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用胃管及具有该胃管的肠胃减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内科用胃管及具有该胃管的肠胃减压装置.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1036085.5 (22)申请日 2015.12.14 A61M 25/10(2013.01) A61M 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路 1120 号 (72)发明人 陆文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 公司 44228 代理人 郑学伟 叶利军 (54) 实用新型名称 消化内科用胃管及具有该胃管的肠胃减压装 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及具 有该胃管的肠胃减压装置, 其中, 该胃管包括连通 座、 外管及内。
2、管, 连通座至少包括第一连通接头及 第二连通接头 ; 外管的尾端与连通座固定且与第 一连通接头相连通, 外管的头端为封闭端, 且外管 上邻近所述头端的外壁设有多个周向分布的抽吸 孔 ; 内管同轴设置于外管内部, 且内管与外管之 间形成抽吸减压腔, 内管内部为冲洗腔 ; 内管的 一端与所述连通座固定且与所述第二连通接头连 通, 内管的另一端为敞口端, 以将冲洗腔与抽吸减 压腔在外管的头端位置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提 供的消化内科用胃管及具有该胃管的肠胃减压装 置, 其抽吸效果更好, 效率也更高。 同时, 可以利用 该胃管实现吸氧功能, 其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51)Int.Cl. (19)中华。
3、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 CN 205307577 U 2016.06.15 CN 205307577 U 1.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 其特征在于, 包括: 连通座, 所述连通座至少包括第一连通接头及第二连通接头; 外管, 所述外管的尾端与所述连通座固定且与所述第一连通接头相连通, 所述外管的 头端为封闭端, 且所述外管上邻近所述头端的外壁设有多个周向分布的抽吸孔; 内管, 所述内管同轴设置于所述的外管内部, 且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抽吸减 压腔, 所述内管内部为冲洗腔; 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连通座固定且与所述第二连通接头 连通, 。
4、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为敞口端, 以将所述冲洗腔与所述抽吸减压腔在所述外管的头端 位置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科用胃管,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隔膜, 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外管内且沿所述外管的轴线延伸, 以从所述抽吸减压腔中 隔离出一充气腔; 弹性气囊, 所述弹性气囊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管外部且邻近所述外管的头端, 所述外管 上对应于所述弹性气囊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弹性气囊和所述充气腔的气孔; 所述连 通座还包括第三连通接头, 所述第三连通接头与所述充气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内科用胃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通接头与所述外管 同轴, 且所述外管的尾端穿设至所述的第。
5、二连通接头内并通过一密封塞密封; 所述内管的 所述一端穿设于所述密封塞上, 所述内管的所述另一端通过定位部与所述外管相对固定; 所述第一连通接头形成于所述第二连通接头的一侧, 所述外管上邻近所述尾端的外壁 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接头和抽吸减压腔的第一连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化内科用胃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连通接头形成于所述 第二连通接头的另一侧, 所述外管上邻近所述尾端的外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连通接头和 充气腔的第二连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科用胃管,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套管, 所述套管形成有同轴设置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所述第一轴孔适于滑动套设于 所述外。
6、管上, 所述第二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孔, 以使当所述套管通过所述第一轴孔 套设于所述外管上时, 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形成吸氧腔; 吸氧接头, 所述吸氧接头形成于所述套管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吸氧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化内科用胃管,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管夹, 所述管夹具有其尺寸略大于所述外管的外径的弹性夹持腔, 所述管夹通过连接 件与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夹持腔具有打开和夹持状态, 当所述弹性夹持腔处于夹持状态时, 所述外管 被夹紧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科用胃管,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导丝, 所述导丝适于穿设于所述内管中, 且所述导丝的头。
7、部连接一有堵头, 所述堵头适 于与所述第二连通接头配合。 8.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 消化内科用胃管。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5307577 U 2 消化内科用胃管及具有该胃管的肠胃减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及具有该胃管的肠胃减 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胃管是由鼻孔插入, 经由咽部, 通过食管到达胃部, 多是用来抽胃液减压, 也可以 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 护理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 以及胃 管脱出, 导致误吸。 0003 目前, 胃管可。
8、分为单腔胃管和双腔胃管, 现有的双腔胃管包括主管体及管接头, 主 管体的内腔被隔膜分隔成头部相通的主管腔和辅助管腔, 形成共同管腔, 主管腔的侧壁上 开有侧孔。 这种结构的双腔胃管, 由于主管腔和辅助官腔是通过隔膜隔离形成的, 主管腔和 辅助管腔成左右分布状态, 对应的, 主管腔的侧壁上的侧孔, 也只是朝向一侧开设的, 所以, 当利用主管腔对胃内的胃液、 内容物进行抽吸时, 主管腔的侧壁上的侧孔能够较好将该侧 胃液、 内容物抽吸干净, 而另一侧由于没有设置侧孔, 也无法设置侧孔, 因此, 另一侧的胃液 和内容物由于距离侧孔较远, 可能存在抽吸不干净等问题, 也就是说, 这种在一侧开孔的结 构形。
9、式, 导致抽吸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抽吸效果更好的消化 内科用胃管及具有该胃管的肠胃减压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 包括: 0006 连通座, 所述连通座至少包括第一连通接头及第二连通接头; 0007 外管, 所述外管的尾端与所述连通座固定且与所述第一连通接头相连通, 所述外 管的头端为封闭端, 且所述外管上邻近所述头端的外壁设有多个周向分布的抽吸孔; 0008 内管, 所述内管同轴设置于所述的外管内部, 且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抽 吸减压腔, 所述内管内部为冲洗腔;。
10、 所述内管的一端与所述连通座固定且与所述第二连通 接头连通, 所述内管的另一端为敞口端, 以将所述冲洗腔与所述抽吸减压腔在所述外管的 头端位置连通。 0009 优选地, 还包括: 0010 隔膜, 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外管内且沿所述外管的轴线延伸, 以从所述抽吸减压 腔中隔离出一充气腔; 0011 弹性气囊, 所述弹性气囊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管外部且邻近所述外管的头端, 所述 外管上对应于所述弹性气囊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弹性气囊和所述充气腔的气孔; 所 述连通座还包括第三连通接头, 所述第三连通接头与所述充气腔相连通。 0012 优选地, 所述第二连通接头与所述外管同轴, 且所述外管的尾端穿设至。
11、所述的第 二连通接头内并通过一密封塞密封; 所述内管的所述一端穿设于所述密封塞上, 所述内管 说明书 1/6 页 3 CN 205307577 U 3 的所述另一端通过定位部与所述外管相对固定; 0013 所述第一连通接头形成于所述第二连通接头的一侧, 所述外管上邻近所述尾端的 外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接头和抽吸减压腔的第一连通孔。 0014 优选地, 所述第三连通接头形成于所述第二连通接头的另一侧, 所述外管上邻近 所述尾端的外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连通接头和充气腔的第二连通孔。 0015 优选地, 还包括: 0016 套管, 所述套管形成有同轴设置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所述第一轴孔适于滑动。
12、套 设于所述外管上, 所述第二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孔, 以使当所述套管通过所述第一 轴孔套设于所述外管上时, 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形成吸氧腔; 0017 吸氧接头, 所述吸氧接头形成于所述套管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吸氧腔相连通。 0018 优选地, 还包括: 0019 管夹, 所述管夹具有其尺寸略大于所述外管的外径的弹性夹持腔, 所述管夹通过 连接件与所述套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0020 所述弹性夹持腔具有打开和夹持状态, 当所述弹性夹持腔处于夹持状态时, 所述 外管被夹紧固定。 0021 优选地, 还包括: 0022 导丝, 所述导丝适于穿设于所述内管中, 且所述导丝的头部连接一有堵头, 。
13、所述堵 头适于与所述第二连通接头配合。 0023 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装置, 具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消化内科用胃管。 0024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化内科用胃管及具有该胃管的肠胃减压装置, 内管和外 管同轴设置, 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抽吸减压腔, 内管内部为冲洗腔, 外管的头端为封闭 端, 且所外管上邻近所述头端的外壁设有多个周向分布的抽吸孔; 也就是说, 采用内管与外 管结构, 可以在外管邻近所述头端的外壁周向设置抽吸孔, 如此, 周向分布抽吸孔可以从周 围360度范围内抽吸胃液和内容物, 可以确保抽吸得更干净, 也即是, 其抽吸效果更好, 效率 也更高。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实。
14、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消化内科用胃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消化内科用胃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 0029 连通座10; 0030 第一连通接头101; 0031 第二连通接头102; 0032 第三连通接头103; 0033 密封塞104; 0034 外管20; 0035 抽吸减压腔201; 0036 抽吸孔202; 说明书 2/6 页 4 CN 205307577 U 4 0037 气孔203; 0038 定位部204; 0039 内管30; 0040 冲洗腔301; 0041 隔膜40; 0042 充气腔。
15、401; 0043 弹性气囊41; 0044 套管50; 0045 吸氧腔501; 0046 吸氧接头51; 0047 管夹52。 0048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 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 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005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理解的是, 术语 中心 、 纵向 、 横向 、 长度 、 宽 度 。
16、、 厚度 、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内 、 外 、 顺 时针 、 逆时针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 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51 此外, 术语 第一 、 第二 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多个 的含义。
17、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52 在本实用新型中,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语 安装 、 相连 、 连接 、 固 定 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 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53 参照图1至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胃管, 可以用于胃 肠减压, 包括连通座10、 外管20及内管30。 0054 具体而言, 。
18、连通座10至少包括第一连通接头101及第二连通接头102。 0055 外管20的尾端与所述连通座10固定且与所述第一连通接头101相连通, 所述外管 20的头端为封闭端, 且所述外管20上邻近所述头端的外壁设有多个周向分布的抽吸孔202, 也就是说, 外管20上靠近头端的整个外壁上周向都设有抽吸孔202, 例如图1所示, 外管20上 靠近头端的整个外壁上周向设置有8圈抽吸孔202, 每一圈包含多个围绕外管20的外壁间隔 说明书 3/6 页 5 CN 205307577 U 5 布置的抽吸孔202。 0056 内管30同轴设置于所述的外管20内部, 且所述内管30与所述外管20之间形成抽吸 减压。
19、腔201, 所述内管30内部为冲洗腔301; 所述内管30的一端与所述连通座10固定且与所 述第二连通接头102连通, 所述内管30的另一端为敞口端, 以将所述冲洗腔301与所述抽吸 减压腔201在所述外管20的头端位置连通。 0057 也就是说, 内管30设置于外管20内, 其轴线是与外管20的轴线重合的, 而且内管30 比外管20要短, 以至于内管30的敞口端与外管20的头部之间形成一定距离, 正是由于该段 距离使得内管30的敞口端将冲洗腔301与抽吸减压腔201连通。 0058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 将该胃管自人体鼻腔插入至胃部, 将的第一连通接头101与负 压装置连接, 通过负压装置对抽。
20、吸减压腔201抽真空, 使其内部形成负压, 此时, 抽吸孔202 即可抽吸胃内的胃液和内容物, 并自抽出至人体体外。 而当抽吸孔202发生堵塞时, 可以将 第二连通接头102连接至外部的注水装置, 通过注水装置经冲洗腔301向外管20头端内冲 水, 较大的水压可以迫使抽吸孔202的堵塞物被冲洗干净, 使得抽吸孔202恢复通畅。 0059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消化内科用胃管及具有该胃管的肠胃减压装置, 内 管30和外管20同轴设置, 内管30与所述外管20之间形成抽吸减压腔201, 内管30内部为冲洗 腔301, 外管20的头端为封闭端, 且所外管20上邻近所述头端的外壁设有多个周向分布的。
21、抽 吸孔202; 也就是说, 采用内管30与外管20结构, 可以在外管20邻近所述头端的外壁周向设 置抽吸孔202, 如此, 周向分布抽吸孔202可以从周围360度范围内抽吸胃液和内容物, 可以 确保抽吸得更干净, 也即是, 其抽吸效果更好, 效率也更高。 006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还包括隔膜40及弹性气囊41, 隔膜40设置于所述 外管20内且沿所述外管20的轴线延伸, 以从所述抽吸减压腔201中隔离出一充气腔401。 0061 弹性气囊41同轴套设于所述外管20外部且邻近所述外管20的头端, 所述外管20上 对应于所述弹性气囊41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弹性气囊41和所述充气。
22、腔401的气孔 203; 所述连通座10还包括第三连通接头103, 所述第三连通接头103与所述充气腔401相连 通。 0062 也就是说, 本实施例中, 还通过隔膜40将抽吸减压腔201分离一部空间作为充气腔 401, 通过充气腔401为外管20上靠近头部的弹性气囊41充气。 具体的, 在使用过程中, 将胃 管插入至人体胃部之后, 将第三连通接头103连接至充气装置, 通过充气装置经充气腔401 为弹性气囊41充气, 弹性充气气囊受气膨胀, 并与胃壁或食道相抵, 如此, 可以方便于胃管 的头部固定在胃部, 进而确保后续护理操作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 也可以防止胃部不适引起 的胃液、 内容物等。
23、从食道逆流等问题。 006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 第二连通接头102与所述外管20同轴, 且所述 外管20的尾端穿设至所述的第二连通接头102内并通过一密封塞104密封。 所述内管30的所 述一端穿设于所述密封塞104上, 所述内管30的所述另一端通过定位部204与所述外管20相 对固定。 所述第一连通接头101形成于所述第二连通接头102的一侧, 所述外管20上邻近所 述尾端的外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连通接头101和抽吸减压腔201的第一连通孔。 0064 也就是说, 内管30的一端是通过密封塞104保持与外管20之间相对固定的, 而另一 端则是通过设置的定位部204, 以保持与。
24、外管20之间相对固定, 如此, 可以确保可内管30与 外管20保持同轴的, 其结构简单, 固定牢固可靠。 说明书 4/6 页 6 CN 205307577 U 6 0065 对应的, 第三连通接头103形成于所述第二连通接头102的另一侧, 所述外管20上 邻近所述尾端的外壁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三连通接头103和充气腔401的第二连通孔。 如此, 气体可以通过第三连通接头103、 第二连通孔进入充气腔401, 再从充气腔401进入至弹性气 囊41, 其结构简单。 0066 参照图3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 还包括套管50及吸氧接头51。 套 管50形成有同轴设置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 。
25、所述第一轴孔适于滑动套设于所述外管20上, 所述第二轴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孔, 以使当所述套管50通过所述第一轴孔套设于所述 外管20上时, 所述外管20与所述第二轴孔之间形成吸氧腔501。 吸氧接头51形成于所述套管 50的外壁上且与所述吸氧腔501相连通。 0067 由于对一些危重病人进行胃肠减压, 洗胃等操作时, 病人需要吸氧, 因此, 本实施 例中, 通过外管20上套设一套管50, 在套管50上形成有吸氧腔501, 同时吸氧腔501连接有吸 氧接头51, 如此, 在病人需要吸氧时, 可将套管50套入至病人的鼻孔中, 此时, 吸氧接头51、 吸氧腔501与人体鼻腔形成吸氧通道, 再将吸。
26、氧接头51连接供养装置, 氧气即可从吸氧接头 51进入至吸氧腔501, 最后进入至人体鼻腔, 如此, 可以实现在人体插入胃管的同时, 还能够 保持病人吸氧。 而且, 其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0068 更为有利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 还包括管夹52, 所述管夹52具有其尺寸 略大于所述外管20的外径的弹性夹持腔, 所述管夹52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套管50的一端固定 连接; 所述弹性夹持腔具有打开和夹持状态, 当所述弹性夹持腔处于夹持状态时, 所述外管 20被夹紧固定。 0069 也就是说, 通过管夹52可以将套管50和吸氧接头51与外管20相对固定, 例如在使 用过程中, 可以先将套管5。
27、0滑动至一个较为合适的位置, 再通过管夹52将其与外管20夹持 固定, 最后, 可以通过的胶带将套管50固定在人体鼻子部位, 如此, 胃管和套管50等整个固 定在人体上, 确保其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松动脱落的问题。 0070 在本实用新型是一个实施例中, 还包括导丝, 所述导丝适于穿设于所述内管30中, 且所述导丝的头部连接一有堵头, 所述堵头适于与所述第二连通接头102配合。 如此, 在进 行插胃管的操作过程中, 可以先将导丝传至冲洗腔301内, 再利用导丝的硬质特性, 可以很 方便地将整个胃管从鼻腔穿入至人体胃部。 本实施例中, 将导丝与冲洗腔301相结合, 而无 需在另设导丝通道, 可以简。
28、化其整体结构, 同时, 使用设非常方便。 007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用胃肠减压装置, 具有如上述实施例所 述的消化内科用胃管。 0072 综上所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消化内科用胃管及具有该胃管的肠胃减压装 置, 其抽吸效果更好, 效率也更高。 同时, 可以利用该胃管实现吸氧功能, 其结构简单, 使用 方便。 007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 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 一些实施例 、 示例 、 具体示 例 、 或 一些示例 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 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 。
29、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而且, 描述的具体特征、 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 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74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可以理解的是, 上述实施例是 说明书 5/6 页 7 CN 205307577 U 7 示例性的, 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 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 修改、 替换和 变型。 说明书 6/6 页 8 CN 205307577 U 8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2 页 9 CN 205307577 U 9 图3 说明书附图 2/2 页 10 CN 205307577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