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型球囊宫腔导管.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8507881 上传时间:2020-07-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136125.1

申请日:

20160223

公开号:

CN205626698U

公开日:

2016101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1M29/02,A61M31/00

主分类号:

A61M29/02,A61M31/00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发明人:

王晓丽,王培红,程湘玮,罗丽波,钱红丽,张夏,吴妮

地址:

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大道1277号协和医院生殖中心保健楼4楼

优先权:

CN201620136125U

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代理人:

周宗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宫型球囊宫腔导管,包括导管和可膨胀的球囊,导管内注液腔的顶端与球囊连通,导管的末端接连有注液接口,注液接口与注液腔的末端连通,球囊为膨胀后与宫腔内壁边缘贴合的宫型球囊,球囊在导管靠近顶端的管壁上沿周向设置;导管内还开设有引流腔,导管的末端还连接有引流接口,导管的管壁开设有引流孔;引流腔的顶端与引流孔连通,引流腔的末端与引流接口连通;引流孔设置球囊的下方,位于宫腔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与宫腔的形状相配合,能更好的防治宫腔再次粘连。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宫型球囊宫腔导管,包括导管(1)和可膨胀的球囊(2),所述导管(1)内注液腔(1.1)的顶端与球囊(2)连通,所述导管(1)的末端接连有注液接口(1.2),所述注液接口(1.2)与注液腔(1.1)的末端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2)为膨胀后与宫腔内壁边缘贴合的宫型球囊,所述球囊(2)在导管(1)靠近顶端的管壁上沿周向设置;所述导管(1)内还开设有引流腔(1.3),所述导管(1)的末端还连接有引流接口(1.5),所述导管(1)的管壁开设有引流孔(1.4);所述引流腔(1.3)的顶端与引流孔(1.4)连通,所述引流腔(1.3)的末端与引流接口(1.5)连通;所述引流孔(1.4)设置球囊(2)的下方,位于宫腔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内还开设有注药腔(1.6),所述导管(1)的末端还连接有注药接口(1.7);所述注药腔(1.6)的顶端延伸至导管(1)的顶端使导管(1)的顶端为开放端,所述注药腔(1.6)的末端与注药接口(1.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的顶端与球囊(2)上部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孔(1.4)为至少两个,沿周向开设在导管(1)的管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引流孔(1.4)之间等距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药接口(1.7)上设置有可控制注药接口(1.7)开闭的注药阀门(1.8)。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型球囊宫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接口(1.2)上设置有可控制注液接口(1.2)开闭的注液阀门(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接口(1.5)上设置有可控制引流接口(1.5)开闭的引流阀门(1.1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指一种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背景技术

宫腔粘连(IUA)是指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损伤后,在宫腔内形成不规则的粘连带,导致宫腔形态失常,宫角封闭,甚至宫腔部分或者全部闭锁。宫腔粘连于1894年由Fritch首次报道,并于1948年由Asherman详细描述,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关注,又称为Asherman综合征。临床上多表现为闭经或月经量减少、周期性腹痛、不孕及妊娠后胎儿生长受限等,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健康。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率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反复或多次行人流术后,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受到大面积的破坏,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开展和广泛应用,宫腔镜成为目前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较为理想的方法,不仅能够发现子宫腔的异常情况还能对宫腔粘连的程度和性质作出判断,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是人类医学史上一次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推广,使得宫腔粘连得到更好的治疗,但是轻中度的宫腔粘连术后预后相对较好,而对于重度的宫腔粘连,由于内膜破坏的比较严重,术后发生再粘连的机率显著增高,有的甚至术后几个月新的内膜都不生长,Asherman综合征仍然充满严重的挑战。

随着1966年首次使用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复发,物理屏障预防粘连越来越多的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术后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可预防宫腔再粘连,但研究发现由于宫内节育器面积很有限,特别是T型环,不能使子宫的前后壁完全分开,子宫前后壁在宫内节育器中间仍有再次粘连的可能。

近年来,在宫腔镜手术后在宫腔内放置双腔气囊导尿管(Foley尿管)以代替宫环,临床上发现双腔气囊导尿管有效分离子宫各壁,其扩张、支架面积广又可引流宫腔内积血及分泌物而有利于宫腔内膜生长从而可减少术后再次发生粘连的机率。双腔气囊导尿管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可以使子宫四壁更好的、更有效的分离,和宫内节育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传统的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气囊较小与宫腔内形状并不能完全相匹配,气囊注水后,通常位于宫腔的中下部,宫腔内四周边缘分开不完全,这种结构容易导致再次粘连。

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接尿口在球囊的上方,使球囊顶部延伸出一段较长的尿管,在球囊置于宫腔后,球囊顶部的尿管容易与宫腔顶部相抵,形成擦伤。所以一般在实用球囊导尿管放置宫腔之前会用手术剪剪去球囊顶端的部分尿管。然而增加剪去部分尿管的步骤不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还增加了导管污染的风险,而且手动剪去球囊顶端的部分尿管也不能保证切口完全平整,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擦伤的风险。

双腔气囊导尿管没有注药的功能,使患者在宫腔留置有双腔气囊导尿管时,在宫腔内上药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宫型球囊宫腔导管,其与宫腔的形状相配合,能更好的防治宫腔再次粘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包括导管和可膨胀的球囊,所述导管内注液腔的顶端与球囊连通,所述导管的末端接连有注液接口,所述注液接口与注液腔的末端连通,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球囊为膨胀后与宫腔内壁边缘贴合的宫型球囊,所述球囊在导管靠近顶端的管壁上沿周向设置;所述导管内还开设有引流腔,所述导管的末端还连接有引流接口,所述导管的管壁开设有引流孔;所述引流腔的顶端与引流孔连通,所述引流腔的末端与引流接口连通;所述引流孔设置球囊的下方,位于宫腔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中,球囊为复合宫腔内形状的宫型球囊,当球囊注入生理盐水膨胀后,其与宫腔内形状相配合,将宫腔内撑开,并且球囊的边缘与宫腔内壁边缘贴合。此结构与普通双腔球囊导尿管相比更适合放置在宫腔内,可以更好的防治宫腔再次粘连。球囊沿周向设置在导管靠近顶端的管壁上,当没有注入生理盐水之前为收缩的状态,这样的形状能使本实用新型方便顺利的插入到宫腔内。生理盐水通过注液接口途径注液腔注入至球囊中,使球囊膨胀。

引流孔开设在球囊下方的管壁上,通过导管内的引流腔与引流接口连通,引流孔位于宫腔底部。由于术后宫腔内会有分泌物,所以上述结构可使宫腔内的分泌物顺利排出宫腔。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内还开设有注药腔,所述导管的末端还连接有注药接口;所述注药腔的顶端延伸至导管的顶端使导管的顶端为开放端,所述注药腔的末端与注药接口连通。

在术后的宫腔内,虽然其粘连已经分开,但是伤口依然没有愈合。球囊将宫腔前后内壁撑开,并贴合宫腔四周边缘,使宫腔内伤口愈合。但是光靠球囊的压迫,伤口恢复较慢,所以术后往往需要向宫腔内注入辅助伤口愈合的药物。药物通过注药接口注入至导管的注药腔内,在由注药腔的顶端输出至宫腔内。由于注药腔的顶端位于导管的顶端,所以药物可由宫腔顶部慢慢沿着球囊流至整个宫腔,然后汇合至宫腔底部,最后多余的药物随着宫腔内分泌物由引流孔流出宫腔。上述结构与传统的双腔球囊导尿管相比更有利于宫腔内伤口的恢复。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顶端与球囊上部平齐。

导管的顶端与球囊上部平齐的结构,使球囊在膨胀后顶部平滑,可使本实用新型的顶端不会与宫腔顶部摩擦。并且由于导管并没有延伸出球囊,减少了医务人员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前剪去导管顶部的步骤,减少了本实用新型感染的风险。

再进一步地,所述引流孔为至少两个,沿周向开设在导管的管壁上。

还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个引流孔之间等距间隔。

在导管管壁上沿导管周向等距间隔开设有多个引流孔,并且每个导流孔都位于宫腔的底部,其作用是更方便宫腔内分泌物或多余药物的排出。

又进一步地,所述注药接口上设置有可控制注药接口开闭的注药阀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注液接口上设置有可控制注液接口开闭的注液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接口上设置有可控制引流接口开闭的引流阀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双腔球囊导尿管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球囊与宫腔的形状匹配,可以撑开宫腔和宫腔四周,有效防治宫腔内壁再次粘连;

2、本实用新型的无需医务人员剪去导管顶端,不仅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还减少了本实用新型感染,并且不会与宫腔顶部发生摩擦;

3、本实用新型方便药物注入伤口,使术后宫腔恢复更快;

4、本实用新型的注药阀门、注液阀门和引流阀门使得本实用新型运用起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导管末端部分。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球囊为收缩状态。

图3为图1的A向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末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导管1(其中:注液腔1.1、注液接口1.2、引流腔1.3、引流孔1.4、引流接口1.5、注药腔1.6、注药接口1.7、注药阀门1.8、注液阀门1.9、引流阀门1.10)、球囊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做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 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包括导管1和球囊2,当球囊2没有膨胀时,是沿导管1的周向设置在导管1靠近其顶端的管壁上;当球囊2注入生理盐水膨胀后,其形状为宫型,并且与宫腔内形状、大小相配合,膨胀后的球囊2将宫腔撑开,并且与宫腔内壁边缘相贴合。

所述导管1的顶端与膨胀后的球囊2的顶部相平齐,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顶部平滑,不会与宫腔顶部发生摩擦。导管1内分别开设有注液腔1.1、引流腔1.3和注药腔1.6,上述三个腔体之间互不连通。导管1的末端分别连接有注液接口1.2、引流接口1.5和注药接口1.7。

注液腔1.1的顶端与球囊2相连通,注液腔1.1的末端与注液接口1.2连通。由图2所示,注液腔1.1的顶端分岔为多个通路与周向设置在导管1管壁上的球囊2相连通。生理盐水通过注液接口1.2途径注液腔1.1注入球囊2中,使球囊2膨胀至宫型球囊。

在球囊2的下方,导管1的管壁上沿周向等距间隔地开设有多个引流孔1.4。当膨胀后的球囊2置于宫腔内后,每个引流孔1.4都位于宫腔的底部。引流腔1.3的顶端与每个引流孔1.4相连通,引流腔1.3的末端与引流接口1.5相连通。由图2所示,引流腔1.3的顶端分岔为多个通路与周向设置在导管1管壁上的引流孔1.4相连通。宫腔内的分泌物通过各引流孔1.4排出宫腔,途径引流腔1.3由引流接口1.5排出导管1。

注药腔1.6的顶端延伸至导管1的顶端,使导管1的顶端为开放端;注药腔1.6的末端与注药接口1.7相连通。术后宫腔内所需药物通过注药接口1.7注入至注药腔1.6内,再由注药腔1.6的顶端流至宫腔内。

注药接口1.7上设置有可控制注药接口1.7开闭的注药阀门1.8。注液接口1.2上设置有可控制注液接口1.2开闭的注液阀门1.9。引流接口1.5上设置有可控制引流接口1.5开闭的引流阀门1.1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使用步骤如下:

步骤1,当球囊2在收缩状态下时,将导管1的顶端插入宫腔内, 然后慢慢推动导管1至宫腔内,当导流孔1.4位于宫腔底部时,本实用新型放置完成;

步骤2,将注液阀门1.9打开,用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注入注液接口1.2内,球囊2慢慢膨胀,当球囊2膨胀至与宫腔内形状、大小相配合后,停止注入生理盐水,关闭注液阀门1.9。

步骤3,打开注药阀门1.9,关闭引流阀门1.10,通过注射器将药物注入注药接口1.7内,药物由注药腔1.6的顶端流入宫腔内;

步骤4,待药物渗透至整个宫腔后,打开引流阀门1.10,多余的药物和宫腔内的分泌物通过引流孔1.4流入引流腔1.3,在由引流接口1.5排出。

其余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宫型球囊宫腔导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宫型球囊宫腔导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宫型球囊宫腔导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宫型球囊宫腔导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宫型球囊宫腔导管.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136125.1 (22)申请日 2016.02.23 (73)专利权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 和医院 地址 430022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解放大 道1277号协和医院生殖中心保健楼4 楼 (72)发明人 王晓丽 王培红 程湘玮 罗丽波 钱红丽 张夏 吴妮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42214 代理人 周宗贵 (51)Int.Cl. A61M 29/02(2006.01) A61M 3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宫型。

2、球囊宫腔导管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包括导管和可膨胀的球囊, 导管内注液腔的顶端 与球囊连通, 导管的末端接连有注液接口, 注液 接口与注液腔的末端连通, 球囊为膨胀后与宫腔 内壁边缘贴合的宫型球囊, 球囊在导管靠近顶端 的管壁上沿周向设置; 导管内还开设有引流腔, 导管的末端还连接有引流接口, 导管的管壁开设 有引流孔; 引流腔的顶端与引流孔连通, 引流腔 的末端与引流接口连通; 引流孔设置球囊的下 方, 位于宫腔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与宫腔的形状 相配合, 能更好的防治宫腔再次粘连。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5626698 U 2016。

3、.10.12 CN 205626698 U 1.一种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包括导管(1)和可膨胀的球囊(2), 所述导管(1)内注液腔 (1.1)的顶端与球囊(2)连通, 所述导管(1)的末端接连有注液接口(1.2), 所述注液接口 (1.2)与注液腔(1.1)的末端连通, 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囊(2)为膨胀后与宫腔内壁边缘贴合 的宫型球囊, 所述球囊(2)在导管(1)靠近顶端的管壁上沿周向设置; 所述导管(1)内还开设有引流腔(1.3), 所述导管(1)的末端还连接有引流接口(1.5), 所述导管(1)的管壁开设有引流孔(1.4); 所述引流腔(1.3)的顶端与引流孔(1.4)连通, 所述引流。

4、腔(1.3)的末端与引流接口 (1.5)连通; 所述引流孔(1.4)设置球囊(2)的下方, 位于宫腔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1)内还开设有注 药腔(1.6), 所述导管(1)的末端还连接有注药接口(1.7); 所述注药腔(1.6)的顶端延伸至 导管(1)的顶端使导管(1)的顶端为开放端, 所述注药腔(1.6)的末端与注药接口(1.7)连 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1)的顶端与球囊 (2)上部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流孔(1.4)为至少两 个, 沿。

5、周向开设在导管(1)的管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引流孔(1.4) 之间等距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药接口(1.7)上设置 有可控制注药接口(1.7)开闭的注药阀门(1.8)。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型球囊宫腔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液接口 (1.2)上设置有可控制注液接口(1.2)开闭的注液阀门(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 流接口(1.5)上设置 有可控制引流接口(1.5)开闭的引流阀门(1.10)。 权 利 要 求 书 1/。

6、1 页 2 CN 205626698 U 2 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指一种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背景技术 0002 宫腔粘连(IUA)是指子宫内膜基底层受到损伤后, 在宫腔内形成不规则的粘连带, 导致宫腔形态失常, 宫角封闭, 甚至宫腔部分或者全部闭锁。 宫腔粘连于1894年由Fritch首 次报道, 并于1948年由Asherman详细描述, 由此带来了更多的关注, 又称为Asherman综合 征。 临床上多表现为闭经或月经量减少、 周期性腹痛、 不孕及妊娠后胎儿生长受限等, 严重 影响育龄妇女的生育健康。 近年来, 随着人工流产率的不断增加, 。

7、特别是反复或多次行人流 术后, 子宫内膜的基底层受到大面积的破坏, 宫腔粘连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0003 随着宫腔镜技术的开展和广泛应用, 宫腔镜成为目前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较为理 想的方法, 不仅能够发现子宫腔的异常情况还能对宫腔粘连的程度和性质作出判断, 用于 指导临床治疗, 是人类医学史上一次很大的进步。 特别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技术的 不断提高和推广, 使得宫腔粘连得到更好的治疗, 但是轻中度的宫腔粘连术后预后相对较 好, 而对于重度的宫腔粘连, 由于内膜破坏的比较严重, 术后发生再粘连的机率显著增高, 有的甚至术后几个月新的内膜都不生长, Asherman综合征仍然充满严。

8、重的挑战。 0004 随着1966年首次使用宫内节育器预防宫腔粘连术后复发, 物理屏障预防粘连越来 越多的受到临床医生的欢迎。 术后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可预防宫腔再粘连, 但研究发现由 于宫内节育器面积很有限, 特别是T型环, 不能使子宫的前后壁完全分开, 子宫前后壁在宫 内节育器中间仍有再次粘连的可能。 0005 近年来, 在宫腔镜手术后在宫腔内放置双腔气囊导尿管(Foley尿管)以代替宫环, 临床上发现双腔气囊导尿管有效分离子宫各壁, 其扩张、 支架面积广又可引流宫腔内积血 及分泌物而有利于宫腔内膜生长从而可减少术后再次发生粘连的机率。 双腔气囊导尿管具 有较大的表面积, 可以使子宫四壁更好。

9、的、 更有效的分离, 和宫内节育器相比具有明显的优 势。 然而传统的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气囊较小与宫腔内形状并不能完全相匹配, 气囊注水后, 通常位于宫腔的中下部, 宫腔内四周边缘分开不完全, 这种结构容易导致再次粘连。 0006 双腔气囊导尿管的接尿口在球囊的上方, 使球囊顶部延伸出一段较长的尿管, 在 球囊置于宫腔后, 球囊顶部的尿管容易与宫腔顶部相抵, 形成擦伤。 所以一般在实用球囊导 尿管放置宫腔之前会用手术剪剪去球囊顶端的部分尿管。 然而增加剪去部分尿管的步骤不 仅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还增加了导管污染的风险, 而且手动剪去球囊顶端的部分尿管也 不能保证切口完全平整, 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擦。

10、伤的风险。 0007 双腔气囊导尿管没有注药的功能, 使患者在宫腔留置有双腔气囊导尿管时, 在宫 腔内上药困难。 发明内容 0008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其与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5626698 U 3 宫腔的形状相配合, 能更好的防治宫腔再次粘连。 0009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包括导管和可膨胀的 球囊, 所述导管内注液腔的顶端与球囊连通, 所述导管的末端接连有注液接口, 所述注液接 口与注液腔的末端连通, 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球囊为膨胀后与宫腔内壁边缘贴合的宫型 球囊, 所述球囊在导管。

11、靠近顶端的管壁上沿周向设置; 所述导管内还开设有引流腔, 所述导 管的末端还连接有引流接口, 所述导管的管壁开设有引流孔; 所述引流腔的顶端与引流孔 连通, 所述引流腔的末端与引流接口连通; 所述引流孔设置球囊的下方, 位于宫腔的底部。 0010 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中, 球囊为复合宫腔内形状的宫型球 囊, 当球囊注入生理盐水膨胀后, 其与宫腔内形状相配合, 将宫腔内撑开, 并且球囊的边缘 与宫腔内壁边缘贴合。 此结构与普通双腔球囊导尿管相比更适合放置在宫腔内, 可以更好 的防治宫腔再次粘连。 球囊沿周向设置在导管靠近顶端的管壁上, 当没有注入生理盐水之 前为收缩的状态, 这样。

12、的形状能使本实用新型方便顺利的插入到宫腔内。 生理盐水通过注 液接口途径注液腔注入至球囊中, 使球囊膨胀。 0011 引流孔开设在球囊下方的管壁上, 通过导管内的引流腔与引流接口连通, 引流孔 位于宫腔底部。 由于术后宫腔内会有分泌物, 所以上述结构可使宫腔内的分泌物顺利排出 宫腔。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导管内还开设有注药腔, 所述导管的末端还连接有注药接口; 所述 注药腔的顶端延伸至导管的顶端使导管的顶端为开放端, 所述注药腔的末端与注药接口连 通。 0013 在术后的宫腔内, 虽然其粘连已经分开, 但是伤口依然没有愈合。 球囊将宫腔前后 内壁撑开, 并贴合宫腔四周边缘, 使宫腔内伤口。

13、愈合。 但是光靠球囊的压迫, 伤口恢复较慢, 所以术后往往需要向宫腔内注入辅助伤口愈合的药物。 药物通过注药接口注入至导管的注 药腔内, 在由注药腔的顶端输出至宫腔内。 由于注药腔的顶端位于导管的顶端, 所以药物可 由宫腔顶部慢慢沿着球囊流至整个宫腔, 然后汇合至宫腔底部, 最后多余的药物随着宫腔 内分泌物由引流孔流出宫腔。 上述结构与传统的双腔球囊导尿管相比更有利于宫腔内伤口 的恢复。 0014 更进一步地, 所述导管的顶端与球囊上部平齐。 0015 导管的顶端与球囊上部平齐的结构, 使球囊在膨胀后顶部平滑, 可使本实用新型 的顶端不会与宫腔顶部摩擦。 并且由于导管并没有延伸出球囊, 减少了。

14、医务人员在使用本 实用新型前剪去导管顶部的步骤, 减少了本实用新型感染的风险。 0016 再进一步地, 所述引流孔为至少两个, 沿周向开设在导管的管壁上。 0017 还进一步地, 所述相邻两个引流孔之间等距间隔。 0018 在导管管壁上沿导管周向等距间隔开设有多个引流孔, 并且每个导流孔都位于宫 腔的底部, 其作用是更方便宫腔内分泌物或多余药物的排出。 0019 又进一步地, 所述注药接口上设置有可控制注药接口开闭的注药阀门。 002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 所述注液接口上设置有可控制注液接口开闭的注液阀门。 0021 进一步地, 所述引流接口上设置有可控制引流接口开闭的引流阀门。 0022 综。

15、上所述,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双腔球囊导尿管具有以下优点: 0023 1、 本实用新型的球囊与宫腔的形状匹配, 可以撑开宫腔和宫腔四周, 有效防治宫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5626698 U 4 腔内壁再次粘连; 0024 2、 本实用新型的无需医务人员剪去导管顶端, 不仅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 还减 少了本实用新型感染, 并且不会与宫腔顶部发生摩擦; 0025 3、 本实用新型方便药物注入伤口, 使术后宫腔恢复更快; 0026 4、 本实用新型的注药阀门、 注液阀门和引流阀门使得本实用新型运用起来更加方 便。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6、省略导管末端部分。 002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球囊为收缩状态。 0029 图3为图1的A向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管末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 导管1(其中: 注液腔1.1、 注液接口1.2、 引流腔1.3、 引流孔1.4、 引流接口 1.5、 注药腔1.6、 注药接口1.7、 注药阀门1.8、 注液阀门1.9、 引流阀门1.10)、 球囊2。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 但它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 定, 仅做举例而已。 同时通过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

17、0033 如图1至4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宫型球囊宫腔导管, 包括导管1和球囊2, 当球囊 2没有膨胀时, 是沿导管1的周向设置在导管1靠近其顶端的管壁上; 当球囊2注入生理盐水 膨胀后, 其形状为宫型, 并且与宫腔内形状、 大小相配合, 膨胀后的球囊2将宫腔撑开, 并且 与宫腔内壁边缘相贴合。 0034 所述导管1的顶端与膨胀后的球囊2的顶部相平齐, 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顶部平滑, 不会与宫腔顶部发生摩擦。 导管1内分别开设有注液腔1.1、 引流腔1.3和注药腔1.6, 上述三 个腔体之间互不连通。 导管1的末端分别连接有注液接口1.2、 引流接口1.5和注药接口1.7。 0035 注液腔1.。

18、1的顶端与球囊2相连通, 注液腔1.1的末端与注液接口1.2连通。 由图2所 示, 注液腔1.1的顶端分岔为多个通路与周向设置在导管1管壁上的球囊2相连通。 生理盐水 通过注液接口1.2途径注液腔1.1注入球囊2中, 使球囊2膨胀至宫型球囊。 0036 在球囊2的下方, 导管1的管壁上沿周向等距间隔地开设有多个引流孔1.4。 当膨胀 后的球囊2置于宫腔内后, 每个引流孔1.4都位于宫腔的底部。 引流腔1.3的顶端与每个引流 孔1.4相连通, 引流腔1.3的末端与引流接口1.5相连通。 由图2所示, 引流腔1.3的顶端分岔 为多个通路与周向设置在导管1管壁上的引流孔1.4相连通。 宫腔内的分泌物。

19、通过各引流孔 1.4排出宫腔, 途径引流腔1.3由引流接口1.5排出导管1。 0037 注药腔1.6的顶端延伸至导管1的顶端, 使导管1的顶端为开放端; 注药腔1.6的末 端与注药接口1.7相连通。 术后宫腔内所需药物通过注药接口1.7注入至注药腔1.6内, 再由 注药腔1.6的顶端流至宫腔内。 0038 注药接口1.7上设置有可控制注药接口1.7开闭的注药阀门1.8。 注液接口1.2上设 置有可控制注液接口1.2开闭的注液阀门1.9。 引流接口1.5上设置有可控制引流接口1.5开 闭的引流阀门1.10。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5626698 U 5 003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

20、宫型球囊宫腔导管使用步骤如下: 0040 步骤1, 当球囊2在收缩状态下时, 将导管1的顶端插入宫腔内, 然后慢慢推动导管1 至宫腔内, 当导流孔1.4位于宫腔底部时, 本实用新型放置完成; 0041 步骤2, 将注液阀门1.9打开, 用注射器将生理盐水注入注液接口1.2内, 球囊2慢慢 膨胀, 当球囊2膨胀至与宫腔内形状、 大小相配合后, 停止注入生理盐水, 关闭注液阀门1.9。 0042 步骤3, 打开注药阀门1.9, 关闭引流阀门1.10, 通过注射器将药物注入注药接口 1.7内, 药物由注药腔1.6的顶端流入宫腔内; 0043 步骤4, 待药物渗透至整个宫腔后, 打开引流阀门1.10, 多余的药物和宫腔内的分 泌物通过引流孔1.4流入引流腔1.3, 在由引流接口1.5排出。 0044 其余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5626698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5626698 U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5626698 U 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