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阻尼式注射泵压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阻尼式注射泵压板.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75897.6 (22)申请日 2016.03.07 (73)专利权人 浙江史密斯医学仪器有限公司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经济技术 开发区3号大街26号浙江史密斯医学 仪器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黄光涛 时德钢 崔钧 卢益鹏 (51)Int.Cl. A61M 5/14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空气阻尼式注射泵压板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阻尼式注射泵压 板, 包括针筒、 壳体、 压板, 壳体和压板之间设有 弹簧和活塞, 。
2、压板底端设有销钉, 壳体在压板外 形成一个密闭空间, 上述密闭空间的侧面分别设 有气孔一、 气孔二和气孔三, 气孔一设于活塞内 侧, 气孔三设于活塞外侧, 气孔二随着活塞行程 位于其两侧, 其中气孔一的面积约等于气孔二和 气孔三之和。 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 采用空气 阻尼的设计, 利用排气孔面积的变化, 保证在安 装针筒时, 夹紧力没有损失的情况下, 对针筒的 冲击力减小到最小。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5434563 U 2016.08.10 CN 205434563 U 1.一种空气阻尼式注射泵压板, 包括针筒(7)、 壳体(3)、 压板(1), 其特征是: 壳体。
3、(3)和 压板(1)之间设有弹簧(2)和活塞(5), 压板(1)底端设有销钉(4), 壳体(3)在压板(1)外形成 一个密闭空间, 上述密闭空间的侧面分别设有气孔一(8)、 气孔二(9)和气孔三(10), 气孔一 (8)设于活塞(5)内侧, 气孔三(10)设于活塞(5)外侧, 气孔二(9)随着活塞(5)行程位于其两 侧, 其中气孔一(8)的面积约等于气孔二(9)和气孔三(10)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阻尼式注射泵压板, 其特征是: 所述活塞(5)上设有密封 圈(6)。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434563 U 2 空气阻尼式注射泵压板 技术领域 0001 本。
4、实用新型涉及注射泵领域, 尤其是一种空气阻尼式注射泵压板。 背景技术 0002 注射泵是临床医疗和生命科学研究经常使用的一种长时间进行均匀微量注射的 仪器。 使用注射泵, 可以减轻许多人为的工作量, 同时方便控制精度, 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在注射泵结构中, 固定注射器的装置一般来说叫压板, 这个零件决定了针筒夹紧程度是否 牢固。 压板对针筒夹紧力越大, 会造成安装针筒时压板对针筒的冲击力越大。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提供一种对针筒的冲击力小的空气阻尼 式注射泵压板。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 这种空气阻尼式注射泵压板, 包括 针筒。
5、、 壳体、 压板, 壳体和压板之间设有弹簧和活塞, 压板底端设有销钉, 壳体在压板外形成 一个密闭空间, 上述密闭空间的侧面分别设有气孔一、 气孔二和气孔三, 气孔一设于活塞内 侧, 气孔三设于活塞外侧, 气孔二随着活塞行程位于其两侧, 其中气孔一的面积约等于气孔 二和气孔三之和。 0005 作为优选, 所述活塞上设有密封圈。 0006 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 采用空气阻尼的设计, 利用排气孔面积的变化, 保证在安 装针筒时, 夹紧力没有损失的情况下, 对针筒的冲击力减小到最小。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8 图2是图1中D-D方向的剖视图; 0009 图3是图。
6、2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10 附图标记说明: 压板1, 弹簧2, 壳体3, 销钉4, 活塞5, 密封圈6, 针筒7, 气孔一8, 气孔 二9, 气孔三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 实施例: 如图所示, 一种空气阻尼式注射泵压板, 包括针筒7、 壳体3、 压板1, 壳体3 和压板1之间设有弹簧2和活塞5, 活塞5上设有密封圈6, 压板1底端设有销钉4, 壳体3在压板 1外形成一个密闭空间, 上述密闭空间的侧面分别设有气孔一8、 气孔二9和气孔三10, 气孔 一8设于活塞5内侧, 气孔三10设于活塞5外侧, 气孔二9随着活塞5行程位于其两侧。
7、, 其中气 孔一8的面积约等于气孔二9和气孔三10之和。 0013 活塞5在壳体3内直线运动, 密封圈保证壳体3封闭空间被隔离为两个空间, 销钉4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434563 U 3 保证压板1可靠固定。 0014 安装针筒7时, 拉动压板1, 销钉4带动活塞5运动, 弹簧2被压缩。 在此过程中, 气孔 一8和气孔二9是在排气, 气孔三10在吸气。 当压板1到达某一位置直至最大行程, 气孔二9转 化为吸气。 0015 装夹针筒7后, 压板1在弹簧2的作用下复位。 开始状态下, 气孔一8在吸气, 气孔二9 和气孔三10在排气。 由于气孔一8的面积约等于气孔二9和气孔三1。
8、0之和, 所以在这段行程 内, 压板1保持正常速度。 在某一位置直至夹紧针筒, 气孔二9变为吸气, 仅仅依靠气孔三10 排气, 由于气孔三10面积较小, 这样行程一段空气阻尼, 压板1速度逐渐下降, 慢慢夹紧针筒 7, 减小对针筒7的冲击。 0016 除上述实施例外,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 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 换形成的技术方案, 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434563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5434563 U 5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5434563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