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pdf

上传人:凯文 文档编号:8514423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35.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228347.2

申请日:

20161116

公开号:

CN206454067U

公开日:

2017090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5/145,A61M5/44

主分类号:

A61M5/145,A61M5/44

申请人:

于永焕

发明人:

于永焕

地址:

264001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解放路91号烟台山医院输液科

优先权:

CN201621228347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包括加温箱,所述加温箱呈上端开口的形状,加温箱的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电加热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热量由传热板传递给血液输入管和血液输出管,使伤员在输入血液时,体温保持稳定,避免了传统的直接输入血液使伤员体温下降,不利于伤员的抢救,当往复左右摆动摆动杆时,血液输出管能够持续加压,加快对伤员的血液输入速度,增加伤员的抢救几率,并且通过控制摆动杆的摆动速度,即可调节血液输出管内的加压强度,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非常适合在户外进行抢救工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包括加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箱呈上端开口的形状,加温箱的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电加热棒,电加热棒固定连接在加温箱的内壁上,所述电加热棒的上部设置有传热板,传热板的端部与加温箱的内壁相固定连接,传热板上的前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弹性夹片组和二号弹性夹片组,一号弹性夹片组内夹有血液输出管,二号弹性夹片组夹有血液输入管,所述加温箱的右侧壁体开设有两个通孔,血液输入管的右端和血液输出管的右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所述血液输入管的左端和血液输出管的左端分别接通有一号三通管和二号三通管,所述加温箱的上部设置有加压箱,加压箱的左右侧内壁分别通过铰链连接有一号液压缸和二号液压缸,所述一号液压缸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活塞,一号活塞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号活塞杆,一号活塞杆穿过一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并与一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接,一号液压缸的两侧壁体分别接通有一号输入管和一号输出管,所述一号输入管和一号输出管分别与一号三通管的一端和二号三通管的一端相接通,一号输入管内安装有一号输入单向阀,一号输出管内安装有一号输出单向阀,所述二号液压缸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活塞,二号活塞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二号活塞杆,二号活塞杆穿过二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并与二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接,二号液压缸的两侧分别接通有二号输入管和二号输出管,所述二号输入管和二号输出管分别与一号三通管的一端和二号三通管的一端相接通,二号输入管内安装有二号输入单向阀,二号输出管内安装有二号输出单向阀,所述加压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部通过铰链连接有摆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棒至少为六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隔热板的内部开设有中空夹层,所述隔热板设置在电加热棒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蓄电池组设置在隔热板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弹性夹片组和二号弹性夹片组的弹性夹片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箱的内壁上侧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半球卡合凸起,加压箱的外壁下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半球卡合槽,所述半球卡合凸起位于半球卡合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箱的上侧壁体开设有摆动口,摆动杆穿过摆动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扶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具体是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输血方式由于受到输血动力的制约,只能采用输血架辅助输血,并且存在诸多不便之处,在户外的抢救输血过程中使用不方便,不能安全有效地进行输血,并且输血速度慢,不利于在户外对伤员的抢救,并且在大量输入低温血液时容易造成伤员体温丢失过快,这些特点使得常规的输血方法难以应用于户外的急救。

在战地、灾区等户外抢救当中由于环境复杂,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输血治疗,并且需要输血过程便于转移,传统的输血装置不能适应这种特殊情况下的需要。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5055081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加温加压输液装置,该装置能够对伤员进行加温加压输液,但是该装置需要耗费较多的电量来完成加压装置的动力和加压程度的调节,因此不支持长时间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包括加温箱,所述加温箱呈上端开口的形状,加温箱的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电加热棒,电加热棒固定连接在加温箱的内壁上,所述电加热棒的上部设置有传热板,传热板的端部与加温箱的内壁相固定连接,传热板上的前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弹性夹片组和二号弹性夹片组,一号弹性夹片组内夹有血液输出管,二号弹性夹片组夹有血液输入管,所述加温箱的右侧壁体开设有两个通孔,血液输入管的右端和血液输出管的右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所述血液输入管的左端和血液输出管的左端分别接通有一号三通管和二号三通管,所述加温箱的上部设置有加压箱,加压箱的左右侧内壁分别通过铰链连接有一号液压缸和二号液压缸,所述一号液压缸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活塞,一号活塞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号活塞杆,一号活塞杆穿过一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并与一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接,一号液压缸的两侧壁体分别接通有一号输入管和一号输出管,所述一号输入管和一号输出管分别与一号三通管的一端和二号三通管的一端相接通,一号输入管内安装有一号输入单向阀,一号输出管内安装有一号输出单向阀,所述二号液压缸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活塞,二号活塞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二号活塞杆,二号活塞杆穿过二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并与二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接,二号液压缸的两侧分别接通有二号输入管和二号输出管,所述二号输入管和二号输出管分别与一号三通管的一端和二号三通管的一端相接通,二号输入管内安装有二号输入单向阀,二号输出管内安装有二号输出单向阀,所述加压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部通过铰链连接有摆动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加热棒至少为六根。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温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隔热板的内部开设有中空夹层,所述隔热板设置在电加热棒的下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温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蓄电池组设置在隔热板的下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弹性夹片组和二号弹性夹片组的弹性夹片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温箱的内壁上侧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半球卡合凸起,加压箱的外壁下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半球卡合槽,所述半球卡合凸起位于半球卡合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压箱的上侧壁体开设有摆动口,摆动杆穿过摆动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摆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扶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热量由传热板传递给血液输入管和血液输出管,使伤员在输入血液时,体温保持稳定,避免了传统的直接输入血液使伤员体温下降,不利于伤员的抢救,当往复左右摆动摆动杆时,血液输出管能够持续加压,加快对伤员的血液输入速度,增加伤员的抢救几率,并且通过控制摆动杆的摆动速度,即可调节血液输出管内的加压强度,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非常适合在户外进行抢救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中A-A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中B-B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中I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加温箱、2-电加热棒、3-传热板、4-一号弹性夹片组、5-二号弹性夹片组、6-血液输出管、7-血液输入管、8-二号三通管、9-一号三通管、10-隔热板、11-真空夹层、12-蓄电池组、13-加压箱、14-一号液压缸、15-二号液压缸、16-一号活塞、17-一号活塞杆、18-一号输入管、19-一号输入单向阀、20-二号输入管、21-二号输入单向阀、22-一号输出管、23-一号输出单向阀、24-二号输出管、25-二号输出单向阀、26-支撑板、27-摆动杆、28-摆动口、29-手扶球、30-半球卡合凸起、31-半球卡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4,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包括加温箱1,所述加温箱1呈上端开口的形状,加温箱1的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电加热棒2,电加热棒2固定连接在加温箱1的内壁上,所述电加热棒2的上部设置有传热板3,传热板3的端部与加温箱1的内壁相固定连接,传热板3上的前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弹性夹片组4和二号弹性夹片组5,一号弹性夹片组4内夹有血液输出管6,二号弹性夹片5组夹有血液输入管7,所述加温箱1的右侧壁体开设有两个通孔,血液输入管7的右端和血液输出管6的右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所述血液输入管7的左端和血液输出管6的左端分别接通有一号三通管9和二号三通管8;

需要使用时,将血液输入管7和血液输出管6分别卡入二号弹性夹片组5和一号弹性夹片组4内,启动电加热棒2,热量由传热板3传递给血液输入管7和血液输出管6,使伤员在输入血液时,体温保持稳定,避免了传统的直接输入血液使伤员体温下降,不利于伤员的抢救;

所述加温箱1的上部设置有加压箱13,加压箱13的左右侧内壁分别通过铰链连接有一号液压缸14和二号液压缸15,所述一号液压缸14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活塞16,一号活塞16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号活塞杆17,一号活塞杆7穿过一号液压缸14的上侧壁体并与一号液压缸14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接,一号液压缸14的两侧壁体分别接通有一号输入管18和一号输出管22,所述一号输入管18和一号输出管22分别与一号三通管9的一端和二号三通管8的一端相接通,一号输入管18内安装有一号输入单向阀19,一号输出管22内安装有一号输出单向阀23,所述二号液压缸15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活塞,二号活塞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二号活塞杆,二号活塞杆穿过二号液压缸15的上侧壁体并与二号液压缸15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接,二号液压缸15的两侧分别接通有二号输入管20和二号输出管24,所述二号输入管20和二号输出管24分别与一号三通管9的一端和二号三通管8的一端相接通,二号输入管20内安装有二号输入单向阀21,二号输出管21内安装有二号输出单向阀25,所述加压箱1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26,支撑板26的上部通过铰链连接有摆动杆27;

血液输入管7内血液由右端输入,经过传热板3的加温作用后,通过一号三通管9分别注入到一号输入管18内和二号输入管24内,一号输入18管和二号输入管24分别与一号液压缸14和二号液压缸15相接通,如图1所示,当摆动杆27向左摆动时,此时二号液压缸15内的二号活塞上移,由于二号输入管24内安装有二号输入单向阀25,二号输入管24内的血液通过二号输入单向阀25注入到二号液压缸15内,而此时一号液压缸14内的一号活塞下16移,由于一号输入管18上安装有一号输入单向阀19,一号输出管22上安装有一号输出单向阀23,因此一号液压缸14内的血液通过一号输出管22、一号输出单行阀23和二号三通管8注入到血液输出管6,对血液输出管6内进行加压,当摆动杆27向右摆动时,此时是血液输入管7内的血液注入到一号液压缸14内,二号液压缸14内的血液注入到血月输出管6内并加压,因此当往复左右摆动摆动杆27时,血液输出管6能够持续加压,加快对伤员的血液输入速度,增加伤员的抢救几率,并且通过控制摆动杆27的摆动速度,即可调节血液输出管6内的加压强度,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非常适合在户外进行抢救工作。

所述电加热棒2至少为六根。

所述加温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10,隔热板10的内部开设有中空夹层11,所述隔热板10设置在电加热棒2的下侧。

所述加温箱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12,蓄电池组12设置在隔热板10的下部。

所述一号弹性夹片组4和二号弹性夹片组5的弹性夹片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所述加温箱1的内壁上侧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半球卡合凸起30,加压箱13的外壁下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半球卡合槽31,所述半球卡合凸起30位于半球卡合槽31内。

所述加压箱13的上侧壁体开设有摆动口28,摆动杆27穿过摆动口28。

所述摆动杆2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扶球2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需要使用时,将血液输入管7和血液输出管6分别卡入二号弹性夹片组5和一号弹性夹片组4内,启动电加热棒2,热量由传热板3传递给血液输入管7和血液输出管6,使伤员在输入血液时,体温保持稳定,避免了传统的直接输入血液使伤员体温下降,不利于伤员的抢救;液输入管7内血液由右端输入,经过传热板3的加温作用后,通过一号三通管9分别注入到一号输入管18内和二号输入管24内,一号输入18管和二号输入管24分别与一号液压缸14和二号液压缸15相接通,如图1所示,当摆动杆27向左摆动时,此时二号液压缸15内的二号活塞上移,由于二号输入管24内安装有二号输入单向阀25,二号输入管24内的血液通过二号输入单向阀25注入到二号液压缸15内,而此时一号液压缸14内的一号活塞下16移,由于一号输入管18上安装有一号输入单向阀19,一号输出管22上安装有一号输出单向阀23,因此一号液压缸14内的血液通过一号输出管22、一号输出单行阀23和二号三通管8注入到血液输出管6,对血液输出管6内进行加压,当摆动杆27向右摆动时,此时是血液输入管7内的血液注入到一号液压缸14内,二号液压缸14内的血液注入到血月输出管6内并加压,因此当往复左右摆动摆动杆27时,血液输出管6能够持续加压,加快对伤员的血液输入速度,增加伤员的抢救几率,并且通过控制摆动杆27的摆动速度,即可调节血液输出管6内的加压强度,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非常适合在户外进行抢救工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228347.2 (22)申请日 2016.11.16 (73)专利权人 于永焕 地址 264001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解放路 91号烟台山医院输液科 (72)发明人 于永焕 (51)Int.Cl. A61M 5/145(2006.01) A61M 5/4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 压装置, 包括加温箱, 所述加温箱呈上端开口的 形状, 加温箱的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电加热棒;。

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热量由传热板传递给 血液输入管和血液输出管, 使伤员在输入血液 时, 体温保持稳定, 避免了传统的直接输入血液 使伤员体温下降, 不利于伤员的抢救, 当往复左 右摆动摆动杆时, 血液输出管能够持续加压, 加 快对伤员的血液输入速度, 增加伤员的抢救几 率, 并且通过控制摆动杆的摆动速度, 即可调节 血液输出管内的加压强度, 操作简单, 携带方便, 非常适合在户外进行抢救工作。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3页 CN 206454067 U 2017.09.01 CN 206454067 U 1.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包括加温箱,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温箱。

3、呈上端开口的 形状, 加温箱的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电加热棒, 电加热棒固定连接在加温箱的内壁上, 所述 电加热棒的上部设置有传热板, 传热板的端部与加温箱的内壁相固定连接, 传热板上的前 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弹性夹片组和二号弹性夹片组, 一号弹性夹片组内夹有血液输出 管, 二号弹性夹片组夹有血液输入管, 所述加温箱的右侧壁体开设有两个通孔, 血液输入管 的右端和血液输出管的右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 所述血液输入管的左端和血液输出管的左 端分别接通有一号三通管和二号三通管, 所述加温箱的上部设置有加压箱, 加压箱的左右 侧内壁分别通过铰链连接有一号液压缸和二号液压缸, 所述一号液压缸的内部设置有一。

4、号 活塞, 一号活塞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号活塞杆, 一号活塞杆穿过一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并 与一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接, 一号液压缸的两侧壁体分别接通有一号输入管和一 号输出管, 所述一号输入管和一号输出管分别与一号三通管的一端和二号三通管的一端相 接通, 一号输入管内安装有一号输入单向阀, 一号输出管内安装有一号输出单向阀, 所述二 号液压缸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活塞, 二号活塞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二号活塞杆, 二号活塞杆穿 过二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并与二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接, 二号液压缸的两侧分别 接通有二号输入管和二号输出管, 所述二号输入管和二号输出管分别与一号三通管的一端 和二号三通管。

5、的一端相接通, 二号输入管内安装有二号输入单向阀, 二号输出管内安装有 二号输出单向阀, 所述加压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支撑板的上部通过铰链连接有摆 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加热棒至 少为六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温箱的内 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 隔热板的内部开设有中空夹层, 所述隔热板设置在电加热棒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温箱的内 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 蓄电池组设置在隔热板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血。

6、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号弹性夹 片组和二号弹性夹片组的弹性夹片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温箱的内 壁上侧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半球卡合凸起, 加压箱的外壁下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半球卡合 槽, 所述半球卡合凸起位于半球卡合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箱 的上侧壁体开设有摆动口, 摆动杆穿过摆动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杆的顶 端固定连接有手扶球。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4540。

7、67 U 2 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 具体是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输血方式由于受到输血动力的制约, 只能采用输血架辅助输血, 并且存在 诸多不便之处, 在户外的抢救输血过程中使用不方便, 不能安全有效地进行输血, 并且输血 速度慢, 不利于在户外对伤员的抢救, 并且在大量输入低温血液时容易造成伤员体温丢失 过快, 这些特点使得常规的输血方法难以应用于户外的急救。 0003 在战地、 灾区等户外抢救当中由于环境复杂, 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输血治疗, 并且需 要输血过程便于转移, 传统的输血装置不能适应这种特殊情况。

8、下的需要。 0004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5055081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动加温加压输液装置, 该装置能够对伤员进行加温加压输液, 但是该装置需要耗费较多的电量来完成加压装置的 动力和加压程度的调节, 因此不支持长时间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包括加温箱, 所述加温箱呈上端开口的形状, 加温 箱的内部均匀安装有若干电加热棒, 电加热棒固定连接在加温箱的内壁上, 所述电加热棒 的上部设置有传热。

9、板, 传热板的端部与加温箱的内壁相固定连接, 传热板上的前后侧分别 固定连接有一号弹性夹片组和二号弹性夹片组, 一号弹性夹片组内夹有血液输出管, 二号 弹性夹片组夹有血液输入管, 所述加温箱的右侧壁体开设有两个通孔, 血液输入管的右端 和血液输出管的右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 所述血液输入管的左端和血液输出管的左端分别 接通有一号三通管和二号三通管, 所述加温箱的上部设置有加压箱, 加压箱的左右侧内壁 分别通过铰链连接有一号液压缸和二号液压缸, 所述一号液压缸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活塞, 一号活塞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号活塞杆, 一号活塞杆穿过一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并与一号 液压缸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接, 一号。

10、液压缸的两侧壁体分别接通有一号输入管和一号输出 管, 所述一号输入管和一号输出管分别与一号三通管的一端和二号三通管的一端相接通, 一号输入管内安装有一号输入单向阀, 一号输出管内安装有一号输出单向阀, 所述二号液 压缸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活塞, 二号活塞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二号活塞杆, 二号活塞杆穿过二 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并与二号液压缸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接, 二号液压缸的两侧分别接通 有二号输入管和二号输出管, 所述二号输入管和二号输出管分别与一号三通管的一端和二 号三通管的一端相接通, 二号输入管内安装有二号输入单向阀, 二号输出管内安装有二号 输出单向阀, 所述加压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支撑。

11、板的上部通过铰链连接有摆动杆。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电加热棒至少为六根。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6454067 U 3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加温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板, 隔热板 的内部开设有中空夹层, 所述隔热板设置在电加热棒的下侧。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加温箱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 蓄电 池组设置在隔热板的下部。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一号弹性夹片组和二号弹性夹片组的弹性 夹片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加温箱的内壁上侧均匀固定连接有。

12、若干半 球卡合凸起, 加压箱的外壁下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半球卡合槽, 所述半球卡合凸起位于半球 卡合槽内。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加压箱的上侧壁体开设有摆动口, 摆动杆 穿过摆动口。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摆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扶球。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热量由传热板传递给血液输入管和 血液输出管, 使伤员在输入血液时, 体温保持稳定, 避免了传统的直接输入血液使伤员体温 下降, 不利于伤员的抢救, 当往复左右摆动摆动杆时, 血液输出管能够持续加压, 加快对伤 员的血液输入速度, 增加伤员的抢救几率, 并且通过控制。

13、摆动杆的摆动速度, 即可调节血液 输出管内的加压强度, 操作简单, 携带方便, 非常适合在户外进行抢救工作。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中A-A的剖视示意图; 0018 图3为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中B-B的剖视示意图; 0019 图4为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中I的放大示意图; 0020 图中: 1-加温箱、 2-电加热棒、 3-传热板、 4-一号弹性夹片组、 5-二号弹性夹片组、 6-血液输出管、 7-血液输入管、 8-二号三通管、 9-一号三通管、 10-隔热板、 11-真空夹层、 12- 蓄电池组。

14、、 13-加压箱、 14-一号液压缸、 15-二号液压缸、 16-一号活塞、 17-一号活塞杆、 18- 一号输入管、 19-一号输入单向阀、 20-二号输入管、 21-二号输入单向阀、 22-一号输出管、 23-一号输出单向阀、 24-二号输出管、 25-二号输出单向阀、 26-支撑板、 27-摆动杆、 28-摆动 口、 29-手扶球、 30-半球卡合凸起、 31-半球卡合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2 请参阅图1-4, 一种输血用血液加温加压装置, 包括加温箱1, 所述加温箱1呈上端 开口的形状, 加温箱1的内部均匀安装有。

15、若干电加热棒2, 电加热棒2固定连接在加温箱1的 内壁上, 所述电加热棒2的上部设置有传热板3, 传热板3的端部与加温箱1的内壁相固定连 接, 传热板3上的前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一号弹性夹片组4和二号弹性夹片组5, 一号弹性夹 片组4内夹有血液输出管6, 二号弹性夹片5组夹有血液输入管7, 所述加温箱1的右侧壁体开 设有两个通孔, 血液输入管7的右端和血液输出管6的右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 所述血液输 入管7的左端和血液输出管6的左端分别接通有一号三通管9和二号三通管8;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6454067 U 4 0023 需要使用时, 将血液输入管7和血液输出管6分别卡入二号。

16、弹性夹片组5和一号弹 性夹片组4内, 启动电加热棒2, 热量由传热板3传递给血液输入管7和血液输出管6, 使伤员 在输入血液时, 体温保持稳定, 避免了传统的直接输入血液使伤员体温下降, 不利于伤员的 抢救; 0024 所述加温箱1的上部设置有加压箱13, 加压箱13的左右侧内壁分别通过铰链连接 有一号液压缸14和二号液压缸15, 所述一号液压缸14的内部设置有一号活塞16, 一号活塞 16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一号活塞杆17, 一号活塞杆7穿过一号液压缸14的上侧壁体并与一号 液压缸14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接, 一号液压缸14的两侧壁体分别接通有一号输入管18和一 号输出管22, 所述一号输入管18。

17、和一号输出管22分别与一号三通管9的一端和二号三通管8 的一端相接通, 一号输入管18内安装有一号输入单向阀19, 一号输出管22内安装有一号输 出单向阀23, 所述二号液压缸15的内部设置有二号活塞, 二号活塞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二号 活塞杆, 二号活塞杆穿过二号液压缸15的上侧壁体并与二号液压缸15的上侧壁体相滑动连 接, 二号液压缸15的两侧分别接通有二号输入管20和二号输出管24, 所述二号输入管20和 二号输出管24分别与一号三通管9的一端和二号三通管8的一端相接通, 二号输入管20内安 装有二号输入单向阀21, 二号输出管21内安装有二号输出单向阀25, 所述加压箱13的内壁 固定连接。

18、有支撑板26, 支撑板26的上部通过铰链连接有摆动杆27; 0025 血液输入管7内血液由右端输入, 经过传热板3的加温作用后, 通过一号三通管9分 别注入到一号输入管18内和二号输入管24内, 一号输入18管和二号输入管24分别与一号液 压缸14和二号液压缸15相接通, 如图1所示, 当摆动杆27向左摆动时, 此时二号液压缸15内 的二号活塞上移, 由于二号输入管24内安装有二号输入单向阀25, 二号输入管24内的血液 通过二号输入单向阀25注入到二号液压缸15内, 而此时一号液压缸14内的一号活塞下16 移, 由于一号输入管18上安装有一号输入单向阀19, 一号输出管22上安装有一号输出单。

19、向 阀23, 因此一号液压缸14内的血液通过一号输出管22、 一号输出单行阀23和二号三通管8注 入到血液输出管6, 对血液输出管6内进行加压, 当摆动杆27向右摆动时, 此时是血液输入管 7内的血液注入到一号液压缸14内, 二号液压缸14内的血液注入到血月输出管6内并加压, 因此当往复左右摆动摆动杆27时, 血液输出管6能够持续加压, 加快对伤员的血液输入速 度, 增加伤员的抢救几率, 并且通过控制摆动杆27的摆动速度, 即可调节血液输出管6内的 加压强度, 操作简单, 携带方便, 非常适合在户外进行抢救工作。 0026 所述电加热棒2至少为六根。 0027 所述加温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热。

20、板10, 隔热板10的内部开设有中空夹层11, 所 述隔热板10设置在电加热棒2的下侧。 0028 所述加温箱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蓄电池组12, 蓄电池组12设置在隔热板10的下部。 0029 所述一号弹性夹片组4和二号弹性夹片组5的弹性夹片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0030 所述加温箱1的内壁上侧均匀固定连接有若干半球卡合凸起30, 加压箱13的外壁 下侧均匀开设有若干半球卡合槽31, 所述半球卡合凸起30位于半球卡合槽31内。 0031 所述加压箱13的上侧壁体开设有摆动口28, 摆动杆27穿过摆动口28。 0032 所述摆动杆2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手扶球29。 003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

21、需要使用时, 将血液输入管7和血液输出管6分别卡入 二号弹性夹片组5和一号弹性夹片组4内, 启动电加热棒2, 热量由传热板3传递给血液输入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6454067 U 5 管7和血液输出管6, 使伤员在输入血液时, 体温保持稳定, 避免了传统的直接输入血液使伤 员体温下降, 不利于伤员的抢救; 液输入管7内血液由右端输入, 经过传热板3的加温作用 后, 通过一号三通管9分别注入到一号输入管18内和二号输入管24内, 一号输入18管和二号 输入管24分别与一号液压缸14和二号液压缸15相接通, 如图1所示, 当摆动杆27向左摆动 时, 此时二号液压缸15内的二号活塞。

22、上移, 由于二号输入管24内安装有二号输入单向阀25, 二号输入管24内的血液通过二号输入单向阀25注入到二号液压缸15内, 而此时一号液压缸 14内的一号活塞下16移, 由于一号输入管18上安装有一号输入单向阀19, 一号输出管22上 安装有一号输出单向阀23, 因此一号液压缸14内的血液通过一号输出管22、 一号输出单行 阀23和二号三通管8注入到血液输出管6, 对血液输出管6内进行加压, 当摆动杆27向右摆动 时, 此时是血液输入管7内的血液注入到一号液压缸14内, 二号液压缸14内的血液注入到血 月输出管6内并加压, 因此当往复左右摆动摆动杆27时, 血液输出管6能够持续加压, 加快对。

23、 伤员的血液输入速度, 增加伤员的抢救几率, 并且通过控制摆动杆27的摆动速度, 即可调节 血液输出管6内的加压强度, 操作简单, 携带方便, 非常适合在户外进行抢救工作。 0034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 因此, 无论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

24、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35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6454067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7 CN 206454067 U 7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8 CN 206454067 U 8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9 CN 206454067 U 9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