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367560.X (22)申请日 2017.04.10 (73)专利权人 王艺轩 地址 365000 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红岩新 村12幢403室 (72)发明人 王艺轩王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 有限公司 35204 代理人 李雁翔 (51)Int.Cl. A61M 5/14(2006.01) A61M 5/168(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 (57)摘要 。
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 输液装置, 包括多个输液瓶; 输液瓶通过瓶塞穿 刺器与导液管的上端连通, 导液管的上部串设有 滴壶, 导液管的中部串设有流量控制开关, 导液 管的下端与针头连通; 各瓶塞穿刺器与导液管的 上端间还设置有密闭的盒体状的顺序控制容器; 各瓶塞穿刺器通过对应的插入管从顺序控制容 器顶面伸入顺序控制容器内腔, 顺序控制容器的 底面与导液管的上端连通; 与各瓶塞穿刺器对应 的插入管的底端面与顺序控制容器的底面的对 应间距是依次递增的, 其中只有底端面与顺序控 制容器的底面的间距最大的插入管所对应的瓶 塞穿刺器上设置有进气孔。 结构简单、 器械成本 低、 可靠性高, 。
3、使用效果更理想。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7912967 U 2018.09.28 CN 207912967 U 1.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 包括多个输液瓶; 输液瓶通过瓶塞穿刺器与导液 管的上端连通, 导液管的上部串设有滴壶, 导液管的中部串设有流量控制开关, 导液管的下 端与针头连通; 其特征在于: 各瓶塞穿刺器与导液管的上端间还设置有密闭的盒体状的顺 序控制容器; 各瓶塞穿刺器通过对应的插入管从顺序控制容器顶面伸入顺序控制容器内 腔, 顺序控制容器的底面与导液管的上端连通; 与各瓶塞穿刺器对应的插入管的底端面与 顺序控制容器的底面的对应间距是依次递增的, 。
4、其中只有底端面与顺序控制容器的底面的 间距最大的插入管所对应的瓶塞穿刺器上设置有进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顺序控 制容器是方形顺序控制容器, 各插入管分布插设在方形顺序控制容器的顶面, 各插入管的 底端伸入方形顺序控制容器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顺序控 制容器是花瓣形顺序控制容器, 花瓣的数量与输液瓶的数量相等; 各插入管分布插设在花 瓣形顺序控制容器的顶面的对应花瓣处, 各插入管的底端伸入花瓣形顺序控制容器的内 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顺序控 制容器是圆形顺序控制容器, 各插入管分布插设在圆形顺序控制容器的顶面, 各插入管的 底端伸入圆形顺序控制容器的内腔。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7912967 U 2 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输液过程中一般需要更换多瓶药液, 正常情况下药液之间不能混合, 而传统的输 液器只能连接一瓶药液, 这就导致每输完一瓶药液护士就必须来到患者身旁, 将从药液空 瓶内拨出的导液针重新插入另一装有药液的瓶中, 以继续进行输液过程。 这种输液方式虽 然操作。
6、不复杂, 但是由于病房病人多, 特别是刚做完手术的患者, 均需每日输液多瓶且又要 求在不同的时间内输入不同的药液。 而护士又必须在每输完一瓶均需重复拨针、 插针这一 操作, 因此来回往返于多个病人之间就增加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且病人需要时刻关注输液 的进程, 从而防止因未及时发现药液输完而导致的血液回流情况, 无形之中也加重了病人 或病人家属的负担。 因此人们发明了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 0003 例如: 授权公告号为CN102727957B, 名为 “多瓶自动连打静脉输液器” 的中国专利 中提供了一种多瓶自动连打静脉输液器, 它包含有现有静脉输液器的瓶塞穿刺器、 空气过 滤器、 软管、 。
7、观察窗、 流量调节器、 注射针头, 特征在于: 在静脉输液管路中加装了包含有开 关浮阀腔体、 电路开关腔体在内的部件, 在与电路开关腔体有关联的电路中并联安装了电 磁阀和报警器。 能实现多瓶药液的自动连打而勿需人工切换, 能在末瓶药液输液结束时, 自 动切断输液管路并同时报警。 极大地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也减少了输液患者或其 看护人员的看护负担, 减少了意外情况的发生。 0004 采用这样技术的多瓶自动连打静脉输液器当然可以使用, 也达到了减轻护理人员 劳动强度的目的, 但结构复杂环节多, 可靠性还不够高, 器械成本高, 使用效果还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
8、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器械成本低、 可靠性高, 使用效果更理想的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 0006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 液装置, 包括多个输液瓶; 输液瓶通过瓶塞穿刺器与导液管的上端连通, 导液管的上部串设 有滴壶, 导液管的中部串设有流量控制开关, 导液管的下端与针头连通; 各瓶塞穿刺器与导 液管的上端间还设置有密闭的盒体状的顺序控制容器; 各瓶塞穿刺器通过对应的插入管从 顺序控制容器顶面伸入顺序控制容器内腔, 顺序控制容器的底面与导液管的上端连通; 与 各瓶塞穿刺器对应的插入管的底端面与顺序控制容器的底面的对应间距是依次。
9、递增的, 其 中只有底端面与顺序控制容器的底面的间距最大的插入管所对应的瓶塞穿刺器上设置有 进气孔。 0007 所述的顺序控制容器是方形顺序控制容器, 各插入管分布插设在方形顺序控制容 器的顶面, 各插入管的底端伸入方形顺序控制容器的内腔。 0008 所述的顺序控制容器是花瓣形顺序控制容器, 花瓣的数量与输液瓶的数量相等; 说明书 1/3 页 3 CN 207912967 U 3 各插入管分布插设在花瓣形顺序控制容器的顶面的对应花瓣处, 各插入管的底端伸入花瓣 形顺序控制容器的内腔。 0009 所述的顺序控制容器是圆形顺序控制容器, 各插入管分布插设在圆形顺序控制容 器的顶面, 各插入管的底端。
10、伸入圆形顺序控制容器的内腔。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各瓶塞穿刺器与导液管的上端间还设置有密闭的 盒体状的顺序控制容器; 各瓶塞穿刺器通过对应的插入管从顺序控制容器顶面伸入顺序控 制容器内腔, 顺序控制容器的底面与导液管的上端连通; 与各瓶塞穿刺器对应的插入管的 底端面与顺序控制容器的底面的对应间距是依次递增的, 其中只有底端面与顺序控制容器 的底面的间距最大的插入管所对应的瓶塞穿刺器上设置有进气孔。 0011 开始挂瓶时, 进气孔打开时, 只有底端面与顺序控制容器的底面的间距最大的插 入管所对应的输液瓶中的药液可以流下并将顺序控制容器中的液位提升到该插入管的底 端面所在高度,。
11、 其余输液瓶中的药液由于对应的插入管底端均浸没在该液位下全被封闭, 当该输液瓶中药液全部流入顺序控制容器中, 且顺序控制容器中的液位下滴降到间距第二 大的插入管的底端面所在高度时, 对应的第二瓶才会开始出液, 依此类推, 直到全部输液瓶 中的药液滴完。 0012 因此, 本实用新型利用简单的物理原理实现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 结构简单、 器 械成本低、 可靠性高, 使用效果更理想。 附图说明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其中: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局部剖分示意图。 0016 附图中的标记编号说明如下: 甲输液瓶1、 。
12、乙输液瓶2、 顺序控制容器3、 针头4、 流量 控制开关5、 导液管6、 滴壶7、 丁输液瓶8、 丙输液瓶9、 进气孔10、 甲插入管11、 丙插入管12、 丁 插入管13、 乙插入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 图2所示, 一种多瓶自动顺序连续输液装置, 包括多 个输液瓶; 输液瓶通过瓶塞穿刺器与导液管6的上端连通, 导液管6的上部串设有滴壶7, 导 液管6的中部串设有流量控制开关5, 导液管6的下端与针头4连通; 各瓶塞穿刺器与导液管6 的上端间还设置有密闭的盒体状的顺序控制容器3; 各瓶塞穿刺器通过对应的插入管从顺 序控制容器3顶面伸入顺序控制容器3内腔,。
13、 顺序控制容器3的底面与导液管6的上端连通; 与各瓶塞穿刺器对应的插入管的底端面与顺序控制容器3的底面的对应间距是依次递增 的, 其中只有底端面与顺序控制容器3的底面的间距最大的插入管所对应的瓶塞穿刺器上 设置有进气孔10。 0018 所述的顺序控制容器3是方形顺序控制容器3, 各插入管分布插设在方形顺序控制 容器3的顶面, 各插入管的底端伸入方形顺序控制容器3的内腔。 0019 所述的顺序控制容器3是花瓣形顺序控制容器3, 花瓣的数量与输液瓶的数量相 等; 各插入管分布插设在花瓣形顺序控制容器3的顶面的对应花瓣处, 各插入管的底端伸入 说明书 2/3 页 4 CN 207912967 U 4。
14、 花瓣形顺序控制容器3的内腔。 0020 所述的顺序控制容器3是圆形顺序控制容器3, 各插入管分布插设在圆形顺序控制 容器3的顶面, 各插入管的底端伸入圆形顺序控制容器3的内腔。 0021 以四个输液瓶为例, 四个输液瓶分别为甲输液瓶1、 乙输液瓶2、 丙输液瓶9、 丁输液 瓶8, 四个输液瓶对应的插入管分别为甲插入管11、 乙插入管14、 丙插入管12、 丁插入管13; 对应的插入管的底端面与顺序控制容器3的底面的对应间距是按甲插入管11、 乙插入管14、 丙插入管12、 丁插入管13的顺序依次递减的, 进气孔10设置在甲插入管11所对应的瓶塞穿 刺器上。 00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
15、开始挂瓶时, 进气孔10打开时, 只有甲输液瓶1中的药液 可以流下并将顺序控制容器3中的液位提升到高于乙插入管14底端面且低于甲插入管11的 底端面所在区间时, 其余输液瓶中的药液由于对应的插入管底端均浸没在该液位下全被封 闭, 当甲输液瓶1中药液全部流入顺序控制容器3中, 且顺序控制容器3中的液位下滴降到高 于丙插入管12底端面且低于乙插入管14的底端面所在区间时, 乙输液瓶2才会开始出液, 剩 余的输液瓶仍被封闭, 依此类推, 直到全部输液瓶中的药液滴完。 说明书 3/3 页 5 CN 207912967 U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2 页 6 CN 207912967 U 6 图2 说明书附图 2/2 页 7 CN 207912967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