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816066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0 CN 203816066 U (21)申请号 201420052658.2 (22)申请日 2014.01.27 A61M 31/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步星耀 地址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 7 号 (72)发明人 步星耀 李志营 夏云 郭琳 赵炎 夏雷 刘猛 魏振宇 张圣旭 (74)专利代理机构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41125 代理人 孙诗雨 (54) 实用新型名称 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 器, 包括治疗囊。
2、, 设置在治疗囊上的连接头, 连接 头连接输送管的一端, 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治疗管 连接, 治疗管上设置有液孔, 所述的治疗管为至少 三个, 在每个治疗管的外围设有可吸收立体支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选用三个治疗管道, 作为立体结构, 比单根管道, 覆盖面更广, 使细胞 更好的更全面的覆盖到需要作用的地方, 同时管 道周用纳米可吸收材料作为支架, 可给予受损部 位脑组织支撑作用, 便于脑组织的修复。 (51)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10)授权公告。
3、号 CN 203816066 U CN 203816066 U 1/1 页 2 1. 一种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其特征在于 : 包括治疗囊, 设置在治疗囊上的连接 头, 连接头连接输送管的一端, 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治疗管连接, 治疗管上设置有液孔, 所述 的治疗管为至少三个, 在每个治疗管的外围设有可吸收立体支架。 2. 根据权利要求要求 1 所述的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连接头 设置在治疗囊的底部或者侧壁上。 3. 根据权利要求要求 1 所述的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治疗管 设置的液孔的孔径大小不同, 从治疗管端头向输液管方向, 液孔孔径逐渐。
4、减小。 4. 根据权利要求要求 1 所述的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液孔为 单向阀孔。 5. 根据权利要求要求 1 所述的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治疗囊 底部包覆有硬质底板。 6. 根据权利要求要求 1 所述的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输送管 与治疗管内均设有至少三条条形凸起。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816066 U 2 1/2 页 3 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脑损伤修护治疗领域, 具体为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背景技术 0002 脑创伤、 脑血管病引发的脑损伤是以脑神经细胞丢失为。
5、主要特征的疾病。动物实 验研究已发现局部应用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移植及二者联合修复治疗脑损伤有很明确的疗 效。 局部应用神经营养因子联合细胞原位植移脑实质内损伤部位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方法途 径 。 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为实现脑创伤、 脑血管病引发的脑损伤急诊术后组织结构与 功能修复治疗提供了原位、 立体、 无创、 简便、 安全的工具。 现有的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的治疗管为单管式, 单一管道作用面少, 组织修复原料输送不均匀, 不利于大面积损伤的救 治。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新型的植 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0004 为实现。
6、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 0005 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包括治疗囊, 设置在治疗囊上的连接头, 连接头连接输送管的一端, 输送管的另一端与治疗管连接, 治疗管上设置有液孔, 所述的治 疗管为至少三个, 在每个治疗管的外围设有可吸收立体支架。 0006 所述的连接头设置在治疗囊的底部或者侧壁上。 0007 所述的治疗管设置的液孔的孔径大小不同, 从治疗管端头向输液管方向, 液孔孔 径逐渐减小。 0008 所述的液孔为单向阀孔。 0009 为了防止扎针时刺破治疗囊底部, 在所述的治疗囊底部包覆有硬质底板。 0010 所述的输送管与治疗管内均设有至少三条条形凸起。
7、, 三条条形凸起沿圆周均布, 有效防止了输送管与治疗管折弯或者受挤压时发生堵塞的现象。 0011 为了防止输送管脱落, 在连接头的连接端设有防脱落凸起。 0012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选用三个治疗管道, 作为立体结构, 比单根管道, 覆 盖面更广, 使细胞更好的更全面的覆盖到需要作用的地方, 同时管道周用纳米可吸收材料 作为支架, 可给予受损部位脑组织支撑作用, 便于脑组织的修复。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CN 203816066 U 3 2/2 页 4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
8、脑损伤修复治疗器如图 1 所示, 包括治疗囊 1, 所述的治疗囊 底部包覆有硬质底板 2。设置在治疗囊上的连接头 3, 所述的连接头设置在治疗囊的底部或 者侧壁上。连接头连接输送管 4 的一端, 输送管 4 的另一端与治疗管 5 连接, 治疗管上设置 有液孔 6, 所述的治疗管为至少三个, 在每个治疗管的外围这有可吸收立体支架 7。所述的 可吸收立体支架的采用现有技术中医用可吸收材料制成。治疗管优选采用可吸收材料制 成。 0016 所述的治疗管设置的液孔的孔径大小不同, 从治疗管端头向输液管方向, 液孔孔 径逐渐减小。 0017 所述的液孔为单向阀孔。 0018 所述的输送管与治疗管内均设有至。
9、少三条条形凸起, 三条条形凸起沿圆周均布, 有效防止了输送管与治疗管折弯或者受挤压时发生堵塞的现象。 0019 为了防止输送管脱落, 在连接头的连接端设有防脱落凸起。 002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如图 2 所示, 将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式脑损伤修复治疗器 植入脑颅内脑损伤处, 而治疗囊位于头的表皮或皮下处, 通过向治疗囊内进行药物的注射, 药物经过与治疗囊连接的输送管进入植入在脑损伤区域内的治疗管内, 药物通过设置在治 疗管上的液孔直径扩散在疾病区域内, 可以对疾病进行很好的治疗。 说 明 书 CN 203816066 U 4 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16066 U 5 2/2 页 6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816066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