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8512712 上传时间:2020-07-3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2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026098.3

申请日:

20140115

公开号:

CN203677699U

公开日:

2014070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25/01,A61F2/95

主分类号:

A61M25/01,A61F2/95

申请人:

华南理工大学

发明人:

万珍平,李玲艳,陆龙生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

优先权:

CN201420026098U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蔡茂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包括第一主导管、第二主导管;第一主导管和第二主导管通过弯管连接;第一主导管和第二主导管与弯管连接端的内壁呈楔形结构;所述弯管为圆弧形弯管;所述弯管的弯曲弧度可调。第一主导管、第二主导管连接弯管经模具高频焊接,紧密套接在两主导管头端,连通导管并使导管形成一定弧度,便于冠脉介入手术的实施,能为后续医疗器械(导丝、球囊、支架等)的输送提供强大的支持力,且不损害主动脉内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工艺结构简单,具有安全可靠,且避免了因导管支持力不足带来的医疗风险。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导管、第二主导管;第一主导管和第二主导管通过弯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导管和第二主导管与弯管连接端的内壁呈楔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为圆弧形弯管;所述弯管的弯曲弧度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弯管为弹性圆弧形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的内径与主导管和第二主导管的外径相等。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导管,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力加强的 冠脉介入导管。

背景技术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的发展,对介入器材是呀的各种导管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用于输送各种医疗器械(如导丝、球囊和支架等)的导引导管的要 求比较特殊,不仅要求导引导管要有足够支持力和足够的内管径,保证后续 医疗器械的顺利输送以及手术的进行,还要求导管的外管径要尽可能小,减 小导引导管对患者血管的创伤以及降低患者的不舒适度。导引导管的作用是 输送各种介入治疗器械到达病变部位,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影响,向前推 送球囊、支架的力量使导引导管获得相反方向运动的趋势,特别是对于极度 扭曲、钙化、成角和支架中再过支架的冠状动脉病变,这种反向作用趋势更 强,这时需要导引导管提供大的支持力,才能保障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大 的支持力保证导引导管不会因前向推送力的加大而反向退出冠状动脉开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适用范围广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其工艺简单,安全性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包括第一主导管1、第二主导管3,第 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通过弯管2连接。所述弯管2为圆弧形弯管,所 述圆弧形弯管为弹性圆弧形弯管;所述弯管2的弯曲弧度可调,经弯曲变形 后可恢复原形。所述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与弯管2连接端的内壁呈 楔形结构。弯管2比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的硬度大,韧性强。该弯管2 的内径与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的外径相等。

上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模具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造出弯管2;

(2)再分别将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与弯管2连接端的内壁进行 楔形过渡处理;

(3)将步骤(2)处理的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经过楔形过渡处理 的端部,插入弯管2的两端后,再经过高频模具紧密焊接在一起,得到冠脉 介入导管的毛坯;

(4)对冠脉介入导管的毛坯进行光滑处理,得到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 导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弯管2的弯曲弧度可调,可满足不同患者的手术治疗,具有通用性。避 免了因导管支持力不足带来的医疗风险。

实际应用中,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需要一定的弯曲弧度,第一 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的连接处采用弯管2可以使加工工艺更简单,更易 生产。

采用上述结构的冠脉介入导管,因为弯管2在弯曲段,既不影响主导管 1和第二主导管3的其他性能,其支持力又大于现有导管,且不会增加患者的 不舒适。

本专利工艺结构简单,其工艺简单,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引导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包括第一主导 管1、第二主导管3;第一主导管1较长,实际应用中经皮穿刺后能沿动脉轴 向伸入到心脏近端大动脉;第二主导管3,该导管较短,实际应用中沿动脉径 向伸入到冠脉口;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通过弯管2连接。所述第一主导 管1和第二主导管3与弯管2连接端的内壁呈楔形结构。弯管2比主导管1 和第二主导管3的硬度大,韧性强。

所述弯管2为圆弧形弯管。所述圆弧形弯管为弹性圆弧形弯管。经弯曲变 形后恢复原形。

所述弯管2的内径与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的外径相等。

上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的制造方法,可通过下述步骤实现:

(1)通过模具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造出弯管2;

(2)再分别将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与弯管2连接端的内壁进行 楔形过渡处理;楔形过渡处理,有利于避免将来手术过程阻碍物质输送;

(3)将步骤(2)处理的第一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管3经过楔形过渡处理 的端部,插入弯管2的两端后,再经过高频模具紧密焊接在一起,得到冠脉 介入导管的毛坯;

(4)对冠脉介入导管的毛坯进行光滑处理,得到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 导管。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 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 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77699 U (45)授权公告日 2014.07.02 CN 203677699 U (21)申请号 201420026098.3 (22)申请日 2014.01.15 A61M 25/01(2006.01) A61F 2/95(2013.01) (73)专利权人 华南理工大学 地址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 381 号 (72)发明人 万珍平 李玲艳 陆龙生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245 代理人 蔡茂略 (54) 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持力加强的。

2、冠脉介 入导管, 包括第一主导管、 第二主导管 ; 第一主导 管和第二主导管通过弯管连接 ; 第一主导管和第 二主导管与弯管连接端的内壁呈楔形结构 ; 所述 弯管为圆弧形弯管 ; 所述弯管的弯曲弧度可调。 第一主导管、 第二主导管连接弯管经模具高频焊 接, 紧密套接在两主导管头端, 连通导管并使导管 形成一定弧度, 便于冠脉介入手术的实施, 能为后 续医疗器械 (导丝、 球囊、 支架等) 的输送提供强大 的支持力, 且不损害主动脉内壁。与现有技术相 比, 本实用新型工艺结构简单, 具有安全可靠, 且 避免了因导管支持力不足带来的医疗风险。 (51)Int.Cl.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

3、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77699 U CN 203677699 U 1/1 页 2 1. 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其特征在于 : 包括第一主导管、 第二主导管 ; 第一 主导管和第二主导管通过弯管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第一主导管 和第二主导管与弯管连接端的内壁呈楔形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弯。

4、管为圆弧 形弯管 ; 所述弯管的弯曲弧度可调。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圆弧形弯管 为弹性圆弧形弯管。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弯管的内径 与主导管和第二主导管的外径相等。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677699 U 2 1/2 页 3 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导管, 属于医疗器械 ; 尤其涉及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 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手术的发展, 对介入器材是呀的各种导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用于输送各种医疗器。

5、械 (如导丝、 球囊和支架等) 的导引导管的要求比较特殊, 不仅要求导 引导管要有足够支持力和足够的内管径, 保证后续医疗器械的顺利输送以及手术的进行, 还要求导管的外管径要尽可能小, 减小导引导管对患者血管的创伤以及降低患者的不舒适 度。 导引导管的作用是输送各种介入治疗器械到达病变部位, 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影响, 向前推送球囊、 支架的力量使导引导管获得相反方向运动的趋势, 特别是对于极度扭曲、 钙 化、 成角和支架中再过支架的冠状动脉病变, 这种反向作用趋势更强, 这时需要导引导管提 供大的支持力, 才能保障介入手术的顺利进行。大的支持力保证导引导管不会因前向推送 力的加大而反向退出冠。

6、状动脉开口。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适用范 围广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其工艺简单, 安全性高。 0004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 0005 一种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包括第一主导管 1、 第二主导管 3, 第一主导管 1 和第二主导管 3 通过弯管 2 连接。所述弯管 2 为圆弧形弯管, 所述圆弧形弯管为弹性圆弧 形弯管 ; 所述弯管 2 的弯曲弧度可调, 经弯曲变形后可恢复原形。所述第一主导管 1 和第 二主导管 3 与弯管 2 连接端的内壁呈楔形结构。弯管 2 比主导管 1 和第二主导管 3 的硬度 大。

7、, 韧性强。该弯管 2 的内径与主导管 1 和第二主导管 3 的外径相等。 0006 上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的制造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 : 0007 (1) 通过模具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造出弯管 2 ; 0008 (2) 再分别将第一主导管 1 和第二主导管 3 与弯管 2 连接端的内壁进行楔形过渡 处理 ; 0009 (3) 将步骤 (2) 处理的第一主导管 1 和第二主导管 3 经过楔形过渡处理的端部, 插 入弯管 2 的两端后, 再经过高频模具紧密焊接在一起, 得到冠脉介入导管的毛坯 ; 0010 (4) 对冠脉介入导管的毛坯进行光滑处理, 得到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001。

8、1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 0012 弯管 2 的弯曲弧度可调, 可满足不同患者的手术治疗, 具有通用性。避免了因导管 支持力不足带来的医疗风险。 0013 实际应用中, 第一主导管 1 和第二主导管 3 需要一定的弯曲弧度, 第一主导管 1 和 第二主导管 3 的连接处采用弯管 2 可以使加工工艺更简单, 更易生产。 说 明 书 CN 203677699 U 3 2/2 页 4 0014 采用上述结构的冠脉介入导管, 因为弯管2在弯曲段, 既不影响主导管1和第二主 导管 3 的其他性能, 其支持力又大于现有导管, 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舒适。 0015 本专利工艺结构简单, 。

9、其工艺简单, 安全性高、 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6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引导管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 2 为图 1 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0019 实施例 0020 如图 1、 2 所示。本实用新型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包括第一主导管 1、 第二 主导管 3 ; 第一主导管 1 较长, 实际应用中经皮穿刺后能沿动脉轴向伸入到心脏近端大动 脉 ; 第二主导管3, 该导管较短, 实际应用中沿动脉径向伸入到冠脉口 ; 主导管1和第二主导 管 3 通过弯管 2 连接。所述第一主导管。

10、 1 和第二主导管 3 与弯管 2 连接端的内壁呈楔形结 构。弯管 2 比主导管 1 和第二主导管 3 的硬度大, 韧性强。 0021 所述弯管 2 为圆弧形弯管。所述圆弧形弯管为弹性圆弧形弯管。经弯曲变形后恢 复原形。 0022 所述弯管 2 的内径与主导管 1 和第二主导管 3 的外径相等。 0023 上述的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的制造方法, 可通过下述步骤实现 : 0024 (1) 通过模具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制造出弯管 2 ; 0025 (2) 再分别将第一主导管 1 和第二主导管 3 与弯管 2 连接端的内壁进行楔形过渡 处理 ; 楔形过渡处理, 有利于避免将来手术过程阻碍物质输送 。

11、; 0026 (3) 将步骤 (2) 处理的第一主导管 1 和第二主导管 3 经过楔形过渡处理的端部, 插 入弯管 2 的两端后, 再经过高频模具紧密焊接在一起, 得到冠脉介入导管的毛坯 ; 0027 (4) 对冠脉介入导管的毛坯进行光滑处理, 得到支持力加强的冠脉介入导管。 0028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002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其他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 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 修饰、 替代、 组合、 简化, 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 都包含在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203677699 U 4 1/1 页 5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677699 U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