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pdf

上传人:齐** 文档编号:8541509 上传时间:2020-08-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3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171063.4

申请日:

20161026

公开号:

CN206482891U

公开日:

201709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00

主分类号:

A61M1/00

申请人: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发明人:

付豹,周于然

地址:

556000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大连路113号

优先权:

CN201621171063U

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刘楠;李余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包括真空表、调节旋钮、蓄电池、万向轮和定位槽,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定位槽固定安装于底座的顶部,所述储液瓶设于定位槽的内部,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于底座的顶部,所述负压泵固定安装于蓄电池的顶部,所述真空表与负压泵相连接,所述吸引管上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接头相连接,且引流管的另一端与吸引头相连接,所述引流管上设有控速器。该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结构设计紧凑,可更方便的移动和放置,在负压泵的外侧设有调节气压的旋钮和真空表,可方便的控制真空度,防止在抽取积液时对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损伤。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包括推手(1)、负压泵(2)、真空表(3)、开关(4)、调节旋钮(5)、充电插口(6)、蓄电池(7)、底座(8)、万向轮(9)、排液口(10)、排液阀(11)、定位槽(12)、储液瓶(13)、瓶盖(14)、吸引头(15)、控速器(16)、引流管(17)、接头(18)、空气过滤器(19)和吸引管(20),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手(1)的底端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右端,所述底座(8)的底部设有万向轮(9),所述定位槽(12)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顶部,所述储液瓶(13)设于定位槽(12)的内部,所述储液瓶(13)的顶部与瓶盖(14)相连接,所述蓄电池(7)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顶部,所述充电插口(6)设于蓄电池(7)的外侧,所述负压泵(2)固定安装于蓄电池(7)的顶部,所述负压泵(2)的外壁上设有开关(4),所述真空表(3)与负压泵(2)相连接,所述吸引管(20)的一端与负压泵(2)相连接,且吸引管(20)的另一端与接头(18)相连接,所述吸引管(20)上设有空气过滤器(19),所述接头(18)固定安装于瓶盖(14)上,且接头(18)与储液瓶(13)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引流管(17)的一端与接头(18)相连接,且引流管(17)的另一端与吸引头(15)相连接,所述引流管(17)上设有控速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泵(2)的外壁上设有调节旋钮(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瓶(13)为可拆卸更换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2)为环形的凹槽结构,且定位槽(12)的内腔与储液瓶(13)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瓶(13)的外壁上设有刻度。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CU重症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ICU疾病术后护理,在脑室穿刺方面属于神经外科临床的常见手术,术后的护理主要是脑室出血的穿刺引流和脑室造影,现有技术条件下,穿刺引流所用的脑室引流管均采用单腔形式的引流管,这种单腔引流管对脑室内注射药物和留取脑脊髓液等的操作较为麻烦,而且很难做到无菌操作。负压引流作为手术时常常用到的一项技术,其原理是通过负压引流装置产生负压,通过负压的作用将组织裂隙、体腔以及内脏器官产生的液体引离原处并排出体外。目前使用的负压引流装置比较简单,它包括一个可以手握的气囊和连接于气囊出口的引流管。使用时用手将气囊握至瘪塌,可将气囊内的空气通过引流管排出去,由于气囊自身存在自动回弹的力,气囊内可形成负压,从而产生一定的吸引力,通过引流管可将液体吸引至气囊内,再用力握气囊,可将吸进来的液体排出气囊之外。采用这种结构的负压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必须用一只手来操作气囊,对引流气压的控制不理想,使用不便,且在实际使用中会遇到无处放置的窘境,给护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用于重症医学科ICU的护理引流装置对引流气压的控制不理想,且安放不便,浪费医护人员较大的精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包括推手、负压泵、真空表、开关、调节旋钮、充电插口、蓄电池、底座、万向轮、排液口、排液阀、定位槽、储液瓶、瓶盖、吸引头、控速器、引流管、接头、空气过滤器和吸引管,所述推手的底端固定安装于底座的右端,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万向轮,所述定位槽固定安装于底座的顶部,所述储液瓶设于定位槽的内部,所述储液瓶的顶部与瓶盖相连接,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于底座的顶部,所述充电插口设于蓄电池的外侧,所述负压泵固定安装于蓄电池的顶部,所述负压泵的外壁上设有开关,所述真空表与负压泵相连接,所述吸引管的一端与负压泵相连接,且吸引管的另一端与接头相连接,所述吸引管上设有空气过滤器,所述接头固定安装于瓶盖上,且接头与储液瓶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接头相连接,且引流管的另一端与吸引头相连接,所述引流管上设有控速器。

优选的,所述负压泵的外壁上设有调节旋钮。

优选的,所述储液瓶为可拆卸更换装置。

优选的,所述定位槽为环形的凹槽结构,且定位槽的内腔与储液瓶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储液瓶的外壁上设有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结构设计紧凑,在负压泵的外侧设有调节气压的旋钮和真空表,可方便的控制真空度,防止在抽取积液时对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损伤,蓄电池的设置,可使该装置的使用更加灵活,不受电源的局限,装置的主体安放在可移动的板车上,使用时,可更加方便的移动和安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推手,2-负压泵,3-真空表,4-开关,5-调节旋钮,6-充电插口,7-蓄电池,8-底座,9-万向轮,10-排液口,11-排液阀,12-定位槽,13-储液瓶,14-瓶盖,15-吸引头,16-控速器,17-引流管,18-接头,19-空气过滤器,20-吸引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包括推手1、负压泵2、真空表3、开关4、调节旋钮5、充电插口6、蓄电池7、底座8、万向轮9、排液口10、排液阀11、定位槽12、储液瓶13、瓶盖14、吸引头15、控速器16、引流管17、接头18、空气过滤器19和吸引管20,推手1的底端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右端,底座8的底部设有万向轮9,定位槽12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顶部,储液瓶13设于定位槽12的内部,定位槽12为环形的凹槽结构,且定位槽12的内腔与储液瓶13相配合,使储液瓶13可固定安放在定位槽12内部,防止在使用时不小心打翻,储液瓶13为可拆卸更换装置,使用完毕后,可将储液瓶13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储液瓶13的外壁上设有刻度,引流的同时,医务人员可以从储液瓶13上的刻度上精确地读出液体的体积,实现引流量的可控操作,储液瓶13的顶部与瓶盖14相连接,蓄电池7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顶部,充电插口6设于蓄电池7的外侧,负压泵2固定安装于蓄电池7的顶部,负压泵2的外壁上设有开关4,负压泵2的外壁上设有调节旋钮5,可针对使用情况调节负压泵2的功率大小,防止在抽取积液时对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损伤,真空表3与负压泵2相连接,吸引管20的一端与负压泵2相连接,且吸引管20的另一端与接头18相连接,吸引管20上设有空气过滤器19,接头18固定安装于瓶盖14上,且接头18与储液瓶13的内部相连通,引流管17的一端与接头18相连接,且引流管17的另一端与吸引头15相连接,引流管17上设有控速器16。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时,首先将引流管17与储液瓶13连接好,然后打开负压泵2,转动调节旋钮5并观察真空表3上的真空度数值,使吸力适合手术的需要,空气过滤器19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防止堵塞负压泵2,将吸引头15对准积液处,进行吸液,在吸液时,也可调节引流管17右端的控速器16,来方便的调节吸液的力度,吸取的液体通过引流管17进入到储液瓶13内部,储液瓶13的外壁上设有刻度,引流的同时,医务人员可以从储液瓶13上的刻度上精确地读出液体的体积,实现引流量的可控操作,储液瓶13设于定位槽12的内部,定位槽12为环形的凹槽结构,且定位槽12的内腔与储液瓶13相配合,使储液瓶13可固定安放在定位槽12内部,防止在使用时不小心打翻,储液瓶13为可拆卸更换装置,使用完毕后,可将储液瓶13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171063.4 (22)申请日 2016.10.26 (73)专利权人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地址 556000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大连路 113号 (72)发明人 付豹周于然 (74)专利代理机构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刘楠李余江 (51)Int.Cl. A61M 1/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ICU重。

2、症医学科 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包括真空表、 调节旋钮、 蓄电 池、 万向轮和定位槽,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万向 轮, 所述定位槽固定安装于底座的顶部, 所述储 液瓶设于定位槽的内部, 所述蓄电池固定安装于 底座的顶部, 所述负压泵固定安装于蓄电池的顶 部, 所述真空表与负压泵相连接, 所述吸引管上 设有空气过滤器, 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接头相连 接, 且引流管的另一端与吸引头相连接, 所述引 流管上设有控速器。 该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 理用引流装置结构设计紧凑, 可更方便的移动和 放置, 在负压泵的外侧设有调节气压的旋钮和真 空表, 可方便的控制真空度, 防止在抽取积液时 对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

3、损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482891 U 2017.09.12 CN 206482891 U 1.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包括推手(1)、 负压泵(2)、 真空表(3)、 开关(4)、 调节旋钮(5)、 充电插口(6)、 蓄电池(7)、 底座(8)、 万向轮(9)、 排液口(10)、 排液阀 (11)、 定位槽(12)、 储液瓶(13)、 瓶盖(14)、 吸引头(15)、 控速器(16)、 引流管(17)、 接头 (18)、 空气过滤器(19)和吸引管(20),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手(1)的底端固定安装于底座(8) 的右端, 所述底座(8。

4、)的底部设有万向轮(9), 所述定位槽(12)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顶部, 所述储液瓶(13)设于定位槽(12)的内部, 所述储液瓶(13)的顶部与瓶盖(14)相连接, 所述 蓄电池(7)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顶部, 所述充电插口(6)设于蓄电池(7)的外侧, 所述负压 泵(2)固定安装于蓄电池(7)的顶部, 所述负压泵(2)的外壁上设有开关(4), 所述真空表(3) 与负压泵(2)相连接, 所述吸引管(20)的一端与负压泵(2)相连接, 且吸引管(20)的另一端 与接头(18)相连接, 所述吸引管(20)上设有空气过滤器(19), 所述接头(18)固定安装于瓶 盖(14)上, 且接头(18)。

5、与储液瓶(13)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引流管(17)的一端与接头(18)相 连接, 且引流管(17)的另一端与吸引头(15)相连接, 所述引流管(17)上设有控速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负压泵(2)的外壁上设有调节旋钮(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储液瓶(13)为可拆卸更换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定位槽(12)为环形的凹槽结构, 且定位槽(12)的内腔与储液瓶(13)相配合。 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储液瓶(13)的外壁上设有刻度。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6482891 U 2 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ICU重症医疗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 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的ICU疾病术后护理, 在脑室穿刺方面属于神经外科临床的常见手术, 术 后的护理主要是脑室出血的穿刺引流和脑室造影, 现有技术条件下, 穿刺引流所用的脑室 引流管均采用单腔形式的引流管, 这种单腔引流管对脑室内注射药物和留取脑脊髓液等的 。

7、操作较为麻烦, 而且很难做到无菌操作。 负压引流作为手术时常常用到的一项技术, 其原理 是通过负压引流装置产生负压, 通过负压的作用将组织裂隙、 体腔以及内脏器官产生的液 体引离原处并排出体外。 目前使用的负压引流装置比较简单, 它包括一个可以手握的气囊 和连接于气囊出口的引流管。 使用时用手将气囊握至瘪塌, 可将气囊内的空气通过引流管 排出去, 由于气囊自身存在自动回弹的力, 气囊内可形成负压, 从而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通 过引流管可将液体吸引至气囊内, 再用力握气囊, 可将吸进来的液体排出气囊之外。 采用这 种结构的负压引流装置在使用时, 必须用一只手来操作气囊, 对引流气压的控制不理想,。

8、 使 用不便, 且在实际使用中会遇到无处放置的窘境, 给护理造成不良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 以解决 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用于重症医学科ICU的护理引流装置对引流气压的控制不理 想, 且安放不便, 浪费医护人员较大的精力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 用引流装置, 包括推手、 负压泵、 真空表、 开关、 调节旋钮、 充电插口、 蓄电池、 底座、 万向轮、 排液口、 排液阀、 定位槽、 储液瓶、 瓶盖、 吸引头、 控速器、 引流管、 接头、 空气过。

9、滤器和吸引 管, 所述推手的底端固定安装于底座的右端, 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万向轮, 所述定位槽固定 安装于底座的顶部, 所述储液瓶设于定位槽的内部, 所述储液瓶的顶部与瓶盖相连接, 所述 蓄电池固定安装于底座的顶部, 所述充电插口设于蓄电池的外侧, 所述负压泵固定安装于 蓄电池的顶部, 所述负压泵的外壁上设有开关, 所述真空表与负压泵相连接, 所述吸引管的 一端与负压泵相连接, 且吸引管的另一端与接头相连接, 所述吸引管上设有空气过滤器, 所 述接头固定安装于瓶盖上, 且接头与储液瓶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接头相连 接, 且引流管的另一端与吸引头相连接, 所述引流管上设有控速器。 0。

10、005 优选的, 所述负压泵的外壁上设有调节旋钮。 0006 优选的, 所述储液瓶为可拆卸更换装置。 0007 优选的, 所述定位槽为环形的凹槽结构, 且定位槽的内腔与储液瓶相配合。 0008 优选的, 所述储液瓶的外壁上设有刻度。 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6482891 U 3 装置结构设计紧凑, 在负压泵的外侧设有调节气压的旋钮和真空表, 可方便的控制真空度, 防止在抽取积液时对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损伤, 蓄电池的设置, 可使该装置的使用更加灵 活, 不受电源的局限, 装置的主体安放在可移动的。

11、板车上, 使用时, 可更加方便的移动和安 放。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 1-推手, 2-负压泵, 3-真空表, 4-开关, 5-调节旋钮, 6-充电插口, 7-蓄电池, 8-底座, 9-万向轮, 10-排液口, 11-排液阀, 12-定位槽, 13-储液瓶, 14-瓶盖, 15-吸引头, 16- 控速器, 17-引流管, 18-接头, 19-空气过滤器, 20-吸引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3 请参阅图1,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 流装置, 包括。

12、推手1、 负压泵2、 真空表3、 开关4、 调节旋钮5、 充电插口6、 蓄电池7、 底座8、 万向 轮9、 排液口10、 排液阀11、 定位槽12、 储液瓶13、 瓶盖14、 吸引头15、 控速器16、 引流管17、 接 头18、 空气过滤器19和吸引管20, 推手1的底端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右端, 底座8的底部设有 万向轮9, 定位槽12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顶部, 储液瓶13设于定位槽12的内部, 定位槽12为环 形的凹槽结构, 且定位槽12的内腔与储液瓶13相配合, 使储液瓶13可固定安放在定位槽12 内部, 防止在使用时不小心打翻, 储液瓶13为可拆卸更换装置, 使用完毕后, 可将储液瓶13。

13、 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储液瓶13的外壁上设有刻度, 引流的同时, 医务人员可以从储液瓶13上 的刻度上精确地读出液体的体积, 实现引流量的可控操作, 储液瓶13的顶部与瓶盖14相连 接, 蓄电池7固定安装于底座8的顶部, 充电插口6设于蓄电池7的外侧, 负压泵2固定安装于 蓄电池7的顶部, 负压泵2的外壁上设有开关4, 负压泵2的外壁上设有调节旋钮5, 可针对使 用情况调节负压泵2的功率大小, 防止在抽取积液时对患者的身体组织造成损伤, 真空表3 与负压泵2相连接, 吸引管20的一端与负压泵2相连接, 且吸引管20的另一端与接头18相连 接, 吸引管20上设有空气过滤器19, 接头18固定安装。

14、于瓶盖14上, 且接头18与储液瓶13的内 部相连通, 引流管17的一端与接头18相连接, 且引流管17的另一端与吸引头15相连接, 引流 管17上设有控速器16。 0014 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用于ICU重症医学科的护理用引流装置时, 首先将引流管17与 储液瓶13连接好, 然后打开负压泵2, 转动调节旋钮5并观察真空表3上的真空度数值, 使吸 力适合手术的需要, 空气过滤器19可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 防止堵塞负压泵2, 将吸引 头15对准积液处, 进行吸液, 在吸液时, 也可调节引流管17右端的控速器16, 来方便的调节 吸液的力度, 吸取的液体通过引流管17进入到储液瓶13内部, 储。

15、液瓶13的外壁上设有刻度, 引流的同时, 医务人员可以从储液瓶13上的刻度上精确地读出液体的体积, 实现引流量的 可控操作, 储液瓶13设于定位槽12的内部, 定位槽12为环形的凹槽结构, 且定位槽12的内腔 与储液瓶13相配合, 使储液瓶13可固定安放在定位槽12内部, 防止在使用时不小心打翻, 储 液瓶13为可拆卸更换装置, 使用完毕后, 可将储液瓶13拆卸下来进行清洗。 0015 当然,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 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 凡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6482891 U 4 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6482891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1 页 6 CN 206482891 U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