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pdf

上传人:周** 文档编号:8522278 上传时间:2020-08-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0184393.5

申请日:

20170228

公开号:

CN207055686U

公开日:

201803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1/00,A61B17/16

主分类号:

A61M1/00,A61B17/16

申请人: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明人:

尚进,杜静,项蕾蕾,阎莉,高健,张丽娟,安燕,单文娟,李建,徐萍

地址:

223311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京西路3号

优先权:

CN201720184393U

专利代理机构: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

张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包括钻颅器和引流器,所述钻颅器由钻头杆、限位套、固定套和手电钻组成,钻头杆内端为螺旋状钻头,外端设有与手电钻卡配的卡槽,限位套套装在钻头杆内端部,钻头伸出限位套,固定套套装在钻头杆外端部,钻头杆外端伸出固定套,钻头杆、限位套和固定套组装连接成一体,引流器由Y型引流导管和推吸针筒组成,Y型引流导管内隔成两路空腔,分别连通引流口和冲洗打药口。本实用新型钻颅器电动穿钻,一次替代三个步骤,节约手术时间,降低医生体力消耗,Y型双腔软管引流,冲洗打药与引流互不相扰,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能更好更充分的清除血肿。

权利要求书

1.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包括钻颅器(1)和引流器(2),所述钻颅器(1)由钻头杆(11)、限位套(12)、固定套(13)和手电钻(14)组成,钻头杆(11)内端为螺旋状钻头(111),外端设有与手电钻(14)卡配的卡槽(112),限位套(12)套装在钻头杆(11)内端部,钻头(111)伸出限位套(12),固定套(13)套装在钻头杆(11)外端部,钻头杆(11)外端伸出固定套(13),钻头杆(11)、限位套(12)和固定套(13)组装连接成一体,其特征在于:引流器(2)由Y型引流导管(21)和推吸针筒(22)组成,Y型引流导管(21)内隔成两路空腔,分别连通引流口(23)和冲洗打药口(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13)内端外表面与限位套(12)外端内表面螺纹连接,固定套(13)外端内表面与钻头杆(11)外表面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器(2)的引流导管(21)为软管。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

背景技术

目前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使用器械,存在软通道和硬通道二种方法,申请人现已授权的公开专利“颅内血肿清除器械”(授权公告号CN 205493940 U),采用钻颅器电动穿钻,一个步骤替代原来手动切头皮、钻头骨、钻硬脑膜三个步骤,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降低医生体力消耗;引流器的引流导管为软管,伸入颅内血肿部位360°转动吸液,方向可调,清除血肿充分,方便。在手术中为了有利于血肿尽快溶解引流,往往需要向血肿部位进行冲洗、打药,交替进行引流、冲洗操作,但由于软管为单腔管,引流时的血性液体部分残留在引流管单腔中,交替冲洗、打药又将残留血性液体回推至颅内,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钻颅器电动穿钻,一次替代三个步骤,节约手术时间,降低医生体力消耗,Y型双腔软管引流,冲洗打药与引流互不相扰,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能更好更充分的清除血肿。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颅内血肿清除器械,包括钻颅器和引流器,所述钻颅器由钻头杆、限位套、固定套和手电钻组成,钻头杆内端为螺旋状钻头,外端设有与手电钻卡配的卡槽,限位套套装在钻头杆内端部,钻头伸出限位套,固定套套装在钻头杆外端部,钻头杆外端伸出固定套,钻头杆、限位套和固定套组装连接成一体,引流器由Y型引流导管和推吸针筒组成,Y型引流导管内隔成两路空腔,分别连通引流口和冲洗打药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固定套内端外表面与限位套外端内表面螺纹连接,固定套外端内表面与钻头杆外表面螺纹连接。向外端旋转固定套,使钻头杆、限位套和固定套分离,取下固定套及钻头杆,再将引流器插入限位套伸向血肿部位操作。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引流器的引流导管为软管。软管伸入血肿部位可360°无死角转动吸液。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钻颅器电动穿钻,一个步骤替代原来手动切头皮、钻头骨、钻硬脑膜三个步骤,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降低医生体力消耗,同时Y型双腔软管引流,冲洗打药与引流互不相扰,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能更好更充分的清除血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钻颅器1和引流器2,所述钻颅器1由钻头杆11、限位套12、固定套13和手电钻14组成,钻头杆11内端为螺旋状钻头111,外端设有与手电钻14卡配的卡槽112,限位套12套装在钻头杆11内端部,钻头111伸出限位套12,固定套13套装在钻头杆11外端部,钻头杆11外端伸出固定套13,所述固定套13内端外表面与限位套12外端内表面螺纹连接,固定套13外端内表面与钻头杆11外表面螺纹连接;引流器2由Y型引流导管21和推吸针筒22组成,Y型引流导管21内隔成两路空腔,分别连通引流口23和冲洗打药口24。

使用时向内端旋紧固定套13,使钻头杆11、限位套12和固定套13组装连接成一体,钻头杆11外端卡槽112,卡入手电钻14内,根据血肿位置,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将钻头111在所选穿刺点没穿刺方向进行穿刺,快速省力的穿过头皮、头骨及硬脑膜,然后卸下手电钻14,向外端旋拧固定套13,使钻头杆11、限位套12和固定套13分离,取下固定套13及钻头11杆,再将引流器2的软引流导管21插入限位套12内,伸向血肿部位操作,引流口23连接推吸针筒22,向外部引出血性液体,期间需向血肿部位冲洗、打药时,冲洗打药口24连接推吸针筒22,向内部推液,两路通道互不干扰,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同时引流导管21为软管,便于伸入血肿部位360°无死角转动吸液。

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184393.5 (22)申请日 2017.02.28 (73)专利权人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地址 223311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京西 路3号 (72)发明人 尚进 杜静 项蕾蕾 阎莉 高健 张丽娟 安燕 单文娟 李建 徐萍 (74)专利代理机构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代理人 张丽 (51)Int.Cl. A61M 1/00(2006.01) A61B 17/1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 (57)摘要。

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 腔清除器械, 包括钻颅器和引流器, 所述钻颅器 由钻头杆、 限位套、 固定套和手电钻组成, 钻头杆 内端为螺旋状钻头, 外端设有与手电钻卡配的卡 槽, 限位套套装在钻头杆内端部, 钻头伸出限位 套, 固定套套装在钻头杆外端部, 钻头杆外端伸 出固定套, 钻头杆、 限位套和固定套组装连接成 一体, 引流器由Y型引流导管和推吸针筒组成, Y 型引流导管内隔成两路空腔, 分别连通引流口和 冲洗打药口。 本实用新型钻颅器电动穿钻, 一次 替代三个步骤, 节约手术时间, 降低医生体力消 耗, Y型双腔软管引流, 冲洗打药与引流互不相 扰, 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能。

3、更好更充分的清除 血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7055686 U 2018.03.02 CN 207055686 U 1.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 包括钻颅器 (1) 和引流器 (2) , 所述钻颅器 (1) 由 钻头杆 (11) 、 限位套 (12) 、 固定套 (13) 和手电钻 (14) 组成, 钻头杆 (11) 内端为螺旋状钻头 (111), 外端设有与手电钻(14)卡配的卡槽(112), 限位套(12)套装在钻头杆(11)内端部, 钻 头(111)伸出限位套(12), 固定套(13)套装在钻头杆(11)外端部, 钻头杆(11)外端伸出固定 套(13。

4、), 钻头杆 (11) 、 限位套 (12) 和固定套 (13) 组装连接成一体, 其特征在于: 引流器 (2) 由 Y型引流导管 (21) 和推吸针筒 (22) 组成, Y型引流导管 (21) 内隔成两路空腔, 分别连通引流 口 (23) 和冲洗打药口 (2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套 (13)内端外表面与限位套(12)外端内表面螺纹连接, 固定套(13)外端内表面与钻头杆(11) 外表面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器 (2) 的引流导管 (21) 为软管。 权 利。

5、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055686 U 2 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涉及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急性、 亚急性及慢性颅内血肿穿刺、 引流术使用器械, 存在软通道和硬通道 二种方法, 申请人现已授权的公开专利 “颅内血肿清除器械” (授权公告号CN 205493940 U) , 采用钻颅器电动穿钻, 一个步骤替代原来手动切头皮、 钻头骨、 钻硬脑膜三个步骤, 节约 手术时间, 降低手术风险, 降低医生体力消耗; 引流器的引流导管为软管, 伸入颅内血肿部 位360 转动吸液, 方向可。

6、调, 清除血肿充分, 方便。 在手术中为了有利于血肿尽快溶解引流, 往往需要向血肿部位进行冲洗、 打药, 交替进行引流、 冲洗操作, 但由于软管为单腔管, 引流 时的血性液体部分残留在引流管单腔中, 交替冲洗、 打药又将残留血性液体回推至颅内, 增 加了感染的机会。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颅内血肿清除的双腔清除器械, 钻 颅器电动穿钻, 一次替代三个步骤, 节约手术时间, 降低医生体力消耗, Y型双腔软管引流, 冲洗打药与引流互不相扰, 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能更好更充分的清除血肿。 0004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颅内血肿清除器械,。

7、 包括钻颅器和引流器, 所述钻颅器由钻头杆、 限位套、 固定套 和手电钻组成, 钻头杆内端为螺旋状钻头, 外端设有与手电钻卡配的卡槽, 限位套套装在钻 头杆内端部, 钻头伸出限位套, 固定套套装在钻头杆外端部, 钻头杆外端伸出固定套, 钻头 杆、 限位套和固定套组装连接成一体, 引流器由Y型引流导管和推吸针筒组成, Y型引流导管 内隔成两路空腔, 分别连通引流口和冲洗打药口。 000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 所述固定套内端外表面与限位套外端内表面螺纹 连接, 固定套外端内表面与钻头杆外表面螺纹连接。 向外端旋转固定套, 使钻头杆、 限位套 和固定套分离, 取下固定套及钻头杆, 再将引流。

8、器插入限位套伸向血肿部位操作。 0007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 所述引流器的引流导管为软管。 软管伸入血肿 部位可360 无死角转动吸液。 000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0009 本实用新型采用钻颅器电动穿钻, 一个步骤替代原来手动切头皮、 钻头骨、 钻硬脑 膜三个步骤, 节约手术时间, 降低手术风险, 降低医生体力消耗, 同时Y型双腔软管引流, 冲 洗打药与引流互不相扰, 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能更好更充分的清除血肿。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7055686 U 3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

9、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钻颅器1和引流器2, 所述钻颅器1由钻头杆11、 限位套 12、 固定套13和手电钻14组成, 钻头杆11内端为螺旋状钻头111, 外端设有与手电钻14卡配 的卡槽112, 限位套12套装在钻头杆11内端部, 钻头111伸出限位套12, 固定套13套装在钻头 杆11外端部, 钻头杆11外端伸出固定套13, 所述固定套13内端外表面与限位套12外端内表 面螺纹连接, 固定套13外端内表面与钻头杆11外表面螺纹连接; 引流器2由Y型引流导管21 和推吸针筒22组成, Y型引流导管21内隔成两路空腔, 分别连通引流口23和冲洗打药口24。 0012 使用时向内端旋紧固定套。

10、13, 使钻头杆11、 限位套12和固定套13组装连接成一体, 钻头杆11外端卡槽112, 卡入手电钻14内, 根据血肿位置, 选择适当的穿刺点, 将钻头111在 所选穿刺点没穿刺方向进行穿刺, 快速省力的穿过头皮、 头骨及硬脑膜, 然后卸下手电钻 14, 向外端旋拧固定套13, 使钻头杆11、 限位套12和固定套13分离, 取下固定套13及钻头11 杆, 再将引流器2的软引流导管21插入限位套12内, 伸向血肿部位操作, 引流口23连接推吸 针筒22, 向外部引出血性液体, 期间需向血肿部位冲洗、 打药时, 冲洗打药口24连接推吸针 筒22, 向内部推液, 两路通道互不干扰, 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同时引流导管21为软管, 便于 伸入血肿部位360 无死角转动吸液。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055686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7055686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