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66611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01.16 CN 202666115 U *CN202666115U* (21)申请号 201220042668.9 (22)申请日 2012.02.01 A61M 5/36(2006.01) A61M 5/165(2006.01) (73)专利权人 戎静华 地址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 双桥村 36 组 (72)发明人 戎静华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 器, 它包括瓶塞穿刺器, 上输液管, 滴斗, 下输液 管, 防。
2、回血药液过滤膜, 流量调节器, 中空囊管, 药 液过滤器, 外圆锥接头, 细小输液管, 静脉注射针。 在滴斗上端设有装有进液管、 除气管、 第一防水空 气过滤器、 输液输入口的排气进液管, 滴斗内设有 上部设开口孔或槽的排气管。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设在滴斗管高的 2/3 处到下输液管间的位置上。 中空囊管或外圆锥接头、 或药液过滤器上安装第 一防水空气过滤器或防水空气过滤膜。它免去了 输液器操作中与排气相送的任何手工操作, 可防 止输液滴尽后发生的回血现象。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3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
3、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9 页 附图 3 页 1/2 页 2 1.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1), 上输液管(2), 滴斗(5), 排气进 液管 (3),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排气管 (4), 下输液管 (7), 流量调节器 (8), 外圆锥接头 (10), 细小输液管 (11), 静脉注射针 (12), 其特征是 : 该排气进液管 (3) 连接在滴斗 (5) 的 上端, 该排气进液管 (3) 由两者在下底部相互连通的一个进液管 (3A) 和一个除气管 (3B) 构成, 其中, 所述进液管 (3A) 上端为进液开口, 进液开口和上输液管 (2) 相接, 所述除气管 (3。
4、B) 的上端设有排气开口或在临近上端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开口, 在排气开口上安装有第一 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所述排气进液管 (3) 有一部分置于所述滴斗 (5) 的腔内, 在排气进 液管 (3) 的置于滴斗 (5) 腔内的部分上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输液输入口 (3D), 所述除气 管 (3B) 和进液管 (3A) 或者都直接和滴斗 (5) 相接, 或者所述进液管 (3A) 通过所述除气管 (3B) 和所述滴斗 (5) 相接 ; 在滴斗 (5) 腔内设有具有一个以上的开口孔或开口槽 (4A) 的 排气管 (4), 排气管 (4) 和滴斗 (5) 相接 ;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由输液器用。
5、药液过滤膜制 成, 安装位置位于滴斗 (5) 管高的三分之二处到下输液管 (7) 的上部之间 ; 在下输液管 (7) 和外圆锥接头(10)之间的输液管上设置一个上面装有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9 )的中空囊 管 (13)/ 或在外圆锥接头 (10) 的罩壳上装有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 (9 )/ 或在外圆锥接头 (10) 的上端连接一个带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 (9 ) 的精密药液过滤器 (13 ) ; 所述的第一、 二防水空气过滤器中都带有防水空气过滤膜 ; 所述滴斗 (5) 由两个以上的部分拼接制成。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其特征是 : 排气进液管 (3) 中, 所。
6、述除气管 (3B) 位于所述进液管 (3A) 的外围, 所述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为环状, 所述进液管 (3A) 通过所述除气管 (3B) 或通过除气管 (3B) 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和滴斗 (5) 的上颈部相接。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其特征是 : 排气进液管 (3) 中, 所述的除气管 (3B) 安装在滴斗 (5) 盖的盖板上, 除气管 (3B) 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 器 (3C) 为月牙状, 所述的进液管 (3A) 直接和所述滴斗 (5) 的上颈部相接。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其特征是。
7、 : 所述除气管 (3B) 位 于所述进液管 (3A) 外围的一侧, 所述进液管 (3A) 外围的一部分加所述除气管 (3B) 或通过 除气管 (3B) 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外围的一部分和滴斗 (5) 的上颈部相接。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其特征是 : 排气管 (4) 使用塑 料材料制作, 排气管(4)上端的开口位于滴斗(5)管高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 排气管 (4) 的中轴线和滴斗 (5) 的中轴线相吻合。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其特征是 : 在排气管 (4) 上方 设有一块挡流板 (4C), 所述。
8、挡流板 (4C) 为圆形平面, 其直径值大于所述排气管 (4) 上端的 具有开口部位的横截面上最开阔处的尺寸值。 7.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其特征是 :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设置在滴斗 (5) 内, 它和滴斗 (5) 相接或和排气管 (4) 相接。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其特征是 :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设置在滴斗(5)和下输液管(7)的交接处, 安装防回血药液过滤膜(6)的中空壳体(6 ) 和滴斗 (5) 相接或和从滴斗 (5) 下端延伸出去的排气管 (4) 的下部相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
9、输液器, 其特征是 : 进一步优选 : 所述输 液器主要使用聚丙烯或聚氯乙烯或硅胶材料制作, 它主要采用的颜色是避光色或无色。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666115 U 2 2/2 页 3 10.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其特征是 : 在滴斗 (5) 上端到 外圆锥接头 (10) 之间的位置上设置一个加药管 (14)。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666115 U 3 1/9 页 4 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方案专利涉及一次性使用医用输液器, 尤其适用于自动排气、 防回血输液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防回血输液器用。
10、自动排气方案, 局限于在滴斗壁上, 或在滴斗盖上开个口 子, 再在口子上安装一片防水空气过滤膜或一个设有防水空气过滤膜和密封塞子的排气装 置。这样的设计虽然可以实现滴斗自动且非常快速的排气, 但是还存在着如下的缺陷。1、 操作不够简单。防回血输液器的滴斗壁或滴斗盖在装上带防水空气过滤膜、 密封塞子的排 气装置后, 在接入新输液瓶时, 每次在排气时总需要打开密封塞, 在排气结束后还需要关闭 密封塞。2、 容易使滴斗丧失持续观察滴速的功能。只在防回血滴斗上安装一片防水空气过 滤膜的输液器, 如果使用时滴斗出现晃动或倾斜, 防水空气过滤膜就容易暴露在液面之上 使滴斗又自动开始排气, 直到滴斗内上漫的。
11、输液将防水空气滤膜淹没为止。排气会使滴斗 内输液水位上升, 输液水位上升到一定的限度将使滴斗无法观察滴速。这将给治疗过程带 来不便, 也不符合输液器的国家标准。 0003 另外, 这类输液器的自动防回血方案也都局限于在滴斗的底端安装一块防回血药 液过滤膜。这样的设计虽然在输液滴尽后可以达到隔阻空气进入下输液管的效果, 但是在 止液时防回血药液过滤膜不能经受振动或大幅度的运动, 也不能经受长时间无人处置的考 验, 否则就会使防回血药液过滤膜丧失止液的功能, 造成下输液管进气。 进入下输液管内的 空气如果随输液输入血管后会在血管内产生血栓, 这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0004 本方案提。
12、出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它可以克服上述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 器在使用中的不足, 使输液器的操作更加方便, 安全。 0005 本方案包括瓶塞穿刺器, 上输液管, 滴斗, 排气进液管,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排气 管, 下输液管, 流量调节器, 外圆锥接头, 细小输液管, 静脉注射针, 其特征是 : 该排气进液 管连接在滴斗的上端, 该排气进液管由两者在下底部相互连通的一个进液管和一个除气管 构成, 其中, 所述进液管上端为进液开口, 进液开口和上输液管相接, 所述除气管的上端设 有排气开口或在临近上端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开口, 在排气开口上安装有第一防水空气过滤 器, 所述排气进液管有一部分置于。
13、所述滴斗的腔内, 在排气进液管的置于滴斗腔内的部分 上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输液输入口, 所述除气管和进液管或者都直接和滴斗相接, 或者 所述进液管通过所述除气管和所述滴斗相接 ; 在滴斗腔内设有具有一个以上的开口孔或开 口槽的排气管, 排气管和滴斗相接 ;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由输液器用药液过滤膜制成, 安装位 置位于滴斗管高的三分之二处到下输液管的上部之间 ; 在下输液管和外圆锥接头之间的输 液管上设置一个上面装有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的中空囊管 / 或在外圆锥接头的罩壳上装 有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 / 或在外圆锥接头的上端连接一个带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的精密 药液过滤器 ; 所述的第一、 二防水空气过。
14、滤器中都带有防水空气过滤膜 ; 所述滴斗由两个 说 明 书 CN 202666115 U 4 2/9 页 5 以上的部分拼接制成。 0006 作为优选 : 排气进液管中, 所述除气管位于所述进液管的外围, 所述的第一防水空 气过滤器为环状, 所述进液管通过所述除气管或通过除气管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和滴斗的上颈部相接。 0007 进一步优选 : 排气进液管中, 所述的除气管安装在滴斗盖的盖板上, 除气管上安装 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为任意形状, 所述的进液管直接和所述滴斗的上颈部相接。 0008 进一步优选 : 所述除气管位于所述进液管外围的一侧, 所述进液管外围的一部分 加所述除气管或通。
15、过除气管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外围的一部分和滴斗的上颈部 相接。 0009 进一步优选 : 排气管使用塑料材料制作, 排气管上端的开口位于滴斗管高的二分 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 排气管的中轴线和滴斗的中轴线相吻合。 0010 进一步优选 : 在排气管上方设有一块挡流板, 所述挡流板为圆形平面, 其直径值大 于所述排气管上端的具有开口部位的横截面上最开阔处的尺寸值。 0011 进一步优选 :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设置在滴斗内, 它和滴斗相接或和排气管相接。 0012 进一步优选 :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设置在滴斗和下输液管的交接处, 安装防回血药 液过滤膜的中空壳体和滴斗相接或和从滴斗下端延伸出去的排。
16、气管的下部相接。 0013 进一步优选 : 进一步优选 : 所述输液器主要使用聚丙烯或聚氯乙烯或硅胶材料 制作。 0014 进一步优选 : 在滴斗上端到外圆锥接头之间的位置上设置一个加药管。 0015 进一步优选 : 所述输液器为避光色或无色。 0016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 : 1、 省去了输液前后各阶段的排气操作中任何与之相关的手工 操作。a. 目前的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器在排气装置上带密封塞的, 尽管会自动排气省去了 手指挤压滴斗排气的麻烦, 但是每次在排气前后都须开、 合该密封塞, 而本方案在滴斗不仅 会自动排气免去手指挤压滴斗的麻烦而且排气前后时都无须此种操作, 也无须与滴斗排气 相关的任。
17、何手工操作 ; b、 自动排除进入下输液管内的空气, 也无须任何相关的手工操作。 2、 防止回血的发生。 当输液滴尽后,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上的过滤孔内吸附满了液体, 因为液体 表面张力的作用, 使防回血药液过滤膜具有可以隔阻空气通过的性能, 从而使下输液管内 的液柱维持在恒定的高度, 防止了回血的发生。3、 避免空气进入人体, 造成血栓。当由于种 种原因而使下输液管进气时, 本方案中设置的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能自动清除该部分的空 气, 防止空气进入静脉, 造成血栓。4、 排气时的滴斗不怕严重倾斜。当滴斗倾斜时, 滴斗内 的液面还是平置的, 所以滴斗内输液的分布状况相对于滴斗正竖状态时而言是一侧多。
18、点, 一侧少点, 但是位于滴斗中央区域位置的输液分布规律是越靠近中央变数就越少。因为自 动排气的滴斗在排气时自动停止的原因是输液将排气口淹没, 所以位于输液之上的空气无 法接触到排气口。由于目前的自动排气防回血输液器都局限于在滴斗外壁上安装一个防 水空气过滤器, 如果滴斗在严重倾斜状态下且该防水空气过滤器在位于滴斗的倾斜朝上的 位置下结束排气, 滴斗就会 因为吸入的输液量过多、 滞留的空气过少而丧失观察滴速的功 能。 本方案的滴斗内的排气管上具有的开口的纵向位置设置在滴斗管高的二分之一到三分 之二之间, 横向位置设置在滴斗的中轴线区域。 当滴斗严重倾斜时, 排气管的开口孔处的输 液分布变化值不。
19、大, 所以当滴斗停止排气时, 滴斗内吸入的输液量不会过多, 滞留的空气也 说 明 书 CN 202666115 U 5 3/9 页 6 不会过少, 因此不会丧失观察滴速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17 图 1 是本方案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 2 是本方案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 3 是本方案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 4 是本方案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 5 是本方案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 6 是本方案一。
20、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实施例一、 0024 如图 1 所示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瓶塞穿刺器 1 接上输液管 2, 上输液 管 2 的下端和排气进液管上的进液管 3A 的上端相接。排气进液管由两者在下底部相互连 通的一个进液管 3A 和一个除气管 3B 构成。进液管 3A 的上端为进液开口, 除气管 3B 的上 端或临近上端的侧壁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开口。 在排气开口上安装有第一防水空气 过滤器 3C, 其内装有由防水空气过滤膜制作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膜 3C-1, 第一防水空气过 滤膜 3C-1 的外侧具有一个供外排的气体流动的。
21、间歇腔, 在间歇腔的外侧具有一块将第一 防水空气过滤膜 3C-1 完全罩住的外罩板, 在外罩板上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孔 3C-2。 除气管 3B 和进液管 3A 只在它们的下底部位是相连的, 整个排气滴管形成一个 U 字型。除 气管 3B 直接或通过除气管 3B 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外壳的一部分和滴斗盖 5B 的上盖板相接, 进液管 3A 和滴斗 5 的上颈部相接。排气进液管的一部分置于滴斗 5 的腔 内, 在该部分上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输液输入口 3D, 输液输入口 3D 可朝向或不朝向滴斗 5 的侧壁而设。 0025 滴斗 5 内设排气管 4, 排气管 4 的中轴线和滴斗。
22、 5 的中轴线相吻合, 排气管 4 的上 部, 在位于滴斗 5 管高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的位置上侧向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开 口孔或开口槽 4A。在排气管 4 的顶部装有一块挡流板 4C, 挡流板 4C 为圆形, 由塑料制作而 成。 在排气管4下部横向延伸形成一块环形平板4B, 在该环形平板4B的外部边沿再向下延 伸形成一个圆环柱体。该圆环柱体在滴斗 5 接近底板的位置和滴斗 5 的周壁相接。防回血 药液过滤膜 6 使用加厚的普通药液过滤膜制作, 在排气管 4 下部延伸形成的圆环柱体上设 有一个环形体和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相接, 安装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时采用超声或热合或 胶合的方法使防。
23、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紧密的贴合在该环形体上。该圆环柱体的高度要确保防 回血药液过滤膜 6 和排气管 4 之间具有一个可以供气体、 液体流动的间隙腔。在防回血药 液过滤膜 6 和滴斗 5 底板之间也留有间隙腔。 0026 下输液管 7 和滴斗 5 下端的颈部相接, 在下输液管 7 上安装一个流量调节器 8, 在 流量调节器 8 下面的输液管上连接一个中空囊管 13。该中空囊管 13 的顶部装有一个兼做 囊盖的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9 。 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9 的最外侧设有一个外壳板9D, 在中 间设有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在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的背离腔内的一侧, 在第二防水空 气过滤膜 9 。
24、和外壳板 9D 之间设有相互贯通的纵隔条 9A ; 在外壳板 9D 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 说 明 书 CN 202666115 U 6 4/9 页 7 上的放气孔 9B ; 在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和外壳板 9D 的相接之处设有一个环形体 9C。第 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经过超声或热合或胶合使之紧密贴合在环形体 9C 上。在中空囊管 13 的下面连接一根用硅胶材料制作的加药管14, 在加药管14的下端连接一个外圆锥接头10。 在外圆锥接头 10 的下面连接细小输液管 11, 在细小输液管 11 的下面连接静脉注射针 12。 0027 本输液器主要使用硅胶材料或聚丙烯材料, 或聚氯乙烯材料材料制。
25、作。本输液器 的输液管是无色的或深色的。 0028 操作方法 : 0029 将瓶塞穿刺器 1 接入输液瓶后, 输液通过瓶塞穿刺器 1 不断的进入上输液管 2 内, 上输液管 2 内的空气不断的通过滴斗 5 上颈部安装的排气进液管中除气管 3B 上的第一防 水空气过滤器 3C 排放出去。最终将上输液管 2 内的空气全部排除, 随后输液通过排气进液 管上的输液输入口 3D 进入滴斗内。进入滴斗时, 如果输液输入口 3D 的开口朝向滴斗 5 的 侧壁, 则输液喷射到滴斗5的侧壁上再滑落到滴斗5的下端, 如果输液入口的开口不朝向侧 壁, 就滴落到挡流板 4C 上再流到滴斗 5 的下端。滴入到滴斗 5 。
26、内排气管 4 顶部装有的挡流 板 4C 上, 再流到排气管 4 下部的环形平板 4B 上。这样就使得输液不会直接滴进排气管 4, 避免下输液管 7 内出现气、 液柱交错的现象。输液滴入的同时, 液面不断上升, 滴斗 5 内的 空气不断被挤入排气管 4 上部的开口孔或开口槽 4A, 穿过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向下输液管 7 内排放。进入下输液管 7 内的空气一部分通过中空囊管 13 囊盖上安装的第二防水空气 过滤器 9 的面板上的开口孔或槽 9B, 排出输液器。另一部分流经中空囊管 13, 外圆锥接头 10、 细小输液管 11 从静脉注射针 12 处排出输液器。当液面和排气管 4 上部的开口孔或。
27、开 口槽 4A 持平的时候, 液面不再上升, 滴斗 5 内的空气结束排放。输液溢入到排气管 4 内部, 并穿透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进入下输液管 7 内。输液进入下输液管 7 后, 当把中空囊管 13 全部填充满后, 中空囊管 13 上的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 9 就不再排气, 下输液管 7 内剩余的 空气就只经过静脉注射针 12 处排出输液器。当输液从静脉注射针 12 处涌出后, 关闭流量 调节器 8, 将静脉注射针 12 接入静脉, 调节好流量调节器 8, 开始输液。 0030 输液滴尽后, 排气管 4 内的输液水位下降, 空气进入到排气管 4 内, 当输液下降到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处后。
28、, 因为过滤孔眼内都吸附满了输液, 由于输液具有的张力使过滤 孔被输液封闭起来, 把滴斗 5 内的空气阻隔在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之上, 输液停止向下输, 所以因此防止了下输液管 7 进气而发生的回血现象。 0031 换接新的输液瓶时, 将输液器接入到新的输液瓶内, 排气进液管上的第一防水空 气过滤器 3C 将上输液管 2 内的空气全部排尽, 输液开始下滴到滴斗 5 内, 在上一瓶输液滴 尽后存留在排气管 4 内的, 位于它上部的开口孔或开口槽 4A 之下到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之 上的那部份空气会随着输液不断下输而进入到下输液管 7, 在空气进入到中空囊管 13 时, 空气通过囊管盖上装有的。
29、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 9 的放气孔 9B 把空气排出输液器。输液进 入正常输液状态。 0032 实施例二、 0033 如图 2 所示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瓶塞穿刺器 1 接上输液管 2, 上输液 管 2 的下端和排气进液管上的进液管 3A 的上端相接。排气进液管由两者在下底部相互连 通的一个进液管 3A 和一个除气管 3B 构成。进液管 3A 的上端为进液开口, 除气管 3B 的上 端或临近上端的侧壁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开口。 在排气开口上安装有第一防水空气 说 明 书 CN 202666115 U 7 5/9 页 8 过滤器 3C, 其内装有由防水空气过滤膜制作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
30、膜 3C-1, 第一防水空气过 滤膜 3C-1 的外侧具有一个供外排的气体流动的间歇腔, 在间歇腔的外侧具有一块将第一 防水空气过滤膜 3C-1 完全罩住的外罩板, 在外罩板上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孔 3C-2。 除气管 3B 和进液管 3A 只在它们的下底部位是相连的, 整个排气滴管形成一个 U 字型, 除气 管 3B 直接或通过除气管 3B 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外壳的一部分和滴斗 5 的上 顶部相接, 进液管 3A 和滴斗 5 的上颈部相接。排气进液管的一部分置于滴斗 5 的腔内, 在 该部分上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输液输入口 3D, 输液输入口 3D 朝向滴斗 5 的侧壁而。
31、设。 0034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使用加厚的普通药液过滤膜制作, 它通过滴斗托 5A 上延伸 形成的一个环形体的和滴斗 5 相接, 且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使用超声或热合或胶合的方法 使它紧密的贴合在该环形体上, 在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和滴斗 5 的底板之间具有一个间隙 腔。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的上方设有一个硬塑料制成的排气管 4, 排气管 4 的中轴线和滴 斗 5 的中轴线相吻合, 排气管 4 的上部, 在位于滴斗 5 管高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间的位置 上侧向开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开口孔或开口槽 4A, 在它的下部横向延伸形成一块环形平板 4B, 该环形平板 4B 的外部边沿向下延伸一。
32、个圆环柱体, 圆环柱体的高度要确保防回血药液 过滤膜 6 和环形平板 4B 之间具有可供气体、 液体流动的间隙腔。排气管 4 下部延伸形成的 圆环柱体也连接在安装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的那个环形平体上, 安装位置位于安装防回血 药液过滤膜 6 部位的外侧, 且在排气管 4 下部延伸形成的圆环柱体和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之间相隔一个从安装它们的环形体上再向上延伸形成的圆环柱体。在滴斗 5 的内壁的下端 和排气管 4 下部延伸形成的圆环柱体之间再增设一个从滴斗托 5A 上向上延伸形成的圆环 柱体。 0035 下输液管7和滴斗托5A的颈部相接, 在下输液管7上安装一个流量调节器8, 在流 量调节器8。
33、下面的输液管上连接一个中空囊管13, 该中空囊管13的侧部装有第二防水空气 过滤膜9。 在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9的面向腔内的一侧, 在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9和中空囊 管 13 的相接处设有一个环形体 9C, 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通过超声或热合或胶合的方法 使之紧密贴合在环形体 9C 上。在背离腔内的一侧设有和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复合为一 体的无纺布 9D。在中空囊管 13 的下端连接一根用硅胶材料制作的加药管 14, 在加药管 14 的下端连接一个外圆锥接头10, 在外圆锥接头10的下面连接细小输液管11, 在细小输液管 11 的下面连接静脉注射针 12。 0036 本输液器主要使用硅胶材。
34、料或聚丙烯材料, 或聚氯乙烯材料材料制作。本输液器 的输液管是无色的或深色的。 0037 操作方法 : 0038 将瓶塞穿刺器1接入输液瓶后, 输液瓶内的输液通过滴斗盖5B颈部装有的排气进 液管底端上安装的侧向型的喷嘴 3A 先喷洒到滴斗 5 内壁上, 再流到排气管 4 下部的环形平 面上。这样使已在滴斗 5 内积聚的输液不会因为输液滴速过快而产生气泡, 因而避免了下 输液管 7 内出现气、 液柱交错的现象。 0039 它的其余使用方法都和实施例一相同。 0040 实施例三、 0041 如图 3 所示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瓶塞穿刺器 1 接上输液管 2, 上输液 管2的下端和排气进液。
35、管上的进液管3A的上端相接。 排气进液管由两者在下底部相互连通 说 明 书 CN 202666115 U 8 6/9 页 9 的一个进液管3A和一个除气管3B构成。 进液管3A的上端为进液开口, 除气管3B的上端或 临近上端的侧壁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开口。 在排气开口上安装有第一防水空气过滤 器 3C, 其内装有由防水空气过滤膜制作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膜 3C-1, 第一防水空气过滤膜 3C-1 的外侧具有一个供外排的气体流动的间歇腔, 在间歇腔的外侧具有一块将第一防水空 气过滤膜3C-1完全罩住的外罩板, 在外罩板上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孔3C-2。 除气管 3B 和进液管 3A 只在它。
36、们的下底部位是相连的, 整个排气滴管形成一个 U 字型。除气管 3B 直接或通过除气管 3B 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外壳的一部分和滴斗盖 5B 的上盖 板相接, 进液管 3A 和滴斗 5 的上颈部相接。排气进液管的一部分置于滴斗 5 的腔内, 在该 部分上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输液输入口 3D, 输液输入口 3D 朝向滴斗 5 的侧壁而设。 0042 滴斗 5 内设有一个由硬塑料制成的排气管 4, 它的中轴线和滴斗 5 的中轴线相吻 合。排气管 4 顶部密封, 上部侧向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开口孔 4A 或开口槽 4A, 该开口孔 或开口槽 4A 的位置位于滴斗 5 管高的二分之一到三。
37、分之二之间。 0043 排气管 4 下部和滴斗托 5A 的颈部相接并向下延伸, 伸出滴斗 5 后再横向延伸形成 一个环形平面, 该环形平面下接一中空壳体6 ,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6安装在中空壳体6 内。 在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和中空壳体 6 相接处设置一个环形体。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采用 超声或热合或胶合的方法使其紧密的贴合在该环形体上, 并且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的上下 两侧都具有供气体、 液体流动的间隙腔。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使用精密度药液过滤膜制作。 中空壳体 6 下端的颈部和下输液管 7 相接。 0044 在下输液管 7 上安装一个流量调节器 8。在流量调节器 8 的下面的输液管上。
38、连接 一根用硅胶材料制作的加药管14, 在加药管14的下面连接外圆锥接头10, 在外圆锥接头10 的上部 是一个兼做上罩壳使用的, 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 9 。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 9 内, 在 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的背离腔内的一侧, 在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和第二防水空气过滤 器 9 的壳体相接之处设有一个环形体, 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经过超声或热合或胶合紧密 贴合在环形体上 ; 在环形体的上部设有一块做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 9 的外罩壳的面板 9D, 在该面板 9D 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放气孔 9B ; 在该面板 9D 之下到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之间设有相互贯通的纵隔条 9A。下。
39、输液管 7 的最下端设有一个外圆锥接头 10, 在外圆锥 接头 10 的下面连接细小输液管 11, 在细小输液管 11 面连接静脉注射针 12。 0045 本输液器主要使用硅胶材料或聚丙烯材料, 或聚氯乙烯材料材料制作。本输液器 的输液管是无色的或深色的。 0046 使用方法和实施例二相同。 0047 实施例四、 0048 如图 4 所示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瓶塞穿刺器 1 接上输液管 2, 上输液 管2的下端和排气进液管上的进液管3A的上端相接。 排气进液管由两者在下底部相互连通 的一个进液管3A和一个除气管3B构成。 进液管3A的上端为进液开口, 除气管3B的上端或 临近上端的位。
40、置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开口。 在排气开口上安装有第一防水空气过滤 器 3C, 其内装有由防水空气过滤膜制作而成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膜 3C-1, 第一防水空气过 滤膜 3C-1 的外侧具有一个供外排的气体流动的间歇腔, 在间歇腔的外侧具有一块将第一 防水空气过滤膜 3C-1 完全罩住的外罩板, 在外罩板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孔 3C-2。 除气管 3B 位于进液管 3A 外围的一侧, 其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为月牙状, 除气 说 明 书 CN 202666115 U 9 7/9 页 10 管 3B 的一部分直接或通过除气管 3B 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外壳的一部分。
41、和滴 斗 5 的上颈部相接, 进液管 3A 通过自体的一部分加上除气管 3B 的一部分或除气管 3B 上安 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的外壳的一部分和滴斗 5 的上颈部相接。排气进液管的一部 分置于滴斗 5 的腔内, 在该部分上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输液输入口 3D, 输液输入口 3D 朝 向滴斗 5 的侧壁而设。 0049 在滴斗盖的顶部设有一个在上面安装了硅胶套的加药管14。 滴斗5的下部设有由 硬塑料制作的滴斗托 5A。滴斗 5 内设有一个由硬塑料制成的排气管 4, 它和滴斗托 5A 的颈 部相接, 它的中轴线和滴斗 5 的中轴线相吻合。在排气管 4 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开口 孔或开。
42、口槽4A, 该开口孔或开口槽4A的位置位于滴斗5管高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 0050 在滴斗托 5A 的颈部下面连接一中空壳体 6 , 中空壳体 6 内安装防回血药液过滤 膜 6,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使用加厚的普通药液过滤膜制作。在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的上、 下两侧都具有供气体、 液体流动的间隙腔。在中空壳体 6 上设有一个环形体, 并用它和防 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相接, 安装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时使用超声或热合或胶合的方法使防回 血药液过滤膜 6 紧密的贴合在该环形体上。中空壳体 6 下端颈部和下输液管 7 相接。 0051 下输液管 7 和中空壳体 6 下端的颈部相接, 在下输。
43、液管 7 上安装一个流量调节器 8, 在流量调节器 8 下面的输液管上连接中空囊管 13, 中空囊管 13 的下面连接外圆锥接头 10, 在 外圆锥接头 10 的下面连接细小输液管 11, 在细小输液管 11 的下面连接静脉注射针 12。 0052 本输液器主要使用硅胶材料或聚丙烯材料, 或聚氯乙烯材料材料制作。本输液器 的输液管是无色的或深色的。 0053 操作方法 0054 它和实施例二在使用中的不同之处是 : 在下输液管进气时, 在气体进入中空囊管 13 内后, 气体就会一直滞留在中空囊管 13 的上部。因为中空囊管 13 上没有安装第二防水 空气过滤膜 9 或第二防水空气过滤器 9 。。
44、 0055 其余的使用方法都相同。 0056 实施例五、 0057 如图 5 所示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瓶塞穿刺器 1 接上输液管 2, 上输液 管2的下端和排气进液管上的进液管3A的上端相接。 排气进液管由两者在下底部相互连通 的一个进液管3A和一个除气管3B构成。 进液管3A的上端为进液开口, 除气管3B的上端或 临近上端的位置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开口。 在排气开口上安装有第一防水空气过滤 器 3C, 其内装有由防水空气过滤膜制作而成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膜 3C-1, 第一防水空气过 滤膜 3C-1 的外侧具有一个供外排的气体流动的间歇腔, 在间歇腔的外侧具有一块将第一 防水空。
45、气过滤膜 3C-1 完全罩住的外罩板, 在外罩板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孔 3C-2。 除气管 3B 位于进液管 3A 外围的一侧, 其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为月牙状, 除气 管 3B 的一部分直接或通过除气管 3B 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外壳的一部分和滴 斗 5 的上颈部相接, 进液管 3A 通过自体的一部分加上除气管 3B 的一部分或除气管 3B 上安 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的外壳的一部分和滴斗 5 的上颈部相接。排气进液管的一部 分置于滴斗 5 的腔内, 在该部分上开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输液输入口 3D, 输液输入口 3D 可 朝向或不朝向滴斗 5 的侧壁。
46、而设。 说 明 书 CN 202666115 U 10 8/9 页 11 0058 在滴斗盖的顶部设有一个在上面安装了硅胶套的加药管 14。滴斗 5 下部设有由 硬塑料制作而成的滴斗托 5A。排气管 4 上部横向延伸形成一个环形平面, 从环形平面的外 部边沿再向上延伸形成一个圆环柱体。 圆环柱体内部设有一个环形体和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相接, 安装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时使用超声或热合的方法使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紧密的 贴在环形体上。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使用加厚的普通药液过滤膜制作, 圆环柱体的高度要 确保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和排气管 4 上横向延伸形成的环形平板 4B 之间可供气体、 。
47、液体流 动。在安装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的圆环柱体的外侧安装一块置于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的正 上方的挡流板 4C, 挡流板 4C 为圆形, 它的面积比安装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的圆环柱体的横 截面要大, 并在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之上的位置侧向留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开口孔或开口 槽 4A。排气管 4 的下部和滴斗托 5A 的颈部相接。排气管 4 由硬塑料制成, 它的中轴线和滴 斗 5 的中轴线相吻合。排气管 4 上设有的开口孔或开口槽 4A 的位置位于滴斗 5 管高的二 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 0059 下输液管 7 和滴斗 5 下端的颈部相接, 在下输液管 7 上安装一个流量调节器 8, 在。
48、 下输 液管 7 的最下端设有一个外圆锥接头 10, 在外圆锥接头 10 的上罩壳上安装一片第二 防水空气过滤膜 9。在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的向着腔内的一侧, 在和外圆锥接头 10 的连 接处设有一个环形体, 它通过超声或热合或胶合的方法紧密的贴合在环形体上。在背向外 圆锥接头 10 腔内的一侧设有一层和第二防水空气过滤膜 9 复合为一体的无纺布 9D。 0060 本输液器主要使用硅胶材料或聚丙烯材料, 或聚氯乙烯材料材料制作。本输液器 的输液管是无色的或深色的。 0061 操作方法 : 0062 它和实施例一在使用中的不同的是, 在换接新的输液瓶时, 当输液滴尽后, 下输液 管 7 不会。
49、进气, 因为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的上端就是排气管4 上部的开口孔或开口槽 4A 的 最低点, 在滴斗 5 内积存的输液的液面和排气管 4 上部的开口孔或开口槽 4A 上的最低点 持平, 所以再次接输液瓶后, 防回血药液过滤膜 6 之上的位置没有空气要排放到下输液管 7 内。 0063 实施例六、 0064 如图 6 所示的一种自动排气和防回血输液器, 瓶塞穿刺器 1 连接上输液管 2, 上输 液管 2 的下端和排气进液管上的进液管 3A 的上端相接。排气进液管由两者在下底部相互 连通的一个进液管 3A 和一个除气管 3B 构成。进液管 3A 的上端为进液开口, 除气管 3B 的 上端或临近上端的侧壁上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开口。 在排气开口上安装有第一防水空 气过滤器 3C, 其内装有由防水空气过滤膜制作而成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膜 3C-1, 在第一防 水空气过滤膜 3C-1 的外侧具有一个供外排的气体流动的间歇腔, 在间歇腔的外侧具有一 块将第一防水空气过滤膜 3C-1 完全罩住的外罩板, 在外罩板上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 气孔 3C-2。除气管 3B 位于进液管 3A 的外围, 其上安装的第一防水空气过滤器 3C 为环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