缠绕的形式可以增加所述多条连接导线 220的连接强度, 并且可以增加所述延长段200的韧性。 0038 请参见图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多条连接导线220以螺旋线组240的形式设 置于所述内腔管400和所述保护管210之间。 所述螺旋线组240的缠绕形式可以增强所述延 长段200的硬度, 同时可以增强所述连接导线220和所述连接导线220之间静摩擦力, 以预防 所述。
20、连接导线220由于滑动摩擦造成损坏。 0039 请参见图9, 在一个实施例中, 每个所述连接导线220由子绞线241和包覆于所述子 绞线241外侧的绝缘层360构成。 所述子绞线241具有较强的强度和韧性。 所述绝缘层360可 以隔离各个连接导线220, 避免各个连接导线220之间短路造成故障。 0040 请参见图10, 在一个实施例中, 每个所述连接导线220由单线242和包覆于所述单 说明书 3/4 页 5 CN 208436256 U 5 线242外侧的绝缘层360构成。 0041 请参见图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连接端100包括第二内层管370、 多个连接 环110以及多个第。
21、二隔离环380。 所述第二内层管370套设在所述内腔管400的外部。 所述多 个连接环110和所述多个第二隔离环380依次交替套设于所述第二内层管370的外表面。 所 述刺激端300和所述连接环110通过所述连接导线220一一对应连接。 所述第二内层管370用 于保护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层管370中的连接导线220和内腔管400。 也作为支撑所述连接环 110和所述第二隔离环380的元件。 所述第二隔离环380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 用于隔离相邻 的两个所述连接环110。 所述连接环110接收所述脉冲发生器的脉冲信号后, 通过所述连接 导线220将刺激信号传递给对应的所述刺激部330。 不同的所述刺。
22、激部330能够将不同的信 号传递给人体组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刺激部330和所述连接环110均由金属材料 制成。 优选地, 在所述连接端100靠近所述延长段200的位置的连接环110可以作为锁紧定位 环。 通过螺钉压紧所述锁紧定位环可以将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10固定于脉冲发生装 置。 所述第二内层管370可以设置有多个通孔, 所述连接环110可以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连 接导线220的一端连接。 0042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刺激端300远离所述连接端100的一端设置有封头310。 所述 封头310可以防止所述内腔管400中的刚性支撑体伸出所述植入式神经刺激电极10对人体 造成伤害。。
23、 0043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 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说明书 4/4 页 6 CN 208436256 U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5 页 7 CN 208436256 U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5 页 8 CN 208436256 U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5 页 9 CN 208436256 U 9 图4 图5 图6 图7 说明书附图 4/5 页 10 CN 208436256 U 10 图8 图9 图10 图11 说明书附图 5/5 页 11 CN 208436256 U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