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治疗床.pdf

上传人:姓*** 文档编号:8562426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717125.6

申请日:

20150916

公开号:

CN205073535U

公开日:

201603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N5/06

主分类号:

A61N5/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发明人:

王沛沛,张相雄,张龙,高静,熊大曦,武晓东

地址: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灵路88号

优先权:

CN201520717125U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傅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蓝光治疗床,包括床体和设置有蓝光发光装置的箱体,该床体内设置有至少一进风单元,该床体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一出风口,该进风单元和出风口之间形成至少一路风道。通过在床体内部设置进风单元并在床体侧面设置出风口,由此形成风道,增加床体下表面与外界的空气流通,将产生的热量及时带出,使床体维持在较为舒适的温度,进而有效地保持光疗床面温度的恒定,避免因温度过高影响疗效,解决了现有同类蓝光光疗设备中普遍存在的因光辐射导致床面温度过高的问题,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光疗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症的几率,提高黄疸治愈率。

权利要求书

1.蓝光治疗床,包括床体和设置有蓝光发光装置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内设置有至少一进风单元,所述床体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一出风口,所述进风单元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至少一路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内设置有一进风单元,正对所述进风单元的所述床体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所述床体内还相对设置有一对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从所述进风单元处开始形成喇叭状开口,随后折弯形成平行于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部,所述喇叭状开口和所述延伸部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整流器,所述整流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并在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空间内还布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列的第二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隔板平行于所述床体的长度方向并沿着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多个第二隔板还以沿着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所形成的每列X个和X+1个依次间隔的方式布置,且相邻两列的多个所述第二隔板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内设置有一台进风单元,所述床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位于所述进风单元一侧的出风口,所述床体内还设置有U形的第一隔板和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内的第二隔板,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进风单元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一U形的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光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内沿着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布置有两台进风单元,正对所述进风单元的所述床体的侧面开设有两个出风口,所述两台进风单元和所述两个出风口构成两路平行的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蓝光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路平行的风道通过三块平行设置的隔板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蓝光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的风道内壁上下表面具有磨砂面。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蓝光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上设置有内部具有金属触点的插接部,所述箱体接触所述金属触点为所述进风单元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蓝光治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单元为涡轮风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蓝光治疗床。

背景技术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发病率可高达45-60%,其 发病原因是新生儿肝功能未发育完全,导致胆红素代谢功能不成熟。

光照疗法方便有效、副作用少,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降低新生儿血 清胆红素的方法。临床数据表明,使用光疗对新生儿黄疸治愈率高达 97%。蓝光黄疸治疗床通过位于床面下方的蓝光发光装置,可直接作 用于躺在床面上的患儿背部,利用胆红素见蓝光分解的特性,对新生 儿黄疸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通常一次完整的黄疸光疗的过程会长达数小时乃至十几个小时, 由于床体长时间被蓝光辐射,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普遍存在使用一定时 间后床面温度过高的问题,从而引发患儿体温升高甚至产生呕吐等不 适症状,影响黄疸光疗疗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改进传统设 备普遍存在的缺陷,有效保持光疗床面温度的恒定,从而可以避免因 温度过高影响疗效的蓝光治疗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蓝光治疗床,包括床体和设置有蓝光发光装置的箱体,该床体内 设置有至少一进风单元,该床体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一出风口,该进风 单元和出风口之间形成至少一路风道。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即通过在床体内部设置进风单元并在 床体侧面设置出风口,由此形成风道,增加床体下表面与外界的空气 流通,将产生的热量及时带出,使床体维持在较为舒适的温度,进而 有效地保持光疗床面温度的恒定,避免因温度过高影响疗效,解决了 现有同类蓝光光疗设备中普遍存在的因光辐射导致床面温度过高的 问题,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光疗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症的几率,提高黄 疸治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床体内设置有一台进风单元,正对进风 单元的床体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床体内还相对设置有一对 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从进风单元处开始形成喇叭状开口,随后折弯形 成平行于床体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部,喇叭状开口和延伸部的连接处还 设置有整流器,整流器和出风口之间、并在延伸部之间的空间内还布 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列的第二隔板。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均匀床体内的气流,多块第二隔板的 加入可以增强气流的扰动,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多个第二隔板平行于床体的长度方向并 沿着床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二隔板还以沿着床体的宽度方 向所形成的每列X个和X+1个依次间隔的方式布置,且相邻两列的 多个第二隔板交错设置。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前述的技术效果,从而 进一步地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床体内设置有一台进风单元,床体的侧 面上开设有位于进风单元一侧的出风口,床体内还设置有U形的第一 隔板和位于第一隔板内的第二隔板,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进风 单元和出风口之间形成一U形的风道。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在床体内形成类似跑道的风道,进风 单元从一端进风,从另一端出风,从而可以达到仅使用一个进风单元 就可以进行降温的目的,结构简易,制作成本也比较低。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床体内沿着床体的宽度方向布置有两台 进风单元,正对进风单元的床体的侧面开设有两个出风口,两台进风 单元和两个出风口构成两路平行的风道。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在床体内形成更为迅速和有效的降温 效果。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两路平行的风道通过三块平行设置的隔 板隔开。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对两路风道形成有效的分隔。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床体的风道内壁上下表面具有磨砂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即上面板磨砂面朝下、下面板磨砂面朝上, 磨砂面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到达患儿体表的蓝光更加均匀,也可以避 免蓝光直射患儿和医护人员的眼睛,上面板仅能透过蓝光,使患儿免 受紫外及红外光的危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气流在床体上、下面板之 间的扰动,令其进入湍流状态,以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再一方面还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气流与床体上下表面的换热面积,提高冷却 效率。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床体上设置有内部具有金属触点的插接 部,箱体接触该金属触点为进风单元供电。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形成对进风单元的迅速且方便的供 电。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进风单元为涡轮风扇。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形成垂直的进风方式,降低床体内空 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箱体的结构俯视示意 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箱体的蓝光LED光 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床体在一些实施方式 下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床体在另一些实施方 式下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床体在再另一些实施 方式下的结构仰视示意图。

其中,1:床体;11:床体上面板;12:床体下面板;13:进风 单元;14:进风口;15出风口;16:风道;17插接部;18:金属触 点;2:箱体;21:蓝光LED光源;22:LED散热板;23:驱动电 源;24:控制系统电路;25:风扇31.隔板32.第一隔板33.第二隔板 34.喇叭状开口35.延伸部36.整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蓝 光治疗床的其中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床体1和设置有蓝光发光装置 的箱体2,该箱体2可以包括蓝光LED光源21、驱动电源23和控制 系统电路24等,蓝光LED光源21安装于铝散热片22上,通过螺钉 固定,风扇25用于排出箱体内部的热量,保证设备安全有效地运行; 床体1内设置有一台进风单元13,该进风单元13具体可以为涡轮风 扇等已知设备,进风单元13下方或上方设置有进风口14,正对进风 单元13的床体1的侧面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出风口15,床体1内还相 对设置有一对第一隔板32,第一隔板32从进风单元13处开始形成喇 叭状开口34,随后折弯形成平行于床体1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部35, 喇叭状开口34和延伸部35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整流器36,整流器36 和出风口15之间、并在延伸部35之间的空间内还布置有多个呈阵列 排列的第二隔板33,由此形成风道16。

通过在床体内部设置进风单元并在床体侧面设置出风口,由此形 成风道,增加床体下表面与外界的空气流通,将产生的热量及时带出, 使床体维持在较为舒适的温度,进而有效地保持光疗床面温度的恒 定,避免因温度过高影响疗效,解决了现有同类蓝光光疗设备中普遍 存在的因光辐射导致床面温度过高的问题,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光疗 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症的几率,提高黄疸治愈率。床体采用柔软的透明 塑料材质,蓝光透过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剩余部分的光能被床体 吸收转化为热能,由于床体在使用中长时间处于一相对封闭的环境 中,热量聚集从而引起床体温度升高,采用上述方案便可以很好地解 决这一问题。由于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因蓝光辐射产生的热功率不超过 0.5W,进风单元的引入不会产生额外的噪音。同时该结构的风道还可 以均匀床体内的气流,多块第二隔板的加入可以增强气流的扰动,从 而提高换热效率。

其中,如图5所示,上述的多个第二隔板33平行于床体1的长 度方向并沿着床体1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二隔板33还以沿 着床体1的宽度方向所形成的每列3个和4个(或者5个和6个等) 依次间隔的方式布置,且相邻两列的多个第二隔板33交错设置。

如图1-4及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的另一些实施方 式中,其他与上述的第一类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床体1内 设置有一台进风单元13,进风单元13下方或上方设置有进风口14, 床体1的侧面上开设有位于进风单元13一侧的出风口15,床体1内 还设置有U形的第一隔板32和位于第一隔板32内的第二隔板33, 通过第一隔板32和第二隔板33,进风单元13和出风口15之间形成 一U形的风道16。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在床体内形成类似 跑道的风道,进风单元从一端进风,从另一端出风,从而可以达到仅 使用一个进风单元就可以进行降温的目的,结构简易,制作成本也比 较低。

如图1-4及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的另一些实施方 式中,其他与上述的第一类实施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的床 体1内沿着床体1的宽度方向布置有两台进风单元13,进风单元13 下方或上方设置有进风口14,正对进风单元13的床体1的侧面开设 有两个出风口15,两台进风单元13和两个出风口15构成两路平行的 风道16,该两路平行的风道具体可以通过三块平行设置的隔板31隔 开。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在床体内形成更为迅速和有效的降 温效果。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7所示,在本 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 上述的床体1的风道内壁上下表面具有磨砂面,具体可以将床体1的 底部做成上面板11和下面板12,使得上面板11和下面板12的相对 两面具有磨砂面,即上面板11磨砂面朝下、下面板12磨砂面朝上, 其中上面板11设置有能过滤非蓝光的膜。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 磨砂面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到达患儿体表的蓝光更加均匀,也可以避 免蓝光直射患儿和医护人员的眼睛,上面板仅能透过蓝光,使患儿免 受紫外及红外光的危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气流在床体上、下面板之 间的扰动,另其进入湍流状态,以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再一方面还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气流与床体上下表面的换热面积,提高冷却效 率。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图1-7所示,在本 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 上述的床体1上设置有内部具有金属触点18的插接部17,箱体2接 触该金属触点18为进风单元13供电。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可以 形成对进风单元的迅速且方便的供电。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蓝光治疗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蓝光治疗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蓝光治疗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光治疗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光治疗床.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717125.6 (22)申请日 2015.09.16 A61N 5/06(2006.01) (73)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 术研究所 地址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灵路 88 号 (72)发明人 王沛沛 张相雄 张龙 高静 熊大曦 武晓东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华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32 代理人 傅靖 (54) 实用新型名称 蓝光治疗床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蓝光治疗床, 包括床 体和设置有蓝光发光装置的箱体, 该床体内设置 有至少一进风单元, 该床体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一。

2、 出风口, 该进风单元和出风口之间形成至少一路 风道。通过在床体内部设置进风单元并在床体侧 面设置出风口, 由此形成风道, 增加床体下表面与 外界的空气流通, 将产生的热量及时带出, 使床体 维持在较为舒适的温度, 进而有效地保持光疗床 面温度的恒定, 避免因温度过高影响疗效, 解决了 现有同类蓝光光疗设备中普遍存在的因光辐射导 致床面温度过高的问题, 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光 疗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症的几率, 提高黄疸治愈率。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2。

3、05073535 U 2016.03.09 CN 205073535 U 1/1 页 2 1.蓝光治疗床, 包括床体和设置有蓝光发光装置的箱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内设置 有至少一进风单元, 所述床体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一出风口, 所述进风单元和所述出风口之 间形成至少一路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蓝光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内设置有一进风单元, 正 对所述进风单元的所述床体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 所述床体内还相对设置有一对 第一隔板, 所述第一隔板从所述进风单元处开始形成喇叭状开口, 随后折弯形成平行于所 述床体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部, 所述喇叭状开口和所述延伸部的连接处。

4、还设置有整流器, 所 述整流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并在所述延伸部之间的空间内还布置有多个呈阵列排列的第 二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蓝光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二隔板平行于所述床 体的长度方向并沿着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多个第二隔板还以沿着所述床体 的宽度方向所形成的每列 X 个和 X+1 个依次间隔的方式布置, 且相邻两列的多个所述第二 隔板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蓝光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内设置有一台进风单元, 所述床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位于所述进风单元一侧的出风口, 所述床体内还设置有 U 形的第 一隔板和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内的第二隔板。

5、, 通过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所述进风单元 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一 U 形的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蓝光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内沿着所述床体的宽度 方向布置有两台进风单元, 正对所述进风单元的所述床体的侧面开设有两个出风口, 所述 两台进风单元和所述两个出风口构成两路平行的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蓝光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路平行的风道通过三块平 行设置的隔板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 1-6 任一所述的蓝光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的风道内壁上下 表面具有磨砂面。 8.根据权利要求 1-6 任一所述的蓝光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体上设置有。

6、内部具 有金属触点的插接部, 所述箱体接触所述金属触点为所述进风单元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 1-6 任一所述的蓝光治疗床,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单元为涡轮风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5073535 U 2 1/4 页 3 蓝光治疗床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蓝光治疗床。 背景技术 0002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疾病, 发病率可高达 45-60, 其发病原因是新生 儿肝功能未发育完全, 导致胆红素代谢功能不成熟。 0003 光照疗法方便有效、 副作用少, 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方法。 临床数据表明, 使用光疗对新生儿。

7、黄疸治愈率高达 97。蓝光黄疸治疗床通过位于床面下 方的蓝光发光装置, 可直接作用于躺在床面上的患儿背部, 利用胆红素见蓝光分解的特性, 对新生儿黄疸病进行针对性治疗。 0004 通常一次完整的黄疸光疗的过程会长达数小时乃至十几个小时, 由于床体长时间 被蓝光辐射,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普遍存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床面温度过高的问题, 从而引发 患儿体温升高甚至产生呕吐等不适症状, 影响黄疸光疗疗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改进传统设备普遍存在的缺 陷, 有效保持光疗床面温度的恒定, 从而可以避免因温度过高影响疗效的蓝光治疗床。 0006 为了达到上述目。

8、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7 蓝光治疗床, 包括床体和设置有蓝光发光装置的箱体, 该床体内设置有至少一进 风单元, 该床体的侧面开设有至少一出风口, 该进风单元和出风口之间形成至少一路风道。 0008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 即通过在床体内部设置进风单元并在床体侧面设置出 风口, 由此形成风道, 增加床体下表面与外界的空气流通, 将产生的热量及时带出, 使床体 维持在较为舒适的温度, 进而有效地保持光疗床面温度的恒定, 避免因温度过高影响疗效, 解决了现有同类蓝光光疗设备中普遍存在的因光辐射导致床面温度过高的问题, 有效减少 新生儿黄疸光疗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症的几率, 提高黄疸。

9、治愈率。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 0010 作为优选的方案, 上述的床体内设置有一台进风单元, 正对进风单元的床体的侧 面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 床体内还相对设置有一对第一隔板, 第一隔板从进风单元处开 始形成喇叭状开口, 随后折弯形成平行于床体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部, 喇叭状开口和延伸部 的连接处还设置有整流器, 整流器和出风口之间、 并在延伸部之间的空间内还布置有多个 呈阵列排列的第二隔板。 0011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 可以均匀床体内的气流, 多块第二隔板的加入可以增强气 流的扰动, 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0012 作为优选的方案, 上述的多个第二。

10、隔板平行于床体的长度方向并沿着床体的宽度 方向间隔布置, 多个第二隔板还以沿着床体的宽度方向所形成的每列 X 个和 X+1 个依次间 隔的方式布置, 且相邻两列的多个第二隔板交错设置。 说 明 书 CN 205073535 U 3 2/4 页 4 0013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 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前述的技术效果, 从而进一步地提高换 热效率。 0014 作为优选的方案, 上述的床体内设置有一台进风单元, 床体的侧面上开设有位于 进风单元一侧的出风口, 床体内还设置有 U 形的第一隔板和位于第一隔板内的第二隔板, 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进风单元和出风口之间形成一 U 形的风道。 0015 采用。

11、上述优选的方案, 可以在床体内形成类似跑道的风道, 进风单元从一端进风, 从另一端出风, 从而可以达到仅使用一个进风单元就可以进行降温的目的, 结构简易, 制作 成本也比较低。 0016 作为优选的方案, 上述的床体内沿着床体的宽度方向布置有两台进风单元, 正对 进风单元的床体的侧面开设有两个出风口, 两台进风单元和两个出风口构成两路平行的风 道。 0017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 可以在床体内形成更为迅速和有效的降温效果。 0018 作为优选的方案, 上述的两路平行的风道通过三块平行设置的隔板隔开。 0019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 可以对两路风道形成有效的分隔。 0020 作为优选的方案, 上。

12、述的床体的风道内壁上下表面具有磨砂面。 0021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 即上面板磨砂面朝下、 下面板磨砂面朝上, 磨砂面的设置一 方面可以使到达患儿体表的蓝光更加均匀, 也可以避免蓝光直射患儿和医护人员的眼睛, 上面板仅能透过蓝光, 使患儿免受紫外及红外光的危害 ;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气流在床体上、 下面板之间的扰动, 令其进入湍流状态, 以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 ; 再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增大了气流与床体上下表面的换热面积, 提高冷却效率。 0022 作为优选的方案, 上述的床体上设置有内部具有金属触点的插接部, 箱体接触该 金属触点为进风单元供电。 0023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 可以形成。

13、对进风单元的迅速且方便的供电。 0024 作为优选的方案, 上述的进风单元为涡轮风扇。 0025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 可以形成垂直的进风方式, 降低床体内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002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7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床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箱体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9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箱体的蓝光 LED 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床体在一些实施方式下的结构仰视 示意图。 0031 图 6 为本实。

14、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床体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下的结构仰 视示意图。 0032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中所涉及的床体在再另一些实施方式下的结构 仰视示意图。 0033 其中, 1 : 床体 ; 11 : 床体上面板 ; 12 : 床体下面板 ; 13 : 进风单元 ; 14 : 进风口 ; 15 出 风口 ; 16 : 风道 ; 17 插接部 ; 18 : 金属触点 ; 2 : 箱体 ; 21 : 蓝光 LED 光源 ; 22 : LED 散热板 ; 23 : 说 明 书 CN 205073535 U 4 3/4 页 5 驱动电源 ; 24 : 控制系统电路 ; 25 : 风扇 3。

15、1. 隔板 32. 第一隔板 33. 第二隔板 34. 喇叭状 开口 35. 延伸部 36. 整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0035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如图 1-5 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的其中 一些实施方式中, 包括床体 1 和设置有蓝光发光装置的箱体 2, 该箱体 2 可以包括蓝光 LED 光源 21、 驱动电源 23 和控制系统电路 24 等, 蓝光 LED 光源 21 安装于铝散热片 22 上, 通过 螺钉固定, 风扇25用于排出箱体内部的热量, 保证设备安全有效地运行 ; 床体1内设置有一 台进风单元13, 该进。

16、风单元13具体可以为涡轮风扇等已知设备, 进风单元13下方或上方设 置有进风口 14, 正对进风单元 13 的床体 1 的侧面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出风口 15, 床体 1 内还 相对设置有一对第一隔板 32, 第一隔板 32 从进风单元 13 处开始形成喇叭状开口 34, 随后 折弯形成平行于床体 1 的长度方向的延伸部 35, 喇叭状开口 34 和延伸部 35 的连接处还设 置有整流器 36, 整流器 36 和出风口 15 之间、 并在延伸部 35 之间的空间内还布置有多个呈 阵列排列的第二隔板 33, 由此形成风道 16。 0036 通过在床体内部设置进风单元并在床体侧面设置出风口, 由此形成。

17、风道, 增加床 体下表面与外界的空气流通, 将产生的热量及时带出, 使床体维持在较为舒适的温度, 进而 有效地保持光疗床面温度的恒定, 避免因温度过高影响疗效, 解决了现有同类蓝光光疗设 备中普遍存在的因光辐射导致床面温度过高的问题, 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光疗过程中出现 不适应症的几率, 提高黄疸治愈率。床体采用柔软的透明塑料材质, 蓝光透过率可以达到 90以上, 而剩余部分的光能被床体吸收转化为热能, 由于床体在使用中长时间处于一相 对封闭的环境中, 热量聚集从而引起床体温度升高, 采用上述方案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 问题。由于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因蓝光辐射产生的热功率不超过 0.5W, 进风单元的。

18、引入不会 产生额外的噪音。同时该结构的风道还可以均匀床体内的气流, 多块第二隔板的加入可以 增强气流的扰动, 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0037 其中, 如图5所示, 上述的多个第二隔板33平行于床体1的长度方向并沿着床体1 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多个第二隔板 33 还以沿着床体 1 的宽度方向所形成的每列 3 个和 4 个 ( 或者 5 个和 6 个等 ) 依次间隔的方式布置, 且相邻两列的多个第二隔板 33 交错设置。 0038 如图1-4及6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 其他与上述 的第一类实施方式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床体1内设置有一台进风单元13, 进风单元13下。

19、方 或上方设置有进风口 14, 床体 1 的侧面上开设有位于进风单元 13 一侧的出风口 15, 床体 1 内还设置有U形的第一隔板32和位于第一隔板32内的第二隔板33, 通过第一隔板32和第 二隔板 33, 进风单元 13 和出风口 15 之间形成一 U 形的风道 16。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 可以在床体内形成类似跑道的风道, 进风单元从一端进风, 从另一端出风, 从而可以达到仅 使用一个进风单元就可以进行降温的目的, 结构简易, 制作成本也比较低。 0039 如图1-4及7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蓝光治疗床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 其他与上述 的第一类实施方式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 上述的床体。

20、1内沿着床体1的宽度方向布置有两台 进风单元 13, 进风单元 13 下方或上方设置有进风口 14, 正对进风单元 13 的床体 1 的侧面 开设有两个出风口 15, 两台进风单元 13 和两个出风口 15 构成两路平行的风道 16, 该两路 说 明 书 CN 205073535 U 5 4/4 页 6 平行的风道具体可以通过三块平行设置的隔板 31 隔开。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 可以在床 体内形成更为迅速和有效的降温效果。 0040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 如图 1-7 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蓝光 治疗床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 上述的床体 1 的风道内壁上。

21、下表面具 有磨砂面, 具体可以将床体 1 的底部做成上面板 11 和下面板 12, 使得上面板 11 和下面板 12 的相对两面具有磨砂面, 即上面板 11 磨砂面朝下、 下面板 12 磨砂面朝上, 其中上面板 11 设置有能过滤非蓝光的膜。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案, 磨砂面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到达患儿 体表的蓝光更加均匀, 也可以避免蓝光直射患儿和医护人员的眼睛, 上面板仅能透过蓝光, 使患儿免受紫外及红外光的危害 ;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气流在床体上、 下面板之间的扰动, 另 其进入湍流状态, 以达到强化换热的目的 ; 再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气流与床体 上下表面的换热面积, 提高冷却效率。 。

22、0041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 如图 1-7 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蓝光 治疗床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 上述的床体 1 上设置有内部具有金属 触点 18 的插接部 17, 箱体 2 接触该金属触点 18 为进风单元 13 供电。采用该实施方式的方 案, 可以形成对进风单元的迅速且方便的供电。 0042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5073535 U 6 1/4 页 7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73535 U 7 2/4 页 8 图 3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73535 U 8 3/4 页 9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73535 U 9 4/4 页 10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5073535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