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pdf

上传人:li****8 文档编号:8529019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23.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514621.3

申请日:

20111212

公开号:

CN202376627U

公开日:

201208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37/00,A61H23/02

主分类号:

A61M37/00,A61H23/02

申请人:

何瑞生

发明人:

何瑞生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

优先权:

CN201120514621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孙皓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于一用以盛装保养液等液体的瓶身及瓶盖之间,利用一容置单元组设一电子单元,并于瓶盖前端的瓶口内设有一球体及弹性体,球体通过弹性体的作用而能弹性的启闭瓶口。弹性体具有第一、第二导接部,第一导接部恒与电子单元其电源的正极(或负极)接触,而第二导接部则在弹性体未被按压时,隔空位于电子单元其电源的负极(或正极)上方预设位置处。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随着球体与使用者身体按压接触,同时压缩弹性体而令第二导接部与电子单元的负极电性接触,达到电源回路自动导通的目的,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开启电子单元产生的振动或光源波长效果,提升使用附加价值的便利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瓶身、瓶盖,以及利用一容置单元组设于该瓶身与瓶盖间的电子单元,其中该瓶身内供容纳液体,而瓶盖前端的瓶口处设有一球体,该球体通过一弹性体的作用而能弹性的启闭该瓶口,且该弹性体具有第一导接部和第二导接部,第一导接部恒与该电子单元其电源的正极或负极接触,而该第二导接部则在该弹性体未被按压时,隔空位于该电子单元其电源的负极或正极上方预设位置处,当该球体被按压时,同时压抵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电子单元其电源的负极接触,电源回路自动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球体与弹性体之间设一承座,该承座外缘面供该球体靠置接触,该承座内缘的凹陷空间则供该弹性体的第二导接部定位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置单元由一容置本体及容置座组成,该容置本体上设有若干容置部,用以供该弹性体的第一导接部,以及电子单元的组成构件分别设置后,再连同该容置本体置设于该容置座内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体的第一导接部,能够一体成型于该弹性体末端,或与该弹性体呈分离式结构,而令该第一导接部与该弹性体的末端电性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单元由一马达、一作为电源的电池、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以及第三导体组成,而该容置本体呈柱杆状,该容置本体外围预设位置处贯穿有一第一容置部,用以供该第一导接部穿套设置,该容置本体内缘轴心上方位置形成有连通的第二容置部、第三容置部及第四容置部,用以分别供该第一导体、马达容置与该第二导体一端的电性接部设置;该第一导体套设于该第二容置部内,且该第一导体一端向外穿出而与该第二导接部相对,该马达外缘具有导电特性,对应该第一导体一端呈平面,该第一导体另一端凸设有震动轴,而该第三导体供该电池容置于其内部,令该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与该第三导体接触,而该第二导体呈L字型,该第二导体一端呈电性接触的置于该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表面,该第二导体另一端的电性接部则与该马达外缘面接触,令该电池的负极电流通过马达延伸至该第一导体,该第三导体外缘面与穿套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导接部电性接触,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随着该球体与使用者身体按压接触,同时压缩该弹性体而令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第一导体电性接触,电源回路自动导通,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启动马达。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子单元由一灯体、一作为电源的电池、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以及第三导体组成,而该容置本体呈柱杆状,该容置本体外围预设位置处贯穿有一第一容置部,用以供该第一导接部穿套设置,该容置本体内缘轴心上方位置形成有连通的第二容置部、第三容置部及第四容置部,用以分别供该第一导体及灯体容置;该第一导体套设于该第二容置部内,且该第一导体一端向外穿出而与该第二导接部相对,该灯体具有第一接脚与第二接脚,第一接脚与该第一导体电性连接,而第二接脚则与该第二导体电性连接,而该第三导体供该电池容置于其内部,令该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与该第三导体接触,而该第二导体呈L字型,该第二导体一端呈电性接触的置于该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表面,该第二导体另一端向上凸伸的电性接部则与该第二接脚电性导通,令该电池的负极电流通过该灯体延伸至该第一导体,该第三导体外缘面与穿套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导接部电性接触,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随着该球体与使用者身体按压接触,同时压缩该弹性体而令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第一导体电性接触,电源回路自动导通,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开启灯体,以促进液体分子化排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隶属于瓶装容器的领域,特别是针对具有附加振动或波 长光源的瓶体,其电源回路导通的改良。

背景技术

一般消费者使用脸部或其它部位的保养溶液时,皆是将保养溶液倒 至于使用者手部,并涂抹于所欲涂抹的部位,诸如脸部,尔后再以手部 于脸部上搓揉、拍打,或者通过按摩棒按摩,以增加保养液吸收的速度。 如此虽然可增进脸部保养的功效,然而增加一按摩棒,不但造成成本费 用上的增加,且因该保养溶液不使用时,会造成保养溶液内的部份成份 因比重不同而沉淀,使其使用时保养溶液不均匀,而使保养效果大打折 扣。因此本案的创作人便设计出如图1所示中国台湾专利证号M371460 的可振动容器。

该案于容器1的瓶身11内供保养溶液的填充,而于瓶身11的出口 端套设一涂抹头2,而于该瓶身11的末端设置一卡掣座111,该卡掣座 111可卡掣振动装置3的振动源31,该振动源31上设置一开关311,且 于振动源31的一端通过电线32连结振动器33,该振动器33则固结于 瓶身11上。如此当欲使用该可振动的容器1时,按压该开关311,使该 振动器33通过振动源31及电线32的传输而达到振动的效果,且该振动 器33固结或黏结于瓶身11上,而可直接传动该瓶身11,得以使瓶身11 内的保养溶液因振动而混合均匀,且于该涂头2与皮肤接触时,可因 保养溶液已因振动均匀,而可达到保养的效果。然而由于此现有创作每 次使用时,都必须通过开关启动或关闭电源,使用上非常不便,而有加 以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针对前述现有技术问题深入探讨, 并凭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 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实用新型『瓶装容器的电 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以改善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瓶装 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令瓶装容器附加有电器功能时,能 通过特殊结构的设计,令电源回路在使用时自动导通,不便用时自动断 路的设计,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缘以达成上述的功效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装容器的电源回 路自动导电结构,包含一瓶身、瓶盖,以及利用一容置单元组设于该瓶 身与瓶盖间的电子单元,其中该瓶身内供容纳液体,而瓶盖前端的瓶口 处设有一球体,该球体通过一弹性体的作用而能弹性的启闭该瓶口,且 该弹性体具有第一导接部和第二导接部,第一导接部恒与该电子单元其 电源的正极或负极接触,而该第二导接部则在该弹性体未被按压时,隔 空位于该电子单元其电源的负极或正极上方预设位置处,当该球体被按 压时,同时压抵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电子单元其电源的负极接触,电源回 路自动导通。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中,该球体与弹性体 之间设一承座,该承座外缘面供该球体靠置接触,该承座内缘的凹陷空 间则供该弹性体的第二导接部定位设置。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中,该容置单元由一 容置本体及容置座组成,该容置本体上设有若干容置部,用以供该弹性 体的第一导接部,以及电子单元的组成构件分别设置后,再连同该容置 本体置设于该容置座内缘。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中,该弹性体的第一 导接部,能够一体成型于该弹性体末端,或与该弹性体呈分离式结构, 而令该第一导接部与该弹性体的末端电性接触。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中,该电子单元由一 马达、一作为电源的电池、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以及第三导体组成, 而该容置本体呈柱杆状,该容置本体外围预设位置处贯穿有一第一容置 部,用以供该第一导接部穿套设置,该容置本体内缘轴心上方位置形成 有连通的第二容置部、第三容置部及第四容置部,用以分别供该第一导 体、马达容置与该第二导体一端的电性接部设置;该第一导体套设于该 第二容置部内,且该第一导体一端向外穿出而与该第二导接部相对,该 马达外缘具有导电特性,对应该第一导体一端呈平面,该第一导体另一 端凸设有震动轴,而该第三导体供该电池容置于其内部,令该电池的正 极或负极与该第三导体接触,而该第二导体呈L字型,该第二导体一端 呈电性接触的置于该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表面,该第二导体另一端的电性 接部则与该马达外缘面接触,令该电池的负极电流通过马达延伸至该第 一导体,该第三导体外缘面与穿套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导接部电性接触, 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随着该球体与使用者身体按压 接触,同时压缩该弹性体而令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第一导体电性接触,电 源回路自动导通,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启动马达,产生振动按摩功 能。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其中,该电子单元由一 灯体、一作为电源的电池、第一导体、第二导体,以及第三导体组成, 而该容置本体呈柱杆状,该容置本体外围预设位置处贯穿有一第一容置 部,用以供该第一导接部穿套设置,该容置本体内缘轴心上方位置形成 有连通的第二容置部、第三容置部及第四容置部,用以分别供该第一导 体及灯体容置;该第一导体套设于该第二容置部内,且该第一导体一端 向外穿出而与该第二导接部相对,该灯体具有第一接脚与第二接脚,第 一接脚与该第一导体电性连接,而第二接脚则与该第二导体电性连接, 而该第三导体供该电池容置于其内部,令该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与该第三 导体接触,而该第二导体呈L字型,该第二导体一端呈电性接触的置于 该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表面,该第二导体另一端向上凸伸的电性接部则与 该第二接脚电性导通,令该电池的负极电流通过该灯体延伸至该第一导 体,该第三导体外缘面与穿套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导接部电性接触,当 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随着该球体与使用者身体按压接 触,同时压缩该弹性体而令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第一导体电性接触,达到 电源回路自动导通的目的,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开启灯体,产生 特殊的波长,以促进液体分子化排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 随着该球体与使用者身体按压接触,同时压缩该弹性体而令该第二导接 部与该第一导体电性接触,达到电源回路自动导通的目的,令瓶装容器 使用时能自动启动马达或灯体,产生特定的辅助功能,使其附加功能的 使用更为便利、实用。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特征, 当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电源未导通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组合剖面图(电源导通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电源导通状态);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接部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41-瓶身;42-瓶盖;421-瓶口;43-球体;44-承座; 50-弹性体;51-第一导接部;52-第二导接部;60-容置单元;61-容置本 体;611-第一容置部;612-第二容置部;613-第三容置部;614-第四容置 部;62-容置座;70-电子单元;71-马达;711-震动轴;72-电池;73-第一 导体;74-第二导体;741-电性接部;75-第三导体;76-灯体;761-第一 接脚;762-第二接脚。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 结构』由一瓶身41、瓶盖42、球体43、弹性体50、容置单元60,以及 电子单元70等构件组成,其中:

该瓶身41内缘中空,可供容纳保养液等液体,开口的一端可供该容 置单元60设置,并供该瓶盖42螺锁结合。

该瓶盖42为一般涂抹式的瓶盖体,内缘呈轴向贯穿结构,而于前端 的瓶口421处设置该球体43。

该球体43为一般滚珠,通过该弹性体50的弹性力作用,而能弹性 的启闭该瓶口421。

该弹性体50为一般压缩弹簧,设于该球体43及容置单元60之间, 除了提供作用于该球体43的弹性力外,其相对两端并设有第一导接部 51与第二导接部52,其第一导接部51恒与该电子单元70其电源的正极 (或负极)接触,且可一体成型于该弹性体末端(如图7所示),或与 该弹性体呈分离式结构(如3~图5所示)。而该第二导接部52则在该 弹性体50未被按压时,隔空位于该电子单元70其电源的负极(或正极) 上方预设位置处。另外该球体43与弹性体50之间设一承座44,该承座 44外缘面供该球体靠置接触,内缘的凹陷空间则供该弹性体50的第二 导接部52定位设置。

该容置单元60由一容置本体61及容置座62组成,该容置本体61 概呈柱杆状,其外围预设位置处贯穿有一第一容置部611,用以供该第 一导接部51穿套设置,内缘轴心上方位置形成有连通的第二容置部612 与第三容置部613及第四容置部614,用以供该电子单元70的相关构件 组设。其次该容置座62为一内缘中空的轴套体,可供该容置本体61设 置于中空内缘后,再跨置于该瓶身41的开口端内缘处。

该电子单元70通过正、负极电流回路的导通,产生振动、光的波长 或加热等特定功能的电子组件,主要的构成要件相同,差别仅在于产生 特定功能的特定构件不同,本实用新型提出两个实施例:

其一是由一马达71、一作为电源的电池72、第一导体73、第二导 体74,以及第三导体75等构件组成。该第一导体73套设于该第二容置 部612内,且一端向外穿出而与该第二导接部52相对。而该马达71组 设于该三容置部613内,其外缘具有导电特性,对应该第一导体一端呈 平面,供该第一导体73电性接触,另一端凸设有震动轴711。其次该第 二导体74概呈L字型,一端呈电性接触的置于该电池72的负极(或正 极)表面,另一端设有一电性接部741,该电性接部741向上凸伸而位 于该第四容置部614,并恰与该马达71外缘面接触,令该电池72的负 极电流通过马达71延伸至该第一导体73。再者该第三导体75亦呈帽盖 状,用以供该电池72容置于其内部,进而令该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与 该第三导体75电性接触。又该弹性体50的第一导接部51穿透该第一容 置部611后,恒与延伸该电源正极(或负极)的该第三导体75触接。

由此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随着该球体43与使用 者身体按压接触,同时压缩该弹性体50,而令该第二导接部52与延伸 该电源正极(或负极)的第一导体73电性接触,达到电源回路自动导通 的目的,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启动马达71,产生振动按摩功能。

其二,请参阅图6所示,此实施例的电子单元70由一灯体76、一 作为电源的电池72、第一导体73、第二导体74,以及第三导体75等构 件组成。该第一导体73套设于该第二容置部612内,且一端向外穿出而 与该第二导接部52相对,而该灯体76组设于该三容置部613内,该灯 体76具有第一接脚761与第二接脚762,其第一接脚761与该第一导体 73电性连接,而第二接脚762则与该第二导体74电性连接。

其次,该第三导体75呈帽盖状,用以供该电池72容置于其内部, 进而令该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与该第三导体75电性接触,而该第二导 体74概呈L字型,一端呈电性接触的置于该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表面, 另一端向上凸伸的电性接部741则与该第二接脚762电性连接,令该电 池72的负极电流通过灯体76延伸至该第一导体73。又该弹性体50的 第一导接部51穿透该第一容置部611后,恒与延伸该电源正极(或负极) 的该第三导体75触接。

由此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随着该球体43与使用 者身体按压接触,同时压缩该弹性体50,而令该第二导接部52与延伸 该电源正极(或负极)的第一导体73电性接触,达到电源回路自动导通 的目的,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启动灯体76,产生光源的波长,以促 进液体分子化排列的效果。

据此,凭借上述的构件组成,本实用新型利用该弹性体50其第一导 接部51与第二导接部52的结构设计,以及第一导体73、第二导体74 与第三导体75的导电结构,而能在不需电源开关的设计下,达到导通电 源回路的目的。不仅结构精巧,且使用上更为简便、实用,不论是马达 振动、灯光波长或加热器等的电源使用,都能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与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 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资料、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 存在在先,是以,本实用新型实已具备实用新型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 申请。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据以在不离本实用新型 精神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凭此作的各种变形、修饰与应用,均应包 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76627 U (45)授权公告日 2012.08.15 CN 202376627 U *CN202376627U* (21)申请号 201120514621.3 (22)申请日 2011.12.12 A61M 37/00(2006.01) A61H 23/02(2006.01) (73)专利权人 何瑞生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 (72)发明人 何瑞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54) 实用新型名称 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57) 摘要 一种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于 一用以盛。

2、装保养液等液体的瓶身及瓶盖之间, 利 用一容置单元组设一电子单元, 并于瓶盖前端的 瓶口内设有一球体及弹性体, 球体通过弹性体的 作用而能弹性的启闭瓶口。 弹性体具有第一、 第二 导接部, 第一导接部恒与电子单元其电源的正极 (或负极)接触, 而第二导接部则在弹性体未被按 压时, 隔空位于电子单元其电源的负极(或正极) 上方预设位置处。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 而使用时, 随着球体与使用者身体按压接触, 同时 压缩弹性体而令第二导接部与电子单元的负极电 性接触, 达到电源回路自动导通的目的, 令瓶装容 器使用时, 能自动开启电子单元产生的振动或光 源波长效果, 提升使用附加价值的便利性。 (。

3、51)Int.Cl.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7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7 页 1/2 页 2 1. 一种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其特征在于 : 包含一瓶身、 瓶盖, 以及利用 一容置单元组设于该瓶身与瓶盖间的电子单元, 其中该瓶身内供容纳液体, 而瓶盖前端的 瓶口处设有一球体, 该球体通过一弹性体的作用而能弹性的启闭该瓶口, 且该弹性体具有 第一导接部和第二导接部, 第一导接部恒与该电子单元其电源的正极或负极接触, 而该第 二导接部则在该弹性体未被按压时, 隔空位于该电子单元其电源。

4、的负极或正极上方预设位 置处, 当该球体被按压时, 同时压抵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电子单元其电源的负极接触, 电源回 路自动导通。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球体与弹 性体之间设一承座, 该承座外缘面供该球体靠置接触, 该承座内缘的凹陷空间则供该弹性 体的第二导接部定位设置。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容置单元 由一容置本体及容置座组成, 该容置本体上设有若干容置部, 用以供该弹性体的第一导接 部, 以及电子单元的组成构件分别设置后, 再连同该容置本体置设于该容置座内缘。 4. 如权利要求 3 所。

5、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弹性体的 第一导接部, 能够一体成型于该弹性体末端, 或与该弹性体呈分离式结构, 而令该第一导接 部与该弹性体的末端电性接触。 5.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单元 由一马达、 一作为电源的电池、 第一导体、 第二导体, 以及第三导体组成, 而该容置本体呈柱 杆状, 该容置本体外围预设位置处贯穿有一第一容置部, 用以供该第一导接部穿套设置, 该 容置本体内缘轴心上方位置形成有连通的第二容置部、 第三容置部及第四容置部, 用以分 别供该第一导体、 马达容置与该第二导体一端的电性接部设置 ; 该。

6、第一导体套设于该第二 容置部内, 且该第一导体一端向外穿出而与该第二导接部相对, 该马达外缘具有导电特性, 对应该第一导体一端呈平面, 该第一导体另一端凸设有震动轴, 而该第三导体供该电池容 置于其内部, 令该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与该第三导体接触, 而该第二导体呈 L 字型, 该第二导 体一端呈电性接触的置于该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表面, 该第二导体另一端的电性接部则与该 马达外缘面接触, 令该电池的负极电流通过马达延伸至该第一导体, 该第三导体外缘面与 穿套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导接部电性接触, 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 随着 该球体与使用者身体按压接触, 同时压缩该弹性体而令该第二导接部与该。

7、第一导体电性接 触, 电源回路自动导通, 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启动马达。 6.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电子单元 由一灯体、 一作为电源的电池、 第一导体、 第二导体, 以及第三导体组成, 而该容置本体呈柱 杆状, 该容置本体外围预设位置处贯穿有一第一容置部, 用以供该第一导接部穿套设置, 该 容置本体内缘轴心上方位置形成有连通的第二容置部、 第三容置部及第四容置部, 用以分 别供该第一导体及灯体容置 ; 该第一导体套设于该第二容置部内, 且该第一导体一端向外 穿出而与该第二导接部相对, 该灯体具有第一接脚与第二接脚, 第一接脚与该第一导体电 。

8、性连接, 而第二接脚则与该第二导体电性连接, 而该第三导体供该电池容置于其内部, 令该 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与该第三导体接触, 而该第二导体呈 L 字型, 该第二导体一端呈电性接 触的置于该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表面, 该第二导体另一端向上凸伸的电性接部则与该第二接 脚电性导通, 令该电池的负极电流通过该灯体延伸至该第一导体, 该第三导体外缘面与穿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376627 U 2 2/2 页 3 套该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导接部电性接触, 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 随着该 球体与使用者身体按压接触, 同时压缩该弹性体而令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第一导体电性接 触, 电源回路自动导通,。

9、 令瓶装容器使用时, 能自动开启灯体, 以促进液体分子化排列。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2376627 U 3 1/5 页 4 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隶属于瓶装容器的领域, 特别是针对具有附加振动或波长光源的瓶 体, 其电源回路导通的改良。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消费者使用脸部或其它部位的保养溶液时, 皆是将保养溶液倒至于使用者手 部, 并涂抹于所欲涂抹的部位, 诸如脸部, 尔后再以手部于脸部上搓揉、 拍打, 或者通过按摩 棒按摩, 以增加保养液吸收的速度。如此虽然可增进脸部保养的功效, 然而增加一按摩棒, 不但造成成本费用上的增加, 且因该保养。

10、溶液不使用时, 会造成保养溶液内的部份成份因 比重不同而沉淀, 使其使用时保养溶液不均匀, 而使保养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本案的创作人 便设计出如图 1 所示中国台湾专利证号 M371460 的可振动容器。 0003 该案于容器 1 的瓶身 11 内供保养溶液的填充, 而于瓶身 11 的出口端套设一涂抹 头 2, 而于该瓶身 11 的末端设置一卡掣座 111, 该卡掣座 111 可卡掣振动装置 3 的振动源 31, 该振动源 31 上设置一开关 311, 且于振动源 31 的一端通过电线 32 连结振动器 33, 该振 动器 33 则固结于瓶身 11 上。如此当欲使用该可振动的容器 1 时, 按。

11、压该开关 311, 使该振 动器 33 通过振动源 31 及电线 32 的传输而达到振动的效果, 且该振动器 33 固结或黏结于 瓶身 11 上, 而可直接传动该瓶身 11, 得以使瓶身 11 内的保养溶液因振动而混合均匀, 且于 该涂头 2 与皮肤接触时, 可因保养溶液已因振动均匀, 而可达到保养的效果。然而由于此现 有创作每次使用时, 都必须通过开关启动或关闭电源, 使用上非常不便, 而有加以改良的必 要。 0004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针对前述现有技术问题深入探讨, 并凭借多年从 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 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 终于成功 的开发出本。

12、实用新型 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 以改善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 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 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 自动导电结构 , 其令瓶装容器附加有电器功能时, 能通过特殊结构的设计, 令电源回路在 使用时自动导通, 不便用时自动断路的设计, 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0006 缘以达成上述的功效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 构, 包含一瓶身、 瓶盖, 以及利用一容置单元组设于该瓶身与瓶盖间的电子单元, 其中该瓶 身内供容纳液体, 而瓶盖前端的瓶口处设有一球体, 该球体通过一弹性体的作用而能弹性 的启闭该瓶口, 且该弹性。

13、体具有第一导接部和第二导接部, 第一导接部恒与该电子单元其 电源的正极或负极接触, 而该第二导接部则在该弹性体未被按压时, 隔空位于该电子单元 其电源的负极或正极上方预设位置处, 当该球体被按压时, 同时压抵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电 子单元其电源的负极接触, 电源回路自动导通。 0007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其中, 该球体与弹性体之间设一承座, 说 明 书 CN 202376627 U 4 2/5 页 5 该承座外缘面供该球体靠置接触, 该承座内缘的凹陷空间则供该弹性体的第二导接部定位 设置。 0008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其中, 该容置单元由一容置本体及容 。

14、置座组成, 该容置本体上设有若干容置部, 用以供该弹性体的第一导接部, 以及电子单元的 组成构件分别设置后, 再连同该容置本体置设于该容置座内缘。 0009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其中, 该弹性体的第一导接部, 能够一 体成型于该弹性体末端, 或与该弹性体呈分离式结构, 而令该第一导接部与该弹性体的末 端电性接触。 0010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其中, 该电子单元由一马达、 一作为电 源的电池、 第一导体、 第二导体, 以及第三导体组成, 而该容置本体呈柱杆状, 该容置本体外 围预设位置处贯穿有一第一容置部, 用以供该第一导接部穿套设置, 该容置本体内缘轴。

15、心 上方位置形成有连通的第二容置部、 第三容置部及第四容置部, 用以分别供该第一导体、 马 达容置与该第二导体一端的电性接部设置 ; 该第一导体套设于该第二容置部内, 且该第一 导体一端向外穿出而与该第二导接部相对, 该马达外缘具有导电特性, 对应该第一导体一 端呈平面, 该第一导体另一端凸设有震动轴, 而该第三导体供该电池容置于其内部, 令该电 池的正极或负极与该第三导体接触, 而该第二导体呈 L 字型, 该第二导体一端呈电性接触 的置于该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表面, 该第二导体另一端的电性接部则与该马达外缘面接触, 令该电池的负极电流通过马达延伸至该第一导体, 该第三导体外缘面与穿套该第一容置部。

16、 的第一导接部电性接触, 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 随着该球体与使用者身 体按压接触, 同时压缩该弹性体而令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第一导体电性接触, 电源回路自动 导通, 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启动马达, 产生振动按摩功能。 0011 所述的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其中, 该电子单元由一灯体、 一作为电 源的电池、 第一导体、 第二导体, 以及第三导体组成, 而该容置本体呈柱杆状, 该容置本体外 围预设位置处贯穿有一第一容置部, 用以供该第一导接部穿套设置, 该容置本体内缘轴心 上方位置形成有连通的第二容置部、 第三容置部及第四容置部, 用以分别供该第一导体及 灯体容置 ; 该。

17、第一导体套设于该第二容置部内, 且该第一导体一端向外穿出而与该第二导 接部相对, 该灯体具有第一接脚与第二接脚, 第一接脚与该第一导体电性连接, 而第二接脚 则与该第二导体电性连接, 而该第三导体供该电池容置于其内部, 令该电池的正极或负极 与该第三导体接触, 而该第二导体呈 L 字型, 该第二导体一端呈电性接触的置于该电池的 负极或正极表面, 该第二导体另一端向上凸伸的电性接部则与该第二接脚电性导通, 令该 电池的负极电流通过该灯体延伸至该第一导体, 该第三导体外缘面与穿套该第一容置部的 第一导接部电性接触, 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 随着该球体与使用者身体 按压接触, 同时压缩。

18、该弹性体而令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第一导体电性接触, 达到电源回路自 动导通的目的, 令瓶装容器使用时, 能自动开启灯体, 产生特殊的波长, 以促进液体分子化 排列的效果。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 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 随着该球体 与使用者身体按压接触, 同时压缩该弹性体而令该第二导接部与该第一导体电性接触, 达 到电源回路自动导通的目的, 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启动马达或灯体, 产生特定的辅助 功能, 使其附加功能的使用更为便利、 实用。 说 明 书 CN 202376627 U 5 3/5 页 6 0013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 手段及其功效, 兹举一较佳实。

19、施例并配合附图详 细说明于后, 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 构造及特征, 当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0014 图 1 为背景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 0015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 0016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 0017 图 4 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 电源未导通状态 ) ; 0018 图 5 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组合剖面图 ( 电源导通状态 ) ; 0019 图 6 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 电源导通状态 ) ; 0020 图 7 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导接部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 41- 瓶身 ; 42。

20、- 瓶盖 ; 421- 瓶口 ; 43- 球体 ; 44- 承座 ; 50- 弹性体 ; 51- 第一导接部 ; 52- 第二导接部 ; 60- 容置单元 ; 61- 容置本体 ; 611- 第一容置部 ; 612- 第 二容置部 ; 613- 第三容置部 ; 614- 第四容置部 ; 62- 容置座 ; 70- 电子单元 ; 71- 马达 ; 711- 震动轴 ; 72- 电池 ; 73- 第一导体 ; 74- 第二导体 ; 741- 电性接部 ; 75- 第三导体 ; 76- 灯 体 ; 761- 第一接脚 ; 762- 第二接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请参阅图 2 图 7 所示, 本。

21、实用新型 瓶装容器的电源回路自动导电结构 由一瓶 身 41、 瓶盖 42、 球体 43、 弹性体 50、 容置单元 60, 以及电子单元 70 等构件组成, 其中 : 0023 该瓶身 41 内缘中空, 可供容纳保养液等液体, 开口的一端可供该容置单元 60 设 置, 并供该瓶盖 42 螺锁结合。 0024 该瓶盖 42 为一般涂抹式的瓶盖体, 内缘呈轴向贯穿结构, 而于前端的瓶口 421 处 设置该球体 43。 0025 该球体 43 为一般滚珠, 通过该弹性体 50 的弹性力作用, 而能弹性的启闭该瓶口 421。 0026 该弹性体 50 为一般压缩弹簧, 设于该球体 43 及容置单元 6。

22、0 之间, 除了提供作用 于该球体43的弹性力外, 其相对两端并设有第一导接部51与第二导接部52, 其第一导接部 51 恒与该电子单元 70 其电源的正极 ( 或负极 ) 接触, 且可一体成型于该弹性体末端 ( 如 图 7 所示 ), 或与该弹性体呈分离式结构 ( 如 3 图 5 所示 )。而该第二导接部 52 则在该 弹性体 50 未被按压时, 隔空位于该电子单元 70 其电源的负极 ( 或正极 ) 上方预设位置处。 另外该球体 43 与弹性体 50 之间设一承座 44, 该承座 44 外缘面供该球体靠置接触, 内缘的 凹陷空间则供该弹性体 50 的第二导接部 52 定位设置。 0027 。

23、该容置单元 60 由一容置本体 61 及容置座 62 组成, 该容置本体 61 概呈柱杆状, 其 外围预设位置处贯穿有一第一容置部 611, 用以供该第一导接部 51 穿套设置, 内缘轴心上 方位置形成有连通的第二容置部612与第三容置部613及第四容置部614, 用以供该电子单 元 70 的相关构件组设。其次该容置座 62 为一内缘中空的轴套体, 可供该容置本体 61 设置 于中空内缘后, 再跨置于该瓶身 41 的开口端内缘处。 0028 该电子单元 70 通过正、 负极电流回路的导通, 产生振动、 光的波长或加热等特定 说 明 书 CN 202376627 U 6 4/5 页 7 功能的电。

24、子组件, 主要的构成要件相同, 差别仅在于产生特定功能的特定构件不同, 本实用 新型提出两个实施例 : 0029 其一是由一马达71、 一作为电源的电池72、 第一导体73、 第二导体74, 以及第三导 体 75 等构件组成。该第一导体 73 套设于该第二容置部 612 内, 且一端向外穿出而与该第 二导接部 52 相对。而该马达 71 组设于该三容置部 613 内, 其外缘具有导电特性, 对应该第 一导体一端呈平面, 供该第一导体73电性接触, 另一端凸设有震动轴711。 其次该第二导体 74 概呈 L 字型, 一端呈电性接触的置于该电池 72 的负极 ( 或正极 ) 表面, 另一端设有一电。

25、 性接部 741, 该电性接部 741 向上凸伸而位于该第四容置部 614, 并恰与该马达 71 外缘面接 触, 令该电池 72 的负极电流通过马达 71 延伸至该第一导体 73。再者该第三导体 75 亦呈帽 盖状, 用以供该电池 72 容置于其内部, 进而令该电池的正极 ( 或负极 ) 与该第三导体 75 电 性接触。又该弹性体 50 的第一导接部 51 穿透该第一容置部 611 后, 恒与延伸该电源正极 ( 或负极 ) 的该第三导体 75 触接。 0030 由此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体而使用时, 随着该球体 43 与使用者身体按压 接触, 同时压缩该弹性体 50, 而令该第二导接部 52。

26、 与延伸该电源正极 ( 或负极 ) 的第一导 体 73 电性接触, 达到电源回路自动导通的目的, 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启动马达 71, 产 生振动按摩功能。 0031 其二, 请参阅图 6 所示, 此实施例的电子单元 70 由一灯体 76、 一作为电源的电池 72、 第一导体 73、 第二导体 74, 以及第三导体 75 等构件组成。该第一导体 73 套设于该第二 容置部 612 内, 且一端向外穿出而与该第二导接部 52 相对, 而该灯体 76 组设于该三容置部 613 内, 该灯体 76 具有第一接脚 761 与第二接脚 762, 其第一接脚 761 与该第一导体 73 电 性连接, 而。

27、第二接脚 762 则与该第二导体 74 电性连接。 0032 其次, 该第三导体 75 呈帽盖状, 用以供该电池 72 容置于其内部, 进而令该电池的 正极 ( 或负极 ) 与该第三导体 75 电性接触, 而该第二导体 74 概呈 L 字型, 一端呈电性接触 的置于该电池的负极(或正极)表面, 另一端向上凸伸的电性接部741则与该第二接脚762 电性连接, 令该电池 72 的负极电流通过灯体 76 延伸至该第一导体 73。又该弹性体 50 的第 一导接部 51 穿透该第一容置部 611 后, 恒与延伸该电源正极 ( 或负极 ) 的该第三导体 75 触接。 0033 由此当使用者涂抹瓶装容器内液。

28、体而使用时, 随着该球体 43 与使用者身体按压 接触, 同时压缩该弹性体 50, 而令该第二导接部 52 与延伸该电源正极 ( 或负极 ) 的第一导 体 73 电性接触, 达到电源回路自动导通的目的, 令瓶装容器使用时能自动启动灯体 76, 产 生光源的波长, 以促进液体分子化排列的效果。 0034 据此, 凭借上述的构件组成, 本实用新型利用该弹性体50其第一导接部51与第二 导接部52的结构设计, 以及第一导体73、 第二导体74与第三导体75的导电结构, 而能在不 需电源开关的设计下, 达到导通电源回路的目的。 不仅结构精巧, 且使用上更为简便、 实用, 不论是马达振动、 灯光波长或加。

29、热器等的电源使用, 都能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与效果。 0035 综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 同时遍查国内外 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资料、 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 是以, 本实用新型实已 具备实用新型专利要件, 爰依法提出申请。 0036 上述实施例, 仅用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据以在不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范围, 本 说 明 书 CN 202376627 U 7 5/5 页 8 领域技术人员凭此作的各种变形、 修饰与应用, 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说 明 书 CN 202376627 U 8 1/7 页 9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76627 U 9 2/7 页 10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76627 U 10 3/7 页 11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76627 U 11 4/7 页 12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76627 U 12 5/7 页 13 图 5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76627 U 13 6/7 页 14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76627 U 14 7/7 页 15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2376627 U 1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