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357164.8 (22)申请日 2018.04.20 (71)申请人 佛山聚晨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地址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季华西 路133号3座11层05单元 (72)发明人 吕弋春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 限公司 44409 代理人 张艳梅 (51)Int.Cl. A61M 5/14(2006.01) A61M 5/168(2006.01) A61M 5/4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2、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 瓶架, 包括套杆、 重力感应器、 加热装置、 温度传 感模块、 重力感应模块、 CPU处理器、 无线传输模 块和报警模块, 所述套杆上侧设有支架, 所述支 架下侧设有重力感应器, 所述套杆外侧设有加热 装置, 所述温度传感模块和重力感应模块连接于 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连接于CPU处理器, 所述 CPU处理器连接于无线网络传输模块, 所述无线 网络传输模块连接于报警模块。 重力感应器的使 用, 在输液过程中, 当人们的会忘记观察输液进 度, 报警模块将进行报警提示, 防止手面起包, 保 护了人们的生命健康, 方便人的使用, 加热装置 的使。
3、用, 现将自动对输液管进行加热, 提高了智 能化程度, 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适合推 广使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108392690 A 2018.08.14 CN 108392690 A 1.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包括套杆(1)、 重力感应器(4)、 加热装置(6)、 温度 传感模块(16)、 重力感应模块(17)、 CPU处理器(19)、 无线传输模块(20)和报警模块(21), 其 特征在于: 所述套杆(1)上侧设有支架(2), 所述支架(2)与套管(1)之间设有固定螺栓(3), 所述支架(2)下侧设有重力感应器(4), 所述重力感应器(4)是通。
4、可拆卸连接于支架(2), 所 述套杆(1)外侧设有加热装置(6), 所述加热装置(6)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套杆(1), 所述套 杆(1)下侧设有底座(9), 所述底座(9)下侧设有万向轮(11), 所述万向轮(11)是通过可拆卸 连接于底座(9), 所述温度传感模块(16)和重力感应模块(17)连接于接收模块(18), 所述接 收模块(18)连接于CPU处理器(19), 所述CPU处理器(19)连接于无线网络传输模块(20), 所 述无线网络传输模块(20)连接于报警模块(21); 所述加热装置(6)是由轴承(13)、 加热片(14)、 把手(15)组成, 所述轴承(13)、 加热片 (14)、。
5、 把手(15)为一体化机构, 所述轴承(13)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套管(1), 所述轴承(13) 与把手(15)之间设有加热片(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力感应 器(4)下侧设有吊钩(5), 所述吊钩(5)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重力感应器(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管(1) 外侧设有硅胶套(8), 所述硅胶套(8)是通过粘贴连接于套管(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轮 (11)与底座(9)之间设有设有减震器(10), 所述万向轮。
6、(11)上侧设有刹车片(12), 所述刹车 片(12)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刹车片(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装置 (6)下侧设有显示屏幕(7), 所述显示屏幕(7)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套管(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CPU处理 器(19)连接于显示模块(26), 所述CPU处理器(19)与控制控制模块(22)和电源模块(23)是 通过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CPU处理 器(19)连接于传输模块(24), 所述传输模块(2。
7、4)连接于加热模块(25)。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8392690 A 2 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技术领域, 具体为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 射吊瓶架。 背景技术 0002 互联网(英语: Internet), 又称网际网络, 或音译因特网(Internet)、 英特网, 互联 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 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 这些网络以一组通 用的协议相连, 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 而Internet则 特指因特网。 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
8、作 “网络互联” , 在这基础上发 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 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互联网并不 等同万维网, 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 且是互联网所能提 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0003 目前市场基于医用注射吊瓶架所出现的问题有, 在输液过程中, 人们的会忘记观 察输液进度, 会导致手面起包, 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不方便人的使, 现有的对输液管进行 加热装置需要人自主操作, 智能化程度低, 给医护人员提高了工作量, 不适合推广使用, 为 此我们设计了一款新型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解决了传统的医用注射吊瓶架 使用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
9、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 吊瓶架, 包括套杆、 重力感应器、 加热装置、 温度传感模块、 重力感应模块、 CPU处理器、 无线 传输模块和报警模块, 所述套杆上侧设有支架, 所述支架与套管之间设有固定螺栓, 所述支 架下侧设有重力感应器, 所述重力感应器是通可拆卸连接于支架, 所述套杆外侧设有加热 装置, 所述加热装置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套杆, 所述套杆下侧设有底座, 所述底座下侧设有 万向轮, 所述万向轮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底座, 所述温度传感模块和重力感应模块连接于 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连接于CPU处理器, 所述CPU处理器连接于。
10、无线网络传输模块, 所述 无线网络传输模块连接于报警模块; 0005 所述加热装置是由轴承、 加热片、 把手组成, 所述轴承、 加热片、 把手为一体化机 构, 所述轴承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套管, 所述轴承与把手之间设有加热片。 0006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重力感应器下侧设有吊钩, 所述吊钩是通 过可拆卸连接于重力感应器。 000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套管外侧设有硅胶套, 所述硅胶套是通过 粘贴连接于套管。 0008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万向轮与底座之间设有设有减震器, 所述 万向轮上侧设有刹车片, 所述刹车片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刹车片。 0009。
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加热装置下侧设有显示屏幕, 所述显示屏 说明书 1/3 页 3 CN 108392690 A 3 幕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套管。 001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CPU处理器连接于显示模块, 所述CPU处理 器与控制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是通过相互连接。 001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所述CPU处理器连接于传输模块, 所述传输模块 连接于加热模块。 0012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有益效果如下: 0013 1.该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通过在医用注射吊瓶架上设置重力感应器, 重 力感应模块将数据传输到CPU控处理器,。
12、 CPU控处理器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模块传输到报警模 块, 在输液过程中, 当人们的会忘记观察输液进度, 报警模块将进行报警提示, 防止手面起 包, 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健康, 方便人的使用。 0014 2.该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通过在套筒上侧设置加热装置, 现将自动对输 液管进行加热, 提高了智能化程度, 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的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 套杆-1。
13、, 支架-2, 固定螺栓-3, 重力感应器-4, 吊钩-5, 加热装置-6, 显示屏 幕-7, 硅胶套-8, 底座-9, 减震器-10, 万向轮-11, 刹车片-12, 轴承-13, 加热片-14, 把手-15, 温度感应模块-16, 重力感应模块-17, 接收模块-18, CPU处理器-19,无线网络传输模块-20, 报警模块-21, 控制模块-22, 电源模块-23, 传输模块-24, 加热模块-25, 显示屏幕-26。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0 请参阅图1-3, 本。
14、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 包括套杆1、 重力感应 器4、 加热装置6、 温度传感模块16、 重力感应模块17、 CPU处理器19、 无线传输模块20和报警 模块21, 所述套杆1上侧设有支架2, 所述支架2与套管1之间设有固定螺栓3, 所述支架2下侧 设有重力感应器4, 所述重力感应器4是通可拆卸连接于支架2, 所述套杆1外侧设有加热装 置6, 所述加热装置6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套杆1, 所述套杆1下侧设有底座9, 所述底座9下侧 设有万向轮11, 所述万向轮11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底座9, 所述温度传感模块16和重力感应 模块17连接于接收模块18, 所述接收模块18连接于CPU处。
15、理器19, 所述CPU处理器19连接于 无线网络传输模块20, 所述无线网络传输模块20连接于报警模块21; 0021 所述加热装置6是由轴承13、 加热片14、 把手15组成, 所述轴承13、 加热片14、 把手 15为一体化机构, 所述轴承13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套管1, 所述轴承13与把手15之间设有加 热片14。 0022 请参阅图1, 所述重力感应器4下侧设有吊钩5, 所述吊钩5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重 力感应器4, 吊钩5的设置便于吊瓶的放置。 0023 请参阅图1, 所述套管1外侧设有硅胶套8, 所述硅胶套8是通过粘贴连接于套管1, 说明书 2/3 页 4 CN 108392690 A。
16、 4 硅胶套8的设置防止撞击到墙面, 提高了输液架的使用寿命。 0024 请参阅图1, 所述万向轮11与底座9之间设有设有减震器10, 所述万向轮11上侧设 有刹车片12, 所述刹车片12是通过可拆卸连接于刹车片12, 刹车片12的设置便于人们的使 用。 0025 请参阅图1, 所述加热装置6下侧设有显示屏幕7, 所述显示屏幕7是通过可拆卸连 接于套管1, 显示屏幕7的设置便于观察加热片14的温度。 0026 请参阅图3, 所述CPU处理器19连接于显示模块26, 所述CPU处理器19与控制控制模 块22和电源模块23是通过相互连接, 电源模块23的设置便于向系统提供控制电源。 0027 请参。
17、阅图3, 所述CPU处理器19连接于传输模块24, 所述传输模块24连接于加热模 块25, 传输模块24的设置便于CPU处理器19与加热模块25的连接重力感应模块17连接于接 收模块18, 接收模块18连接于CPU处理器19, CPU处理器19连接于无线网络传输模块20, 无线 网络传输模块20连接于, 。 0028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实用一种基于互联网医用注射吊瓶架的时候, 首先将输液瓶通 过吊钩5与重力感应器4向连接, 将输液管与加热装置6向连接报警模块21, 温度感应模块16 连接于接收模块18, 接收模块18连接于CPU处理器19, CPU处理器19连接于传输模块24, 传输 模块24连。
18、接于加热模块25, 重力感应器4的使用, 在输液过程中, 当人们的会忘记观察输液 进度, 报警模块21将进行报警提示, 防止手面起包, 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健康, 方便人的使用, 加热装置6的使用, 现将自动对输液管进行加热, 提高了智能化程度, 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 工作量, 适合推广使用。 0029 本发明的套杆1、 支架2、 固定螺栓3、 重力感应器4、 吊钩5、 加热装置6、 显示屏幕7、 硅胶套8、 底座9、 减震器10、 万向轮11、 刹车片12、 轴承13、 加热片14、 把手15、 温度感应模块 16、 重力感应模块17、 接收模块18、 CPU处理器19、 无线网络传输模块20、 。
19、报警模块21、 控制模 块22、 电源模块23、 传输模块24、 加热模块25、 显示屏幕26, 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 术人员知晓的部件, 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 方法获知,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 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能够实现, 重力感应器的 使用, 在输液过程中, 当人们的会忘记观察输液进度, 报警模块将进行报警提示, 防止手面 起包, 保护了人们的生命健康, 方便人的使用, 加热装置的使用, 现将自动对输液管进行加 热, 提高了智能化程度, 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适合推广使用。 003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0、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 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 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 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 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1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明书 3/3 页 5 CN 108392690 A 5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108392690 A 6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108392690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