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球囊留置针.pdf

上传人:Ameli****keyy 文档编号:8552138 上传时间:2020-08-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9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703429.0

申请日:

20170816

公开号:

CN107362412A

公开日:

201711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5/158,A61M5/175,A61M5/14

主分类号:

A61M5/158,A61M5/175,A61M5/14

申请人:

裴泽军

发明人:

裴泽军,裴桐忻,孙欣

地址:

214100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百岁坊巷15号702室

优先权:

CN201710703429A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知之火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代理人:

袁粉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属于医疗器件结构设计领域,通过设计在输液管道中设置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在留置针管管口末端内侧设置弹性囊。上腔球囊与输液导管相通。下腔球囊填充空气或安全液体,并与弹性囊相通。当暂停输液时,只需关闭截止夹即可。截止夹首先压迫关闭上部的第二输液导管,其次压迫上腔球囊将其中的输液推入留置针管内实现自动冲管,最后压迫下腔球囊使弹性囊鼓胀而封闭留置针管。当重新输液时,只需打开截止夹即可。下腔球囊回弹使留置针管开放,上腔球囊回弹使血液流入留置针管及第一输液导管,实现自动回抽血。本发明不仅简化了操作,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护士工作量,而且彻底解决了留置针容易出现血液栓塞的情况,提高了病人的安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球囊留置针,包括穿刺针、留置针管、输液导管、输液三通以及截止夹,所述留置针管套设于所述穿刺针,所述输液导管与所述留置针管连通,所述输液三通与所述输液导管连通,所述截止夹设置在所述输液导管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所述上腔球囊与所述输液导管连通,所述上腔球囊和所述下腔球囊分隔所述输液导管,所述下腔球囊与所述留置针管之间的这段输液导管为第一输液导管;所述第一输液导管的导管壁内具有堵塞物导管通道,所述留置针管的针管壁内具有堵塞物针管通道,所述下腔球囊与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连通,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与所述堵塞物针管通道连通;所述留置针管的管口末端内侧设置有弹性囊,所述弹性囊与所述堵塞物针管通道连通,当所述弹性囊处于膨胀状态时,所述弹性囊能够堵塞所述留置针管的管口末端;其中,初始状态下,所述下腔球囊、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和所述堵塞物针管通道中均具有空气或者安全液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球囊与所述输液三通之间的这段输液导管为第二输液导管,所述截止夹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液导管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球囊的容积大于等于所述弹性囊处于膨胀状态时的容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囊为环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腔球囊的容积大于留置针管管腔的容积。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的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球囊留置针。

背景技术

留置针是护理工作中的常用医疗器具,具有使用方便,减少对患者穿刺数的作用,从而也减少了临床输液时反复穿刺,降低了病人的穿刺痛苦以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在当今的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留置针中,一般包括:穿刺针、留置针管以及输液导管。使用时,首先将穿刺针联通留置针管一起插入患者的注射位置,而后通过穿刺针导引将留置针管导入患者血管,最后将穿刺针抽出,使留置针管留在患者血管中,并用敷贴贴膜固定。使用时,通过输液导管向患者血管内注射药液。

然而,现有的留置针管保留在患者血管内,在停止输液期间,非常容易出现针管内因血液渗透而血液栓塞的情况,一但发生血液栓塞的情况,就需要重新更换留置针管,为预防留置管内出现血液栓塞现象往往采用稀释的肝素溶液或者生理盐水通过三通管注射入留置针管内进行封管,操作上较为繁琐,并且预防血栓的作用也有时间限制,通常每隔6~8小时就需重新冲管封管。另外,在重新进行输液时,还需要采用针筒回抽血,以判定管路是否通畅。这些不仅增加护士的操作,也增加病人的痛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球囊留置针,能实现自动冲管、自动封管、自动回抽血,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留置针在使用时容易出现血液栓塞导致患者安全隐患、护士操作麻烦以及增加病人痛苦的问题,从而既避免了在留置的留置针管内出现血液栓塞的情况发生,又简化了操作,无需封管及回抽血液,既增加了患者安全,减轻病人的痛苦,还简化了护士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球囊留置针,包括穿刺针、留置针管、输液导管、输液三通以及截止夹,所述留置针管套设于所述穿刺针,所述输液导管与所述留置针管连通,所述输液三通与所述输液导管连通,所述截止夹设置在所述输液导管上,其中,还包括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所述上腔球囊与所述输液导管连通,所述上腔球囊和所述下腔球囊分隔所述输液导管,所述下腔球囊与所述留置针管之间的这段输液导管为第一输液导管;

所述第一输液导管的导管壁内具有堵塞物导管通道,所述留置针管的针管壁内具有堵塞物针管通道,所述下腔球囊与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连通,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与所述堵塞物针管通道连通;

所述留置针管的管口末端内侧设置有弹性囊,所述弹性囊与所述堵塞物针管通道连通,当所述弹性囊处于膨胀状态时,所述弹性囊能够堵塞所述留置针管的管口末端;

其中,初始状态下,所述下腔球囊、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和所述堵塞物针管通道中均具有空气或者安全液体。

上述的双球囊留置针,其中,所述上腔球囊与所述输液三通之间的这段输液导管为第二输液导管,所述截止夹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液导管上。

上述的双球囊留置针,其中,所述下腔球囊的容积大于等于所述弹性囊处于膨胀状态时的容积。

上述的双球囊留置针,其中,所述弹性囊为环状。

上述的双球囊留置针,其中,所述上腔球囊的容积大于留置针管管腔的容积。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通过在输液管道中设置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在留置针管管口末端内侧设置弹性囊。上腔球囊与输液导管相通。下腔球囊中填充空气或安全液体,并与弹性囊相通。当暂停输液时,只需关闭截止夹即可。截止夹首先压迫关闭上部的第二输液导管,其次压迫上腔球囊将该上腔球囊中的输液推入留置针管内实现自动冲管,最后压迫下腔球囊使弹性囊鼓胀而封闭留置针管。当重新输液时,只需打开截止夹即可。下腔球囊回弹使留置针管开放,上腔球囊回弹使血液流入留置针管及第一输液导管,实现自动回抽血。本发明不仅简化了操作,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护士工作量,而且彻底解决了留置针容易出现血液栓塞的情况,提高了病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球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留置针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在球囊被压挤状态下的留置针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球囊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留置针管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在球囊被压挤状态下的留置针管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包括:穿刺针1、留置针管2、输液导管3、输液三通4以及截止夹5,留置针管2套设于穿刺针1,输液导管3与留置针管2连通,输液三通4与输液导管3连通,截止夹5设置在输液导管3上,还包括上腔球囊6和下腔球囊7,上腔球囊6与输液导管3连通,上腔球囊6和下腔球囊7分隔输液导管3,下腔球囊7与留置针管之间的这段输液导管为第一输液导管31;

第一输液导管31的导管壁内具有堵塞物导管通道33,留置针管2的针管壁内具有堵塞物针管通道21,下腔球囊7与堵塞物导管通道33连通,堵塞物导管通道33与堵塞物针管通道21连通;

留置针管2的管口末端内侧设置有弹性囊22,弹性囊22与堵塞物针管通道21连通,当弹性囊22处于膨胀状态时,弹性囊22能够堵塞留置针管2的管口末端;

其中,初始状态下,下腔球囊7、堵塞物导管通道33和堵塞物针管通道21中均具有空气或者安全液体(优选为安全液体,也可以为空气)。

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中,上腔球囊6与输液三通4之间的这段输液导管为第二输液导管32,截止夹5设置在第二输液导管32上。设置在第二输液导管上能够方便后续的推进截止夹以夹持住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的操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中,下腔球囊7的容积大于等于弹性囊22处于膨胀状态时的容积。这样的设计使得在截止夹压迫下腔球囊时,其内的安全液体能够经过堵塞物导管通道和堵塞物针管通道充满弹性囊,使得弹性囊能够很好的封闭留置针管的管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中,弹性囊22为环状。环状的弹性囊使得往其内冲安全液体的过程更为顺畅,且能够更快更好的封闭留置针管的管口。

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中,上腔球囊6的容积大于留置针管2管腔的容积。

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时,第一次使用时,按照普通的留置针来操作使用,在准备结束第一次输液时,将截止夹从第二输液导管推至上腔球囊处,截止夹会将上腔球囊内充满的药液往第一输液导管中流,并经过留置针管进入人体,排出留置针管中可能存在的血液,实现自动冲管;而后截止夹压迫下腔球囊,使得下腔球囊中的安全液体往堵塞物导管通道中推进,而后经过堵塞物针管通道进入到弹性囊中,由于下腔球囊的容积大于等于弹性囊处于膨胀状态时的容积,所以安全液体会充满弹性囊,使得弹性囊处于膨胀状态,从而封闭住留置针管的管口;另外,截止夹是先后压迫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在药液被推挤流入人体的时候,药液还没有完全排除完全时,留置针管的管口就会被弹性囊封闭,这样能够避免回血,进而彻底避免凝血导致堵塞针管的情况发生,省去了后续每隔6~8小时需要再次进行冲管的繁琐操作。当需重新输液时,只需打开截止夹,下腔球囊回弹使留置针管开放,上腔球囊回弹使血液流入留置针管及第一输液导管,实现自动回抽血,无需再用针筒回抽血以判定管路的通畅。

本发明实施例1成效显著,无论在留置针管的堵管率、护士冲管封管的操作时间以及封管后预防血栓的有效时间上都有很大的改善(详见表1)。

类别 堵管率 冲管封管时间(S) 预防血栓有效时间(h) 普通留针 7.83% 67±11.83 6-8 双球囊留置针 0% 3±1.5 >24

表1双球囊留置针实施例1成效数据分析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通过在输液管道中设置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在留置针管管口末端内侧设置弹性囊。上腔球囊与输液导管相通。下腔球囊填充空气或安全液体,并与弹性囊相通。当暂停输液时,只需关闭截止夹即可。截止夹首先压迫关闭上部的第二输液导管,其次压迫上腔球囊将上腔球囊中的输液推入留置针管内实现自动冲管,最后压迫下腔球囊使弹性囊鼓胀而封闭留置针管。当重新输液时,只需打开截止夹即可。下腔球囊回弹使留置针管开放,上腔球囊回弹使血液流入留置针管及第一输液导管,实现自动回抽血。本发明不仅简化了操作,减轻病人痛苦,降低护士工作量,而且彻底解决了留置针容易出现血液栓塞的情况,提高了病人的安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点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双球囊留置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球囊留置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球囊留置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双球囊留置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球囊留置针.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703429.0 (22)申请日 2017.08.16 (71)申请人 裴泽军 地址 214100 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百岁坊 巷15号702室 (72)发明人 裴泽军裴桐忻孙欣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知之火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32318 代理人 袁粉兰 (51)Int.Cl. A61M 5/158(2006.01) A61M 5/175(2006.01) A61M 5/14(2006.01) (54)发明名称 双球囊留置针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

2、双球囊留置针, 属于医疗器件 结构设计领域, 通过设计在输液管道中设置上腔 球囊和下腔球囊, 在留置针管管口末端内侧设置 弹性囊。 上腔球囊与输液导管相通。 下腔球囊填 充空气或安全液体, 并与弹性囊相通。 当暂停输 液时, 只需关闭截止夹即可。 截止夹首先压迫关 闭上部的第二输液导管, 其次压迫上腔球囊将其 中的输液推入留置针管内实现自动冲管, 最后压 迫下腔球囊使弹性囊鼓胀而封闭留置针管。 当重 新输液时, 只需打开截止夹即可。 下腔球囊回弹 使留置针管开放, 上腔球囊回弹使血液流入留置 针管及第一输液导管, 实现自动回抽血。 本发明 不仅简化了操作, 减轻病人痛苦, 降低护士工作 量, 。

3、而且彻底解决了留置针容易出现血液栓塞的 情况, 提高了病人的安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107362412 A 2017.11.21 CN 107362412 A 1.一种双球囊留置针, 包括穿刺针、 留置针管、 输液导管、 输液三通以及截止夹, 所述留 置针管套设于所述穿刺针, 所述输液导管与所述留置针管连通, 所述输液三通与所述输液 导管连通, 所述截止夹设置在所述输液导管上,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 所述上腔球囊与所述输液导管连通, 所述上腔球囊和所述下腔球囊分隔所述输液导管, 所 述下腔球囊与所述留置针管之间的这段输液导管为第一输液导管; 所述。

4、第一输液导管的导管壁内具有堵塞物导管通道, 所述留置针管的针管壁内具有堵 塞物针管通道, 所述下腔球囊与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连通, 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与所述堵 塞物针管通道连通; 所述留置针管的管口末端内侧设置有弹性囊, 所述弹性囊与所述堵塞物针管通道连 通, 当所述弹性囊处于膨胀状态时, 所述弹性囊能够堵塞所述留置针管的管口末端; 其中, 初始状态下, 所述下腔球囊、 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和所述堵塞物针管通道中均具 有空气或者安全液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留置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腔球囊与所述输液三通之间 的这段输液导管为第二输液导管, 所述截止夹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液导管上。 3.如。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留置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腔球囊的容积大于等于所述 弹性囊处于膨胀状态时的容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留置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囊为环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球囊留置针,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腔球囊的容积大于留置针管 管腔的容积。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7362412 A 2 双球囊留置针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品的结构设计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双球囊留置针。 背景技术 0002 留置针是护理工作中的常用医疗器具, 具有使用方便, 减少对患者穿刺数的作用, 从而也减少了临床输液时反复穿刺, 降低了病人的穿刺痛苦以及临床护。

6、理人员的工作量, 因此, 在当今的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0003 现有的留置针中, 一般包括: 穿刺针、 留置针管以及输液导管。 使用时, 首先将穿刺 针联通留置针管一起插入患者的注射位置, 而后通过穿刺针导引将留置针管导入患者血 管, 最后将穿刺针抽出, 使留置针管留在患者血管中, 并用敷贴贴膜固定。 使用时, 通过输液 导管向患者血管内注射药液。 0004 然而, 现有的留置针管保留在患者血管内, 在停止输液期间, 非常容易出现针管内 因血液渗透而血液栓塞的情况, 一但发生血液栓塞的情况, 就需要重新更换留置针管, 为预 防留置管内出现血液栓塞现象往往采用稀释的肝素溶液或者生理盐水通过。

7、三通管注射入 留置针管内进行封管, 操作上较为繁琐, 并且预防血栓的作用也有时间限制, 通常每隔68 小时就需重新冲管封管。 另外, 在重新进行输液时, 还需要采用针筒回抽血, 以判定管路是 否通畅。 这些不仅增加护士的操作, 也增加病人的痛苦。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球囊留置针, 能实现自动冲管、 自动封 管、 自动回抽血, 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留置针在使用时容易出现血液栓塞导致患者安全隐 患、 护士操作麻烦以及增加病人痛苦的问题, 从而既避免了在留置的留置针管内出现血液 栓塞的情况发生, 又简化了操作, 无需封管及回抽血液, 既增加了患者安全, 减轻病人的。

8、痛 苦, 还简化了护士操作。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 一种双球囊留置针, 包括穿刺针、 留置针管、 输液导管、 输液三通以及截止夹, 所述 留置针管套设于所述穿刺针, 所述输液导管与所述留置针管连通, 所述输液三通与所述输 液导管连通, 所述截止夹设置在所述输液导管上, 其中, 还包括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 所述 上腔球囊与所述输液导管连通, 所述上腔球囊和所述下腔球囊分隔所述输液导管, 所述下 腔球囊与所述留置针管之间的这段输液导管为第一输液导管; 0008 所述第一输液导管的导管壁内具有堵塞物导管通道, 所述留置针管的针管壁内具 有堵塞物针管通道, 。

9、所述下腔球囊与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连通, 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与所 述堵塞物针管通道连通; 0009 所述留置针管的管口末端内侧设置有弹性囊, 所述弹性囊与所述堵塞物针管通道 连通, 当所述弹性囊处于膨胀状态时, 所述弹性囊能够堵塞所述留置针管的管口末端; 0010 其中, 初始状态下, 所述下腔球囊、 所述堵塞物导管通道和所述堵塞物针管通道中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7362412 A 3 均具有空气或者安全液体。 0011 上述的双球囊留置针, 其中, 所述上腔球囊与所述输液三通之间的这段输液导管 为第二输液导管, 所述截止夹设置在所述第二输液导管上。 0012 上述的双球囊留置针,。

10、 其中, 所述下腔球囊的容积大于等于所述弹性囊处于膨胀 状态时的容积。 0013 上述的双球囊留置针, 其中, 所述弹性囊为环状。 0014 上述的双球囊留置针, 其中, 所述上腔球囊的容积大于留置针管管腔的容积。 0015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0016 本发明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通过在输液管道中设置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 在留置 针管管口末端内侧设置弹性囊。 上腔球囊与输液导管相通。 下腔球囊中填充空气或安全液 体, 并与弹性囊相通。 当暂停输液时, 只需关闭截止夹即可。 截止夹首先压迫关闭上部的第 二输液导管, 其次压迫上腔球囊将该上腔球囊中的输液推入留置针管内实现自动冲管。

11、, 最 后压迫下腔球囊使弹性囊鼓胀而封闭留置针管。 当重新输液时, 只需打开截止夹即可。 下腔 球囊回弹使留置针管开放, 上腔球囊回弹使血液流入留置针管及第一输液导管, 实现自动 回抽血。 本发明不仅简化了操作, 减轻病人痛苦, 降低护士工作量, 而且彻底解决了留置针 容易出现血液栓塞的情况, 提高了病人的安全。 附图说明 0017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及其特征、 外形 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 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 并未刻意按照比例 绘制附图, 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0018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

12、0019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球囊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留置针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在球囊被压挤状态下的留置针管部分 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是不作为本发明的限 定。 0023 实施例1: 0024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 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球囊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的留 置针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

13、置针在球囊被压挤状态下的 留置针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包括: 穿刺针1、 留置针管2、 输液导管3、 输液三通4以及截止夹5, 留置针管2套设于穿刺针1, 输液导管3与留 置针管2连通, 输液三通4与输液导管3连通, 截止夹5设置在输液导管3上, 还包括上腔球囊6 和下腔球囊7, 上腔球囊6与输液导管3连通, 上腔球囊6和下腔球囊7分隔输液导管3, 下腔球 囊7与留置针管之间的这段输液导管为第一输液导管31;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7362412 A 4 0025 第一输液导管31的导管壁内具有堵塞物导管通道33, 留置针管2的针管壁内具有。

14、 堵塞物针管通道21, 下腔球囊7与堵塞物导管通道33连通, 堵塞物导管通道33与堵塞物针管 通道21连通; 0026 留置针管2的管口末端内侧设置有弹性囊22, 弹性囊22与堵塞物针管通道21连通, 当弹性囊22处于膨胀状态时, 弹性囊22能够堵塞留置针管2的管口末端; 0027 其中, 初始状态下, 下腔球囊7、 堵塞物导管通道33和堵塞物针管通道21中均具有 空气或者安全液体(优选为安全液体, 也可以为空气)。 0028 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中, 上腔球囊6与输液三通4之间的这段输 液导管为第二输液导管32, 截止夹5设置在第二输液导管32上。 设置在第二输液导管上能够 方。

15、便后续的推进截止夹以夹持住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的操作。 0029 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中, 下腔球囊7的容积大于等于弹性囊22处 于膨胀状态时的容积。 这样的设计使得在截止夹压迫下腔球囊时, 其内的安全液体能够经 过堵塞物导管通道和堵塞物针管通道充满弹性囊, 使得弹性囊能够很好的封闭留置针管的 管口。 0030 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中, 弹性囊22为环状。 环状的弹性囊使得往 其内冲安全液体的过程更为顺畅, 且能够更快更好的封闭留置针管的管口。 0031 在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中, 上腔球囊6的容积大于留置针管2管腔 的容积。 0032 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

16、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时, 第一次使用时, 按照普通的留置针 来操作使用, 在准备结束第一次输液时, 将截止夹从第二输液导管推至上腔球囊处, 截止夹 会将上腔球囊内充满的药液往第一输液导管中流, 并经过留置针管进入人体, 排出留置针 管中可能存在的血液, 实现自动冲管; 而后截止夹压迫下腔球囊, 使得下腔球囊中的安全液 体往堵塞物导管通道中推进, 而后经过堵塞物针管通道进入到弹性囊中, 由于下腔球囊的 容积大于等于弹性囊处于膨胀状态时的容积, 所以安全液体会充满弹性囊, 使得弹性囊处 于膨胀状态, 从而封闭住留置针管的管口; 另外, 截止夹是先后压迫上腔球囊和下腔球囊, 在药液被推挤流入人体的时。

17、候, 药液还没有完全排除完全时, 留置针管的管口就会被弹性 囊封闭, 这样能够避免回血, 进而彻底避免凝血导致堵塞针管的情况发生, 省去了后续每隔 68小时需要再次进行冲管的繁琐操作。 当需重新输液时, 只需打开截止夹, 下腔球囊回弹 使留置针管开放, 上腔球囊回弹使血液流入留置针管及第一输液导管, 实现自动回抽血, 无 需再用针筒回抽血以判定管路的通畅。 0033 本发明实施例1成效显著, 无论在留置针管的堵管率、 护士冲管封管的操作时间以 及封管后预防血栓的有效时间上都有很大的改善(详见表1)。 0034 类别堵管率冲管封管时间(S)预防血栓有效时间(h) 普通留针7.836711.836。

18、-8 双球囊留置针031.524 0035 表1双球囊留置针实施例1成效数据分析 0036 综上所述,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双球囊留置针通过在输液管道中设置上腔球囊 和下腔球囊, 在留置针管管口末端内侧设置弹性囊。 上腔球囊与输液导管相通。 下腔球囊填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7362412 A 5 充空气或安全液体, 并与弹性囊相通。 当暂停输液时, 只需关闭截止夹即可。 截止夹首先压 迫关闭上部的第二输液导管, 其次压迫上腔球囊将上腔球囊中的输液推入留置针管内实现 自动冲管, 最后压迫下腔球囊使弹性囊鼓胀而封闭留置针管。 当重新输液时, 只需打开截止 夹即可。 下腔球囊回弹使留置。

19、针管开放, 上腔球囊回弹使血液流入留置针管及第一输液导 管, 实现自动回抽血。 本发明不仅简化了操作, 减轻病人痛苦, 降低护士工作量, 而且彻底解 决了留置针容易出现血液栓塞的情况, 提高了病人的安全。 0037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 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 现所述变化例, 在此不予赘述。 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在此不予赘述。 0038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 需要理解的是,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 特点实施方式, 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 施; 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 或 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因此,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 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及修 饰, 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7362412 A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7 CN 107362412 A 7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2 页 8 CN 107362412 A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