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咽通气道.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8528463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8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611515.X

申请日:

20160621

公开号:

CN205885934U

公开日:

201701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6/04,A61M16/00

主分类号:

A61M16/04,A61M16/00

申请人: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发明人:

华福洲,王羲凤,肖凡,徐国海,蔡俊赢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民德路1号

优先权:

CN201620611515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李思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咽通气道,属于口咽部医疗器械领域。包括通气道本体、套囊和充气管。通气道本体具有通气通道,通气道本体包括用于插入患者的咽部的咽端和与咽端相对的用于伸出口腔的口端。套囊套设于咽端的外壁,充气管的一端连通套囊,充气管的远离套囊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在将此口咽通气道插入患者咽部以后,通过充气管对套囊充气,可以扩大咽部的空间,解除咽部的阻挡,方便调节口咽通气道在咽部的位置,有利于口咽通气道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气道本体、套囊和充气管,所述通气道本体具有通气通道,所述通气道本体包括用于插入患者的咽部的咽端和与所述咽端相对的用于伸出口腔的口端,所述套囊套设于所述咽端的外壁,所述充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套囊,所述充气管的远离所述套囊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设置于所述通气道本体内,所述充气管的远离所述套囊的一端伸出所述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囊与所述咽端的端部间的间距为0.5cm-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囊和所述充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挡片,所述挡片的一侧与所述充气管连接,所述挡片的另一侧选择性地与所述充气管连接或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囊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部,每个所述限位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咽端的外壁以及所述套囊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咽端为硬质扁管,包括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内弧面和外弧面,所述限位部为四个,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内弧面和所述外弧面均连接一个所述限位部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端为伸缩管,所述伸缩管与所述通气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闭的套管,所述充气管嵌设于所述套管。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囊与所述充气管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口咽通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道本体为硅胶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咽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口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口咽通气道是一种简易方便的声门外通气装置,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目前在麻醉科、呼吸内科和急诊科等临床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作为气道管理辅助器具,为气管插管必备设备。口咽通气道的理想对位是:从患者的口腔插入到咽腔后,咽端位于声门外0.5cm左右处,而翼缘紧贴于口唇之上。

现有的口咽通气道只能阻挡部分舌体,无法有效对准声门,不能很好调节口咽通气道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咽通气道,可以扩大咽部空间,解除咽部的阻挡,方便调节口咽通气道的位置,有利于口咽通气道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口咽通气道,包括通气道本体、套囊和充气管。通气道本体具有通气通道,通气道本体包括用于插入患者的咽部的咽端和与咽端相对的用于伸出口腔的口端。套囊套设于咽端的外壁,充气管的一端连通套囊,充气管的远离套囊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氧气或空气通过通气道本体的通气通道进入患者体内,在通气道本体的咽端的外壁套设套囊,充气管的一端与套囊连通,充气管的远离套囊的一端设置密封件,在需要对套囊充气的时候,可以将充气管上的密封件去除,通气注射器或者其他可以充气的装置与充气管连通,使套囊中充入气体,充气后的套囊可以扩大咽部的空间,解除咽部的阻挡,方便调节口咽通气道在咽部的位置,有利于使口咽通气道的咽端对准声门,有效地对患者给氧,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口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口咽通气道的挡片与充气管的连接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口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提供的口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提供的口咽通气道的限位部与咽端和套囊的连接剖视图。

附图标记汇总:

口咽通气道100a、100b、100c;通气道本体110;套囊120;充气管130;口端140a、140b;咽端150;密封件131a、131b、131c;挡片123;翼缘241;限位部223;第一侧面351;第二侧面352;外弧面353;内弧面35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100a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口咽通气道100a包括通气道本体110、套囊120和充气管130。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通气道本体110具有通气通道,通气道本体110包括咽端150和口端140a,使用时,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插入患者的咽部,通气道本体110的口端140a伸出患者的口腔。同时,通气道本体110为弧形、硬质扁管结构,满足人体口咽部的结构需求,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套囊120套设于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的外壁,充气管130与套囊120连通,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131a。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31a为活塞密封件,注射器直接穿过活塞密封件即可进行充气。医护人员在需要调节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位于患者的咽部的位置的时候,使用注射器对套囊120进行充气,套囊120充气以后,会对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形成挤压,从而移动咽端150的位置,调节通气道本体110的方向,同时,套囊120充气以后,可以增加患者口咽部的空间,有利于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的移动,解除咽部的阻挡,使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能够对准患者的声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给氧支持。

类似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的一端直接为封闭管,需要充气的时候,直接使用注射器将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一端刺破即可进行充气。

如果套囊120距离咽端150的端部的距离太长,则套囊120不能起到扩大患者的咽部空间,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的目的。如果套囊120距离咽端150的端部的距离太短,则套囊120会将患者的咽部堵塞,使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不能有效地插入患者的咽部。所以,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套囊120与咽端150的端部间的间距为0.5cm-1.5cm,可以方便套囊120充气后对咽端150进行调节,增加患者的咽部空间,同时,也有利于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的端部伸入患者的咽部,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给氧支持。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套囊120与咽端150的外壁通过粘接方式进行连接,使套囊120与咽端150的外壁的连接更加平滑,套囊120与咽端150的外壁的连接不会影响套囊120的调节效果,减小由于套囊120的连接而对患者的感官造成的影响,尽量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减小患者的痛苦。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100a的挡片123与充气管130的连接剖视图。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套囊120与充气管130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限制充气管130与套囊120连通的挡片123,挡片123的一侧与充气管130连接,挡片123的另一侧选择性地与充气管130连接或分离。在使用注射器或其他充气装置对充气管130进行充气的时候,充气管130中的气体进入套囊120,由于压力的作用,将挡片123顶开,随着套囊120中充气的量不断的增多,套囊120中的压强不断增大,套囊120中的气体也对挡片123形成压力,使挡片123逐渐运动,从而使套囊120与充气管130之间的开口大小逐渐减小,气体的进入量也逐渐减少,当套囊120中的气体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套囊120中的压强大于充气管130中的压强,则不能再对套囊120进行充气,挡片123自动将套囊120封闭。使套囊120不会由于套囊120中的气体过多而剧烈膨胀,从而对患者的咽喉粘膜产生损伤,有利于口咽通气道100a的安全使用。

请继续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充气管130设置于通气道本体110内,充气管130远离套囊120的一端伸出口端140a。在使用口咽通气道100a的时候,充气管130进入患者体内的那部分设置在通气道本体110内,充气管130不会与患者的口咽部接触,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的感觉,同时,使口咽通气道100a的设计更加美观。

优选设置,套囊120和与套囊120相连通的充气管130一体成型。使套囊120与充气管130的连接处的力学性能更加稳定,不会由于套囊120中的气体增加、套囊120中压强增大而使充气管130与套囊120的连接处遭到破坏。

本实施例中,通气道本体110为硅胶管。硅胶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无毒无味,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物质发生反应。通气道本体110在进入患者体内以后,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危害,有利于患者的健康治疗,不产生副作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咽通气道100b,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实施例1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实施例1已经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通气道本体110的口端140b的结构不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100b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口咽通气道100b包括通气道本体110、套囊120和充气管130。

请继续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通气道本体110为弧形、硬质扁管结构,通气道本体110包括咽端150和口端140b,通气道本体110的口端140b为伸缩管,伸缩管与通气道本体110的通气通道连通,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的情况,调节口端140b的长度,从而使通气道本体110的长度可以满足不同的患者的需求。同时,本实施例中,在口端140b的端部设置翼缘241,在通气道本体110的口端140b伸出患者的口腔的时候,翼缘241部分设置在口腔处,防止口咽通气道100b完全滑入患者的口腔中,进入咽部,对患者造成伤害。

请继续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套囊120套设于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的外壁,充气管130与套囊120连通,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131b。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31b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套管,充气管130嵌设于套管。保证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的一端的密封性。

在类似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密封件131b为与充气管130的管道匹配的橡胶塞,橡胶塞的外壁与充气管130的内壁热熔焊接,橡胶塞内设置有与管道连通的开闭孔,开闭孔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处于闭合状态,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张开。其中,橡胶塞的形状与充气管130的形状相同,均为圆柱形,橡胶塞的外径等于或者略大于充气管130的内径,以保证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的一端的密封性,开闭孔可以在注射器扎针的压迫下张开,以实现套囊120的充气,开闭孔设置于橡胶塞的中心位置处,以避免注射器的扎针在穿过橡胶塞进入充气管130后刺穿充气管130的管壁。

请继续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套囊120内设置限位部223,限位部223设置有一个,限位部223的两端分别与咽端150以及套囊120连接。限位部223为柔软没有弹性的连接线,在套囊120未充气的时候,连接线属于放松状态,在对套囊120逐渐进行充气的过程中,连接线逐渐拉直,当套囊120充气到一定的量的时候,连接线完全拉直,不能伸长,再对套囊120进行充气便会更加困难,可以控制套囊120中充入的气体的量,使套囊120不会由于套囊120中的气体过多而剧烈膨胀,对患者的咽喉粘膜产生损伤,有利于口咽通气道100b的安全使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咽通气道100c,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实施例2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实施例2已经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再重复描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口咽通气道100c的限位部223的个数不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100c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口咽通气道100c包括通气道本体110、套囊120和充气管130。

请继续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通气道本体110具有通气通道,通气道本体110包括咽端150和口端140b,口端140b为伸缩管,套囊120套设于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的外壁,充气管130与套囊120连通,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131c。本实施例中,密封件131c为阶梯状的橡胶塞,橡胶塞包括大头端和嵌入充气管130的小头端。取密封件131c的时候,直接手拿大头端,将小头端从充气管130中取出即可通过充气管130对套囊120进行充气,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大头端和小头端一体成型,以优化橡胶塞的力学性能,小头端的形状与充气管130的管腔匹配,均为圆柱形,小头端的外径略大于充气管130的管腔内径,以提高密封性。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100c的限位部223与咽端150和套囊120的连接剖视图。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咽端150也为弧形、硬质扁管结构。咽端150包括第一侧面351、第二侧面352、外弧面353和内弧面354,第一侧面351和第二侧面352相对设置,外弧面353和内弧面354相对设置,使用口咽通气道100c时,外弧面353位于内弧面354的上方。限位部223为四个,第一侧面351、第二侧面352、外弧面353和内弧面354均连接一个限位部223的一端,四个限位部223的另一端呈放射状与套囊120连接,使限位部223对套囊120施加的力比较均匀。

请继续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限位部223为柔软没有弹性的连接线,设置四个限位部223,即有四根连接线,在套囊120未充气的时候,连接线均属于放松状态,在对套囊120逐渐进行充气的过程中,连接线逐渐拉直,当套囊120充气到一定的量的时候,连接线完全拉直,不能伸长,可以对套囊120的多个部位的过度膨胀进行限制,进一步提高套囊120的使用安全性。使套囊120不会由于套囊120中的气体过多而剧烈膨胀,对患者的咽喉粘膜产生损伤,有利于口咽通气道100b的安全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口咽通气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口咽通气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口咽通气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口咽通气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口咽通气道.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611515.X (22)申请日 2016.06.21 (73)专利权人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地址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民德路1号 (72)发明人 华福洲王羲凤肖凡徐国海 蔡俊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李思霖 (51)Int.Cl. A61M 16/04(2006.01) A61M 16/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口咽通气道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咽通气道, 。

2、属于口咽 部医疗器械领域。 包括通气道本体、 套囊和充气 管。 通气道本体具有通气通道, 通气道本体包括 用于插入患者的咽部的咽端和与咽端相对的用 于伸出口腔的口端。 套囊套设于咽端的外壁, 充 气管的一端连通套囊, 充气管的远离套囊的一端 设置有密封件。 在将此口咽通气道插入患者咽部 以后, 通过充气管对套囊充气, 可以扩大咽部的 空间, 解除咽部的阻挡, 方便调节口咽通气道在 咽部的位置, 有利于口咽通气道对患者进行有效 的呼吸支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3页 CN 205885934 U 2017.01.18 CN 205885934 U 1.一种口咽通气道, 其特征在于, 。

3、包括通气道本体、 套囊和充气管, 所述通气道本体具 有通气通道, 所述通气道本体包括用于插入患者的咽部的咽端和与所述咽端相对的用于伸 出口腔的口端, 所述套囊套设于所述咽端的外壁, 所述充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套囊, 所述充 气管的远离所述套囊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管设置于所述通气道本体 内, 所述充气管的远离所述套囊的一端伸出所述口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囊与所述咽端的端部间的间 距为0.5cm-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囊和所述充气管的连接处设 置有。

4、挡片, 所述挡片的一侧与所述充气管连接, 所述挡片的另一侧选择性地与所述充气管 连接或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囊内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 部, 每个所述限位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咽端的外壁以及所述套囊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口咽通气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咽端为硬质扁管, 包括第一侧 面、 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内弧面 和外弧面, 所述限位部为四个, 所述第一侧面、 所述第二侧面、 所述内弧面和所述外弧面均 连接一个所述限位部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口端为伸缩管, 。

5、所述伸缩管与 所述通气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为一端开口且另一端封 闭的套管, 所述充气管嵌设于所述套管。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口咽通气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囊与所述充气管一 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口咽通气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道本体为硅胶管。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205885934 U 2 一种口咽通气道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咽部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而言, 涉及一种口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0002 口咽通气道是一种简易方便的声门外通气装置, 用于解除上呼吸道梗阻, 保持气 道。

6、通畅。 目前在麻醉科、 呼吸内科和急诊科等临床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作为气道管理辅助器 具, 为气管插管必备设备。 口咽通气道的理想对位是: 从患者的口腔插入到咽腔后, 咽端位 于声门外0.5cm左右处, 而翼缘紧贴于口唇之上。 0003 现有的口咽通气道只能阻挡部分舌体, 无法有效对准声门, 不能很好调节口咽通 气道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咽通气道, 可以扩大咽部空间, 解除咽部的阻 挡, 方便调节口咽通气道的位置, 有利于口咽通气道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支持。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口咽通气道, 包括通气道本体、 套囊。

7、和充气管。 通气道本体具有通气通道, 通 气道本体包括用于插入患者的咽部的咽端和与咽端相对的用于伸出口腔的口端。 套囊套设 于咽端的外壁, 充气管的一端连通套囊, 充气管的远离套囊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 0007 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的有益效果是: 000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 氧气或空气通过通气道本体的通气通道进入患者 体内, 在通气道本体的咽端的外壁套设套囊, 充气管的一端与套囊连通, 充气管的远离套囊 的一端设置密封件, 在需要对套囊充气的时候, 可以将充气管上的密封件去除, 通气注射器 或者其他可以充气的装置与充气管连通, 使套囊中充入气体, 充气后的套囊可以。

8、扩大咽部 的空间, 解除咽部的阻挡, 方便调节口咽通气道在咽部的位置, 有利于使口咽通气道的咽端 对准声门, 有效地对患者给氧, 保持患者的呼吸畅通。 附图说明 000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 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应当理解, 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 因此不应被 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口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口咽通。

9、气道的挡片与充气管的连接剖视图; 001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提供的口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提供的口咽通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提供的口咽通气道的限位部与咽端和套囊的连接剖 说明书 1/5 页 3 CN 205885934 U 3 视图。 0015 附图标记汇总: 0016 口咽通气道100a、 100b、 100c; 通气道本体110; 套囊120; 充气管130; 口端140a、 140b; 咽端150; 密封件131a、 131b、 131c; 挡片123; 翼缘241; 限位部223; 第一侧面351; 第二。

10、 侧面352; 外弧面353; 内弧面35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 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 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 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 以下对在附 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

11、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 围。 001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 “上” 、“下” 、“内” 、“外” 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 方位或位置关系, 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 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此外, 术语 “第一” 、“第二” 等仅用于区分描述,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 性。 001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 还需要说明的是,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 术。

12、语 “设 置” 、“连接” 应做广义理解, 例如, 可以是固定连接, 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 可 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 可以是直接相连, 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 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0 应注意到: 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 因此, 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 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1 实施例1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100a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 本 实施例中, 口咽通气。

13、道100a包括通气道本体110、 套囊120和充气管130。 0023 请继续参阅图1, 本实施例中, 通气道本体110具有通气通道, 通气道本体110包括 咽端150和口端140a, 使用时, 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插入患者的咽部, 通气道本体110的 口端140a伸出患者的口腔。 同时, 通气道本体110为弧形、 硬质扁管结构, 满足人体口咽部的 结构需求, 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 减轻患者的痛苦。 0024 请继续参阅图1, 本实施例中, 套囊120套设于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的外壁, 充 气管130与套囊120连通, 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131a。 。

14、本实施例中, 密封件131a为活塞密封件, 注射器直接穿过活塞密封件即可进行充气。 医护人员在需要调 节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位于患者的咽部的位置的时候, 使用注射器对套囊120进行充 说明书 2/5 页 4 CN 205885934 U 4 气, 套囊120充气以后, 会对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形成挤压, 从而移动咽端150的位置, 调节通气道本体110的方向, 同时, 套囊120充气以后, 可以增加患者口咽部的空间, 有利于 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的移动, 解除咽部的阻挡, 使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能够对准 患者的声门,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给氧支持。 0025 类似的。

15、实施方式还可以是: 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的一端直接为封闭管, 需要 充气的时候, 直接使用注射器将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一端刺破即可进行充气。 0026 如果套囊120距离咽端150的端部的距离太长, 则套囊120不能起到扩大患者的咽 部空间, 为患者提供呼吸支持的目的。 如果套囊120距离咽端150的端部的距离太短, 则套囊 120会将患者的咽部堵塞, 使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不能有效地插入患者的咽部。 所以, 请继续参阅图1, 本实施例中, 套囊120与咽端150的端部间的间距为0.5cm-1.5cm, 可以方便 套囊120充气后对咽端150进行调节, 增加患者的咽部空。

16、间, 同时, 也有利于通气道本体110 的咽端150的端部伸入患者的咽部,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给氧支持。 0027 请继续参阅图1, 本实施例中, 套囊120与咽端150的外壁通过粘接方式进行连接, 使套囊120与咽端150的外壁的连接更加平滑, 套囊120与咽端150的外壁的连接不会影响套 囊120的调节效果, 减小由于套囊120的连接而对患者的感官造成的影响, 尽量在患者的治 疗过程中减小患者的痛苦。 0028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100a的挡片123与充气管130的连接剖视图。 请 一并参阅图1和图2, 本实施例中, 套囊120与充气管130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限制充气管130 与。

17、套囊120连通的挡片123, 挡片123的一侧与充气管130连接, 挡片123的另一侧选择性地与 充气管130连接或分离。 在使用注射器或其他充气装置对充气管130进行充气的时候, 充气 管130中的气体进入套囊120, 由于压力的作用, 将挡片123顶开, 随着套囊120中充气的量不 断的增多, 套囊120中的压强不断增大, 套囊120中的气体也对挡片123形成压力, 使挡片123 逐渐运动, 从而使套囊120与充气管130之间的开口大小逐渐减小, 气体的进入量也逐渐减 少, 当套囊120中的气体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 套囊120中的压强大于充气管130中的压强, 则不能再对套囊120进行充气。

18、, 挡片123自动将套囊120封闭。 使套囊120不会由于套囊120中 的气体过多而剧烈膨胀, 从而对患者的咽喉粘膜产生损伤, 有利于口咽通气道100a的安全 使用。 0029 请继续参阅图1, 本实施例中, 充气管130设置于通气道本体110内, 充气管130远离 套囊120的一端伸出口端140a。 在使用口咽通气道100a的时候, 充气管130进入患者体内的 那部分设置在通气道本体110内, 充气管130不会与患者的口咽部接触, 不会对患者造成不 适的感觉, 同时, 使口咽通气道100a的设计更加美观。 0030 优选设置, 套囊120和与套囊120相连通的充气管130一体成型。 使套囊1。

19、20与充气 管130的连接处的力学性能更加稳定, 不会由于套囊120中的气体增加、 套囊120中压强增大 而使充气管130与套囊120的连接处遭到破坏。 0031 本实施例中, 通气道本体110为硅胶管。 硅胶不溶于水和任何溶剂, 无毒无味, 化学 性质稳定, 不易与物质发生反应。 通气道本体110在进入患者体内以后, 不会对患者的身体 造成危害, 有利于患者的健康治疗, 不产生副作用。 0032 实施例2 003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咽通气道100b,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的基础 说明书 3/5 页 5 CN 205885934 U 5 上进行的改进, 实施例1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

20、适用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1已经公开的技术方 案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通气道本体110的口端 140b的结构不同。 0034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100b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 本 实施例中, 口咽通气道100b包括通气道本体110、 套囊120和充气管130。 0035 请继续参阅图3, 本实施例中, 通气道本体110为弧形、 硬质扁管结构, 通气道本体 110包括咽端150和口端140b, 通气道本体110的口端140b为伸缩管, 伸缩管与通气道本体 110的通气通道连通, 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的情况, 调节口端140b的长度,。

21、 从而使通气 道本体110的长度可以满足不同的患者的需求。 同时, 本实施例中, 在口端140b的端部设置 翼缘241, 在通气道本体110的口端140b伸出患者的口腔的时候, 翼缘241部分设置在口腔 处, 防止口咽通气道100b完全滑入患者的口腔中, 进入咽部, 对患者造成伤害。 0036 请继续参阅图3, 本实施例中, 套囊120套设于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的外壁, 充 气管130与套囊120连通, 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131b。 本实施例中, 密封件131b为一端开口, 另一端封闭的套管, 充气管130嵌设于套管。 保证充气管130的远离 套囊120的一。

22、端的密封性。 0037 在类似的其他实施方式中, 密封件131b为与充气管130的管道匹配的橡胶塞, 橡胶 塞的外壁与充气管130的内壁热熔焊接, 橡胶塞内设置有与管道连通的开闭孔, 开闭孔在没 有外力作用时处于闭合状态, 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张开。 其中, 橡胶塞的形状与充气管130 的形状相同, 均为圆柱形, 橡胶塞的外径等于或者略大于充气管130的内径, 以保证充气管 130的远离套囊120的一端的密封性, 开闭孔可以在注射器扎针的压迫下张开, 以实现套囊 120的充气, 开闭孔设置于橡胶塞的中心位置处, 以避免注射器的扎针在穿过橡胶塞进入充 气管130后刺穿充气管130的管壁。 0038。

23、 请继续参阅图3, 本实施例中, 套囊120内设置限位部223, 限位部223设置有一个, 限位部223的两端分别与咽端150以及套囊120连接。 限位部223为柔软没有弹性的连接线, 在套囊120未充气的时候, 连接线属于放松状态, 在对套囊120逐渐进行充气的过程中, 连接 线逐渐拉直, 当套囊120充气到一定的量的时候, 连接线完全拉直, 不能伸长, 再对套囊120 进行充气便会更加困难, 可以控制套囊120中充入的气体的量, 使套囊120不会由于套囊120 中的气体过多而剧烈膨胀, 对患者的咽喉粘膜产生损伤, 有利于口咽通气道100b的安全使 用。 0039 实施例3 0040 本实施。

24、例提供了一种口咽通气道100c,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的基础 上进行的改进, 实施例2描述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 实施例2已经公开的技术方 案不再重复描述,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口咽通气道100c的限位 部223的个数不同。 004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100c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4, 本 实施例中, 口咽通气道100c包括通气道本体110、 套囊120和充气管130。 0042 请继续参阅图4, 本实施例中, 通气道本体110具有通气通道, 通气道本体110包括 咽端150和口端140b, 口端140b为伸缩管, 套囊120套。

25、设于通气道本体110的咽端150的外壁, 充气管130与套囊120连通, 充气管130的远离套囊120的一端设置有密封件131c。 本实施例 说明书 4/5 页 6 CN 205885934 U 6 中, 密封件131c为阶梯状的橡胶塞, 橡胶塞包括大头端和嵌入充气管130的小头端。 取密封 件131c的时候, 直接手拿大头端, 将小头端从充气管130中取出即可通过充气管130对套囊 120进行充气, 方便医护人员的操作。 大头端和小头端一体成型, 以优化橡胶塞的力学性能, 小头端的形状与充气管130的管腔匹配, 均为圆柱形, 小头端的外径略大于充气管130的管 腔内径, 以提高密封性。 00。

26、43 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口咽通气道100c的限位部223与咽端150和套囊120的连接 剖视图。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 本实施例中, 咽端150也为弧形、 硬质扁管结构。 咽端150包括 第一侧面351、 第二侧面352、 外弧面353和内弧面354, 第一侧面351和第二侧面352相对设 置, 外弧面353和内弧面354相对设置, 使用口咽通气道100c时, 外弧面353位于内弧面354的 上方。 限位部223为四个, 第一侧面351、 第二侧面352、 外弧面353和内弧面354均连接一个限 位部223的一端, 四个限位部223的另一端呈放射状与套囊120连接, 使限位部223对套囊1。

27、20 施加的力比较均匀。 0044 请继续参阅图5, 本实施例中, 限位部223为柔软没有弹性的连接线, 设置四个限位 部223, 即有四根连接线, 在套囊120未充气的时候, 连接线均属于放松状态, 在对套囊120逐 渐进行充气的过程中, 连接线逐渐拉直, 当套囊120充气到一定的量的时候, 连接线完全拉 直, 不能伸长, 可以对套囊120的多个部位的过度膨胀进行限制, 进一步提高套囊120的使用 安全性。 使套囊120不会由于套囊120中的气体过多而剧烈膨胀, 对患者的咽喉粘膜产生损 伤, 有利于口咽通气道100b的安全使用。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明书 5/5 页 7 CN 205885934 U 7 图1 图2 说明书附图 1/3 页 8 CN 205885934 U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2/3 页 9 CN 205885934 U 9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10 CN 205885934 U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