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输液瓶阀控装置.pdf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8527098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206767.3

申请日:

20170331

公开号:

CN106975124A

公开日:

201707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5/168,A61M5/14,A61M5/44,A61M39/22

主分类号:

A61M5/168,A61M5/14,A61M5/44,A61M39/22

申请人:

孝感嘉瑞应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艳芳,王钏宇

地址:

432000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新铺镇魏站村

优先权:

CN201710206767A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多输液瓶阀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与左输液管嵌槽和右输液管嵌槽分别相交的阀杆通道,阀杆通道内设有阀杆,阀杆与推拉杆平行连接,推拉杆一端设有丝孔,该丝孔内螺合有螺杆,螺杆的末端与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左输液管嵌槽和右输液管嵌槽之间的槽壁与阀杆通道连通,阀杆通道内设有一段阀杆,阀杆的背部设有推拉杆滑腔,推拉杆滑腔设有推拉杆,所述阀杆与推拉杆平行连接,推拉杆一端设有丝孔,该丝孔内螺合有螺杆,螺杆的末端与步进电机的转轴连接。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多输液瓶阀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与左输液管嵌槽和右输液管嵌槽分别相交的阀杆通道,阀杆通道内设有阀杆,阀杆与推拉杆平行连接,推拉杆一端设有丝孔,该丝孔内螺合有螺杆,螺杆的末端与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综合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输液管嵌槽和右输液管嵌槽之间的槽壁与阀杆通道连通,阀杆通道内设有一段阀杆,阀杆的背部设有推拉杆滑腔,推拉杆滑腔设有推拉杆,所述阀杆与推拉杆平行连接,推拉杆一端设有丝孔,该丝孔内螺合有螺杆,螺杆的末端与步进电机的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综合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左输液管或右输液管嵌槽采用硅橡胶加热板制成,硅橡胶加热板主要由电热丝和硅橡胶高温绝缘布组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吊瓶输液控制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输液瓶阀控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通过静脉滴注向人体内输入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的方法,注射液通常被包装在无菌的玻璃或塑料输液瓶或袋中。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持续而稳定地输入人体静脉,以补充体液、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

输液过程中,输液状态由不同原因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

1.目前临床输液中常因更换液体不及时或双头输液时两瓶药液衔接不及时,在无人监管或监管疏忽情况下,容易造成空气进入人体,导致空气栓塞的风险;

2. 寒冷季节,药液随着气温的变化输注人体,常常让病人感到肢体和躯体冰凉不适;对休克病人来说,更不利于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

3.日常输液工作离不开读取滴数,离不开换针,病情的转归需要随时读取滴数并调节滴数,无论是护理管理者或是当班护士为获得即刻准确的输液滴数,每次对一个病人至少花费15秒的时间,这样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负担;

4.在输液过程中,还会出现漏针现象,这可能是针头刺破血管壁而进行肌肉注射,当这种情况常出现后,滴度会很慢;

5.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因为滴速调节器靠手工调节,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

6. 临床上控制输液滴数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的年龄、病情而定,譬如:小儿、年老、心肺疾病的患者应控制滴数在40滴/分以内,抢救失液、失血性休克或使用脱水剂等特殊药物时,输液滴数快达60滴/分以上。很多患者输液时,常自行调整快慢,这样不利于保证患者输液安全;

7.现有冬天输液时,为了克服冰冷的液体造成人体的不适,多数人选择用热水袋对输液管加温取暖,但热水袋的温度在60-99℃之间,这样的温度难以控制,一是会对静脉血管造成灼伤,而且是难以完全愈合的低温灼伤。二是不利于某些特殊的不耐温药物的输液;

8. 保护患者安全是每一个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但由于人类自身的局限性,是人都会出错,从事医疗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其一生执业生涯中均有可能犯错。美国哈佛医疗实践研究显示,发达国家用药疏失超过6%,因此如何避免打错针、给错药,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输液瓶阀控装置,以解决现有输液监控以人工为主,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不能对输液滴速进行实时监控、实时调节;不能自动加热、人工操作误差大等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输液瓶阀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与左输液管嵌槽和右输液管嵌槽分别相交的阀杆通道,阀杆通道内设有阀杆,阀杆与推拉杆平行连接,推拉杆一端设有丝孔,该丝孔内螺合有螺杆,螺杆的末端与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左输液管嵌槽和右输液管嵌槽之间的槽壁与阀杆通道连通,阀杆通道内设有一段阀杆,阀杆的背部设有推拉杆滑腔,推拉杆滑腔设有推拉杆,所述阀杆与推拉杆平行连接,推拉杆一端设有丝孔,该丝孔内螺合有螺杆,螺杆的末端与步进电机的转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左或右输液管嵌槽采用硅橡胶加热板制成,硅橡胶加热板主要由电热丝和硅橡胶高温绝缘布组成。

本发明具有工作可靠、性能安全等特点。其滴速检测控制电路可以准确测量输液滴速,控制滴速的步进电机和控制阀杆的步进电机根据单片机预先的设定值自动对滴速进行实时控制,并且通过联合控制上输液管和下输液管启闭,彻底杜绝空气栓塞、回血、漏针的风险。其次在冬天,本系统可以开启自动控温的输液加热器,通过同时对上输液管、下输液管、莫非氏滴管保持39-45℃的的大面积的恒温加热,加热迅速、有效,从而给患者一个舒适、安全的输液感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输液管定位盒的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常开或常闭阀门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点滴调速器的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点滴调速器放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点滴调速器收紧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图2所示下输液管嵌槽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控制电路原理框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种控制电路原理框图;

图10是本发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图;

图11是本发明点滴速度测量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后视图。由图1结合图2可知,一种输液综合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主机,固定在输液室的横杆20,所述横杆20上吊挂有输液吊架30,输液吊架30的底端设有输液管定位盒40,输液管定位盒40的面板上设有上输液管嵌槽501和下输液管嵌槽502,在上输液管嵌槽501和下输液管嵌槽502之间设有莫非氏滴管固定位502,莫非氏滴管固定位403附近设有滴速检测元件50,所述上输液管嵌槽501包括左输液管嵌槽5011和右输液管嵌槽5012,左输液管嵌槽5011和右输液管嵌槽5012内设有常开或常闭阀门60,所述上输液管嵌槽、莫非氏滴管固定位、下输液管嵌槽与发热元件80接触,在下输液管嵌槽502一侧设有点滴调速器70。

由图3可知,常开或常闭阀门60包括与左输液管嵌槽5011和右输液管嵌槽5012分别相交的阀杆通道602,阀杆通道602内设有阀杆601,阀杆601与推拉杆2连接,推拉杆2一端设有丝孔11,该丝孔11内螺合有螺杆1,螺杆1的末端与步进电机600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步进电机600采用图10所示驱动电路。

进一步,左输液管嵌槽5011和右输液管嵌槽5012之间的槽壁与阀杆通道连通,阀杆通道内设有一段阀杆601,阀杆601的背部设有推拉杆滑腔21,所述阀杆601与推拉杆2平行连接,推拉杆2一端设有丝孔11,该丝孔11内螺合有螺杆1,螺杆1的末端与步进电机600的转轴连接。

由图4、5可知,点滴调速器70包括挤压推板4、推板槽3,其中推板槽3垂直于下输液管嵌槽502并与下输液管嵌槽502连通,挤压推板4设置在推板槽3内,挤压推板4的背部设有推拉杆滑腔210,推拉杆滑腔210设有推拉杆200,所述挤压推板4与推拉杆200平行连接,推拉杆200左端设有丝孔110,该丝孔110内螺合有螺杆101,螺杆101的末端与步进电机700的转轴连接,步进电机600采用图10所示驱动电路。

推板槽3对应的下输液管嵌槽502侧壁上设有复位杆孔52,复位杆孔52内套设有复位杆51,复位杆51设置在复位杆座5上,复位杆座5底部分别设有两个固定卡槽7、71。

由图4可知,复位杆座上设有定位条10,所述推拉杆滑腔右端的腔壁上部设有滑槽16,所述定位条10移动限位在滑槽16中,复位滑块底部设有固定卡槽。

由图5可知,推拉杆200右端部设有定位孔79,定位孔79内设有磁性定位栓8,所述推拉杆滑腔21右端部设有两块磁柱9、91。推拉杆200在推拉杆滑腔210可以往返移动。

如图4所示,在推拉杆200的初始位置,挤压推板4离下输液管嵌槽502还有一定距离,推拉杆200右端部的磁性定位栓8在第一磁柱9上方,磁性定位栓8在同极磁极斥力作用下,卡进复位杆5端部的第一固定卡槽7内,于是推拉杆200带动复位杆5往右移动,过程中,磁性定位栓8脱离第一磁柱9磁场范围,推拉杆200右端部的磁性定位栓8回位,脱离第一固定卡槽7,复位杆5停止移动,此时,如图5所示,复位杆5的左端部退出下输液管嵌槽502,给嵌入输液管6带来便利。

如图6所示,当需要减慢输液滴数时,推拉杆200带动挤压推板4往右移动,对输液管6造成压力,直至可以截流输液管6,在截流输液管6之后,由于挤压推板4过于挤压输液管6,造成输液管6难以恢复形状,这样会给之后的滴速调整精度带来影响。因此本发明在第一磁柱9右边再设置一块第二磁柱91,第二磁柱91的作用是:在截流输液管6之后,推拉杆2已经往右移动到终点,此时,推拉杆200右端部的磁性定位栓8正好位于第二磁柱91上方,磁性定位栓8在第二磁柱91同极磁极斥力作用下,卡进复位杆5端部的第二固定卡槽71内,这样推拉杆200向左移动回位,同时带动复位杆5往左移动,过程中,复位杆5的左端部对输液管6的上部施加压力,促进输液管6恢复原有形态,当磁性定位栓8脱离第二磁柱91磁场范围,磁性定位栓8适时回位。当推拉杆2向左移动回位到初点,推拉杆200右端部的磁性定位栓8在第一磁柱9上方,磁性定位栓8在同极磁极斥力作用下,卡进复位杆5端部的第一固定卡槽7内,以便等待开展下一次操作。

如图7所示,发热元件80为PTC加热片或电热丝。PTC具有恒温发热、无明火、热转换率高、受电源电压影响极小、自然寿命长等优势。

输液管嵌槽也可以直接采用硅橡胶加热板制成,硅橡胶加热板主要是由电热丝和硅橡胶高温绝缘布组成,硅橡胶加热板可以根据工件大小制成各种形状和图案。硅橡胶加热板很薄,份量轻盈兼有灵活性。有了这种加热器,可以与被加热物体完全紧密接触,能够让热传递至任何所需的地方,在处理中改善热传递,加速升温和减少功率需要。

下输液管嵌槽502中还设有一测温传感器81,该测温传感器与单片机的测温输出端口连接,为单片机提供发热元件80的加热温度,当发热元件80的温度大于单片机中设定的阈值(如40℃)时,单片机控制电源停止供电,当发热元件80的温度小于单片机中设定的阈值时,单片机控制电源继续供电,以保证输液管嵌槽501、502始终处于恒温状态。

如图8所示,所述输液管6定位盒40内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温度传感器、滴速检测元件,所述滴速检测元件与滴速检测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滴速检测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温度传感器81经过A/D转化电路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的串口与WIFI模块连接,单片机的输出端口经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控制滴速的步进电机和控制阀杆的步进电机连接,单片机的另一输出端口与发热元件80连接,所述控制主机是装有Android或iOS系统的移动终端,包括中央处理器、平板显示器、收发射电路等,该移动终端经过WIFI网络与WIFI模块连接。控制主机内还嵌入与HIS系统数据同步对接的功能模块,所有基础数据均来自于HIS系统。

如图9所示,所述单片机的另一输出端口与RFID射频芯片连接,RFID射频芯片与RFID腕带无线连接。

如图11所示,滴速检测元件为红外线对管或电容传感器。红外线对管的输出端与运放电路输入端连接,运放电路输出端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

红外线对管利用其红外光的导通率来检测点滴滴数。在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留有适当的距离,当无液滴通过时,接收管受光导通,输出为“0”。当有液滴通过的瞬间,使光线折射,接收管的光通过量不足,输出为“1”。单片机据此判断液体点滴的有无。

在输液过程中,单片机根据设定输液点滴速度( 3~120滴/分钟)和滴速检测元件检测到的实时滴速,通过驱动控制电路控制电机不断修正挤压推板4位移距离,实行多次反馈的动态调节。

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点滴停止时,单片机通过直线电机关闭输液管6,同时发出报警信号。除点滴停止外,也会出现漏针现象,输液速度会有较大波动。有可能是针头刺破血管壁而进行肌肉注射,这种情况常有出现,滴度会很慢;也有可能是病人睡着了,下意识地把针头拔掉,那么这时滴度会很快。因此,当滴速波动在5%以内时,单片机正常工作,当滴速波动超出10%时,单片机通过驱动控制电路控制电机关闭输液管6,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多输液瓶阀控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多输液瓶阀控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多输液瓶阀控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输液瓶阀控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输液瓶阀控装置.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206767.3 (22)申请日 2017.03.31 (71)申请人 孝感嘉瑞应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432000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新铺镇 魏站村 (72)发明人 赵艳芳王钏宇 (51)Int.Cl. A61M 5/168(2006.01) A61M 5/14(2006.01) A61M 5/44(2006.01) A61M 39/22(2006.01) (54)发明名称 多输液瓶阀控装置 (57)摘要 一种多输液瓶阀控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系统 包括与左输液管。

2、嵌槽和右输液管嵌槽分别相交 的阀杆通道, 阀杆通道内设有阀杆, 阀杆与推拉 杆平行连接, 推拉杆一端设有丝孔, 该丝孔内螺 合有螺杆, 螺杆的末端与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 连接, 所述左输液管嵌槽和右输液管嵌槽之间的 槽壁与阀杆通道连通, 阀杆通道内设有一段阀 杆, 阀杆的背部设有推拉杆滑腔, 推拉杆滑腔设 有推拉杆, 所述阀杆与推拉杆平行连接, 推拉杆 一端设有丝孔, 该丝孔内螺合有螺杆, 螺杆的末 端与步进电机的转轴连接。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7页 CN 106975124 A 2017.07.25 CN 106975124 A 1.一种多输液瓶阀控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与。

3、左输液管嵌槽和右输液管嵌槽分 别相交的阀杆通道, 阀杆通道内设有阀杆, 阀杆与推拉杆平行连接, 推拉杆一端设有丝孔, 该丝孔内螺合有螺杆, 螺杆的末端与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综合控制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左输液管嵌槽和右输液管 嵌槽之间的槽壁与阀杆通道连通, 阀杆通道内设有一段阀杆, 阀杆的背部设有推拉杆滑腔, 推拉杆滑腔设有推拉杆, 所述阀杆与推拉杆平行连接, 推拉杆一端设有丝孔, 该丝孔内螺合 有螺杆, 螺杆的末端与步进电机的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综合控制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左输液管或右输液管嵌槽 采用硅橡胶加热板制成, 硅橡胶加热板主要由。

4、电热丝和硅橡胶高温绝缘布组成。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06975124 A 2 多输液瓶阀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吊瓶输液控制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输液瓶阀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静脉输液是通过静脉滴注向人体内输入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的 方法, 注射液通常被包装在无菌的玻璃或塑料输液瓶或袋中。 使用时通过输液器调整滴速, 持续而稳定地输入人体静脉, 以补充体液、 电解质或提供营养物质。 0003 输液过程中, 输液状态由不同原因而发生变化。 根据临床实践, 发现有以下原因: 1.目前临床输液中常因更换液体不及时或双头输液时两瓶药液衔接不及时。

5、, 在无人监 管或监管疏忽情况下, 容易造成空气进入人体, 导致空气栓塞的风险; 2. 寒冷季节, 药液随着气温的变化输注人体, 常常让病人感到肢体和躯体冰凉不适; 对休克病人来说, 更不利于血管扩张, 改善微循环; 3.日常输液工作离不开读取滴数, 离不开换针, 病情的转归需要随时读取滴数并调节 滴数, 无论是护理管理者或是当班护士为获得即刻准确的输液滴数, 每次对一个病人至少 花费15秒的时间, 这样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负担; 4.在输液过程中, 还会出现漏针现象, 这可能是针头刺破血管壁而进行肌肉注射, 当这 种情况常出现后, 滴度会很慢; 5.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 因为滴速调节器靠。

6、手工调节, 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 6. 临床上控制输液滴数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的年龄、 病情而定, 譬如: 小儿、 年老、 心 肺疾病的患者应控制滴数在40滴/分以内, 抢救失液、 失血性休克或使用脱水剂等特殊药物 时, 输液滴数快达60滴/分以上。 很多患者输液时, 常自行调整快慢, 这样不利于保证患者输 液安全; 7.现有冬天输液时, 为了克服冰冷的液体造成人体的不适, 多数人选择用热水袋对输 液管加温取暖, 但热水袋的温度在60-99之间, 这样的温度难以控制, 一是会对静脉血管 造成灼伤, 而且是难以完全愈合的低温灼伤。 二是不利于某些特殊的不耐温药物的输液; 8. 保护患者安全是每一。

7、个医务人员的神圣职责。 但由于人类自身的局限性, 是人都会 出错, 从事医疗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 在其一生执业生涯中均有可能犯错。 美国哈佛医疗实 践研究显示, 发达国家用药疏失超过6%, 因此如何避免打错针、 给错药, 是护理工作的基本 要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输液瓶阀控装置, 以解决现有输液监控以人工为主, 护 理人员劳动强度大, 不能对输液滴速进行实时监控、 实时调节; 不能自动加热、 人工操作误 差大等技术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输液瓶阀控装置, 其特征 说明书 1/4 页 3 CN 106975124 A 3 。

8、是所述系统包括与左输液管嵌槽和右输液管嵌槽分别相交的阀杆通道, 阀杆通道内设有阀 杆, 阀杆与推拉杆平行连接, 推拉杆一端设有丝孔, 该丝孔内螺合有螺杆, 螺杆的末端与步 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0006 作为优选, 所述左输液管嵌槽和右输液管嵌槽之间的槽壁与阀杆通道连通, 阀杆 通道内设有一段阀杆, 阀杆的背部设有推拉杆滑腔, 推拉杆滑腔设有推拉杆, 所述阀杆与推 拉杆平行连接, 推拉杆一端设有丝孔, 该丝孔内螺合有螺杆, 螺杆的末端与步进电机的转轴 连接。 0007 作为优选, 所述左或右输液管嵌槽采用硅橡胶加热板制成, 硅橡胶加热板主要由 电热丝和硅橡胶高温绝缘布组成。 0008 本发。

9、明具有工作可靠、 性能安全等特点。 其滴速检测控制电路可以准确测量输液 滴速, 控制滴速的步进电机和控制阀杆的步进电机根据单片机预先的设定值自动对滴速进 行实时控制, 并且通过联合控制上输液管和下输液管启闭, 彻底杜绝空气栓塞、 回血、 漏针 的风险。 其次在冬天, 本系统可以开启自动控温的输液加热器, 通过同时对上输液管、 下输 液管、 莫非氏滴管保持39-45的的大面积的恒温加热, 加热迅速、 有效, 从而给患者一个舒 适、 安全的输液感受。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本发明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输液管定位盒的结构图; 图3是图2所示常开或常闭阀门剖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点滴调速器的剖。

10、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点滴调速器放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图2所示点滴调速器收紧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图2所示下输液管嵌槽的结构图; 图8是本发明的控制电路原理框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种控制电路原理框图; 图10是本发明步进电动机驱动电路图; 图11是本发明点滴速度测量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下面通过实施例, 并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后视图。 由图1结合图2可知, 一种输液综合控制 系统, 该系统包括控制主机, 固定在输液室的横杆20, 所述横杆20上吊挂有输液吊架30, 输 液吊架30的底端设有输液管定位盒40。

11、, 输液管定位盒40的面板上设有上输液管嵌槽501和 下输液管嵌槽502, 在上输液管嵌槽501和下输液管嵌槽502之间设有莫非氏滴管固定位 502, 莫非氏滴管固定位403附近设有滴速检测元件50, 所述上输液管嵌槽501包括左输液管 嵌槽5011和右输液管嵌槽5012, 左输液管嵌槽5011和右输液管嵌槽5012内设有常开或常闭 阀门60, 所述上输液管嵌槽、 莫非氏滴管固定位、 下输液管嵌槽与发热元件80接触, 在下输 液管嵌槽502一侧设有点滴调速器70。 说明书 2/4 页 4 CN 106975124 A 4 0012 由图3可知, 常开或常闭阀门60包括与左输液管嵌槽5011和右。

12、输液管嵌槽5012分 别相交的阀杆通道602, 阀杆通道602内设有阀杆601, 阀杆601与推拉杆2连接, 推拉杆2一端 设有丝孔11, 该丝孔11内螺合有螺杆1, 螺杆1的末端与步进电机600的动力输出轴连接。 步 进电机600采用图10所示驱动电路。 0013 进一步, 左输液管嵌槽5011和右输液管嵌槽5012之间的槽壁与阀杆通道连通, 阀 杆通道内设有一段阀杆601, 阀杆601的背部设有推拉杆滑腔21, 所述阀杆601与推拉杆2平 行连接, 推拉杆2一端设有丝孔11, 该丝孔11内螺合有螺杆1, 螺杆1的末端与步进电机600的 转轴连接。 0014 由图4、 5可知, 点滴调速器7。

13、0包括挤压推板4、 推板槽3, 其中推板槽3垂直于下输液 管嵌槽502并与下输液管嵌槽502连通, 挤压推板4设置在推板槽3内, 挤压推板4的背部设有 推拉杆滑腔210, 推拉杆滑腔210设有推拉杆200, 所述挤压推板4与推拉杆200平行连接, 推 拉杆200左端设有丝孔110, 该丝孔110内螺合有螺杆101, 螺杆101的末端与步进电机700的 转轴连接, 步进电机600采用图10所示驱动电路。 0015 推板槽3对应的下输液管嵌槽502侧壁上设有复位杆孔52, 复位杆孔52内套设有复 位杆51, 复位杆51设置在复位杆座5上, 复位杆座5底部分别设有两个固定卡槽7、 71。 0016 。

14、由图4可知, 复位杆座上设有定位条10, 所述推拉杆滑腔右端的腔壁上部设有滑槽 16, 所述定位条10移动限位在滑槽16中, 复位滑块底部设有固定卡槽。 0017 由图5可知, 推拉杆200右端部设有定位孔79, 定位孔79内设有磁性定位栓8, 所述 推拉杆滑腔21右端部设有两块磁柱9、 91。 推拉杆200在推拉杆滑腔210可以往返移动。 0018 如图4所示, 在推拉杆200的初始位置, 挤压推板4离下输液管嵌槽502还有一定距 离, 推拉杆200右端部的磁性定位栓8在第一磁柱9上方, 磁性定位栓8在同极磁极斥力作用 下, 卡进复位杆5端部的第一固定卡槽7内, 于是推拉杆200带动复位杆5。

15、往右移动, 过程中, 磁性定位栓8脱离第一磁柱9磁场范围, 推拉杆200右端部的磁性定位栓8回位, 脱离第一固 定卡槽7, 复位杆5停止移动, 此时, 如图5所示, 复位杆5的左端部退出下输液管嵌槽502, 给 嵌入输液管6带来便利。 0019 如图6所示, 当需要减慢输液滴数时, 推拉杆200带动挤压推板4往右移动, 对输液 管6造成压力, 直至可以截流输液管6, 在截流输液管6之后, 由于挤压推板4过于挤压输液管 6, 造成输液管6难以恢复形状, 这样会给之后的滴速调整精度带来影响。 因此本发明在第一 磁柱9右边再设置一块第二磁柱91, 第二磁柱91的作用是: 在截流输液管6之后, 推拉杆。

16、2已 经往右移动到终点, 此时, 推拉杆200右端部的磁性定位栓8正好位于第二磁柱91上方, 磁性 定位栓8在第二磁柱91同极磁极斥力作用下, 卡进复位杆5端部的第二固定卡槽71内, 这样 推拉杆200向左移动回位, 同时带动复位杆5往左移动, 过程中, 复位杆5的左端部对输液管6 的上部施加压力, 促进输液管6恢复原有形态, 当磁性定位栓8脱离第二磁柱91磁场范围, 磁 性定位栓8适时回位。 当推拉杆2向左移动回位到初点, 推拉杆200右端部的磁性定位栓8在 第一磁柱9上方, 磁性定位栓8在同极磁极斥力作用下, 卡进复位杆5端部的第一固定卡槽7 内, 以便等待开展下一次操作。 0020 如图。

17、7所示, 发热元件80为PTC加热片或电热丝。 PTC具有恒温发热、 无明火、 热转换 率高、 受电源电压影响极小、 自然寿命长等优势。 0021 输液管嵌槽也可以直接采用硅橡胶加热板制成, 硅橡胶加热板主要是由电热丝和 说明书 3/4 页 5 CN 106975124 A 5 硅橡胶高温绝缘布组成, 硅橡胶加热板可以根据工件大小制成各种形状和图案。 硅橡胶加 热板很薄, 份量轻盈兼有灵活性。 有了这种加热器, 可以与被加热物体完全紧密接触, 能够 让热传递至任何所需的地方, 在处理中改善热传递, 加速升温和减少功率需要。 0022 下输液管嵌槽502中还设有一测温传感器81, 该测温传感器与。

18、单片机的测温输出 端口连接, 为单片机提供发热元件80的加热温度, 当发热元件80的温度大于单片机中设定 的阈值 (如40) 时, 单片机控制电源停止供电, 当发热元件80的温度小于单片机中设定的 阈值时, 单片机控制电源继续供电, 以保证输液管嵌槽501、 502始终处于恒温状态。 0023 如图8所示, 所述输液管6定位盒40内设有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 温度传 感器、 滴速检测元件, 所述滴速检测元件与滴速检测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滴速检测控制电路 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 温度传感器81经过A/D转化电路与单片机连接, 单 片机的串口与WIFI模块连接, 单片机的输。

19、出端口经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控制滴速的步进电 机和控制阀杆的步进电机连接, 单片机的另一输出端口与发热元件80连接, 所述控制主机 是装有Android或iOS系统的移动终端, 包括中央处理器、 平板显示器、 收发射电路等, 该移 动终端经过WIFI网络与WIFI模块连接。 控制主机内还嵌入与HIS系统数据同步对接的功能 模块, 所有基础数据均来自于HIS系统。 0024 如图9所示, 所述单片机的另一输出端口与RFID射频芯片连接, RFID射频芯片与 RFID腕带无线连接。 0025 如图11所示, 滴速检测元件为红外线对管或电容传感器。 红外线对管的输出端与 运放电路输入端连接, 运放电路。

20、输出端与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口连接。 0026 红外线对管利用其红外光的导通率来检测点滴滴数。 在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留有 适当的距离, 当无液滴通过时, 接收管受光导通, 输出为 “0” 。 当有液滴通过的瞬间, 使光线 折射, 接收管的光通过量不足, 输出为 “1” 。 单片机据此判断液体点滴的有无。 0027 在输液过程中, 单片机根据设定输液点滴速度 ( 3120滴/分钟) 和滴速检测元件 检测到的实时滴速, 通过驱动控制电路控制电机不断修正挤压推板4位移距离, 实行多次反 馈的动态调节。 0028 当检测元件检测到点滴停止时, 单片机通过直线电机关闭输液管6,同时发出报警 信号。 除点滴。

21、停止外, 也会出现漏针现象, 输液速度会有较大波动。 有可能是针头刺破血管 壁而进行肌肉注射, 这种情况常有出现, 滴度会很慢; 也有可能是病人睡着了, 下意识地把 针头拔掉, 那么这时滴度会很快。 因此, 当滴速波动在5%以内时, 单片机正常工作, 当滴速波 动超出10%时, 单片机通过驱动控制电路控制电机关闭输液管6,同时发出报警信号。 说明书 4/4 页 6 CN 106975124 A 6 图1 说明书附图 1/7 页 7 CN 106975124 A 7 图2 说明书附图 2/7 页 8 CN 106975124 A 8 图3 图4 说明书附图 3/7 页 9 CN 106975124 A 9 图5 图6 说明书附图 4/7 页 10 CN 106975124 A 10 图7 图8 说明书附图 5/7 页 11 CN 106975124 A 11 图9 图10 说明书附图 6/7 页 12 CN 106975124 A 12 图11 说明书附图 7/7 页 13 CN 106975124 A 1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