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疗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疗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866878.8 (22)申请日 2016.08.11 (73)专利权人 成都润泰智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吉泰路 666号1栋6层9号 (72)发明人 俞丹 (51)Int.Cl. A61M 1/00(2006.01) A61M 27/00(2006.01) A61H 33/02(2006.01) A61M 3/02(2006.01) A61N 5/0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2、 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疗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 疗装置, 包括底座、 连接在底座上方的箱体、 位于 箱体上的负压吸引系统和臭氧治疗系统, 所述负 压吸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负压泵、 负压 表、 单向阀、 引流瓶和负压治疗口; 所述臭氧治疗 系统上的液体瓶上还连接收集瓶, 在箱体的顶部 设置紫外光照射仪, 在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 的管路上还设置多个限位卡扣, 在箱体的侧面上 还设置调节轮, 正压连接管卡在调节轮上。 本实 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 能够让臭氧液携带高频振 荡能量, 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伤口创面积垢、 血迹、 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有效分离清洁的作用, 同时。
3、本 方案中治疗装置上的管路不易缠绕在一起, 方便 后期分离, 提高了维护人员的维修效率和使用的 安全系数。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06463265 U 2017.09.05 CN 206463265 U 1.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疗装置, 包括底座 (1) 、 连接在底座 (1) 上方的箱体 (2) 、 位于 箱体 (2) 上的负压吸引系统和臭氧治疗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吸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 的电磁负压泵、 负压表、 单向阀、 引流瓶和负压治疗口, 负压连接管的入口与负压吸引系统 连接; 臭氧治疗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发生器、 正压泵、 电磁阀、 液体瓶、 水流调。
4、节阀、 超 声波换能器和正压治疗口, 液体瓶和超声波换能器之间通过胶管连接, 正压连接管的入口 与臭氧治疗系统连接; 所述臭氧治疗系统上的液体瓶上还连接收集瓶, 在箱体 (2) 的顶部设 置紫外光照射仪, 在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的管路上还设置多个限位卡扣, 在箱体 (2) 的 侧面上还设置调节轮, 正压连接管卡在调节轮上; 所述调节轮把正压连接管限定为V形结 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卡扣能 够同时限定多路正压连接管或多路负压连接管的位置, 限位卡扣还能够限定正压连接管或 负压连接管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
5、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集瓶内管 口下方还设置曝气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压吸引系 统中的电磁负压泵安装在箱体底部上, 负压吸引系统中的负压表和负压阀安装在箱体外壳 上, 引流瓶 (8) 安装在底座 (1) 上, 其中的负压表连接在负压阀上; 臭氧治疗系统中的臭氧发 生器、 正压泵和超声波换能器安装在箱体底部上, 液体瓶 (6) 安装在底座上, 水流调节阀安 装在液体瓶和超声波换能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疗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 (2) 的 上方还设置用于触屏操作的显示屏 (4) 。 权利要求书。
6、 1/1 页 2 CN 206463265 U 2 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 具体涉及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日常生活中, 发生创伤的概率很高, 而创面组织的修复和愈合是创伤治疗过程 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于一般的轻微的创伤, 采用的一般的治疗即可, 而对于一些严重的创 伤, 伤口愈合缓慢, 治愈时间较长。 对于创伤严重的伤员还存在大面的组织撕脱或缺损, 伤 道复杂, 污染严重, 清创后不宜一次缝合, 致使组织创面开放, 甚至残留较大的创腔, 需要经 过多次换药, 待到创面肉芽生长后进行二次处理。 而在该过程中, 通常。
7、需要对创面进行多种 手段的处理, 而现有技术中一般一台仪器只能进行一种或两种类型的治疗, 并且臭氧治疗, 只是将产生的臭氧作用于创面, 而臭氧自身特性极不稳定, 很容易与游离的氧原子复合, 还 原成氧气, 或者是将产生的臭氧悬浮在入口处, 影响产生的臭氧正常的排入, 达不到很好的 治疗效果。 另外, 现有治疗装置上的管路容易缠绕在一起, 不便于后期分离, 降低了维护人 员的维修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疗装置, 该治疗 仪能够让臭氧液携带高频振荡能量, 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伤口创面积垢、 血迹、 坏死组织和分 泌物有效分离清洁的作用,。
8、 同时本方案中治疗装置上的管路不易缠绕在一起, 方便后期分 离, 提高了维护人员的维修效率和使用的安全系数。 0004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 疗装置, 包括底座、 连接在底座上方的箱体、 位于箱体上的负压吸引系统和臭氧治疗系统, 所述负压吸引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电磁负压泵、 负压表、 单向阀、 引流瓶和负压治疗口, 负 压连接管的入口与负压吸引系统连接; 臭氧治疗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发生器、 正压泵、 电磁阀、 液体瓶、 水流调节阀、 超声波换能器和正压治疗口, 液体瓶和超声波换能器之间通 过胶管连接, 正压连接管的入口与臭氧治疗系统连接;。
9、 所述臭氧治疗系统上的液体瓶上还 连接收集瓶, 在箱体的顶部设置紫外光照射仪, 在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的管路上还设 置多个限位卡扣, 在箱体的侧面上还设置调节轮, 正压连接管卡在调节轮上。 0005 本方案中产生的臭氧液经过超声波换能器将振荡能量传递给臭氧液, 在空化作用 下, 液体形成高频振动喷射水雾状流出, 在进行创面清洗的时候, 由于臭氧液携带高频振荡 能量, 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伤口创面积垢、 血迹、 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有效分离清洁的作用, 与 以往直接采用臭氧进行清理相比, 清理效果更好。 由于臭氧治疗系统的液体瓶吸收的臭氧 的量是有限的, 而臭氧的性质又极不稳定, 很容易游离在液体瓶的。
10、瓶口影响臭氧发生器将 产生的臭氧不断的输入液体瓶中, 将臭氧液携带高频振荡能量对伤口创面进行清理。 本方 案在液体瓶的旁边还设置收集瓶, 能够收集液体瓶瓶口游离的臭氧, 避免臭氧在液体瓶瓶 口堆积, 影响臭氧发生器正常的排出臭氧到液体瓶中, 对于收集瓶中收集的臭氧还可以进 说明书 1/4 页 3 CN 206463265 U 3 行二次利用, 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仪中的正压连接管和负压 连接管可以为多条, 为了连接的需要, 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的长度可能较长, 现有的治 疗仪在使用过程中正压连接管之间、 负压连接管之间或者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之间容 易缠绕在一。
11、起, 当治疗仪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 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将缠绕的连接管分 离出来, 才能进行后期的修理工作, 该操作过程费时费力。 本方案分别在正压连接管和负压 连接管上均单独设置多个限位卡扣, 方便将多路正压连接管或多路负压连接管捆绑在一 起, 方便后期快速区分连接管以及连接管的走向, 减少后期区分正压连接和负压连接管的 时间, 提高检修效率。 同时对于过长的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 还可缠绕在箱体侧面设置 的调节轮上, 并对连接管进行限定, 避免过长的正压连接管拖到地上, 被路过的行人踢到, 摔倒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0006 所述限位卡扣能够同时限定多路正压连接管或多路负压连接管的位置。
12、, 限位卡扣 还能够限定正压连接管或负压连接管的长度。 对于一些较长的正压连接管或者负压连接 管, 调节轮已经无法满足其限定长度的需要, 还可以利用限位卡扣来回折叠连接管, 以进一 步调整连接管的长度。 0007 所述调节轮把正压连接管限定为V形结构。 V形结构的设置, 能够减缓正压连接管 中气体的流动速度, 避免气流速度过于快速的流动, 提高病人使用的舒适度。 0008 所述收集瓶内管口下方还设置曝气石。 对于收集瓶中收集到的臭氧气体通过曝气 石上的微孔, 能更好的溶解于水中, 提高收集瓶收集气体的能力。 0009 所述液体瓶、 引流瓶和收集瓶的外表面上均设置刻度。 刻度的设置则方便义务人 。
13、员观察瓶内液体的变化情况, 以方便后期维护。 0010 所述负压吸引系统中的电磁负压泵安装在箱体底部上, 负压吸引系统中的负压表 和负压阀安装在箱体外壳上, 引流瓶安装在底座上, 其中的负压表连接在负压阀上; 臭氧治 疗系统中的臭氧发生器、 正压泵和超声波换能器安装在箱体底部上, 液体瓶安装在底座上, 水流调节阀安装在液体瓶和超声波换能器之间。 0011 所述箱体的上方还设置用于触屏操作的显示屏。 触碰操作与按键操作相比, 更加 的方便快捷, 还不易出现按键失灵的情况。 0012 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滚轮。 滚轮的设置方便将治疗仪搬运到需要的地方, 使用更方 便。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
14、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 本方案在液体瓶的旁边还设置收集瓶, 能够收集液体瓶瓶口游离的臭氧, 避免 臭氧在液体瓶瓶口堆积, 影响臭氧发生器正常的排出臭氧到液体瓶中, 对于收集瓶中收集 的臭氧还可以进行二次利用, 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0015 2、 本方案中产生的臭氧液经过超声波换能器将振荡能量传递给臭氧液, 在空化作 用下, 液体形成高频振动喷射水雾状流出, 在进行创面清洗的时候, 由于臭氧液携带高频振 荡能量, 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伤口创面积垢、 血迹、 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有效分离清洁的作用, 与以往直接采用臭氧进行清理相比, 清理效果更好。 0016 3、 本方案分别在正压连接管和负。
15、压连接管上均单独设置多个限位卡扣, 方便将多 路正压连接管或多路负压连接管捆绑在一起, 方便后期快速区分连接管以及连接管的走 向, 减少后期区分正压连接和负压连接管的时间, 提高检修效率。 说明书 2/4 页 4 CN 206463265 U 4 0017 4、 对于过长的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 还可缠绕在箱体侧面设置的调节轮上, 并对连接管进行限定, 避免过长的正压连接管拖到地上, 被路过的行人踢到, 摔倒造成不必 要的人身伤害。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图1中负压吸引系统和臭氧治疗系统原理框图。 0020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 1、 底座;。
16、 2、 箱体; 3、 正压连接管; 4、 显示屏; 5、 收集瓶; 6、 液体瓶; 7、 负压连接管; 8、 引流瓶; 9、 电磁负压泵; 10、 负压表; 11、 负压阀; 12、 单向阀; 13 臭氧发生器; 14、 正压泵; 16、 水流调节阀; 17、 超声波换能器; 18、 正压治疗口; 19、 负压治疗 口; 20、 电磁阀; 21、 紫外光照射仪; 22、 限位卡扣; 23、 调节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0022 实施例1: 0023 如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导管不易缠绕的综合治疗装置, 包括底座。
17、1、 连接在 底座1上方的箱体2、 位于箱体2上的负压吸引系统和臭氧治疗系统, 所述负压吸引系统包括 依次连接的电磁负压泵9、 负压表10、 单向阀12、 引流瓶8和负压治疗口19, 负压连接管7的入 口与负压吸引系统连接; 臭氧治疗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发生器13、 正压泵14、 电磁阀 20、 液体瓶6、 水流调节阀16、 超声波换能器17和正压治疗口18, 液体瓶6和超声波换能器17 之间通过胶管连接, 正压连接管3的入口与臭氧治疗系统连接; 所述臭氧治疗系统上的液体 瓶6上还连接收集瓶5, 在箱体2的顶部设置紫外光照射仪21, 在正压连接管3和负压连接管7 的管路上还设置多个限位卡扣2。
18、2, 在箱体2的侧面上还设置调节轮23, 正压连接管3卡在调 节轮23上。 0024 限位卡扣22能够同时限定多路正压连接管3或多路负压连接管7的位置, 限位卡扣 还能够限定正压连接管或负压连接管的长度。 对于一些较长的正压连接管或者负压连接 管, 调节轮已经无法满足其限定长度的需要, 还可以利用限位卡扣来回折叠连接管, 以进一 步调整连接管的长度。 0025 调节轮23把正压连接管限定为V形结构。 V形结构的设置, 能够减缓正压连接管中 气体的流动速度, 避免气流速度过于快速的流动, 提高病人使用的舒适度。 0026 负压吸引系统中的电磁负压泵9安装在箱体底部上, 负压吸引系统中的负压表10。
19、 和负压阀11安装在箱体外壳上, 引流瓶8安装在底座1上, 其中的负压表10连接在负压阀11 上; 臭氧治疗系统中的臭氧发生器13、 正压泵14和超声波换能器17安装在箱体底部上, 液体 瓶6安装在底座1上, 水流调节阀16安装在液体瓶6和超声波换能器17之间。 0027 箱体2的上方还设置用于触屏操作的显示屏4。 在显示屏4上还设置触摸屏式的电 脑控制板, 通过触摸按键可以设置参数, 设置参数包括负压压力、 正压压力、 负压维持时间 和正压维持时间, 当接通正压连接管3的入口和负压连接管的入口并设置好参数后, 该治疗 仪开始工作, 负压吸引系统中的单向阀打开, 由负压表感应治疗区域的压力, 。
20、通过负压阀调 节以达到设定的压力参数, 通过电磁负压泵、 负压连接管到达引流瓶, 然后通过负压治疗口 说明书 3/4 页 5 CN 206463265 U 5 与创面连接, 并维持设定的时间后, 然后更换事先设定好的正压力参数, 电磁阀释放治疗区 域的压力, 使负压吸引系统处于封闭状态, 电磁阀打开, 经过臭氧发生器、 正压泵、 液体瓶和 超声波换能器, 通过正压治疗口与创面连接, 并维持设定好的压力和时间参数后, 单向阀关 闭, 电磁阀关闭, 最后根据设定好的时间, 通过紫外光照射仪对伤口进行再次光照处理, 当 光照时间完成后, 停止光照, 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0028 本方案中产生的臭氧。
21、液经过超声波换能器将振荡能量传递给臭氧液, 在空化作用 下, 液体形成高频振动喷射水雾状流出, 在进行创面清洗的时候, 由于臭氧液携带高频振荡 能量, 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伤口创面积垢、 血迹、 坏死组织和分泌物有效分离清洁的作用, 与 以往直接采用臭氧进行清理相比, 清理效果更好。 本方案不仅可以实现对伤口的封闭创面 治疗、 高频振荡清理和紫外光照射, 功能更加的多样化, 避免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需要反 复的更换多台操作仪。 由于臭氧治疗系统的液体瓶吸收的臭氧的量的是有限的, 而臭氧的 性质又极不稳定, 很容易游离在液体瓶的瓶口影响臭氧发生器将产生的臭氧不断的输入液 体瓶中, 将臭氧液携带高频振。
22、荡能量对伤口创面进行清理。 本方案在液体瓶的旁边还设置 收集瓶, 能够收集液体瓶瓶口游离的臭氧, 避免臭氧在液体瓶瓶口堆积, 影响臭氧发生器正 常的排出臭氧到液体瓶中, 对于收集瓶中收集的臭氧还可以进行二次利用, 提高臭氧的利 用率。 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仪中的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可以为多条, 为了连 接的需要, 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的长度可能较长, 现有的治疗仪在使用过程中正压连 接管之间、 负压连接管之间或者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之间容易缠绕在一起, 当治疗仪 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 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将缠绕的连接管分离出来, 才能进行后期的 修理工作, 该操作过程费时费力。。
23、 本方案分别在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上均单独设置多 个限位卡扣, 方便将多路正压连接管或多路负压连接管捆绑在一起, 方便后期快速区分连 接管以及连接管的走向, 减少后期区分正压连接和负压连接管的时间, 提高检修效率。 同时 对于过长的正压连接管和负压连接管, 还可缠绕在箱体侧面设置的调节轮上, 并对连接管 进行限定, 避免过长的正压连接管拖到地上, 被路过的行人踢到, 摔倒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 害。 0029 实施例2: 0030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如下: 收集瓶5内管口下方还设置曝气石。 对于 收集瓶5中收集到的臭氧气体通过曝气石上的微孔, 能更好的溶解于水中, 提高收集瓶收集 气体的能力。 0031 如上所述便可实现该实用新型。 说明书 4/4 页 6 CN 206463265 U 6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1 页 7 CN 206463265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