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是申请号为201410280145.1、发明名称为“导丝”、申请日为2014年06月20日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入血管等管腔的导丝。
背景技术
公知有在血管中插入导管时所使用的导丝。在插入导管时,首先将导丝插入血管中,然后使导管沿导丝前进。这样,导丝作为用于将导管引导至病变部的导向件发挥功能。
作为这种导丝,一般使用芯轴的前端部由线圈体覆盖的导丝(所谓线圈式导丝)。另外,出于确保在血管内的滑动性的目的,提出了用树脂等涂层膜覆盖线圈体的表面的导丝(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7-677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84004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的导丝中,存在如下问题,即、通过用涂层膜覆盖线圈体的表面,从而导致线圈体(甚至导丝)难以弯曲。
本发明是对应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方案,其目的在于,在线圈体的表面由涂层膜覆盖的导丝中,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弯曲线圈体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导丝采用了如下结构。即、一种导丝,其特征在于,具备:芯轴;覆盖上述芯轴的线圈体;以及覆盖上述线圈体的涂层膜,上述涂层膜进入形成上述线圈体的线材的线材间,而且在进入的部分与上述线材之间形成有隙间。
在这种本发明的导丝中,由于涂层膜进入线圈体的线材间,而且在进入的部分与上述线材之间形成有隙间,因此在线圈体弯曲了时,涂层膜能够容易地挠曲。其结果,在线圈体的表面由涂层膜覆盖的导丝中,线圈体(甚至导丝)能够容易地弯曲。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使覆盖线圈体的涂层膜比线圈体的线材的中心进入得更深。
在这种本发明的导丝中,由于涂层膜比线圈体的线材的中心进入得更深,因此即使在线圈体较大地弯曲(屈曲)了的情况下,涂层膜也不会伸展。其结果,除了上述的效果(线圈体容易弯曲)以外,在导丝被插入到血管的屈曲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涂层膜伸展而破裂。
另外,通过涂层膜比线圈体的线材的中心进入得更深,从而能够提高涂层膜与线圈体的粘接力,详细内容将于后文叙述。
另外,在上述的本发明的导丝中,优选使进入线圈体的线材间的部分的涂层膜的膜厚比存在于线圈体的表面的部分的涂层膜厚更小。
在这种本发明的导丝中,由于进入线圈体的线材间的部分的涂层膜的膜厚比存在于线圈体的表面的部分的膜厚更小,因此在导丝弯曲时,涂层膜更加容易挠曲。其结果,能够使线圈体(甚至导丝)更加容易弯曲,因此即使对复杂弯曲扭转的血管也能够发挥良好的追随性。
另外,涂层膜存在于线圈体的表面的部分因与外部(病变部、血管内壁)的接触而容易磨损。因此,通过使该部分的膜厚变大,也能够给与相对于磨损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线圈体以及涂层膜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线圈体以及涂层膜的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的线圈体以及涂层膜的放大图。
图中:
1、2、3—导丝,4—芯轴,5—线圈体,6—线材,6c—线材的中心,7—接合部,8—接合部,10、12、13—涂层膜,20—隙间。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明确上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对本发明的导丝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的结构的说明图。导丝1由芯轴4、覆盖芯轴4的线圈体5等构成。线圈体5的前端部和芯轴4的前端部通过接合部7而连接,线圈体5的基端部和芯轴4的中间部通过接合部8而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线圈体5的表面由涂层膜10覆盖。涂层膜10是为了将导丝1插入到血管内时、减少导丝1的表面与血管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确保滑动性而设置的。因此,涂层部10优选由摩擦阻力小的材料(亲水性树脂等)形成。例如由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马来酸酐系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磷酸胆碱或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各种合成多肽、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盐、纤维素系共聚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形成涂层部10。
另外,也可以对上述材料使用添加了非亲水性单体、交联剂、不挥发性溶剂、挥发性溶剂、界面活性剂等添加物的材料来形成涂层部10。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的线圈体5以及涂层膜10的放大图。如图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线圈体5形成为相互邻接的线材6不接触的形状。即、成为线圈体5的间距宽阔的状态(疏卷)。
另外,线圈体5的表面的涂层膜10进入线圈体5的线材间。由此,涂层膜10形成为所谓波纹状。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在涂层膜10进入线圈体5的线材间的隙间的部分与线圈体5的线材6之间形成有隙间20。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之所以设置这种隙间20是根据以下的理由。
即、在涂层膜进入线圈体的线材间的部分与线圈体的线材之间没有隙间的情况(例如,由于涂层膜的膜厚较大而填埋了隙间的情况)下,若线圈体弯曲,则涂层膜突出伸展。其结果,线圈体(甚至导丝)难以弯曲,因此产生例如导丝对血管的追随性降低等的弊端。
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由于在涂层膜10进入线圈体5的线材间的部分与线圈体5的线材6之间形成有隙间20,因此在线圈体5弯曲了时,涂层膜10能够容易地挠曲。其结果,能够容易弯曲线圈体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1中,是在线圈体5的表面具有涂层膜10的结构,并且线圈体5能够容易地弯曲。因此,能够兼顾导丝1在血管内的滑动性和对血管的追随性双方。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存在相关的其他实施方式。以下,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简单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B.第二实施方式: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2的线圈体5以及涂层膜12的放大图。本实施方式的导丝2在以下方面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不同。即,如图3所示,覆盖线圈体5的涂层膜12相对于线圈体5的线材间的隙间,比线材6的中心6c进入得更深。换言之,涂层膜12自线圈体5的表面的陷入深度比线圈体5的线材6的半径更大。
即使在这种本实施方式的导丝2中,也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相同,由于在涂层膜12进入线圈体5的线材间的部分与线圈体5的线材6之间形成有隙间20,因此能够容易弯曲线圈体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2中,由于涂层膜12相对于线圈体5的线材间的隙间比线材6的中心6c进入得更深,因此即使在线圈体5较大地弯曲(屈曲)的情况下,涂层膜12也不会伸展。因此,即使在导丝2被插入到血管的屈曲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涂层膜12伸展而破裂。
并且,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2中,通过涂层膜12相对于线圈体5的线材间的隙间比线材6的中心6c进入得更深,从而能够充分地确保涂层膜12与线圈体5的线材6的接触面积。其结果,能够提高涂层膜12与线圈体5的粘接力。
C.第三实施方式: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3的线圈体5以及涂层膜13的放大图。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中,对涂层膜的膜厚为一定厚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参照图2、图3)。针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3中,涂层膜13的膜厚因部位的不部而不同。即、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3中,进入线圈体5的线材间的部分的涂层膜13的膜厚比存在于线圈体5的表面的部分的涂层膜13的膜厚更小。
即使在这种本实施方式的导丝3中,也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1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2相同,在涂层膜13进入线圈体5的线材间的部分与线材6之间形成有隙间20,因此能够容易弯曲线圈体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3中,即使对复杂地弯曲扭转的血管,也能够发挥良好的追随性。这基于如下理由。
即、在线圈体5弯曲了时,存在于线圈体5的表面的部分几乎不变形,但进入线圈体5的线材间的部分变形。因此,通过减小变形的部分的涂层膜13的膜厚,从而在线圈体5弯曲时,能够使涂层膜13更加容易挠曲。其结果,由于能够使线圈体5(甚至导丝3)更加容易弯曲,因此即使对复杂地弯曲扭转的血管,也能够发挥良好的追随性。
另一方面,与进入线圈体5的线材间的隙间的部分相比,存在于线圈体5的表面的部分与外部(病变部、血管内壁)的接触频度较多,相应地也容易产生磨损。就这方面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3中,由于更加容易产生磨损的部分(存在于线圈体5的表面的部分)的膜厚变大,因此也能够提高涂层膜13相对于磨损的耐久性。
以上对各种实施方式的线圈体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在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导丝中,对涂层膜未进入比线圈体的内周面更靠内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参照图2~图4),但涂层膜也可以进入到比线圈体的内周面更靠内侧(省略图示)。
可是,在涂层膜进入得不太深的情况下,在导丝弯曲时芯轴与涂层膜不会接触,因而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