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410342390.0 (22)申请日 2014.07.11 A61M 1/00(2006.01) A61H 9/00(2006.01) A61N 5/06(2006.01) A61N 2/04(2006.01) A61N 2/08(2006.01) A61H 23/02(2006.01) A61M 3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阎忠臣 地址 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一路 鼎新花园 B1 号楼三单元 301 室 (72)发明人 阎忠臣 阎钊君 CN 204050429 U,2014.12.31, CN 。
2、2390610 Y,2000.08.09, CN 2633301 Y,2004.08.18, CN 101147716 A,2008.03.26, KR 10-0325097 B1,2002.06.26, KR 10-2007-0092540 A,2007.09.13, RU 2049485 C1,1995.12.10, (54) 发明名称 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57)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医多功能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目前电加热的半自动拔火罐, 加电针、 磁、 热、 机械 锤击、 灸罐, 都有各自特点。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 中医多功能强效治疗仪的火罐。结构是由上壳体 组件和下壳体通过接头 (40。
3、) 连接组成, 上壳体组 件中, 火罐导管 (2) 通过火罐上壳体 (30)、 聚磁 矽钢片套筒 (31) 连通线圈及按摩小组件, 按摩棒 (41)上套接弹簧(42), 固定按摩头(43)的顶部固 定网和放置药剂空腔称作药盒及出药网口 (44)。 效果和用途是将中医拔火罐、 电针灸、 红外线光灸 与中医电磁热药物雾化, 电离子药物导入疗法用 现代高科技传感器、 数字电脑技术综合叠加聚集 在火罐中来, 适用于家庭、 医院、 野外等多种场合。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黄小玲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8页 附图4页 CN。
4、 104107461 B 2016.05.18 CN 104107461 B 1/1 页 2 1.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由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成, 其特征是 : 在上壳体组件中, 火罐导管 (2) 通过火罐上壳体 (30)、 聚磁矽钢片套筒 (31) 连通线圈及按摩小组件, 其中电 路连接中, 多路安全低压直流电分别连接线圈、 红外线灯泡 (36)、 电针灸导电弹簧 (42), 按 摩头 (43), 药盒及出药网口 (44) ; 气路连接中, 火罐导管 (2) 穿过固定在由电磁线圈 (32) 与电磁线圈骨架 (33) 组成线圈的中心, 使其气路管端插入按摩棒座 (37) 中间凸出向上的 凹槽。
5、内, 可上下运动的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41) 底部位于火罐导管 (2) 气路管端, 工作中 的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41) 可上下于火罐导管 (2) 气路管中, 火罐上壳体 (30) 内安置 聚磁矽钢片套筒 (31), 聚磁矽钢片套筒 (31) 内固定线圈, 线圈的上面是聚磁矽钢片套筒 盖 (34) 和叠加的按摩棒座 (37), 其中聚磁矽钢片套筒盖 (34) 上有一圈均布的红外线灯 泡 (36), 聚磁矽钢片套筒盖 (34) 中间安装温度传感器探头 (35) ; 叠加的按摩棒座 (37) 上 一圈均布聚光罩 (38), 聚光罩 (38) 和红外线灯泡 (36) 对应, 按摩棒座 (37) 。
6、中部安装有可 上下活动的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41), 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41) 上套接电针灸导电弹簧 (42), 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41) 上端固定按摩头 (43), 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41) 上端插 接密封固定按摩头 (43) 底部, 按摩头 (43) 底部与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41) 上端密封固 定形成一个放置流体中药药剂的空腔, 按摩头 (43) 的顶部固定网, 该网和放置流体中药药 剂空腔称作药盒及出药网口 (44) ; 带有密封圈 (39) 的接头 (40) 下部密封连接火罐上壳体 (30)、 并将上述零部件位于火罐上壳体(30)内完全固定组成上壳体组件, 接头(40。
7、)上部密 封连接开口系列火罐下壳体 ; 所述的按摩头 (43) 是空心铜质按摩头。 2.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其特征是 : 聚光罩 (38) 形状是一个管 状、 喇叭状可聚光的形状。 3.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其特征是 : 药盒及出药网口 (44) 下面 放置流体中药药剂的空腔是漏斗形空腔、 或者是直筒型空腔, 空腔内装液体中药水。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4107461 B 2 1/8 页 3 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一、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适于用中医外治法, 医治一般疾病和身体保健、 美容的外用无创伤的 治疗仪火罐, 也是一种。
8、将中医多种外治法用现代科技, 综合叠加在一起, 医疗功能可以单独 作用、 也可多种医疗功能同时共同作用于人体的治疗仪火罐, 专指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二、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市场上有人工控制的冷拔罐、 电加热的半自动拔火罐, 也有加了电针、 磁、 热、 机械锤击、 灸罐。这些都有各自的特点。但还没有报道有采用传感器电脑数字化控制技 术, 在火罐罐体内, 红外线光灸、 电针灸、 电磁热药物雾化电离子导入共同作用人体的治疗 仪。2008 年 4 月 30 日中国公开了专利号为 : ZL200510042651.8 本发明专利申请人发明的 中医多功能治疗仪 (JC-01 型 ), 其结构由。
9、火罐和抽气罐组成。火罐内装配线圈、 磁铁、 小电 炉、 艾卷、 中草药等件, 同时用小提箱携带。 火罐成对使用, 罐内运动磁铁在人体皮肤周围既 能产生动磁场, 又能产生静磁场。点着罐内小电炉, 点燃艾卷产生艾灸的医疗效果。高温线 圈通电产生热能, 使火罐内产生热辐射。在罐内放置中草药, 小电炉点燃给中草药加热等, 该发明虽然具有结合了中医的多种疗法为一体, 但存在操作笨拙、 整体设备体积较大、 携带 不便等不足, 有些功能由于没有能运用到现代高科技传感技术, 电脑数字技术, 光电技术, 而至不能较好的实现其治疗效果和经济效益。治疗过程中控制功能转换等操作较为迟钝, 不能很好的将磁疗磁聚集在需要。
10、作用的人体病变部位。不能很好的达到热火罐的热疗、 磁 疗作用 ; 没有很好的实现磁、 光、 电、 离子药物导入人体与拔火罐综合叠加作用于人体的最 佳状态结合, 相比治疗效果有待提高。 0003 三、 技术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 : 研制一种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检测、 控制、 全自动、 安全、 可靠、 疗 效比传统疗法的治疗过程和时间成倍提高的(J(-03型)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与时俱进 的改变上述存在的不足, 将中医拔火罐、 电针灸、 红外线光灸与中医电磁热药物雾化, 电离 子药物导入疗法用现代高科技传感器、 数字电脑技术综合叠加聚集在火罐中来, 同时又可 以实施中医推拿 ( 部分 )。
11、、 闪罐、 走罐疗法, 安全、 可靠、 疗效提高、 电脑编程、 全自动化控制。 既适合于家庭内、 外地旅游、 甚至战场上等多种场合的日常保健、 医疗 ; 又适合美容院、 医院 常用, 提高中医推拿、 针灸、 火罐的疗效, 使 “针灸、 火罐病好一半” 的说法更深入人心, 只要 有人和电的地方就有具备使用本发明的场所。也是减少患者对口服、 注射药物的依赖的良 好的医疗器械 ; 提高患者自我治疗效果和健康水平。 0005 名词解释 : 0006 1、 拔火罐 : 0007 传统中医拔火罐是利用明火在火罐内瞬间燃烧, 将火罐内空气加热, 加热后的火 罐内空气膨胀, 然后迅速把火罐扣到人体上。 处于封。
12、闭状态下火罐内腔空气热胀冷缩, 产生 负压, 火罐吸附在人体上。还有将竹筒在铁锅内热水煮热后, 将竹筒口扣到人体上 ; 竹筒由 热变凉, 内腔空气亦由热变凉, 热胀冷缩产生负压, 其负压力受空气的热胀冷缩量影响。传 说 明 书 CN 104107461 B 3 2/8 页 4 统火罐都是火罐内空气由热变凉的热胀冷缩的过程产生负压。本发明是真空泵抽气, 火罐 内空气由常温空气, 在火罐内光热, 磁热, ( 电磁不断的 NS 极变换, 与中心的永磁相互作用 产生的热能 )。与传统火罐的区别是 : 传统火罐是由热变凉, 越凉火罐吸的越紧, 本发明是 火罐由凉变热, 并且保持一定的恒温, 火罐负压保持。
13、一定恒压负压值。所以, 本发明所述拔 火罐是 : 由凉变热的, 保持设定温度的, 恒定负压的拔火罐, 其温度、 负压根据使用者自身需 求可实时调整。 0008 2、 电针灸 0009 传统电针灸有用银针刺入人体, 然后给银针加各种波形脉冲电的电针灸 ; 有用导 电橡胶连接人体, 给导电橡胶加各种波形脉冲电的电针灸 ; 还有用金属片固定在人体穴位 上, 然后接通各种波形脉冲电的电针灸。本发明所述的电针灸是 : 依据中医皮肤针 ( 梅花 针 ) 和电针灸原理。在全自动数字电脑控制下, 电磁线圈芯中按摩头, 连接加有特制中药的 药袋盒, 火罐把人体肌肤向罐内吸, 永磁按摩棒在火罐内把人体肌肤向外推压。
14、, 形成与人体 无缝隙连接。导电弹簧导通加各种波形脉冲电给人体, 形成本发明特有的电针灸。 0010 3、 红外线光灸 0011 本发明所述的红外线光灸, 即传统艾火久 ( 雷火灸 ) 疗法原理。特殊之处是把艾 火久疗法加入到火罐内, 本发明称为 : 红外线光灸。 传统的艾火久是利用中药艾草燃烧时温 度恒定且不很高。使用者以控制艾火与人体的距离和随时观察人体肌肤控制温度, 由于不 好掌握, 经常发生意外。本发明采用温度传感器控制温度, 红外线光辐射给人体肌肤热灸, 温度恒定并可以调整, 超温时自动报警并停机 ; 没有明火, 安全、 可靠。 由于是叠加在火罐内 实施 ( 传统火罐做不到 ), 临。
15、床观察结论认为 ; 疗效高于传统火罐。 0012 4、 电磁热辐射 0013 本发明所述电磁热辐射是指 : 用中医的变磁疗法和光热疗法原理, 把两种疗法聚 集在火罐内, 作用于人体肌肤。 0014 5、 电磁热药物雾化 0015 本发明所述中医电磁热药物雾化是指 : 根据中医药物蒸汽熏蒸疗法原理, 利用火 罐内的电磁热、 光热把中药加热, 受热的流体中药雾化, 作用于人体, 达到在火罐内实施中 医药物蒸汽熏蒸的目的。本发明称为 : 电磁热药物雾化。 0016 6、 电离子药物导入 0017 本发明所称的电离子药物导入是, 按照中医电离子药物导入疗法原理, 将药袋盒 内特制的受热雾化中药, 通过。
16、导电弹簧导出(仪器两侧的对称火罐中导电弹簧) 正或负脉冲 电, 特制的中药被电离子化, 电离子化的药物能通过人体毛孔强力导入人体。 0018 7、 推拿 0019 本发明有推拿作用, 其原理是 : 本发明的火罐负压, 在使用实施过程中是恒定负 压, 当火罐离开人体时, 火罐即开始抽气。按摩师按摩基本手法是, 提捏、 按压人体肌肤, 本 发明的使用者可以手持火罐, 提捏人体肌肤, 提起后可以按、 推、 拉人体肌肤, 可以随意更换 人体按、 推、 拉的部位, 其按、 推、 拉人体肌肤的作用与按摩相同。 0020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 为了方便理解, 请同时参看附图, 图中零部件标号置于括号 内。 。
17、0021 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由上壳体组件和下壳体组成, 其特征是 : 在上壳体组件 说 明 书 CN 104107461 B 4 3/8 页 5 中, 火罐导管通过火罐上壳体、 聚磁矽钢片套筒连通线圈及按摩小组件, 其中电路连接中, 多路安全低压直流电分别连接线圈、 红外线灯泡、 电针灸导电弹簧, 按摩头, 药盒及出药网 口 ; 气路连接中, 火罐导管穿过固定在由电磁线圈与电磁线圈骨架组成线圈的中心, 使其气 路管端插入按摩棒座中间凸出向上的凹槽内, 可上下运动的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底部位于 火罐导管气路管端, 工作中的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可上下于火罐导管气路管中, 火罐上壳 体内安置聚磁矽。
18、钢片套筒, 聚磁矽钢片套筒内固定线圈, 线圈的上面是聚磁矽钢片套筒盖 和叠加的按摩棒座, 其中聚磁矽钢片套筒盖上有一圈均布的红外线灯泡, 聚磁矽钢片套筒 盖中间安装温度传感器探头 ; 叠加的按摩棒座上一圈均布聚光罩, 聚光罩和红外线灯泡对 应, 按摩棒座中部安装有可上下活动的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上套接 电针灸导电弹簧, 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上端固定按摩头, 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上端插接密 封固定按摩头底部, 按摩头底部与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上端密封固定形成一个放置流体中 药药剂的空腔, 按摩头的顶部固定网, 该网和放置流体中药药剂空腔称作药盒及出药网口 ; 带有密封圈的接头下部密。
19、封连接火罐上壳体、 并将上述零部件位于火罐上壳体内完全固定 组成上壳体组件, 接头上部密封连接开口系列火罐下壳体 ; 所述的按摩头为空心铜质按摩 头。 0022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 0023 所述的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其特征是 : 聚光罩形状是一个管状、 喇叭状可聚光 的形状。 0024 所述的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其特征是 : 药盒及出药网口下面放置流体中药药 剂的空腔是漏斗形空腔、 或者是直筒型空腔, 空腔内装液体中药水。 0025 所述的中医强效治疗仪的火罐, 其特征是 : 所说的下壳体是指存放不同火罐的收 纳盒中排列放置不同形状、 不同大小的小口火罐下壳体、 中口火罐下壳。
20、体、 大口火罐下壳 体、 月牙形口火罐下壳体、 大口火罐下壳体和月牙形口火罐下壳体。 0026 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 : 0027 1、 采用传感器数字电脑控制技术, 将中医拔火罐、 电针灸、 红外线灸与中医电磁 热、 药物雾化、 电离子药物导入疗法、 药灸疗法以及中医推拿、 闪罐、 走罐手法综合叠加聚集 于拔火罐中。 提高了拔火罐的疗效, 克服了传统中医外治法多种疗法不能综合叠加、 共同作 用的缺点。 (JC-03型)传感器监测和电脑编程、 数字化控制各个功能, 实现了安全、 可靠、 疗 效提高、 全自动化中医外治医疗法, 治病医疗、 保健的效果。 0028 2、 采用电脑传感器控制火罐内负压。
21、的高低和恒定, 同时实时监测温度。火罐内温 度、 负压得到恒温、 恒压控制。既可以拔火罐又可以模拟中医部分推拿、 按摩、 闪罐、 走罐疗 法, 减轻了按摩医师的劳动强度, 增加了医师的医治手法, 增强了医治效果。 0029 3、 将红外线光灸、 电针灸、 电磁热辐射、 电离子药物渗透聚集中于火罐内, 热红外 光均匀聚集在分布的火罐内, 在电磁热作用下, 火罐内药袋盒里的液体中药水遇热变磁化 蒸汽, 在火罐内光、 电、 磁、 热的作用下, 人体皮肤汗毛孔打开, 以液态蒸汽、 正负离子状态药 物加速、 强力导入人体, 使中医拔火罐疗法的疗效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 0030 4、 由于上述零部件的现。
22、代微小型化, 故使本发明整体仪器完整一体、 小巧玲珑、 携 带方便。原来的体积是一个长 400mm 宽 280mm 厚 200mm 的手提箱, 而本发明现改成像两个 礼品盒子那么大小, 体积为长280mm宽150mm厚80mm。 本发明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主体仪 说 明 书 CN 104107461 B 5 4/8 页 6 器, 即治疗仪器 ; 另一部分是附件, 装有备用的不同大小的火罐等。 在主体部分治疗仪器中, 是由带有显示屏的控制盒和其左右两侧的收纳盒组成, 收纳盒有存放、 携带仪器时的火罐。 0031 5、 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火罐有四个可自由选择更换, 以适应人体的不同部位和各类 不同。
23、人群适用, 扩大了人体不同皮肤部位的适用范围和治疗效果。 0032 6、 采用成熟的笔记本电脑高压电源作为开关电源隔离技术, 达到使用安全、 性能 可靠和小型化的目的。 0033 7、 采用温度传感器技术检测火罐内温度, 超过人体所适应温度时自动报警, 未及 时调整自动关机, 还可以通过控制盒按键调整温度, 同时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温度, 保证了 使用者的安全、 舒适感。 0034 8、 采用现代高科技负压传感器技术, 控制并监测火罐负压, 不同的使用者根据自 身能够承受负压吸力的程度, 来自由选择负压大小, 故克服了原来控制不了火罐负压, 拔火 罐时火罐负压吸伤人体和部分人群畏惧拔火罐的缺陷。。
24、 0035 9、 采用电磁热、 红外线光发热技术, 克服了传统拔火罐用明火, 不小心容易造成人 体烧伤。 0036 本发明经过近十年研发、 试制、 不断的改进, 从获得发明专利的 ( 专利号为 : ZL200510042651.8)JC-01 型, 到 JC-02 型, JC-03 型, 几年的临床实验, 市场调研, 现本发明 JC-03 型临床效果很好、 试用患者反应十分良好。 0037 临床治疗效果 : 0038 2013年2月开始至2014年6月, 西安民康医院对JC-03型中医多功能强效治疗仪 进行了为期18个月, 临床900例, 分为试验组综合600例, 单病种60例, 对照组综合2。
25、00例, 单病种 40 例, 进行对比临床试验观察 ; 试验结果 : 试验组较对照组, 试验组采用 JC-03 型中 医多功能强效治疗仪治疗 ;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电针灸、 拔火罐、 磁疗、 推拿治疗。分别患有 : 颈椎病、 腰膝酸痛、 落枕 ( 脖颈疼痛 )、 背冷、 背痛、 风湿病、 关节炎、 糖尿病、 坐骨神经痛、 高 血压、 感冒, 其中综合男 : 598 例 ; 女 202 例, 单病种男 89 例, 女 11 例, 年龄最大 75 岁, 最小 6 岁。病患最短 3 天, 最长 1 年 6 个月。 0039 疗效评判标准 : 0040 1、 痊愈, 症状全部消失, 12 个月内没有复发。
26、。 0041 2、 显效, 症状大部分消失, 6 个月内没有复发。 0042 3、 有效, 病症明显减轻或症状消失后 1 个月内又复发。 0043 4、 无效, 症状没有明显改善。 0044 600 病例综合试验组治疗效果 : 痊愈 125 例, 20.8; 显效 269 例, 44.8; 有效 180 例, 30; 无效 26 例、 4.3; 60 例背冷、 背痛单病种, 痊愈 22 例 36.6; 显效 17 例, 28.3; 有效 9 例 ; 15 ; 无效 2 例, 3.3 ; 试验组总有效率达 95.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0.5。 临床观察结论 : JC-03 型中医多功能强效治。
27、疗仪, 医疗效果优于 240 例对照组以传统的针 灸、 拔罐、 磁疗的医疗效。JC-03 型中医多功能强效治疗仪, 对比中医传统拔罐, 疗效有较大 的提高, 相比JC-01型、 JC-02型中医多功能治疗仪, 安全性、 可操作方便性, 有很大提高。 具 有推广价值。 四、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CN 104107461 B 6 5/8 页 7 0045 图 1 是中医多功能强效治疗仪外观总体结构图。图 2 是图 1 中仪器的外观总体结 构图。 图3是图2去掉上面盖子、 带有显示屏的电路板后的仪器总体内部结构图。 图4是带 有显示屏的电路板示意图, 也是电路板显示屏组件 29 的示意图。图 5 。
28、是火罐立体爆炸结构 图, 也是火罐整体分解后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 6 是火罐按摩头结构图。图 7 是 ( 没 有装火罐下壳体的 ) 火罐的结构示意图。 0046 上述图中标号说明 : 0047 1、 电源插头 ; 2、 火罐导管 ; 3、 火罐 ; 4、 泵气口 ; 5、 四通接头 ; 6、 传感器导线 ; 7、 传 感器 ; 8、 火罐电导线 ; 9、 负压泵 ; 10、 负压泵电源线 ; 11、 低压 24v 电源线接头 ; 12、 开关电 源 ; 13、 火罐右盒盖 ; 14、 右火罐工作定时加、 减控制键 ; 15、 右火罐工作力度加、 减键 ; 16、 右 火罐工作频率加、 减键。
29、 ; 17、 药疗开关键 ; 18、 仪器右火罐负压开关及负压强度控制旋钮按 键 ; 19、 磁疗开关键 ; 20、 复 0 位键 ; 21、 光疗开关键 ; 22、 仪器左火罐负压开关及负压强度控 制旋钮按键 ; 23、 电针灸开关键及工作频率加、 减键 ; 24、 左火罐工作频率加、 减键 ; 25、 左火 罐工作力度加、 减键 ; 26、 左火罐工作定时加、 减键 ; 27、 火罐左盒盖 ; 28、 仪器控制盒 ; 29、 电 路板显示屏组件 ; 30、 火罐上壳体 ; 31、 聚磁矽钢片套筒 ; 32、 电磁线圈 ; 33、 电磁线圈骨架 ; 34、 聚磁矽钢片套筒盖 ; 35、 温度。
30、传感器探头 ; 36、 红外线灯泡 ; 37、 按摩棒座 ; 38、 聚光罩 ; 39、 密封圈 ; 40、 接头 ; 41、 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 42、 导电弹簧 ; 43、 按摩头 ; 44、 药盒及出药 网口 ; 45、 小口火罐下壳体 ; 46、 中口火罐下壳体 ; 47、 大口火罐下壳体 ; 48、 月牙形口火罐下 壳体 ; 49、 存放不同火罐的收纳盒。 五、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参见图 1, 中医多功能强效治疗仪是由仪器主机及附件组成 ; 其中仪器主机是由 仪器控制盒 28 内装有所有零部件组成, 仪器主机和与主机相连接的导气导管内穿有导电 电线连接的功能实施工作件火罐罐。
31、体作为对人体治疗的接触对象。 功能实施工作件火罐是 由聚磁矽钢片套筒 31, 电磁线圈 32, 温度传感器探头 35, 红外线灯 36, 聚光罩 38, 铷铁硼永 磁铁按摩棒 41, 电针灸导电弹簧 42, 按摩头 43, 药盒网口 44 组成, 参看图 5。附件是火罐小 口下壳体 45、 中口火罐下壳体 46、 大口火罐下壳体 47、 月牙形口火罐下壳体 48 是位于存放 不同火罐的收纳盒 49 中, 作为附件便于携带的包装盒。上述各个下壳体通过接头 40 与火 罐上壳体 30 密封连接, 分别单独中间夹密封圈 39 封闭, 螺丝口连接, 形成可更换不同灌口 的整体系列火罐。 0049 图1。
32、中部说明仪器控制盒28分成三部分, 同时参看图2, 左右部分对称为装配火罐 3 的空间, 中间是电路板显示屏组件 29, 其显示屏左右和下部, 布诸多控制操作按键, 左侧 分别为左火罐工作定时加、 减键 26, 左火罐工作力度加、 减键 25, 左火罐工作频率加、 减键 24 ; 右侧分别为右火罐工作定时加、 减控制键 14, 右火罐工作力度加、 减键 15, 右火罐工作 频率加、 减键 16 ; 下部分别为电针灸开关键及工作频率加、 减键 23, 光疗开关键 21, 磁疗开 关键 19, 药疗开关键 17 这四个功能开关键 ; 仪器左火罐负压强度控制及开关旋钮按键 22, 右灌负压强度控制旋。
33、钮按键22, 复0位按键20, 仪器右、 左火罐负压旋钮按键18、 22, 除可按 键方式开关负压, 旋钮按键还可旋转控制负压强度。开关及负压强度控制旋钮 18。温度由 力度按键 25、 15 分别控制左右罐内温度加减。整个仪器作为主体呈现矩形或者说长方形盒 体状, 美观大方, 立体尺寸长宽高分别为长280mm宽150mm厚80mm。 以后还要不断改进减少 说 明 书 CN 104107461 B 7 6/8 页 8 体积, 更方便携带。 0050 图 1 仪器控制盒 28 左右两侧可拆卸装上的火罐左盒盖 27 和火罐右盒盖 13 ; 以及 左右两个相同结构的火罐 3, 火罐 3 通过火罐导管。
34、 2, 在收纳盒内孔进入仪器控制盒 28 与仪 器控制盒 28 内的四通接头 5 相连通 ( 参见图 4)。 0051 图 2 见上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0052 参看图3和图4, 详细揭示了仪器主体仪器控制盒28的内部结构, 是本发明的 一个重要特点, 图3相对图2来说, 是去掉两侧的火罐左盒盖27和火罐右盒盖13, 再把电路 板显示屏组件 29 卸下 ( 单独作为图 4 所示 ) 后的结构示意图。在图 4 中, 电路板显示屏组 件29为一体, 显示屏下面是两层间隔10毫米左右的电路板, 该电路板作为整个仪器的控制 线路板, 其工作电源来自于开关电源12的低压24v电源线接头11, 参看图。
35、3所示, 开关电源 12 的电源插头 1 直接连接通用市电, 开关电源 12 取自于定购的笔记本电脑电源, 实现本机 总高压、 低压隔离开关电源功能,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 开关电源 12 还可以来自于定做的 手机电源、 定做的照相机电源、 定做的平板电脑电源等等, 目的就是更趋于小型化、 高性能 功能和大功率化。 0053 在仪器主机中部开关电源 12 的下面固定的是两个对称的负压泵 9, 负压泵 9 的输 入电源来自于电路板 ( 电路板显示屏组件 29), 通过负压泵电源线 10 与电路板显示屏组件 29 上的电路板相接, 负压泵 9 的输出为工作泵气口 4, 泵气口 4 通过四通接头 5。
36、( 第一个接 口 )、 火罐导管 2 连接火罐 3 ; 传感器 7 输入的传感器导线 6 也是与电路板显示屏组件 29 上 的电路板相接, 传感器 7 的电路输出也是通过四通接头 5( 第二个接口 )、 火罐导管 2 连接 火罐3 ; 四通接头5的第三个接头口是通过火罐电导线8, 即由电路板显示屏组件29上的电 路板控制输出端通过火罐电导线 8、 四通接头 5、 火罐导管 2 连接火罐 3, 通过仪器面板上的 按键操作实现对火罐 3 的医疗功能控制。上述的四通接头 5 的三个接口所涉及的气路、 传 感信号和电路全部通过四通接头 5 的第四个接头口, 也就是四通接头 5 的第四个接头口经 过火罐。
37、导管 2 连接火罐 3。可见通过四通接头 5 使得用硅胶管制作的火罐导管 2 里面有通 气、 通电的管路作用, 或者说是导气、 导电的管路作用 ; 电路包括通多根电导线, 如温度传感 器监测导线、 电磁及电磁热控制导线、 红外线灯控制导线、 电针及离子电控制导线, 传感器 导线 6 直接连接控制线路板。 0054 上述图中均是左右对称, 两个火罐 3 和其相配套的两组负压泵 9、 传感器 7 等组 件, 这个数量是可以通过现有技术进行变化的, 如可以变成一个火罐 3 和其相配套的一组 组件, 也可以是三个、 四个等若干个火罐 3 和其相配套的若干组组件, 体积也随之变化, 这 里之所以是左右两。
38、个火罐 3 是本发明多年来不断改进, 在试验中人们易于接受操作和体积 适中的数量。另外电路板显示屏组件 29 及其联接都是原有技术和现有技术的结合, 所属领 域的技术人员会制作出来的。 0055 参看图 5 至图 7 所示, 这是火罐 3 整体结构安装顺序的分解或解剖, 其结构是本发 明的另一个重要结构特点。火罐导管 2 通过火罐上壳体 30、 聚磁矽钢片套筒 31 连通线圈 及按摩组件, 火罐导管 2 内通过的电路中, 多路安全低压直流电分别连接线圈、 红外线灯泡 36、 电针灸导电弹簧 42, 按摩头 43, 药盒及出药网口 44 ; 火罐导管 2 内通过的气路中, 火罐 导管 2 通过或。
39、称作穿过线圈 ( 由电磁线圈 32 与电磁线圈骨架 33 组成 ) 中心使其气路管端 插入按摩棒座 37 中间凸出向上的凹槽内, 可上下运动的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41 底部位于 说 明 书 CN 104107461 B 8 7/8 页 9 火罐导管 2 气路管端, 工作中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41 可上下运动于电磁线圈骨架 33 中, 火 罐导管 2 与电磁线圈骨架 33 相连接固定, 这样节省了整个零部件安装和工作空间。 0056 火罐上壳体 30 内安置聚磁矽钢片套筒 31, 聚磁矽钢片套筒 31 内固定线圈, 该线 圈是由带有电磁线圈 32 的电磁线圈骨架 33 组成, 该线圈的上面是聚磁。
40、矽钢片套筒盖 34 和 叠加的按摩棒座37, 其中聚磁矽钢片套筒盖34上有一圈均布的红外线灯泡36, 聚磁矽钢片 套筒盖 34 中间安装温度传感器探头 35 ; 叠加的按摩棒座 37 上一圈也均布套接红外线灯泡 36 的聚光罩 38, 均布的聚光罩 38 和均布的红外线灯泡 36 上下里外对应, 聚光罩 38 位于红 外线灯泡36外起到聚光作用, 聚光罩38形状可以是一个管状、 喇叭状或者其他可聚光的形 状 ; 按摩棒座37中部安装有可上下活动的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41, 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41 上套接导电弹簧42, 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41上端固定按摩头43, 同时参看图6, 铷铁硼永磁 铁按摩。
41、棒 41 上端插接密封固定按摩头 43, 按摩头 43 底部与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41 上端 密封固定形成一个放置流体中药药剂的空腔, 也就是药盒及出药网口 44, 俗称药袋盒, 按摩 头 43 的顶部固定不锈钢网 ; 药盒及出药网口 44 内是漏斗形空腔, 内装液体中药水, 药盒及 出药网口 44 控制其药液在电磁热的作用下, 呈雾化状均匀缓慢的释放在火罐中, 这个药袋 盒漏药网口为无毒、 细丝网型, 密度可根据药物的液体粘度而定, 其作用是控制液体药水必 须在受热雾化状态下从药盒及出药网口 44 均匀缓慢有序的渗出。所述的按摩头 43 为空心 铜质按摩头。 0057 接头 40 中部套接密。
42、封圈 39, 接头 40 下部密封连接火罐上壳体 30, 接头 40 上部密 封连接开口系列火罐下壳体, 如小口火罐下壳体 45、 中口火罐下壳体 46、 大口火罐下壳体 47 和月牙形口火罐下壳体 48。接头 40 的另一作用是 : 将火罐上壳体内所有构成件 31、 32、 33、 34、 35、 36、 37、 38压死固定在火罐上壳体内、 图7结构就是整个火罐3未连接开口系列火 罐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58 工作原理 : 0059 1、 关于震颤、 拍打、 按摩和药物外用的作用 : 按摩头 43 端部药盒及出药网口 44 与 人体按摩皮肤直接接触, 一是通过线圈中心的空心铷铁硼永磁铁。
43、按摩棒 41 与电磁线圈电 流方向可控制频率的变化, 由此产生的电磁 NS 极变化, 永磁与电磁相互作用, 促使按摩头 上下运动、 震颤运动, 起到可上下拍打作用, 变为磁疗法作用和按摩作用。二是电磁线圈通 电后与位于中心的空心铷铁硼永磁铁相互作用, 产生热能, 发热量可以通过热传感探头 35, 传导给电路板显示屏组件 29, 电脑数字化控制电磁线圈内热量在安全、 适用范围内, 通过该 功能产生的热能, 传导给的药盒及出药网口 44 释放 ( 此时工作状态呈现的是 ) 受磁热后 雾化的、 磁化的中药水散布在火罐小口火罐下壳体 45 中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 给火罐内雾 化的中药受电针灸导电弹簧 。
44、42 正、 负脉冲电的作用, 火罐内中药水电离子化, 雾化弥散在 火罐内, 磁化电离子的药对人体起到药物外用渗透作用。控制盒面上的药疗开关键 17 可以 操作, 调整左侧工作定时加、 减键 26 可确定左罐工作时间, 调整右侧工作定时加、 减控制键 14 可确定右罐工作时间 ; 调整右侧工作力度加、 减键 15 可控制右侧火罐工作力度、 中药水 磁化、 雾化强度, 调整左侧工作力度加、 减键 25 可控制左侧火罐工作力度、 中药水磁化、 雾 化强度 ; 调整右火罐工作频率加、 减键 16, 可控制右侧火罐工作频率、 按摩棒 41 上下拍打速 度。调整左火罐工作频率加、 减键 24, 可控制左侧。
45、火罐工作频率按摩棒 41 上下拍打速度。 0060 2、 关于磁热的作用 : 磁热是由电磁线圈 32 接通安全低压直流电后产生的, 电磁线 说 明 书 CN 104107461 B 9 8/8 页 10 圈32通电产生磁热传导给线圈中心电磁线圈骨架33中心可上下运动的铷铁硼永磁铁按摩 棒 41, 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41 将磁热传导给与其连接的按摩头 43, 使按摩头 43 内装的液 体中药水磁化、 受热雾化。控制盒面上的药疗开关键 17 操作按键, 药水磁化、 雾化强度, 由 右、 左火罐强度加、 减键 15、 25 力度按键调整。 0061 3、 关于红外线光热灸作用 : 在聚磁矽钢片套筒。
46、盖34上分布一圈六(也可数个)个 红外线灯泡 36, 在火罐导管 2 中的一路安全低电压线路并联连接各个红外线灯泡 36, 聚光 罩 38 将光聚集在人体上, 起到红外线光热杀菌、 活血化瘀、 光热灸疗的作用。控制盒面上的 光疗开关键 21 是此功能开关按键。其热灸强度由力度加、 减键, 右 15、 左 25 分别控制右和 左火罐内强度。 0062 4、 关于电针灸作用 : 电磁线圈 32 内的可上下运动的铷铁硼永磁铁按摩棒, 永磁铁 41 受其外围的电磁线圈 32 通电后, 产生磁同性相斥的作用, 按摩头, 与负压火罐相互作用 与人体紧密接触, 火罐导管2内一路安全电线连接导电弹簧42连接按。
47、摩头43, 按摩头43具 备高、 低频电针作用, 与相对的火罐共同作用, 右、 左火罐同时工作实施火罐内电针灸疗。 控 制盒 28 面上的电针灸开关键 23 控制开关, 电针灸的电脉冲频率由工作频率加、 减键 16、 24 调整控制, 其电针灸强度由力度加、 减键, 右 15、 左 25 控制。 0063 5、 关于火罐热拔疗作用 : 温度传感器探头 35 通过连接火罐导管 2( 也称硅胶管 ) 内导线连接电路板, 检测火罐 3 内温度, 超过人体所适应温度时自动调整, 还可以通过仪器 控制盒 28 上的按键调整温度, 同时在电路板显示屏组件 29 的液晶上显示温度。负压传感 器 7 导线直接。
48、与电路板显示屏组件 29 连接, 液晶上显示负压值, 气体检测口经四通接头 5、 与火罐 3 通气连接, 检测火罐内负压, 开关旋钮按键 18、 22, 按键方式分别控制右、 左负压开 关, 旋钮方式控制右、 左侧火罐 3 所需负压压力。火罐 3 内的火罐导管 2 前部导气硅胶管连 通负压泵 9 的泵气口 4, 实现火罐 3 内负压工作状态。负压泵采用成熟的复印机压力泵, 技 术成熟, 工作状态稳定, 体积小。 0064 6、 关于不同大小火罐医疗作用 : 在图 1 和图 5 中都有所示, 上面已经叙述, 这里不 再赘述。 0065 上面仅作为实施例试图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做的个别改 动任然属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启示下、 教导下所为, 属于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 内。 说 明 书 CN 104107461 B 10 1/4 页 11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07461 B 11 2/4 页 12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07461 B 12 3/4 页 1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07461 B 13 4/4 页 14 图 5 图 6 图 7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4107461 B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