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pdf

上传人:南*** 文档编号:8533671 上传时间:2020-08-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7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694148.0

申请日:

20131105

公开号:

CN203564614U

公开日:

201404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1/00,A61M16/08,A61M25/00

主分类号:

A61M11/00,A61M16/08,A61M25/00

申请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发明人:

傅卫军,陈仲清,王慧,蔡淑敏,陈土珍

地址: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院重症学科

优先权:

CN201320694148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黄培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包括吸痰套管及连接弯管,吸痰套管包括吸痰连接座、接头及连接管、出气口及进气口,在吸痰连接座上设有吸痰孔及带有突起部的胶塞,突起部插在吸痰孔内,出气口与接头相接,进气口与连接管一端连接且两者在一条直线上,在连接管上表面开设有倾斜的出气孔,出气孔底端处固定有单向活瓣,单向活瓣与出气孔形成张开角,连接管另一端与连接弯管接通,在连接弯管上设有增氧孔及带有突起部的胶塞,突起部插在增氧孔内,连接弯管另一端开口朝下,与外置超声雾化器出气口连接。本设备结构简单,集加药、吸氧、湿化、吸痰于一体,避免了气管切开部位浸湿,降低了气管切开部位感染发生率。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痰套管及连接弯管,吸痰套管包括吸痰连接座、接头及连接管,在吸痰连接座上设有吸痰孔及带有突起部的胶塞,突起部插在吸痰孔内,吸痰连接座还包括朝下开设的出气口及水平开设的进气口,出气口与所述接头相接,进气口与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且两者在一条直线上,在连接管上表面开设有倾斜的出气孔,出气孔朝向吸痰连接座,出气孔底端处固定有单向活瓣,单向活瓣与出气孔形成张开角,张开角朝向连接弯管,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弯管一端接通,在连接弯管上设有增氧孔及带有突起部的胶塞,突起部插在增氧孔内,连接弯管另一端开口朝下,与外置超声雾化器出气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孔与连接管上表面顶部呈10度斜切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活瓣的长度大于出气孔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软导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切开病人超声 雾化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重症肺部疾病患者治疗时常常需要超声雾化稀释痰液,也需要机械 通气输氧,必须尽量保持输入的氧气有一定湿度,才能减少吸氧时对病人呼吸 道的刺激,保证病人安全有效地吸氧。对于重症且存在呼吸疾患的治疗则需要 将药物成分经雾化,使得患者在呼吸的过程中吸入雾化的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一般病人利用现有的超声雾化装置,将扁平的一端咬嘴含于口中进行雾化吸入, 但对于部分重症病人,因为肺部感染或者呼吸道不顺畅需要气管切开,此时雾 化比较困难,通常由病人家属拿着扁平的咬嘴靠近气管切开的套管口进行雾化, 咬嘴无法直接连接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导致传输通道密封性不好而出现泄气 现象,患者只能吸入部分雾化气体及氧气,且雾化的效果较差,氧气含量较低, 同时也因雾化造成气管切开部位敷料被水浸湿,切口容易出现感染,患者因得 不到有效的治疗而使病程延长甚至加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密闭性好、 可改变输氧含量且降低气管切开部位感染发生率的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 装置。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气管切开病人 超声雾化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超声雾化器,包括吸痰套管及连接弯管,吸痰套管 包括吸痰连接座、接头及连接管,在吸痰连接座上设有吸痰孔及带有突起部的 胶塞,突起部插在吸痰孔内,吸痰连接座还包括朝下开设的出气口及水平开设 的进气口,出气口与所述接头相接,进气口与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且两者在一 条直线上,在连接管上表面开设有倾斜的出气孔,出气孔朝向吸痰连接座,出气 孔底端处固定有单向活瓣,单向活瓣与出气孔形成张开角,张开角朝向连接弯管, 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弯管一端接通,在连接弯管上设有增氧孔及带有突起 部的胶塞,突起部插在增氧孔内,连接弯管另一端开口朝下,与外置超声雾化 器出气口连接。

吸痰孔及胶塞的设置,可在外接吸痰器,实现吸痰作用,不需吸痰时将胶 塞的突起部插在吸痰孔内,确保整套装置密封性;出气孔及单向活瓣的设置, 患者呼气时,装置内压强高于外界,呼出的气体从出气孔推开单向活瓣而排出 装置外,患者吸气时,由于气流速度过快出现负压,装置内压强低于外界,单 向活瓣紧贴在出气孔上,仅有极少的雾化气体溢出;在连接弯管设有增氧孔及 胶塞,是为了能供应持续的氧气,提高管内含氧量,保证患者正常呼吸;连接 弯管一端开口朝下,与超声雾化器出气口连接,可减少超声雾化器内水汽进入 连接管的概率。

所述出气孔与连接管上表面顶部呈10度斜切面。若单向活瓣及出气孔是平 行于连接管设置,患者一呼一吸之间,单向活瓣一张一合,时间久了会使单向 活瓣产生疲劳,单向活瓣便不能时刻紧贴出气孔,从而产生泄气,密封性不好, 出气孔与连接管上表面顶部呈10度斜切面,是为了让单向活瓣能时刻紧贴在出 气孔上,使整套装置密封性良好。

所述单向活瓣的长度大于出气孔的长度。单向活瓣的长度大于出气孔长度, 可使单向活瓣完全紧贴出气孔,保证了装置的气密性。

所述连接管为软导管。连接管为软导管,有弹性,可弯折,适用性更强, 即使患者做超声雾化时不小心挪动或者碰触到装置,也不会脱落。

使用时,将外置超声雾化器出气口与连接弯管朝下开口的一端连接,连接 弯管另一端与连接管一端接通,连接管另一端与吸痰连接座上的进气口连接, 吸痰连接座上的出气口通过接头与外置气管套管端相连,外置气管套管另一端 与气管切开口连接。开启超声雾化器,含有药物成分的雾化气体从超声雾化器 出气口经过连接弯管进入连接管中,雾化气体从连接管进入吸痰连接座后,通 过吸痰连接座上的出气口及接头而进入外置气管套管,最后由气管切开口进入 患者气管内。

当患者吸气时,气道的吸气方向即为药物雾化气体的喷雾方向,由于吸气 时胸腔形成负压,雾化气体流速较快,在连接管内形成负压,大气压强将单向 活瓣向出气孔挤压而使之密封;当患者有缺氧表现时,将外置氧气管接入连接 弯管的增氧孔上,氧气从增氧孔进入,经连接管、吸痰连接座及接头而进入外 置气管套管,流向患者气管内。

当患者需要进行吸痰时,将外置吸痰装置的吸痰导管接入吸痰孔,吸痰导 管经吸痰连接座上的出气口及接头而进入外置气管套管,并接近气管切口,痰 在吸痰导管的吸力之下进入吸痰导管而排出。

当患者呼气时,呼出的气体比较强劲,与雾化气体方向逆向,两股气体在 连接管内冲击,使管内压强增大,当大于外界大气压强后,气体便推开单向活 瓣经出气孔向外逸散,从而实现将患者呼出去的气体排至外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该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集加药、吸氧、湿化、吸痰于一体,连接弯管可防止雾化液倒流进入气管,安 全性较好;雾化药品可随患者的吸气过程进入气道,使药物充分发挥药效;增 氧孔中供氧,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吸痰孔可及时将患者的痰吸走,防止 堵塞气道;也避免了气管切开部位浸湿,降低了气管切开部位感染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管上出气孔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1、连接弯管,2、吸痰连接座,3、接头,4、连接管, 5、吸痰孔,6、突起部,7、胶塞,8、出气口,9、进气口,10、出气孔,11、 单向活瓣,12、增氧孔,13、超声雾化器出气口,14、气管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阅图1及图3,一种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超声雾化器, 包括吸痰套管及连接弯管1,吸痰套管包括吸痰连接座2、接头3及连接管4,在吸 痰连接座2上设有吸痰孔5及带有突起部6的胶塞7,突起部6插在吸痰孔5内,吸 痰连接座2还包括朝下开设的出气口8及水平开设的进气口9,出气口8与所述接 头3相接,进气口9与所述连接管4一端连接且两者在一条直线上,在连接管4上 表面开设有倾斜的出气孔10,出气孔10朝向吸痰连接座2,出气孔10底端处固定 有单向活瓣11,单向活瓣11与出气孔10形成张开角,张开角10朝向连接弯管1,连 接管4另一端与连接弯管1一端接通,在连接弯管1上设有增氧孔12及带有突起部 6的胶塞7,突起部6插在增氧孔12内,连接弯管1另一端开口朝下,与外置超声 雾化器出气口13连接。

吸痰孔5及胶塞7的设置,可在外接吸痰器,实现吸痰作用,不需吸痰时将 胶塞7的突起部6插在吸痰孔5内,确保整套装置密封性;出气孔10及单向活瓣11 的设置,患者呼气时,装置内压强高于外界,呼出的气体从出气孔10推开单向 活瓣11而排出装置外,患者吸气时,由于气流速度过快出现负压,装置内压强 低于外界,单向活瓣11紧贴在出气孔10上,仅有极少的雾化气体溢出;在连接 弯管1设有增氧孔12及胶塞7,是为了能供应持续的氧气,提高管内含氧量,保 证患者正常呼吸;连接弯管1一端开口朝下,与超声雾化器出气口13连接,可减 少超声雾化器内水汽进入连接管4的概率。

出气孔10与连接管4上表面顶部呈10度斜切面。若单向活瓣11及出气孔10是 平行于连接管4设置,患者一呼一吸之间,单向活瓣11一张一合,时间久了会使 单向活瓣11产生疲劳,单向活瓣11便不能时刻紧贴出气孔10,从而产生泄气, 密封性不好,出气孔10与连接管4上表面顶部呈10度斜切面,是为了让单向活瓣 11能时刻紧贴在出气孔10上,使整套装置密封性良好。

单向活瓣11的长度大于出气孔10的长度。单向活瓣11的长度大于出气孔10 长度,可使单向活瓣11完全紧贴出气孔10,保证了装置的气密性。

连接管4为软导管。连接管4为软导管,有弹性,可弯折,适用性更强,即 使患者做超声雾化时不小心挪动或者碰触到装置,也不会脱落。

参阅图3,使用时,将外置超声雾化器出气口13与连接弯管1朝下开口的一 端连接,连接弯管1另一端与连接管4一端接通,连接管4另一端与吸痰连接座2 上的进气口9连接,吸痰连接座2上的出气口8通过接头3与外置气管套管14端相 连,外置气管套14另一端与气管切开口连接。开启超声雾化器,含有药物成分 的雾化气体从超声雾化器出气口13经过连接弯管1进入连接管4中,雾化气体从 连接管4进入吸痰连接座2后,通过吸痰连接座2上的出气口8及接头3而进入外置 气管套管14,最后由气管切开口进入患者气管内。

当患者吸气时,气道的吸气方向即为药物雾化气体的喷雾方向,由于吸气 时胸腔形成负压,雾化气体流速较快,在连接管4内形成负压,大气压强将单向 活瓣11向出气孔10挤压而使之密封;当患者有缺氧表现时,将外置氧气管接入 连接弯管1的增氧孔12上,氧气从增氧孔12进入,经连接管4、吸痰连接座2及接 头3而进入外置气管套管14,流向患者气管内。

当患者需要进行吸痰时,将外置吸痰装置的吸痰导管接入吸痰孔5,吸痰导 管经吸痰连接座2上的出气口8及接头3而进入外置气管套管14,并接近气管切 口,痰在吸痰导管的吸力之下进入吸痰导管而排出。

当患者呼气时,呼出的气体比较强劲,与雾化气体方向逆向,两股气体在 连接管4内冲击,使管内压强增大,当大于外界大气压强后,气体便推开单向活 瓣11经出气孔10向外逸散,从而实现将患者呼出去的气体排至外面。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 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 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6461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4.30 CN 203564614 U (21)申请号 201320694148.0 (22)申请日 2013.11.05 A61M 11/00(2006.01) A61M 16/08(2006.01) A61M 25/00(2006.01) (73)专利权人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地址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 1838 号南方医院重症学科 (72)发明人 傅卫军 陈仲清 王慧 蔡淑敏 陈土珍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001 代理人 黄培智 (54) 实用新型名称 。

2、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 化连接装置, 包括吸痰套管及连接弯管, 吸痰套管 包括吸痰连接座、 接头及连接管、 出气口及进气 口, 在吸痰连接座上设有吸痰孔及带有突起部的 胶塞, 突起部插在吸痰孔内, 出气口与接头相接, 进气口与连接管一端连接且两者在一条直线上, 在连接管上表面开设有倾斜的出气孔, 出气孔底 端处固定有单向活瓣, 单向活瓣与出气孔形成张 开角, 连接管另一端与连接弯管接通, 在连接弯管 上设有增氧孔及带有突起部的胶塞, 突起部插在 增氧孔内, 连接弯管另一端开口朝下, 与外置超声 雾化器出气口连接。本设备结构简单, 集。

3、加药、 吸 氧、 湿化、 吸痰于一体, 避免了气管切开部位浸湿, 降低了气管切开部位感染发生率。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564614 U CN 203564614 U 1/1 页 2 1.一种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超声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 痰套管及连接弯管 , 吸痰套管包括吸痰连接座、 接头及连接管, 在吸痰连接座上设有吸痰 孔及带有突起部的胶塞, 突起部插在吸痰孔内, 吸痰连接座还包括朝下开。

4、设的出气口及水 平开设的进气口, 出气口与所述接头相接, 进气口与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且两者在一条直 线上, 在连接管上表面开设有倾斜的出气孔, 出气孔朝向吸痰连接座 , 出气孔底端处固定 有单向活瓣 , 单向活瓣与出气孔形成张开角 , 张开角朝向连接弯管 , 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 连接弯管一端接通, 在连接弯管上设有增氧孔及带有突起部的胶塞, 突起部插在增氧孔内, 连接弯管另一端开口朝下, 与外置超声雾化器出气口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出气孔 与连接管上表面顶部呈 10 度斜切面。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

5、化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单向活 瓣的长度大于出气孔的长度。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 其特征在于 : 所述连接管 为软导管。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564614 U 2 1/4 页 3 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 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重症肺部疾病患者治疗时常常需要超声雾化稀释痰液, 也需要机械通气输 氧, 必须尽量保持输入的氧气有一定湿度, 才能减少吸氧时对病人呼吸道的刺激, 保证病人 安全有效地吸氧。对于重症且存在呼吸疾患的。

6、治疗则需要将药物成分经雾化, 使得患者在 呼吸的过程中吸入雾化的药物, 治疗效果更佳。 一般病人利用现有的超声雾化装置, 将扁平 的一端咬嘴含于口中进行雾化吸入, 但对于部分重症病人, 因为肺部感染或者呼吸道不顺 畅需要气管切开, 此时雾化比较困难, 通常由病人家属拿着扁平的咬嘴靠近气管切开的套 管口进行雾化, 咬嘴无法直接连接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 导致传输通道密封性不好而出现 泄气现象, 患者只能吸入部分雾化气体及氧气, 且雾化的效果较差, 氧气含量较低, 同时也 因雾化造成气管切开部位敷料被水浸湿, 切口容易出现感染, 患者因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 使病程延长甚至加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而提供一种密闭性好、 可改变 输氧含量且降低气管切开部位感染发生率的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 0004 为实现以上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 一种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 化连接装置 , 用于连接超声雾化器 , 包括吸痰套管及连接弯管 , 吸痰套管包括吸痰连接 座、 接头及连接管, 在吸痰连接座上设有吸痰孔及带有突起部的胶塞, 突起部插在吸痰孔 内, 吸痰连接座还包括朝下开设的出气口及水平开设的进气口, 出气口与所述接头相接, 进 气口与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且两者在一条直线上, 在连接管上表面开设有倾斜的出气孔, 出气孔朝向吸痰连接。

8、座 , 出气孔底端处固定有单向活瓣 , 单向活瓣与出气孔形成张开角 , 张开角朝向连接弯管 , 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弯管一端接通, 在连接弯管上设有增氧孔 及带有突起部的胶塞, 突起部插在增氧孔内, 连接弯管另一端开口朝下, 与外置超声雾化器 出气口连接。 0005 吸痰孔及胶塞的设置, 可在外接吸痰器, 实现吸痰作用, 不需吸痰时将胶塞的突起 部插在吸痰孔内, 确保整套装置密封性 ; 出气孔及单向活瓣的设置, 患者呼气时, 装置内压 强高于外界, 呼出的气体从出气孔推开单向活瓣而排出装置外, 患者吸气时, 由于气流速度 过快出现负压, 装置内压强低于外界, 单向活瓣紧贴在出气孔上, 仅有极。

9、少的雾化气体溢 出 ; 在连接弯管设有增氧孔及胶塞, 是为了能供应持续的氧气, 提高管内含氧量, 保证患者 正常呼吸 ; 连接弯管一端开口朝下, 与超声雾化器出气口连接, 可减少超声雾化器内水汽进 入连接管的概率。 0006 所述出气孔与连接管上表面顶部呈 10 度斜切面。若单向活瓣及出气孔是平行于 说 明 书 CN 203564614 U 3 2/4 页 4 连接管设置, 患者一呼一吸之间, 单向活瓣一张一合, 时间久了会使单向活瓣产生疲劳, 单 向活瓣便不能时刻紧贴出气孔, 从而产生泄气, 密封性不好, 出气孔与连接管上表面顶部呈 10 度斜切面, 是为了让单向活瓣能时刻紧贴在出气孔上, 。

10、使整套装置密封性良好。 0007 所述单向活瓣的长度大于出气孔的长度。单向活瓣的长度大于出气孔长度, 可使 单向活瓣完全紧贴出气孔, 保证了装置的气密性。 0008 所述连接管为软导管。 连接管为软导管, 有弹性, 可弯折, 适用性更强, 即使患者做 超声雾化时不小心挪动或者碰触到装置, 也不会脱落。 0009 使用时, 将外置超声雾化器出气口与连接弯管朝下开口的一端连接, 连接弯管另 一端与连接管一端接通, 连接管另一端与吸痰连接座上的进气口连接, 吸痰连接座上的出 气口通过接头与外置气管套管端相连, 外置气管套管另一端与气管切开口连接。开启超声 雾化器, 含有药物成分的雾化气体从超声雾化器。

11、出气口经过连接弯管进入连接管中, 雾化 气体从连接管进入吸痰连接座后, 通过吸痰连接座上的出气口及接头而进入外置气管套 管, 最后由气管切开口进入患者气管内。 0010 当患者吸气时, 气道的吸气方向即为药物雾化气体的喷雾方向, 由于吸气时胸腔 形成负压, 雾化气体流速较快, 在连接管内形成负压, 大气压强将单向活瓣向出气孔挤压而 使之密封 ; 当患者有缺氧表现时, 将外置氧气管接入连接弯管的增氧孔上, 氧气从增氧孔进 入, 经连接管、 吸痰连接座及接头而进入外置气管套管, 流向患者气管内。 0011 当患者需要进行吸痰时, 将外置吸痰装置的吸痰导管接入吸痰孔, 吸痰导管经吸 痰连接座上的出气。

12、口及接头而进入外置气管套管, 并接近气管切口, 痰在吸痰导管的吸力 之下进入吸痰导管而排出。 0012 当患者呼气时, 呼出的气体比较强劲, 与雾化气体方向逆向, 两股气体在连接管内 冲击, 使管内压强增大, 当大于外界大气压强后, 气体便推开单向活瓣经出气孔向外逸散, 从而实现将患者呼出去的气体排至外面。 00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优点 : 该设备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 集加 药、 吸氧、 湿化、 吸痰于一体, 连接弯管可防止雾化液倒流进入气管, 安全性较好 ; 雾化药品 可随患者的吸气过程进入气道, 使药物充分发挥药效 ; 增氧孔中供氧, 减少对患者呼吸道的 刺激, 。

13、吸痰孔可及时将患者的痰吸走, 防止堵塞气道 ; 也避免了气管切开部位浸湿, 降低了 气管切开部位感染发生率。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 0015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管上出气孔的纵剖面示意图 ; 0016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0017 图中附图标记含义 : 1、 连接弯管, 2、 吸痰连接座, 3、 接头, 4、 连接管, 5、 吸痰孔, 6、 突起部, 7、 胶塞, 8、 出气口, 9、 进气口, 10、 出气孔, 11、 单向活瓣, 12、 增氧孔, 13、 超声雾化器 出气口, 14、 气管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

14、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 明 书 CN 203564614 U 4 3/4 页 5 0019 实施例 0020 参阅图1及图3, 一种气管切开病人超声雾化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超声雾化器,包 括吸痰套管及连接弯管 1, 吸痰套管包括吸痰连接座 2、 接头 3 及连接管 4, 在吸痰连接座 2 上设有吸痰孔 5 及带有突起部 6 的胶塞 7, 突起部 6 插在吸痰孔 5 内, 吸痰连接座 2 还包括 朝下开设的出气口 8 及水平开设的进气口 9, 出气口 8 与所述接头 3 相接, 进气口 9 与所述 连接管4一端连接且两者在一条直线上, 在连接管4。

15、上表面开设有倾斜的出气孔10, 出气孔 10 朝向吸痰连接座 2, 出气孔 10 底端处固定有单向活瓣 11, 单向活瓣 11 与出气孔 10 形成 张开角 , 张开角 10 朝向连接弯管 1, 连接管 4 另一端与连接弯管 1 一端接通, 在连接弯管 1 上设有增氧孔 12 及带有突起部 6 的胶塞 7, 突起部 6 插在增氧孔 12 内, 连接弯管 1 另一 端开口朝下, 与外置超声雾化器出气口 13 连接。 0021 吸痰孔 5 及胶塞 7 的设置, 可在外接吸痰器, 实现吸痰作用, 不需吸痰时将胶塞 7 的突起部 6 插在吸痰孔 5 内, 确保整套装置密封性 ; 出气孔 10 及单向活。

16、瓣 11 的设置, 患者 呼气时, 装置内压强高于外界, 呼出的气体从出气孔 10 推开单向活瓣 11 而排出装置外, 患 者吸气时, 由于气流速度过快出现负压, 装置内压强低于外界, 单向活瓣 11 紧贴在出气孔 10上, 仅有极少的雾化气体溢出 ; 在连接弯管1设有增氧孔12及胶塞7, 是为了能供应持续 的氧气, 提高管内含氧量, 保证患者正常呼吸 ; 连接弯管 1 一端开口朝下, 与超声雾化器出 气口 13 连接, 可减少超声雾化器内水汽进入连接管 4 的概率。 0022 出气孔 10 与连接管 4 上表面顶部呈 10 度斜切面。若单向活瓣 11 及出气孔 10 是 平行于连接管4设置,。

17、 患者一呼一吸之间, 单向活瓣11一张一合, 时间久了会使单向活瓣11 产生疲劳, 单向活瓣11便不能时刻紧贴出气孔10, 从而产生泄气, 密封性不好, 出气孔10与 连接管 4 上表面顶部呈 10 度斜切面, 是为了让单向活瓣 11 能时刻紧贴在出气孔 10 上, 使 整套装置密封性良好。 0023 单向活瓣 11 的长度大于出气孔 10 的长度。单向活瓣 11 的长度大于出气孔 10 长 度, 可使单向活瓣 11 完全紧贴出气孔 10, 保证了装置的气密性。 0024 连接管 4 为软导管。连接管 4 为软导管, 有弹性, 可弯折, 适用性更强, 即使患者做 超声雾化时不小心挪动或者碰触到。

18、装置, 也不会脱落。 0025 参阅图 3, 使用时, 将外置超声雾化器出气口 13 与连接弯管 1 朝下开口的一端连 接, 连接弯管 1 另一端与连接管 4 一端接通, 连接管 4 另一端与吸痰连接座 2 上的进气口 9 连接, 吸痰连接座 2 上的出气口 8 通过接头 3 与外置气管套管 14 端相连, 外置气管套 14 另 一端与气管切开口连接。开启超声雾化器, 含有药物成分的雾化气体从超声雾化器出气口 13 经过连接弯管 1 进入连接管 4 中, 雾化气体从连接管 4 进入吸痰连接座 2 后, 通过吸痰 连接座 2 上的出气口 8 及接头 3 而进入外置气管套管 14, 最后由气管切开。

19、口进入患者气管 内。 0026 当患者吸气时, 气道的吸气方向即为药物雾化气体的喷雾方向, 由于吸气时胸腔 形成负压, 雾化气体流速较快, 在连接管4内形成负压, 大气压强将单向活瓣11向出气孔10 挤压而使之密封 ; 当患者有缺氧表现时, 将外置氧气管接入连接弯管1的增氧孔12上, 氧气 从增氧孔 12 进入, 经连接管 4、 吸痰连接座 2 及接头 3 而进入外置气管套管 14, 流向患者气 管内。 0027 当患者需要进行吸痰时, 将外置吸痰装置的吸痰导管接入吸痰孔 5, 吸痰导管经吸 说 明 书 CN 203564614 U 5 4/4 页 6 痰连接座2上的出气口8及接头3而进入外置。

20、气管套管14, 并接近气管切口, 痰在吸痰导管 的吸力之下进入吸痰导管而排出。 0028 当患者呼气时, 呼出的气体比较强劲, 与雾化气体方向逆向, 两股气体在连接管 4 内冲击, 使管内压强增大, 当大于外界大气压强后, 气体便推开单向活瓣 11 经出气孔 10 向 外逸散, 从而实现将患者呼出去的气体排至外面。 0029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 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 均应包含于本案的 专利范围中。 说 明 书 CN 203564614 U 6 1/1 页 7 图 1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564614 U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