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颈椎椎间吸引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颈椎椎间吸引器.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071831.2 (22)申请日 2016.01.25 A61M 27/00(2006.01) (73)专利权人 杨欣建 地址 518035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笋岗西路 3002 号 专利权人 梁飞国 (72)发明人 杨欣建 梁飞国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颈椎椎间吸引器 (57) 摘要 一种新型颈椎椎间吸引器, 包括连接头、 管 身、 可转弯短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接头设在 管身一端上, 管身另一端与可转弯短管连接, 可转 弯短管与管身轴线成 0 度到 90 度角度, 连接头旁 设有调压孔, 调压孔也设在管身上。
2、, 管身内部有 吸引器内孔, 连接头环包裹着吸引器内孔, 吸引器 外孔设在连接头环外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于, 可以在颈椎手术中, 特别是颈椎椎间减压术 中, 可到达椎体后缘或椎间底部等术区。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5322994 U 2016.06.22 CN 205322994 U 1.一种新型颈椎椎间吸引器, 包括连接头、 管身、 可转弯短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接 头设在管身一端上, 管身另一端与可转弯短管连接, 可转弯短管与管身轴线成0度到90度角 度, 连接头旁设。
3、有调压孔, 调压孔也设在管身上, 管身内部有吸引器内孔, 连接头环包裹着 吸引器内孔, 吸引器外孔设在连接头环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颈椎椎间吸引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管身内可插入 导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颈椎椎间吸引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管身为纯铝制 作而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322994 U 2 一种新型颈椎椎间吸引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 具体为一种新型颈椎椎间吸引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临床上常用的吸引器构造是由连接头、 直管及调压孔构成, 其材质通常为塑 料或者不锈钢。 在外。
4、科手术操作中常需要吸引器辅助, 如吸出术区血液暴露手术视野等,便 于术者操作,使手术顺利进行。 然而, 临床常用的塑料型吸引器及不锈钢型吸引器均为直线 型设计, 在颈椎手术如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 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 等, 存在阻挡术者的手术视野, 造成较大手术盲区, 特别是 在处理椎间盘时, 无法到达椎体后缘或椎间深部, 从而致使术中视野暴露困难, 当术中出血 较多时, 容易造成医源性损。
5、伤。 因此, 直线型吸引器在颈椎椎间减压术中无法完美地实现其 辅助功能, 无法显著降低术中脊髓及神经根等医源性损伤的风险, 甚至某些特殊情况下会 影响手术的成败。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的直线型吸引器在颈椎手术中较容易制造手术盲区、 阻挡术者手术 视野、 降低术者操控空间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殊的吸引器, 其构造为管身末端由 可调控角度 (0 -90 ) 的短管构成。 该吸引器在颈椎手术中不仅能有效完成各种常规辅助操 作, 减少对手术视野的干扰, 降低人为手术盲点, 给予术者更大的术区范围及操作空间, 且 能调整吸引器末端弧度到达椎体后缘或椎间深部更好地完成各项辅助任务,。
6、 从而充分发挥 吸引器辅助手术功能, 降低损伤脊髓及神经根等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4 一种新型颈椎椎间吸引器, 包括连接头、 管身、 可转弯短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连 接头设在管身一端上, 管身另一端与可转弯短管连接, 可转弯短管与管身轴线成0度到90度 角度, 连接头旁设有调压孔, 调压孔也设在管身上, 管身内部有吸引器内孔, 连接头环包绕 着吸引器内孔, 吸引器外孔设在连接头环外部。 0005 优选的, 所述的管身内可插入导芯。 0006 优选的, 所述的管身为纯铝制作而成。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可以在颈椎手术中, 特别是颈椎椎间减压术中, 可。
7、到 达椎体后缘或椎间底部等术区, 灵活地完成各项手术辅助操作, 降低手术中损伤脊髓及神 经根等的风险。 同时, 其最大程度地给予术者更大的视野范围和操作空间。 该设计中仅采用 改良管身材质及调整管身末端短管, 结构简单, 效果满意。 附图说明 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322994 U 3 001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0012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心结构示意图。 0013 图中: 1.连接头, 2.调压孔, 3.管身, 4.可转弯短管, 5.导芯。
8、, 6.吸引器内孔, 7.连接 头环, 8.吸引器外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 为了克服现有的直线型吸引器在颈椎手术中较容易制造手术盲区、 阻挡术者手术 视野、 降低术者操控空间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特殊的吸引器, 其构造为管身末端由 可调控角度 (0 -90 ) 的短管构成。。
9、 该吸引器在颈椎手术中不仅能有效完成各种常规辅助操 作, 减少对手术视野的干扰, 降低人为手术盲点, 给予术者更大的术区范围及操作空间, 且 能调整吸引器末端弧度到达椎体后缘或椎间深部更好地完成各项辅助任务, 从而充分发挥 吸引器辅助手术功能, 降低损伤脊髓及神经根等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6 一种新型颈椎椎间吸引器, 包括连接头1、 管身3、 可转弯短管4,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连接头1设在管身3一端上, 管身3另一端与可转弯短管4连接, 可转弯短管4与管身3轴线 成0度到90度角度, 连接头1旁设有调压孔2, 调压孔2也设在管身3上, 管身3内部有吸引器内 孔6, 。
10、连接头环7包裹着吸引器内孔6, 吸引器外孔8设在连接头环7外部。 0017 优选的, 所述的管身3内可插入导芯5。 0018 优选的, 所述的管身3为纯铝制作而成。 0019 该实用新型吸引器管身为纯铝金属制造, 其较塑料型材料牢固, 同时较不锈钢型 材料柔软。 其特殊打造的弧线形转角既保证管身外的转角的完美弧形, 又保存管身内通道 足够流通空间。 该新型吸引器专为颈椎手术设计, 特别适合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 融合术 (ACCF) 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ACDF) 等颈椎椎间减压术中应用, 能充分 发挥其辅助操作优势。 0020 本实用新型是由连接头、 调压孔、 管身与可转弯。
11、短可顺序连接, 其末端短管可与管 身轴线可形成0 -90 角度。 该吸引器在颈椎手术中不仅能有效完成各种常规辅助操作, 减 少对手术视野的干扰, 降低人为手术盲点, 给予术者更大的术区范围及操作空间, 且能调整 吸引器末端弧度到达椎体后缘或椎间底部更好地完成各项辅助任务。 导芯的作用在于引器 堵塞时, 疏通吸引器内孔道。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可以在颈椎手术中, 特别是颈椎椎间减压术中, 可到 达椎体后缘或椎间底部等术区, 灵活地完成各项手术辅助操作, 降低手术中损伤脊髓及神 经根等的风险。 同时, 其最大程度地给予术者更大的视野范围和操作空间。 该设计中仅采用 改良管身材质及。
12、调整管身末端短管, 结构简单, 效果满意。 0022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322994 U 4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23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322994 U 5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5322994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