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pdf

上传人:111****11 文档编号:851976 上传时间:2018-03-15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1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88874.9

申请日:

2008.12.30

公开号:

CN101749821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6/02申请日:20081230|||公开

IPC分类号:

F24F6/02; C02F1/42

主分类号:

F24F6/02

申请人: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崔容赫; 郑曜相; 张镇赫

地址:

韩国首尔

优先权:

2008.11.28 KR 10-2008-0120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雒运朴;李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加湿器包括:后壳;前壳,其位于上述后壳的前面,且在前面形成有开口部;风扇罩,其在前面形成有空气吸入部,且在周围部分中的一侧形成有空气排出部;加湿过滤器,其配置于上述吸入部的前方;水箱,其位于上述加湿过滤器的旁边。而且,在上述风扇罩上突出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位于上述加湿过滤器和上述水箱之间,并将上述风扇罩的前方划分为空气通过的空间和放置上述水箱的空间。因此,提高在加湿器内部流动的空气的加湿效率,而且能够容易地将水箱安装于主体内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 后壳; 前壳,其位于上述后壳的前面,且在前面形成有开口部; 风扇罩,其在前面形成有空气吸入部,且在周围部分中的一侧形成有空气排出部; 加湿过滤器,其配置于上述吸入部的前方; 水箱,其位于上述加湿过滤器的旁边, 在上述风扇罩上突出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位于上述加湿过滤器和上述水箱之间,并将上述风扇罩的前方划分为空气通过的空间和放置上述水箱的空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风扇罩上形成有固定上述加湿过滤器的加湿过滤器安装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箱在其左、右的一侧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风扇罩和后壳之间形成有插入并收容上述突出部的空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水箱在前方部形成有凹陷部,在上述凹陷部上形成有把手。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壳上形成有卡扣凸起,在上述水箱上形成有引导并卡扣上述卡扣凸起的卡扣凹槽。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卡扣凹槽包括卡扣上述卡扣凸起的卡扣部和引导上述卡扣凸起的引导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加湿器包括控制上述加湿器的控制箱,上述控制箱设置于上述分隔壁的上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分隔壁的与水箱邻接的面上形成有肋条。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风扇罩的前面中与上述水箱邻接的面上形成有肋条。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水槽,该水槽包括插入上述加湿过滤器的下部的收容部和插入上述水箱的水箱安装部, 上述收容部的后面向前方凹陷地形成,而形成放置上述风扇罩的下部的空间。

说明书


加湿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湿器,该加湿器包括形成有分隔壁的风扇罩,该分隔壁形成在加湿器主体内部,并将主体内部的空间分隔为空气吸入的空间和安装水箱的空间。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加湿器吸入干燥的室内空气并进行加湿后,再排出到室内。即,加湿器的原理是通过电使干净的水粒子化而喷向室内。因此,能够维持室内空气的适当湿度,由此能够预防呼吸障碍以及疾病,并能够维持舒适的室内氛围。

    根据加湿方式的不同,加湿器有超音波式加湿器、加热式加湿器以及复合式加湿器等。

    超音波式加湿器采用在盛水的容器底部产生超音波从而将水切为小的粒子来喷出的方式,从加湿器中出来的蒸气是冷的水蒸气。加热式加湿器采用将加湿器内的水进行加热而喷出水蒸气的方式,从加湿器中出来的蒸气是热的蒸气。复合式加湿器复合使用了超音波式和加热式的方法,并取加热式和超音波式的优点,采用了先在加热管提高水温来杀菌后利用超音波喷出的方式,根据情况可以选择“热水蒸气”或“冷水蒸气”。

    另外,加湿器必然在主体内部设置供水的水箱。因此,主体内部被分为设置水箱的空间和吸入的空气流动的空间。

    但是,在以往加湿器中,由于没有分隔设置水箱的空间和空气流动的空间,因此,主体内部的空气流动不圆滑,存在加湿性能下降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在主体内部流动的空气往水箱侧流动而产生噪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基于本发明的加湿器包括:后壳;前壳,其位于上述后壳的前面,且在前面形成有开口部;风扇罩,其在前面形成有空气吸入部,且在周围部分中的一侧形成有空气排出部;加湿过滤器,其配置于上述吸入部的前方;水箱,其位于上述加湿过滤器的旁边。而且,在上述风扇罩上突出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位于上述加湿过滤器和上述水箱之间,并将上述风扇罩的前方划分为空气通过的空间和放置上述水箱的空间。

    另外,在上述风扇罩上可以形成有固定上述加湿过滤器的加湿过滤器安装部。

    而且,上述水箱在其左、右的一侧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上述风扇罩和后壳之间形成有插入并收容上述突出部的空间。另外,上述水箱在其前方部上可以形成有凹陷部,在上述凹陷部上可以形成有把手。

    另一方面,在上述前壳上可以形成有卡扣凸起,在上述水箱上可以形成有引导并卡扣上述卡扣凸起的卡扣凹槽。另外,上述卡扣凹槽可以包括卡扣上述卡扣凸起的卡扣部和引导上述卡扣凸起的引导部。

    另外,上述加湿器包括控制上述加湿器的控制箱,上述控制箱可以设置于上述分隔壁的上部。

    另外,在上述分隔壁的与水箱邻接的面上可以形成有肋条。另外,在上述风扇罩的前面中与上述水箱邻接的面上可以形成有肋条。

    另一方面,加湿器还包括水槽,该水槽包括插入上述加湿过滤器的下部的收容部和插入上述水箱的水箱安装部。而且,上述收容部的后面可以向前方凹陷形成,以形成放置上述风扇罩的下部的空间。

    基于具有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加湿器具有如下的效果。

    第一,主体内部的空间由分隔壁分隔为空气流动的空间和插入水箱的空间。因此,改善了空气的流动性能,从而能够提高加湿器的加湿性能。

    第二,防止在主体内部流动地空气往水箱侧流动,从而能够消除空气在水箱周边流动而产生的噪音。

    第三,在往主体内部插入水箱时,分隔壁引导水箱的插入,从而容易插入水箱。而且,插入水箱之后,分隔壁支撑水箱,从而水箱能够稳定地设置于主体内部。

    本发明的特征以及优点能够通过参照后续的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下面的附图来更好地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右侧门打开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左、右侧门打开时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加湿器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在本实施例中净化过滤器和加湿过滤器分离的加湿器的示意图;

    图8是在本实施例中从加湿器分离水箱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的后壳和风扇罩的结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能够具体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右侧门打开时的正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左、右侧门打开时的正视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加湿器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的加湿器的横向剖视图;图6是本实施例的加湿器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在本实施例中净化过滤器和加湿过滤器分离的加湿器的示意图;图8是在本实施例中从加湿器分离水箱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的后壳和风扇罩的结合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9,本实施例的加湿器在主体2中形成有吸入空气的空气吸入部和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部。

    在本实施例中,与地面离一定距离而设置在墙面上。在本实施例中,从主体2的前面和底面吸入空气并向主体的上面排出。关于具体的空气吸入部和空气排出部,在后面描述。

    主体2包括后壳30、前壳40、前门12、14。

    后壳30形成主体2的后方外观。而且,形成为前面开放的箱形状。另外,与后述的前壳40之间形成空间。

    前壳40位于后壳30的前面,并以后面开放的箱形状形成加湿器的前方外观。在前壳40的上部形成有将在主体2的内部被加湿的空气排出的空气排出口6。在空气排出口6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排出空气的风向的排出叶片72和使排出叶片72旋转的叶片马达74。

    在前壳40的前面形成有开口部4。通过空气吸入部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开口部4流入并通过净化过滤器110。而且,后述的水箱80和水槽90也通过开口部4装卸于主体2的内部。

    另外,开口部4由后述的风扇罩60的分隔壁65被分隔为室内空气流入的部分和插入水箱80的部分。而且,在开口部4中,在室内空气流入的部分上放置净化所通过的室内空气中的异物的净化单元110。在前壳40的插入水箱的部分上,至少形成一个以上的能卡扣后述水箱80的卡扣凹槽86,87的卡扣凸起49。

    另外,开口部4在前壳40的前面向放置水箱80的侧面延长而形成,从而形成为能够使水箱80的侧面露出。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开口部4容易地将水箱80从主体2装卸。还有,使用者能够通过后述的门的显示窗13来确认水箱80的水位。

    在前壳40的底面形成有吸入空气的底面吸入口46。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加湿器可以从地面离一定距离而设置。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前壳40的底面形成底面吸入口46,从而能够吸入空气。另一方面,底面吸入口46可以形成在开口部4的前方。

    前门10包括左侧门14和右侧门12。

    左侧门1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前壳40的左侧,而右侧门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前壳40的右侧。但是,门10也可以包括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前壳40的上侧的上侧门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前壳40的下侧的下侧门,另外,可以具备三个以上而可旋转地结合于主体。

    当门10覆盖着前壳40的开口部4而与前壳结合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多种方式形成空气吸入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门14和右侧门12旋转而覆盖着前盖40的同时露出开口部4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空气吸入通路。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显示屏20,其位置以在左、右侧门12、14关闭时从前方看不见露出的开口部4的方式决定。显示屏20位于左、右侧门12、14的后方,以使得在显示屏20和左、右侧门12、14之间能够形成空气吸入通路16、18。

    另外,显示屏20也可以与左、右侧门12、14之中的任意一个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在左侧门12上以能够形成空气吸入通路18的方式设置。

    另外,在左、右侧门12、14之中遮住后述水箱80的门上,形成有能够从主体2的外部确认水箱的水位的显示窗13。

    另一方面,在显示屏20上,可以显示与加湿器动作相关的信息,而且由于露出在加湿器的前面,所以可以形成考虑使用者美感的多样的图案。

    在主体2的内部,即在前壳40和后壳30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风扇罩60、水箱80、净化过滤器110、加湿过滤器100、水槽90以及控制箱160。

    风扇罩60位于前壳40和后壳30之间的空间。而且,形成为后面开放的箱形状,并与后壳30结合而形成送风室。在送风室中设置有送风扇56和使送风扇56旋转的电机54。在风扇罩60的周围部分中的上部形成有空气排出部64,并与前壳40的空气排出口6连通。

    另外,在风扇罩60的前面以开口方式形成有空气吸入部67,在空气吸入部67上可以设置安全网。在空气吸入部67的前面放置对通过空气吸入部67的空气提供水分的加湿过滤器100。另外,在风扇罩60的前面中的空气吸入部67的外围上形成有能固定加湿过滤器100的加湿过滤器安装部62。

    加湿过滤器安装部62可以在空气吸入部67的外围上与加湿过滤器100的形状对应地形成。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将四角形形状的加湿过滤器100的上部角固定,在空气吸入部67的上部突出形成有与上部角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在风扇罩60的前面突出形成有分隔壁65。分隔壁65在空气吸入部67的左、右侧中的插入水箱80的一侧突出形成。

    分隔壁65将风扇罩60的前方分隔为吸入空气的空间和放置水箱80的空间。另外,分隔壁65还将前壳40的开口部4分隔为吸入空气的空间和插入水箱80的空间。因此,分隔壁65位于在空气吸入部67的前面放置的加湿过滤器100和水箱80之间。

    在风扇罩60的前面中与水箱80的背面中的一部分相接触的部分上,形成有肋条69。另外,在分隔壁65的两面中与水箱80的侧面相接触的面上也形成有肋条68。当水箱80安装到风扇罩60时,肋条68、69起到缓冲的作用,以使得水箱80不会对风扇罩60施加冲击。而且,具有使风扇罩60和水箱80不产生面接触,从而缓解加湿器驱动时的震动通过风扇罩60传到水箱80的功能。

    另外,在风扇罩60的前面中的安装水箱的部分和后壳之间形成插入并收容后述水箱80的后方突出部83的空间60a。因此,可以提高水箱80在主体2内部的空间利用度,而且能够使水箱的大小形成得大。

    水槽90起到从水箱80供给而得到水,并将该供给而得的水再次供给到加湿过滤器100的作用。水槽90通过前壳40的开口部4可装卸地结合于主体2的内部。

    水槽90包括水箱安装部95、收容部96、浮体安装部97以及放电收容部98。从水箱80流入到水箱安装部95中的水依次流入收容部96、浮体安装部97以及放电收容部98。

    水箱80插入到水箱安装部95而得到安装。具体来说,水箱80的下部插入到水箱安装部95,水箱安装部95以与水箱80的下部形状对应的形状形成。因此,水箱安装部95还起到固定水箱80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水箱安装部95上设置有离子净化树脂过滤器93,在该离子净化树脂过滤器93中,涂在树脂表面上的离子与决定水硬度的Ca、Mg置换,降低硬水的硬度,由此使硬水软化。在离子净化树脂过滤器93上形成有孔,以能够插入水箱的盖子85。

    另外,在水箱安装部95上形成有凸起91,当水箱80通过离子净化树脂过滤器93的孔插入并安装到水箱安装部95时,该凸起91使阀体移动,以使盖子85的流路打开。

    其结果,水箱安装部95在使水箱80安装的同时,能够使水箱80的水通过离子净化树脂过滤器93而流入收容部96。

    在收容部96中,插入并安装加湿过滤器100。而且,收容从水箱安装部95中流出的水并向加湿过滤器100提供水分。即,加湿过滤器100插入到收容部96而下部得到固定。另外,加湿过滤器100的上部被固定于上述说明的加湿过滤器安装部62。其结果,加湿过滤器100通过收容部96和加湿过滤器安装部62而稳定地固定。

    另一方面,在加湿过滤器100的前方放置有净化过滤器110。因此,收容部96向后方凹陷而形成放置净化单元100的下部的空间90a。另外,在收容部96的后方放置风扇罩60的下部,因此,收容部95向前方凹陷而形成放置风扇罩60的下部的空间90b。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能够缩小主体2的大小。

    另一方面,当收容部96的前方以及后方凹陷形成时,收容部96以与加湿过滤器100的宽度对应的宽度形成,以能够插入并固定加湿过滤器100。

    浮体安装部97与收容部96连通地形成。而且,在浮体安装部97上设置有检测水槽90的水位的浮体92。而且,在主体2的内部中,在浮体92的上部设置有检测浮体的高度的浮体传感器(未图示)。

    因此,当浮体92成为一定高度以上时,停止加湿器的运行,从而避免因水槽90溢水而产生的漏电。

    放电收容部98形成放电部94能够与收容到水槽90中的水接触的空间。放电收容部98可以形成于水槽90的多种部位,但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利用主体2内部的空间,形成于浮体安装部97的后方。而且,如上所述,收容部96、浮体安装部97以及放电收容部98相互连通地形成。因此,在放电收容部98杀菌了的水流入浮体安装部97和收容部96,其结果,能够向插入到收容部96中的加湿过滤器100提供已杀菌的水。

    放电部94设置在放电收容部98的上部空间,以能够与收容到放电收容部98中的水接触。而且,通过在水中引起放电而生成H2O2来对水进行杀菌。另外,在主体2的内部可以设置对放电部94供电的电源部(未图示)。

    水箱80安装到水箱安装部95,并向收容部96、浮体安装部96以及放电收容部97供水。水箱80通过前壳40的开口部4往主体2的内部装入。在水箱80上形成有插入到如上所述的前壳40的卡扣凸起49的卡扣凹槽86、87。卡扣凹槽86、87可以在水箱80的多种部分上形成为多种个数。但在本实施例中,在水箱80的左、右侧面上形成有一对卡扣凹槽86、87。因此,在前壳40也在与卡扣凹槽86、87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一对卡扣凸起49。

    卡扣凹槽86、87包括卡扣凸起49被挂的卡扣部87和引导卡扣凸起49的引导部86。具体来说,水箱80通过前壳40的开口部4插入到主体2的内部,形成于前壳40的卡扣凸起49被夹入水箱80的引导部86。然后,卡扣凸起49通过引导部86而引导到卡扣部87,其结果,卡扣凸起49使水箱80固定于主体2的内部。而且,如上所述,水箱80插入并固定到水箱安装部95,并与分隔壁65和风扇罩60的前面的肋条68、69线接触。

    另外,在水箱80的左、右的一侧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83。突出部83插入到上述的后壳30和风扇罩60的前面之间的空间60a。其结果,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使主体2内部的空间紧凑化,而且能够在水箱80中收容大量的水。

    而且,在水箱80的前方部形成有凹陷部84。并且在凹陷部84上形成有把手82。因此,使用者能够往凹陷部84伸入手来抓住把手,并通过前壳40的开口部方便地装卸水箱80。

    在水箱80上形成有水出入的孔部,在孔部上配置管制水的盖子85。盖子85上形成水通过的流路的同时,为了开闭流路,在盖子85上可移动地配置阀体。当水箱80安装到水槽90时,盖子85上的阀体因形成于水箱安装部95上的凸起91而向水箱80的内侧移动,从而打开盖子85的流路,水箱80内部的水流入离子净化树脂过滤器93的孔部。

    如上所述的加湿器在抽出水箱80的操作时,使用者等将位于水箱80的前方的门12向侧面旋转。此时,水箱80通过开口部4向外部露出。

    使用者等将手伸入开口部4抓住水箱80的前部分尤其是把手82,并将水箱80向上提规定高度,则水箱80的盖子85从形成于离子净化树脂过滤器93上的孔中解除插入状态,卡扣部87从卡扣凸起49中解除卡扣状态。

    之后,将水箱80向前方倾斜地旋转的同时向前方上侧拽出,则引导部86受到卡扣凸起49的引导而水箱80从前盖40和分隔壁65之间倾斜地钻出来并通过开口部4向外部抽出。

    相反,在安装水箱80的操作时,使用者等将水箱80倾斜地放置于水槽90的前方上侧位置之后,将水箱80倾斜地推入前壳40和分隔壁65之间,则水箱80的引导部86受到卡扣凸起49的引导而引导水箱80的插入。

    将水箱80垂直地立起来之后向下侧方向放下,则卡扣部87被卡扣到卡扣凸起49而水箱80的上部两侧部被卡扣,此时,水箱80被放到水箱90的水箱安装部95的上端,盖子85的全部或者一部夹到形成于离子净化树脂过滤器93上的孔。

    另一方面,加湿过滤器100对通过加湿过滤器100的空气提供水分。因此,在水槽90的收容部95插入加湿过滤器100的下部而吸收收容部的水。然后,吸收到加湿过滤器100的水因通过净化过滤器110的空气而自然蒸发,空气被加湿而向室内排出。

    另外,控制箱160控制加湿器的各种传感器等,在本实施例中,在风扇罩60的前面中的分隔壁65的上部通过连接部件结合。因此,防止主体2内部的水分与控制箱160接触而产生的漏电。

    下面说明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作用。

    加湿器运行时,室内空气通过形成于左、右侧门12、14和显示屏20之间的空气吸入流路16,18和底面吸入部46流入到主体2的内部。然后,流入的空气通过前壳40的开口部4中的净化单元110而去除异物。

    此时,由分隔壁65分隔为空气流动的空间和放置水箱的空间。因此,吸入到主体2内部的空气不会往水箱侧流动,从而能够防止因在主体内部的不必要的空气流动而产生的噪音等。

    通过净化单元110的空气通过加湿过滤器100而吸收水分,被加湿的空气通过风扇罩60的空气吸入部67流入由风扇罩60和后壳30形成的送风室之后,通过风扇罩60的空气排出部64以及前壳40的空气排出口6向室内排出。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上述任一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与上述相同的技术范围内可以进行基于本发明的其他多种变形。

加湿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加湿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加湿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湿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湿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加湿器包括:后壳;前壳,其位于上述后壳的前面,且在前面形成有开口部;风扇罩,其在前面形成有空气吸入部,且在周围部分中的一侧形成有空气排出部;加湿过滤器,其配置于上述吸入部的前方;水箱,其位于上述加湿过滤器的旁边。而且,在上述风扇罩上突出形成有分隔壁,该分隔壁位于上述加湿过滤器和上述水箱之间,并将上述风扇罩的前方划分为空气通过的空间和放置上述水箱的空间。因此,提高在加湿器内部流动的空气的加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