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pdf

上传人:凯文 文档编号:8561114 上传时间:2020-08-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63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630244.2

申请日:

20160623

公开号:

CN206026883U

公开日:

201703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N5/06,A61N5/02,A61N1/36,A61M1/00,A61H9/00

主分类号:

A61N5/06,A61N5/02,A61N1/36,A61M1/00,A61H9/00

申请人:

北京巧致达人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史晓旻,史云仙

地址: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金达园小区10号楼2层203室

优先权:

CN201620630244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奥翔领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线缆或管道通过线缆层固定框架后形成符合线缆通过法兰连接治疗手柄,所述治疗手柄包括红外辐射部件、低频振动部件、低频刺激部件和微波发射部件,红外辐射部件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方管和矩形立板,低频振动部件、低频刺激部件和微波发射部件分别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立板,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空腔的轴线位置,固定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在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的两侧,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的空腔中,依次对称固定的微波发射部件、低频刺激部件和低频振动部件,间隔设置;可以与模块化分层结构相配合,在同一体能平衡仪上提供治疗不同疗程、部位和脏器的组合设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包括由显示器固定框架(101)、控制面板固定框架(102)、线缆层固定框架(103)和设备层固定框架(104)构成的模块主体(100),线缆或管道通过线缆层固定框架(103)后形成符合线缆通过法兰连接治疗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手柄(300)包括内置电热转化体的红外辐射部件(310)、内置压电振动电路振动器的低频振动部件(320)、内置低频电脉冲电路电极的低频刺激部件(330)和内置微波电路发射振子的微波发射部件(360),红外辐射部件(310)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方管和矩形立板,低频振动部件(320)、低频刺激部件(330)和微波发射部件(360)分别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立板,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空腔的轴线位置,固定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在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两侧,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空腔中,依次对称固定微波发射部件(360)、低频刺激部件(33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固定微波发射部件(360)、低频刺激部件(33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间隔设置;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微波发射部件(360)、低频刺激部件(330)、低频振动部件(320)和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底端平齐,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的顶端平齐,微波发射部件(360)的顶端低于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顶端,低频刺激部件(330)顶部的电极(331)高于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手柄(300)还包括一个绝缘手柄(350),绝缘手柄(350)为顶端密封的柱形圆管,在绝缘手柄(350)的顶端平滑过渡为矩形轮廓,与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矩形轮廓相应,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底部固定在绝缘手柄(350)的顶端,绝缘手柄(350)的顶端开设导气通孔(351),导气通孔(351)位于各间隔部件之间,绝缘手柄(350)的内侧壁竖直断面为对称的两段圆弧,圆弧圆心位于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部件的控制线缆和功率信号线缆一体注塑在绝缘手柄(350)中,绝缘手柄(350)的底部通过连接法兰连接复合线缆。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内分泌的理疗设备。

背景技术

理疗仪是物理治疗仪器的简称。具体讲就是将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好转的设备。常见的物理因子包括“电、声、光、磁、水、压力等等。与药物治疗相对应,物理治疗相对比较安全,也环保。物理治疗的作用对某些疾病非常见效,比如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来改善人体脏器的功能或者改善人体局部组织的状态是非常见效的。

电疗是将一定电压和频率的脉冲电信号,通过电极与人体相连,由于人体组织的很多组成部分都存在一定的电特性,所以当受到电刺激时,人体的肌肉、神经和体液、血液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理化反应。低频电疗和中频电疗是最常见的这类设备之一。在医院通过电疗来改善疼痛和调节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由于人类是在地球这个大磁场下不断进化的,人类对磁的关系势必与健康有关。磁疗是将一定强度的磁作用于人体,可以引起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反应,现在很多磁疗仪器已经对人体的康复发挥作用。

热疗应用最广泛,热疗的直接结果就是引起人体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使血流量得到加强,打通淤塞的毛细血管,增加对人体组织的血液灌注量。这类仪器的疗效与人体在血液循环改善的条件下,促进了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所以血液循环的改善程度与疗效直接对应。最常见的热疗仪器是短波和超短波、微波和红外线理疗仪。

短波和超短波,穿透能最强,其能量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几十公分深度的人体组织。此类设备在医院有比较广泛的运用。但使用时要把握好能量的高低,因为短波具有脂肪吸能远远大于肌肉吸能的特点,以避免治疗时,因脂肪组织因吸收过多能量而发生脂肪液化或者灼伤人体正常组织。

微波与短波、超短波相比较,微波的穿透能力要差一些,一般讲电磁波具有半波穿透能力,12公分波长的微波其半波的穿透能力是5-6公分,所以微波治疗仪比较适合于骨关节炎症和浅表软组织炎症疾病的理疗,但是微波最大的优点就是人体的骨骼、肌肉和脂肪组织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很接近,实验证实:在微波作用下,人体不同组织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具有以下关系:脂肪:肌肉:骨骼=1:1:1。所以对较浅组织的理疗效果微波要明显好于短波、超短波。目前各级医院非常认可微波对骨关节炎症疾病、前列腺炎、盆腔炎、鼻炎等的疗效。

以上治疗方式主要具有以下效果: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使病灶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促进了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再生功能;以及术后伤口愈合、防止伤口感染的治疗。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使大量具有免疫功能物质,如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蛋白等充分到达炎症组织,起到很好的抑菌、灭菌和清除治病自由基的作用,用于消炎、消肿的治疗,快速打通毛细血管,彻底改善病灶组织的血液循环。

对于中短波长的电磁波治疗方式特有的治疗效果包括:

病灶组织中的水分子和带电物质吸收穿透过来的中短波长能量后产生振荡和旋转,其组织温度得以提升,打通原先阻滞的毛细血管,血液流量成倍增加。

大量白细胞、巨噬细胞和免疫蛋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病灶组织的细胞周围,实现清除致炎物质和吸收炎症消除肿胀的疗效。

由于大量新鲜血液灌注到病灶组织,病灶组织的细胞能轻松获得生命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使病变细胞本身和其功能得以恢复。

酶类只有在37℃左右温度才能正常功能,当人体组织随着血液循环的改善而恢复到正常体温后,酶类就能起到应有作用。

人体局部组织吸收电磁波能量后温度上升,血管周围的神经间质引起轴突反射,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大大提高,有效清除了代谢造成的致痛物质,同时纠正了酸碱平衡。同时“温度觉”的激活抑制了“疼痛觉”的神经传导,所以具有快速缓解和解除疼痛的双重功效。

针对糖尿病,其发病病程是随着人体脏腑机能的自然衰老而导致的糖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所致。从人体脏腑机能衰退到形成糖尿病要有10-30年的历程。所以,糖尿病应该是老年人才会有的病种。遗憾的是目前发现的糖尿病病人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二十到三十岁的糖尿病人也越来越多,通过对1000名糖尿病人的血液检测发现,60%的糖尿病人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偏高,58%的糖尿病人尿酸及GGT偏高。而这1000名糖尿病人都不同程度的伴随着大便不成形和排便困难。

通过对这1000名糖尿病人的生活习惯跟踪发现,95%的人饮食油脂过高,碳水化合物过高,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不均衡,膳食纤维过低。食品添加剂及农药残留物防腐剂及染色剂等有毒物质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造成消化道微生态失衡毒素堆积,肠道毒素被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肝脏门静脉回流到肝脏,导致肝脏解毒负担过重。肝脏解毒不彻底会导致血液粘稠,毒素在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造成脏器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胰岛素抵抗:

在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研究中,有许多证据显示,胰岛素抵抗是启动耐糖量异常的病程生理过程的始动因素,在一个比较公认的糖尿病自然病程模式中,糖尿病的发生过程要历经数十年,病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特点为胰岛素抵抗但血糖正常,在这一阶段胰岛β细胞因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来克服胰岛素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抵抗,因此可以体内血糖的稳态得以保持。

第二个阶段:特点为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升高,这是因为β细胞分泌出的胰岛素与胰岛素抵抗不相匹配或者是β细胞分泌模式的变化使胰岛素对餐后血糖不能有效控制所致。

第三个阶段:糖尿病自然病程发展的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糖尿病阶段,这一阶段β细胞分泌出的胰岛素已无法维持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现有的理疗仪原理大多采用基于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利用单片机的脉宽调制(PWM)功能,通过信号调理和功率放大,调节输出电极的电脉冲参数和药包温度,引进经典的PD控制算法改善了温度的输出特性利用表层、浅层的振动、刺激和温度变化来改善临场症状。电脉冲幅度和频率可在规定范围内任意调节,对缓解疲劳和减轻疼痛有明显功效。

但是的糖尿病症候涉及多种组织及器官,而现有理疗仪不具备将多种理疗方式有机地结合,以形成针对糖尿病症候和受损组织的复合治疗能量场的作用,无法将传统中医的系统性治疗手段与现代理疗技术相结合,造成目前理疗效果有限。而且糖尿病症候多样,需要的理疗策略和针对不同物理特性的理疗部件也配置复杂,虽然有模块化结构理念和模型可以借鉴,但没有针对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解决现有理疗仪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应用于糖尿病症候理疗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包括由显示器固定框架、控制面板固定框架、线缆层固定框架和设备层固定框架构成的模块主体,线缆或管道通过线缆层固定框架后形成符合线缆通过法兰连接治疗手柄,所述治疗手柄包括内置电热转化体的红外辐射部件、内置压电振动电路振动器的低频振动部件、内置低频电脉冲电路电极的低频刺激部件和内置微波电路发射振子的微波发射部件,红外辐射部件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方管和矩形立板,低频振动部件、低频刺激部件和微波发射部件分别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立板,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空腔的轴线位置,固定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在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的两侧,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的空腔中,依次对称固定微波发射部件、低频刺激部件和低频振动部件,固定微波发射部件、低频刺激部件和低频振动部件间隔设置;

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微波发射部件、低频刺激部件、低频振动部件和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的底端平齐,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和低频振动部件的顶端平齐,微波发射部件的顶端低于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的顶端,低频刺激部件顶部的电极高于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的顶端。

所述治疗手柄还包括一个绝缘手柄,绝缘手柄为顶端密封的柱形圆管,在绝缘手柄的顶端平滑过渡为矩形轮廓,与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的矩形轮廓相应,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的底部固定在绝缘手柄的顶端,绝缘手柄的顶端开设导气通孔,导气通孔位于各间隔部件之间,绝缘手柄的内侧壁竖直断面为对称的两段圆弧,圆弧圆心位于两侧。

所述各部件的控制线缆和功率信号线缆一体注塑在绝缘手柄中,绝缘手柄的底部通过连接法兰连接复合线缆。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采用模块化分层结构,使得不同特性理疗设备的能量源部件,不同类型功率信号的传导线缆、不同特性理疗控制逻辑板与总控制面板和显示屏可以有机灵活的组合和适配。使得形成的体能平衡仪可以适应传统中医的系统性治疗过程,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施治复杂性,降低医疗成本。

升温部件、振动部件、负压部件和电磁辐射部件合理地紧密集成在理疗手柄的端部,可以根据治疗策略在患部或受损区域同时进行复合理疗处理,对病灶进行全面的物理治疗,进一步提高对病灶的刺激和循环排毒。

形成不同结构特点的复合治疗手柄,可以与模块化分层结构相配合,在同一体能平衡仪上提供治疗不同疗程、部位和脏器的组合设备。大大简化了设备的制造成本,为糖尿病症候多样性的对治提供了有力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的肝胆排毒肠道制剂和肝胆排毒口服制剂,可有效减少大肠毒素通过肝脏门静脉回流到肝脏。快速增殖肠道益生菌,可阻止多余糖分进入血液,肝胆排毒可提升肝脏对糖原的储备和还原调节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模块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中线缆层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中线缆层固定框架的走线部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中线缆层固定框架的固定部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一种治疗手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一种治疗手柄的主视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另一种治疗手柄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另一种治疗手柄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一个模块主体100,模块主体100由具有不同功能效果的结构模块按顺序组成,结构模块包括显示器固定框架101、控制面板固定框架102、线缆层固定框架103和设备层固定框架104,其中:

显示器固定框架101,用于固定显示器,通过铰链连接固定在控制面板上;

控制面板固定框架102,用于固定控制面板,提供铰链连接基础部件,提供显示器视频信号线缆,提供与控制面板交互部件通信的控制线缆接口;

线缆层固定框架103,用于有序固定控制信号线缆、功率信号线缆;

设备层固定框架104,用于固定信号源设备和动力源设备;

各固定框架的轮廓形状相应,各固定框架的顶端和底端边缘设置相匹配的固定凸部111和固定凹部112,用于不同数量的线缆层固定框架103和设备层固定框架104叠加固定。

如图2所示,在线缆层固定框架103中,包括一块固定在底部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固定通孔,在支撑板的顶部边缘,设置利用固定通孔形成底部连接的固定部件120,用于固定从不同方向穿行于线缆层固定框架103的线缆、馈线、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在支撑板中固定部件120形成的轮廓中部,均布利用固定通孔形成底部连接的走线部件130,用于固定穿行于线缆层固定框架103的线缆、馈线、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的拓扑结构。相应的线缆、馈线、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经适当组合后,在离开线缆层固定框架103后利用注塑成型工艺可以形成复合线缆。

如图3所示,走线部件130包括一个支撑圆柱131,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板螺纹连接固定的同轴螺栓,在支撑圆柱131侧壁的中上部和中下部各转动固定一个支撑圆环132,在支撑圆环132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布设三个支撑臂133,支撑臂133沿支撑圆环132的径向方向延伸;

支撑臂133上固定与支撑圆环132轴向平行的若干支撑杆134;

支撑圆环132、支撑臂133和支撑杆134采用绝缘材料。

柔性或半刚性的线缆、管材可以在支撑臂133上交错爬行形成优化的拓扑结构,利用支撑杆134进行固定。

如图4所示,固定部件120包括一个固定圆管121,固定圆管121的内部与一个扭力弹簧的顶部固定,扭力弹簧的底部固定在同轴线的增摩圆板122的顶部,增摩圆板122底部中心固定与支撑板螺纹连接固定的同轴螺栓,在固定圆管121的侧壁上,轴向设置矩形螺纹123,在固定圆管121的顶部外缘,沿周向设置一圈阻挡凸棱124,还包括一个适配圆环125,适配圆环125换套在固定圆管121上,适配圆环125的外圆上环套固定环形凸起126,;

增摩圆板122的外径=适配圆环125的外径>固定圆柱121的直径。

余量的柔性线缆缠绕在固定部件120的固定圆管121上,可以使得线缆得到整理,在挪移线缆层固定框架103时,利用扭力弹簧保持适当的弹力和恢复力,不会过度抻拉破坏柔性线缆和连接端子,有利于各固定框架数量和位置的简单调整,利于日常维护。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一个移动车体200,移动车体200包括一个向上敞口的矩形箱体,矩形箱体底部安装万向滚轮,矩形箱体的侧壁上固定扶手201,矩形箱体内分隔成水平相接的第一腔体210、第二腔体220和第三腔体230,第一腔体210与第二腔体220连通,第三腔体230形成密闭空间,第一腔体210的底部低于第二腔体220的底部,第一腔体210的底部与模块主体100的底部适配;

模块主体100自上而下安置在第一腔体210中通过第一腔体210侧壁和第二腔体220的底部固定,与模块主体100线缆连接的治疗手柄300挂在第三腔体230朝向第二腔体220的侧壁上;

第三腔体230的顶部形成边缘突起的平面,第三腔体230开设搁板和活动门,用于存储治疗使得必要药品和器具。

应用中,模块主体100的显示器固定框架101铰链在控制面板固定框架102上,通过显示器视频信号线缆连接控制面板,通过控制线缆接口将相应线缆通过线缆层固定框架103中的固定部件120和走线部件130连接到设备层固定框架104内固定的电源、气源等动力源,实现功率信号输出控制。

动力源的输出管道利用成熟的一体成型注塑工艺形成与特定治疗手柄300连接的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电源、气源、气泵等动力源通过复合形成的柔性或半刚性管道采用连接法兰与治疗手柄300连通固定,连接法兰用于固定和联通相应传感器和反馈器、作用部件,传递给治疗手柄300相应的电、气、声、光等功率信号,返回相应的采集信号。

如图6和图7所示,用于脊柱两侧,骨骼与软组织交接处的治疗手柄300包括内置电热转化体的红外辐射部件310、内置压电振动电路振动器的低频振动部件320、内置低频电脉冲电路电极的低频刺激部件330和内置微波电路发射振子的微波发射部件360,红外辐射部件310、低频电刺激部件33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分别加工为包覆成型的共轴线的中空圆管,低频电刺激部件330外环套环形隔热材料340,环形隔热材料340外环套红外辐射部件310,三者固定形成一体;

低频电刺激部件330、环形隔热材料340和红外辐射部件310的底部平齐,低频电刺激部件330、环形隔热材料340和红外辐射部件310的顶部形成平滑的弧形过渡,低频电刺激部件330的顶部高于红外辐射部件310的顶部,在低频电刺激部件330的顶部,突出周向均匀设置的电极331;

还包括一个绝缘手柄350,绝缘手柄350为中空的锥形圆管,绝缘手柄350的外侧壁竖直断面为对称的两段圆弧,圆弧圆心位于两侧,绝缘手柄350的内侧壁竖直断面为对称的两段圆弧,圆弧圆心朝向锥形圆管的轴线,低频振动部件320固定在绝缘手柄350的内侧壁中;

在绝缘手柄350内侧壁的顶端形成一个环形凹槽,低频电刺激部件330、环形隔热材料340和红外辐射部件310固定在环形凹槽中,在绝缘手柄350内侧壁的下部固定微波发射部件360;

各部件的控制线缆和功率信号线缆一体注塑在绝缘手柄350中,绝缘手柄350的底部通过连接法兰连接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以及后续的相应线缆、管道,或者复合线缆。

应用中治疗手柄300和法兰连接的管道形成连接负压气源的吸气通道,在治疗时红外热源、低频振动、低频电刺激和微波辐射的功率信号以理疗策略交替配合,同时吸气通道形成负压吸附软组织表面,促进代谢物的排出。

如图8和图9所示,用于大面积肌肉组织、软组织富集的躯干部的治疗手柄300,包括内置电热转化体的红外辐射部件310、内置压电振动电路振动器的低频振动部件320、内置低频电脉冲电路电极的低频刺激部件330和内置微波电路发射振子的微波发射部件360,红外辐射部件310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方管和矩形立板,低频振动部件320、低频刺激部件330和微波发射部件360分别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立板,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空腔的轴线位置,固定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在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两侧,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空腔中,依次对称固定微波发射部件360、低频刺激部件33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固定微波发射部件360、低频刺激部件33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间隔设置;

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微波发射部件360、低频刺激部件330、低频振动部件320和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底端平齐,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的顶端平齐,微波发射部件360的顶端低于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顶端,低频刺激部件330顶部的电极331高于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顶端;

还包括一个绝缘手柄350,绝缘手柄350为顶端密封的柱形圆管,在绝缘手柄350的顶端平滑过渡为矩形轮廓,与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矩形轮廓相应,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底部固定在绝缘手柄350的顶端,绝缘手柄350的顶端开设导气通孔351,导气通孔351位于各间隔部件之间,绝缘手柄350的内侧壁竖直断面为对称的两段圆弧,圆弧圆心位于两侧;

各部件的控制线缆和功率信号线缆一体注塑在绝缘手柄350中,绝缘手柄350的底部通过连接法兰连接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以及后续的相应线缆,或者复合线缆。

应用中治疗手柄300和法兰连接的管道形成连接负压气源的吸气通道,在治疗时红外热源、低频振动、低频电刺激和微波辐射的功率信号以理疗策略交替配合,同时吸气通道形成负压吸附软组织表面,促进代谢物的排出。

与上述治疗手柄相比较,本治疗手柄的理疗部件成对对称设置,易形成共振和谐振,实现双路功率信号叠加,增加穿透力,尤其适用与致密、分层的组织结构。同时作用面积较大。

机理说明:运用生物电激活细胞活性,使脏器不受僵硬细胞的牵制,便于血液巡行,帮助新陈代谢,运用射频热疗化解骨膜层湿寒,舒筋活血恢复神经的传导功能,是内分泌恢复正常。运用负压吸力将湿寒淤毒排出体外。

使用方式:打开射频探头作用于背部淤堵疼痛部位,顺经络巡行3,分钟,将背部淤堵部位逐个打开后涂抹化瘀油。更换生物电带负压的探头,作用于后背脏器反射区,每个部位作用3分钟,按照经络巡行推进。整个操作过程不超过40分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630244.2 (22)申请日 2016.06.23 (73)专利权人 北京巧致达人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金达园 小区10号楼2层203室 (72)发明人 史晓旻史云仙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奥翔领智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11518 代理人 李清 (51)Int.Cl. A61N 5/06(2006.01) A61N 5/02(2006.01) A61N 1/36(2006.01) A61M 1/00(2006.01) A61H 。

2、9/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 (57)摘要 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 线缆或管道 通过线缆层固定框架后形成符合线缆通过法兰 连接治疗手柄, 所述治疗手柄包括红外辐射部 件、 低频振动部件、 低频刺激部件和微波发射部 件, 红外辐射部件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方管和 矩形立板, 低频振动部件、 低频刺激部件和微波 发射部件分别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立板, 在矩 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空腔的轴线位置, 固定矩 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 在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 部件的两侧, 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的空腔 中, 依次对称固定的微波发射部件、 低频刺激部 件。

3、和低频振动部件, 间隔设置; 可以与模块化分 层结构相配合, 在同一体能平衡仪上提供治疗不 同疗程、 部位和脏器的组合设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CN 206026883 U 2017.03.22 CN 206026883 U 1.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 包括由显示器固定框架(101)、 控制面板固定框 架(102)、 线缆层固定框架(103)和设备层固定框架(104)构成的模块主体(100), 线缆或管 道通过线缆层固定框架(103)后形成符合线缆通过法兰连接治疗手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治 疗手柄(300)包括内置电热转化体的红外辐射部件(310)、 内置压电振。

4、动电路振动器的低频 振动部件(320)、 内置低频电脉冲电路电极的低频刺激部件(330)和内置微波电路发射振子 的微波发射部件(360), 红外辐射部件(310)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方管和矩形立板, 低频 振动部件(320)、 低频刺激部件(330)和微波发射部件(360)分别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立 板, 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空腔的轴线位置, 固定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 (310), 在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两侧, 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空腔 中, 依次对称固定微波发射部件(360)、 低频刺激部件(33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 固定微 波发射部件。

5、(360)、 低频刺激部件(33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间隔设置; 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 微波发射部件(360)、 低频刺激部件(330)、 低频振动 部件(320)和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底端平齐, 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 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的顶端平齐, 微波发射部件(360)的 顶端低于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顶端, 低频刺激部件(330)顶部的电极(331)高 于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顶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治疗手柄 (300)还包括。

6、一个绝缘手柄(350), 绝缘手柄(350)为顶端密封的柱形圆管, 在绝缘手柄 (350)的顶端平滑过渡为矩形轮廓, 与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矩形轮廓相应, 矩 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底部固定在绝缘手柄(350)的顶端, 绝缘手柄(350)的顶端 开设导气通孔(351), 导气通孔(351)位于各间隔部件之间, 绝缘手柄(350)的内侧壁竖直断 面为对称的两段圆弧, 圆弧圆心位于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部件的控制 线缆和功率信号线缆一体注塑在绝缘手柄(350)中, 绝缘手柄(350)的底部通过连接法兰连 接复合线缆。。

7、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026883 U 2 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理疗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内分泌的理疗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理疗仪是物理治疗仪器的简称。 具体讲就是将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 使之产生好 转的设备。 常见的物理因子包括 “电、 声、 光、 磁、 水、 压力等等。 与药物治疗相对应, 物理治疗 相对比较安全, 也环保。 物理治疗的作用对某些疾病非常见效, 比如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来改 善人体脏器的功能或者改善人体局部组织的状态是非常见效的。 0003 电疗是将一定电压和频率的脉冲电信号, 通过电极与人体相连, 。

8、由于人体组织的 很多组成部分都存在一定的电特性, 所以当受到电刺激时, 人体的肌肉、 神经和体液、 血液 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理化反应。 低频电疗和中频电疗是最常见的这类设备之一。 在医院通 过电疗来改善疼痛和调节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0004 由于人类是在地球这个大磁场下不断进化的, 人类对磁的关系势必与健康有关。 磁疗是将一定强度的磁作用于人体, 可以引起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反应, 现在很多磁疗仪器 已经对人体的康复发挥作用。 0005 热疗应用最广泛, 热疗的直接结果就是引起人体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 使血流量 得到加强, 打通淤塞的毛细血管, 增加对人体组织的血液灌注量。 这类仪器的疗效与。

9、人体在 血液循环改善的条件下, 促进了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 所以血液循环的改善程 度与疗效直接对应。 最常见的热疗仪器是短波和超短波、 微波和红外线理疗仪。 0006 短波和超短波, 穿透能最强, 其能量可以直接进入人体几十公分深度的人体组织。 此类设备在医院有比较广泛的运用。 但使用时要把握好能量的高低, 因为短波具有脂肪吸 能远远大于肌肉吸能的特点, 以避免治疗时, 因脂肪组织因吸收过多能量而发生脂肪液化 或者灼伤人体正常组织。 0007 微波与短波、 超短波相比较, 微波的穿透能力要差一些, 一般讲电磁波具有半波穿 透能力, 12公分波长的微波其半波的穿透能力是5-6公分, 所。

10、以微波治疗仪比较适合于骨关 节炎症和浅表软组织炎症疾病的理疗, 但是微波最大的优点就是人体的骨骼、 肌肉和脂肪 组织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很接近, 实验证实: 在微波作用下, 人体不同组织对微波的吸收能力 具有以下关系: 脂肪: 肌肉: 骨骼1: 1: 1。 所以对较浅组织的理疗效果微波要明显好于短 波、 超短波。 目前各级医院非常认可微波对骨关节炎症疾病、 前列腺炎、 盆腔炎、 鼻炎等的疗 效。 0008 以上治疗方式主要具有以下效果: 0009 通过改善血液循环, 使病灶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 促进了细胞的新陈代谢和 再生功能; 以及术后伤口愈合、 防止伤口感染的治疗。 0010 通过改善血液。

11、循环, 使大量具有免疫功能物质, 如白细胞和巨噬细胞、 免疫蛋白等 充分到达炎症组织, 起到很好的抑菌、 灭菌和清除治病自由基的作用, 用于消炎、 消肿的治 疗, 快速打通毛细血管, 彻底改善病灶组织的血液循环。 说明书 1/7 页 3 CN 206026883 U 3 0011 对于中短波长的电磁波治疗方式特有的治疗效果包括: 0012 病灶组织中的水分子和带电物质吸收穿透过来的中短波长能量后产生振荡和旋 转, 其组织温度得以提升, 打通原先阻滞的毛细血管, 血液流量成倍增加。 0013 大量白细胞、 巨噬细胞和免疫蛋白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病灶组织的细胞周围, 实现 清除致炎物质和吸收炎症消除肿。

12、胀的疗效。 0014 由于大量新鲜血液灌注到病灶组织, 病灶组织的细胞能轻松获得生命和代谢所需 的营养物质, 使病变细胞本身和其功能得以恢复。 0015 酶类只有在37左右温度才能正常功能, 当人体组织随着血液循环的改善而恢复 到正常体温后, 酶类就能起到应有作用。 0016 人体局部组织吸收电磁波能量后温度上升, 血管周围的神经间质引起轴突反射, 使血管扩张, 血流量大大提高, 有效清除了代谢造成的致痛物质, 同时纠正了酸碱平衡。 同 时 “温度觉” 的激活抑制了 “疼痛觉” 的神经传导, 所以具有快速缓解和解除疼痛的双重功 效。 0017 针对糖尿病, 其发病病程是随着人体脏腑机能的自然衰。

13、老而导致的糖代谢异常、 内分泌失调所致。 从人体脏腑机能衰退到形成糖尿病要有10-30年的历程。 所以, 糖尿病应 该是老年人才会有的病种。 遗憾的是目前发现的糖尿病病人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 二十到三 十岁的糖尿病人也越来越多, 通过对1000名糖尿病人的血液检测发现, 60的糖尿病人甘 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58的糖尿病人尿酸及GGT偏高。 而这1000名糖尿病人都不同 程度的伴随着大便不成形和排便困难。 0018 通过对这1000名糖尿病人的生活习惯跟踪发现, 95的人饮食油脂过高, 碳水化 合物过高, 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不均衡, 膳食纤维过低。 食品添加剂及农药残留物防腐剂及 染色。

14、剂等有毒物质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 造成消化道微生态失衡毒素堆积, 肠道毒素被毛 细血管吸收通过肝脏门静脉回流到肝脏, 导致肝脏解毒负担过重。 肝脏解毒不彻底会导致 血液粘稠, 毒素在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造成脏器功能下降, 内分泌失调。 从而出现胰岛素抵 抗: 0019 在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研究中, 有许多证据显示, 胰岛素抵抗是启动耐糖量异常的 病程生理过程的始动因素, 在一个比较公认的糖尿病自然病程模式中, 糖尿病的发生过程 要历经数十年, 病程分为三个阶段。 0020 第一个阶段: 特点为胰岛素抵抗但血糖正常, 在这一阶段胰岛 细胞因可以通过增 加胰岛素的分泌来克服胰岛素的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抵。

15、抗, 因此可以体内血糖的稳态得以保 持。 0021 第二个阶段: 特点为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升高, 这是因为 细胞分泌出的胰岛素与 胰岛素抵抗不相匹配或者是 细胞分泌模式的变化使胰岛素对餐后血糖不能有效控制所 致。 0022 第三个阶段: 糖尿病自然病程发展的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糖尿病阶段, 这一阶段 细 胞分泌出的胰岛素已无法维持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0023 现有的理疗仪原理大多采用基于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利用单片机的脉宽调制 (PWM)功能,通过信号调理和功率放大,调节输出电极的电脉冲参数和药包温度,引进经典 的PD控制算法改善了温度的输出特性利用表层、 浅层的振动、 刺激和温度变化来改善临场。

16、 说明书 2/7 页 4 CN 206026883 U 4 症状。 电脉冲幅度和频率可在规定范围内任意调节,对缓解疲劳和减轻疼痛有明显功效。 0024 但是的糖尿病症候涉及多种组织及器官, 而现有理疗仪不具备将多种理疗方式有 机地结合, 以形成针对糖尿病症候和受损组织的复合治疗能量场的作用, 无法将传统中医 的系统性治疗手段与现代理疗技术相结合, 造成目前理疗效果有限。 而且糖尿病症候多样, 需要的理疗策略和针对不同物理特性的理疗部件也配置复杂, 虽然有模块化结构理念和模 型可以借鉴, 但没有针对性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002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 解决现有。

17、理疗仪结 构不合理不能有效应用于糖尿病症候理疗的技术问题。 0026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 包括由显示器固定框架、 控制面板 固定框架、 线缆层固定框架和设备层固定框架构成的模块主体, 线缆或管道通过线缆层固 定框架后形成符合线缆通过法兰连接治疗手柄, 所述治疗手柄包括内置电热转化体的红外 辐射部件、 内置压电振动电路振动器的低频振动部件、 内置低频电脉冲电路电极的低频刺 激部件和内置微波电路发射振子的微波发射部件, 红外辐射部件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方 管和矩形立板, 低频振动部件、 低频刺激部件和微波发射部件分别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 立板, 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空腔的。

18、轴线位置, 固定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 在矩形 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的两侧, 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的空腔中, 依次对称固定微波发 射部件、 低频刺激部件和低频振动部件, 固定微波发射部件、 低频刺激部件和低频振动部件 间隔设置; 0027 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 微波发射部件、 低频刺激部件、 低频振动部件和矩形方 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的底端平齐, 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 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和低 频振动部件的顶端平齐, 微波发射部件的顶端低于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的顶端, 低频 刺激部件顶部的电极高于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的顶端。 0028 所述治疗手柄还包括一个绝缘手柄, 绝缘手柄为。

19、顶端密封的柱形圆管, 在绝缘手 柄的顶端平滑过渡为矩形轮廓, 与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的矩形轮廓相应, 矩形方管的 红外辐射部件的底部固定在绝缘手柄的顶端, 绝缘手柄的顶端开设导气通孔, 导气通孔位 于各间隔部件之间, 绝缘手柄的内侧壁竖直断面为对称的两段圆弧, 圆弧圆心位于两侧。 0029 所述各部件的控制线缆和功率信号线缆一体注塑在绝缘手柄中, 绝缘手柄的底部 通过连接法兰连接复合线缆。 0030 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采用模块化分层结构, 使得不同特性 理疗设备的能量源部件, 不同类型功率信号的传导线缆、 不同特性理疗控制逻辑板与总控 制面板和显示屏可以有机灵活的组合和适。

20、配。 使得形成的体能平衡仪可以适应传统中医的 系统性治疗过程, 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治疗施治复杂性, 降低医疗成本。 0031 升温部件、 振动部件、 负压部件和电磁辐射部件合理地紧密集成在理疗手柄的端 部, 可以根据治疗策略在患部或受损区域同时进行复合理疗处理, 对病灶进行全面的物理 治疗, 进一步提高对病灶的刺激和循环排毒。 0032 形成不同结构特点的复合治疗手柄, 可以与模块化分层结构相配合, 在同一体能 平衡仪上提供治疗不同疗程、 部位和脏器的组合设备。 大大简化了设备的制造成本, 为糖尿 说明书 3/7 页 5 CN 206026883 U 5 病症候多样性的对治提供了有力工具。 。

21、0033 本实用新型的治疗过程中, 采用的肝胆排毒肠道制剂和肝胆排毒口服制剂, 可有 效减少大肠毒素通过肝脏门静脉回流到肝脏。 快速增殖肠道益生菌, 可阻止多余糖分进入 血液, 肝胆排毒可提升肝脏对糖原的储备和还原调节能力。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模块主体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中线缆层固定框架的结构示意 图; 003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中线缆层固定框架的走线部件 的正视图; 003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中线缆层固定框架的固定部件 的正视图; 0038 。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9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一种治疗手柄的俯视图; 0040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一种治疗手柄的主视剖视 图; 0041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另一种治疗手柄的俯视图; 0042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糖尿病症候的体能平衡仪的另一种治疗手柄的主视剖视 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44 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 包括一个模块主体100, 模块主体100由具有不同功能效 果的结构模块按顺序组成, 。

23、结构模块包括显示器固定框架101、 控制面板固定框架102、 线缆 层固定框架103和设备层固定框架104, 其中: 0045 显示器固定框架101, 用于固定显示器, 通过铰链连接固定在控制面板上; 0046 控制面板固定框架102, 用于固定控制面板, 提供铰链连接基础部件, 提供显示器 视频信号线缆, 提供与控制面板交互部件通信的控制线缆接口; 0047 线缆层固定框架103, 用于有序固定控制信号线缆、 功率信号线缆; 0048 设备层固定框架104, 用于固定信号源设备和动力源设备; 0049 各固定框架的轮廓形状相应, 各固定框架的顶端和底端边缘设置相匹配的固定凸 部111和固定凹。

24、部112, 用于不同数量的线缆层固定框架103和设备层固定框架104叠加固 定。 0050 如图2所示, 在线缆层固定框架103中, 包括一块固定在底部的支撑板, 支撑板上开 设有固定通孔, 在支撑板的顶部边缘, 设置利用固定通孔形成底部连接的固定部件120, 用 于固定从不同方向穿行于线缆层固定框架103的线缆、 馈线、 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 在支 撑板中固定部件120形成的轮廓中部, 均布利用固定通孔形成底部连接的走线部件130, 用 于固定穿行于线缆层固定框架103的线缆、 馈线、 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的拓扑结构。 相应 说明书 4/7 页 6 CN 206026883 U 6 的线缆。

25、、 馈线、 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经适当组合后, 在离开线缆层固定框架103后利用注 塑成型工艺可以形成复合线缆。 0051 如图3所示, 走线部件130包括一个支撑圆柱131, 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板螺纹连接固 定的同轴螺栓, 在支撑圆柱131侧壁的中上部和中下部各转动固定一个支撑圆环132, 在支 撑圆环132的外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布设三个支撑臂133, 支撑臂133沿支撑圆环132的径向方 向延伸; 0052 支撑臂133上固定与支撑圆环132轴向平行的若干支撑杆134; 0053 支撑圆环132、 支撑臂133和支撑杆134采用绝缘材料。 0054 柔性或半刚性的线缆、 管材可以在支撑臂133。

26、上交错爬行形成优化的拓扑结构, 利 用支撑杆134进行固定。 0055 如图4所示, 固定部件120包括一个固定圆管121, 固定圆管121的内部与一个扭力 弹簧的顶部固定, 扭力弹簧的底部固定在同轴线的增摩圆板122的顶部, 增摩圆板122底部 中心固定与支撑板螺纹连接固定的同轴螺栓, 在固定圆管121的侧壁上, 轴向设置矩形螺纹 123, 在固定圆管121的顶部外缘, 沿周向设置一圈阻挡凸棱124, 还包括一个适配圆环125, 适配圆环125换套在固定圆管121上, 适配圆环125的外圆上环套固定环形凸起126,; 0056 增摩圆板122的外径适配圆环125的外径固定圆柱121的直径。 。

27、0057 余量的柔性线缆缠绕在固定部件120的固定圆管121上, 可以使得线缆得到整理, 在挪移线缆层固定框架103时, 利用扭力弹簧保持适当的弹力和恢复力, 不会过度抻拉破坏 柔性线缆和连接端子, 有利于各固定框架数量和位置的简单调整, 利于日常维护。 0058 如图5所示, 本实施例还包括一个移动车体200, 移动车体200包括一个向上敞口的 矩形箱体, 矩形箱体底部安装万向滚轮, 矩形箱体的侧壁上固定扶手201, 矩形箱体内分隔 成水平相接的第一腔体210、 第二腔体220和第三腔体230, 第一腔体210与第二腔体220连 通, 第三腔体230形成密闭空间, 第一腔体210的底部低于第。

28、二腔体220的底部, 第一腔体210 的底部与模块主体100的底部适配; 0059 模块主体100自上而下安置在第一腔体210中通过第一腔体210侧壁和第二腔体 220的底部固定, 与模块主体100线缆连接的治疗手柄300挂在第三腔体230朝向第二腔体 220的侧壁上; 0060 第三腔体230的顶部形成边缘突起的平面, 第三腔体230开设搁板和活动门, 用于 存储治疗使得必要药品和器具。 0061 应用中, 模块主体100的显示器固定框架101铰链在控制面板固定框架102上, 通过 显示器视频信号线缆连接控制面板, 通过控制线缆接口将相应线缆通过线缆层固定框架 103中的固定部件120和走线。

29、部件130连接到设备层固定框架104内固定的电源、 气源等动力 源, 实现功率信号输出控制。 0062 动力源的输出管道利用成熟的一体成型注塑工艺形成与特定治疗手柄300连接的 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 电源、 气源、 气泵等动力源通过复合形成的柔性或半刚性管道采用 连接法兰与治疗手柄300连通固定, 连接法兰用于固定和联通相应传感器和反馈器、 作用部 件, 传递给治疗手柄300相应的电、 气、 声、 光等功率信号, 返回相应的采集信号。 0063 如图6和图7所示, 用于脊柱两侧, 骨骼与软组织交接处的治疗手柄300包括内置电 热转化体的红外辐射部件310、 内置压电振动电路振动器的低频振动部。

30、件320、 内置低频电 说明书 5/7 页 7 CN 206026883 U 7 脉冲电路电极的低频刺激部件330和内置微波电路发射振子的微波发射部件360, 红外辐射 部件310、 低频电刺激部件33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分别加工为包覆成型的共轴线的中空圆 管, 低频电刺激部件330外环套环形隔热材料340, 环形隔热材料340外环套红外辐射部件 310, 三者固定形成一体; 0064 低频电刺激部件330、 环形隔热材料340和红外辐射部件310的底部平齐, 低频电刺 激部件330、 环形隔热材料340和红外辐射部件310的顶部形成平滑的弧形过渡, 低频电刺激 部件330的顶部高于红外辐射。

31、部件310的顶部, 在低频电刺激部件330的顶部, 突出周向均匀 设置的电极331; 0065 还包括一个绝缘手柄350, 绝缘手柄350为中空的锥形圆管, 绝缘手柄350的外侧壁 竖直断面为对称的两段圆弧, 圆弧圆心位于两侧, 绝缘手柄350的内侧壁竖直断面为对称的 两段圆弧, 圆弧圆心朝向锥形圆管的轴线, 低频振动部件320固定在绝缘手柄350的内侧壁 中; 0066 在绝缘手柄350内侧壁的顶端形成一个环形凹槽, 低频电刺激部件330、 环形隔热 材料340和红外辐射部件310固定在环形凹槽中, 在绝缘手柄350内侧壁的下部固定微波发 射部件360; 0067 各部件的控制线缆和功率信号。

32、线缆一体注塑在绝缘手柄350中, 绝缘手柄350的底 部通过连接法兰连接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 以及后续的相应线缆、 管道, 或者复合线缆。 0068 应用中治疗手柄300和法兰连接的管道形成连接负压气源的吸气通道, 在治疗时 红外热源、 低频振动、 低频电刺激和微波辐射的功率信号以理疗策略交替配合, 同时吸气通 道形成负压吸附软组织表面, 促进代谢物的排出。 0069 如图8和图9所示, 用于大面积肌肉组织、 软组织富集的躯干部的治疗手柄300, 包 括内置电热转化体的红外辐射部件310、 内置压电振动电路振动器的低频振动部件320、 内 置低频电脉冲电路电极的低频刺激部件330和内置微波电。

33、路发射振子的微波发射部件360, 红外辐射部件310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方管和矩形立板, 低频振动部件320、 低频刺激部 件330和微波发射部件360分别加工为包覆成型的矩形立板, 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 310空腔的轴线位置, 固定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 在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 两侧, 在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空腔中, 依次对称固定微波发射部件360、 低频刺激 部件33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 固定微波发射部件360、 低频刺激部件33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 间隔设置; 0070 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 微波发射部件360、 低频刺激部件330、 低频。

34、振动部 件320和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底端平齐, 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 矩形方管 的红外辐射部件310和低频振动部件320的顶端平齐, 微波发射部件360的顶端低于矩形立 板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顶端, 低频刺激部件330顶部的电极331高于矩形立板的红外辐射 部件310的顶端; 0071 还包括一个绝缘手柄350, 绝缘手柄350为顶端密封的柱形圆管, 在绝缘手柄350的 顶端平滑过渡为矩形轮廓, 与矩形方管的红外辐射部件310的矩形轮廓相应, 矩形方管的红 外辐射部件310的底部固定在绝缘手柄350的顶端, 绝缘手柄350的顶端开设导气通孔351, 导气通孔351位于各。

35、间隔部件之间, 绝缘手柄350的内侧壁竖直断面为对称的两段圆弧, 圆 弧圆心位于两侧; 说明书 6/7 页 8 CN 206026883 U 8 0072 各部件的控制线缆和功率信号线缆一体注塑在绝缘手柄350中, 绝缘手柄350的底 部通过连接法兰连接柔性管道或半刚性管道, 以及后续的相应线缆, 或者复合线缆。 0073 应用中治疗手柄300和法兰连接的管道形成连接负压气源的吸气通道, 在治疗时 红外热源、 低频振动、 低频电刺激和微波辐射的功率信号以理疗策略交替配合, 同时吸气通 道形成负压吸附软组织表面, 促进代谢物的排出。 0074 与上述治疗手柄相比较, 本治疗手柄的理疗部件成对对称。

36、设置, 易形成共振和谐 振, 实现双路功率信号叠加, 增加穿透力, 尤其适用与致密、 分层的组织结构。 同时作用面积 较大。 0075 机理说明: 运用生物电激活细胞活性, 使脏器不受僵硬细胞的牵制, 便于血液巡 行, 帮助新陈代谢, 运用射频热疗化解骨膜层湿寒, 舒筋活血恢复神经的传导功能, 是内分 泌恢复正常。 运用负压吸力将湿寒淤毒排出体外。 0076 使用方式: 打开射频探头作用于背部淤堵疼痛部位, 顺经络巡行3,分钟, 将背部淤 堵部位逐个打开后涂抹化瘀油。 更换生物电带负压的探头, 作用于后背脏器反射区, 每个部 位作用3分钟, 按照经络巡行推进。 整个操作过程不超过40分钟。 0077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 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 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明书 7/7 页 9 CN 206026883 U 9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1/3 页 10 CN 206026883 U 10 图5 说明书附图 2/3 页 11 CN 206026883 U 11 图8 图9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2 CN 206026883 U 1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