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量雾化吸入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流量雾化吸入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173506.6 (22)申请日 2017.03.22 (71)申请人 陈雄波 地址 414300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忠防汀 畈山秀区7栋10号 (72)发明人 陈雄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普通合伙) 44231 代理人 叶永清 (51)Int.Cl. A61M 11/02(2006.01) A61M 15/00(2006.01) (54)发明名称 双流量雾化吸入器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流量雾化吸入器, 包括 顶面开口的储水罐。
2、和连接在储水罐开口处的雾 化结构, 在雾化结构的侧面固定有与雾化腔相连 通的气源输入口和雾化器输出口, 还设有小流量 计流量刻度管、 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和内置U形 导气通道的U型连接体, 在U型连接体的顶部侧壁 上固定有输入气源接口, 在U型连接体的底端固 定有输出气源接口, 输出气源接口上固定有竖直 导气管, 在U型连接体的一个竖杆中部固定有连 接管接口, 在连接管接口与气源输入口之间设有 雾化连接管道, 在雾化腔内设有雾化器。 本发明 的结构设置合理, 可有效的保证雾化输出气体中 的湿度, 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湿化效果较差的技术 不足, 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使用稳定性好且 适用性强。 权利。
3、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106943648 A 2017.07.14 CN 106943648 A 1.一种双流量雾化吸入器, 包括顶面开口的储水罐和连接在所述储水罐开口处的雾化 结构, 在所述雾化结构内设有雾化腔, 在所述雾化结构的侧面固定有与雾化腔相连通的气 源输入口和雾化器输出口, 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 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 和内置U形导气通道的U型连接体, 所述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和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分别固 定在U型连接体的两个竖杆顶端, 在所述U型连接体的顶部侧壁上固定有输入气源接口, 在 所述U型连接体的两竖杆之间有与所述输入气源接口相连通的横向导气。
4、管, 所述横向导气 管分别与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 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相连通, 在所述U型连接体的底端固定 有输出气源接口, 所述输出气源接口上固定有竖直导气管, 所述竖直导气管穿过雾化结构 插入所述储水罐内, 在所述U型连接体的一个竖杆或两个竖杆中部固定有连接管接口, 所述 连接管接口处于与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相连接的竖杆上, 在所述连接管接口与气源输入口 之间设有雾化连接管道, 在所述雾化腔内设有雾化器, 所述雾化器与所述雾化连接管道相 连通, 所述雾化器的底端通过负压吸水管伸入储水罐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量雾化吸入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管接口内设有雾 化转换阀。 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流量雾化吸入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器包括竖直水管、 雾化器体喷管和固定在所述竖直水管顶端的承载面板, 在所述竖直水管的底端设有负压入 水口, 所述负压入水口通过负压吸水管伸入储水罐的底部, 在所述竖直水管的侧壁上固定 有冲击雾化磴和雾化器负压出水口, 所述雾化器负压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冲击雾化磴的正上 方且处于承载面板的正下方, 所述雾化器体喷管的顶部固定有雾化器气源输入接口, 在所 述雾化器喷管的底端固定有雾化器体喷枪, 所述雾化器体喷管的中部穿过所述承载面板并 固定, 所述雾化器体喷枪的出口位置与所述雾化器负压出水口的位置相接触, 所述气源输 入口与所述雾化器气源输。
6、入接口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流量雾化吸入器,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U型连接体的两个竖 杆上分别固定有大流量计流量调节旋钮和小流量计流量调节旋钮, 所述大流量计流量调节 旋钮连接在横向导气管与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的连接处, 所述小流量计流量调节旋钮连接 在横向导气管与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的连接处。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6943648 A 2 双流量雾化吸入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双流量雾化吸入器。 背景技术 0002 当患者使用吸入器吸氧时患者吸入的气体是非常干燥的, 因为吸入器的湿化能力 是非常有限的, 特别是在大流量时根本。
7、达不到患者所需要的湿化程度, 从而会影响吸入器 的使用效果; 且一般都是单流量输出的, 要么是大流量, 要么是小流量, 相互间不可转换, 大 流量计流量大, 但流量不准确, 输出流量精度低; 小流量输出流量准确, 精度高, 但输出流量 小, 需大流量输出时无法满足, 选择余地小, 故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适用性。 0003 同时, 现有的吸入器一般采用湿化瓶气过水的简单湿化, 将干燥的气体过水湿化, 这种湿化效果非常低其, 湿化率10都不到, 因此患者吸入的气体依然干燥, 而干燥的气体 易引起患者鼻孔干涩、 呼吸道干痒痛庝鼻腔出血等, 从而也会影响输气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
8、是提供一种结构设置合理且适用性强的双流量雾化吸入器, 旨在解 决传统技术中湿化效果较差的技术不足。 0005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流量雾化吸入器, 包括顶面开口的储水罐和 连接在所述储水罐开口处的雾化结构, 在所述雾化结构内设有雾化腔, 在所述雾化结构的 侧面固定有与雾化腔相连通的气源输入口和雾化器输出口, 还设有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 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和内置U形导气通道的U型连接体, 所述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和大流量 计流量刻度管分别固定在U型连接体的两个竖杆顶端, 在所述U型连接体的顶部侧壁上固定 有输入气源接口, 在所述U型连接体的两竖杆之间有与所述输入气源接口相连通的横向导 。
9、气管, 所述横向导气管分别与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 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相连通, 在所述U 型连接体的底端固定有输出气源接口, 所述输出气源接口上固定有竖直导气管, 所述竖直 导气管穿过雾化结构插入所述储水罐内, 在所述U型连接体的一个竖杆或两个竖杆中部固 定有连接管接口, 所述连接管接口处于与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相连接的竖杆上, 在所述连 接管接口与气源输入口之间设有雾化连接管道, 在所述雾化腔内设有雾化器, 所述雾化器 与所述雾化连接管道相连通, 所述雾化器的底端通过负压吸水管伸入储水罐的底部。 0006 在所述连接管接口内设有雾化转换阀。 0007 所述雾化器包括竖直水管、 雾化器体喷管和固定。
10、在所述竖直水管顶端的承载面 板, 在所述竖直水管的底端设有负压入水口, 所述负压入水口通过负压吸水管伸入储水罐 的底部, 在所述竖直水管的侧壁上固定有冲击雾化磴和雾化器负压出水口, 所述雾化器负 压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冲击雾化磴的正上方且处于承载面板的正下方, 所述雾化器体喷管的 顶部固定有雾化器气源输入接口, 在所述雾化器喷管的底端固定有雾化器体喷枪, 所述雾 化器体喷管的中部穿过所述承载面板并固定, 所述雾化器体喷枪的出口位置与所述雾化器 负压出水口的位置相接触, 所述气源输入口与所述雾化器气源输入接口相连接。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6943648 A 3 0008 在所述U型连接。
11、体的两个竖杆上分别固定有大流量计流量调节旋钮和小流量计流 量调节旋钮, 所述大流量计流量调节旋钮连接在横向导气管与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的连接 处, 所述小流量计流量调节旋钮连接在横向导气管与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的连接处。 0009 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小流量使用: 当小流量计出来的气体到达雾化转换阀时, 阀 门关上时气体将直接进入吸入器过水后输出。 当通道阀向上拔起, 进入吸入器的阀门将关 闭, 通向雾化器的阀门口将被打开, 气体沿连接管流向雾化器, 经雾化器喷枪口喷出, 喷出 后的高速气流在经过负压口时对负压口内管形成一个负压腔, 负压腔向负压吸水管吸取气 体提升吸入储水罐的水, 水到达负压口。
12、时与从喷枪口出来的高速气流形成高速水气流, 高 速气流撞上雾化磴后水珠粹化形成水雾, 完成雾化过程。 水雾的大小可以通过流量计流量 来控制, 流量越大雾化越大, 输出气体流量也越大。 雾化后的气体在气流的作用下继续气 化, 这样一来输出气体的湿度大大增加。 没有气化的大水珠掉回雾化储水罐进入下一个雾 化过程。 0010 大流量使用: 根据需要的流量先开启小流量计流量打到最大雾化流量, 再根据需 要的总流量减去小流量计的流量, 剩下的就是需要开启的大流量值。 大流量计出来的气体 经水湿化后与雾化气体进一步湿化, 湿化后的气体经输出口输出。 0011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本发明的结构设置合理,。
13、 采用两个流量计, 可有效的保证 雾化输出气体中的湿度, 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湿化效果较差的技术不足, 从而可有效的提高 治疗效果, 使用稳定性好且适用性强; 同时还设有流量调节阀, 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流量 调节, 大大提高了其适用范围, 可以满足不同情况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2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 对 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其中: 0013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剖示图; 0015 图3为本发明中雾化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实施例1) 0017 图1至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一。
14、种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的结构剖示图; 图3为本发明中雾化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18 见图1至图3, 0019 一种双流量雾化吸入器, 包括顶面开口的储水罐1和连接在所述储水罐1开口处的 雾化结构2, 在所述雾化结构2内设有雾化腔3, 在所述雾化结构2的侧面固定有与雾化腔3相 连通的气源输入口4和雾化器输出口5, 还设有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6、 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 7和内置U形导气通道的U型连接体8, 所述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6和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7分 别固定在U型连接体8的两个竖杆顶端, 在所述U型连接体8的顶部侧壁上固定有输入气源接 口9, 在所述U。
15、型连接体8的两竖杆之间有与所述输入气源接口相连通的横向导气管10, 所述 横向导气管分别与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 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相连通, 在所述U型连接体8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6943648 A 4 的底端固定有输出气源接口11, 所述输出气源接口上固定有竖直导气管12, 所述竖直导气 管穿过雾化结构2插入所述储水罐1内, 在所述U型连接体8的一个竖杆或两个竖杆中部固定 有连接管接口13, 所述连接管接口处于与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相连接的竖杆上, 在所述连 接管接口13与气源输入口4之间设有雾化连接管道14, 在所述雾化腔内设有雾化器15, 所述 雾化器与所述雾化连接管道相连通。
16、, 所述雾化器的底端通过负压吸水管16伸入储水罐的底 部。 0020 在所述连接管接口内设有雾化转换阀17。 当需要雾化时只需转换U型连接体上的 转换阀门输出气体将进行雾化, 加大输出气体湿度。 当需要降低输出气体湿度时, 将转换阀 门转换至通气状态, 双流量雾化器复为正常吸入器状态。 0021 所述雾化器15包括竖直水管151、 雾化器体喷管152和固定在所述竖直水管顶端的 承载面板153, 在所述竖直水管151的底端设有负压入水口154, 所述负压入水口通过负压吸 水管16伸入储水罐1的底部, 在所述竖直水管151的侧壁上固定有冲击雾化磴155和雾化器 负压出水口156, 所述雾化器负压出。
17、水口设置在所述冲击雾化磴的正上方且处于承载面板 的正下方, 所述雾化器体喷管152的顶部固定有雾化器气源输入接口157, 在所述雾化器喷 管的底端固定有雾化器体喷枪158, 所述雾化器体喷管的中部穿过所述承载面板并固定, 所 述雾化器体喷枪的出口位置与所述雾化器负压出水口的位置相接触, 所述气源输入口与所 述雾化器气源输入接口相连接。 0022 在所述U型连接体的两个竖杆上分别固定有大流量计流量调节旋钮18和小流量计 流量调节旋钮19, 所述大流量计流量调节旋钮连接在横向导气管与大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的 连接处, 所述小流量计流量调节旋钮连接在横向导气管与小流量计流量刻度管的连接处。 当需要较大的。
18、流量时只需打开大流量计阀门将流量调至需要流量值。 当需要较小流量时只 需打开小流量计调至需要值即可。 当需要超过大流量计范围流量值时可以打开大流量计调 节阀, 将流量调至最大值, 再打开小流量计调节阀, 将流量调节至两流量计之和值, 即为输 出气体值。 当需要加大输出气体湿度时, 可根据需要转换U型连接体上大流量计或小流量计 上的雾化转换阀, 来进行输出气体雾化, 用以达到增加输出气体湿度。 0023 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小流量使用: 当小流量计出来的气体到达雾化转换阀时, 阀 门关上时气体将直接进入吸入器过水后输出。 当通道阀向上拔起, 进入吸入器的阀门将关 闭, 通向雾化器的阀门口将被打。
19、开, 气体沿连接管流向雾化器, 经雾化器喷枪口喷出, 喷出 后的高速气流在经过负压口时对负压口内管形成一个负压腔, 负压腔向负压吸水管吸取气 体提升吸入储水罐的水, 水到达负压口时与从喷枪口出来的高速气流形成高速水气流, 高 速气流撞上雾化磴后水珠粹化形成水雾, 完成雾化过程。 水雾的大小可以通过流量计流量 来控制, 流量越大雾化越大, 输出气体流量也越大。 雾化后的气体在气流的作用下继续气 化, 这样一来输出气体的湿度大大增加。 没有气化的大水珠掉回雾化储水罐进入下一个雾 化过程。 0024 大流量使用: 根据需要的流量先开启小流量计流量打到最大雾化流量, 再根据需 要的总流量减去小流量计的。
20、流量, 剩下的就是需要开启的大流量值。 大流量计出来的气体 经水湿化后与雾化气体进一步湿化, 湿化后的气体经输出口输出。 0025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 本发明的结构设置合理, 采用两个流量计, 且雾化与不不 需雾化可以相互转换, 雾化程度也可以通过雾化转换阀来调节, 可有效的保证雾化输出气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6943648 A 5 体中的湿度, 解决了传统技术中湿化效果较差的技术不足, 从而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使 用稳定性好且适用性强; 同时还设有流量调节阀, 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流量调节, 大大提 高了其适用范围, 可以满足不同情况的使用需求。 0026 显然,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 而并非是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 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 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 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而这些 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6943648 A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7 CN 106943648 A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3 页 8 CN 106943648 A 8 图3 说明书附图 3/3 页 9 CN 106943648 A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