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pdf

上传人:姓*** 文档编号:8530211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0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59768.X

申请日:

20091225

公开号:

CN102107038A

公开日:

2011062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6/06

主分类号:

A61M16/06

申请人:

崇仁(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清昭

地址:

361026 福建省厦门出口加工区海景东三路39号

优先权:

CN200910259768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寿宁;张华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该呼吸面罩的输气管,适于与一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接,输气管包含一第一管件、一第二管件及一单向阀,第一管件包括一壳体,壳体界定一底端、一顶端、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的气体容室、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使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及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使气体容室与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通的通孔,顶端呈开放状并可使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第二管件穿设于壳体的气体容室,并包括一位于壳体的底端的进气口,及一凸伸出壳体的顶端的出气口,单向阀设置于壳体上用以封闭排气孔,单向阀可开启以使气体容室内的气体经由排气孔排出,借此,能准确地量测患者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呼吸面罩的输气管,适于与一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输气管包含一第一管件、一第二管件,及一单向阀;该第一管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界定一底端、一顶端、一位于该底端与该顶端间的气体容室、一位于该底端与该顶端间使该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及一位于该底端与该顶端间使该气体容室与该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通的通孔,该顶端呈开放状并可使该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该第二管件穿设于该壳体的该气体容室,并包括一位于该壳体的该底端的进气口,及一凸伸出该壳体的该顶端的出气口;该单向阀设置于该壳体上用以封闭该排气孔,该单向阀可开启以使该气体容室内的气体经由该排气孔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管件还包括一凸设于该壳体的该底端的连接管部,该连接管部与该第二管件连通并共同界定一气体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该第二管件一体成型于该底壁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该底壁包括一用以供该第二管件插设的插接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一底壁,及一由该底壁周围朝上凸伸并具有该排气孔的围绕壁,该围绕壁包括一安装孔,该单向阀包括一穿设于该安装孔的柱体,及一设于该柱体一端用以封闭该排气孔的阀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其特征在于:该围绕壁还包括一用以供该阀片抵接的平面。 7.一种呼吸面罩,适于与一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呼吸面罩包括一罩体及一输气管;该罩体包含一穿孔;该输气管包含一第一管件、一第二管件,及一单向阀;该第一管件包括一壳体,该壳体界定一底端、一顶端、一位于该底端与该顶端间的气体容室、一位于该底端与该顶端间使该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及一位于该底端与该顶端间使该气体容室与该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通的通孔;该壳体的该顶端穿设于该穿孔,该顶端呈开放状并可使该气体容室与该罩体连通;该第二管件穿设于该壳体的该气体容室,并包括一位于该壳体的该底端的进气口,及一凸伸出该壳体的该顶端的出气口;该单向阀设置于该壳体上用以封闭该排气孔,该单向阀可开启以使该气体容室内的气体经由该排气孔排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管件还包括一凸设于该壳体的该底端的连接管部,该连接管部与该第二管件连通并共同界定一气体流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该第二管件一体成型于该底壁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该底壁包括一用以供该第二管件插设的插接孔。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含一底壁,及一由该底壁周围朝上凸伸并具有该排气孔的围绕壁,该围绕壁包括一安装孔,该单向阀包括一穿设于该安装孔的柱体,及一设于该柱体一端用以封闭该排气孔的阀片,该围绕壁还包括一用以供该阀片抵接的平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传输氧气的气体流道以及传输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气体流道分隔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第7,004,168号专利案所揭露的面罩总成,其包含一面罩、一组装于面罩底端的气体输送件,及一组装于气体输送件底端的氧气输送管,氧气输送管用以与氧气供应源相连接,通过氧气供应源所提供的氧气依序经由氧气输送管、气体输送件及面罩输送至患者的口鼻部位,以供患者吸取。

在该专利案中揭露了可在气体输送件上安装一用以感测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感测器,借以监控患者呼吸是否正常。由于氧气供应源所提供的氧气及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都会经由气体输送件内流通,使得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受氧气供应源所提供的氧气影响,造成二氧化碳感测器所量测到的气体为混合的气体,因而无法有效且准确地进行二氧化碳的量测。因此,如何构思一种将传输氧气的气体流道以及传输二氧化碳的气体流道分隔,使两种气体不会相互影响的设计,遂成为本发明要进一步改进的主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面罩的输气管,通过气体流道传输氧气供患者吸取,且患者所呼出的气体能流通至气体容室内并经单向阀排出,使得两者不会互相影响,能有效且准确地量测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面罩,其输气管通过气体流道传输氧气供患者吸取,且患者所呼出的气体能流通至气体容室内并经单向阀排出,使得两者不会互相影响,能有效且准确地量测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面罩的输气管,适于与一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接,输气管包含一第一管件、一第二管件,及一单向阀。该第一管件包括一壳体,壳体界定一底端、一顶端、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的气体容室、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使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及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使气体容室与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通的通孔,顶端呈开放状并可使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第二管件穿设于壳体的气体容室,并包括一位于壳体的底端的进气口,及一凸伸出壳体的顶端的出气口。单向阀设置于壳体上用以封闭排气孔,单向阀可开启以使气体容室内的气体经由排气孔排出。第一管件还包括一凸设于壳体的该底端的连接管部,该连接管部与该第二管件连通并共同界定一气体流道。壳体包含一界定出底端的底壁,第二管件可以是一体成型于底壁上,或者底壁包括一用以供第二管件插设的插接孔。壳体包含一底壁,及一由底壁周围朝上凸伸并具有排气孔的围绕壁,围绕壁包括一安装孔,单向阀包括一穿设于安装孔的柱体,及一设于柱体一端用以封闭排气孔的阀片。围绕壁还包括一用以供阀片抵接的平面。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其中该第一管件还包括一凸设于该壳体的该底端的连接管部,该连接管部与该第二管件连通并共同界定一气体流道。

前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其中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该第二管件一体成型于该底壁上。

前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其中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该底壁包括一用以供该第二管件插设的插接孔。

前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其中该壳体包含一底壁,及一由该底壁周围朝上凸伸并具有该排气孔的围绕壁,该围绕壁包括一安装孔,该单向阀包括一穿设于该安装孔的柱体,及一设于该柱体一端用以封闭该排气孔的阀片。

前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其中该围绕壁还包括一用以供该阀片抵接的平面。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呼吸面罩,适于与一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接,呼吸面罩包括一罩体,及一输气管。罩体包含一穿孔,输气管包含一第一管件、一第二管件,及一单向阀。第一管件包括一壳体,壳体界定一底端、一顶端、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的气体容室、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使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及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使气体容室与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通的通孔,壳体的顶端穿设于穿孔,顶端呈开放状并可使气体容室与罩体连通。第二管件穿设于壳体的气体容室,并包括一位于壳体的底端的进气口,及一凸伸出壳体的顶端的出气口。单向阀设置于壳体上用以封闭排气孔,单向阀可开启以使气体容室内的气体经由排气孔排出。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呼吸面罩,其中该第一管件还包括一凸设于该壳体的该底端的连接管部,该连接管部与该第二管件连通并共同界定一气体流道。

前述的呼吸面罩,其中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该第二管件一体成型于该底壁上。

前述的呼吸面罩,其中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该底壁包括一用以供该第二管件插设的插接孔。

前述的呼吸面罩,其中该壳体包含一底壁,及一由该底壁周围朝上凸伸并具有该排气孔的围绕壁,该围绕壁包括一安装孔,该单向阀包括一穿设于该安装孔的柱体,及一设于该柱体一端用以封闭该排气孔的阀片,该围绕壁还包括一用以供该阀片抵接的平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呼吸面罩的输气管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借由第一管件的壳体界定出气体容室,以及第二管件的出气口邻近患者的鼻部且第二管件与连接管部共同界定气体流道的设计,使得气体传输管所传输的氧气气体能通过气体流道流通至罩体内直接供患者的鼻部吸取,而不会对患者所呼出的气体造成影响。患者所呼出的气体能经由围绕壁的顶端流入气体容室内,部分气体会经由排气孔排出至外部,部分气体会经通口流出以进行二氧化碳浓度值的量测,借此,使二氧化碳浓度量测器能准确地测量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再者,通过单向阀的设计,能将患者呼出的气体排出,以减少患者吸气时重复吸取气体容室内的气体。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呼吸面罩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呼吸面罩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呼吸面罩一较佳实施例的输气管的前视图,图中省略单向阀。

图4是类似图1的侧视图,说明单向阀的阀片被气体容室内的气体推动而使排气孔逐渐开通。

图5是本发明呼吸面罩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说明患者呼出的部分气体可经转向接头、过滤器及连通管传输至二氧化碳感测器。

图6是本发明呼吸面罩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输气管的另一实施态样的侧视图,说明围绕壁的底壁设有供第二管件插置的插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只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如图1及图2所示,是本发明呼吸面罩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呼吸面罩100包括一用以罩覆于患者脸部的罩体1,及一连接于罩体1底端的输气管2,输气管2能通过一气体传输管3与呼吸机(图未示)相连接,使得呼吸机所提供的氧气气体能经由气体传输管3及输气管2传输至罩体1内供患者吸取。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输气管2包含一第一管件21,第一管件21包括一壳体211,壳体211用以穿设于罩体1的一邻近底端的穿孔11,较佳地,壳体211与穿孔11间是呈干涉(过盈)配合的状态,使得壳体211穿设于罩体1的穿孔11后不会脱离罩体1。壳体211包含一底壁212,及一由底壁212外周围朝上凸伸的围绕壁213,底壁212具有一底端214,而围绕壁213具有一顶端215,底壁212与围绕壁213共同界定出一位于底端214与顶端215间的气体容室216。由于围绕壁213的顶端215呈开放状,使得气体容室216能与罩体1内部连通,借此,患者呼气时所呼出的气体能流通至气体容室216内。

输气管2还包含一第二管件22,第二管件22外径小于壳体211的围绕壁213外径,使得第二管件22能穿设于壳体211的气体容室216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件22是一体成型于壳体211的底壁212上,并包括一位于壳体211的底端214的进气口221,及一位于进气口221相反端的出气口222。第一管件21还包括一凸设于壳体211的底端214用以供气体传输管3套接的连接管部217,连接管部217与第二管件22的进气口221连通,使得第二管件22与连接管部217共同界定一用以供气体流通的气体流道223,借此,气体传输管3所传输的氧气气体能通过气体流道223流通至罩体1内供患者吸取。最佳地,第二管件22的出气口222凸伸出壳体211的顶端215,且出气口222邻近于患者的鼻部(图未示),当然,出气口222以越靠近患者的鼻部越佳,借此,经由出气口222所流出的氧气气体能直接被患者的鼻部吸取。

输气管2还包含一单向阀23,单向阀23包括一穿设于围绕壁213的一安装孔218内的柱体231,及一设于柱体231外侧端的阀片232,柱体231与安装孔218间是呈干涉配合的状态,使得柱体231穿设于安装孔218后不会脱离围绕壁213。阀片232用以封闭围绕壁213上的多数个使气体容室216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219,借此,能避免患者经由排气孔219吸入外部气体。由于阀片232是由弹性材质所制成,例如橡胶或硅胶,因此,当患者呼气时,患者所呼出的气体能经由围绕壁213的顶端215流入气体容室216内,阀片232会被气体容室216内的气体推动而变形并如图4所示地使排气孔219逐渐开通,借此,可将气体容室216内的气体排出至外部,能减少患者吸气时重复吸取气体容室216内的气体。当患者在吸气时,阀片232通过弹性变形的力量能复位到图2所示封闭排气孔219的位置。较佳地,围绕壁213外表面形成一用以供阀片232抵接的平面220,借此,使得单向阀23的阀片232能平整地贴覆于平面220上以紧密地封闭排气孔219。

如图2及图5所示,壳体211还界定有一使气体容室216与外部连通的通孔210,照护人员可选择地将一盖子24安装在壳体211上以封闭通孔210。当照护人员欲测量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时,可将盖子24由壳体211上拆下,以使通孔210与一二氧化碳量测装置4相连接。二氧化碳量测装置4包括一端安装于通孔210内的一转向接头41、一安装于转向接头41另一端的过滤器42、一与过滤器42相连接的连通管43,及一与连通管43相连接的二氧化碳浓度量测器4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管件22的出气口222邻近于患者的鼻部,因此,气体传输管3所传输的氧气气体能通过气体流道223流通至罩体1内直接供患者的鼻部吸取,而不会对患者所呼出的气体造成影响。患者所呼出的气体能经由围绕壁213的顶端215流入气体容室216内,部分的气体会经由排气孔219排出至外部,而部分的气体会经由转接接头41、过滤器42,以及连通管43传输至二氧化碳浓度量测器44上,其中,过滤器42能过滤患者呼出气体的湿气与杂质,由于通过气体流道223流通至罩体1内的氧气气体不会对患者所呼出的气体造成影响,借此,使二氧化碳浓度量测器44能准确地测量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另外,由于第一管件21的围绕壁213外径较大,使得患者呼出的气体能轻易地经由顶端215流入气体容室216内,避免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蓄积在罩体1内而被患者重复吸取。

需说明的是,在设计上,壳体211的底壁12也可设一插接孔2120供第二管件22插设,使得第二管件22的进气口221可与连接管部217连通。再者,输气管2也可省略连接管部217,通过较小外径的气体传输管3插置于第二管件22的进气口221内,同样能达到将氧气气体传输至第二管件22内的功效。

归纳上述,本实施例的呼吸面罩100,借由第一管件21的壳体211界定出气体容室216,以及第二管件22的出气口222邻近患者的鼻部且第二管件22与连接管部217共同界定气体流道223的设计,使得气体传输管3所传输的氧气气体能通过气体流道223流通至罩体1内直接供患者的鼻部吸取,而不会对患者所呼出的气体造成影响。患者所呼出的气体能经由围绕壁213的顶端215流入气体容室216内,部分气体会经由排气孔219排出至外部,部分气体会经通口210流出以进行二氧化碳浓度值的量测,借此,使二氧化碳浓度量测器44能准确地测量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再者,通过单向阀23的设计,能将患者呼出的气体排出,以减少患者吸气时重复吸取气体容室216内的气体,确实能达到本发明所诉求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107038 A (43)申请公布日 2011.06.29 CN 102107038 A *CN102107038A* (21)申请号 200910259768.X (22)申请日 2009.12.25 A61M 16/06(2006.01) (71)申请人 崇仁 ( 厦门 ) 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地址 361026 福建省厦门出口加工区海景东 三路 39 号 (72)发明人 李清昭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代理人 寿宁 张华辉 (54) 发明名称 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 (57) 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呼。

2、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 呼吸面罩。 该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适于与一二氧化 碳量测装置相连接, 输气管包含一第一管件、 一第 二管件及一单向阀, 第一管件包括一壳体, 壳体界 定一底端、 一顶端、 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的气体容 室、 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使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 的排气孔, 及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使气体容室与 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通的通孔, 顶端呈开放状 并可使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 第二管件穿设于壳 体的气体容室, 并包括一位于壳体的底端的进气 口, 及一凸伸出壳体的顶端的出气口, 单向阀设置 于壳体上用以封闭排气孔, 单向阀可开启以使气 体容室内的气体经由排气孔排出, 借此, 能准确地 量测。

3、患者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6 页 CN 102107041 A1/1 页 2 1. 一种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适于与一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 该输气管包含一第一管件、 一第二管件, 及一单向阀 ; 该第一管件包括一壳体, 该壳体 界定一底端、 一顶端、 一位于该底端与该顶端间的气体容室、 一位于该底端与该顶端间使该 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 及一位于该底端与该顶端间使该气体容室与该二氧化碳量 测装置相连通的通孔, 该顶端呈开放状并可使该气体容室。

4、与外部连通 ; 该第二管件穿设于 该壳体的该气体容室, 并包括一位于该壳体的该底端的进气口, 及一凸伸出该壳体的该顶 端的出气口 ; 该单向阀设置于该壳体上用以封闭该排气孔, 该单向阀可开启以使该气体容 室内的气体经由该排气孔排出。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管件还包括一凸设于 该壳体的该底端的连接管部, 该连接管部与该第二管件连通并共同界定一气体流道。 3.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其特征在于 : 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 的底壁, 该第二管件一体成型于该底壁上。 4.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其特征在于 : 该。

5、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 的底壁, 该底壁包括一用以供该第二管件插设的插接孔。 5. 如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其特征在于 : 该壳体包含一底壁, 及一由该 底壁周围朝上凸伸并具有该排气孔的围绕壁, 该围绕壁包括一安装孔, 该单向阀包括一穿 设于该安装孔的柱体, 及一设于该柱体一端用以封闭该排气孔的阀片。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其特征在于 : 该围绕壁还包括一用以供该 阀片抵接的平面。 7. 一种呼吸面罩, 适于与一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 该呼吸面罩包括一罩体及一输气管 ; 该罩体包含一穿孔 ; 该输气管包含一第一管件、 一第二管件, 。

6、及一单向阀 ; 该第一管件包括一壳体, 该壳体界定一底端、 一顶端、 一位于该底 端与该顶端间的气体容室、 一位于该底端与该顶端间使该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 及一位于该底端与该顶端间使该气体容室与该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通的通孔 ; 该壳体的 该顶端穿设于该穿孔, 该顶端呈开放状并可使该气体容室与该罩体连通 ; 该第二管件穿设 于该壳体的该气体容室, 并包括一位于该壳体的该底端的进气口, 及一凸伸出该壳体的该 顶端的出气口 ; 该单向阀设置于该壳体上用以封闭该排气孔, 该单向阀可开启以使该气体 容室内的气体经由该排气孔排出。 8. 如权利要求 7 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 该第一管。

7、件还包括一凸设于该壳体的 该底端的连接管部, 该连接管部与该第二管件连通并共同界定一气体流道。 9.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 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 该 第二管件一体成型于该底壁上。 10.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 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 该底壁包括一用以供该第二管件插设的插接孔。 11. 如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呼吸面罩, 其特征在于 : 该壳体包含一底壁, 及一由该底壁周 围朝上凸伸并具有该排气孔的围绕壁, 该围绕壁包括一安装孔, 该单向阀包括一穿设于该 安装孔的柱体, 及一设于该柱体一端用以封闭该排气孔的阀片, 该围绕。

8、壁还包括一用以供 该阀片抵接的平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107038 A CN 102107041 A1/5 页 3 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传输氧气 的气体流道以及传输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的气体流道分隔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 面罩。 背景技术 0002 如美国专利第 7,004,168 号专利案所揭露的面罩总成, 其包含一面罩、 一组装于 面罩底端的气体输送件, 及一组装于气体输送件底端的氧气输送管, 氧气输送管用以与氧 气供应源相连接, 通过氧气供应源所提供的氧气依序经由氧气输送管、 。

9、气体输送件及面罩 输送至患者的口鼻部位, 以供患者吸取。 0003 在该专利案中揭露了可在气体输送件上安装一用以感测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感 测器, 借以监控患者呼吸是否正常。由于氧气供应源所提供的氧气及患者呼出的二氧化 碳都会经由气体输送件内流通, 使得患者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受氧气供应源所提供的氧气影 响, 造成二氧化碳感测器所量测到的气体为混合的气体, 因而无法有效且准确地进行二氧 化碳的量测。因此, 如何构思一种将传输氧气的气体流道以及传输二氧化碳的气体流道分 隔, 使两种气体不会相互影响的设计, 遂成为本发明要进一步改进的主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呼吸面罩的。

10、输气管, 通过气体流道传输氧气供 患者吸取, 且患者所呼出的气体能流通至气体容室内并经单向阀排出, 使得两者不会互相 影响, 能有效且准确地量测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000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呼吸面罩, 其输气管通过气体流道传输氧气供 患者吸取, 且患者所呼出的气体能流通至气体容室内并经单向阀排出, 使得两者不会互相 影响, 能有效且准确地量测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发明提出 的一种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适于与一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接, 输气管包含一第一管件、 一 第二管件, 及一单向。

11、阀。 该第一管件包括一壳体, 壳体界定一底端、 一顶端、 一位于底端与顶 端间的气体容室、 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使气体容室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 及一位于底端与 顶端间使气体容室与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通的通孔, 顶端呈开放状并可使气体容室与外 部连通。 第二管件穿设于壳体的气体容室, 并包括一位于壳体的底端的进气口, 及一凸伸出 壳体的顶端的出气口。单向阀设置于壳体上用以封闭排气孔, 单向阀可开启以使气体容室 内的气体经由排气孔排出。第一管件还包括一凸设于壳体的该底端的连接管部, 该连接管 部与该第二管件连通并共同界定一气体流道。壳体包含一界定出底端的底壁, 第二管件可 以是一体成型于底壁上, 或。

12、者底壁包括一用以供第二管件插设的插接孔。 壳体包含一底壁, 及一由底壁周围朝上凸伸并具有排气孔的围绕壁, 围绕壁包括一安装孔, 单向阀包括一穿 设于安装孔的柱体, 及一设于柱体一端用以封闭排气孔的阀片。围绕壁还包括一用以供阀 说 明 书 CN 102107038 A CN 102107041 A2/5 页 4 片抵接的平面。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08 前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其中该第一管件还包括一凸设于该壳体的该底端的连 接管部, 该连接管部与该第二管件连通并共同界定一气体流道。 0009 前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其中该壳体包含一界定。

13、出该底端的底壁, 该第二管件 一体成型于该底壁上。 0010 前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其中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 该底壁包括 一用以供该第二管件插设的插接孔。 0011 前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其中该壳体包含一底壁, 及一由该底壁周围朝上凸伸 并具有该排气孔的围绕壁, 该围绕壁包括一安装孔, 该单向阀包括一穿设于该安装孔的柱 体, 及一设于该柱体一端用以封闭该排气孔的阀片。 0012 前述的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其中该围绕壁还包括一用以供该阀片抵接的平面。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 一种呼吸面罩, 适于与一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

14、连接, 呼吸面罩包括一罩体, 及一输气管。罩 体包含一穿孔, 输气管包含一第一管件、 一第二管件, 及一单向阀。 第一管件包括一壳体, 壳 体界定一底端、 一顶端、 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的气体容室、 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使气体容室 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 及一位于底端与顶端间使气体容室与二氧化碳量测装置相连通的通 孔, 壳体的顶端穿设于穿孔, 顶端呈开放状并可使气体容室与罩体连通。 第二管件穿设于壳 体的气体容室, 并包括一位于壳体的底端的进气口, 及一凸伸出壳体的顶端的出气口。 单向 阀设置于壳体上用以封闭排气孔, 单向阀可开启以使气体容室内的气体经由排气孔排出。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

15、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5 前述的呼吸面罩, 其中该第一管件还包括一凸设于该壳体的该底端的连接管部, 该连接管部与该第二管件连通并共同界定一气体流道。 0016 前述的呼吸面罩, 其中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 该第二管件一体成型 于该底壁上。 0017 前述的呼吸面罩, 其中该壳体包含一界定出该底端的底壁, 该底壁包括一用以供 该第二管件插设的插接孔。 0018 前述的呼吸面罩, 其中该壳体包含一底壁, 及一由该底壁周围朝上凸伸并具有该 排气孔的围绕壁, 该围绕壁包括一安装孔, 该单向阀包括一穿设于该安装孔的柱体, 及一设 于该柱体一端用以封闭该排气孔的阀片, 该。

16、围绕壁还包括一用以供该阀片抵接的平面。 0019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 呼吸面罩的输气管及该呼吸面罩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 本发明呼吸面罩的输气管 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 借由第一管件的壳体界定出气体容室, 以及第二管件的出气口邻 近患者的鼻部且第二管件与连接管部共同界定气体流道的设计, 使得气体传输管所传输的 氧气气体能通过气体流道流通至罩体内直接供患者的鼻部吸取, 而不会对患者所呼出的气 体造成影响。患者所呼出的气体能经由围绕壁的顶端流入气体容室内, 部分气体会经由排 气孔排出至外部, 部分气体会经通口流出以进行二氧化碳浓度值的量。

17、测, 借此, 使二氧化碳 浓度量测器能准确地测量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再者, 通过单向阀的设计, 能 将患者呼出的气体排出, 以减少患者吸气时重复吸取气体容室内的气体。 说 明 书 CN 102107038 A CN 102107041 A3/5 页 5 0020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 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1 图 1 是本发明呼吸面罩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2 图 2 是本发明呼吸。

18、面罩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分解图。 0023 图 3 是本发明呼吸面罩一较佳实施例的输气管的前视图, 图中省略单向阀。 0024 图 4 是类似图 1 的侧视图, 说明单向阀的阀片被气体容室内的气体推动而使排气 孔逐渐开通。 0025 图 5 是本发明呼吸面罩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说明患者呼出的部分气体可经 转向接头、 过滤器及连通管传输至二氧化碳感测器。 0026 图 6 是本发明呼吸面罩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输气管的另一实施态样的侧视图, 说明 围绕壁的底壁设有供第二管件插置的插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 特点与功效, 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个较 佳实施例的。

19、详细说明中, 将可清楚的呈现。 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 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 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然而所附图式只是提供参 考与说明用, 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0028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前, 要注意的是, 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 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 的编号来表示。 0029 如图 1 及图 2 所示, 是本发明呼吸面罩的一较佳实施例, 该呼吸面罩 100 包括一用 以罩覆于患者脸部的罩体 1, 及一连接于罩体 1 底端的输气管 2, 输气管 2 能通过一气体传 输管 3 与呼吸机 ( 图未示 ) 相连接, 使得呼吸机所提供的氧气气体能经由气体传输管 3。

20、 及 输气管 2 传输至罩体 1 内供患者吸取。 0030 如图 1、 图 2 及图 3 所示, 输气管 2 包含一第一管件 21, 第一管件 21 包括一壳体 211, 壳体 211 用以穿设于罩体 1 的一邻近底端的穿孔 11, 较佳地, 壳体 211 与穿孔 11 间是 呈干涉 ( 过盈 ) 配合的状态, 使得壳体 211 穿设于罩体 1 的穿孔 11 后不会脱离罩体 1。壳 体 211 包含一底壁 212, 及一由底壁 212 外周围朝上凸伸的围绕壁 213, 底壁 212 具有一底 端 214, 而围绕壁 213 具有一顶端 215, 底壁 212 与围绕壁 213 共同界定出一位于。

21、底端 214 与顶端 215 间的气体容室 216。由于围绕壁 213 的顶端 215 呈开放状, 使得气体容室 216 能 与罩体 1 内部连通, 借此, 患者呼气时所呼出的气体能流通至气体容室 216 内。 0031 输气管 2 还包含一第二管件 22, 第二管件 22 外径小于壳体 211 的围绕壁 213 外 径, 使得第二管件 22 能穿设于壳体 211 的气体容室 216 内。在本实施例中, 第二管件 22 是 一体成型于壳体 211 的底壁 212 上, 并包括一位于壳体 211 的底端 214 的进气口 221, 及一 位于进气口 221 相反端的出气口 222。第一管件 21。

22、 还包括一凸设于壳体 211 的底端 214 用 以供气体传输管3套接的连接管部217, 连接管部217与第二管件22的进气口221连通, 使 得第二管件 22 与连接管部 217 共同界定一用以供气体流通的气体流道 223, 借此, 气体传 说 明 书 CN 102107038 A CN 102107041 A4/5 页 6 输管 3 所传输的氧气气体能通过气体流道 223 流通至罩体 1 内供患者吸取。最佳地, 第二 管件 22 的出气口 222 凸伸出壳体 211 的顶端 215, 且出气口 222 邻近于患者的鼻部 ( 图未 示 ), 当然, 出气口 222 以越靠近患者的鼻部越佳, 。

23、借此, 经由出气口 222 所流出的氧气气体 能直接被患者的鼻部吸取。 0032 输气管 2 还包含一单向阀 23, 单向阀 23 包括一穿设于围绕壁 213 的一安装孔 218 内的柱体 231, 及一设于柱体 231 外侧端的阀片 232, 柱体 231 与安装孔 218 间是呈干涉配 合的状态, 使得柱体 231 穿设于安装孔 218 后不会脱离围绕壁 213。阀片 232 用以封闭围绕 壁 213 上的多数个使气体容室 216 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孔 219, 借此, 能避免患者经由排气孔 219吸入外部气体。 由于阀片232是由弹性材质所制成, 例如橡胶或硅胶, 因此, 当患者呼气 时,。

24、 患者所呼出的气体能经由围绕壁 213 的顶端 215 流入气体容室 216 内, 阀片 232 会被气 体容室 216 内的气体推动而变形并如图 4 所示地使排气孔 219 逐渐开通, 借此, 可将气体容 室 216 内的气体排出至外部, 能减少患者吸气时重复吸取气体容室 216 内的气体。当患者 在吸气时, 阀片 232 通过弹性变形的力量能复位到图 2 所示封闭排气孔 219 的位置。较佳 地, 围绕壁 213 外表面形成一用以供阀片 232 抵接的平面 220, 借此, 使得单向阀 23 的阀片 232 能平整地贴覆于平面 220 上以紧密地封闭排气孔 219。 0033 如图 2 及。

25、图 5 所示, 壳体 211 还界定有一使气体容室 216 与外部连通的通孔 210, 照护人员可选择地将一盖子 24 安装在壳体 211 上以封闭通孔 210。当照护人员欲测量患 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时, 可将盖子 24 由壳体 211 上拆下, 以使通孔 210 与一二 氧化碳量测装置 4 相连接。二氧化碳量测装置 4 包括一端安装于通孔 210 内的一转向接头 41、 一安装于转向接头 41 另一端的过滤器 42、 一与过滤器 42 相连接的连通管 43, 及一与连 通管 43 相连接的二氧化碳浓度量测器 44。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第二管件 22 的出气口 222 邻近于患者的鼻。

26、部, 因此, 气体传输管3所传输的氧气气体能通过气体流道223流通至罩体 1内直接供患者的鼻部吸取, 而不会对患者所呼出的气体造成影响。 患者所呼出的气体能经 由围绕壁 213 的顶端 215 流入气体容室 216 内, 部分的气体会经由排气孔 219 排出至外部, 而部分的气体会经由转接接头41、 过滤器42, 以及连通管43传输至二氧化碳浓度量测器44 上, 其中, 过滤器42能过滤患者呼出气体的湿气与杂质, 由于通过气体流道223流通至罩体 1 内的氧气气体不会对患者所呼出的气体造成影响, 借此, 使二氧化碳浓度量测器 44 能准 确地测量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 0034 另外。

27、, 由于第一管件 21 的围绕壁 213 外径较大, 使得患者呼出的气体能轻易地经 由顶端 215 流入气体容室 216 内, 避免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蓄积在罩体 1 内而被患 者重复吸取。 0035 需说明的是, 在设计上, 壳体 211 的底壁 12 也可设一插接孔 2120 供第二管件 22 插设, 使得第二管件 22 的进气口 221 可与连接管部 217 连通。再者, 输气管 2 也可省略连 接管部217, 通过较小外径的气体传输管3插置于第二管件22的进气口221内, 同样能达到 将氧气气体传输至第二管件 22 内的功效。 0036 归纳上述, 本实施例的呼吸面罩 100, 借。

28、由第一管件 21 的壳体 211 界定出气体容 室 216, 以及第二管件 22 的出气口 222 邻近患者的鼻部且第二管件 22 与连接管部 217 共 同界定气体流道 223 的设计, 使得气体传输管 3 所传输的氧气气体能通过气体流道 223 流 通至罩体 1 内直接供患者的鼻部吸取, 而不会对患者所呼出的气体造成影响。患者所呼出 说 明 书 CN 102107038 A CN 102107041 A5/5 页 7 的气体能经由围绕壁 213 的顶端 215 流入气体容室 216 内, 部分气体会经由排气孔 219 排 出至外部, 部分气体会经通口 210 流出以进行二氧化碳浓度值的量测。

29、, 借此, 使二氧化碳浓 度量测器 44 能准确地测量患者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值。再者, 通过单向阀 23 的设 计, 能将患者呼出的气体排出, 以减少患者吸气时重复吸取气体容室 216 内的气体, 确实能 达到本发明所诉求的目的。 0037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虽 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 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 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 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

30、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102107038 A CN 102107041 A1/6 页 8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7038 A CN 102107041 A2/6 页 9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7038 A CN 102107041 A3/6 页 10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7038 A CN 102107041 A4/6 页 11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7038 A CN 102107041 A5/6 页 12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7038 A CN 102107041 A6/6 页 13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107038 A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