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728342.0 (22)申请日 2017.12.13 (73)专利权人 游德敏 地址 563099 贵州省遵义市贵州航天医院 儿科 (72)发明人 游德敏 范静兰 李磊 (51)Int.Cl. A61M 16/00(2006.01) A61M 25/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 置, 包括弧形槽、 活动杆、 伸缩杆、 海绵块、 魔术贴 勾面带、 魔术贴毛面带、 绷带、 限位。
2、盘以及圆杆, 所述活动杆后端装配在弧形槽内, 且活动杆前端 装配有伸缩杆, 所述伸缩杆上端通过支杆装配有 海绵块, 所述海绵块设置在伸缩杆前侧, 该设计 实现了辅助夹持的目的, 所述魔术贴勾面带装配 在连接杆环形侧面上侧, 所述圆杆后端固定在连 接杆环形侧面前侧, 且圆杆前端固定在限位盘后 端面中间位置, 所述绷带下端固定在限位盘环形 侧面上侧, 且绷带上端面装配有魔术贴毛面带, 该设计实现了整理冗长吸氧管的目的, 本实用新 型固定效果佳, 便于整理吸氧管, 稳定性好, 可靠 性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049151 U 2018.11.06 CN 2080491。
3、51 U 1.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包括装置主体、 辅助夹持机构 (1) 以及管路整理机构 (3) , 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转盘 (2) 、 连接杆 (4) 、 夹持管 (5) 、 弧形杆 (6) 、 固定盘 (7) 以及挂环 (8) , 所述固定盘 (7) 安装在挂环 (8) 前端面左侧, 所述转盘 (2) 设置在固定盘 (7) 前侧, 且转盘 (2) 通过转轴一与固定盘 (7) 相连接, 所述连接杆 (4) 右端固定在转盘 (2) 环 形侧面左侧, 所述连接杆 (4) 左端装配有弧形杆 (6) , 所述弧形杆 (6) 后端装配有夹持管 (5) ; 所述辅助夹持机构 (1) 。
4、装配在挂环 (8) 前端面, 所述辅助夹持机构 (1) 包括弧形槽 (11) 、 活动杆 (12) 、 伸缩杆 (13) 以及海绵块 (14) , 所述弧形槽 (11) 开设在挂环 (8) 前端面, 所述活 动杆 (12) 后端装配在弧形槽 (11) 内, 且活动杆 (12) 前端装配有伸缩杆 (13) , 所述伸缩杆 (13) 上端通过支杆装配有海绵块 (14) , 所述海绵块 (14) 设置在伸缩杆 (13) 前侧; 所述管路整理机构 (3) 装配在连接杆 (4) 环形侧面前侧, 所述管路整理机构 (3) 包括魔 术贴勾面带 (31) 、 魔术贴毛面带 (32) 、 绷带 (33) 、 限。
5、位盘 (34) 以及圆杆 (35) , 所述魔术贴勾 面带 (31) 装配在连接杆 (4) 环形侧面上侧, 所述圆杆 (35) 后端固定在连接杆 (4) 环形侧面前 侧, 且圆杆 (35) 前端固定在限位盘 (34) 后端面中间位置, 所述限位盘 (34) 设置在连接杆 (4) 前侧, 所述绷带 (33) 下端固定在限位盘 (34) 环形侧面上侧, 且绷带 (33) 上端面装配有魔术 贴毛面带 (32)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槽 (11) 内 部上端面开设有滑槽一, 所述弧形槽 (11) 内部下端面均开设有滑槽二, 所述活动杆 (12) 。
6、后 端装配有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上端装配在滑槽一内, 且限位板下端装配在滑槽二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杆 (12) 前 端面开设有豁口, 所述伸缩杆 (13) 下端装配有方形板, 且方形板通过转轴二安装在豁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管 (5) 环 形侧面右侧加工有圆弧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 (4) 环 形侧面前侧加工有螺纹孔, 所述圆杆 (35) 环形侧面后侧加工有外螺纹, 所述圆杆 (35) 通过 外螺纹装配在螺纹孔内。 。
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挂环 (8) 内表 面装配有海绵条。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049151 U 2 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 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 凡涉及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 其医治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 0003 现有技术中, 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其缺少辅助夹持 功能, 容易因儿童活动导致挂环从耳部脱落, 固定效果不佳。
8、, 同时现有的儿科吸氧管用固定 装置缺少整理冗长吸氧管的功能, 吸氧管容易在儿童面部摆动造成不适, 极易被儿童拉拽, 所以急需一种新型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固定效果佳, 便于整理吸氧管, 稳定性好, 可靠性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儿科吸氧管 用固定装置, 包括装置主体、 辅助夹持机构以及管路整理机构, 所述装置主体包括转盘、 连 接杆、 夹持管、 弧形杆、 固定盘以及挂环, 所。
9、述固定盘安装在挂环前端面左侧, 所述转盘设置 在固定盘前侧, 且转盘通过转轴一与固定盘相连接, 所述连接杆右端固定在转盘环形侧面 左侧, 所述连接杆左端装配有弧形杆, 所述弧形杆后端装配有夹持管, 所述辅助夹持机构装 配在挂环前端面, 所述辅助夹持机构包括弧形槽、 活动杆、 伸缩杆以及海绵块, 所述弧形槽 开设在挂环前端面, 所述活动杆后端装配在弧形槽内, 且活动杆前端装配有伸缩杆, 所述伸 缩杆上端通过支杆装配有海绵块, 所述海绵块设置在伸缩杆前侧, 所述管路整理机构装配 在连接杆环形侧面前侧, 所述管路整理机构包括魔术贴勾面带、 魔术贴毛面带、 绷带、 限位 盘以及圆杆, 所述魔术贴勾面带。
10、装配在连接杆环形侧面上侧, 所述圆杆后端固定在连接杆 环形侧面前侧, 且圆杆前端固定在限位盘后端面中间位置, 所述限位盘设置在连接杆前侧, 所述绷带下端固定在限位盘环形侧面上侧, 且绷带上端面装配有魔术贴毛面带。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弧形槽内部上端面开设有滑槽一, 所述弧形槽内部下端面均开设 有滑槽二, 所述活动杆后端装配有限位板, 所述限位板上端装配在滑槽一内, 且限位板下端 装配在滑槽二内。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活动杆前端面开设有豁口, 所述伸缩杆下端装配有方形板, 且方形 板通过转轴二安装在豁口内。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夹持管环形侧面右侧加工有圆弧槽。 0009 进一步。
11、地, 所述连接杆环形侧面前侧加工有螺纹孔, 所述圆杆环形侧面后侧加工 有外螺纹, 所述圆杆通过外螺纹装配在螺纹孔内。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挂环内表面装配有海绵条。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049151 U 3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因本实用新 型添加了弧形槽、 活动杆、 伸缩杆以及海绵块, 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缺 少辅助夹持功能, 容易因儿童活动导致挂环从耳部脱落, 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现了辅助 夹持的目的, 避免出现挂环从耳部脱落的情况, 提高了佩戴的稳定性。 0012 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魔术贴勾面。
12、带、 魔术贴毛面带、 绷带、 限位盘以及圆杆, 该设 计解决了原有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缺少整理冗长吸氧管的功能, 吸氧管容易在儿童面部 摆动造成不适, 极易被儿童拉拽的问题, 实现了整理冗长吸氧管的目的, 避免吸氧管在儿童 面部摆动, 降低吸氧管被儿童拉拽的概率。 0013 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滑槽一、 滑槽二以及限位板, 该设计便于将活动杆后端限制 在弧形槽内, 另添加了豁口和方形板, 该设计便于伸缩杆与活动杆的连接, 另添加了圆弧 槽, 该设计便于夹持吸氧管, 另添加了螺纹孔和外螺纹, 该设计便于圆杆与连接杆的快速连 接与拆卸, 另添加了海绵条, 该设计提高了挂环佩戴时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
13、固定效果佳, 便于整理吸氧管, 稳定性好, 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0014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 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中辅助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中管路整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 1-辅助夹持机构、 2-转盘、 3-管路整理机构、 4-连接杆、 5-夹持管、 6-弧形杆、 7-固定盘、 8-挂环、 11-弧形槽、 12-活动杆、 13-伸缩杆、 14。
14、-海绵块、 31-魔术贴勾面带、 32-魔 术贴毛面带、 33-绷带、 34-限位盘、 35-圆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 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0 请参阅图1-图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 包 括装置主体、 辅助夹持机构1以及管路整理机构3, 装置主体包括转盘2、 连接杆4、 夹持管5、 弧形杆6、 固定盘7以及挂环8, 固定盘7安装在挂环8前端面左侧, 转盘2设置在固定盘7前侧, 且转盘2通过转轴一与固定盘7相连接, 连接杆4右端固定在转盘2环形。
15、侧面左侧, 连接杆4左 端装配有弧形杆6, 弧形杆6后端装配有夹持管5。 0021 辅助夹持机构1装配在挂环8前端面, 辅助夹持机构1包括弧形槽11、 活动杆12、 伸 缩杆13以及海绵块14, 弧形槽11开设在挂环8前端面, 活动杆12后端装配在弧形槽11内, 且 活动杆12前端装配有伸缩杆13, 伸缩杆13上端通过支杆装配有海绵块14, 海绵块14设置在 伸缩杆13前侧, 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缺少辅助夹持功能, 容易因儿童 活动导致挂环8从耳部脱落, 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0022 管路整理机构3装配在连接杆4环形侧面前侧, 管路整理机构3包括魔术贴勾面带 31、 魔术贴毛。
16、面带32、 绷带33、 限位盘34以及圆杆35, 魔术贴勾面带31装配在连接杆4环形侧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049151 U 4 面上侧, 圆杆35后端固定在连接杆4环形侧面前侧, 且圆杆35前端固定在限位盘34后端面中 间位置, 限位盘34设置在连接杆4前侧, 绷带33下端固定在限位盘34环形侧面上侧, 且绷带 33上端面装配有魔术贴毛面带32, 该设计解决了原有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缺少整理冗长 吸氧管的功能, 吸氧管容易在儿童面部摆动造成不适, 极易被儿童拉拽的问题。 0023 弧形槽11内部上端面开设有滑槽一, 弧形槽11内部下端面均开设有滑槽二, 活动 杆12后端装。
17、配有限位板, 限位板上端装配在滑槽一内, 且限位板下端装配在滑槽二内, 活动 杆12前端面开设有豁口, 伸缩杆13下端装配有方形板, 且方形板通过转轴二安装在豁口内, 夹持管5环形侧面右侧加工有圆弧槽, 连接杆4环形侧面前侧加工有螺纹孔, 圆杆35环形侧 面后侧加工有外螺纹, 圆杆35通过外螺纹装配在螺纹孔内, 挂环8内表面装配有海绵条。 0024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行使用时, 首先医护人员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检查, 检查是否存 在缺陷, 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 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如果不存 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 使用时, 医护人员将挂环8挂在儿童耳部, 并通过连接。
18、杆4转动 转盘2, 进而转盘2围绕着转轴一旋转, 进而连接杆4通过弧形杆6带动夹持管5运动, 当夹持 管5转动至鼻孔下侧时, 医护人员将吸氧管卡在圆弧槽内, 以此完成对吸氧管的固定, 然后 医护人员推动活动杆12, 进而活动杆12沿着弧形槽11滑动, 同时活动杆12带动伸缩杆13运 动, 当活动杆12运动至所需位置时, 医护人员停止推动活动杆12, 然后旋转伸缩杆13, 进而 伸缩杆13带动方形板围绕着转轴二在豁口内转动, 进而伸缩杆13带动海绵块14运动, 当海 绵块14运动至耳蜗处时, 医护人员根据需要调节伸缩杆13的长度, 直至海绵块14卡在耳蜗 内, 以此实现辅助夹持的目的, 解决了原。
19、有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缺少辅助夹持功能, 容易 因儿童活动导致挂环8从耳部脱落, 固定效果不佳的问题。 0025 当吸氧管较长时, 医护人员将冗余的吸氧管缠绕在圆杆35上, 限位盘34和连接杆4 共同实现对吸氧管的限制, 当吸氧管缠绕完毕后, 医护人员拉伸绷带33, 并将魔术贴勾面带 31与魔术贴毛面带32相粘接, 进而绷带33将吸氧管限制在限位盘34与连接杆4之间, 以此实 现整理管路的目的, 解决了原有儿科吸氧管用固定装置缺少整理冗长吸氧管的功能, 吸氧 管容易在儿童面部摆动造成不适, 极易被儿童拉拽的问题。 002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
20、 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 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 而且在不背离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 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 因此, 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 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 而且是非限制性的, 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 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 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 要求。 0027 此外, 应当理解,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 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 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 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 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049151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8049151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8049151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