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丝.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66456 A (43)申请公布日 2014.02.12 CN 103566456 A (21)申请号 201310231384.3 (22)申请日 2013.06.09 2012-166451 2012.07.27 JP A61M 25/09(2006.01) (71)申请人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地址 日本爱知县 (72)发明人 金泽佑弥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11243 代理人 张敬强 严星铁 (54) 发明名称 导丝 (5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丝, 即使在通过复杂地弯 曲的管状路径的情况下, 也能发挥高的追随性的 导。
2、丝。导丝 (10) 具备 : 接合内侧线圈体 (60) 的前 端和芯轴 (20) 中从前端向基端侧离开的部位的 第一接合部 (11) ; 接合内侧线圈体的基端和芯轴 中比第一接合部更靠基端侧的部位的第二接合部 (12) ; 接合外侧线圈体 (50) 的前端和芯轴的前端 的第三接合部 (13) ; 以及接合外侧线圈体的基端 和芯轴的第四接合部 (14) , 外侧线圈体具有锥形 线圈部 (52) 和设置在锥形线圈部前端侧的定径 线圈部 (53) , 内侧线圈体配置在外侧线圈体中的 定径线圈部, 在与外侧线圈体之间不具有接合部, 仅由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接合在芯轴上。 (30)优先权数据 (51)。
3、Int.Cl.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10)申请公布号 CN 103566456 A CN 103566456 A 1/1 页 2 1. 一种导丝, 其特征在于, 具备 : 芯轴 ; 覆盖上述芯轴的外周的外侧线圈体 ; 在上述外侧线圈体的内侧覆盖上述芯轴的前端部的内侧线圈体 ; 接合上述内侧线圈体的前端和上述芯轴的从前端向基端侧离开的部位的第一接合 部 ; 接合上述内侧线圈体的基端和上述芯轴的第二接合部 ; 接合上述外侧线圈体的前端和上述芯轴的前端的第三接合部 ; 以。
4、及 接合上述外侧线圈体的基端和上述芯轴的第四接合部, 上述外侧线圈体具有朝向前端侧缩颈的锥形线圈部、 以及设置在上述锥形线圈部的前 端侧且线圈外径为一定的定径线圈部, 上述内侧线圈体配置在上述外侧线圈体中与上述定径线圈部对应的部分, 在与上述外 侧线圈体之间不具有接合部, 仅由上述第一接合部及上述第二接合部接合在上述芯轴上。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导丝, 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线圈体利用设置在上述第二接合部与上述第四接合部之间的第五接合部, 接 合在上述芯轴上。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导丝,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五接合部设置在上述外侧线圈体的上述锥形线圈部。 4. 根据权利要求。
5、 1 3 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 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轴的外径在被上述内侧线圈体覆盖的部位为一定。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3566456 A 2 1/4 页 3 导丝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的导丝。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 为了治疗及检查, 作为引导插入到血管、 消化管、 尿管等管状器官或体内组 织来使用的导管等的导丝, 已提出各种导丝。 0003 例如, 在专利文献 1 中公开了用两层线圈体覆盖芯轴的前端部的导丝。另外, 在专 利文献 2 中, 公开了使导丝的前端部向前端侧缩颈的锥形形状的导丝。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1 : 。
6、日本特开平 6 292729 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 2 : 日本特开 2001 178829 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然而, 针对用两层线圈体覆盖芯轴的前端部的导丝, 在使外侧线圈体为锥形形状 的情况下, 外侧线圈体的小径侧 (前端侧) 容易与内侧线圈体产生干涉。这样, 若外侧线圈体 与内侧线圈体产生干涉, 则损坏前端部的柔软性, 弯曲自由度下降, 因此存在对复杂的管状 路径的追随性下降之类的问题。 0009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事情而提出的技术方案,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通过复杂 地弯曲的管状路径的情况下也能发挥高的追随性的导丝。 0010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一个方案的导丝。
7、具有如下特征。 0011 1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的导丝的特征在于, 具备 : 芯轴 ; 覆盖上述芯轴的外周的 外侧线圈体 ; 在上述外侧线圈体的内侧覆盖上述芯轴的前端部的内侧线圈体 ; 接合上述内侧 线圈体的前端和上述芯轴的从前端向基端侧离开的部位的第一接合部 ; 接合上述内侧线圈 体的基端和上述芯轴的第二接合部 ; 接合上述外侧线圈体的前端和上述芯轴的前端的第三 接合部 ; 以及接合上述外侧线圈体的基端和上述芯轴的第四接合部, 上述外侧线圈体具有朝 向前端侧缩颈的锥形线圈部、 以及设置在上述锥形线圈部的前端侧且线圈外径为一定的定径 线圈部, 上述内侧线圈体配置在上述外侧线圈体中与上述定径线圈部。
8、对应的部分, 在与上述 外侧线圈体之间不具有接合部, 仅由上述第一接合部及上述第二接合部接合在上述芯轴上。 0012 2 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 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侧线圈体利用设置在上述第二 接合部与上述第四接合部之间的第五接合部, 接合在上述芯轴上。 0013 3 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 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五接合部设置在上述外侧线圈 体的上述锥形线圈部。 0014 4 在上述方案的导丝中, 其特征在于, 上述芯轴的外径在被上述内侧线圈体 覆盖的部位为一定。 0015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说 明 书 CN 103566456 A 3 2/4 页 4 0016 就 1 的导丝而言, 内侧线圈体的。
9、前端以芯轴的前端向基端侧离开的方式接 合, 外侧线圈体具有朝向前端侧缩径的锥形线圈部、 和设置在锥形线圈部的前端侧且线圈 外径为一定的定径线圈部, 内侧线圈体配置在外侧线圈体中与定径线圈部对应的部分的内 侧, 在与外侧线圈体之间不具有接合部, 仅由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接合在芯轴上, 因此 利用内侧线圈体提高刚性的同时还能在最前端部确保柔软性, 利用定径线圈部及锥形线圈 部提高插入性的同时还能够抑制内侧线圈体与外侧线圈体的干涉, 即使在通过复杂地弯曲 的管状路径的情况下, 也能够实现沿路径的自由的弯曲并能够发挥高的追随性。 0017 就 2 的导丝而言, 在第二接合部与第四接合部之间设置第五接。
10、合部, 因此即 使在前端部弯曲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外侧线圈体与内侧线圈体的干涉。 0018 就 3 的导丝而言, 第五接合部设置在外侧线圈体的锥形线圈部, 因此即使在 前端部弯曲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外侧线圈体与内侧线圈体的干涉。 0019 就 4 的导丝而言, 芯轴在被内侧线圈体覆盖的部位的直径为一定, 因此不仅 能够确保线圈体彼此的间隙而且还能够确保芯轴与内侧线圈体的间隙, 即使在前端部弯曲 时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芯轴、 内侧线圈体及外侧线圈体的干涉。 附图说明 0020 图 1 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的整体图。 0021 图 2 是图 1 的局部放大图。 0022 图 3 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
11、丝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 4 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中 : 0025 10导丝, 11第一接合部, 12第二接合部, 13第三接合部, 14第四接合部, 15、 16第五接合部, 20芯轴, 40最前端部, 41第一锥形柔软部, 42第一柱状柔软 部, 43第二锥形柔软部, 44第二柱状柔软部, 50外侧线圈体, 51基端侧定径线圈部, 52锥形线圈部, 53前端侧定径线圈部, 60内侧线圈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第一实施方式) 0027 参照图 1 及图 2 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丝进行说明。在图 1 及图 2 中, 右 侧为插入体内的前端侧, 左。
12、侧为由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 0028 图 1 及图 2 所示的导丝 10 是主要用于心脏的血管的治疗的导丝, 其全长为大约 1900mm。导丝 10 具备 : 芯轴 20 ; 覆盖芯轴 20 的外周的外侧线圈体 50 ; 以及在外侧线圈体 50 的内侧覆盖芯轴 20 的最前端部 40 的内侧线圈体 60。 0029 芯轴 20 主要大致分为主体部 25 和前端侧部 30。主体部 25 是芯轴 20 的最基端侧 的部分。该主体部 25 构成外径为一定的圆柱形状。前端侧部 30 从主体部 25 侧朝向导丝 10 的前端依次具有第一锥形部 31、 定径部 32、 第二锥形部 33、 第三锥形部。
13、 34 以及最前端部 40。 0030 第一锥形部 31 是截面为圆形的锥形状的部分。定径部 32 是截面为圆形且直径为 一定的圆柱状的部分。第二锥形部 33 及第三锥形部 34 分别是倾斜角度不同的截面为圆形 说 明 书 CN 103566456 A 4 3/4 页 5 的锥形状的部分。此外, 第一锥形部 31、 定径部 32、 第二锥形部 33 以及第三锥形部 34 的配 置及尺寸根据获得所希望的刚性等的理由而能适当地变更。另外, 锥形部的数量及锥形部 的角度也可以根据必要而适当地设定。芯轴 20 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 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 况下, 使用不锈钢 (SUS304) 。作为其以外。
14、的材料, 使用 Ni Ti 合金那样的超弹性合金、 钢 琴线等。 0031 如图 2 所示, 最前端部 40 从第三锥形部 34 侧朝向导丝 10 的前端依次具有第一锥 形柔软部41、 第一柱状柔软部42、 第二锥形柔软部43以及第二柱状柔软部44。 该最前端部 40 是芯轴 20 中弯曲刚性特别低的部分, 其中尤其是第二柱状柔软部 44 成为最小径且弯曲 刚性最低的部分。 0032 第一锥形柔软部 41 及第二锥形柔软部 43 是截面为圆形的锥形状的部分, 直径朝 向前端侧缩小。第一柱状柔软部 42 及第二柱状柔软部 44 是截面为圆形且直径为一定的圆 柱状的部分。 0033 如图 1 所示。
15、, 外侧线圈体 50 具备基端侧定径线圈部 51、 锥形线圈部 52、 以及前端 侧定径线圈部 53。该外侧线圈体 50 的线材的外径 (线材径) 在全长范围为一定。 0034 基端侧定径线圈部 51 是外侧线圈体 50 的基端侧的部分, 线圈外径为一定。该基 端侧定径线圈部 51 的基端被钎焊在芯轴 20 的定径部 32。该钎焊部是第四接合部 14。另 外, 基端侧定径线圈部 51 的中间部被钎焊在芯轴 20 的第三锥形部 34。该钎焊部是第五接 合部 15。 0035 锥形线圈部 52 设置在基端侧定径线圈部 51 与前端侧定径线圈部 53 之间。该锥 形线圈部 52 的直径朝向前端侧缩小。
16、。 0036 前端侧定径线圈部 53 是外侧线圈体 50 的前端侧的部分, 线圈外径为一定。前端 侧定径线圈部 53 的前端与芯轴 20 的第二柱状柔软部 44 的前端钎焊。该钎焊部是第三接 合部 13。 0037 内侧线圈体 60 配置在外侧线圈体 50 中与前端侧定径线圈部 53 对应的部分。该 内侧线圈体 60 的线材的外径 (线材直径) 在全长范围为一定。内侧线圈体 60 的前端被焊接 在芯轴 20 的第一柱状柔软部 42 与第二锥形柔软部 43 的连结部位。该钎焊部是第一接合 部 11。因此, 内侧线圈体 60 的前端被接合在芯轴 20 中从前端向基端侧离开的部位, 芯轴 20 的最。
17、前端部 40 中的第二锥形柔软部 43 及第二柱状柔软部 44 未被内侧线圈体 60 覆盖。 另外, 内侧线圈体 60 的基端被焊接在芯轴 20 的第三锥形部 34 与最前端部 40 (第一锥形柔 软部 41) 的连结部位。该钎焊部是第二接合部 12。并且, 该内侧线圈体 60 仅由第一接合部 11 及第二接合部 12 接合在芯轴 20 上, 在与外侧线圈体 50 之间没有接合部。 0038 此外, 本实施方式的外侧线圈体 50 及内侧线圈体 60 既可以是由一根线材构成的 一条线圈, 也可以是绞合多个线材而成的多条线圈, 但若考虑刚性及转矩传递性等, 则希望 使外侧线圈体 50 为一条线圈,。
18、 使内侧线圈体 60 为多条线圈。 0039 另外, 外侧线圈体 50、 内侧线圈体 60 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 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 况下, 使用不锈钢。作为其以外的材料, 使用 Ni Ti 合金那样的超弹性合金等。另外, 也 可以组合不同材料的线材。 0040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导丝 10 中, 内侧线圈体 60 的前端从芯轴 20 的前端向基端侧离 开地接合, 外侧线圈体 50 具有朝向前端侧缩径的锥形线圈部 52、 以及设置在比锥形线圈部 说 明 书 CN 103566456 A 5 4/4 页 6 52 更靠前端侧且线圈外径为一定的前端侧定径线圈部 53, 内侧线圈体 60 配置在外侧线。
19、圈 体 50 中与前端侧定径线圈部 53 对应的部分的内侧, 在与外侧线圈体 50 之间没有接合部, 仅用第一接合部 11 及第二接合部 12 接合在芯轴 20 上, 因此利用内侧线圈体 60 提高刚性, 并且在最前端部 (第二锥形柔软部 43 及第二柱状柔软部 44) 确保柔软性, 利用前端侧定径 线圈部 53 及锥形线圈部 52 提高插入性并且还能够抑制内侧线圈体 60 与外侧线圈体 50 的 干涉, 即使在通过复杂地弯曲的管状路径的情况下, 也能够实现沿路径的自由的弯曲并发 挥高的追随性。 0041 另外, 在本实施方式的导丝 10 中, 由于在第二接合部 12 与第四接合部 14 之间。
20、设 置第五接合部 15, 因此在前端部弯曲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外侧线圈体 50 与内侧线圈 体 60 的干涉。 0042 (第二实施方式) 0043 其次, 参照图 3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进行说明。在图 3 中, 右侧为插入 到体内的前端侧, 左侧为由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 此外, 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 构成部件, 附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044 就第二实施方式的导丝而言, 第五接合部 16 设置在外侧线圈体 60 的锥形线圈部 52, 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0045 在本实施方式中, 通过将第五接合部16设置在外侧线圈体60的锥形线。
21、圈部, 能够 在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接合部 15 更靠前端侧接合外侧线圈体 60, 因此容易确保外侧线 圈体 50 与内侧线圈体 60 的间隙, 即使在前端部弯曲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外侧线圈体 与内侧线圈体的干涉。 由此, 即使在通过复杂地弯曲的管状路径的情况下, 也能够发挥更高 的追随性。 0046 此外, 本实施方式的第五接合部 16 既可以追加设置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接合 部 15 上, 也可以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五接合部 15 而设置。另外, 第五接合部 16 的数量 既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0047 (第三实施方式) 0048 其次, 参照图 4 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导。
22、丝进行说明。在图 4 中, 右侧为插入 到体内的前端侧, 左侧为由医师等手术者操作的基端侧。 此外, 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 构成部件, 附注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 下面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0049 就第三实施方式的导丝而言, 芯轴 20 的未被内侧线圈体 60 的部位 70 的外径为一 定, 这一点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0050 在本实施方式中, 芯轴 20 的未被内侧线圈体 60 覆盖的部位 70 的外径为一定, 因 此不仅能够确保线圈体彼此的间隙而且还能够确保芯轴 20 与内侧线圈体 60 的间隙, 即使 在前端部弯曲时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芯轴20、 内侧线圈体60及外侧线圈体5。
23、0的干涉。 由此, 即使在通过复杂地弯曲的管状路径的情况下, 也能够发挥更高的追随性。 0051 此外, 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而已, 对本发明没有任何限定。因此, 本发明在 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良、 变形。 0052 例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 主要对心脏血管的治疗所使用的导丝 10 使用了本发明 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心脏以外的脚等的血管及其他脏器的治疗及 检查所使用的导丝。 说 明 书 CN 103566456 A 6 1/4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6456 A 7 2/4 页 8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6456 A 8 3/4 页 9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6456 A 9 4/4 页 10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3566456 A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