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海拔费乌瑞它马铃薯专用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尤其是一种中低海拔费乌瑞它马铃薯专用肥。
背景技术
马铃薯是贵州省的主导产业之一,全省马铃薯面积达到1千万亩以上,大部份分布在高海拔山区。目前,在中低海拔地区种植费乌瑞它马铃薯,特别是在贵州省海拔在400~800m的地区种植乌瑞它马铃薯时,由于费乌瑞它马铃薯在该地区的生长特性改变,因此传统的肥料难以起到理想的增产效果,而当地农民种植费乌瑞它马铃薯所采用地常规肥料效果也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低海拔费乌瑞它马铃薯专用肥,它可以显著提高在中低海拔地区种植费乌瑞它马铃薯的产量,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中低海拔费乌瑞它马铃薯专用肥,它包括氮肥、磷肥及钾肥,氮肥、磷肥及钾肥中的N∶P2O5∶K2O的质量配比为12∶10∶16。
氮肥为尿素,磷肥为磷铵,钾肥为硫酸钾。
尿素中的N含量为46%,磷铵中的P2O5含量为44%,硫酸钾中K2O含量为50%。
为研究贵州中低海拔费乌瑞它马铃薯的营养特性、需肥规律以及专用肥配方,对费乌瑞它马铃薯施肥效果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土壤:为潮泥田,土壤肥力中上等。
1.1.2供试品种:为当地主栽的优良品种费乌瑞它马铃薯
1.2试验地点
试验地位于贵州省黄平县浪洞乡村,地势较平缓,海拔620m。
1.3试验设计
黄平县试验处理见下表1
表1 黄平县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试验处理
处理编号 处理 N P2O5 K2O 1 N0P0K0 0 0 0 2 N0P2K2 0 2 2 3 N1P2K2 1 2 2
处理编号 处理 N P2O5 K2O 4 N2P0K2 2 0 2 5 N2P1K2 2 1 2 6 N2P2K2 2 2 2 7 N2P3K2 2 3 2 8 N2P2K0 2 2 0 9 N2P2K1 2 2 1 10 N2P2K3 2 2 3 11 N3P2K2 3 2 2
肥料施用量为:N2=10kg/亩,N1=5kg/亩,N3=15kg/亩;P2=6.0kg/亩,P1=3.0kg/亩,P3=9.0kg/亩;K2=18kg/亩,K1=9kg/亩,K3=27.0kg/亩。“2”水平为试验最佳施肥量水平。小区面积24m2(3.4m×7m=0.0357亩),密度4500株,行距0.6m,窝距0.25m,每小区140窝(5行×28窝)。肥料分配:所有肥料一次性施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
1.4试验研究方法
生育期记载和经济性状调查按农业试验记载标准设置调查样段,实取样段内马铃薯考查、记载,马铃薯产量按每小区产量实收计算。
2结果与分析
1.1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观测记载(表2)表明:不同处理对田间马铃薯生育期无明显影响,2006年12月26日播种,2007年2月20日到分枝期,3月23日到结薯初期,4月13日薯块膨大期,5月11日收获。全生育期135d。
2.2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地上地下部分鲜重的影响
2007年5月11日取样调查结果(表2)表明:地上部鲜重的变化因处理不同有差异。处理2、3、6、11的马铃薯地上部鲜重随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4、5、6、7(磷用量增加)的马铃薯地上部鲜重在低用量至中用量有增加,在中用量至高用量保持稳定;处理8、9、6、10(钾用量增加)的马铃薯地上部鲜重低用量至中用量有增加,在中用量至高用量鲜重变化不大。
块茎鲜重随氮用量的增加在低用量至中用量有增加,在中用量至高用量反而下降;随磷钾用量的增加在低用量至中用量增加较快,在中用量至高用量增加变缓。
表2 黄平县马铃薯试验薯块鲜重调查(kg/窝)
处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地 上 部 0.60 0.75 0.95 0.75 0.95 0.90 0.90 0.65 0.90 0.95 1.00 块 蒸 1.70 2.00 2.60 1.85 2.30 2.50 3.00 2.05 2.15 2.20 2.25
2.3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结果(表3)表明,费乌瑞它早熟马铃薯对磷比较敏感,不施磷处理的产量与不施氮磷钾得理的产量相当,在0~3水平范围内随磷的用量增加而增加;处理8(N2P2K0)不施钾肥相当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产量也较低,在0~2水平范围内随钾的用量增加而增加,到3水平略有下降;在0~1水平范围内随氮的用量增加而增加,在1~2水平略有下降,2~3水平大幅下降。
表3 黄平具马铃薯施肥试验小区产量(kg/小区,鲜重)
N-P2O5-K2O 处理 I II III 小区平 均产量 亩产量 增产率 % 增产率 % N0P0K0 1 485 53 45 48.83 1357.1 --- N0P2K2 2 57 58 51 55.33 1537.7 13.3 -4.0 N1P2K2 3 69 62 66 65.67 1825.1 34.5 13.9 N2P0K2 4 52 49 44 48.33 1343.2 -1.0 -16.2 N2P1K2 5 54 58 54 55.33 1537.7 13.3 -4.0 N2P2K2 6 60 58 69.5 62.50 1737.0 28.0 8.4 N2P3K2 7 67 66 70 67.67 1880.7 38.6 17.3 K2P2K0 8 57 56 60 57.67 1602.7 18.1 --- N2P2K1 9 60 57 61 59.33 1648.9 21.5 2.9 N2P2K3 10 64 61 60 61.67 1713.9 26.3 6.9 N3P2K2 11 54 56 57.5 55.83 1551.6 14.3 -3.2
从表3可知,马铃薯平均产量以处理7(10∶9∶18)最高,比对照(处理1)增产38.6%,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8)增产17.3%;处理3(5∶6∶18)次之,比对照增产34.5%,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13.9%;处理6(10∶6∶18)第三,比对照增产28.0%,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8.4%。
2.4不同处理马铃薯产量的差异显著性
黄平县马铃薯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t=9.53>F0.01(10,20)=3.37,Fr=0.136<F0.05(2,20)=3.49)。进一步用邓肯法检验处理间产量差异,其结果(表4)表明,处理4、3、2与处理1产量差异达极显著。说明施用化肥后增产效果极显著,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养分比例协调的处理7和3产量位居前列,氮肥用量最高的处理11因比例不协调,产量虽高于对照,但明显低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8)。
表4 黄平县马铃薯施肥试验产量差异显著性
产品收获后取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检测,处理7(10∶9∶18)的结果为:土壤中有效氮、磷含量低于种植前的测定值,钾高于种植前的测定值,说明施肥提供的氮、磷有所不足,消耗了土壤中一定量的氮、磷,而钾施用稍显过量。
3小结
3.1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无明显影响,施肥中养分比例协调结薯早,对马铃薯经济性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3.2费乌瑞它早熟马铃薯对磷比较敏感,但若氮磷肥配合比例不当,马铃薯产量不会显著提高,养分比例协调的增产效果明显超过单一养分的增产效果。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处理7(10∶9∶18)的马铃薯产量最高。
3.3考虑收获后土壤检测结果,将处理7配方适当调整,即12∶10∶16,作为中低海拔冬种马铃薯专用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根据费乌瑞它马铃薯的需肥规律和海拔在400~800m费乌瑞它马铃薯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及实验,得到出了与常规配比不同的肥料,使用该肥料能对中低海拔地区种植费乌瑞它马铃薯起到明显的增产作用。根据试验初步结果得知,使用本发明的肥料与不施肥相比,费乌瑞它马铃薯增产38.6%;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费乌瑞它马铃薯增产17.3%;其使用效果十分理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低海拔费乌瑞它马铃薯专用肥,在制备时,将N含量为46%的尿素、P2O5含量为44%的磷铵(一铵)以及K2O含量为50%硫酸钾进行机械粉碎,按N∶P2O5∶K2O=12∶10∶16的质量配比进行投料,再用机械搅拌均匀,机械辊压造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